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蜻蛉日记读后感精选

蜻蛉日记读后感精选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5-24 09:25:17
蜻蛉日记读后感精选
时间:2024-05-24 09:25:17   小编:

《蜻蛉日记》是一部非常细腻的小说,通过女主角蜻蛉的日记记录了她的成长历程和内心独白。小说中描绘了一个中产阶级家庭的生活场景和社会风貌,同时也反映了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的地位和命运。阅读本书,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深刻的思考和对人性的洞察,同时也能从中感受到一种温柔和静谧的美感。

《蜻蛉日记》读后感(篇一)

[红书R]心疼作者藤原道纲母,因为实名不详,她出生于承平六年,在那个以男性为主的社会里,女性没有真名,所以她先用父亲名字被称作藤原伦宁女,结婚生子后又用其儿子的名字被称作藤原道纲母。 [海豚R]日本平安时期的文学是日本古典文学史中大放异彩的一页,常被成为“王朝文学”,在平安时期特殊的社会与时代背景下,贵族女性才媛辈出,她们用细腻的和歌、自然清新的随笔、哀怨曲折的物语、倾诉私情的日记文学等,与男性创作的汉文学共铸“王朝文学”的繁荣与多彩,而时间稍早的《蜻蛉日记》是给其后的“王朝文学”带来了极大影响的。她们的创作一方面是为了留住男人,给男子送去饱含深情的诗歌;另一方面,封闭的空间和大把的时间让她们进行自我观照,在文学世界里倾诉不安和无助。√上层贵族社会的憧憬与批判中,这些女子们在孤寂和不安中创造了反映鲜活人性的日记文学。 [樱花R]日本古代流行走婚的风俗,这种婚姻形式后来演变成贵族阶层的一夫多妻制,贵族男性

《蜻蛉日记》读后感(篇二)

和歌是一种日本传统定型诗,由古代中国的乐府诗演化而来。 很多人说和歌只是公卿贵族们自命清高、逃避现实的产物,其实,其中不乏至情至性之作,有些更是天籁之音,几乎可与唐诗宋词媲美。 《蜻蛉日记》是描写日本平安时期,一夫多妻制下,贵族女性想要争夺丈夫宠爱而不得,抒发内心苦闷的一本日记体小说,作者为藤原道纲母,其中就有多首和歌。 据说,藤原道纲母长得很美,有“本朝三美人”之称。不仅如此,她极擅和歌,非常有艺术天赋。 日记分上中下三卷,上卷是写青春年少的道纲母,被出身权贵的藤原兼家求婚。两人应答了十几首和歌后,就于当年秋天成婚。 然而,日本的一夫多妻制下,有种种让人匪夷所思的习俗。首先实行走婚制,女性只能呆在母家,等丈夫来过夜。 丈夫不来,她也不能去丈夫的住所。只能作和歌表达思念,“君如朝陆离,相思泪湿衣,今朝飘雨增孤寂。” 新婚的热情很快过去,道纲母因为父亲要远行,内心更加孤寂,却等不到丈夫的宽慰和陪伴。 第二年秋,藤原道纲出生,本来是喜事,却因为兼家又添新欢,道纲母满心悲凉写下和歌,“情信欲送他人处,不免心忧虑,自此君不顾。”两人感情逐渐淡漠。 而后道纲母痛失母亲,身体病弱,兼家急忙来看望,之后兼家发病,道纲母也是悉心照顾,并不顾非议,去兼家府里陪伴一晚,两人感情又慢慢拉近。

《蜻蛉日记》读后感(篇三)

“一个女人想要写小说,一定要有钱,还有一家自己的屋子。”《蜻蛉日记》的作者藤原道纲母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写成了此书。

道纲母本名已轶失,姓藤原,是中下层贵族藤原伦宁的女儿,被誉为“本朝三美人之一”,后来与上层贵族藤原兼家成婚,由于平安时代的多妻制度,伦宁女成为兼家的多位妻子之一。翌年伦宁女生下二人的独子藤原道纲,也被人称为藤原道纲母。

日记一共分为三卷,上卷是从兼家求婚开始写起,记录了道纲母和兼家15年的婚姻生活,婚后不就兼家变心,道纲母的内心颇为痛苦,无助。中卷记录了三年间两人之间的关系不断恶化,道纲母在鸣泷的闭关修行想要出家,却被兼家强行从带下山。从下卷开始,道纲母在日记中不再那么爱恨强烈,更多地关注起儿子和养女,至此夫妻关系已经彻底破裂,到了貌合神离的地步。日记也在即将到来的元日中戛然而止,根据考据,在日记之后,道纲母又活了大约20年。

道纲母虽然出身低级贵族,但是她的祖辈很多出任国守之类的地方官,为家族积累下大量的钱财。优渥的物质生活条件和压抑的精神世界,与《源氏物语》中的六条妃子是非常相似的,甚至六条妃子对源氏公子其他情人的嫉恨,葵祭上马车争道的摩擦,都和道纲母的经历有相似之处。不知道紫式部在写源氏物语时,有没有参考借鉴过蜻蛉日记。

和我之前看过的女性日记不同,道纲母没有宫廷入仕的经历,她的主要活动场景就是内宅,偶尔出去祈福,永远被动等待着丈夫的来访,她的心思如此的细腻,丈夫却无法与之同频甚至同感,这也给她造成了莫大的痛苦,在日记中流露出愤恨,绝望的情绪。

《蜻蛉日记》读后感(篇四)

蜻蛉俗称蜻蜓,豆娘,是蜻蜓目昆虫的通称,体大、中、小型,细长。五颜六色的外衣,伶仃轻盈的体态,使其以“美丽公主”的雅号被称作观赏昆虫。鲜为人知的是,除个别种有植食习性为害樱桃外,蜻蜒都是肉食性的。 本书作者藤原道纲母,实名不详,生于承平六年,推测于长德元年去世。她被誉为平安王朝三大美人之一。本书成书时间大概是974年,堪称“日本王朝女性文学的启点作品”,是女性日记文学的嚆矢与代表之作。与此相似的还有和泉式部日记、紫式部日记、更级日记等,是平安时期著名文学形式,在文学史上也是独树一帜。 本书是日本中世纪时期的真实日记。蜻蛉日记分为上中下三卷,叙事横跨了藤原道纲母的半生,不同时间轴上的叙事与感慨,形成了各卷不同的表述特征。但是与兼家的情感纠葛一直是叙事的基调,书中所记之事基本发生在藤原道纲母与兼家感情处于脆弱不稳状态下进行。作者是其丈夫众多妻子中的一位,她爱着丈夫,但他却很花心,成亲一段时间之后便不来作者的住处了。日本古代是走婚制,不像中国那样要把妻子接到家中住,而是男人晚上前往妻子小妾的住处,就可叫做成亲。所以男人不去作者的住处了,就等于离婚了,离一张休书都不需要。还好作者和丈夫之间有一个可爱的儿子,作者此后便养育儿子作为寄托。此书前半写的是作者对一夫多妻制度的无奈与悲哀,后半写的是作者对其子满满的母爱。 在豆瓣上也看到了很多不同版本的《蜻蛉日记》,有八九十年代的译本,也有日本原著。本书是今年刚出版的,翻译还是不错的,有当时的那个文学意味,但就是书是竖排的,看起来感觉很不爽。但内容不得不说还是很精彩的,比一般小说更精彩的豪门女性生存日记 全面袒露日本旧时贵族女性的情感秘辛 美貌、才华与上等门第,在真实的历史里换不来童话中的荣宠结局。作者通过最私密、细腻的日记与和歌文体,揭开封建婚姻制度下女性真实的情感与生存状态。让我们对当时女性现状有了更深的了解,对反思女性生活也有很大的帮助。同时也能对平安时期的一些历史事件、社会风尚有一定了解,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鉴赏价值,也有很高的史料价值。本书是古典文学爱好者的一大珍宝,对历史爱好者来说也不错。

《蜻蛉日记》读后感(篇五)

本书与日本出名的《源氏物语》成书于同时期,即日本平安时期,这一时期常被称为“王朝文学”,贵族女性留下了大量佳作,主要以情感细腻的和歌、自然清新的随笔、哀婉曲折的物语为主,本书《蜻蛉日记》被称为“王朝女流日记”,全书分为上中下三卷,讲述了道纲母与兼家的感情纠葛。

上卷从兼家求婚讲起,一开始的道纲母高高在上,但是结婚后,与兼家的地位发生翻转,书中的道纲母8月刚生完娃,9月就发现了别人写给兼家的情书,10月兼家说是宫里有事,其实是去了情人那里。这一段时期主要记录了道纲母自己的苦闷、失望和嫉妒。

中卷进一步展示了自己的婚姻内容,道纲母与兼家若即若离,以为兼家要来看自己,结果只是一次次的路过,然后愈发伤心,想要出家为尼,但是幼子宁愿放弃自己养鹰的爱好也要追随母亲成为法师,让道纲母感动不已。最终慢慢对兼家不再抱有期待。

下卷的道纲母变得愈发冷静,兼家在自己的生活中不再占据主位,收养了女儿,关注自己儿子的恋情。

日本奇葩的婚姻制度:走婚制。男生给心仪的女生赠送和歌表达心意,女生通常先不回信,由侍女代笔或者代写,语气冰冷,套话比较多。时间久了感情有进展后,女生亲自回复,如果感情升温获得同意,男生可以直接到女方家相会。如果连住三天,表示双方同意,婚姻成立。这时候的日本是一夫多妻制,男子会选择一名女性,接到家中,表明选择她为“正妻”。

日本的和歌文化:父亲要出远门,担心女儿的感情生活,给女婿写的和歌为“小女托与君,此行路迢迢,祈愿情久之地老”,女婿回复的和歌为“爱你托于吾,定不会辜负,夫妻情久请拭目”。感觉有点儿像我们的文言文,毕竟这时候的日本相当于我们的唐朝中晚期,所以诗词文化大概多有借鉴,读起来还是比较顺口的。

读完这本书,你会为道纲母感到一丝丝遗憾,本身才貌双全,有“本朝三美人”之称,却只能待在一方院子等待一个男人的垂怜,哀怨寂寥过完一生。也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无论何时,还是爱自己最重要,永远不要把自己的悲欢喜乐寄托在别人身上。

《蜻蛉日记》读后感(篇六)

藤原道纲母是生于承平六年,原名不详,因她的儿子藤原道纲而被世人熟知,也因此被世人称作藤原道纲之母。

这本书就是藤原道纲母所著,记述其从闺中女儿到被大户人家看中,再嫁入豪门,生下儿子,以及在后半生被丈夫冷落后的孤寂生活。可以说是一本自传,而且是那个时代日本宫中女子的生活写照。

用现今的世人眼光来看藤原道纲母的一生,一定会被世人说成是女性被作为男权社会附属品的典型案例。从刚刚提亲的人送来信笺时就可以看出,藤原道纲母本人其实是没有婚姻自主权的,外界的声音对大户人家看上平常人家的女儿这样的事情也是抱着祝贺和艳羡的心态,连传闻中都把男方的求婚信说得字迹工整十分用心,而实际情况却是藤原道纲母自己所说,字迹潦草不说,简直像是找人代写。所以其一心只是因为女子的美貌想要得到这个人,像物品一样占为己有罢了。

藤原道纲母嫁入豪门不久就生下一个儿子,随着时间过去,丈夫渐渐冷落,而她对丈夫却是一直牵肠挂肚。印象深刻的是,每天都在幻想着丈夫来看她,听见门外风吹草动的声音也以为是丈夫来了,但往往却是从天亮等到天黑,又从天黑等到天亮,最后还是不见丈夫来。就像甄嬛传里的华妃,简直一模一样地对丈夫痴情,但最后换来的却是冷宫。

和华妃不一样的是,藤原道纲母幸好还有个儿子,并且她也不像华妃那么傻,还知道为自己的将来做打算。想着,如何给儿子谋一个权位,将来到了晚年还可以靠儿子来保障自己的生活。还找来占梦师占梦。而后来,她儿子也真的成为了掌权的人,藤原道纲母也获得了当初设想的晚景生活。

不得不说,藤原道纲母的一生,最后看起来甚至很像甄嬛了。就连被丈夫打入冷宫后她半夜外出远游,也像极了甄嬛出宫的那段生活,在漫漫无际的山河月夜里赶路,悲切自身的凄惨遭遇。总的来看,她们这样的一生,可谓是女性励志的人生典范了,也因为种种原因而有了传奇的色彩。

《蜻蛉日记》读后感(篇七)

日本历史上平安时期的王朝文学一直以来都在日本文学历史上拥有较高的评价,提到这个时期女性文学的代表作品,人们首先会想到被誉为王朝女性文学双璧的紫式部的《源氏物语》与清少纳言的《枕草子》。但其实,成书时间稍早的《蜻蛉日记》也给女性文学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力。

蜻蛉日记作者藤原道纲母有“本朝三美人”之称。她才貌双全,拥有卓越的艺术天赋和良好的教养,颇受当时社会中青年俊才们的喜欢,经常会有慕名求婚而来的帖子,后与26岁的藤原兼家成婚,并育有一子,名为藤原道纲,因此她也被称为藤原道纲母。

藤原道纲母于承平六年(936年)出生,推测于长德元年(995年)去世。本作《蜻蛉日记》共分为上、中、下三卷,顾名思义就是古代女性的日记,主要记录了自己在生活中与丈夫的情感纠葛。蜻蛉俗称蜻蜓,是一种幼小的昆虫,这本书的名字就意味着当时女性的柔弱、无力,对于情感的亲切期望和冷淡无助的回应,体现出了女性命运的凄凉虚无缥缈。

藤原道纲母在书中以自己与藤原兼家的婚姻生活为主线,主要记录了从954年至974年的生活与情感经历。起初,她对婚姻和丈夫带有极大的幸福感和期盼感,然后生下儿子,后又收养女儿,逐渐的,她发现丈夫并未每天回到她这里,毕竟那时的风俗就是婚后也会各住各家,因为男方可以迎娶多名女子,会根据自己的情绪和心愿去往各家。藤原道纲母处于等待兼家到来的被动状态,苦不堪言,虽然得知丈夫的新欢,却做不了任何事,就算外面的女人很快失宠,但这并不代表兼家会重返“我”处,只能默默忍受,处处煎熬。

人的心意总会随着时间慢慢流逝,作者在中卷更加坦诚的记录了自己的心情,然后在下卷中慢慢的冷淡了下来,可能经历了十几二十年之后,心情慢慢沉淀,此时已毫无波澜。

《蜻蛉日记》非常隐秘但又非常真实,完全深刻的反应出了那个时代中女性的社会地位、情感和生活的尴尬和无奈。这是一部描写女性心理到极致的人生自白书,夹杂着对当时风俗例事、服装器具、自然风景的描写,完整体现了平安时期的风土人情和社会动态,亦是王朝文学的最佳体现。

《蜻蛉日记》读后感(篇八)

和歌是一种日本传统定型诗,由古代中国的乐府诗演化而来,分为长歌、短歌、片歌、连歌等。目前主要指短歌,为五七五七七的形式。 很多人说和歌只是公卿贵族们自命清高、逃避现实的产物,其实,其中不乏至情至性之作,有些更是天籁之音,几乎可与唐诗宋词媲美。 《蜻蛉日记》是描写日本平安时期,一夫多妻制下,贵族女性想要争夺丈夫宠爱而不得,抒发内心苦闷的一本日记体小说,作者为藤原道纲母,其中就有多首和歌。 据说,藤原道纲母长得很美,有“本朝三美人”之称。不仅如此,她极擅和歌,非常有艺术天赋。 日记分上中下三卷,上卷是写青春年少的道纲母,被出身权贵的藤原兼家求婚。两人应答了十几首和歌后,就于当年秋天成婚。 然而,日本的一夫多妻制下,有种种让人匪夷所思的习俗。首先实行走婚制,女性只能呆在母家,等丈夫来过夜。 丈夫不来,她也不能去丈夫的住所。只能作和歌表达思念,“君如朝陆离,相思泪湿衣,今朝飘雨增孤寂。” 新婚的热情很快过去,道纲母因为父亲要远行,内心更加孤寂,却等不到丈夫的宽慰和陪伴。 第二年秋,藤原道纲出生,本来是喜事,却因为兼家又添新欢,道纲母满心悲凉写下和歌,“情系欲送他人处,不免心忧虑,自此君不顾。”两人感情逐渐淡漠。 而后道纲母痛失母亲,身体病弱,兼家急忙来看望,之后兼家发病,道纲母也是悉心照顾,并不顾非议,去兼家府里陪伴一晚,两人感情又慢慢拉近。 中卷写了新年伊始,道纲母发愿,希望兼家能三十天都在自己身边。兼家虽未能实现,然而每隔一天探望,也算是聊以慰藉。 之后多愁善感的道纲母,听说大臣被贬而后流放,而这时兼家又去了山寺斋戒。 联想到自己孤身一人天天守候兼家,她不禁悲从中来,作和歌“孤寂又不安,淫雨致水涨,居寺日延愈悲伤。” 心情极度苦闷的她,先是拜访石山寺,而后开始长斋戒,兼家依然无动于衷。

心灰意冷的她直接去了山寺,兼家有些慌神,派人多次相请,而后自己出马,把道纲母接回家。 下卷时,道纲母的心态已经变得平和,自觉年老色衰的她,不再纠缠于妻妾争宠,而是将心思都放在培养儿子和养女身上。 对于兼家的升迁,她也是漠然处之,甚至没有作和歌的心情了。而后,也只是在日记中记录,请兼家来家里商议女儿的婚事,以及儿子无疾而终的恋情。

藤原道纲母的一生,并非不幸。如果以那个时代的标准来看的话,藤原道纲母的一生已经非常地成功。 她的丈夫藤原兼家,起初官职并不高,但通过机遇和努力,成为了极有权力的摄政太政大臣,是妥妥的人生赢家。 然而,道纲母看重的并不是丈夫的位高权重,而是对自己的陪伴和心意。 她的所求和一夫多妻制的生活相悖,兼家不可能在妻妾成群的前提下,把所有感情给一个女人。 而受社会制度的约束,道纲母也不可能像卓文君一样,下定“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的决心,或许这就是造成道纲母一生郁郁的源头吧。

《蜻蛉日记》读后感(篇九)

日常生活的沟通交流,都是用和歌来传递的男女之情,这是何等悠闲诗意呢!在一千余年前的日本贵族女性,就是以这种方式进行着与社会的情感交流。在今天看来,这是多么富有诗意的生活啊!而当我们阅读这本日本文学的经典《蜻蛉日记》之后,通过藤原道纲母与其丈夫藤原兼家的日常生活记录,却真真切切地对日本贵族时期的女性之悲惨凄凄切切的情感生活!

在“一F多Q”的日本古代,这种夫妻存续的关系,大多以女性的哀怨凄惨的结局收场。在藤原道纲母的三卷和歌式的日记记录中,她的喜爱和歌的习惯,最终让她对于情感的投诉和无奈,得以真实地体现出来。

待字闺中的道纲母,迫于社会风俗习惯的压制,从一开始拒绝兼家的求婚,到慢慢不得已地同意,再到婚后短暂地相聚,那种新婚之后的情感交流,在这长久地离别中,道纲母的敏感而又多愁的心态,一点点被兼家明暗相间的态度所不满,及至在行为上反抗,不给缝补衣裳,也不愿做和歌,伤心而又失落的情感终于爆发,更是有了出家的念头,离家住在山上寺庙,及至为了自己的儿子,不得不又返回,对于兼家的情感,最终也是一点点的释然。

改变不了别人,只能改变自己,道纲母,作为一名贵族社会的女子,她的情感命运始终被掌握在男性手里,纵然她如何的反抗,怎奈,终究是碰壁而回,认可了自己的命运!

《蜻蛉日记》以时间为主线,主人公采取日记的形式记录了自己近20余年的生活实景实录,真实地再现了当时日常的生活细节,以及社会风俗习惯,更无情揭露了日本平安时期女子的随风飘摇的悲惨命运,文字还原了久远的历史,还原了一个民族之于不同性别不平衡的愚昧的发展状态!

之于本部日记,我们得以一窥平安王朝贵族对女性接收教育的程度。同时,在现实社会的语境中,女性没有发生和爱的权利,所以,她们只能通过比较私密日记文体,来抒发自己的爱恨情仇,不安、苦闷和无助的情绪只能在文字中得以抒发表述。

《蜻蛉日记》是一首女性追寻爱情自由的挽歌,是女性开始关照解读自身情感的一次空谷回响,这无疑更是对平安王朝社会制度的一种现实主义批判!

时光如驶,逝者如斯夫。回溯追索历史的女性自身文学开篇之作,也唯此部《蜻蛉日记》才能够担当:道纲母不仅开创了日本女性日记体文学之先河,更是引领之后女性文学创作的繁荣与发展!

《蜻蛉日记》读后感(篇十)

提起日本古代文学,首先浮现在我脑海里的还是紫式部的《源氏物语》,这部作品深深地影响了日本,以至于“光源氏计划”至今仍是一个专有名词。同时期的《枕草子》由清少纳言创作,并称为“王朝女性文学双璧”。而稍早及同时浮现的女性作家还有很多,她们所创作的日记文学助推了那个时期文学的繁荣,而由藤原道纲母所创作的《蜻蛉日记》就是这个时代的代表作之一。其最新中文版由青岛出版社于2022年推出。

《蜻蛉日记》藤原道纲母实名不详,出生于承平六年(936年)出生,预测逝世于于长德元年(995年)去世。她有“本朝三美人”之称。才貌双全,拥有卓越的艺术天赋和良好的教养。因为儿子藤原道纲而被称为藤原道纲母,也因为父亲藤原伦宁而被称为藤原道纲女。从这些小细节就可以看出那个时代女性的地位。 这本书以“蜻蛉”为名,日语原文也可以借字为“蜉蝣”,无论是类似蜻蜓的体态柔弱的昆虫蜻蛉,还是“朝生暮死”之称的短命昆虫蜉蝣,它们所展现的意向都是类似的,具有轻渺无力、飘忽不定的特征,反映了无常、虚幻之物的意象。而这部日记所反映出的内容也正是如此。

这部日记分为上、中、下三卷,作者以自己与藤原兼家的婚姻生活为中心,诉说了天历八年(954年)至天延二年(974年)的生活与情感经历。从十八岁到三十八岁,整整二十年的光阴,占据了作者人生的三分之一。在这二十年里,一种若有若无、虚幻缥缈的不定感贯穿全书。 日记的上卷所记述的是藤原道纲母自天历八年(954年)至安和元年(968年)的生活。中卷记录了安和二年(969年)到天禄三年(972年)的所思所想,下卷记录了天禄三年(972年)到天延二年(974年)的生活。三卷都是以道纲母与兼家的感情为主线。从求婚时的热恋,到被夺爱的痛苦,再到感情的恶化,还有远距离观察丈夫的冷淡等等,形象地展示出从热恋到冷淡再到无感的全过程。 “常感世事总虚渺 欲借日记诉日常”。未嫁时是“只闻杜鹃啼,未能见丽姿,盼睹芳容解单思。”“急盼日暮至,相见心太急,泪流成河因相思。”嫁了之后就只是众多妻妾之一而不是唯一,这种落差无论是谁都难以接受,“岁暮回顾人生路 日记搁笔余生续”,这种心境只有经过了时光的冲刷,才能找回真正的自我。 值得一提的是,本书为楚永娟博士翻译,她现为烟台大学日语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书中的261首和歌在形式上统一采取了三句“五七调”译案,文风古雅,是非常好的翻译文本和阅读体验。本书也是装帧精美,值得我们详细阅读。

《蜻蛉日记》读后感(篇十一)

提到日本古代文学,我会想到一些我喜欢的:《枕草子》,《源氏物语》等类似的文学。我很喜欢日本文学,近代的看过很多。但要说起 古代文学,还是最爱中国古代文学,尤其是《红楼梦》。这本书很厉害,它的成书作品时间很早,对以《源氏物语》为首的多数文学作品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日本女性文学中也是先锋,而且里面多次运用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古代的诗词,传说,汉语修辞,都对作者产生了影响,甚至开启了日本假名文学的创作途径和方法。日本文学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吸收借鉴了很多中国古代的优秀文学。我们中国古代文学博大精深,是现在不能比的。

值得了解的是这本书的作者藤原道纲母,被誉为平安王朝三大美人之一。生活在封建王朝,如此美人,却连真实姓名都没有记载,在日本历史上只留下片墨记载,但是我们可以从她留下的《蜻蛉日记》去了解她,对平安王朝的生活,旧时代贵族女子的情感和婚姻。

一开始我觉得《蜻蛉日记》这个名字很奇怪,但经过了解后,知道了“蜻蛉”就是蜉蝣,寿命短暂,正如缥缈无依的人世,”不知道这个书名跟“寄蜉蝣于天地 渺沧海之一粟”有没有关联。藤原小姐的半生,让人通过她的日记读起来 ,感到可悲可叹。

日记,通常是女生最私密的东西。女孩子往往会用细腻,柔软的笔触描绘自己的想法,生活。而这本日记分为上、中、下三部,叙述了藤原夫人21年来的感情生活。里面上卷的故事从兼家求婚写起,记录了结婚前后的经过,婚姻带给道纲母无助、不安与痛苦,在一夫一妻制婚姻开始没多久,面对丈夫的背叛,迎来新人。只闻新人笑,不见旧人哭,

道纲母本是养尊处优的贵族小姐,文才傲人的“本朝三美人”,才貌双全的她也不得不对封建时代,自己的丈夫,婚姻,一次次失望。

日记的重心主要着重于儿子藤原道纲,藤原道纲母很爱自己的儿子,是一位好母亲。

全文都是假名文字的形式来书写,这本的装帧是竖排文字设计,即保存了原有的假名文字,又有现代文的翻译,让我们可以原汁原味的阅读,译者也翻译的不错。

无论是古代日本还是古代中国,女性的地位 都很低,封建给女性的压迫往往从身心和精神上。藤原道纲母跟中国历史上一些女性有相同点,连名字都未记载,但她幸运的是,她有美貌和才华,书写了自己的半生,让后人知道她,她的日记也能反映那个时代的状况。

《蜻蛉日记》读后感(篇十二)

平安时期,日本贵族中涌现出了许多女性作者。才貌双全,拥有卓越的艺术天赋和良好的教养的藤原道纲母被称为“本朝三美女”之一。这样的女子,吸引了出身权门的藤原兼家的注意,他用和歌做敲门砖,最终敲开了道纲母的芳心。 《蜻蛉日记》这本散文集分为上、中、下三部分,共82篇。在书中,我们通过每一个篇章,走进了道纳母的半生纠葛中。绮丽的文字,加之细腻的心思,让我们对那个时期妇女在社会中的处境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她的才情。无论是日记中的表述,或是日记中所作的和歌。藤原道纲母的文笔都是让人着迷的。和歌是日本文学的主要形式之一,是日本韵文学最早的形式之一。我们可以在道纳母笔下的“今闻茅蜩在此鸣,夜晚不知何方停,行踪诚不明”里感受秋天即将到来的愁思,也可以感受到和歌的文学美感。 她的爱情。道纲母把自己短暂的一生,托付在藤原兼家的身上。爱情刚开始时所有的甜蜜随着时光的消逝渐渐淡去了。她把她爱的寄托与情思、她的幽怨与恨意、她对生活的种种期待一一记录下来,那些美的文字,以和歌的形式呈现出来,让她的生命多了一些慰藉,她的日记记录了她从开始的不安到最终的释怀,令人感动。 她的人世情。除了她的才情与爱怀,道纲母对世间的事物善良以待。对自己的儿子,她在自己痛苦的情感纠葛中,努力为孩子营造好的成长环境,这是一位母亲最普遍的爱。同样,对丈夫和另一位女人所生的女孩,她以博大的胸怀接纳对方,给对方一个更稳定、更有爱的家,这一点着实令人敬佩。 《蜻蛉日记》这本书以竖本的形式,叙事流畅、和歌韵味十足,呈现给读者特别的阅读体验,令人回味无穷。 摘抄: “一生与君度良宵,茫然不安绕,此种旅宿不曾晓。” “浮世夫妻情难堪,心悲生伤感,可怜湖边泪已干。” “红叶非时节,逢秋趣更浓,佳人盛年魅力增。” “树叶逢秋颜色减,常叹颜衰遭君嫌,何来美之谈。”

《蜻蛉日记》读后感(篇十三)

平安时期,日本贵族中涌现出了许多女性作者。才貌双全,拥有卓越的艺术天赋和良好的教养的藤原道纲母被称为“本朝三美女”之一。这样的女子,吸引了出身权门的藤原兼家的注意,他用和歌做敲门砖,最终敲开了道纲母的芳心。 《蜻蛉日记》这本散文集分为上、中、下三部分,共82篇。在书中,我们通过每一个篇章,走进了道纳母的半生纠葛中。绮丽的文字,加之细腻的心思,让我们对那个时期妇女在社会中的处境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她的才情。无论是日记中的表述,或是日记中所作的和歌。藤原道纲母的文笔都是让人着迷的。和歌是日本文学的主要形式之一,是日本韵文学最早的形式之一。我们可以在道纳母笔下的“今闻茅蜩在此鸣,夜晚不知何方停,行踪诚不明”里感受秋天即将到来的愁思,也可以感受到和歌的文学美感。 她的爱情。道纲母把自己短暂的一生,托付在藤原兼家的身上。爱情刚开始时所有的甜蜜随着时光的消逝渐渐淡去了。她把她爱的寄托与情思、她的幽怨与恨意、她对生活的种种期待一一记录下来,那些美的文字,以和歌的形式呈现出来,让她的生命多了一些慰藉,她的日记记录了她从开始的不安到最终的释怀,令人感动。 她的人世情。除了她的才情与爱怀,道纲母对世间的事物善良以待。对自己的儿子,她在自己痛苦的情感纠葛中,努力为孩子营造好的成长环境,这是一位母亲最普遍的爱。同样,对丈夫和另一位女人所生的女孩,她以博大的胸怀接纳对方,给对方一个更稳定、更有爱的家,这一点着实令人敬佩。 《蜻蛉日记》这本书以竖本的形式,叙事流畅、和歌韵味十足,呈现给读者特别的阅读体验,令人回味无穷。 摘抄: “一生与君度良宵,茫然不安绕,此种旅宿不曾晓。” “浮世夫妻情难堪,心悲生伤感,可怜湖边泪已干。” “红叶非时节,逢秋趣更浓,佳人盛年魅力增。” “树叶逢秋颜色减,常叹颜衰遭君嫌,何来美之谈。”

《蜻蛉日记》读后感(篇十四)

《蜻蛉日记》是日本平安时期文学的代表之作,属于王朝女性文学。最著名的王朝文学当属紫式部的《源氏物语》及清少纳言的《枕草子》。这些作品都出自于贵族女性之手,具有情感细腻,文笔优雅的特点。 本书的作者藤原纲道母是一位王朝官员的妻子。但是在那个一夫多妻制的社会里,她并不能每日都见到自己的丈夫。当时实行的是走婚制度,男性到女性处过夜,住到夫家的才是正妻。这位藤原纲道母并不是正妻,而且“藤原纲道母”这个名字也是在她儿子的名字藤原纲道之后加一个“母”字构成的,并非其实际的名字。 藤原纲道母是一位非常擅长和歌的女性,在《蜻蛉日记》这部作品中共包括了她与丈夫、朋友等人互赠的和歌261首。虽然和歌对标的是中国的宋词,但是其中的韵味差得不是一星半点。不过和歌的主要特点是风雅委婉,与藤原纲道母独守空房的孤寂与对未来的不安全感倒是十分契合。 本书共分为上中下三卷,上卷主要记录对丈夫的思念以及对其他女人的嫉妒;中卷里藤原纲道母开始寄情于山水,经常上山参拜,甚至动了出家的念头;下卷的藤原纲道母坦承自己已经年老色衰,羞于见丈夫,记录了很多儿子和女儿的交友之事。 据说藤原纲道母是平安时代的三大美人之一。但是这并没有让她的日子好过多少。很多时候她的多愁善感都过了头,整日都在怀疑夫君故意疏远她,不来看她,不爱她。但实际上从她的日记来看,几乎每次她刚抱怨完没几天,夫君就来探望了。但是随着她的夫君不断加官进爵,事务越来越繁忙,而且再加上其本身好色。因此藤原纲道母希望夫君能够日日陪在身边的愿望肯定是妄想。其实还是生活太过空虚的缘故。 “海阔难寻鸟之迹,君之情多身难觅,只有空悲戚。” “芒穗随风舞,君可随心各处去,妾不会明语。” “容颜现多思,皆因悲于被君弃,运如露弱言无意。” …… 书中随处可见这样悲悲切切的和歌,是自怜,也是在埋怨。但是将希望寄托在一个人、一件事上肯定是不对的,这也是从古至今千千万万女性悲剧的原因所在。和歌写得越动人,越令人心碎,就越是值得读者反思。犹如空中楼阁般空虚的爱情并不是真正的爱情。

《蜻蛉日记》读后感(篇十五)

《蜻蛉日记》成书于公元974年,作者为藤原道纲母,是藤原道纲的母亲,也是大贵族藤原兼家的众多妻子之一,同时是日本中古三十六歌仙之一,在《尊卑分脉》中被称为本朝三美人之一。因日本平安时代的女子社会地位低下,姓名多无法为外人所知,后世只能借用其子之名藤原道纲来称呼。在当时摄政关白、一夫多妻的封建制度背景下,日本贵族女性身上集中了多重社会矛盾,他们除要承受男性的性压迫,还会成为政治斗争的工具。苦难的命运激发了他们强烈的自省精神,她们以敏锐的感受将生活的体验通过文字表达出来,成就了平安时期女性文学的繁荣。藤原道纲母就是那时的众多女性作家之一。虽然实名不详,但作者才貌双全,拥有卓越的艺术天赋和良好的教养,并以自己与藤原兼家的婚姻生活为中心,以日记的形式述说自己的生活与情感经历。

《蜻蛉日记》讲述了藤原道纲母在嫁给藤原兼家,为其生下道纲后,其老公却频繁与情人往来并逐渐疏远了自己。她将对老公的愤、恨、绝望等情绪记录下来,抒发了对自身无常命运的感叹,对道纲的母爱,以及绝望之下转而对佛教的信仰。造成这种悲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在封建日本王朝,命运从来就不掌握在女人自己手里。面对位高权重的藤原兼家的求婚,父亲希望依靠女儿的婚姻来换取家族的荣耀,在明知兼家已有正室的情况下,擅自答应了女儿的婚姻,也葬送了女儿一生的幸福。这样的政治联姻对于当时懵懂的藤原道纲母来讲,是人生第一大不幸。虽然婚后她也曾得到过丈夫的爱,有过短暂的表面幸福,但不久兼家便喜新厌旧,又与别的女子私会。对此她表现出不快,但兼家却视而不见。而且父亲为了自身的利益着想,不断从旁相劝,女人为了地位和荣耀要学会忍气吞声,不可做任何反抗。就这样,在不断的内心斗争下,封建世俗还是赢了自身情感。虽家境富足,拥有着令人羡慕的才华和美貌,藤原道纲母却一步步沦为了政治的牺牲品,内心的压抑情绪只能借日记来抒发。

日记在作者39岁那年除夕后,再无下文。按其过世年份954年推算,作者在余后20年的生活也已无从考究。不知她是否从这缥缈的爱情中跳脱出来,活出了自己的精彩。

还剩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