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你的生存本能正在杀死你(修订版)》读后感摘抄

《你的生存本能正在杀死你(修订版)》读后感摘抄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9-07 10:20:51
《你的生存本能正在杀死你(修订版)》读后感摘抄
时间:2024-09-07 10:20:51   小编:

《你的生存本能正在杀死你(修订版)》是一本令人警醒的书籍。作者通过深入研究生存本能的心理和生理机制,揭示了人类在现代社会中面临的各种挑战和危机。他强调了自我保护机制对于健康和幸福的负面影响,并提出了一些应对策略,帮助读者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追求更全面的生活。这本书是一次对人类生存本能的深入思考和反思,值得每个人一读。

《你的生存本能正在杀死你(修订版)》读后感(篇一)

8.学会了解不适因素与生存本能的作用关系。首先理解,人类大脑分三个部分,大脑核区(掌管生理功能,最古老的大脑,可追溯到爬行动物和鸟类,包括脑干和小脑,它促使人类做得一切都是自发的,不需要思考和感觉),大脑边缘系统(爬行动物进化成哺乳动物时新发育的部位,位于大脑核区的上部,从脑干接收信息并据此操纵情绪反应。),大脑皮质(哺乳动物进化到人类时进化出的部位,位于边缘系统上部。进化程度越高,大脑皮质越大,从而进化出高级的推理逻辑能力)

《你的生存本能正在杀死你(修订版)》读后感(篇二)

幸福是一种可以习得的技能。 书中提到他帮助过慢性头痛患者,我听到这里很有共鸣。 方案:驯服生存本能,管理不适感 记住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除了死亡,其他一切都是小事 1.摆脱对电子设备的依赖 规定时间段关闭并严格执行 eg.和心爱的人在一起不用手机;学习不用手机;开始一项活动不用手机 2.接纳不完美和不喜欢 不要过于理想化 拥抱缺陷 追求完善 促使生活有建设性的改观 eg.看现场的音乐 不插电版 3.限制感官通道受到的刺激(视听嗅触闻) eg.早饭只吃早饭 4.睡前冥想 催眠曲 改善睡眠最关键 5.规律起床睡觉 运动 6.挑战舒适区 eg. 报名舞蹈班 7.排队时 坐车时骑车时 放空自己 8.感恩五小事 放在情感上 9.向朋友们披露秘密 信任别人 10.同理心 同情心 爱心 要有耐心,重复多次❤️ 11.勇于接受挑战 签订合同3年 饥饿感(晚上不吃饭) 12.多多社交 寻求帮助 总结:痛难免,苦可选。管理好逆境和不适感。

《你的生存本能正在杀死你(修订版)》读后感(篇三)

这本书,就像一个劣质的推送号文章,提出了一个吸引你的论点(标题党),然后通过不断的举例子和重复相似的话这种方式强化论点(啰嗦),最后即没有深化问题,也没有多么实际具体有新意的解决方法。(作者有告诉你呼吸法,呵呵,我读了3个小时你就告诉我这个?)

如果你想缓解自己焦虑的情绪,不如去做20分钟瑜伽,做完马上就可以体会到身心的改变。

这应该是一本平复焦虑的书,但是我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多次出现了呼吸困难心跳加速的症状,思考了一下,我发现这本书里有大量的负面词汇,比如“不适”“忍受”“焦虑”等词,据不严谨统计,其中单焦虑一词在全书中就出现了287次。我不能确定这是不是引起我这种不舒适感觉的直接原因,但这绝对给我带来了相当程度的心理暗示。

看这本书之前,我特意去查了一下豆瓣评分,有7.5分,如果没有这个因素,凭这个书名,我是绝对不会看的,现在看完了我都替这个评分脸红。

如果你看到这里,还是想读一下这本书,那么我觉得你可以直接读第4章和第8章。第4章讲了一些关于生物学的理论知识,第8章总结了一些作者告诉你的缓解焦虑的方法。(这些方法我觉得不应该是一个自诩专业人员人的建议,跟业务的朋友会给你的建议没啥区别。)

就这样吧,这还是我第一次如此吐槽一本书。哎。

《你的生存本能正在杀死你(修订版)》读后感(篇四)

看博主推荐来的《你的生存本能正在杀死你》,我是一名大学生,大学期间也很焦虑,带着缓解焦虑的目的,我想高效的读完这本书,说实话,整个沉浸式阅读过程下来,有点失落。我觉得,作者的心理专业知识是不容否定的,这本书的大部分篇章都穿插了病例的故事,很好地让大家了解到"焦虑是什么?,生活中什么样的事情会引发焦虑",可是,焦虑的我,就是准备来寻找解决办法的啊,我没懂,更没有找到,作者关于如何解决和缓解焦虑方面的文字很少,要么一笔带过,要么就是说一堆道理(但道理大家都懂的那种),我举个例子哈,作者谈到不适的管理技巧,列举如下:1拥抱挑战2找到你内心的格斗士3寻求社会支持4承担风险5给自己施压6训练自己实现成功。小火把们自行感受一下。最让我感受到了作者没仔细描述解决办法的是那一篇,作者说道:"但直到我经历了人生最悲惨、最心碎的时刻,这本书真正的侧重点才开始呈现出来",作为一个读者,看到作者这样写,我就会想着接下来的文字我要好好读了,作者肯定要讲如何解决这些痛苦了,一定会教我们一些方法去应对生活中的不适了,however,他并没有,作者说了一大串自己的痛苦后,他说自己顿悟了,我人都傻了,作者到底是怎么・_・顿悟的呢?我看完还是很焦虑迷茫。

总结:如果你想了解一下焦虑是什么的话?这本书还是描述的很详细不错的,至于那些很焦虑的小伙伴,想要找到解决或缓解办法的,咱们就是去咨询心理医生,或者去跟好朋友适当的倾诉吧。另外,这本书专业术语较多,比如生存本能,不适阈值,战逃反应等等,建议耐心查阅并阅读。

《你的生存本能正在杀死你(修订版)》读后感(篇五)

作为我十年读书计划的开头,反本能的角度很不错,不过这本书更像个案例合集,其中提到的方法又太复杂了,感觉并不太适合真的被各种上瘾症状困扰人,因为舒适区小的人太容易一步就跨到恐慌区,结果难以前进,不过对于处于“亚健康”的人而言还是挺有价值的,可以作为自我觉察的另一种角度。

一、为什么我们会养成坏习惯。

书中提出一个被许多书反复提及(不一定正确)的观点,那就是我们的边缘系统的原始本能让我们容易困在舒适区。

简单的说就是当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为了平复心中的恐慌,会抓住眼前某些能够让我们快乐的行为,然后在反复的强化后形成了某些上瘾行为,例如有的人总喜欢紧张后吃开始大吃,结果因为有大吃的存在,他越来越难以应对紧张,于是从一次两次的大吃变成了暴食的习惯。

二、控制我们的舒适区

本书提到的解决方案总结起来就是这个标题,这也是我为什么说它难以实现的原因,这就像告诉一个每天都要穿衣服的人,要治好你的病就要开始学会每天不穿衣服,当然其中提出的具体方法看起来都比较小步骤,但从我个人的经验来看这很难,不知你来尝试的话结果如何。

三、我的建议

对于想要改变的人而言我有个更简单,更好实现的方法,那就是先接受你想改变的事情,如果你认为自己没有自信,先接受自己没有自信这个事实,回想自己出现这类感受的情景,感受这种矛盾出现的契机,因为表面的感受背后往往隐藏着更为深刻,也是我们更不希望发现的感受,不自信的背后可能是对自己能力的怀疑,可能是某种不想表现自己骄傲的罪恶感。

当你接受这一切之后,它们就不再是你的负累,反而会成为你前进的动力。

《你的生存本能正在杀死你(修订版)》读后感(篇六)

新年伊始,我在疲惫中去做了人生第一次按摩治疗。技师很专业,我在疼得嗷嗷叫声中不忘表达对他的羡慕:你可以每天折磨别人的同时赚到钱,还赚到别人的感谢,这样的工作好比神仙。窗外吹来一阵大风,城市在烟雨色中,这个平日人来人往的房间如在蓬莱阁上,一瞬间不知过往所为何事。

疲惫折射出来的信号正是最近在读这本书探讨的主题之一,如果现代本身有原罪,疲惫的身体意味着现代社会种种病症,与幽微毫发息息相关。言及此,不得不为作者送上一朵心香之花:有人曾经过生活狭长的灰暗地带,却为别人传授了如何在灰暗中不失自身光明的经验。感动之余,我将这本书推送给了亲友。

本书写作中最有价值的地方在于,作者发现了一个寻常问题的核心:不适的前因后果。不适作为个人心理和生理的感受,可以用社会生理学与心理学的研究指标分析相关因素。

不适是与生俱来、久远的,却在微小的环境中时时刻刻变化;不适是指间的漏去的沙,轻轻握它才为你掌控;不适天生懂得游走在人的物质性和精神性缝隙中,它是懂得因果和公义的。

阅读过程中,我还时常想起,如果作者生活在中国,他对这些问题的解释是不是更可能具象些?在任何一个流派的论述中,我们在万千变幻的术中追求道,以道与术、道与器、情与理、内与外这些对应的特质解释人如何与世界共舞。但若此,我们对这个问题本身的限定未必如此具体而精确,这也是另一种文化对人类普遍问题提供的别样启发吧。

近来读书合卷之时常觉得感动之余的遗憾,学术者自累以洞烛幽微,而在更早的经典中,这些问题和答案早已写明了。友人曾担忧家人作为哲学系的学生,恐怕难以找到立足现实的坚实精神支柱了。勉力向她分享自己数年的挣扎经历,人若寻求立足,一定会向核心去,那个核心是个寻常的事实,我们把生命无限延长和丰富,也许最后可以告诉自己一句话,感谢。

这篇不严格的短评正是受作者的鼓舞而生,也献给我们长久的朋友——一米外的不适。

《你的生存本能正在杀死你(修订版)》读后感(篇七)

读了4天左右,在地铁的班车上和2个晚上看完了,生存本能是人类进化的基础,近期社会变化过于强烈导致了人类的舒适度的下降,节奏加快但是人们的舒适感却下降明显,是有生理的原因的。

书前面介绍的有点多,其实更想看看如何更好的处理自己,提升自己。

第一部分不适的本领

第一章21世纪的生存者-将不适转变为能量的新范式

过于敏感二容易出错;满足生存本能;“不适阈值”越来越低

第二章 舒适悖论-舒适世界中的不适

不适的加剧(大脑边缘系统)

第三章 平衡之道-平和与灾难的微妙平衡

第四章 生存本能的位置-恐慌心理的生物学根源

大脑核区(生理脑)、大脑边缘系统(控制情绪的“情感脑”)、大脑皮质(思维脑)

生理脑:脑干和小脑,随进化逐渐向高层延伸。边缘系统下丘脑、海马、杏仁核、伏隔核,饥饿、疼痛、嗜睡、愤怒、恐惧和快乐等原始体验的根源。

第五章 坏习惯的形成-迷恋阶段、强迫阶段和上瘾阶段

第六章 条件反射和习惯的起源

第七章 心理外化-物质享受的负面作用

第二部分

第八章 管理你的舒适区-15个简单的策略帮助你保持沉着冷静

1.摆脱现代技术的依赖、2.珍惜和忍耐不完美、3.限制感官通道受到的刺激、4、睡前让自己放松下来、5学会放慢速度6不要拖延7不要强迫自己完成所有工作8接受不确定性9戒掉容易愤怒的习惯10生活要遵循一个有规律的时间表11扩展你的心里舒适区12让自己休息片刻(舍恩呼吸技巧)13延迟你对满足感的需求14尝试着放空自己15多做体育锻炼

第九章 如何变“不适”为舒适-顽固的生存本能

获双重感知能力,不适+感恩同时在一起,弱化自己的不适能力。运用社会支持与信任的力量,运用同情心与爱心的力量。勇于接受挑战,

第十章 生存本能的作用-压力下的决策艺术与表现

压力下的决策

训练自己在压力下实现成功

技巧1:拥包挑战;技巧2:找你内心的格斗士;技巧3:寻求社会支持;技巧四:承担风险;技巧五:给自己施压

《你的生存本能正在杀死你(修订版)》读后感(篇八)

尽管我们的生活中令人舒适的条件唾手可得,但我们却对不适因素变得过度敏感,我们的急躁、不适、焦虑和抑郁也越来越严重。这种情况如此严重,以至于我们即便轻微的挫折和一般的不安也能给我们带来恐惧和担忧,损害我们的健康。过度敏感的生存本能是引发很多问题的根源,例如肥胖、失眠、酗酒。能够学会驯服自己的生存本能,会产生很多积极的影响。

如果你的生活在大部分时间里都充斥着不适因素,而这些因素对你的行为方式和健康状况产生消极影响;如果你的生活充满了不确定因素,而你仍能运用某种力量寻觅到内心的平和与幸福;如果你的生活面临诸多挑战和挫折,但你仍然能够把恐惧转变成安全感,并发现更持久的幸福;那么,你的生活将会变得多么美好。真正的健康与幸福并不是拥有一个只有舒适和乐趣的人生,恰恰相反,它是一种能力,一种在艰辛、挫折和挑战面前仍然感到舒适和安全的能力。

压力的根源是明确的、具体的。相反,焦虑未必是由具体事件或情形引起的,而是由生活中不断累积的失衡现象引起的,这个累积过程是持续的、自发的,而且不会因为某些具体事件或情形而终止。

真正导致多巴胺分泌水平增加的是我们对于酒精的心理期待,而不是真正喝酒。长期喝酒之后,人体内的多巴胺水平就会下降,导致不适感增强。为了恢复多巴胺水平和舒适的感受,就会陷入恶性循环。这些坏习惯只能暂时掩盖不适感及其背后的生存本能,但在我们身体内部,不适感却在不断加强。坏习惯无非是暂时分散了我们的注意力。同时,我们的大脑皮层也会接受这些习惯的合理性,进而忽略他们,以至于损害了我们的安全感。

人们对于挫折的忍耐能力越来越低,互联网搜索和快餐带来的即时满足感,总是想投入较少的努力而获得更高的回报,期待自己的努力能迅速的获得回报。我们人类的整个文化中,人们对获得即时满足感的追求越来越高,一方面商家会利用此作为销售的策略或者营销手段;另一方面,对于我们内心的失衡,社会学问题带来影响。例如快餐式文化,现在罗辑思维就是为了满足人们急于求成的心理.....对于源源不断的外部刺激的需求,已经达到了上瘾症的地步,以至于一旦得不到外部刺激,就会感到焦虑。

沟通方式的演变趋势也加剧了这种情况。电子邮件、短信、微信等改变了我们与他人的对话方式,但这种对话方式往往停留在非常基本和表面的层次上,我们在人际关系中就会丧失有效沟通的能力。

我们很容易因为表面的和眼前的现象迷失方向,容易把精力和注意力放在眼前最急迫的事情上,而那些不太明显却比较基本的、主要的需求则容易受到搁置、拖延或遗忘。放慢自己的脚步,让自己休息一下。延迟自己对满足感的需求,多一点耐心。适当放空一下自己。适应不安和恐惧的能力,在我们的表现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将最终决定一个人的成败。今天,表现的意义更像是一场马拉松,而不是一场短跑。没有节后说哪一次因为什么原因而没有表现好,人生没有彩排。

这本书还是比较值得一读的,但是焦虑太复杂了,及牵涉到进化上的我们的保护机制,也有社会学在技术进步上的不同步,现在太多的社会问题都是因为我们的意识跟不上技术的发展。从一些角度来提供看法。不过对于解决的办法真的很难说,每个人的异质性,对于压力的管理,到底是顺着还是以积极的态度来面对,很多是被写进基因里的。既要勇敢的面对,也要适当的学会释放自己的压力。

《你的生存本能正在杀死你(修订版)》读后感(篇九)

在当下这个物质享受越来越多的时代里,好像焦虑,急躁,抑郁也随之越来越多。

虽然我们享受着科技带来的便利,但我们的内心却在退化。

开心我们会笑,痛苦我们会哭,饿了会吃饭,渴了会喝水······

这些都属于我们最基础的生存本能。

在原始时代,跑也是最基础的生存本能。

为了躲避野兽,为了生存,人不得不跑。

然而随着科技的进步,这项最基础的生存本能早已退化。

为了顺应时代的变化,搭上科技的顺风车,我们习惯享乐,喜欢享受。

而想要走向人生巅峰,主动选择承受痛苦才是唯一的途径。

从《你的生存本能正在杀死你》这本书中我们明白:

每个人做的很多事情,其实都是生存本能在推动,而主动违背本能,才能走向人生巅峰。

书中给出了15条走出舒适区的策略,学会主动选择承受痛苦,生命才能活起来。

1、摆脱对现代技术的依赖;

2、珍惜和忍耐不完美;不要用外部标准衡量自我价值;

3、限制感官通道感受到的刺激,减少同时刺激的感官数量;

4、睡前让自己放松下来:听放松的音乐;早点睡觉;

5、学会放慢速度;

6、不要拖延;

7、不要强迫自己完成所有的工作;

8、接受不确定性;

9、戒掉容易愤怒的习惯;

10、生活要遵循一个有规律的时间表;

11、扩展你的心理舒适区 挑战越少,缩小越严重;

12、让自己休息片刻;

13、延迟对满足感的需求 不要为减轻焦虑而采取任何形式的行动;

14、尝试放空自己;

15、多做体育锻炼;

这15条走出舒适区策略,跟富兰克林的13条人生原则很像,其本质都是自律,而自律是幸福生活必备的一种素养。‍

我们从成功人士身上都会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是他们曾经所受的苦,

有哪一个苦最后给他们带来真正的痛苦,学习,改变的过程或许是会痛,但结果多数都是甜的。

幸福人生唯一出路就是主动承受痛苦,当这些苦成为生活习惯时,也就减少了一个人的精力损耗,

可以把更多的时间放在推动幸福人生的事上,从而也决定了我们的人生的高度。

《你的生存本能正在杀死你(修订版)》读后感(篇十)

马克·舍恩和克里斯汀·洛贝格合著的《你的生存本能正在杀死你》从标题开始就语出惊人。因为在一般的认知里,所谓的本能——比如呼吸、吞咽、消化甚至免疫——是祖先通过生物进化遗留的财富,是我们用以适应环境的工具。 通过本能,我们的身体可以在理性作出判断前,迅速对环境和机体的变化做出自发反应,从而能够有效保证我们在瞬息万变的世界中得以存活。 然而两位作者却在书的开篇指出,如果再不采取措施,你就会被你的生存本能杀死。 为了证明他们绝不是危言耸听,两位作者首先提出一个怪现象——当前社会的心理疾病患者在人群中所占的比例远高于过去任何一个时代,并通过逐步分析后提出,这种现象背后的根本原因就是生存本能错误发挥其功能。 然而生存本能为什么会错误发挥功能?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祖先遗留给我们的生理装置进化所需的时间太过漫长与人类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之间的矛盾。 想想数万年前甚至十数万年前我们祖先的生活环境:天敌肆虐、食物短缺,甚至连最基本的需求都无法得到满足。因此为了活下去,我们的祖先就不得不试着忍受困境带来的不适,并借此发展出相应的生存本能:比如对高热量食物的偏爱,以及对超出忍受范围的危险的敏锐觉知。 但现在一切都早已不同,我们的科技让生活变得愈加轻松,所有的需求都能立即得到满足——快餐和外卖、空调和网络——所有的一切都让生活变得便利。 科技将我们和不适尽可能地隔离,以至于我们几乎很难有机会感受祖先面临的困境,但这也同时让我们对不适变得愈加敏感,就像一个娇生惯养的公主会被99层鸭绒被下的一颗豌豆咯的无法入睡。 因此,尽管我们很难接触到祖先曾经面对的不适,现代科技也让我们离不适愈来愈远,但在某些时刻,不适却仍会出现——比如当压力来临。 但我们对不适的忍耐度却远不如以前,即使有些因素只能给我们带来轻微不适,我们也会迫不及待地采取外部手段进行缓解。 但问题在于,当我们把精力集中到不适之上时,不适就会影响到我们的大脑,让我们变得恐慌和焦虑,而恐慌和焦虑又会放大痛苦和不适,以为这些轻微的不适背后隐藏着极大的危险,如果不将其扼杀,就会造成极为严重的后果,从而进入恶性循环。 在这种状态下,即便我们知道这些问题可以通过机体自身的力量恢复正常,却也没有勇气等待。但我们寻求的外部手段,在当下减轻不适的同时,却不仅不会在根源解决问题,而且会让我们对这种手段产生依赖,甚至不得不在后期加大剂量——比如药物,然后陷入更大的焦虑。 这种状态下,我们的似乎进入一个怪圈:某些因素引发轻微不适→引起注意→焦虑→生存本能发挥效果→寻求外部手段→陷入依赖→不适再次出现→焦虑增强→生存本能发挥效果→…… 这个怪圈的存在,使药物依赖、手机依赖得以泛滥,因为这是能让我们减轻焦虑,却无法解决问题最常见的两种方式。这正是因为这个怪圈,很多不良习惯以及精神疾病得以在人群中迅速传播。 那我们如何跳出这个怪圈? 这是两位作者在《你的生存本能正在杀死你》的第二部分所讲述的主要内容。两位作者首先阐明一个大前提:所谓健康,并不是完全不存在痛苦,而是能够在痛苦和不适面前寻觅到舒适和安全。 换句话说,我们的目的不是消除不适——因为不适本身无法消除——而是能够坦然面对不适,让轻微的不适无法引起恐慌和焦虑,从而在生存本能错误发挥作用之前将怪圈阻断。 而两位作者提出的解决方案,围绕的也是适应不适这个核心,包括延迟满足自身需求、鼓起勇气直面挑战、规律作息、减少使用现代科技的时间,甚至还包括主动寻求不适以让自己适应痛苦。简单概括就是没有不适也要想方设法创造不适,借此提高我们对不适的忍耐力。 但问题在于,倘若读者还未陷入这个怪圈,这种方法或许可行,而一旦陷入怪圈,这些方法几乎就毫无用武之地——很难想象一个陷入焦虑的人会有多强的意志力。 但即便如此,马克·舍恩和克里斯汀·洛贝格还是为我们面对不适找到一条新的途径:不要摆脱,而要学会如何与其相处。毕竟杀不死你的,会让你更强大。

《你的生存本能正在杀死你(修订版)》读后感(篇十一)

《你的生存本能正在杀死你》这本书的书名也许会引起你的好奇,生存本能是什么?它为什么会给人带来这么大的危害?

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心理学家马克·舍恩,书中收录了诸多心理案例帮助人们了解从原始社会开始,人类就赖以生存的本能,是如何在现代社会中成为威胁我们健康的“杀手”,《你的生存本能正在杀死你》这本书,详细讲解了生存本能对人的心理和身体造成伤害的过程,并给了解决这类伤害的建议与方法。

人类大脑可以分为三个功能各异的部分:大脑核区、大脑边缘系统、和大脑皮质。

换句话说,就是大脑皮质是理性的,它会根据情况判断对错和真伪,而大脑边缘系统是原始冲动的,且大脑边缘进化得更早,它的能量更强大,因此它往往能打破大脑皮质率先做出反应,当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做出冲动行为,事后又感到后悔,往往就是大脑边缘率先于大脑皮质控制了我们的行为。

当我们遇到某件消极的事件时,大脑边缘接收到信号,当它判定事件是具有威胁性的,便会产生愤怒、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为了平衡不适感,大脑希望用一些需求来赶走负面情绪,比如可以获得短暂快感的一些行为,像暴吃、酗酒等行为,这就是人的本能反应,也就是马克·舍恩所说的生存本能。

简而言之就是,当生存本能觉察到威胁时,它便会产生不良情绪,不良情绪又会引发不良行为,从而使人养成了诸多坏习惯,比如焦虑不开心时就借酒浇愁等行为,都是生存本能触发的,同时,生存本能触发的不良情绪,如焦虑、生气、恐惧等还会给人带来诸多心理和生理上的不适问题。

人们感到的不适通常来自于情绪和身体两方面,情绪主要反映在焦虑、恐慌、不安上,身体方面则是失眠、肥胖、长期疲劳,头晕等生理反应上。

1、生存本能引起焦虑

生存本能的过度反应会催生焦虑感。生存本能是原始社会时就存在的,当时的生存环境充满了威胁因素,人们需要高度警惕,生存本能在那个时候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的敏感能帮助人们及时规避危险和潜在威胁。

但是人类进化到现在,生存环境已经变得很安全,但是生存本能并没有随之而进化,它对所有不适感的反应一如在原始社会般敏感,当人感到饥饿时就想马上找吃的,否则就会饿死;一受到领导批评时,马上就感受到沮丧,觉得自己一无是处;甚至只是堵车这样的小事,生存本能也会催生出不耐烦,这些都是因为生存本能的过度反应而产生的误判,这些误判如果没有经过理性分析,很容易引发消极情绪,导致焦虑的产生。

2、生存本能引起身体不适

它将一些微小的焦虑夸张为重大威胁,经过我们大脑的一系列反应,催生了许多消极行为,并使我们陷入恶性循环,生存本能引起的焦虑无意识的影响着我们的身体健康,比如有的人一觉得受到挑衅,就会心跳加速,冲动反抗,有的人一遇到压力,就接连失眠等等。

生存本能它与某个具体事件或具体情况有关,压力与焦虑之间又存在密切联系,如果焦虑没有得到妥善处理,我们就会变得更加紧张,从而更加容易受到压力的影响。我们背负的压力越大,焦虑水平就越高,出现不适的可能性就越大。不适感越强烈,生存本能被唤醒的几率就越大,我们对不适因素的忍耐能力就会降低。

3、生存本能引发不良习惯

我们的大脑在接收到愉快和幸福的事情时,会分泌出一种叫多巴胺的化学物质,当人被消极情绪困扰时,多巴胺就会受到抑制,身体和情绪的不适感随之而生。人越感到焦虑,多巴胺的分泌水平越下降,这时生存本能发出警告,大脑会向一些行为求助,以此来平衡焦虑感,这些行为包括了人类的很多坏习惯。

对于这些坏习惯,有的人表现为暴饮暴食,过量饮酒,依赖药物等成瘾性习惯,有的人则表现为强迫性行为,比如反复检查,反复清洁,控制别人按照你的心情行事等,这些习惯一旦形成恶性循环,将会给人的身体和心理带来严重伤害。

人们之所以会依赖这些习惯,是因为它能让人获得暂时的满足,缓解焦虑和恐惧感,但是这却让人们拒绝正视内心的需求,依靠外部刺激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焦虑的问题,要想改变生存本能对人的不良影响,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直面内心的不适和焦虑。

理性的大脑皮质和冲动的大脑边缘系统,会因为一件事的判断而产生较量,很多时候冲动胜于理性,大脑边缘系统的胜出让生存本能大行其道。庆幸的是大脑皮质与大脑边缘系统除了相互较量,也存在可以相互协调,平等合作的性质,这需要我们掌握一种让它们共同相处的能力,这种能力被称为“双重感知系统”。

1、双重感知系统:我们无法让不适和焦虑马上消失,但也不能因此而逃避它,马克·舍恩提出了“双重感知系统”,即让“不适”与“舒适”同时存在,当启用“双重感知系统”时,我们面对感受,就不会是非此即彼的极端选择,比如:当你正在看电视,孩子在旁边的吵闹声并不会妨碍到你,你依然可以沉浸在剧情中,如果没有“双重感知系统”,你也许会呵斥孩子让他们安静;当你被蚊虫叮咬时,皮肤的瘙痒感也许会让你感到烦躁,如果启用“双重感在系统”,即便瘙痒感不适,你也依然可以愉快的和他人聊天。

当我们在生活中熟练启用双重感知系统,再面对“不适”和“焦虑”时,就会多一份理性,有助于戒掉易怒的情绪或消极的思想。

2、学会感恩:感恩因子与冲动因子一样,存在于大脑边缘系统之中,有意识的去培养感恩情怀,在面对事情时能帮助我们抑制冲动和焦虑。

心怀感恩能让我们的心情趋于平和,有利于多巴胺的分泌,进而防止不适感的侵袭。

生活总有不完美,焦虑也不可能完全从我们的生命中被剔除,学会接受不完美,不消极不逃避,与焦虑感和平共处,将生存本能掌握在我们的可控范围内,不让它过于敏感过度反应,是值得我们一生去学习的功课。

《你的生存本能正在杀死你(修订版)》读后感(篇十二)

《你的生存本能正在杀死你》这本书的书名也许会引起你的好奇,生存本能是什么?它为什么会给人带来这么大的危害?

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心理学家马克·舍恩,书中收录了诸多心理案例帮助人们了解从原始社会开始,人类就赖以生存的本能,是如何在现代社会中成为威胁我们健康的“杀手”,《你的生存本能正在杀死你》这本书,详细讲解了生存本能对人的心理和身体造成伤害的过程,并给了解决这类伤害的建议与方法。

一、什么是生存本能?

人类大脑可以分为三个功能各异的部分:大脑核区、大脑边缘系统、和大脑皮质。

换句话说,就是大脑皮质是理性的,它会根据情况判断对错和真伪,而大脑边缘系统是原始冲动的,且大脑边缘进化得更早,它的能量更强大,因此它往往能打破大脑皮质率先做出反应,当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做出冲动行为,事后又感到后悔,往往就是大脑边缘率先于大脑皮质控制了我们的行为。

当我们遇到某件消极的事件时,大脑边缘接收到信号,当它判定事件是具有威胁性的,便会产生愤怒、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为了平衡不适感,大脑希望用一些需求来赶走负面情绪,比如可以获得短暂快感的一些行为,像暴吃、酗酒等行为,这就是人的本能反应,也就是马克·舍恩所说的生存本能。

简而言之就是,当生存本能觉察到威胁时,它便会产生不良情绪,不良情绪又会引发不良行为,从而使人养成了诸多坏习惯,比如焦虑不开心时就借酒浇愁等行为,都是生存本能触发的,同时,生存本能触发的不良情绪,如焦虑、生气、恐惧等还会给人带来诸多心理和生理上的不适问题。

二、生存本能带来的不适因素

人们感到的不适通常来自于情绪和身体两方面,情绪主要反映在焦虑、恐慌、不安上,身体方面则是失眠、肥胖、长期疲劳,头晕等生理反应上。

1、生存本能引起焦虑

生存本能的过度反应会催生焦虑感。生存本能是原始社会时就存在的,当时的生存环境充满了威胁因素,人们需要高度警惕,生存本能在那个时候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的敏感能帮助人们及时规避危险和潜在威胁。

但是人类进化到现在,生存环境已经变得很安全,但是生存本能并没有随之而进化,它对所有不适感的反应一如在原始社会般敏感,当人感到饥饿时就想马上找吃的,否则就会饿死;一受到领导批评时,马上就感受到沮丧,觉得自己一无是处;甚至只是堵车这样的小事,生存本能也会催生出不耐烦,这些都是因为生存本能的过度反应而产生的误判,这些误判如果没有经过理性分析,很容易引发消极情绪,导致焦虑的产生。

2、生存本能引起身体不适

它将一些微小的焦虑夸张为重大威胁,经过我们大脑的一系列反应,催生了许多消极行为,并使我们陷入恶性循环,生存本能引起的焦虑无意识的影响着我们的身体健康,比如有的人一觉得受到挑衅,就会心跳加速,冲动反抗,有的人一遇到压力,就接连失眠等等。

生存本能它与某个具体事件或具体情况有关,压力与焦虑之间又存在密切联系,如果焦虑没有得到妥善处理,我们就会变得更加紧张,从而更加容易受到压力的影响。我们背负的压力越大,焦虑水平就越高,出现不适的可能性就越大。不适感越强烈,生存本能被唤醒的几率就越大,我们对不适因素的忍耐能力就会降低。

3、生存本能引发不良习惯

我们的大脑在接收到愉快和幸福的事情时,会分泌出一种叫多巴胺的化学物质,当人被消极情绪困扰时,多巴胺就会受到抑制,身体和情绪的不适感随之而生。人越感到焦虑,多巴胺的分泌水平越下降,这时生存本能发出警告,大脑会向一些行为求助,以此来平衡焦虑感,这些行为包括了人类的很多坏习惯。

对于这些坏习惯,有的人表现为暴饮暴食,过量饮酒,依赖药物等成瘾性习惯,有的人则表现为强迫性行为,比如反复检查,反复清洁,控制别人按照你的心情行事等,这些习惯一旦形成恶性循环,将会给人的身体和心理带来严重伤害。

人们之所以会依赖这些习惯,是因为它能让人获得暂时的满足,缓解焦虑和恐惧感,但是这却让人们拒绝正视内心的需求,依靠外部刺激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焦虑的问题,要想改变生存本能对人的不良影响,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直面内心的不适和焦虑。

三、如何反控生存本能?

理性的大脑皮质和冲动的大脑边缘系统,会因为一件事的判断而产生较量,很多时候冲动胜于理性,大脑边缘系统的胜出让生存本能大行其道。庆幸的是大脑皮质与大脑边缘系统除了相互较量,也存在可以相互协调,平等合作的性质,这需要我们掌握一种让它们共同相处的能力,这种能力被称为“双重感知系统”。

1、双重感知系统:我们无法让不适和焦虑马上消失,但也不能因此而逃避它,马克·舍恩提出了“双重感知系统”,即让“不适”与“舒适”同时存在,当启用“双重感知系统”时,我们面对感受,就不会是非此即彼的极端选择,比如:当你正在看电视,孩子在旁边的吵闹声并不会妨碍到你,你依然可以沉浸在剧情中,如果没有“双重感知系统”,你也许会呵斥孩子让他们安静;当你被蚊虫叮咬时,皮肤的瘙痒感也许会让你感到烦躁,如果启用“双重感在系统”,即便瘙痒感不适,你也依然可以愉快的和他人聊天。

当我们在生活中熟练启用双重感知系统,再面对“不适”和“焦虑”时,就会多一份理性,有助于戒掉易怒的情绪或消极的思想。

2、学会感恩:感恩因子与冲动因子一样,存在于大脑边缘系统之中,有意识的去培养感恩情怀,在面对事情时能帮助我们抑制冲动和焦虑。

心怀感恩能让我们的心情趋于平和,有利于多巴胺的分泌,进而防止不适感的侵袭。

生活总有不完美,焦虑也不可能完全从我们的生命中被剔除,学会接受不完美,不消极不逃避,与焦虑感和平共处,将生存本能掌握在我们的可控范围内,不让它过于敏感过度反应,是值得我们一生去学习的功课。

《你的生存本能正在杀死你(修订版)》读后感(篇十三)

摘抄与笔记整理

研究表明我们对消极事物具有内在的偏好。我们处理坏消息的速度往往快于处理好消息的速度

长期处于逆境往往会使人的意志弱化,耐挫度↓,生存本能就越有可能经常“启动”→过度反应、易怒

心理外化——现代的便利性↑耐心↓:例如降低了我们对饥饿感的忍耐能力,对于无法立即解决饥饿感的恐惧已经加强了。

多巴胺:真正导致多巴胺分泌水平增加的是我们对巧克力的心理期待,而不是真正食用巧克力

肾上腺:当我们变得害怕时,一种名为“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我们的恐惧反应不仅会导致身体不适与情绪不安,还会导致多巴胺的减少,进而造成非常消极的、烦躁的感觉。

1)“经典性条件反射”

在实验过程中,每次给狗送食物以前都会亮起红灯、响起铃声。这样经过一段时间以后,铃声一响或红灯一亮,狗就开始分泌唾液。这是一种被动反射或者说自主反应

2)“操作性条件反射”/“工具性条件反射”

在一定的刺激情境中,如果动物的某种反应的后果能满足它的某种需要(比如获得奖赏或逃避惩罚),则以后它这种反应出现的概率就会提高。在这种反应过程中,情景与反应动作之间建立了联系,形成了条件反射。

3)联想性条件反射:心理泛化、心理条件反射

心理泛化与心理匹配非常相似。所谓泛化,指的是引起人们不良的心理和行为反应的刺激事件不再是最初的事件,同最初刺激事件相类似、相关联的事件(已经泛化),甚至同最初刺激事件不类似、无关联的事件(完全泛化),也能引起这些心理和行为反应(症状表现)。

条件反射的作用非常大,甚至能决定我们老化和去世的速度。

4)潜意识条件反射

潜意识条件反射可以分为好几类,其中最常见的是视觉和听觉引起的潜意识条件反射。例如:我的女友开车速度太快,如果我口头上告诉她开慢一些,只会引起无休止的争论。如果我轻轻地抚摸她的颈部,她就会潜意识地松油门。

4-1)如何利用潜意识条件反射来塑造孩子的睡眠行为?

每次看到孩子们开始产生倦意时,就开始唱某一首歌,每次都唱同一首。有时候,当他们做其他事情时,即便是在做一些比较积极的活动,我也会哼一下这首歌,以这种方式帮助他们放慢做事的节奏。久而久之,孩子们就会对这首歌产生潜意识条件反射,一旦这个反射过程确立了下来,我就会在他们的就寝时间哼这首歌,这样他们可能会更容易入睡。

5)细胞层面的条件反射:炎性反应

细胞层面可以调节自己来处理特定的外来入侵者,以此消除身体面临的威胁,是一种条件反射。这些存在条件反射能力的细胞有可能过于热衷于完成自己的使命,当机体没有面临威胁的时候,它们就会创造一个敌人——攻击身体的器官,这是自身免疫性疾病。在这种状态下,你体内的自身免疫性细胞数量超出了实际所需的数量,结果导致一种炎症状态。自身免疫性细胞就变成了所谓的“炎症细胞”,引起人体自身免疫系统的过敏。

1/在安静的空间

2/吸气

• 闭上嘴,用鼻子吸气,速度要缓,深呼吸3到5秒钟。

• 以一种舒适的方式吸气。想象一下你的身体轻飘飘地缓缓上升或飘浮的感觉,不要有沉重感。

• 在完成吸气后,屏住呼吸3秒。

3/呼气

• 用嘴轻呼,呼气时发出柔和的“嘘”的声音(就是我们希望别人安静时的提示音)。

• 屏住呼吸2秒,进行第二次呼气。

• 屏住呼吸2秒,进行第三次呼气。

• 屏住呼吸2秒,慢慢地释放你肺部剩余的空气(延长“嘘”的声音)。

• 经过几个周期的练习之后,延长呼气之间的间隔,

4/重复前3个步骤

• 连续重复6次。

《你的生存本能正在杀死你(修订版)》读后感(篇十四)

《你的生存本能正在杀死你》一书在读之前听过讲解版,里面关于焦虑、压力以及成瘾原因的介绍对我触动很大,因此当即决定把原书买了下来。

起初我并不是买给自己的,而是买给我一个家人的,因为我觉得她比我更需要这本书,因为她当时经常做噩梦,而且坚决避免听到或者看到任何“恐怖”的情节画面,即使看侦探片也是捂着眼睛从指缝里“看”验尸的场景。如果仅仅是害怕看恐怖片倒还可以理解,但是当晚上睡觉的时候,她会产生自己吓唬自己的臆想就影响到正常生活了。她半夜起来上厕所,会避免看镜子,因为害怕在镜子里看到另一张脸。她睡觉会蒙上头,因为害怕有人躺在床底下。

她也有一套自己的应对办法。首先是避免接触恐怖的情节或者会产生恐怖联想的事物,这大部分情况的表现就是拒绝看恐怖类型的电影,或者对视频里稍微有点吓人的画面避之不及。其次是上面说到的,深夜上厕所不看镜子、不看床底,用被子把自己裹牢,来进行“自我保护”。最后就是她经常用的,用娱乐节目和热点新闻来转移注意力,她会花大量的时间在手机上,好让自己晚上睡前被娱乐节目所笼罩而不是自己的恐怖臆想。我当时想,也许读书可以让理性的力量彻底战胜她内心的恐惧,但最终失败了,因为她还是倾向于自己的“娱乐疗法”,每天睡前打开手机催眠。其他人睡前看手机影响睡眠,她却通过手机促进安眠,这也是很奇特的。

于是我就自己把这本尘封在书架上的书自己拿起读了,读着读着就发现其实身边的每个人,包括自己,都是“生存本能”的受益者和受害者。而几乎每个人都有因为生存本能造成的恐惧、压力感和焦虑感而影响健康、正常生活、人际交往或者事业发展的情况,只是程度各不相同,因此了解生存本能的原理和作用机制,对于我们理性看待自己的身心问题,有非常大的意义。

前面讲了我是经怎样的机会读这本书的,现在开始讲这本书的内容和观点之前,我还想说一下我在读这本书的过程种的感悟。虽然之前已经听过全书的讲解了,对书中的重点内容已经有了了解,但读这本书的过程依然是充满惊喜和期待的。我觉得,读“精华版”的收获来得容易失去得也容易,对自己的触动也不大,产生的印象和联想也不丰富,只有把一本书完整的读下来——至少是书中关键的部分要一点点读完,才能体会渐入佳境之美。看“精华版”的书就像嫖娼,对目标的追求简单而直接,要的就是效率。而看“原版”书的过程,才能像谈恋爱一样,逐步深入地与一本书发生关系,然后慢慢在自己的体内开花结果。因此对于读书有两个很重要的建议。一是读书要读好书,因为人生有限而书海无涯,我们的时间是稀缺的,要珍惜着用。另外,读书不要放弃自己思考的过程,因为书中的精华获取得容易,但思考分析的能力确是没法直接灌输的,获取书的内容只是我们读书的目的之一,还更重要的目的是训练自己的思维和逻辑能力。

在介绍这本书之前,首先要回答的问题是:什么是书名中所谓的“生存本能”(Servival Instinct)?可惜的是,作者并没有对这个名词做明确详细的定义和解释。我们知道,本能(Instinct)在生物学上指的是生物体的一种内在倾向,这种倾向不是后天习得的,而是与生俱来的先天行为模式,例如繁殖、筑巢、逃跑等等,这就是生物学上所谓的本能。同样,生存,或者说求生,也是生物体的本能之一。这种让自己生存下去的本能对生物体是十分重要的。我们很难想象一个生物体不知自保的世界,它们不会逃避天敌,不畏惧有毒的植物,看到危险的火也不会警惕地躲开,这样的生物存活下来的概率应该是极低的。因此生存本能是几乎所有生物个体都有的。但不要忘记,生物体的本能往往不止一个,而是多个本能在变化的环境中有复杂的相互作用。例如公螳螂为了交配就会不顾自己的生命安全,这是繁殖本能战胜了生存本能。

“战逃反应”(Fight-or-flight Response)是这本书经常提及的一种生存本能。简单来说,就是机体在外界的刺激下,做出战斗或逃跑的各种反应,并伴随着血糖、心跳以及各种激素分泌的变化。我们可以想象这样一个场景,在我们的祖先还在茹毛饮血的时候,一天早晨,一只狮子突然闯入了人类的领地,这个时候人类会做出什么样的反应呢?孩子吓得直接扑进目前的怀里,哇哇直哭。女人丢下手里的东西,惊叫着,要往相反的方向逃跑。男人们抓起自己手边的木棍、石斧之类的武器,要投入战斗,个个都面带恐惧,心跳加速。这只狮子的到来,就让我们生动地看到了心理学上所说的战逃反应是怎样影响人类的。虽然现代社会不太可能会遇到直接威胁我们生命安全的事件了,但是这种深深嵌入我们身体内部的应急反应,依然不时会冒出来对我们产生影响。比如你只是要向家人、朋友或同事提出一个合理的帮助请求,但当你在他们旁边要开口的时候,有可能是充满纠结的,是面对面直接说出请求,还是逃开这种让自己压力巨大的场合呢?这种情况对于积极外向、人际关系健康的人来说也许并不存在,但对于那些不会向别人寻求帮助的人,就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了。我们理性思考发现的危险和情绪上感知到的危险,往往是不同步的,后者总是先于前者对我们发生作用。

到这里就要讲解一下大脑的三个部分了。它们分别是大脑核区——掌管生理功能的“生理脑”,包括脑干和小脑,它是人类的第一个大脑,早在我们还是爬行动物的时候就已经出现了,因此也被称为“蜥蜴脑”,这部分大脑主导者我们身体大部分最基础的功能,并直接从我们的机体获取信息,前面说到的“战逃反应”就是大脑核区中的脑干主导的;还有大脑边缘系统——控制情绪的“情绪脑”,大脑边缘系统位于大脑核区上方,参与调节情绪,与大脑核区一样,大脑边缘系统的反应通常也是本能和自发的;最后一个区域是大脑皮质——用于逻辑思考的“思维脑”,大脑皮质出现于哺乳动物进化的高级阶段,位于大脑边缘系统上方,人类的大脑皮质外层有很多褶皱,这就是大脑皮层,正是大脑皮质让我具有了逻辑推理、抽象思维等能力。将大脑分为三个部分,最早出现在保罗·D·麦克莱恩(Paul MacLean)提出的用来解释进化在人类脑中留下的痕迹的理论模型——三重脑(Triune brain)。三重脑理论根据大脑各部分在进化史上出现的先后顺序,将人脑分成“爬行动物脑”(Reptilian Brain)、“古哺乳动物脑”(Paleomammalian Brain)和“新哺乳动物脑”(Neomammalian Brain)三个部分。

马克·舍恩的大脑三分法,解释了为什么生存本能会如此顽固地影响我们,那就是由于大脑边缘系统比大脑皮质更快更直接地通过大脑核区获得身体感知到的信息,并且直接做出情绪化的本能的反应,从而导致我们出现很多自己思维没有意识到的问题。书中花了大量篇幅与实际案例讲解了舒适与不适、压力与焦虑、平衡与失衡之间的悖论,实际上其功能基础,就是上面提到的大脑的三个部分。

由于现代社会让我越来越舒适,因此我们忍受不舒适的阈值降低了,从而更容易感到不适了。再加上药品、保健品等销售商,为了让更多的人称成为他们产品的受众,不遗余力地降低各种身心疾病的诊断标准,因此越来愈多地人发现,原来自己病了。其中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快餐和微波炉的普及,让我们对逃避饥饿这种生存本能的耐受力大幅降低,轻微的饥饿感就可能带给我们过分的压力。实际上,压力是外界客观存在的,只是我们感知压力以后的焦虑水平是不同的。如果焦虑和压力是平衡的,适当的压力产生适当的焦虑,这对我们的身体是无害的,甚至会产生积极有益的作用。但如果天平的支点往焦虑一侧移动了,压力就好像“四两拨千斤”的秤砣,焦虑水平指数级地上升,最终导致了我们的过激反应。

通过上面的观点,我突然明白了生活中一些人的做法的心理学根源。那就是为什么年老的长辈明明不缺吃穿还是如此节俭?为什么沉迷手机游戏的孩子会产生厌学情绪?为什么我们会满足于搜索引擎提供的并不太完美的答案?

你观察一下我们的父母一代或者更年长的一代,不知道你是不是会发现他们对于丢弃剩饭菜非常心疼。饭盛多了一定要吃完,剩菜要热热再吃。这一方面是他们节俭的习惯使然,另一方面也是他们经历过吃不饱饭的时代,食物短缺对他们的生存威胁已经深深嵌入了他们的大脑,而碳水化合物造成的二型糖尿病、剩饭菜中的亚硝酸盐、烫食导致的食道癌风险、高盐增加高血压等等风险,都不在他们的本能反应之内。电子游戏的上瘾模式就是即时奖励机制,当一个孩子的大脑被电子游戏的奖励主导以后,尤其是一些底层家庭生活的单一性让孩子失去了接触世界多样性的机会,在沉重的课业和好玩的游戏之间,本能的选择总是后者。为什么现在很多问答网站、社区如此之火爆呢,原因之一就是人类对未知的本能的恐惧,而搜索引擎就未知的杀手,因为无论你的问题多么小众,在海量的互联网资源面前,都是一个个永无尽头的链接。而现实情况往往是我们对未知的焦虑总是被搜索引擎的前几条答案满足着,好奇心可以转化为学习的动力,但当好奇心被以毫秒的速度迅速满足以后,它提供的动力也就无足轻重了。

前面说了这么多生存本能带给我们的伤害,包括生理上的血压升高、情绪失控、恐惧等等,还包括心理上的不适感和焦虑等等,甚至包括一些不良习惯的养成也可以追根溯源到生存本能。那么我们作为现代人如何应对生存本能带了的危害呢?作者提出了十几条建议,但整体来说主要就是三条,分别是减少对即时满足感的需求、学会接受不完美以及养成规律的生活。

读书是一种生活方式,读的书总要变成自己乃至自己生活的一部分,才能真正算是“以书为友”。

我读完这本书,要做如下几件事情:

1. 写书评与总结。现在就在写,以后有机会还会写,或者使用从这本书获得的东西。

2. 把这本书推荐给自己关心的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生活的问题,对于自己最关心的人的问题我们应该是除了他/她本人之外最了解的,而“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让对方能够拥有战胜自己的生活问题的能力是最宝贵的人生财富。我把这本书推荐给你,因为我的读者也是我最关心的人,我相信我们之间共同的东西,会让素未谋面的彼此互相理解和在乎。

3. 用这本书提供的理论工具,一一揭开自己生活的种种情绪与感受的面纱,与内在的自己平等的交流。我们的内在是经历了数万年进化的产物,以我们身体与心灵强大而顽固的主人身份自居,我们学习和成长的目的,就是与这个熟悉而又陌生的内在平等而愉快地相处。如果你希望达到人生的幸福,那么通向幸福的道路,不应该是充满痛苦的,而是应该在真实的自我成长的痛与喜悦交织中满怀希望的。

4. 读下一本书,就是这本书提到的,丹尼尔卡尼曼的《思考,快与慢》(Thinking,fast and slow)。一本好书往往是通向另一本好书的桥梁。

2019年2月11日 12点47分

李西召

于上海

我读的书

《你的生存本能正在杀死你(修订版)》读后感(篇十五)

当下让你爽的东西,长远看为什么会让你不爽?

你可能会说:我知道,因为“棉花糖实验”证明,能够延迟满足的人,更有可能成功。

长期以来,我们都喜欢拿“棉花糖实验”的例子,来证明“延迟满足”的能力(意志力)与人的成就大小具有强相关性。

然而近20年来,心理学界发现“棉花糖实验”存在大量问题,因而对这个实验持谨慎否定的态度。

因此,我这篇文章并不是要讲“自律的人会更成功”,“不自律会毁掉你的人生,继而让未来的你更不舒服”。

那么,文章开头的那个问题,应该如何理解呢?

最近读的一本书,给了我一个全新角度来理解“即时满足”的危害。首先澄清一点,所谓“即时满足的危害”,并非指偶尔的即时满足会对我们有什么不利影响,而是指频繁的即时满足、总是即时满足所带来的危害。

这本带给我全新认知的书是《你的生存本能正在杀死你》。作者马克·舍恩是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大卫•格芬医学院临床助理教授,执教课程涉及心身医学、压力环境下的行为决策与表现等。

作者的核心观点是:焦虑、恐惧、愤怒的根源,是我们日益敏感的生存本能,对外界因素过度反应的结果。

作者从脑神经科学的角度解释了生存本能引发负面感受的生物学基础;也探讨了用错误行为模式去安抚内心不适,为何会降低我们抗挫折的能力;还解释了当下的社会环境,如何让我们的生存本能变得更加敏感,更加容易被激发。

这本书给我最大的启发是:用即时满足式的解决方案去安抚内心不适,从长远来看会让我们变得更加不适。

我们可以从3个层面来理解这个结论:

什么是生存本能?

生存本能就像一个提前编好的固定程序,指挥我们在必要时出于本能地采取自救措施。

想象一下这样的场景:

我们的祖先生活在原始丛林里,突然,迎面走来一头熊,这时,TA是立刻转身逃走呢,还是拿起武器与之搏斗?

在发现危险的一瞬间,TA的身体里迅速分泌肾上腺激素,激活交感神经系统,让TA下意识地做出要么逃要么战的决定,这就是“战逃反应”,它是一种典型的生存本能驱使下的行为。

这种生存本能,是人类为了在充满危险的环境中生存下去,而进化出的一种重要的防御和保护机制。

到了今天,我们所面临的来自环境的生存威胁已经很少了,但生存本能驱使下的“战逃反应”仍然在发挥作用。而且我们的生存本能变得越来越敏感,就连非常微不足道的情形、非常琐屑的不适因素都能刺激到它。

因此,从生存本能的角度理解焦虑、愤怒、恐慌这些不适感,就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不适感是我们过于敏感的生存本能,对外界不那么危险信号的过度解读。

在很多人的惯常理解中,有的人容易焦虑、担忧、恐慌,是因为TA太敏感了。如果我们从生存本能的角度理解,容易被消极感受困扰的人确实是太敏感了——他们的生存本能容易对外在环境做出过激反应。

理性可以驯服生存本能吗?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要从大脑的神经科学基础去理解,看看理性和本能是如何相处的。

人的大脑可以区分为3个部分,可以通俗地把它们成为“生理脑”、“情感脑”和“思维脑”。它们是随着人类的进化和演变而不断发展起来的,生理脑最古老,情感脑其次,最近发展起来的是思维脑。

其中,情感脑是生存本能发挥作用的脑区,也是生成原始情感的脑区,在这里,我们能找到人类饥饿、疼痛、愤怒、恐惧、快乐等原始体验的根源,而且这部分脑区的反应通常是无意识和自发的。

思维脑与人类的分析能力、逻辑推理能力、抽象思维能力等思维能力有关,这部分脑区的反应通常是有意识的。

思维脑和情感脑之间有着持续的斗争,它们总试图取得对对方的控制权:思维脑试图否定情感脑的情绪要求,而情感脑认为自己的需求更加迫切,不愿服从思维脑的节制。这大概就是我们常说的“理智与情感的冲突”。

那么,理智与情感到底谁会获胜呢?事实证明,情感脑的力量超过了思维脑。因此,在生存本能与理性的斗争中,本能占据了上风,本能反应也往往优先于理性思考。

力量强大的情感脑,却有一个很大缺陷:它无法有效评估不适因素的危险程度。这就导致它只要发现危险的苗头,就警钟大作,产生比较强烈的情绪反应。

曾有一段时间,我被焦虑所困,阅读了不少关于如何缓解焦虑的书籍。当时,对我启发最大的,是认知行为疗法中的ABC理论(我还专门写过一篇文章介绍:与焦虑斗争一整年,我终于找到克服它的最佳方法):

A×B=C

A表示“引起情绪反应的事件”,B表示“我们对事件的信念或想法”,C表示“A事件引起的情感反应和行为反应”。

这个公式让我意识到,在事实和我们对事实的情绪反应之间,隔着一层“信念和想法”。对世界拥有不同信念的人,在面对同样的不幸时,会表现出不同的情绪反应。

它还让我意识到,我们不能改变既定的事实,但可以改变面对困难的心态,也就是说,可以选择自己的想法,继而改变情绪。

当时,我以为ABC理论是缓解情绪问题的万能灵药,但理解了生存本能的概念后,我认识到:ABC理论的本质是以理性规范情感,但当情绪反应过于激烈时,有可能任何理性都难以驾驭它。

我同时也意识到,当理性无法驾驭情绪时,我们只能求助于另一种方法:驯服生存本能。

即时满足,是对本能的骄纵。被骄纵的本能,会变得愈益敏感。稍微一点不适因素,就会刺激它警钟轰鸣。

可以做个类比:生存本能像一个小孩,你越骄纵它,它的脾气就变得越差,以至于只要遇到一点不顺心的事,它就会大发脾气。

回忆一下:当你非常饥饿时,是不是恨不得一份外卖马上送到你面前,如果外卖小哥晚了几分钟,你就开始在心理大骂起来;当你玩游戏时,如果手机卡顿几下,你是不是恨不得要把手机砸了;在拥挤的路上开车,你是不是容易犯“路怒症”……

我们对于不适感的忍耐力和承受力变得越来越弱,我们正在变得越来越没有耐心。

快餐文化的盛行、互联网的普及、电子设备的变革、色情文化的兴起……我们生活在一个给予我们越来越多即时满足感的社会。

这种文化氛围给予即时满足感的同时,也骄纵了我们的本能。一旦感到不适,我们就能通过各种方式快速获得满足。

有时候,为了追求快速的安全感,迅速抚平心中的不适,我们会表现出“逃避性行为”,诉诸酒精、游戏、虚拟世界、性等外在事物去满足内心的不适。久而久之,我们会形成一些坏习惯。

然而,坏习惯只能暂时掩盖不适感及其背后的生存本能,在我们身体内部,不适感却在不断加强, 像癌症一样变得越来越严重。而且,对外在安全的依赖时间越久,我们利用内在资源管理恐惧的能力就退化越严重。

由于越来越依赖于即时满足,我们的“不适阈值”越来越低。生活中稍微一点不顺,就会让我们反应激烈。

作为90后,我以前最听不惯长辈说“你们这代人越来越吃不了苦”,认为那是他们对我们的偏见。现在看来,这句话有一定道理,但吃不了苦的大概不仅是“我们这代人”,而是所有受“即时满足”文化影响的人。

亚当·阿尔特在《欲罢不能:刷屏时代如何摆脱行为上瘾》这本书中写过,他曾经对所谓的“艰苦免疫”产生兴趣,并找到充分的证据支持下面这一结论:

小剂量的心理艰辛对我们有好处。

富兰克林·罗斯福曾经说过:“唯一值得恐惧的事情是恐惧本身。”我们的身体每天都在向不能称为威胁的因素发起战争,感到焦虑、担忧、恐惧,继而影响我们的工作表现和人际关系。

而如果我们能够管理好生存本能,就不会那么容易感受到恐慌、焦虑等不适,也就更可能在压力下做出优质决策,表现良好,获得更大成功。

也许你还想看

●警惕垃圾快乐,你需要知道「行为上瘾」的真相

●说自律没用的人,到底对自律有什么误解?

●与焦虑斗争一整年,我终于找到克服它的最佳方法

还剩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