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北京1980》的读后感大全

《北京1980》的读后感大全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8-16 17:10:51
《北京1980》的读后感大全
时间:2024-08-16 17:10:51   小编:

《北京1980》是一部描写中国改革开放初期的小说,通过主人公在那个时代的生活经历展现出社会的变革和人们的精神面貌。小说细腻描绘了那个时代的生活细节和人物情感,引人深思。阅读后让人感触颇深,让人更加珍惜当下的幸福生活。

北京1980读后感第一篇

热烈的爱,翻滚的爱,纠葛缠绵,最遗憾谭力力的炽热没有照进正文的心里。毛榛是一粒花簌,最好永远得不到才配久久回味。正文一次次路过被拆的小胡同,徘徊、放逐、纠结、困顿,就像正武死去的那个湖面,暗底越汹涌,表面越沉寂,有时波光粼粼,有时混沌深厚。湖边的野藤、石子、小憩的鸟,谁也都想轻轻地、静静的,陪伴他呼吸的终止。

北京1980读后感第二篇

花了三个小时一口气看完了整本书,不知道是因为看过了剧照还是什么,看的过程中一直有一种挥之不去的灰暗的感觉笼罩着我,让我觉得有点压抑,书看到最后我唯一的疑问是:谭力力为什么会选择自杀? 不知道电影的处理到底会是什么样子,从剧照看来卡司们跟书中人物是我匹配度还是很高的,很期待电影的上映

北京1980读后感第三篇

因为李现要出演北京1980而看书,很期待他的演绎。

在读到梁正文接到通知谭力力死了心理咯噔一下,为什么突然就死了呢?没有任何交代,心疼谭力力,为什么不能相互喜欢,正文喜欢毛秦什么,她的神秘感吗?得不到的就是好的嘛?

最后正文结婚了,有了孩子,生活美满了,但是心理还是放不下毛秦。最后他们还会有交集吗

北京1980读后感第四篇

正文在追寻什么?一份懵懂罢了,得不到的永远是最好的!就像他们说的,正文和毛榛之间仅仅是因为正武才算是认识吧,所以正文对毛榛不过有一分正武的影子罢了!很心疼谭力力,爱的隐忍却不纠缠,她真的满足了男孩子对女孩子所有的幻想,可是却没有真正走进正文的心里,这也是她的宿命,我觉得内蒙那一晚她应该是开心的,在一个陌生的天地,第一次靠近喜欢的人,虽然那个人不一定爱她,谭力力去内蒙找正文,正文去四川找毛榛,将心比心正文应该能理解那种心情吧,或许力力的死也是唤醒正文的良药,愿他们都在自己的年代里彼此安好吧!

北京1980读后感第五篇

用一个周末看完了《北京1980》。阅读时直接带入了春夏和李现,因为现哥,看的时候会时时心疼梁汉文。 谭力力,全篇最惹人怜惜的女子,勇敢追爱,直面伤害,最终还是没能逃脱宿命的安排…… 梁汉文,读到他总会让我想起《上海女子图鉴》里陈晓伟那双充满凄迷的小鹿眼,善良,忧伤,纯净,迷茫,渴望,失落,无助,委曲……太多太多的情绪,诉尽了那种执着追爱却又终不可得的伤痛与无奈。 毛榛,很贴春夏的气质,却不是我所能理解的人物,但不得不承认,无论小说中还是现实里,这样神秘,性感又疯狂的女子一直是男人倾尽全力去追逐的风光。心甘情愿,头破血流,至死都不肯回头。也许只有时光才能慢慢磨去他们那股莫名的热情,但多年之后再回首,她仍会是他们胸口那颗抹不去的朱砂痣…… 小说从一开始就弥漫着一种迷茫而忧伤的气息,大约这就是80年代爱情的气息。

北京1980读后感第六篇

读《北京1980》罢余味无穷,袅袅如烟似有似散!正文和青春和解了吗? 过了几年仍的回想书中人啊事啊,今午睡醒来忽然,咀嚼出力力的结局:力力在北京绝望抑郁想念内蒙古的正文,内蒙古之行是正文给了她爱的结晶,如正文给她的两条鱼一样来临双胞胎会给力力多少人间温暖陪伴,从小孤独漫漫长夜中力力突然有人陪着睡觉的美梦怎样温馨甜畅,但怀孕四个月的孩子流产!(力力比正文自己还了解他的由心软怜悯姑娘到慢慢互相依恋,力力以为正文在广阔天地慢慢成长,他的青春疼痛会在力力的美食美色柔情蜜意治愈,力力满怀希望紧拉她人世间最后一根光明救命稻草,她信正文心底他不自知的角落是力力给他安的包容之家)但现实 如同正文给她的两条鱼死掉了,力力美梦破了,她彻底的坠入无情孤独无尽黑暗聊无生趣……而正文的青春在那恶耗降临的夜晚迷惘急刹一下,他长大了,循规蹈矩考研了上班娶妻生子了…… 阳光懒懒移动脚步,风来又吹落窗外桃杏花瓣纷纷飘飘,回望青春,谁不凝思回眸深叹一囗气?

北京1980读后感第七篇

很少看小说,总觉得喜欢小说的人都不现实。但这小说是一口气读完的。太多没解开的暗线,看到最后你想探究原因但却也觉得没必要探究。

毛榛和谭力力是女人性格的极端吧。看着柔弱的毛榛其实更有生命力,她为了生必须活着。看着坚强懂事的谭力力其实内心脆弱,他选择死亡,去更好的地方。梁正文觉得活不成,想守护的毛榛活到最后。觉得没有他也会生活的很好的谭力力却自杀而死。这应该是他没想到的。

而梁正文爱毛榛,我觉得是一见钟情,看一眼就走到心里。他爱谭力力是细水长流,一点一滴却不自知。对他最大的触动和成长应该是谭力力的死。这件事情,感觉让梁正文一下子长大了,很多事情他懂了,能理解两个女孩说过的很多话了。

而对于梁正武,毛榛的孩子一定是他的,这是毛榛不能接受梁正文的原因。另外,他的死可能不完全是意外,毛榛和教授的师生恋是有的,如此骄傲的梁正武估计很难接受,另外他的横财也很奇怪,1万元在80年代是笔很大一笔数字,而且他如此张扬定会有人嫉妒。

而对于梁正文,在那个年纪两个女孩都有太多原生家庭的痛苦,私生子的毛榛和她过于冷静甚至冷漠的姥姥。自杀多天被神秘男发现的谭力力,可见其父母对她的忽视和漠不关心。所以梁正文谁也救赎不了,最后只能希望毛榛活着就好的无奈。

最后很期待电影恋曲1980梅峰导演,李现春夏麦子的演绎,文人导演和文艺气质演员的创作,很期待的一部文艺片。

北京1980读后感第八篇

前两天一口气读完了这本,心里有点堵,在夜里想象着这些年轻的面孔,久久不能平静。

我想这部小说的好处,除了描绘了作者脑海中围绕在她身边的1980的北京细节,更在于写出了年轻的情感中的纠结、困惑与彷徨。

优秀如正武,在瞥见爱情中的瑕疵时的痛苦,作者没有书写,甚至没有给一个答案;

果敢大胆如毛榛,在做出至关重要的决定时的矛盾,作者避开了,我总猜想那或许并不完全出于爱,因为她的爱可能已经落在了别处;

一直成长于兄长光环下的正文,对生活和感情始终有些淡漠,唯一对毛榛的执着是不是另一种对自我的探索和证明?作者没有提;

那么美好、热情的力力,奋不顾身,却又那样明白,是否因为越来越明白追寻不到自己理想的美好,所以最终放弃,这几乎是全书最让人伤感的谜题。

在看到力力和正文的情节时,常常在想,力力不就是另一个正文吗?只是,她更勇敢,所以也更容易破碎。

故事以正文的视角来写,其实想想我们哪一个又不曾是正文呢?大部分人在生活里,在感情里需要做决定的当下,其实都是蒙昧的、迟钝的、茫然的。

正文身上的“钝”感,是我们多年后回首会发现的自己。所以,这个故事,哪怕发生在1980的北京,仍然让人动容。

更何况里面还有其他看上去熟悉的人物,例如老柴、扁豆、四一。青春无论发生在哪个年代,都有其共通之处。

于是,更想看看梅峰的解读。

北京1980读后感第九篇

他给我的是死,我给他的是生。 读后压抑,小说的底色是悲凉。该书初版至今已10年,于晓丹笔下的每位人物,情感的显露至今不落时代。初版书名由《棣棠》改为《1980的情人》,现在叫《北京1990》,改拍的电影叫《恋曲1980》。 正武的死去,是秘密无法揭开的。毛臻的神秘,是你参透无果的。正文的犹豫,是摇摆无助的。谭力力,是心疼无力的。小说很有年代感,作者坦言有《挪威森林》的影子。那个年代的爱情情绪我无从考证,但这几位人物心里对爱情那份悸动、热情、疼痛,是当代人也不落俗套的。正文对毛臻的爱,都藏在心里,让人琢磨不透,是顾虑正武的死亡还是顾虑四一那句她太深了,无人知晓。毛臻对正文的是爱嘛?我觉得不是,是那种爱被男人纠缠的感觉,她想成为男人心中的迷,这样才会有人追逐。谭力力爱正文太深了,内蒙那一晚估计是她人生最美好的时刻,她的自杀我觉得是她豁达潇洒的决定,如果不这样,今后的人生要怎样坚强的面对正文,心疼谭力力,的确像陈青说的那样,她是脆弱的,不要轻易触碰,但她最勇敢。最后,那句“爹地”一语双关,在我看来,那就是正武的儿子,也是正文的侄子,那位小可爱茶花的哥哥。 整本书让人感受到老北京的情怀,前半部分整个故事较平,随着大学毕业,故事活泛起来,人物轮廓更清晰,各色人物的性格也大胆生动起来,但故事的冲突感有些欠缺,结尾也草草收场。 最后照例以一句经典做结,正武死去,正文在母亲床前说:“前二十年你都是为正武活着,能不能为我再活二十年,只要二十年就好了…”,心痛。 正文对毛臻不值得,谭力力对正文不值得,感情的事儿,无从错对。 期待电影的上映,导演梅峰,演员李现、春夏、麦子。

北京1980读后感第十篇

《北京1980》这篇关于80年代青春印记的书籍,我们都能或多或少的从中找到自己曾经或是当下的影子。这本书是我少数看完不想再翻阅的书之一,太难过了。 看过后依然有想不明白的地方,如正武和力力的死,毛榛的孩子,正文的爱等等...答案是什么,谁也不知道。。 文中最让我心疼的是力力,这个独立懂事坚强到很多人忽略她,觉得她不需要保护不需要关心,但其实她很苦,这跟她的家庭教育有关,从小就学各种技能,爷爷告诉她除了亲人,所有人的心都是要去讨好的,所以她一直小心翼翼。而毛榛则是完全不同的性格 ,毛榛拥有很多人的爱与关心,有些任性甚至有点莽撞,做事不顾后果,但即使犯了错,她身边依然有人护她安好。而力力的身边总是充满着不幸,她的同事、邻居、饭店客户,甚至她一直不愿意提起的妈妈的死等等,力力一直以来的所见所闻所感都是悲观的且被忽视的不被珍惜的,这个姑娘无论什么,她的表面都是云淡风轻的,但其实内心不是,她想要被重视被需要被呵护,她很努力的想要去得到正文的爱,但她又习惯性逃避,所以她在面对感情一旦发现对方不爱她,她立马就消失,她太敏感脆弱了。这样的她不顾一切去内蒙古找正文时真的哭了,她是从这个时候已经快要坚持不下去了吧,所以她会在事后流泪,会追问正文会不会帮她,当正文告诉她“什么时候需要人陪,他就去陪她”时,猜想这个时候的力力是真的满足与幸福吧。但这不足以将她从黑暗中拉出来,她最终还是选择了离开这个世界,一定是坚持不下去了,才会选择离开她心爱的正文吧。全文从力力流泪时就开始跟着掉眼泪,心里仿佛压着一块大石头动弹不得,久久不能挣脱,直到力力的死找到突破口,开始嚎啕大哭,太压抑了。。 所以大概这就是青春吧,是热烈的且疼痛的。

北京1980读后感第十一篇

因为期待李现出演的恋曲1980,找来原著了解背景,昨天一口气读到凌晨三点读完。看完有点压抑,有疼惜,有愤懑,还有一堆问号没消除,但它就这样结尾了。不过现实不就是这样吗,你还沉浸在青春的回忆中还带有期待带有困惑时,它就那样定格着结束了,留下你或怀念或遗憾地随着时光往前走。

作为90年代初生人,对那个刚刚改革开放、物质开始丰裕、精神世界不断接受新思潮、情感上含蓄又开放的80年代充满了好奇和幻想。我无法将自己的恋爱观价值观代入,所以在理解故事中他们的行为时常常感到讶异和不解,但还是很荣幸遇到这样的故事,可以体会不一样的性格和人生。

说几点印象深刻的地方吧,怕以后慢慢就忘记了。

一是对正武死状的细节描写,他那样一个样样优秀又有点霸道的大男子主义、是身边所有人的骄傲的青年,在他如烟花般短暂绚烂的人生最后,内心究竟经历了怎样的挣扎和煎熬,又是多么的懒惰和脆弱,才会选择用这样的姿态告别这个世界。正武的死我觉得是他的选择,不是意外。二是正文看到毛榛和男教师在正武相机里拍到的房子里,一次又一次在楼下的暗处等在那里向上望着时,他当时心里有没有怨过毛榛,怨她对正武的背叛,怨她的多情,怨她对自己一直的缄默不言,如果怨她,为什么从来没有冲她发火,像一个正常恋爱中的男人那样,如果不怨她,那他对她的爱该是多么的卑微到尘埃里,连这样都能甘心忍受?三是谭力力去内蒙看正文的那一晚,他们终于真正拥有了彼此的身体,那一刻力力肯定是开心的吧,通过性她或许感受到了正文对她的爱,即便这份爱不是完整的,但至少这一刻,正文因为她的身体是爱她的吧,可能灵魂上正文永远不能走向她,但人生本就不完满,又何必要求太多呢,拥有这些她就满足了,所以可以选择安心地彻底离开。力力留给他的信,处处透露着遗书的气息,里面对正文吃饭做饭等生活细节的叮嘱,像极了一个温柔体贴心思细腻的恋人,那句被子是让人帮她拿回来的,又让人惊诧于她对正文的了解,这是多么懂事多么完美的爱人啊,然而正文却不需要她。力力是我全书最爱的人,她的敢爱敢做,她的直爽纯粹,她的不打扰,她的果断离开,全书唯一一次落泪是她的逝去。

爱情里只要你真心去爱了,就没有谁对谁错、谁好谁坏,哪怕结局不如人所愿,也无法苛责谁。不能怪毛榛,谁让正文爱她呢; 不能怪正文,谁让力力爱他呢。爱就是这样一个毫无道理可讲的东西,当你把自己的爱交付给一个人的时候,你心甘情愿地把你的欢乐、痛苦、悲伤全部交由ta支配,不知缘由、甘之如饴。

全书最不懂的是毛榛,她的神秘、她的悲伤、她的决绝,或许也正是这些吸引着那些爱她的男人们吧,他们试图想去真正了解她,企图全部拥有她,在被她伤得体无完肤时才发现她太深,自己对她的了解永远不够。他们怕她,怕她哭,怕她受伤,怕她离开,也怕她没有爱过自己。红颜祸水或许就是这样,让人欲罢不能,让人遍体鳞伤,却永远还是心头的白月光。男人可能都爱这样的女人,女人一般都不大喜欢这样的同性,她们太刺眼,刺眼得让人忌妒。

很想知道正文最后娶了一个什么样的女人,毛榛最后又嫁了一个怎样的男人。是不是像其他小说中那样,情场浪子最后娶了一位贤良淑德的女人安稳过日子,红颜祸水最后嫁了一位老实人相夫教子。如果是的话,他们的余生快乐吗,会经常回想从前的人和事吗,想到从前看看现在又是怎样的心情。个中滋味,只有他们自己知道吧。

很庆幸自己的人生,我爱的人刚好也爱我,不虐不伤,携手共度岁月静好。

北京1980读后感第十二篇

13号到手15号读完了,面对谭力力的死,又词穷了,只想到惊心动魄,和静默无声。

“海淀医院太平间的门开在医院的后院。他赶到那里时,已经是第三天上午。屋内站着不少人,他扫了一眼,发现大多是男人,没有他认识的。屋内很静,人们说话的声音很低。屋里没有任何的东西表示这个场合和谭力力有什么关系,也没有花或花圈之类的东西显示这个地方和死亡有什么关联。”

“她看上去又像那幅年画了,好像比正文第一次再外交公寓见她的样子还要生动,还要喜庆。”

附着最近刚读完的《与原生家庭和解》,老是忍不住分析梁正文,谭力力,毛榛这些人的成长背景跟性格形成的必然联系。

梁正文,家里老二,虽然跟在父母身边长大,但是从传统意义上讲,却被没有完全在父母身边长大(我想这也是梁正武读上去有点儿野的原因,从小没有被父母加持太多束缚,而正文正好相反。)的哥哥正武在硬软件方面实质性比下去了,所以性格偏讨好型,不擅长拒绝,甚至读上去有一点轴(我的现终于又一次演痴男了,只不过这次也被人痴,期待,嘿嘿。),所以对于有些人来说,是一种伤害。

毛榛,从小到大心里的情感寄托都是空的,所以缺乏安全感,也许直到遇到了正武才找到了被约束被管教的幸福(这感觉很怪,但是心里空惯了突然有人管着自己会被虐得很开心。)但是因为自己的最舒适区还是自我,所以整个表现还是忽冷忽热忽远忽近的那个自私的存在,不知道跟老师之间的故事,所以不能评价,但是从跟正文的关系和态度看,一贯的不负责任,随心所欲,仗着别人的爱就不顾及别人的感受,而后美其名曰为你好,跟她对姥姥的态度也基本一致。这样的人设真的是不讨好,全靠颜值积攒人品。

谭力力,也是从小缺爱的典型,跟毛榛不一样的是她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希望靠满足爱的人的所有要求得到爱,飞蛾扑火,一门心思,不留余地。正文基本上算是正人君子人设,不愿意伤姑娘的感情,但是力力这样炙热的给予,最终得到更多伤害的其实是自己的心。我是爱力力的,我是敬佩她的,从没见过这样一个完全不计回报全身心给予的姑娘,甚至到生命的最后也在想着我还能给你些什么,不能给你添任何麻烦,所以她的死看似悄无声息,但是对于我,却是惊心动魄的。我又想觉得,她一直在炙热地燃烧着。

人物性格有重叠性,电影来说,不看好毛榛的人设,估计会被骂,梁正文如果不是李现演估计也会被骂很惨,谭力力,女神了…

北京1980读后感第十三篇

入手的《北京1980》 看了能有一半, 还是挺有年代感的。小说里描绘的画面感和人物的造型都是极强,才能让我一直看下去,并且还想着再多去了解那个年代一点儿。而且我也开始期待着《恋曲1980》这部文艺片了。今天我已经看完《北京1980》了,因为80年代距离我真的很遥远,这个时代也算是国家“文艺复兴”的一个小浪潮,那个时代杰出的年轻人,现在应该存在于国家优秀领域的各个角落。虽然那是一个物质条件匮乏的年代,可我觉得那个年代的年轻人,他们的精神世界是富足的,那个年代会写诗的人是很受人追捧的,那个年代外国文学应该是每一个大学生的标配,那个年代的感情又是那么的质朴而深刻,浓烈而恬静…那个年代的大学生也会是“疯狂”二字的代言人,也会为了爱而不计后果,不计得失,不论结局…那个时候的人也会走很远的路爱很远的人。仔细一算80年代已经是40年之前了,我不禁这样想,2060年的时候也会有一些年轻人读着《2020的情人》,读着我们这个年代人的故事,因为我们也终将会成为后代口中的那个年代的人。可我们这个年代年轻人的故事好像未免太平了…我很怕我没有看懂这本书,所以特意又看了一些书评和讨论,书的结局我是没有特别压抑的,谭力力的死,我也没有很强烈的意难平。因为我觉得这将是她最好的结局,因为谭力力的心里也明白,正文是他永远得不到的,她永远成为不了正文的灵魂伴侣,也从未走进过正文的心里,谭力力用自己的方式永远的留在了80年代,她也大概是1980年代所有男孩子的完美情人了,可偏偏不是正文的。当谭力力去内蒙找正文,我以为她会待很久,就像正文去绵阳找毛榛一样,可谭力力第二天就走了,走之前把正文的一切安排的很妥当,她留下的那封信字里行间都透露出她对正文的熟知,她明白他想知道的是什么,在担心的是什么。原来真正走进自己心里的那个人你是会从骨子里了解他,从心底里为他排除万难,只要他好就行了。不知道看到信的正文当时心里想了些什么。我没有去想过离开内蒙的谭力力回去的生活将会是什么样的,也许会和从前一样?还是和保密男青年结了婚?我觉得正文也不会想过谭力力以后的生活吧。正文究竟有没有真正的在乎过谭力力?可是他也从未拒绝过谭力力对他的好,说句题外话我真是吹爆谭力力的厨艺!可是谭力力为什么会走不进正文的心里呢,如果说差在学历上,谭力力虽然不是大学生,可她的也和毛榛一样爱着外国文学,也会和正文讨论着她为什么喜欢王心刚…也许生活本就是充满遗憾吧。当正文送给谭力力的金鱼死了之后,谭力力就再也没有期待了吧。再说梁正武,梁正武的死大概就是所有正文和毛榛之间的故事的开端,毛榛到底有没有背叛正武?也许只有正武和毛榛知道,也许正武也是带着疑问而离开的。我认为毛榛其实也是爱正武的吧,因为她还是留下了她和正武的孩子。直到最后谜底才揭晓。但正武选择了最懒惰的方式离开,这对毛榛来说也是很大的伤害,所以她也会恨他。有的人说很不喜欢毛榛这个人,我想毛榛对所有人来说都太深不可测了吧,她究竟做过什么,她究竟为什么要那样做?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所有人都无从所知,可她也真正的影响了正文和正武的整个青春。我很想知道正文把毛榛送去谭力力家过夜的那个晚上,谭力力和毛榛两个人是怎样度过的,是不是也就是在那个晚上,谭力力更加的确认,她和正文永远都不可能了。正文是真的爱毛榛么,我认为对正文来说毛榛的神秘感和若即若离应该占了很大的比重吧。神秘的女人,永远比漂亮的女人更加的吸引男人。“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被偏爱的总有恃无恐”,正文最后离开白月光,也丢了红玫瑰。我不知道谭力力的离开对正文的影响有多大,又或者说正是因为谭力力的离开让他决定慢慢的放下毛榛,又或许代表着其他什么…还有他的妻子辛笛会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我们也无从所知,和毛榛的丈夫一样,还有保密男青年,他的后半生又是过着怎样的日子呢。属于他们几个年轻人刻骨铭心的青春,也许会影响他们以后的人生。和他们成家的另一半,是真正走进了他们的心里,还是从未走进过他们的心里…只是这样的结局才符合生活吧,因为现实中这样的结局就是普遍现象了,真正会找到灵魂和身体上的伴侣才是少之又少,因为爱情伟大而又缥缈、虚无,才会让人向往、歌颂。至于陈青和老常,我敢确定的是他们都拥有了美好的未来,老常的故事中能明白的是,在感情中越陷越深想要的更多的永远都是女的一方,男人永远理性,永远坚定,也会永远明白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看过书的人都说因为正武的死而改变了正文的青春,我觉得老常也是影响着正文的人吧,还有扁豆,扁豆的存在算是什么呢?大概算是我们身边的那种“普通人”,也算是“我们”,没有轰轰烈烈的故事,也许他从一开始就心无旁骛的实现着自己想做的事,当扁豆把贴在墙上的画换成北京行政区图时,就会明白,理想和现实永远不能并存,而这就是现实。美好的爱情总是令人神往,现实的生活也是永远一成不变。80年代的现实和现在的现实都是一样的。我希望我们现在这个年代的正文也是温柔细心有才气懂得照顾人的,只是他一定没有80年代的正文执拗,他会好好的爱一个用心对待他的姑娘。谭力力永远都会是一个好姑娘,她一定会拥有一个好的原生家庭,好好的安稳的成长,以后定能遇见良人,也许是正文。至于毛榛,我也希望她的生活和她的选择会真正掌握在自己的手里,也能真正的去信任和信赖一个人,敞开心扉,让关心和爱她的人可以走进她的心里,明白她读懂她。还有正武,如果重来一次,我倒希望他从未认识过毛榛,也希望他认识毛榛,只是现在的梁正武可一定不要用最懒惰的方式去面对所有问题…至于故事中的其他人,我也都祝愿他们有美好的未来。其实也不用祝愿,因为每一个人的未来都是美好的。《北京1980》结束了,我也该奔向下一个故事了!

还剩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