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隔空对谈》描述了一对相隔千里的恋人通过无线电波进行的心灵对话。他们在对话中分享着彼此的喜怒哀乐,感受到了彼此之间深厚的感情。通过这种特殊的交流方式,两人加深了对彼此的理解和信任,展现出了爱情的坚韧和力量。
《隔空对谈》读后感(一)
读现代诗,尤其是先锋派的诗歌,往往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他们的写作,不讨好读者,所表达的思想难以get。
但是,当回归到日常对话,他们的观点虽然极尽犀利,但是反而更能让读者理解。因此,读一个诗人前,看看采访,听听聊天是一个不错的打开方式。
听听看:
你如何写诗:我所有写成的诗歌都写于似睡非睡之间。
在当代生活中,你认为诗歌能够发挥什么作用:诗歌能做的只有一件事:在寒冷的大地上、天空下保存着人类的温暖。
俄罗斯诗歌的缄默:普希金,他的诗歌带有许多虚点、截断诗句的省略号。意思是说:“这里还有话要说”,以及—“无话可说”。与其诅咒这个世界和人们,不如—沉默。
为何数量庞大的现代诗几乎都令人觉得不痛不痒:因为“缺乏创造”,没有经历语言材料的抵抗,只是变成“行为”类似物,变成一种虚构的行为。
当一名诗人在今天意味着什么:成为这些世界馈赠的“捍卫者”,不错过对它们的认识感知,用诗歌的形式将其传递给其他人,这是诗人的责任。
以上,不一而足!
《隔空对谈》读后感(二)
诗歌,是一种艺术,是表现生活的一种形式。古代诗被限制于音律与格式之中,但千百年来,传世著作比比皆是。现代诗彰显着自由,人人皆可作,最重要的是表达自己内心情感即可,不要流于口水话。 今天带来一本由根纳季·艾基所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隔空对谈》。这本书一共有十二章节,其中包含了作者的诗歌、散文、评论等文章,算是作者的一本综合文集。他用朗诵来强调格律的重要性,而他自己却是以不受韵律约束而著名。更神的是,他所有诗歌几乎在似睡非睡之间完成。 说实话,作者的有些诗确实欣赏不来,例如《庙宇的出现》和《草夹竹桃》,“啊,白色-啊?……”嗯?这……他想表达什么,感慨什么,只有他自己知道。 当然,更关注的自然是佳作。里面的《十首诗》,不得不说,写得真秒。“建成了吗?-不过是天赐”、“得到了赢得的孤独-得到了自己”、“遥远的墓碑之上,有未命名,新采的鲜花”……这些诗,我能够感受到一些作者的情感,带有强烈的、原始的、直接的气息,构造出的不同的诗歌体验。 通过这本书,透过作者的作品,便彰显了隔空对谈的意义,文字、作品,可以带领我们窥见诗歌的创作生态,以及它的发展历程。
《隔空对谈》读后感(三)
“诗人与读者之间的联络‘线路图’也已改变。现在,它——不再是在台上——面向大厅,高谈阔论,而是在纸上(经常地——还是非-印刷品)——面向具体的人,通过视觉。不引导、不召集读者,而是与他——交谈,且地位平等。”
上周一直在看福克纳,读意识流就像是吃芝士,而打开一本艾基就像点了盘草鱼,感慨美味的同时要小心草鱼中细密的刺。艾基诗中文中数不胜数的破折号就是鱼刺一般的存在,令人头疼但是必要。破折号大量的使用让享用美食的过程不再流畅,而是具有了一种“顿感”,但是这并不影响我们在光盘后回味无穷并对厨师的手艺大加赞赏。
艾基的这本文集包含了访谈,诗歌,文学评论和散文等多样式的作品。“隔空对谈”的书名并不简单取自章节VIII的名字,应该说全书都处在“隔空对谈”的域中,只是对谈的形式并不是像我们常规理解的一样,针对某个主题或者问题你一言我一语。对谈的人除了艾基在标题中明确到的友人之类,也并不是就一定要有一个具体的看得见摸得着的对谈者。
我们能说在评论和回忆中出现的帕斯捷尔纳克、马雅可夫斯基、卡夫卡、夏尔和特朗斯特罗姆等人不是对谈者吗?我们能说艾基获颁马其顿国际“金冠”奖时发言台下的听众不是对谈者吗?我们能说无论是艾基自己的还是上述提到的作家们的读者不是对谈者吗?再甚之,我们能说仁慈的梦与高过谜底的冬夜、旷野和密林,大地与天空,胶片与录音,风吹的雪堆与屋门,土壤与黎明,怜悯与期望,还有人类所遭受的一切不是对谈者吗?
艾基不能,我们不能。
不然我们要怎么只是把艺术当作生活自身表现的一种形式,要怎么做到说出一切,表达出所有的情感,要怎么传递和记得那些最重要的天性,要怎么才能有勇气在艰难而沉重的生活中还捧着一本诗集,要怎么在精神角力中胜出,要怎么注意到发呆、聪明的太阳落了单......
书中对谈的作家中我印象最深的不是卡夫卡和帕斯捷尔纳克,也不是赫列勃尼科夫,而是偶有出现的普拉东诺夫,这位多次患上乌托邦病的作家。艾基说他在哲学意义上成了一位特别“普通人一般的”存在主义同情者,当读过《切文古尔》和《基坑》过后,我对艾基所说的普拉东诺夫的肾疼和肝疼愈发理解。同时也解答了我一直好奇的普拉东诺夫的作品有些片段读起来拗口和不通顺的原因,并非译者之过。
“某种‘彼岸的-不合逻辑的’句法学首先建立起来的是悲剧的新氛围......其心理战栗不已的那种战栗,完全遵循着这些隐匿的移位。”
在时间和空间不受限中也去当次对谈者,这种体验还是第一次。
《隔空对谈》读后感(四)
《隔空对谈》是俄罗斯文坛瑰宝根纳季·艾基的综合文集。
作者根纳季·艾基,这个名字或许对很多人来说还有些陌生,但在俄罗斯文学界,他却是举足轻重的存在。
艾基,这位与帕斯捷尔纳克等大师并肩的文学巨匠,
其实还是一位集诗人、翻译家、评论家于一身的多面手,
艾基用他独特的笔触和深邃的思想,为我们构建了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文学世界。
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它的多样性。
从诗歌到散文,从访谈到评论,艾基用多种文体展现了他创作的全貌。
“我们将记住那张慢慢冷却下来的脸,
还有越来越被接受的样子,
仿佛模制的假面具,
凶手之手制成”
他的诗歌,艾基以他独特的视角和笔触,描绘了一个个光怪陆离而又充满哲理的世界。
他的诗句,不拘泥于传统的韵律和格式,却能在不经意间触动读者内心最柔软的部分,在文字间找到共鸣。
他用原始的激情和朴素的欲望,照亮了我们内心的每一个角落。
而散文、访谈和评论部分,
他回忆起与帕斯捷尔纳克、马雅可夫斯基等文学巨匠的交往点滴,
分享了他对卡夫卡、策兰等现代主义大师的独到见解,
更是让我们有机会近距离地了解艾基的创作理念和思想世界,
感受他对文学艺术的无限热爱与执着追求。
除了内容的丰富与深刻外,《隔空对谈》的装帧设计也值得一提。
它采用了精装的封面设计,配以优雅的排版和高质量的纸张,让整本书看起来既大气又典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