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咬人画的》是一本讲述生活故事的书籍,通过作者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人物内心的矛盾与挣扎。故事中的人物在面对生活的种种困难和挑战时,选择了不同的方式来面对和解决,最终展现出了坚强和勇敢的一面。整个故事情节引人深思,令人产生共鸣。
《还是咬人画的》读后感(篇一)
打小就爱看漫画 插画什么的 也试着模仿,只能做到一模一样临摹下来,一到自己想创作个人物,就鼻子不像鼻子脸不像脸。
超羡慕人家可以用画笔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记录下来,就像很多日剧的感觉,看着一笔一划总有似曾相识的感觉,这个我也遇到过,那个我也遇到过,也许那一瞬间感动过,转瞬又被繁杂的琐事掩盖,遗忘。
幸好有咬大这样的人存在,让我们细细回味生活中闪光的细节与瞬间,就像面对一个细腻的自己,一面镜子,让粗心的自己挠头傻笑。
《还是咬人画的》读后感(篇二)
第一次在网上看到咬人的画是微博上有人转载他画的《猫屋》。当时就被深深吸引,觉得读到了一篇动人的漫画作品。后来追到咬人的博客去一口气把他的生活小品涂鸦全看了,觉得作者是个很脚踏实地生活的人,因为生活的真谛是只有在认真生活的人才能体会的到的。能将其精髓捕捉,并如此淋漓尽致的绘画描写出来,并非多见,咬人的画有一种打动人心的魔力。
在书的扉页上,咬人说坚持所有的内容都来自自己生活的人,事,物。这让我感到尤其可贵,因为在如今现在画绘本的人很多,但风格大多是非常日系或者卡通,就连人物笑起来的样子都差不多,而情节和故事也大多在网上看过,所谓再有趣的故事看三遍也索然无味,正因为如此,咬人自己原创的内容才更显得清新真实。
也许自己之前也是魔兽世界的热情玩家,对他绘画中很大一部分关于魔兽世界的描绘也能全身心的感受,仿佛在异乡的小店里,听隔壁桌的陌生人说一个自己也曾驻留过的好地方,虽然故地已经很难有机会再重游,但那份怀念与记忆,通过他栩栩如生的描绘,跃然纸上,让人有种马上买火车票回老家看看物是人非的冲动。
去年我买了咬人画的的第一本绘本,这是第二部系列,内容更多得收录的他的日常涂鸦。咬人总是谦虚地说自己的画只是涂鸦,但仔细看每一幅的制作,从透视到细节到颜色以及尺度拿捏得很到位的夸张与写实之间的转变,足以体现出咬人专业绘画的功力。猛一看是简笔画的风格,可谓简单却不简陋,不妖娆造作,亲切可人。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咬人的日常涂鸦内容非常丰富,有的让人深思,有的人逗人发笑,作者本人的幽默感也在字里行间不经意的流露出来,并非是那种绞尽脑汁让人大笑不可的梗。笔下这些故事里的人物,大多不是什么俊男美女,而是生活里随处可见的大叔大妈,年轻人,小朋友。每个人的故事都与众不同,通过咬人自己的语言娓娓道来,就如同他在书里一开始说的:读一本书,无非是和作者相约聊天。但世界上也有人很不会聊天,让人听了昏昏欲睡的,可咬人讲故事的时候,总让人能不由自主的一页页翻下去,看完了还感到过意犹未尽。
特别是他每次画的”宅人食谱“系列,粗茶淡饭的料理也被描述的如此可口,让人不得不反思,生活里这些食物原本的味道是不是早已被我们大量添加的人工色素,香料所掩盖,追求快乐的难度越来越大,有时也许并不是快乐的来源太少,而是我们发掘快乐并能享受简单快乐的能力在日渐退化。我们所拼命追求的,到底是不是我们所需要的,还只是多余的欲望呢?
也许咬人画的这本日常涂鸦,不能称得上是一本让人看了会拍桌子说” 哇!太厉害太华丽了“的绘本,但它却能真实地让人会心一笑。网络世界里我们看到的太多都是闪金光的假象,而更多的则是让人不屑一顾,却组成了生活90%内容的柴米油盐。有人能为柴米油盐作画,这是了不起的勇气与真情。
咬人的画,有一种让我浮躁的心沉稳下来的魔力。在生活越到烦恼和痛苦的时候,就会去看看他画今天炒了土豆,明天买了洋葱,这些琐碎的生活小事,慢慢地也就忘了烦恼,沉静下来,继续回到生活里去,去勇敢的面对那些喜怒哀乐,并勇敢去感受他们。
《还是咬人画的》读后感(篇三)
这是咬人的第二本书,类似于绘本日记,记录了咬人生活中的细小的美好。内容详实而丰富,是博文的精选,并分好类目,读起来更有条理。整体的设计编排也很喜欢,感觉是一本朴实而用心的书。
咬人真诚地记录了自己的亲历的生活和体悟,这种个体的人生经验彰显了独特的气质。他是一个漂泊在外的单身宅,所以一些篇章就透露出某种沧桑之感,呵呵,也许这么说不太合适,但是《故乡路》就让人觉得似乎是一个七老八十的老人家,在感叹各种物是人非。还有《猫屋》和《一棵老树的美学》这两篇较长的散文式创作型漫画,也有一点深沉和伤怀的感觉。当然,这些短篇我是很喜欢的。也许这些都是咬人不自觉的流露,就是一种在多年的“漂泊”中才体会得到的心境吧。
不过,整本书描绘的更多的是平淡生活中的美好。“宅”是一种生存状态,更是一种生活境界。我们大部分的日子都是平淡的,但是如何生活得有滋有味,从来都是一门高深的艺术。就如书的开篇所说,这本书就像老友之间的聊天,咬人把多年的生活体悟与我们娓娓道来。那些细小的记录的背后,似乎是他的生活哲学。一个人的生活品质,不一定就和财产的多少成正比的。不富裕,但是照样可以在生活中找到真味。
印象最深的是他的宅人食谱。不自觉地被深深吸引,而且很想效仿。恩,相同的生活理念。一切以“省”和“简”为标准。
对于他的境界,更是佩服不已:每顿饭都可以用一套15元的小电热炉和茶杯的组合解决——这不是从前寝室里用来煮面的东西吗,没想到还可以弄出如此之多花样,做出这么多美味的宅人菜(看图片是相当美味的啦)!而且瞄准各种特价菜,以极低的价格淘到食材。不用油、不用炒煎炸,以免产生油烟。洗刷的碗具的数目严格控制为1。
而且,他的那些简单的菜,看起来怎就那么好吃呢?也许是他对于美味有至深的体验,所以才可以把食物的美味画得那么动人传神,不仅仅停留于一般地对食物的生动描绘,而是某种食欲流连于画格与画格之间。他的说法是因为自己常常饿到深处,所以吃什么都是“美味佳肴”。但更多的应该是出于他对于生活美的敏感。
看他博文的人都会同情他的穷苦,但是他自己一点也不觉得。也许他就很善于“穷”中取乐吧。其实,节俭历来是我国的某种传统。这种低碳的生活方式是很值得学习的。不过也是由于常年宅形成的慵懒的习性,这个还是不要学习了吧。
而他还细致地描绘了自己看到的各种有意义、有趣的现象。如街边的小贩,还有穿上爸妈标记好的衣服的双胞胎(谁是老大,谁是老二)。最为重要的当然还是《猫屋》和《一棵老树的美学》。真的很喜欢这两个短篇。其他的那些一两页的超短篇看起来多多少少有些碎片化的感觉。而这两个短篇的创作经过更多的思考和沉淀的。
《猫屋》描述了城市里不为人知的角落里好心人为流浪猫做的各种临时避风小屋。我和作者一样,是从来不会发现还有这种事情的,感觉发现了新大陆一样的神奇。而且每个猫屋的位置和形式都非常有意思。
《一棵老树的美学》写了作者在大树下的露天咖啡馆的桌子上看到树的叶子是不对称的,于是引发了各种神思和对大自然的景仰。美好的人生就是这种在自然的怀抱里无忧无虑的发呆和遐想吧。
还有友人的相聚和烤鸡翅,也是让人感动的。自己的流水账读后也写完了。总之,非常感谢咬人的画,给读者带来了这么多的温暖。还有他的生活哲学,就这么一点点地影响着我们——某种淡泊和细腻的人生。他的画真的可以一直这么连载下去,像《机器猫》一样,积到几十本。回首起来,就是岁月的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