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你走过低谷:悲伤疗愈手册》是一本关于如何应对悲伤和低谷的指南。通过理解悲伤的本质、接受自己的情绪以及寻找支持和希望,我们可以逐渐走出心灵的低谷。这本书提供了实用的方法和建议,帮助我们在悲伤中寻找力量和勇气。
《伴你走过低谷:悲伤疗愈手册》读后感(一)
2023年春节的时候,妈妈嘱咐我今年本命年,要穿白色和红色的衣服,好保护我平安度过这一年。
妈妈说的时候我不以为然,然而到了6月,一场猝不及防的丧失,让我几乎陷入抑郁。
或许是真的抑郁了吧,只不过没有去医院确诊而已。扑面而来的悲伤与无力感,来不及去修复的遗憾,以及无法声张的愤怒。
失眠,好不容易入睡,又往往从噩梦中惊醒。焦虑,否认现实,孤独,莫名其妙流泪。觉得起不来床,当然也包括不洗脸不刷牙。丧失了胃口,吃一点点东西却觉得要吐。
我好像完全成了一个病人。这时候真切地理解了书中、文章中所描述的抑郁症病人的感受。
我画了这三幅小画。别人可能看到我悠闲地在水面钓鱼
《伴你走过低谷:悲伤疗愈手册》读后感(二)
从哲学的角度来说,人的一生,就是丧失的一生,从出生时的第一刻,就在越来越靠近死亡,在这条路上,我们不断经历丧失,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失去生命。
这种说法既冷酷又有点丧,但我们必须得承认:学会面对丧失的悲伤,是每个人需要一生修炼的课题。
我知道,这很难。但也并非毫无办法。
最近读的一本比较轻松、温暖的书《伴你走出低谷:悲伤疗愈手册》就是这样一本教给我们学会处理悲伤的book。关于悲伤,作者在书的序言中写道:“悲伤从不是一个待解决的问题,而是一段需要背负的经历”,“若想从悲伤中挺过来,你需要找到将之妥帖安放的方法.......你需要一些工具,在经历失去的同时,去搭建你的人生,而不是试图让那份失去消失不见。”
这段话很有价值,在咨询工作中,我遇到的情况,大多数是把丧失当做“问题”,把悲伤等负面情绪当做急于甩掉的包袱,这种心情越急迫,陷入的困境越深,越难以摆脱。事实上,这也是人类的通病,从人性的角度来说,趋利避苦是本能,我们太急于甩掉那些让自己痛苦的情绪和感受了,但这种本能只能制造更多的问题。
给时间一点时间,给自己一点时间,给丧失的悲伤一点时间。
在这本书里,作者给出了各种各样的方法,每个人都尽可以去尝试,但归纳所有的方法背后的本质,其实只有一个——与悲伤建立一种联结。一种深刻的联结。
这很重要。
我们要做的,不是排斥、打压悲伤,而是与之好好相处,我们需要时间,将内心的悲伤好好的铺陈开来,用心的审视它们,对于悲伤,我们无须遮掩、无须美化,无须自我催促,赶紧离开它们,我们只需要和它们“呆在一起”。
最重要的是,我们需要诚实。我们需要诚实的面对自己,面对内心的悲伤,面对自己的抵触和想逃离的心境。
诚实,最有力量。
用作者的话来解释疗愈悲伤的本质——"与其说消除悲伤的情绪是我们的目标,不如说我们是在寻找某种陪伴、认知和工具,能让悲伤对我们的内心和大脑稍微温柔些。我想要帮助你在认清自己的基础上,找到内心深处依然留存的爱,并跟随它的指引,踏上未来的人生旅途。”
找到爱,学会爱,才是化解一切的源头。
《伴你走过低谷:悲伤疗愈手册》读后感(三)
悲伤从来不一个待解决的问题,而一段需要背负的经历。 这本书极容易读,但是我读的很慢,带着它跟着我辗转了好几个城市,出差,在路上,偶尔写写画画。就像书中所说的一样:把它带在身边,当作身处暴风雨中的一个支撑点。如果情绪无处可放,甚至可以把书用力的扔到房间的另一边。 当悲伤席卷而来,这是一段特别艰熬的日子,它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比如:无法集中精力,失眠、不自觉的流眼泪、暴饮暴食、情绪摇摆不定,日常生活一片混乱......我们时常陷入悲伤的情绪里而出不来。 每个人都有自己在悲伤时期的生存法则,书中让写下自己的如何度过悲伤期的。我也因些趁机梳理了一下自己的方法: 独处,我不是一个容易情绪外延的人,所以,习惯一个人默默承受,不被打扰,让我一个人安静呆会就很好; 读书,也不希望自己一直沉浸在悲伤的情绪中,喜欢读一些轻松的小说或散文来缓解情绪; 逃离,不用太多时间,哪怕是一个周末,离开所在的城市,去往另一个陌生的地方,一个人随意的四处闲逛,只是想暂时的逃离当下的环境。 每个人对于悲伤的处理方法都不一样,如果你此刻正处于悲伤之中,不妨跟着这本书中的方法来试一试。与其说是一本消除悲伤情绪的书,不如说是在帮助我们寻找某种陪伴,认知和工具,能让悲伤对我们的内心和大脑稍微“温柔”些。 这是一本可以写可以画,可以撕,可以放下的书,书中的方法,包括图表、清单和地图,都是帮助我们认清自己的悲伤情绪。这本书不是试图让那份悲伤消失不见,而是让我们在经历悲伤和失去时,去搭建人生。 比如:写一封悲伤情绪的信放在自己的保险箱里、摘一段让你觉得有意义的文字、虚构一位导师、拼贴了出自己的肖像画、将悲伤拟人化等等...... 书中很多的工具,以有具体的操作使用方法,甚至留了空白,让我们自己动手操作。读这样一本书就是一个治愈自己悲伤的过程,放在手边,随时翻开,看看自己当下记录的心情。 如果我们想要从悲伤中挻过来,需要找到将妥贴安放的方法,在“一切安好”和“无可救药”的两种极端情绪中,找到一个平衡点。 悲伤从来不是一段轻松的旅程。如果此刻你正在经历失去,如果你此刻身处悲伤却无从表达,我们都无法和悲伤和平共处,不妨跟着书中的练习,写下来、画下来,或者把书当作倾听者,请给它听。 生活让我们无从选择,对所经历的一切无论好坏,我们都需要进行回应,当我们经历悲伤,痛苦,都是为了让我们成为一个完整的而非更好的自己。 愿我们每一个人在不断尝试中怀抱希望,愿读完这本书的你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
《伴你走过低谷:悲伤疗愈手册》读后感(四)
《伴你走过低谷》悲伤疗愈手册是一本独特而实用的书籍,它为那些经历低谷的人提供了一种表达和疗愈的方式。无论是失去至亲还是心理上的悲伤,这本书都能帮助读者从中恢复过来,重新开始更好的生活。
《伴你走过低谷:悲伤疗愈手册》读后感(五)
这是一本针对悲伤疗愈的实用手册,作者梅根·迪瓦恩在书中分享了她在经历个人悲伤过程中的经验和感悟。通过阅读这本书,读者可以从中获得许多有益的建议和思考,通过实际动手、反思、写下来,帮助自己走出低谷,重新面对生活。
在书中,迪瓦恩提到了愤怒是一种正常的情绪反应,每个人都会经历。然而,在悲伤的过程中,愤怒可能会被放大,甚至会让我们失去控制。对于那些正在经历悲伤的人来说,了解如何处理愤怒情绪非常重要。
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愤怒是一种正常的情绪反应。当我们遭受痛苦或失去我们所爱的人时,我们可能会感到愤怒。这是很正常的反应,不需要感到羞愧或压抑。然而,我们需要学会如何处理这种情绪,不要让它控制我们的行为和生活。
其次,我们需要学会接受自己的愤怒情绪。有时候,我们可能会觉得自己不应该感到愤怒,或者认为自己的愤怒是不合理的。这种想法可能会导致我们更加沮丧和无助。因此,我们需要学会接受自己的情绪,并尝试理解它。只有当我们接受自己的情绪时,才能更好地处理它。
在处理愤怒情绪时,我们可以采取一些具体的方法。首先,我们可以尝试通过运动来释放自己的情绪。例如,跑步、游泳或做瑜伽等运动可以让我们释放身体中的紧张情绪。其次,我们可以尝试与亲朋好友或专业人士分享我们的感受。通过与他人交流,我们可以得到支持和理解,从而减轻愤怒情绪。此外,我们还可以尝试通过冥想、写日记或绘画等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处理愤怒情绪,并减轻心理压力。
最后,我们需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虽然愤怒是一种正常的情绪反应,但我们不能让这种情绪控制我们的行为和生活。我们需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让愤怒影响我们的决策和行动。同时,我们还需要学会放下过去的怨恨和不满,以更加积极的态度面对未来。
总之,《伴你走过低谷:悲伤疗愈手册》是一本非常实用的悲伤疗愈手册,对于那些正在经历个人悲伤的人来说非常有帮助。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并学会处理愤怒情绪的方法。如果我们能够学会接受并控制自己的情绪同时放下过去的怨恨和不满以更加积极的态度面对未来相信我们一定能够走出低谷,重新面对美好的生活。
《伴你走过低谷:悲伤疗愈手册》读后感(六)
在人生这辆列车上,从出生,开往死亡,不断有人上车,也有人陆陆续续的下车。面临至亲至爱的离去,我们难掩悲伤,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应面对呢?
《伴你走过低谷》的作者梅根·迪瓦恩在2009年失去伴侣后,她通过自己的网站“悲伤避难所”帮助那些处于丧亲痛苦中的人。在这本书中以心理学为基础,通过书写、涂鸦、情绪地图、健康提示等工具,让我们给内心更多空间去疗愈。
提到负面情绪我们通常都是抵触的,但其实负面情绪就像是我们的心理痛觉。如果没有压力,我们就不会有动力;没有恐惧,我们就不会有敬畏;没有愤怒,我们就不愿意改变;没有悲伤,我们就体会不到别人的悲伤。
情绪本身没有问题,它只是向我们传达信息,但一旦我们用错误的方式对待情绪,就会产生问题。
《伴你走过低谷》中提到:对于焦虑,很多人会产生一种羞愧心理,仿佛人就该克服焦虑,永远保持淡定从容。如果你也有这种想法的话,很可能你正在假装自己不焦虑。但可惜,假装不焦虑其实无济于事。
创伤科学和神经生物学的相关研究均表明:当你感到异常焦虑时,可以通过延长呼气的时间帮助缓解神经系统的紧张感。这个简单的动作能有效阻止极易增加焦虑感的压力激素的泛滥。
除此之外有一个词叫做“高情绪颗粒度”,这是指这类人他们能很好地分析错综复杂的宗复杂的情感—通过分析,我们可以追溯情绪的起源,从而改变自己或者环境。
如何通过训练来提高自己的情绪颗粒度呢?你可以设定一个十分钟计时器,然后拿出笔一直写,直到计时结束。内容不应涉及太多有争议的观点,或者需要去探讨的话题。
例如,为了能缓解自己的焦虑,你选择一边听音乐一边跑步。你希望跑步,让身体变得疲劳,这样晚上才更容易入睡。跑完步之后,你显然很疲惫,至少在跑步的过程中,没有任何焦虑的思绪困扰你。
我感觉:焦虑和疲惫
我想要:减轻焦虑,获得更多的睡眠
我选择:跑步三千米,听音乐
结果:真的非常累,暂时摆脱了焦虑情绪
不妨每天花一点时间记录、分析自己的情绪,尝试着把每一点小情绪都书写出来,并找到它们背后的原因。努力思考一下: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绪?这些情绪是否在警醒着我做出什么改变?
爱自己很重要
畅销书作者、主持人特蕾西·麦克米伦曾说过:“我们最应该结婚的对象, 其实是自己。” 就如作者鲁林希所说在与他人结婚之前,先和自己“结婚”,因为除了自己之外,没有人有义务爱你一辈子。
《伴你走过低谷》指出你必须格外关注自己的需求,优先考虑自己。关于“我会照顾好自己”的宣言可以浓缩成四个字:善待自己。
永远不要低估“不”这个字的力量。这个简简单单的字,包含着巨大的力量能够说“不”是一种力量的体现。
纵然我们有铜墙铁壁,也挡不住人们的评头论足,倘若你不想再听到那些评价,就要明确自己的边界,立场鲜明地指出。你可以避循以下几个步骤:平心静气、清晰直白地回应他们的担心——明确你的边界——换个话题。
《伴你走过低谷》是一本理论结合实践的疗愈手册,通过自我探索,描绘出当下的感受,让我们揭开内心的迷雾直达症结之处,每个人的经历不同,疗愈的方法也不同,书中给出了很多选择,总有一种方法适合你。
《伴你走过低谷:悲伤疗愈手册》读后感(七)
与其说这是一本书,不如说这是一个你和心理医生对话的小册子。
是的,在这本《伴你走过低谷:悲伤疗愈手册》中,你可以在书下面的空白页回答很多从心理医生角度发出来的问题,或者剖析梳理自己的内心。你可以在读书的时候,随手写写画画、剪剪裁裁,或者记录心情、或者抒发情绪。
美国咨询心理学作家、“悲伤避难所”网站创建人梅根·迪瓦恩在其所著的《伴你走过低谷:悲伤疗愈手册》书中给出了她的“避难”经验:当我们陷入悲伤情绪的最初几个月里,可以尝试一些简单的生存、疗愈法则:
比如,恪守安全。不要在悲伤状态下开车外出,要在相对安全的地方疗愈自己。
又如,沐浴,喝水,做点简单的运动,出门走走,看看花,翻开一些读物,吃一点口味清淡的食物。
再如,也是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不要生自己的气。
我们各自都是最了解自己的那个人,我们懂得稍稍放下,其实是可以找到疗愈自己的最有效方法,“既然事情已无法挽回,我们也不必在悲伤面前故作优雅”。
要疗愈悲伤,最初始的一步就是释放,不要试图去压抑自己的感情,你可以尝试在一张纸上写下自己的所有感受,你可以给自己写下一封信,记述当下的感受。
《伴你走过低谷:悲伤疗愈手册》书中还专门谈到,我们可以绘制一幅自己的悲伤地图,记述下我们为什么伤心,以及我们与特定的人之前曾享有过的幸福时刻,我们给自己的自画像,我们的各种情绪“地点”。
自然,你还可以寻求朋友的帮助。
很多时候,社交媒体上的匿名“漂流瓶”功能可以起到帮助人们纾解情绪尤其是悲伤、痛苦的积极作用,这个世界上的很多人都能够起到帮助他人的作用,告诫他人不要做蠢事,表达出恰当的共情
自然,这个世界上的人不会全都是善解人意的人,确实也存在那些情商很低、以爱和关心的名义带给我们伤害、触痛我们回忆的人。所以,疗愈自己的过程中,我们要学会勇敢地无视那些评头论足,忽略那些以爱和关怀的名义施加的额外伤害,不要因此重新开启新一轮的自我怀疑和伤害。
《伴你走过低谷:悲伤疗愈手册》这本书给出了疗愈悲伤的很多可操作建议,也可以将之视为一个工具箱,可以从中提取各种工具来帮助自己应付如潮水般涌来的悲伤,从而尽快地从悲伤的情绪中走出来,过好积极的人生。
《伴你走过低谷:悲伤疗愈手册》读后感(八)
这是一本随翻随看的书,也是一本随翻随写的记录本。
不单是它的内容设计是如此,就连它的装帧形式上也是如此。
说的就是这本普通中带点特别的书——《伴你走过低谷》。
梅根·迪瓦恩,一位咨询心理学硕士、作家。她有自己的网站“悲伤避难所”,致力于帮助丧亲者走过艰难时刻。
她也是《伴你走过低谷》这本书的作者。
在《伴你走过低谷》这本书里,她分享了很多应对悲伤情绪的方法。
书中分为三大部分,分别是离开、冒险与回归。
循序渐进地与读者交流以及提供方法。
它没有掩饰,我们需要一点帮助。承认对于遭遇悲伤的人来说,“一切都令人心碎”。
然后它会说到休息与恢复,告诉我们分散注意力的做法,有哪些好处,又有哪些风险。
它还会告诉我们,除了自己的努力,还可以通过朋友、盟友等寻求帮助。
《伴你走过低谷》这本书的装帧设计有点特别,除了文字,还有很多的图表、清单和地图。
所以我们可以把它当成一本日记本,随手在上面记录自己的情绪和想法。
如果是开心的思绪,可以记录下来作为回忆。
如果是悲伤的心情,可以抒发出来作为倾诉。
倘若不想写字,也可以画画。书中涉及的图表、清单和地图,也是为了有助于我们认清自己的情绪,并学习如何为自己提供支撑。
“有些事我们无能为力,我们只能承受这些事。”
是的,人生有很多无奈。
但我们不是圣人,不是机器人,会有喜怒哀乐。
如何与自己的情绪和解,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人生也会起起伏伏。
假若我们身处低谷时,如有需要可以翻翻《伴你走过低谷》这本书。
2023年11月30日星期四
《伴你走过低谷:悲伤疗愈手册》读后感(九)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我添了这样一个习惯,初次拿到一本书会先翻看封面前后的文字,大致了解这本书的基调,再有就是作者的简介。
本书的作者之所以走上悲伤疗愈的道路,与她的爱人离世有关。这样一位将悲痛化为人生继续前行动力,创建“悲伤避难所”以帮助更多处于悲伤的其他人。这样一段人生经历透露着作者对人生和价值的认知。即发挥自身能动性,虽然不能扭转一些糟糕的事实,但足以为人生经历找到新的意义。然而,这样一个成就的起始点,却是一件很令人难过的事,难免令人感叹,人生的成长少不了痛苦。
人相比于其他生灵,总要为所经历和所做的事赋予一些意义和价值,仿佛这样才能做的安心和说服自己。当面对无法掌控的悲伤事件时,这种与意愿相违的事实难以让人接受。或者用作者的话说,只是让当事人承认事实而非接受,也许更准确一些。有些事,即便是承认其真实性,就足以消耗掉我们几乎全部的精力和能量。
《伴你走过低谷:悲伤疗愈手册》更像是一本陪伴读者走完事件后期悲伤心境的手账本,作者根据自己心灵历程的发展,创造性地给出诸多互动形式,包括对话脚本、写信或日记、互动漫画等。与其说是手账,更不如说是一次跟自我经历的认真记录和告别,承认它们曾经让自己开心过、难忘过,记录下来所有的体验,封存起来,或者留作永远的纪念。
悲伤初期,很多人是抗拒一切可以治愈的承诺的,好在这本书与其他亲友的劝告安慰不同,它给予我们时间去满满消化这一切。
时间治愈一切,未免太过苍白无力。时间只是让这种疼痛感慢慢淡化一些,但事实永远是事实,爱过、得到过,如今又失去的痛苦记忆不管过多久再次想起,总归不会是开心的,顶多平淡或者一声感叹。
当然,也并非所有人都会需要作者的这些工具,有些人只愿意简单发呆,沉浸然后随着时间自然放空,或者通过思考和转移注意力而寻找新的生活平衡点。对于有意识想要脱离悲伤情绪,或者冲动无措的人来说,《伴你走过低谷:悲伤疗愈手册》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
这本书为读者打开了一扇与自我沟通,了解和关照自己的途径,选择合适的互动形式,一步步缓解情绪,调整自己。沉浸悲伤过程中,失眠或噩梦、难以集中注意力、记忆力减退、丢三落四、甚至是人际关系紧张、易怒等都是正常的,这些正是大脑和身体全力以赴处理让你难以理解的事实的体现,身体几乎将99%都集中于那一件事上,仅留1%处理日常生活。当了解了这些,就不要为自己这段时间的过失过于自责和懊恼。而是努力配合吃饭、睡觉、转移注意力等方式,帮助身体减轻压力。
生活中难免有失意,许多大道理在此时最为无力,只有真正体验过认真都过这段历程的人,方能理解个中滋味和不易。好在,总有方法可以走出来,这种不合适,那么就换一种。或许《伴你走过低谷:悲伤疗愈手册》里就有那么一条适合你。
《伴你走过低谷:悲伤疗愈手册》读后感(十)
这是本书不假,因为它有实实在在的文字述说。
它还是本手册,因为,它鼓励你在读书时随手写写画画、剪剪裁裁,或者记录心情、或者抒发情绪。
其实,这样做的目的只有一个:疗伤!帮助你从悲伤中走出来,而且是,尽快走出。
书设计得非常精致,为大开本、中间可以直接摊开的那种,可以伏案阅读、写画,也可以在路途中随手翻阅,记录所思所想。
《伴你走过低谷:悲伤疗愈手册》的作者梅根·迪瓦恩,米国人,本身是位心理咨 询师。2009年,她的人生遭遇低谷,心爱的人去世后,她开始重新思考人生,思考如果人陷入到丧亲的悲伤之后,该怎么做才有助于尽快摆脱身心困境。
作者是普通人,曾遭遇过普通人都会遇到的悲伤之痛。
在悲伤时刻,作者需要帮助,作为专业人士,她也会自助,在自助的同时,也帮助他人。
她先创办网站,后又将收集来的资料整理成书,就是眼前的这本凝结了思考和探索的结晶,以此拓展帮扶对象和范围。
作者在《引言》中开诚布公地表达了她书写这本书的目的,就是希望“通过本书找到你应对悲伤情绪的方法”。
全书分为三个篇章,分别为“离开”“冒险”和“回归”。
我的理解是,当我们的情绪感知到悲伤之时,所要经历“离开”“冒险”和“回归”这三个过程,虽然每个人在走入、走出时可能会不一样,但大抵脱离不了这三个环节。
掩卷而思,作者给我们提供的整体思路或方法,就是不要回避悲伤。作者说,悲伤属于痛苦的一种,肯定会存在的,这是一种正常的反应,也是健康的反应。在悲伤没有被减轻之前,它一直就在哪里,“它有自己的步调”。
怎么逐渐消除悲伤呢?书中作者区分了各种不同的场景,以感知不同的情绪,采用了文字、漫画、剪裁、书写、表格、图表等等多种方法来加以情绪抒发,不要让悲伤困住自己。
作者认为,遇到悲伤,千万不能逃避,要接纳它,甚至还要记录它、分析它。作者甚至提倡用研究数学的方式去做。我们在记录悲伤、规划痛苦的时候,原有的记忆可能会被再次唤醒,这也属于正常情况,但渐渐地,你会发现,原本焦躁的心情就会舒缓下来,继而凝结为内心真正的力量,只要是发自内心而非借助外物实现的,就有助于帮助我们摆脱悲伤之情。
或许你不会画画,那也没关系,哪怕是几条简单线条的勾勒,也是原始情绪的流露,这种表达很真实,记录下来,不要追求十全十美,只为真情实感。
这本书属于实cao书,仅仅是阅读文字,恐怕不能达到作者提及方法的效果,不妨买一本回家,开始动手。
《伴你走过低谷:悲伤疗愈手册》读后感(十一)
每个人都会遇到自己的人生低谷,比如备考很久的考试失利、失业、感情破裂、投资巨亏、事业失败、失去至亲……有人在遭受病痛的折磨,有人觉得自己在经历“水逆”,生活工作总是不顺利。
每当这个时候,有人会给你说:勇敢点;再坚持坚持、曙光就在前面了;看开点;不要去想这些不好的事情了;会好起来的……这些话能帮助到你吗?或许,你能感受到家人、朋友的关心和温暖,同时很长一段路没有人可以替代,需要你自己一个人独自走下去。我们会感到愤怒、感到不干、感到悲伤、感到无奈,这些感觉会改变你的生活、重构你的人生。走出低谷唯一的途径就是:接受、背负、和解、放下,重新走出来。
如何走过这一段艰难的与自己共处的时刻呢?这本书会给你很多可用的工具,让你给自己建立一个小小的“避难所”,“让你妥帖地安放曾经的经历,一直的方式探索悲伤,给内心更多的空间去疗愈。”
很多文学作品似乎都在“美化”悲伤,比如:“若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饿其体肤、增益其所不能。”“人生皆苦”“故事的开头总是这样,适逢其会,猝不及防。故事的结局总是这样,花开两朵,天各一方。”“每次崩溃的理由在别人看来是小题大做,只有自己心里清楚这根稻草到底压垮了多少千斤重的难过。”“时间真的是这个世界上最好的跨度,让惨痛变得苍白,让执着的人选择离开,然后历经沧桑人来人往,你会明白,万般皆是命,半点不由人。”“不经意的思念是那么痛,痛到连回忆都不敢触碰。”……
这些文字作品似乎在表达,悲伤和痛苦是命中注定,由一个不确定的“老天”或“命运”施与的,而承担悲伤或痛苦的人就是那个不幸被选中的Loser。为了使自己不被人看出来,就要找理由安慰自己,同时告诉自己尽快好起来,至少在表面上是这样,才能证明自己不是Loser。
外面可以伪装,可内里却是千疮百孔,无数次反刍痛苦和悲伤的滋味,深夜辗转反侧,让自己的身体承担重压,不堪重负。
此刻,我们该怎么做呢?这本书给你提供了一系列疗愈的工具和方法,并贴心地设计了包括书写、涂鸦、情绪地图、健康提示等工具,还有很多可以裁剪下来使用的贴纸。你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工具。
首先,要勇敢地说“不”!
其次,你就可以按照书中提供的工具箱一步步做,写出自己的恐惧;列出自己想要什么、不想要什么的清单;同时借助外部的力量(朋友、导师、书籍、)来接纳悲伤或痛苦。
接下来,你可以尝试一些冒险,比如休息和恢复、分散注意力、理智地表达愤怒;同时,你会慢慢觉察到悲伤也不是一无是处。在这段日子里,你重新思考了人生、重新思考了关系、重新认识了周边的人。
最后就是逐步回归。你开始逐步接纳新生活、重新规划未来。你会逐渐学会与失去共存,回头梳理自己所有的经验和教训,重获心生。
走出低谷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对每个人来说都不容易。有了这些可用的工具和方法,我相信每个人都能在那段黑暗的日子里得到科学、有力的支持与帮助!
48个收录于合集 #读万卷书
上一篇透视“孤独”
《伴你走过低谷:悲伤疗愈手册》读后感(十二)
伴你走过低谷:悲伤疗愈手册 作者梅根·迪瓦恩,咨询心理学硕士、作家,倡导在文化层面上改善情绪。 书里一共分三部分:离开、冒险、回归 在五年前妈妈突然患病去世,在这几年中那种心疼难过是只有亲身经历过的才懂失去至亲,会让你觉得痛苦不堪。 也许“悲伤”自此成了你生活的代名词。 你可能被混沌感、疲劳、健忘等问题困扰,可能因为生活不公而愤怒,也可能感觉悲伤挥之不去。你会发现,悲伤在消解并重构你的生活。然而我们无法消除悲伤,只能接受它、背负它,并面对未来的人生。 书里提供了一个小小的“悲伤避难所”,让你妥帖地安放曾经的经历,以自己的方式探索悲伤,给内心更多的空间去疗愈。 书里包括了书写、涂鸦、情绪地图、健康提示等,也包括可裁剪的、能帮你表达心情或做法的提示卡。你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适合的工具。 当你有无法向任何人表达的悲伤时,或者你的悲伤无人理解时,又或者有人说“坚强些”让你感到更加难过时,来读这书会在书里找到一些缓解焦虑、情绪失控、睡眠障碍等情况的好方法。 书里说悲伤是一种"全身心"的体验。然后感到疲惫、体力或许大不如前、无法集中注意力、头疼,这些都是有原因的。这时是你的大脑正在试图理清一些无法理解的事情;你的身体想要保持某种不可能达成的状态;你的全部身体机能正想方设法确保你安全度过每一天。 书里还专门留有空白处,让你将悲伤情绪的影响写下来,无论是身体层面的还是心理层面的。或者用词语、插图、拼贴画的方式罗列出悲伤情绪对你的影响,并在身体的不同部位做标记。这样的方式在以前还没有试过,只知道随着时间的流逝悲伤的情绪会慢慢治愈,原来除了时间以外还有其他的干预方法。学习起来,帮助自己也是帮助家人。
《伴你走过低谷:悲伤疗愈手册》读后感(十三)
当下的年轻人或多或少都被悲伤情绪所困扰。学业的挫败、工作的失意、家庭的矛盾以及社会地位的压力等方方面面的因素,都会让他们陷入焦虑、不安和失落的情绪中。
这本《伴你走过低谷:悲伤疗愈手册》正好可以缓解这些难题带来的悲伤情绪,让年轻人通过书里面的书写,涂鸦,情绪地图,健康提示,可裁剪的心情提示卡等工具,慢慢的变得不再那么悲伤,不再那么消极,甚至慢慢的转悲为喜。
作者为我们准备了一些可供打印的图画,我们可以将它们打印出来,然后用剪刀细致地剪裁下来,剪纸的声音在空气中回荡时,每一刀都像是割开了痛苦的束缚,释放出一种轻盈和自由。
从第一部分离开,到第二部分冒险,再到第三部分回归。每一页都被作者做过精心设计。这本书被设计成我们自己的日记本,我们可以在这上面自由地涂涂画画。我们可以记录下我们的想法,感受和经历。我们有机会去探索自我,去了解自己,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会找到属于我们自己的故事,也会找到属于我们自己的价值。
非常值得一提的是,这本书是我整个十月份读到的最别致的一本书,从打开它的第一页开始,我就忍不住的想一直读下去。一方面是被它这种引导人舒缓悲伤情绪的新颖方式吸引,另外一方面也被作者对悲伤情绪的认可和解读所震撼。
我感觉到坐着就像是一位温柔漂亮善良的大姐姐,在我悲伤的时候,这位大姐姐先是轻声细语的安慰我,然后让我写一些文字画一些画,通过这些文字和画,让我自己更加了解自己了,大姐姐并没有告诉我我是一个怎样的人,而是引导着我让我自己发现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自己想要的究竟是什么。收集好我的个人信息之后,大姐姐让在接下来的一周当中每天都记录在不同地点和不同社交情境里自己的感受,以此来尽可能回避掉那些令自己觉得痛苦受折磨的东西。大姐姐又带着我做了一些游戏,然后开始让我搭建毛毯堡垒,接着就开始直面悲伤情绪,尝试与它和谐相处。大姐姐还告诉我世上有很多广为流传的错误道理,时间并不能治愈伤痛,它只是把伤痛的棱角磨平了。大姐姐还说,大部分时候别人传达过来的帮助即使出于好意,那也有可能适得其反,为此,我们自己要做周全的人,周全也就意味着我们要保持沉默,不说出真相。
最后,作者告诉我们,年轻人啊,允许自己陷入某种情绪状态中,不用着急抽离出来,悲伤和爱一样,永远是自己的一部分。生活总能再次变得美好起来。
《伴你走过低谷:悲伤疗愈手册》读后感(十四)
文 | 林语
1813字
可能不经意间的一瓶可乐,会让你想起和某个人在一起的
最近被即将上映的电影《再见,李可乐》感动到,一段点映片段看得人潸然泪下。
一家人其乐融融的给女儿过生日,女儿坏笑着将十八岁的愿望大声喊出来。
妈妈不明所以地提醒,“许愿是要默默放在心里的”。
爸爸却一脸宠溺道,“你当她是说给哪个听的”。
眼见计谋得逞,女儿开心得不得了。
然而,雪山上一个刹车击碎了三口之家的所有快乐。
父亲在陪女儿完成滑雪的愿望时不慎遭遇意外,经全力抢救,被诊断为脑死亡。
这突如其来的打击让母女俩无所适从,几番挣扎后,母亲最终选择含泪拔管。
女儿不舍父亲就此离开,母女俩在自责与误解中隔阂渐深。
直到萌犬“可乐”闯入她们的生活,为母女俩带来一丝慰藉。
“可乐”似乎与父亲有着某种联系,一路陪着女儿上学,陪着女儿出嫁,就这样陪伴了很多年。
直到多年以后,“可乐”老去,也即将走到生命的尽头。
在与“可乐”的告别中,女儿也终于理解了母亲当年的选择。
她们最终由伤痛走向和解,也在离别中学会了爱与成长。
我们终其一生都在经历分离、丧失和失败。
悲伤,不是片刻的状态,而是一种蔓延的情绪,不断冲击着我们的生活。
可能不经意间的一瓶可乐,会让你想起和某个人在一起的场景。
偶然瞥见柜子里的一个小物件,记忆会被拉回人生的某一段时光。
分离之初,也许来不及反应,来不及痛苦。
然而,生活中的点滴都在提醒你,那个人再也回不来了。
这种悲伤,痛彻心扉。
美国作家梅根·迪瓦恩在最新著作《伴你走过低谷》中写道:
悲伤不是一个待解决的问题,而是一段需要背负的经历。
悲伤情绪出现的初期会对人的内心、思维及认知技能产生影响。
不记得今天是几号,不记得上次吃饭是什么时候,也说不出自己到底做了什么。
其实这是一种正常的现象,这种“日常迷雾”也是当下正常的反应。
悲伤是一种全身心的体验,会对我们的身体和大脑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
不要用过去的标准来衡量眼下你能做的事,让自己停下来,与“悲伤”待一会儿。
与悲伤如影随形的一个词语是“接纳”。
“接纳”意味着放下,这也是一切的开始。
书中写道,面对悲伤,我们有两种选择:
要么把自己完全推向情绪的另一边,让悲伤“终结”,这样可以重获“快乐”;
要么“深陷”其中,把自己锁在一间漆黑的屋子里,终日不修边幅,在角落里哭泣颤抖。
让悲伤终结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即使你试图掩盖自己的情绪,也只是把“悲伤”活埋了而已。
这种假装无济于事,而且被活埋的情绪也会找到其他的宣泄途径,以更加激烈的形式爆发出来。
深陷其中,也不是更好的选择。
让我们痛苦的,不是“胸口插了一把刀”,而是反复拔出来,然后再插回去。
在反反复复的过程中,会越来越痛苦,而且永远无法痊愈。
在这两种状态之间,我们可以找到一个新的平衡,就是“接纳”。
很多时候,人之所以感到痛苦,是源于内心的“不接纳”。
不接受这件事已经发生的事实,还总想着要去改变它,但又无能为力,这便是痛苦的根源。
失去是没有办法“克服”的,我们只能消解和承受它。
在未来的某一天,我们能够平静地述说这一切,能够坦然面对这个现实,才是真正意义的放下了。
接纳是一切的开始,我们终会与之和解。
米兰·昆德拉曾说:
死亡最可怕的不是失去未来,而是失去过去。
事实上,遗忘本身便是一种不断在生命中上演的死亡形式。
有关“失去”的情绪负担无疑是沉重的,也是非常私人的,每个人对悲伤的理解不尽相同。
可能你无法向任何人表达悲伤,你的悲伤或许也无人理解。
更没有办法解释为什么当有人安慰你“坚强点”时,你的感受更糟了。
悲伤和爱一样,有自己的时间线和生长曲线,它是一种自发的过程,你无法全然掌控。
重要的是你如何走进自己的内心,如何应对当下的人生。
《伴你走出低谷》书中提供了大量的工具,帮你探索自己的内心和当下的感受。
·缓解焦虑、情绪失控、睡眠障碍等情况的方法
·告诉家人和朋友如何以你需要的方法帮助你
· 处于悲伤的情绪中时,可以做些什么
·休息和恢复精力,获得安全感的方法
以自己的方式去探索悲伤,给内心更多的空间去疗愈。
应对悲伤这个漫长的过程,这本书或许能给你一些支持和慰藉。
《伴你走过低谷》
[美] 梅根·迪瓦恩
机械工业出版社| 华章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