《诗经注析》是一部深入解读《诗经》的著作,通过对每首诗的注解和分析,展现了其中蕴含的深刻意义和情感。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解读,揭示了诗歌中隐藏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让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欣赏这部古代经典之作。
诗经注析读后感第一篇
下 506,汉字拼音化为不可能。《诗·采芑(音起)》:“显允(谓英明忠正)方叔,征伐玁狁(音亦“显允”)。”此与赵元任《施氏食狮史》《季姬击鸡记》异曲同工。——石室诗士施氏,嗜狮,誓食十狮。施氏时时适市视狮。十时,适十狮适市。是时,适施氏适市。施氏视是十狮,恃矢势,使是十狮逝世。氏拾是十狮尸,适石室。石室湿,氏使侍拭石室。石室拭,施氏始试食是十狮尸。食时,始识是十狮尸,实十石狮尸。试释是事。另:季姬寂,集鸡,鸡即棘鸡。棘鸡饥叽,季姬及箕稷济鸡。鸡既济,跻姬笈,季姬忌,急咭鸡,鸡急,继圾几,季姬急,即籍箕击鸡,箕疾击几伎,伎即齑,鸡叽集几基,季姬急极屐击鸡,鸡既殛,季姬激,即记《季姬击鸡记》。 664,祀事孔明。孔明:葛亮一生,条理甚明。 715,民之无良,相怨一方。受爵不让,至于己斯亡(忘)。
诗经注析读后感第二篇
在武汉分城期间,日本的救助物资中曾有《无衣》一诗:“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另无数在场帮忙的中国人哗然。如果不是因为后期的搜寻,他们不会知道这是中国的东西。
诗经可以让人们在体会古典之美的同时,巩固自身的文学素养以及同名族之间的联系。达成最后的文化自信。
本书心仪部分赏析:
《诗经》,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字句间流淌着远古华夏大地的生活气息与人文情感。阅读这部经典,仿佛穿越时空隧道,置身于先民质朴而生动的世界。诗三百篇,涵盖风、雅、颂三大类,既展现了古代农耕祭祀、宴饮游乐等日常活动,又反映了婚姻爱情、思乡离愁、战争徭役等广泛的社会现实,体现了人民大众丰富的情感表达和深沉的思想内涵。其中,《关雎》之纯真恋情,《黍离》之哀国伤逝,《伐檀》之讽喻不平,均展示了作者们对生活的敏锐洞察与深厚的人文关怀。《诗经》不仅是中国文学的瑰宝,更是历史长河中闪耀的人性光芒,它的美,在于真诚、在于纯粹、在于对生活的挚爱和对人间百态的深切体悟。读罢《诗经》,使人更深刻地理解中华民族的精神渊源,亦激发起对美好道德情操的向往与追求。
诗经注析读后感第三篇
天哪,华夏文明最早的文学真的是太难啃了!花了这么久时间才啃完,虽然很多部分是略读,但也是很有收获的
与我而言,诗经最精华的部分在于国风,让我看到“古今之情原是相通”,公元前几百年,人们的情感、烦恼、快乐,和现代人一模一样,诗歌主题是如此的丰富且不重样儿,古代一些风俗也颇为开放,这说明历史并不是线性发展的
我的书签,真好看
小雅还是很有意思的,大雅的部分文章也很好,特别是成王时期的作品,颂就非常boring了,都是称赞功德的文字
读诗经可以发现现代文字的渊源,还是很有意思的,诗经是不能只当做诗歌来读的,历史研究意义也非常大
一开始不太能接受这个版本,极少处有打印错乱,注释不清晰,没有译文,引言太乱,但读久了便习惯了,觉得编者非常有自己的思想,并不会受经典的桎梏,而且引用朱熹、毛序、孟子等的批注,更可以促进读者自己的思考
现代诗歌除了余秀华之外我都不感兴趣,只能往古诗里钻了,下一本可能想读《楚辞》吧
诗经注析读后感第四篇
在我读了几篇之后发现这话说的太对了,以前觉得诗是泛指,但是才知道是专指,孔圣人选的真好。
风雅颂三部分,其实都对应着几个方向,风是就是用来骂人的,雅是用来体现个人的水平的,或者说是用来装的,颂是用来夸人的。
诗经的言语真是精准,有太多我们的语言都是来自于这里的。
通过读诗经才发现,古代科举之难,诗经不只是本身,还有各种注释。除了诗经之外,还有那么多东西要学,大部分中进士的时间都是在中年了,年少成名的很少了。现在跟过去对比来说,学习的东西太少了。年少的时候怎么可能理解复杂的社会呢?这少年老成实在是太恐怖了。
想到哪里写哪里吧。
作为一个中国人来说,资治通鉴还是要看的,然后诗经是要看的,韩非子是要看的,儒家的理学,心学,甚至新儒学需要找本书学一下,原典的四书,这些书说多不多,说少也不少,小学,初中,高中,一共12年能学完么?对了,还有易经。但是这些东西从什么方面学呢?是按照课程去学习还是按照兴趣去阅读就看个人喜好了。还有就是哲学的东西也是要学的。
这就涉及到两条学习的路径,除了上面的东西,其实还是数理化等方面,这么说来很像由术入道和直接学道了。也就是哲学。而我看的第一本真正的哲学书居然是《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这本书还是一个唯心的书,唯心的哲学没什么不好,唯心的哲学与唯物的哲学,我认为两者最终会统一的,统一的点就是宇宙的终极。
诗经注析读后感第五篇
《诗经》把我们带到遥远的上古时代,去领略先民纯粹的感情和朴素的审美趣味。《诗》有丰富的生活内涵和情感形态、各种式样的表现手法、卓绝的艺术感染力,奠定了中国诗歌注重抒情,关注社会的现实主义传统(“风雅”精神),成为中国抒情诗歌的最初典范。
中国古代诗歌中抒情、叙事、说理三种常见的体彩都可以推源于《诗经》,此三种体裁中以抒情诗成就最高。无论是二南中反映妇女们劳动、恋爱、归宁等感情的诗篇,还是邶、鄘、卫中的爱国情怀与揭露的诗歌。这些历经两千多年历史冲刷的诗篇,即使是今天读来也不会觉得这些诗歌的陈旧感,更多的是被其中直击人心的感情所震撼。比兴手法是我国古代诗歌所独有的文化传统,《诗》触物动情,运用形象思维的比兴,塑造鲜明的艺术形象,构成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蝃蝀》篇诗人以美人虹象征女子,以反兴的手法显示了当时社会上男尊女卑、婚恋不甚自由的问题。比兴之于后人之垂范,汉乐府相和歌辞、古诗十九首、屈原之香草美人更是其中翘楚。《诗》于古代文学史上除了其开创性的修辞手法和体裁创新,因其关注现实的热情,强烈的政治和道德意识和真诚积极的人生态度,使得“风雅”无论在何朝何代都是彪炳一时的革新符号。《离骚》与《九章》兼具了国风、二雅的传统,汉乐府缘事而发;建安诗人的慷慨义气;陈子昂、李白、杜甫、白居易、陆游等人更是深谙此道。
程俊英先生所著《诗经注析》审美态度周正,考证严谨。除了在校注方面采料广泛,集各家之长,在诗歌的赏析的技巧与剖析诗人心理态度发展上,不时令人拍案叫绝(《杕杜》与《有杕之杜》二篇中关于“孤独”的释义)。总之而言,程著《诗经注析》是一本非常好的书,不管是做为工具书还是赏析类书,都不会放在书架上落灰的好书。
诗经注析读后感第六篇
程俊英先生的《诗经注析》,初版于1987年,至今已经快四十年。该书跳出传统经学「美善刺恶」的道德说教,兼顾历史与文学,横跨普及与提高,可以说仍是该领域最重要的一部著作,豆瓣评分9.6分,也基本上是该领域的最高分。
但是四十年来,学界还是在一些具体问题上有了不少推进,下面简单说一下七首诗的情况。现在市面上有各种流行的《诗经》注本,就不一一点名了,这七首诗的注解,基本上可以检验一下该注本的学术水准。
1、周南·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这首诗是爱情诗,现在颇有一些人解释这首诗是民间男女相恋的情诗,错误。这首诗是贵族男女相恋的情歌,跟当时的民间社会没关系。「钟鼓乐之」、「琴瑟友之」,这是当时贵族才有的礼乐文化。
2、陈风·宛丘。
子之汤兮,宛丘之上兮。洵有情兮,而无望兮。
坎其击鼓,宛丘之下。无冬无夏,值其鹭羽。
坎其击缶,宛丘之道。无冬无夏,值其鹭翿。
「洵有情兮,而无望兮」。——历代注家认为这个「望」指「德望、威仪」,余冠英《诗经选》认为是「希望」之意。检索先秦两汉文献,「无望」连用凡16见,大多数作「没有希望、没有盼望」讲(《孟子》、《左传》、《晏子春秋》、《说苑》、《大戴礼》、《东观汉记》、《后汉书》),少数作一种「祭礼」讲(《左传》「不郊,亦可无望也」即「没有望的祭礼」之意),少数作「憎恨」讲(《慎子》、《史记·楚世家》)、少数作「边际」讲(《吕氏春秋》「神覆宇宙而无望」),没有一例作「德望、威仪」讲。余冠英先生的翻译是正确的。
3、唐风·葛生
葛生蒙楚,蔹蔓于野。予美亡此,谁与独处?
葛生蒙棘,蔹蔓于域。予美亡此,谁与独息?
角枕粲兮,锦衾烂兮。予美亡此,谁与独旦?
夏之日,冬之夜。百岁之后,归於其居!
冬之夜,夏之日。百岁之后,归於其室!
程俊英《诗经注析》认为这首诗是妇人悼念亡夫的诗,恐非确解。王柏《诗疑》认为,《陈风·防有鹊巢》中「谁侜予美,心焉忉忉」中的「予美」乃是女性情人,这里应是同样的意思,则此诗为悼念亡妇之诗。牟应震《诗问》认为,「百岁之后,归于其居」,如果是悼念亡夫,女归男是自然,似不用写出,但若是悼念亡妇,男归女,则倍觉多情。「岂三百篇尽皆贞妇无一义夫哉」?两说合而观之,可从。
4、豳风·七月
这首诗的名句大家都知道,「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七月流火到底什么含义?绝大多数注释,包括《诗经注析》都认为,「七月」是夏历七月,「流火」是大火星向西边运行,西落。这个解释错误。「七月」是殷历七月,而非夏历。「流火」是大火星在中天偏西30°的位置,而非泛泛讲向西边落下。「流」不是落下、流逝的意思,而是中国古代天文的方位,「中流伏内」,都是方位词。这一点,传统解释基本全错,原因也很简单,古代的经学家、现代的文学家,都不是天文学家,《七月》一诗的用历问题,「七月流火」的含义,得靠懂古代历法的专家来解释。
5、小雅·菁菁者莪
菁菁者莪,在彼中阿。既見君子,樂且有儀。
菁菁者莪,在彼中沚。既見君子,我心則喜。
菁菁者莪,在彼中陵。既見君子,錫我百朋。
泛泛楊舟,載沉載浮。既見君子,我心則休。
这首诗历来被认为是「育才」、「教育人才」的诗。但袁梅《诗经译注》(齐鲁书社,1985)、李中华/杨合鸣《诗经主题辨析》(广西教育出版社,1989)、杨任之《诗经探源》(青岛出版社,2001)三书认为,此为情诗,其说可从。
譬如《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本诗将「淑女」换成了「君子」,全诗更像是对「君子」的爱慕,「乐且有仪」,君子仪表堂堂,心中喜悦。唯一不太好解释的是「既见君子,赐我百朋」一句。这里「君子」当指男性,《诗经》全书似乎没有用「君子」指女性的先例,那么此诗则是「女悦男」之诗,那么「赐我百朋」就是君子「赏赐」,程俊英《诗经注析》认为这是贵族赏赐给下属,颇为近理。问题是,春秋时代的贵族政治,都是以男性为中心,祭祀、宴享、赏赐,也都是以男性为中心。所以,「既见君子,赐我百朋」就有两种解释,第一是诗是「女悦男」,全诗以女性口吻来写,「赐我百朋」的意思就是「见之而喜,如得重货之多」(袁梅,《诗经译注》),但问题是,如果全诗以女性口吻来写,春秋时给女性的赏赐,直接赏赐金钱吗?女性也以收到「百朋」为喜悦吗?第二种解释,「赐我百朋」乃是赐给「贝币」,是真的赏赐,接受赏赐的乃是男性,本诗乃是男性所写,男性下属思慕贵族君子,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首同性情歌?无论如何,本诗跟「教育」、「育才」是很难沾边的——如果就诗论诗的话。
「我心则喜、我心则休」,与「我心则夷、我心则降」是一样的句式,更多表明对恋人的期待、想念,见到之后的心情平复。
6、小雅·小弁
弁彼鷽斯,歸飛提提。民莫不穀,我獨於罹。何辜於天?我罪伊何?心之憂矣,雲如之何?
踧踧周道,鞫爲茂草。我心憂傷,惄焉如搗。假寐永嘆,維憂用老。心之憂矣,疢如疾首。
維桑與梓,必恭敬止。靡瞻匪父,靡依匪母。不屬於毛?不罹於裏?天之生我,我辰安在?
菀彼柳斯,鳴蜩嘒嘒,有漼者淵,萑葦淠淠。譬彼舟流,不知所屆,心之憂矣,不遑假寐。
鹿斯之奔,維足伎伎。雉之朝雊,尚求其雌。譬彼壞木,疾用無枝。心之憂矣,寧莫之知?
相彼投兔,尚或先之。行有死人,尚或墐之。君子秉心,維其忍之。心之憂矣,涕既隕之。
君子信讒,如或酬之。君子不惠,不舒究之。伐木掎矣,析薪扡矣。舍彼有罪,予之佗矣。
莫高匪山,莫浚匪泉。君子無易由言,耳屬於垣。無逝我樑,無發我笱。我躬不閱,遑恤我後。
程俊英《诗经注析》弁读为pan2,马承源、程燕读为bian4。《诗经注析》等著作认为本诗是被父亲放逐的人抒发心中哀怨的诗,李中华、杨合鸣《诗经主题辨析》认为是一首弃妇诗,其言近理。「鹿斯之奔,维足伎伎」,「雉之朝雊,尚求其雌」,很明显是喻夫妇,而非父子。
7、鲁颂·駉
駉駉牡马、在坰之野。薄言駉者、有驈有皇、有骊有黄、以车彭彭。思无疆、思马斯臧。
駉駉牡马、在坰之野。薄言駉者、有骓有駓、有騂有骐、以车伾伾。思无期、思马斯才。
駉駉牡马、在坰之野。薄言駉者、有驒有骆、有骝有雒、以车绎绎。思无斁、思马斯作。
駉駉牡马、在坰之野。薄言駉者、有駰有騢、有驔有鱼、以车祛祛。思无邪、思马斯徂。
大名鼎鼎的「思无邪」就出自这首诗。后世经学家认为《诗经》是「思无邪」,即「思想纯正、没有邪念」。但这并不是《诗经》「思无邪」本来的含义。这首《駉》,主题是咏马,「思无邪」一共是四组,分别是「思无疆」「思无期」「思无斁」「思无邪」,指马儿奔跑没有疆界、没有时间期限、不知疲倦、道路笔直没有岔路。孔子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其实是用「思无邪」的本义,即「直抒胸臆、直写衷曲」,并不是说《诗经》思想纯正、没有邪念。这种说法是从东汉末年的郑玄开始的,并且深刻影响到经学传统中的《诗经》解释。钱穆《论语新解》释「思无邪」正确,颇具只眼。详见读书札记:「思无邪」——九家《论语》对读系列之一
近期文章:
从「宰我」到「公孙丑」——早期儒学一条隐而不彰的线索
《汉书窥管》札记一条
《中庸》分享答客问
「思无邪」究竟什么含义?——九家《论语》对读系列之一
孔子与《周易》的关系(上)——九家《论语》对读系列之二
孔子与《周易》的关系(中)——九家《论语》对读系列之三
《论语绎读》质疑——论语对读系列之四
去圣已远,宝变为石——《论语》对读系列之五
从「宰我」到「公孙丑」——早期儒学一条隐而不彰的线索
珍稀善本考察《论语》中「其为人之本与」抑或是「其为仁之本与」?——兼评中华书局点校本《初学记》失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