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数学简史读后感锦集

数学简史读后感锦集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9-14 18:35:16
数学简史读后感锦集
时间:2024-09-14 18:35:16   小编:

《数学简史》一书深入浅出地介绍了数学的发展历程。从古代文明时期到现代数学的发展,阐述了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和推动科学进步中的重要作用。书中还提及了众多数学家的生平和贡献,使读者对数学的发展历程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和认识。

数学简史读后感(一)

本书由作者在浙江大学开设的本科生通识课程——《数学通史》的内容扩充而来,2012年成书名为《数学与人类文明》。直至去年,改版升级为近来流行的简史系列(当然书架也与时俱涨)。

本书最大的亮点在于并非将数学看作一门理工类专业学科,而是打通学科分野,用文艺复兴式的眼光,来重新回顾数学史,或者说重新回顾文明史。毕达哥拉斯发现数学与音乐间的内在联系,而作者鉴于此,发现数学英语与诗歌间的内蕴关联,这是非常独到而可贵的视角。

从一个读者的角度来看,本书的不足在于:可能作者浸淫数学数十年,熟稔在胸,所以在介绍各个数学家contribution过程中,略嫌简略,很多公式推导跳跃而过,令读者费解,只能匆忙跟随,未尽其意。

作者平易近人,我在先锋书店总店以及润泽书局见过两次,丝毫没有985高校知名教授的架子,更无官腔,为一纯粹知识分子也。

数学简史读后感(二)

简史体作为一个流行写法,迎合了快节奏,没有在深度和细节上纠缠,而是横向扩展到社会背景、历史文化以及与作者想表达观点相似的同构领域中。

一笔带过或者同构的类比,不等于简单介绍,更类似于抽象的做了不同背景的比喻,目的还是说明领域内深刻的部分,却把领悟的程度交给了读者自己。

有几个观点,很多地方看到过,也比较认同。记录如下:

西方数学的发展(希腊 代表)比东方(中国、印度等)更加关注于数学本身,更注重形式化体系的搭建。东方的更注重实效。

数学历史的发展,从作为指导人类生活的工具(计数、历法、丈量),越发走向了抽象化和形式化;同时演变为其他学科发展的基础语言,比如几何学在原子粒度和宏观宇宙层面分别由不同的理论体系支撑。

维特根斯坦和哥德尔,是近代跨哲学和数学做根本思考的。他们共同指向了 “可证” 相对于 “真” 的边界。维特根斯坦,专注在语言 相对于 表达思想的边界;哥德尔 挑战了 一个命题系统 不能同时包含 可证 和 真。

有三点感受。

东方文化。在功利视角下追求投入时间的有效性,是一个历史惯性,即便是数学这种基础科学的发展也是一样。文化,与个体具体选择和学科发展关系密切。

理性边界。认识到各种语言工具(数学是一种认知语言体系还是一种被认知的独立存在 也是一个争论)相对于人类探索的“真”存在极限边界,是一个会令人沮丧但又更加保持谦逊的世界观。它更为有力量的地方在于,不知道的部分会得到真正的关注(孕育的机会),而知道的部分是确实知道的(更快的改造)。

当下实际。近二十年从搜索引擎开始的信息分发领域变革,更像是打开了可以公式化推导的新章节,这类成功确实是“教科书”级别的,先推导看到,然后做到。

数学简史读后感(三)

简单随时间捋一下: - 数学起源(中东) - 希腊数学(柏拉图、亚历山大,抽象演绎,严谨完美,结合哲学) - 中世纪中国(实用性多、求证少,明开始停滞) - 印度和波斯(也讲究实效) - 欧洲(文艺复兴,微积分创立) - 法国(法国大革命,分析时代) - 现代数学(代数新生,几何变革) - 20世纪数学(高度抽象化和广泛应用化)

总:

希腊数学:

中世纪的中国:

阿拉伯:

东方智慧和希腊智慧的差异:

法国:

欧式几何和非欧几何:

20世纪数学:

还剩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