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法外行走的读后感大全

法外行走的读后感大全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5-01-05 06:45:32
法外行走的读后感大全
时间:2025-01-05 06:45:32   小编:

《法外行走》是一部引人深思的小说,讲述了主人公在困境中如何逆境而行、坚持自我。作者通过主人公的经历,探讨了人性、道德和社会现实等问题,引发读者对生活的思考。小说情节曲折动人,语言简练优美,令人回味无穷。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好书。

《法外行走》读后感(篇一)

上一本迪弗的作品不知道什么时候看的,似乎是讲邦德的,而且是个玩艾风的007。这本《法外行走》属于采景师系列,讲男主在为电影采景的地方遇上的一连串事件,有凶杀、艳遇、阴谋......等等,悬疑作品该有的元素都有。

故事开始的很是平淡,有些文艺腔。但不久后,迪弗的特征开始尽情流露,气氛也渐趋紧张、剧情慢慢变复杂。男主单枪匹马从一个取景师转变角色成侦探师,在故事发生的这个小镇里寻找真相,而这个小镇里的很多人不待见他。

阅读了有100页的样子,对故事的脉络也已有点眉目。还是继续往下看吧,有一点要提一下,迪弗这次把这故事的时间背景应该是放在几十年前,因为没有出现手机,电话联系要么是座机要么是电话亭。

《法外行走》读后感(篇二)

我是迪弗粉。但是这本我实在是忍不住开场就吐槽了。我只能说,迪弗还真的是欧美的……开头的1/5实在是让我觉得烦躁不安想跳过。客观地说,迪弗快节奏的故事除了作者本身的文笔老道,想法出奇之外,布局也是相当重要的一个方面,林肯莱姆系列的核心就是实验室,描写的主要也就是萨克斯、莱姆、罗恩、隆、库伯或丹斯等几个人物。出场的除了杀手之外,时间固定而短暂,不认识的人出来基本就是勉强逃脱的预定受害人。在这样的基本布局下,即使穿插不断的意识流描写,也能很快的节奏和明快的布局。即使在非系列作中,即使为《恶魔的泪珠》《少女的坟墓》《蓝色骇客》等出场人物不算少的作品,人物出场也是旗帜鲜明的站队,同时寥寥数语迅速交代人物的基本特征。之后所有主角群同处一个不算狭小的空间,你一言我一语。即塑造了非常鲜明的人物,不怎么会给读者造成拖沓之感——即使篇幅真的不短。

而这本书,除了主角之外,前期的各个人物是渐进出现的。随着主角视点的移动而逐个出现,就像黄金时期的推理作品(典型代表:阿加莎),而且这些人物实在是缺少特点,比如开场的那个酒吧女招待,后期我几乎忘了这人有什么用。所以现在看来,故事的进展慢也确实和布局方式有关系,如果是黄金时期的作品,一个个轮流问话,即使真的有什么进展也会在这种“例行公事”的感觉中觉得缓慢,反之,迪弗这样在情节的不断发展中穿插着人物的典型反应和对话的写法,即使真的篇幅不少,也十分的扣人心弦,让人不禁一眼看到底。

回到本书,这本书的故事背景就是一个小镇,实在是很散很散,一会出现一个人物,后来再出现一个人物,之后再来一个……当你把前面的人物忘得差不多的时候,作者跳出来告诉你,对不起,他是重要人物。实在是有点悲剧。另一方面,迪弗在这本书中要描写冷硬的写法,不过没有《野兽花园》那么成功,主角放荡不羁的确放荡不羁,独行也的确独行,和女主角上床也的确和女主角上床了。但是缺少冷硬的魂和描写笔法,使得包括裴伦在内的人物不是特别清晰,就如同蒙上了一层面纱。

不过可喜可贺的是,在开场终于把人物交待的差不多,事件也交待的差不多之后,迪弗的节奏终于快起来了。中间的侦查部分缺少点特色,唯一让人印象深刻的地方就是主角的运气相当不错。虽然不断的有警长、市长等人和主角作对,主角还是一次次地凭借等级Max的幸运找到一个个线索,其中很多都是赶在作对的人出现之前极为局促的获得线索。而仅仅作为一个采景摄影师,如此执着也不多见。不过就像提到的,这么幸运的人被小镇的无数“高层”仇视,应该也算是抵消了。

然后就是逆转,我就不多说了,标准的迪弗式,不过误导偏弱——但如果没看过某些迪弗的作品,这个逆转也无疑是很强的。

最后一句,早期的迪弗还真的略显青涩。

《法外行走》读后感(篇三)

说来很奇怪,我总觉得这部关于一个好莱坞采景师的故事是不太可能拍成一部精彩的好莱坞电影的。不知道,对于本书来讲这算不算是一句褒奖之词。它没有落入好莱坞式的商业窠臼,但是总体而言全书的节奏也较为平淡,高潮的段落不多,我想如果好莱坞想把它拍成电影,一定要动动脑筋,怎么样才能让阻止观众在最后的真相大白之前离场。

之所以说本书不太适合拍成电影,原因之一就是书中高潮的部分不多,火爆的场面也少得可怜,我想书中最激烈的射击场面就是小山姆在森林里练习射击了。而其他的地方则都过于平淡,甚至包括最后那段最后对决的。当然如果真有制片方想把这个故事改编成电影,也许可以在第一个死去的双胞胎身上做文章,也许是我的阅读理解能力最近下降得厉害,我反复读了几遍也没搞明白他是怎么死的,也许这才是本书最大的谜团。如果有导演来处理这个场面,我想一定会使用蒙太奇的手法,当然也可以使用科幻电影或者奇幻电影的特技手法。

当然,对于一部悬疑小说来说,火爆的场面肯定不是最重要的,内在的悬念和逻辑才是最重要的,不过这些似乎又不是像本书这样的硬汉推理小说所擅长的。说实话,读类似的硬汉推理时,给我最大的悬念就是看真凶是怎样终于等不及,然后自己跳出来的。主角根本不需要什么太强的推理能力,只要有足够的耐心和勇气,东搞搞西搞搞,早晚会把幕后凶手弄得不耐烦了,自己跳出来,再以作死的节奏来搞主角,然后自己再“离奇”地被主角搞死,或者被人赃并获。不知道这算不算是一种比较另类的自首。

作者当然也在故事结构上做了些努力,不过最终的效果也只能算是勉强合格。书中同时展开几条线,作者努力通过几条线来展示一个完整的闭塞的小镇背景,也想通过这几条来营造悬念、制造陷阱,而且还要小心翼翼地不要提前泄底,最终还要野心勃勃把这几条捏合在一起,来揭示一个完整的谜底。不过,这样做同样也有很高的风险。本书几条线,有的细节太多,却最终不了了之。有的可能是为了不过早泄底,虽然写得离主线总是若即若离的,但最后的汇合确实有点太过突然了,给人一种潦草收场的感觉。

小镇在美国小说中总是一种比较特殊的存在,比如在斯蒂芬•金的小说中,故事背景中的小镇总是闭塞而怪异的,祥和宁静总是表面,底下一定有着隐秘的规则与秩序,有着顽固而强大的暗势力,有着诡异却能自圆其说的价值观,窗后街角一定有窥探的眼睛,街谈巷议中一定有默契的交易,最重要的是一定要有一个或者几个疯子一样的人物在最后作死地跳出来,如同万恶之源般等着主角切除。本书的故事也相仿佛。我不清楚这是不是美国在客观上的地广人稀和主观上的美国式的自由主义,造成的一种人人之间紧张的陌生感,还是近年来美国小镇的没落造成的末日感,还是二者兼而有之呢?不知道有没有这方面的研究,来谈一谈悬念小说中的小镇现象。

最后我还是想吐槽一下,书中让我对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产生了怀疑,比如梅洛的枪伤究竟在哪里,前面还说血是从前襟洇开的,那最后腿是怎么瘸的?难道是像赵本山说的那样“转移了”,忽忽悠悠的就瘸了。不知道是原著作者,还是翻译者能给出一个说法。

如果给本书打分,满分五颗星,我给三颗。

还剩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