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空白》影评摘抄

《空白》影评摘抄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6-20 16:15:32
《空白》影评摘抄
时间:2024-06-20 16:15:32   小编:

《空白》是一部极具思考性的电影,通过多样化的视角揭示了现代人内心的种种迷茫与挣扎。影片以细腻的画面、深刻的剧情、优秀的演员阵容,将人性的复杂性展现得淋漓尽致。观影过程中,我们也不禁反思自己的生命意义与人生追求。

《空白》影评(一)

主人公偏执的性格使全片氛围压抑,然而是不断继续伤害还是放过别人,直到全片的转折点主人公与女肇事者母亲的对话给出答案。不是令人舒服的电影,但通过事件对人物的写实刻画是值得一看的。古田新太真的和kouhei描述的一样是个好多变有厚度的演员 怎么说 温柔与野性兼具?保持空白来看空白吧 或许会有不一样的体验

《空白》影评(二)

肇事司机就露过一次面,又是撒谎,又是回避责任,一脸无所谓,总之就是毫无悔意,然后再未露面,置身事外。相信这是导演的刻意为之,应该算是根暗线,让人回味。

想来也是悲催,因为心里还有善意,反而会痛苦,懊悔,被困住,以至于自杀。

从始至终我们都在关注事件其他相关人的情绪和折磨,可是真正的肇事者却再也没有出现,也没有被提及。是否像极了生活呢?不过我们能感同身受或许正因为这就是来自生活的情绪吧。

《空白》影评(三)

导演想要抓很多社会问题,例如:单亲,偷盗,家暴,性骚扰,霸凌,舆论施压等等。可是各个视角只见一隅,张力尚欠。更显得各位演员在用力诠释偏执和自我否定,更显得压抑的气氛有被刻意营造和扩大。

古田新太和村长的细腻演技,撑起了100分钟的叙事;各个配角的戏,恰好也凸显众生相——人性的刻画倒是可圈可点。

无法认同异己,无法原谅他人,无法承认失职,顽固父亲层层递进的情感宣泄,是社会对于遗属的讽刺;患得患失,过度谢罪,逐渐否定自我的店长和女司机,也是被舆论和道德观驱使的受害者。

谁谓错谁谓对?善恶皆是主观。

《空白》影评(四)

我们可以因为同一条抖音哈哈大笑,但却不能因为同一个故事产生同样的悲伤。每个人的悲伤都是不相通的,一场车祸,父亲的悲伤来自于没有过多参与女儿的生活,肇事车主的悲伤来自于残害了一条幼小的生命,而便利店主的悲伤更多的是在孰是孰非中迷失自我。好像每一个人都很悲伤,每一个人都希望得到救赎,得到专属于他们的救赎。拔地而起的高楼、呼啸而过的汽车、飞速传播的互联网在便捷生活之下也为我们制造了许多悲伤,成为杀手,成为凶器。在看《空白》的时候,我们已经将自己带入到不同的角色里,是失职的父亲、意外车祸的车主、明明在抓小偷却成为罪人的超市店长、责骂了学生的班主任、为了被喜爱不断做公益的中年女人、明明是自己的离职晚宴却被别人抢了风头的收银员、为女儿的过错承担责任的车主母亲,还是仅仅是去舆论风口的超市买东西的顾客呢?我们选择不同的角色,进入不同的悲伤,体验到了不一样的痛苦,因为同一场车祸。这可能就是“空白”的含义吧。

《空白》影评(五)

难道本片是去年日报旬报的十佳之一,我真没看出来好在哪里。 不幸身亡的女儿虽然可怜、但是她确实是拿了超市的指甲油、这在影片末尾也交待了。至于女孩子的动机可能很复杂,有这么一个粗糙暴躁、不善于沟通、甚至手机也不允许拥有的父亲,并且父母也已经离婚,处于青春期的女孩的心事细腻又难以捉摸。本来小孩子是应该有犯错的权利的,如果父亲可以友善而善解人意、女孩子即使犯错也不会有太多的心里负担;另外,本片中的超市店长做法即在法理之中又在情理之外,与人占理但是在宽处缓一缓可能结果更好。 然后就是周围一群站在各自立场解读的群众们,感觉大家都是在远远的叫嚷着喧嚣着、其实也没听见他们在嗡嗡的说着什么,我认为除了当事人之外的声音都是一种白噪音、也就是某种形式上的空白背景。 最后,每个主要角色的情绪都拉的很饱满,但是都是缺乏深度的表面化的宣泄和自我安慰,每个人觉得情绪调动到位就完成自己的社会责任了,如果真的是这样、影片反而是可以暗指着一种社会化的空洞化的浮躁和呆滞,这一种流行性的互动方式才真是可怕。

《空白》影评(六)

看了开头差点以为是个像《海边的曼切斯特》那样绝望到底的故事。

一场意外让陷入其中的每个人都陷入了无尽的痛苦之中。生活的煎熬与道德上的重压都几乎使人无法忍受。

攻击性强的人对外输出指责,攻击性弱的人对内被自我折磨到了无法挽回之境。言论和现实是否被承认往往取决于主观的判断。被过度放大的时刻都不能理智地表达。还有这同样可以说是一个讨论家庭关系的内核,被疏忽的、被误解的、被错过的,即使是家人间也总有巨大的误会。

还有朝夕相处的人间展露出的控制欲和其他念头也是一直被隐藏直到被揭露的那一刻。

电影中那些建立在身份上一点一滴的小设计,不论是绘画还是超市公告栏张贴的海报,隐隐呼应着剧情的发展。

说到演员身上,最印象深刻的竟然是那位出场不过几秒钟的肇事人之一的母亲,克制自己的发言但依然带着极大的悲痛。应有的感情都被展示出来但又不会过头。至于松坂桃李实在是乏善可陈。

《空白》影评(七)

担任:あのう、私、花音さんに、何度も叱るというか、注意をしていたんです。自主性がないとか、努力が見えないとか、やる気が感じられないとか、

校長:まあ、それは別に、正しい指導じゃないんですか?

教師:そうですよ。私も何度も注意しましたよ。あの子は何だろうなあ。美術の時にしてもまったくやる気が見えない子でしたねえ。

校長:まあ、社会に出て自分は困るんだから。今のうち指導するのは、教師の役目だと思いますよ

担任:はい、そう思っていたんですけど。もしかして本人なりに努力していたんじゃないかと。イア、あのう、いくらやる気があっても、努力しても、周りからはそう見えず、認められない子っているんじゃないでしょうか。本人的には、頑張っても、頑張っても、いつもやる気ないとか言われ続けたら、それで...

教師:先生、それはずるいよ。今になって理解者を振るのは、ずるいですよ。

《空白》影评(八)

充满现实哲理的影片,能讲得那么透彻,不可多得。现实社会产生很多矛盾:离婚、两代人隔阂、媒体曝光等等,死亡是矛盾激化的终点又是引发新矛盾的起点。本片稍作铺垫就以一场车祸悲剧展开人物和剧情。固执的渔民父亲不相信任何人,以自己的方式继续伤害着身边的人,这种人我们似曾相识吧;小超市店长懦弱至极,我们都想冲上去踢他喊冤,刚好片中有一店员老姐出手了,刚开始我们以为小店长有所隐瞒,但看到最后也没爆出,原来就是个逃避现实的游戏男,只是因为父亲离世留给一个超市被迫经营着,对女性也没兴趣,彻头彻尾的LOOSER,对应看那位老姐,其实略有姿色,但为什么单着呢,电影给我们的信息是此女子太强太能干,引得其他男士躲开了吧。最震撼的环节出现在女司机的母亲向渔民父亲道歉:“是母亲的不是,培养出一个内心软弱的女儿(选择自杀)......但是...她这么爱笑,带给人快乐...”这段话给坚称拒不道歉的渔民父亲猛然一击,使他意识到女儿的结果和他有关系,于是才回身去了解女儿的过往,这是本片的转折——与人和解、与自己和解,形式上通过画画涂鸦,到后来接纳年轻的徒弟,真心向前妻道歉,向小店长道歉——顽石被点化。我们的社会进入现代化后,面临的矛盾何其相似啊,还有媒体的放大效应、断章取义,简直是帮凶。两位男主角都演得非常到位,我们也需要这样的影片。

《空白》影评(九)

花音的父亲田充是一个脾气暴躁的人,从不会与人为善。父母离婚了,母亲改嫁后已再孕。花音和父亲一起生活。父亲只会以自己的方式“关心”她和对她发脾气,实际上对她完全不了解。在这样环境成长的花音是一个极其内向,没有存在感的孩子,常被老帅批评学习不用功,做事也不努力,实际上花音已经非常努力了却始终得不到别人的认可。 因为在超市偷了透明的指甲油,被店长青柳追赶,横穿马路。正在路上行驶的中山枫因花音突然冲出来,不及反应将花音撞到了一旁车道上。这时一辆疾驰的货车将花音撞的血肉模糊… 田充看到女儿的尸体后痛不欲生,决心追查女儿的死亡真相。媒体也为了收视率,谴责超市的不当处理,学校为了推卸责任不惜谣传超市店长青柳曾骚扰女中学生。田充为了女儿的“清白”整天阴魂不散的缠着青柳,导致青柳遭受着极大的痛苦自杀未果。而另一方面中山枫和母亲中山绿一同屡次找到田充道歉寻求谅解,却遭到田充无情的拒绝。背负巨大心理压力的中山枫选择了自杀。田充听说中山枫自杀后来到了她家,揭开了本片中最为感人的一场戏,中山绿起身去迎田充,众人皆认为她要兴师问罪。哪知道她对着田充深深鞠躬,依然为了女儿请求田充的谅解,并表示女儿自杀的行为是不负责任的,今后的所有责任由自己承担。女儿是个善良温柔的孩子,无论如何请求您谅解她。 至此田充被这一幕震撼了,他突然醒悟,这一切其实都是源于自己对女儿的关爱不够,源于自己的任性导致了另一位伟大的母亲失去了自己的女儿。他学会了谅解,给前妻道歉,同时谅解了青柳也向他道歉,得到宽慰的青柳泣不成声… 正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虽然最终田充完成了自我救赎,然而代价确是女儿的生命,以及另一个家庭的破碎。

《空白》影评(十)

篇名《空白》暗示着本篇的二律悖反困境。例如,片头花音是失声的,不是因为她不会发声,而是因为她不被听见。然而,当她逝去之时,她却获得了从所未有的关注,但是意外之余的所有声音看起来拼凑出了花音的短暂人生,但是花音真实所经历的孤独、自卑困境,却永远无法被完整呈现。

其次,人物的身份也是悖论相对的,每个人都是受害者,亦都是施害者。例如那个超市阿姨,看起来阿姨是在善或者爱的名义下在行动,但是阿姨的爱或者善却成为了他者的一种痛苦。再例如女司机的自杀。女司机是耻辱感很强的人,事发后她几次鼓起勇气向充叔道歉,但都被对方无视了。对于施害者来说,受害者对于受害事实的否认或者回避意味着施害者彻底丧失了赎罪的可能,也正是这样的无望使得她走上自杀。这点在鲁迅散文《风筝》中也有过类似的体会。而女司机母亲的道歉则是故事扭转的关键。日本有一种认罪逻辑是谁先道歉谁正义,故而虽然此时已是受害者的她本可以歇斯底里地发泄,但她的道歉却让充叔第一次陷入了自责。这种“忍”的力量也是日本文化的力量。

而这样相对性的身份困惑,现代人、现代体制(例如媒体)之间的伦理困境,经由花音的死,在镜像中被一一呈现。所以会看到两次的出海,这么宏伟的现代工业,捕捞出来的却都是垃圾,而人只有在经受了这些现代垃圾的毁坏之后,才有可能获得某种修复的可能。因而,父亲也只可能在出海被玻璃划伤之后,才可能向他者伸出和解的手。而这样的和解并不意味着原谅,毕竟究竟谁有权利充当上帝原谅他者?因而父亲最后遇到超市老板的时候说“我对你心怀愧疚,但是我还是恨你。”这是导演的高明所在。没有原则或者彻底的原谅才是伪善的,就像超市阿姨不问任何细节永远说“你做的是正确的”,这样取消标准的善良恰恰是伪善的。

在小说最后,父亲收到老师送来的画册,看到花音也画了奇奇怪怪的海鸥,才意识到自己曾和女儿有过心灵相通,在那个瞬间,父亲才得以暂时的释怀。但创伤终究是无解的,也是空白的现代困境。

《空白》影评(十一)

以下分析出自公众号——独立鱼电影

“江歌案的评论区和广场中,众多网友纷纷站队、互骂,完全是单极化的舆论战。站在任何一边说话,都会被另一方围攻。即使尽量中立地发表观点,表示双方都有发言的权利,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困惑,还是立刻被贴上「刘鑫粉丝」的标签。这种舆论环境中,不符合预期立场的观点都会被淹没。其中不乏专业角度的、有价值的讨论。江歌案除了专业的司法问题外,还涉及了女性自卫、室友关系、亲密关系暴力等具有公共面向的议题。但却完全没有展开的余地。电影《空白》中,案件衍生出的交通安全、家庭教育、超市安保等问题都是有警世意义的,也全都被情绪化的谩骂淹没了。”

以下是我的理解:

1. 人是会被情绪控制的,当一件事刚爆出来,我们未知全貌时,以朴素的正义感去谴责违背人性的一方完全可以理解,这是人类的同理心,是对同类的同情和理解,这正是人与动物最大的不同。但是当了解了后续的发展后我们便不能一直以一个单一的角度去看这件事,比如唐山打人事件我们不能只看到两性关系,更要看到女性自卫、社会治安、打击黑恶势力等等,以此事件作为支点,撬开更深处的罪恶。

2. 《我们与恶的距离》中法扶律师王赦一直顶着层层压力为无差别杀人案件中的犯罪者辩护,因此受到民众一致的唾弃和辱骂,但是就像他在剧中的自白:如果社会对此类事件的处理方式是出现一个杀一个,而不是去深究这些杀人犯们为什么会做出此类行为,然后再积极采取预防措施减少此类犯罪行为的出现,那民众会一直生活在恐惧之中,不知道何时自己就会成为受害者。大多时候,只要我们不是受害者及家属,那我们对真相其实是漠不关心的,我们要的只是一个情绪的发泄口,是茶余饭后的谈资。

《空白》影评(十二)

父母离异跟随父亲居住的初中生花音在超市里面偷东西被超市店长抓住,花音在逃跑时横穿马路被第一辆汽车撞到后又被大货车碾压,父亲添田根本不相信女儿会偷东西,去找超市要说法,怀疑女儿在学校被霸凌又去学校要说法,媒体也来凑热闹,但是媒体为了博人眼球对事情进行了断章取义,而汽车撞到人的女司机想要得到原谅却一而再再而三遭到添田的拒绝,而超市店长只想要能冷静的处理事情,可是在无良媒体和过分热情到帮倒忙的店员努力下店铺不得不关闭,一直得不到原谅的女司机最终承受不了自己心里的压力而自杀,一个小小的偷窃如蝴蝶效应一样最终死了两个人,倒闭了一家店,3个家庭破碎,而无良的媒体,推卸责任的学校和碾死人的货车司机却好像没有人追究,一如既往。 父母离异并缺少父爱的初中生,已经到了爱美的年纪,父亲连母亲给自己买的手机都随手扔出窗外,想来自己想学着化妆更是不能让父亲认可,没办法只能冒险偷了。超市里经常丢东西,身为店长想了很多办法却起色甚微,这天正好抓住一个女学生正在偷窃,没想到女学生逃跑了,或许只是想追上她要个说法,没想到出了人命。似乎每个人都有不得行的理由,似乎每个人都觉得自己很冤枉,可是最冤枉的不应该是那个女司机吗?人家正常行驶,没有喝酒没有分心打电话什么的,更没有超速,而自己也仅仅只是撞伤了她。为什么没有人追着货车司机不放呢?失去孩子的父亲没有追究,离婚再嫁的母亲也没有追究,帮着父亲干活的看起来忠诚聪明的小伙竟然也没有提醒,那个热心慈善公益的热心店员也没有提到这个转移公众视线的货车司机,无良的媒体居然都忘了这个货车司机,导演只是想着电影看起来好看一点,想着其实绝大多数的观众其实都是来看热闹的,看完这部电影撒泡尿就忘了电影情节只记得自己看电影的感受一样,就像毛利小五郎被柯南扎了这么多年也没有发现脖子上有针眼一样。 最终好像所有电影里的重要角色都没有得到救赎,父亲开始关心女儿的爱好,店长找了个临时工作,有什么用呢?还是带着情绪,没有人去反思。 小日子过得不错的人拍电影能很好的能把情绪带给观众,而且没那么刻意,能让你自然而然的跟随导演的本子跟着角色哭或笑,导演觉得我拍的东西让观众在这里笑观众笑了,让观众在这里哭观众哭了,他的电影就成功了。

《空白》影评(十三)

一个最后只有媒体是恶的故事,最大启示是开车时要注意停在路边的大型车辆后的视线盲区会有行人冲出,诸君,科一要认真学。

节奏不错,导入部分的花音上学路、开头的追逐戏和添田两次跟随青柳的部分相应成趣。对话信息密集,没有BGM渲染,挺好,但快尾声了和解了,舒缓音乐响起,也太刻意。画面干净。

父亲到处将车祸死去女儿的死因归罪于他人,想要找到“真相”,母亲对父亲说“你根本不了解她”,于是父亲开始逐渐走进女儿的世界,填补这段“空白”——我替宣发改下本片简介。

父亲发现并扔掉女儿化妆品时我还在想,拍得真好,现实又绝望,改变是表面的,他和女儿之间的不平等和压制是远非他自身能意识到的,他即使逐渐接受女儿和他认识的不太一样,也拒绝承认女儿悄悄化妆,拒绝的承认自己错了。然而,故事朝着大家都很痛苦添田从大家的善良痛苦歉意中获得了对他人宽容原谅的能力和自己内心的平和这样的方向奔去,我也是没想到。不过他向前妻道歉,最后女儿照片前的新手机和关于海豚似的云的呼应还是很动人,满足了我等看客想要一个温情结局的需求。

导演想通过配角人物的刻画传递的信息有点贪心。我知道想表现日下部太太(应该是这个名吧)热情,aka无边界感背后的一些,怎么说,关于善和伪善的思考,但是对不起,演技有点太好,光是她的聒噪就让我如坐针毡。还有她对青柳的感情,东亚语境下中年寡妇的情感困境是值得关注的事情,但不是在本片。她的形象刻画是简单地重复,偏题,杂乱。还有中山枫和妈妈,葬礼那段真的感人,但不得不感叹这真是个吃女人的社会环境。还有另外几位,身体不好内向不得不应酬的超市职员,积蓄不多精神状况不佳也要努力怀孕的母亲,被校长当作挡箭牌的曾被骚扰的学生姐姐,职场的良心女老师,说着想要当host调节观影气氛作用是拯救颓废大叔的男生… 东一榔头西一锤子,什么都想讲等于什么都没讲。不如踏踏实实,有逻有辑地把男主讲完整。其他都好说,实在无法理解最后安排路人来对青柳说他的烧鸟便当好吃,他做得很好,像把观众当小孩。

而有的时候又过于信任观众了。本片台词加起来的“私密马赛”大概过百,无暇细数,此起彼伏。花音、青柳,和美香(是这个名字吗)构成罪感文化三角。这种从小养成的“我做错了”的意识,与添田最后的道歉形成了巨大张力。导演仅一带而过不禁让我怀疑这是我的自作多情。

作为金鸡宣传主力之一,给了大展厅,弊端是观影体验不太好,半道打着光款款来迟的,“窃窃”私语的,和手机一刻也不能分离不是发微信就是拍屏幕的,演职表没放完就走的,等等,算了,众生皆苦,我原谅一下。

《空白》影评(十四)

原本打开看完开头就作罢,但剧情反复推向高潮以至于电影进行到后半段,每切换一次镜头我就哭湿一张纸巾。简单看过影评没有写出我的想法,那就简单谈谈自己的观感。

如果用一句话点评,我会说,这部电影治愈了我内心崩坏的某个角落。父亲把花音的手机扔下楼,父亲在家中反复暴躁回电话,父亲粗鲁打断花音怯生生的询问,那黑沉的气氛与我的少年记忆不谋而合,充斥着不能言说的畏怯,默默无语的迷茫,与异性间的细密的踌躇辗转,都在渔夫父亲的高嗓门和啤酒肚里化作低垂的眉。苦。

直人在送别会上坦白最后一次接到父亲的电话,自己在打老虎机,心里盘算要赢多少才够明天的饭钱,笑着说:那个笨老头,有空给我打三个电话,都不知道叫救护车,真是笨的不清醒。特别特别疼,他笑的嘴角像一把刀划开我的内心,鲜血淋漓。

添田在夜里一直跟随在直人身后,走过一段黑暗的路道,直人突然转身跪在添田脚下不断磕头,哭喊着我不知道如何向你弥补,只能不断道歉。意外地,添田也跪下磕头,愤怒地说,要是磕头能让我的花音回来,我愿意一直磕头。苦,命运之苦,将两个人链接。

年轻的女司机去世了,添田来到祭奠会上,面对丧女的母亲,他先发制人:我是不会向你道歉的。可是母亲说:对不起,我养育了一个内心脆弱的女儿,她由于脆弱选择这种方式逃避责任,她的过失将由我来承担,希望您能原谅她,对不起。我想,要是全世界都能把日本的道歉文化吸收哪怕一小部分,我们的世界一定能变得美好很多吧。

前妻表示要为肚中的女孩取名叫明花音,却遭到添田的嘲讽:你以为她是一只动物吗,你丈夫抱着这么轻慢的态度,终其一生不过是庸俗的刍狗罢了。前妻愤而起身,阐述多年来的不易和努力,正准备离开,添田突然抬头,眼中满是泪水,开口第一次说出对不起,关于过去的一切,对不起,我希望明花音能幸福快乐地长大。又一次落泪,他内心的坚冰开始融化,他对生活的低头,对过错的低头,让我感受到一种切肤之痛,一个男人在以其特有的傲慢和凶狠独善其身以后,将其奉为自己生存的第一法则,但失去女儿,前妻指责,事与愿违,让他低下高昂的头颅,收起狮子的爪牙,平静地软弱下去,一种苦痛攫住了我,因为我的父亲,正是这样软弱下去的。

热情阿姨的拥吻,直人漫不经心的符合,添田粗暴的挂掉电话,新闻媒体的断章取义,痛苦弥漫开来终于让人麻木。可正是面对这样的痛苦,才让我原谅了自己经历的看似难以接受的不幸,因为人生就是关于如何面对失去,面对遗忘,面对努力而不得,面对平凡,面对迷失和自我,面对异样,尽管我没有从这两个小时中找到答案,但泪水之下,我依旧获得了一种力量,在面对未知的痛苦时,我依然能从泪水中寻求庇护。

《空白》影评(十五)

补记 写于2022.10.3

在昏昏沉沉的周日早上开始看这样一部电影,直到花音狂奔出超市遭遇车祸,我才在巨大的音效和画面冲击下如梦方醒,起先我甚至没有看清楚她“偷”了什么。在后来的剧情里才知道,一瓶指甲油。透明的、不会被爸爸发现的指甲油,安静自卑的青春期少女不敢与离异父母开口的指甲油,小心翼翼藏在小熊肚子里却仍在死后被爸爸扔掉的指甲油。

观影过程中和思琪提到最多的一个词是“痛苦”,花音的车祸让人痛苦,这场意外产生的连锁反应也让人痛苦,似乎所有人都有错但又没错——如果你非要找一个“责任方”,可以是令人窒息的家庭氛围、追赶的超市老板甚至没能及时刹车的司机。可你又怎么去指责,幡然悔悟的父亲、当了交警用一生赎罪的老板和自杀的司机。问题似乎无解了。但电影的名字叫《空白》,也许我们本来就不是要去找到那个“解”。答案的位置是空白的。电影只是讲了一个故事,剖开呈现了一些东西。伴随整部电影的窒息感似乎就来自这种无解,但痛苦来自故事本身。

也许是因为电影里呈现的家庭模式实在太典型,一起看的小伙伴们在结束之后聚焦讨论的点也在于家庭。我很容易能联想一些画面——比如家长面对小孩的尸体无力地重复:“我都是为了你好啊,你怎么不听我的呢。”似乎东亚家长总是需要一次痛彻心扉的“失去”才能开始“反思”,而有的甚至在失去后仍在埋怨,就像故事一开始的父亲,固执地重复“我的女儿不会涂指甲油,一定是有人带坏她了”“我的女儿不会偷东西,一定是你对她做了什么”。你说他想不明白吗?也不尽然。无非是需要一个宣泄恨意的理由,这时候他仍然不愿意承认自己的错误、否定自己的权威,仍然在用自己的想法来想象女儿。

于是发现东亚家庭里的父母和孩子真的只是父母和孩子,我们在爱与责任的要求下尽力地扮演那个角色,到头来朝夕相处的父亲连女儿涂不涂指甲油都不清楚,哪怕看过同样一片海豚云也没能一起画一幅画。所以如果你问,原谅吗?和解吗?电影里,没有人能代替花音原谅什么和解什么,逝者已矣,生者需要找一个理由与自我和解,然后活下去。电影外,原谅和和解也从来没有发生,如果家长不觉得自己有错,那么孩子能够原谅什么?而什么又是真正的和解?撕心裂肺后重复的伤害,说了又忘的喜好,到最后学会了沉默和妥协,不再去尝试说服,你也许从未和解,但他们说你终于长大懂事了。我也许无数次恨过父亲,无数次想象没有他的生活——不必无端担惊受怕,不必害怕醉酒后大声说话的男人,不必害怕打来的陌生电话,不必半夜惊醒听见开门声会害怕妈妈再也回不来,多么好的生活,可是衣柜里还有第一只他在商场里为你买的玩偶熊,整个高中你都背着他顶着妈妈的责备“浪费钱”给你买的匡威书包,你的身高越来越逼近他,直到能够看见他的白发,于是恨意暂时消退,责问自己何以如此无情?又在下一轮闹剧上演时恍惚,他是否有一丝愧疚?可我们只是沉默着,不再看彼此的眼睛。说恨吗,可我分明不忍心。说爱吗,可我分明恨着。人怎么可能原谅自己的骨头与自己的血,就像人怎么可能永远恨这自己的骨头与自己的血?爱与痛苦永远共存。

还剩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