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八骏图》读后感1000字

《八骏图》读后感1000字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12-04 23:55:26
《八骏图》读后感1000字
时间:2024-12-04 23:55:26   小编:

《八骏图》是一幅古代名画,展现了八匹骏马奔腾奔腾的场景。画家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色彩,将这八匹骏马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观众面前。这幅作品不仅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马的崇拜之情,更蕴含了对奋发向上、勇往直前的美好寓意。

八骏图读后感第一篇

#阅读打卡#《八骏图》沈从文 计划阅读300min ,实际阅读min,完成率100%

摘录:

我为什么伤心?我问你……你为什么不伤心?我问你。爸爸妈妈生养我们,同那些木簰完全一样。入山斫木,缚成一个大筏。我们一同浮在流水里,在习惯上,就被称为兄弟了。忽然风来雨来,木筏散了,有些下沉,有些漂去,这是常事!

感悟:

八骏图读后感第二篇

自命为医治人类灵魂的医生,的确已害了一点很蹊跷的病,这病离开海,不易痊愈的,应当用海来治疗,曾经那个一心只为未婚妻而不屑与其他女子谄媚的达士先生,最终却以抵不过时代的洪流,抵不过氛围的渲染,为了那双眼睛留在了海边,是的,人性就是这样。沈先生从八个知识分子的人生态度下手,揭露了时代覆盖下的一片洪流

八骏图读后感第三篇

原是去青岛出差前特意买来重温的。甚至书本还陪我去了青岛沈从文故居门前,仪式感十足。更不用说这个版本已经是北岳之后目前性价比最高的版本。

零碎读过集子里所有的篇章,但是记忆却大多模糊,摩挲纸张重读,收获还是很大的。

《八骏图》本身的好,恰在沈从文开始有意识的揣摩甚至「塑造」复杂心理动机的人物和自身特有表现手法相结合的早期过程中,很成功的一次尝试。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小说所描写的人物是城市知识分子,这一并非属于他「标签」中乡土作家领域的范畴。所以即使在很多大众认识里,并非是那种耳熟能详的名作,但是却实实在在是他的代表作。

同样在集子里的几个短篇,如果说有什么共性,至少在这个《八骏图》选本里,留下的多是都市(或至少乡镇)人物故事速写。

而对比下,这本书后半本的《短篇选》则似乎更偏向传统认识中的沈从文,当然也因为选自他偏早期的《从文小说习作》。当中多篇都是各类关于沈从文的论文或者著述中出镜率很高的名作。

《柏子》中的水手和妓女,不带丝毫污秽感;

《丈夫》里对那种奇异病态情势下个人心理如此精细、客观而平视(尤其难得)的描绘,已经不仅关乎技巧,而是事关天赋了;

《夫妇》对农村彼时心态(扩大而言,国民性)把握之准,立意之大(善),也在人不由赞同把沈从文与彼时鲁迅并称的「乡土作家」似乎也不是那么的违和。不熟悉的人,往往会刻板的把沈从文目为只重「美」与自我「神庙」的云上之人,但是只有通过他的作品和一些「幼稚」的言论、政论,才能体会到他以笔济世的拳拳之心。

《黑夜》描写的是和《过岭者》非常相近的故事。革命者所对抗的「魔鬼」并未实写,对主人公的「党」也同样点到为止,写于1932年的作品,出发点是纪念黄埔毕业的旧友,其中的死亡并不稀奇,反倒是革命者之间的以命相托、不惧牺牲,和由信念而来(虽然未直接阐述究竟信念为何)的无私无畏,具备着最淳朴和澎湃的动人力量;如果沈从文真的写起传统意义上的「革命文学」,只要能过自己那关,何愁不成?联想起他在《记丁玲》(及续)中的态度:对热情革命者本人/个体的肯定、怜惜,与对「组织」(毋宁说是放弃个体思考的环境土壤)始终心存疑虑。

这种态度(矛盾)恐怕也贯串他一生始终,并造就了他的命运。

八骏图读后感第四篇

小说中的八个人从知识、学术层面讲,是精英荟萃,不是教授,就是专家。但他们个个都有病(心理变态、畸形),并且病情一个比一个严重。《八骏图》其实就是对这八个病人的深度而形象的刻画与讽刺。小说的叙述者与故事发展线索,具有讽刺意味。整篇小说是以旁观者“达士先生”的角色进行叙述,以写给未婚妻“媛媛”的信件为发展线索,给读者一种真实、客观的心理感受。在未读完整篇前,读者肯定会认为在这八骏中,只有达士先生是“七骏皆浊他独清,众人皆醉他独醒。令人讽刺的是“达士先生”,在刚开始一段时间里,坚持给未婚女友每天一封信。完全按照与“媛媛”的约定,向未婚妻“报告”自己的生活、教学情况、以及发生在“七骏”身上的事情。让读者坚信“达士先生”对其他“七骏”的鄙视。直到一个未定确定对象的女人的寥寥数语的留言的出现,就改变了“达士先生”的归期。那个“模糊的女人”的留言其实就这几句话:“学校快结束了,舍得离开上海吗?(一个人)”,“这个世界也有人不了解海,不知爱海。也有人了解海,不敢爱海”,“瞧我,你认识我!”。文字的力量多么强大!四句话就改变了对爱情“坚贞不渝”的“达士先生”的归期,给未婚女友只留下了这样一句话——“媛媛:我害了点儿小病,今天不能回来了。

还剩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