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小子-童年故事》讲述了一个好奇、调皮的小男孩在成长过程中经历的种种趣事。通过他的故事,读者可以感受到童年时光的无忧无虑和天真可爱。作者用简洁的文字勾勒出了小男孩的性格特点和成长轨迹,让人回忆起自己曾经的童年时光。
好小子-童年故事读后感篇一
可以与《独闯天下》搭配着读~体罚学生的老师和欺凌弱小的博者们锁死后统统下地狱(ノ`⊿´)ノ俺也想去刺激战场(×)刺激东非!
①想吃达尔姥姥家夹着太妃糖脆片的奶油冰激凌山!还有度假时的自助早餐,一堆堆各种鱼和火腿,炖杏子和甜羊奶干酪,抹黄油和橘子酱的热脆卷,馋~
②妈妈不仅是能惊险地在波风浪谷中驾驭小艇的掌舵人,也是整个家庭在危机时刻的掌舵人:“有时候浪那么高,当我们钻到浪沟时,整个世界都不见了,然后小艇一点一点爬上来,几乎是朝天竖直,直到我们又来到下一个浪的浪尖上,那时候真像在一个泡沫山顶上。”
③当达尔在母亲去世后发现她一直保存着自己从小到大的信件时,反应是“我老了还能看到这样的东西,真是太幸运了”…泪目
④ “那你为什么教数学呢,老师?”有人问过他。“我没教,”他难为情地笑着说,“我只是假装教它。”
⑤“如果他是一个小说作家,他就生活在恐怖世界里。每天都要有新的构思,他永远不知道他是不是能想出来。”
1/3页好小子-童年故事读后感篇二
和写作了《哈利波特》系列魔法书的英国女作家罗琳相比,大家可能对罗尔德·达尔所知不多吧,说实话,我也一样。在翻开作者的这部作品之前,我压根就没听说过有关此人的一分一毫。然而,翻开他的书还不到一分钟,我就知道,说他比罗琳还受欢迎的这个简短而隆重的介绍对他来说真是一点儿也不夸张。
好吧,言归正传,为了和儿子张三保有共同谈资,一般来说他的课外书我都要翻一翻。偶然一天我看到张三捧着这本书的时候特别忘我,甚至不时发出忘形大笑。此景激起我的好奇之心,我可得好好瞧瞧究竟是什么东东让这个小孩子如此欢喜。于是赶他上床之后我抓紧睡前时间看完,看完之后着实感叹,确实是不可多得的好书啊!
回到这本书,此书以非常幽默风趣的笔法介绍了作者的童年,时间段从1916年到1936年,即从达尔出生到他离开学校参加工作。以一个小男孩的视角讲述了他年少时所经历的人和事。
让我们来看看这段:——7岁时放学我回家,忽然看到一个大孩子蹬着自行车一路飞驰,在下坡时,那孩子两手脱把,把双臂得意地交叉在胸前,在那一刻,我有了人生第一个伟大的理想:“如果此时有人抓住我的肩头问我:你一辈子最大的愿望是什么?你独一无二的雄心大志是什么?我保证,我会毫不迟疑地回答说:我唯一的愿望就是有那么光辉的一天,我也要有这么一辆自行车,双手脱把,呼呼地冲下山坡。”并且一想到这事,我就激动得浑身发抖。
作者描绘人物的本领简直出神入化、信手拈来,他描写家里的保姆随他们一家坐船回挪威的老家,一踏上甲板就开始说丧气话:——“我讨厌这样!我想我们是永远也到不了了!万一船沉下去,我们坐哪一只救生艇啊?”然后回到船舱,又是呻吟又是发抖,直到第二天安全到港。 再次航行时依然如此泄气:“我断定这船漏水,过不了今天,我们全都要葬身鱼腹!”接下来的旅途中,她躲在下面不见踪影。好在全部10个人,除了她自己,谁也没被吓到。
作者的妈妈是个伟大的母亲,自丈夫去世后独自拉扯着6个年龄不等的未成年孩子,甚至其中两个还不是她亲生的。生活的艰辛非但没有击垮她,甚至还锻造了这个妇人令人咂舌的勇敢和实践精神:在海上开汽艇,载着10多岁的大孩子,刚4岁的小女儿等一大家子10来个人,——“我妈妈亲自掌舵,开过山一样的白浪,水把我们溅得湿透,有时候浪那么高,当我们钻到浪沟时,整个世界都不见了,然后小艇一点一点爬上来,几乎朝天竖直,直到我们又来到下一个浪的浪尖上,那时候真像在一个泡沫山顶上,而我们都爱这惊险场面,当然,除了那位一直在受罪的保姆,她用双手捂着脸,呼唤着上帝前来拯救她。”
通过阅读,我们可以发现作者是一个有着丰富细腻情感的人,他9岁时进入当地的圣彼得寄宿学校,在那里度过了想家的第一个悲惨之夜,——“蜷缩在床上,只想着家和妈妈以及姐妹们,她们在哪里呢?”要确定家的方向,其实也并不难,几番思索计算之后“我在床上翻过身来,面朝着家和家人的方向睡觉。在此之后很多年,我睡觉从来不背对我的家人,在不同的寝室和不同的床上,我总能判断方向,在我的床和我的家之间画出一条想象中的直线。”
作为一个成长中的男孩子,调皮捣蛋逞英雄的行为自然是不可缺少的,这其中就有给大姐的男朋友制作“山羊牌香烟”的搞笑经历。大姐订婚之后,开始和她的情人整天在一起,打乱了之前大家庭同进共退的平静生活,因此,在他们俩又一次离开集体单独游泳时,9岁的小男孩把那个“闯入男人”的烟斗拿来装入捻碎的羊粪,再在烟斗面上撒上一层薄薄的真烟丝,而最有意思的是——“我做这件事时全家人都看见了,没有一个人说话,我能感到,大家一致赞成我的所作所为,我们大伙儿这会儿都同心同德,甚至包括我的妈妈。这是一个静悄悄的十分危险的家庭阴谋。”
在达尔的童年里,记忆深刻的还有在不同学校被不同校长、舍监以及高年级同学暴打的经历,其中一次这样记述:——“每次打完,寝室里都要举行一个仪式。挨打的站在房间当中,睡裤拉下来,让打伤的屁股供同伴检阅,六个“专家”会围在周围,用高度内行的语言表达意见。”肉体和心灵的伤害以至于作者一辈子都没忘记过——“直到今天,每当我在硬板凳或硬椅子上坐久了,我就开始感到几十年前的旧伤痕开始砰砰跳动起来。”
有意思的故事、场景当然还很多,比如说不用麻醉药切除增殖腺等等,但我必须克制自己不能再多说一句了,就好像是一部非常讨人喜欢的电影,在大家还没有看完之前,我就把所有的包袱、悬疑等等提前揭示,这么做大家会恨死我的,因为——“我知道得实在是太多了”。
还等什么,快去看吧!
2/3页好小子-童年故事读后感篇三
好小子,你真幽默!
那诙谐幽默又极具画面感的语言,让人读着读着就想笑出声来,尽管写的都是好小子眼里不愉快、滑稽、痛苦的事。
那插在书中一幅又一幅有趣的简笔画,让人看着看着就会发出朗朗笑声,尽管前一秒你可能刚刚发生了不那么美好的事,有着不美好的心情。
读到这里,你一定想知道,这究竟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如果我告诉你这是世界奇幻文学大师,一个很会讲故事的人写的自己小时候的故事,你是不是心里就有点谱啦。
这个会讲故事的人就是罗尔德·达尔,英国著名儿童文学作家,一生从事写作几十年,创作了儿童读物18本,有《查里和巧克力工厂》、《詹姆斯和大仙桃》、《好心眼的巨人》、《女巫》、《了不起的狐狸爸爸》等等,《好小子——童年故事》是罗尔德·达尔不愿意称之为“自传”的自传,真实地记录了作者童年和少年时代的生活。
换做是以前,我肯定200%不会读这类传记,要读也是去读巴菲特、查理·芒格、菲儿·奈特、霍华德·舒尔茨这些在商业上有着极大成功的人物传记——文字中弥漫着的成名味儿让人着迷。
有了孩子,不知怎的,人一下子柔软了,节奏也慢了,开始关注生活。别误会,我只是个怀揣着财务自由这个巨梦过着柴米油盐酱醋茶日子的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普通人。
回到书中,我这个普通妈妈读完印象深刻的有这么3个点:
1.一个健全心智的小孩离不开一个坚韧的妈妈
罗尔德·达尔只有3岁时,爸爸去世,妈妈一个人要照顾五个孩子,三个是她亲生的,两个是她丈夫的第一个妻子生的,更糟糕的是,大概过两个月她又有一个孩子要降生了。在这样的境遇下,达尔的妈妈也没有埋怨生活,或者自暴自弃,而是勇敢、乐观地把几个孩子抚养长大。作者在书中虽然没有直接称赞母亲的言辞,但一个个关于母亲的故事情节无不印证了这一点。
2.活着为了讲述
好的作品之所以好,一个重要的原因大概就是把平常人的感悟提炼,用通俗精炼的语句在书中呈现吧,其中某些话语形成了平常人眼中的“金句”。比如,《百年孤独》作者加西亚·马尔克斯唯一的传记《活着为了讲述》,单单是这个书名,都是一个金句。
《好小子——童年故事》的成书背景,作者总结为:“这些事情没有一件是重要的,但各个给了我那么深的印象。我没有办法把它们从心中排除掉。它们每一件,过了五十年,甚至六十年,会始终铭刻在我的记忆中。”
天哪,读到这里,我脑子里蹦出来的居然是“活着为了讲述”这句话。一本童年传记,与一部百年孤独的老人传记牵手,多么传奇,可这就是生活呀。
3.给孩子种下美好的种子很重要
“对于一个六岁的孩子,刺激的事大概是真正感兴趣、并能牢牢记在他的脑子里的。”这是作者的感悟。
而我想说,孩子成长的路上,无声的影响更加刻骨。无条件地爱孩子、父母的以身作则,就是最棒的教育,这一点在我家宝宝身上开始印证。
前两天,我家宝宝对着和她同样姿势——趴在床上一直动来动去——的玩具娃娃,先是用手摸摸娃娃的后脑勺,接着用脸贴贴娃娃的脸,最后用额头顶一顶娃娃的额头,中间一直看着娃娃的脸。这一套动作居然发生在只有六个多月的宝宝身上,要知道,平时我们在和她做这些动作的时候,从来没有三个连成一串做过,大约宝贝虽然不知道三个动作的含义,却已经体悟到是爱的表达吧。
希望我的孩子将来讲述她的故事时,也能让受众感受到爱和幸福。
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