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快朵颐》是一本关于美食和友情的儿童图书。故事中的小猫快朵颐在和好友们一起品尝各种美食的过程中,不仅学会了如何欣赏美食,还感受到了友情的珍贵。这本书让孩子们在阅读的同时也能了解到美食文化和友情的重要性。
小快朵颐读后感(一)
今天跟着潘城老师吃到了传说中的黑鱼面,还见到了从书中走出来的“老太婆”本尊,感觉真是神奇。“老太婆”说,自从潘老师写她的文章在《嘉兴日报》发表后,很多人拿着报纸慕名来吃,她家的黑鱼面也火了一把,这就是文字的力量吧。 疫情期间,闲赋在家的王先生欣然接下了潘老师的邀约,为他的美食随笔配图,我也有幸提前拜读,并被他笔下的一蔬一饭深深吸引,好奇究竟是何等的滋味能让他满心欢喜笔下生花。 今天,潘老师的100余篇精干短文和王先生的40余幅作品终于集结成册,《小快朵颐》不仅是他们的美食记忆,也是一个时代的点滴记录。两个多小时的分享会很精彩,让我了解了红船之外,嘉兴更为深厚的历史底蕴。 嘉兴距离松江60公里,开车一小时,不远也不累,是一个可以再去逛逛的地方,毕竟平湖糟蛋还没有吃到。
小快朵颐读后感(二)
潘城的《小快朵颐》新书首次分享会,他说选择在故乡家乡——嘉兴,南湖讲坛举办,有着着特别的乡恋情结: 品饮世界与味觉故乡——这里不仅仅是美食,只有你读懂了美食背后的情感,才是真的在阅读这本书。 一篇千字文,也许紧要处只有几句话才是作者最要说的。 你读懂了吗?
今天中午在他书中提到的老太婆面馆吃黑鱼面,看到他三口两口吃完了那碗面,如此酣畅淋漓,对这碗面的这份热切热烈真像见到了久别的久别的“恋人”[呲牙]
做客南湖讲坛之前,他说,我没有别的要求,就请我在老太婆面馆吃碗面就行。
也因为他再三提到面,王辉老师三次来嘉兴,我带他吃了三次面[玫瑰]——好像被这本书催眠了[笑脸]今晚他们二人也说,现在吃菜,首先想到的就是如何写如何画——看来确实魔症了——这样微快朵颐 也会很快面世吧[玫瑰]
美食,美食的背后确实是一种情结。
今天老太婆面馆的阿婆听说潘城要来,听说潘城写了他的面,亲自端汤上菜,当端上那碗白斩鸡的时候,她特意说那是她亲自切的。
小快朵颐读后感(三)
潘城老师说:人与饮食之间的关系分三个阶段,首先是人与饮食的关系,其次人与饮食与大自然的关系,最后是人与人的关系。
《小快朵颐》确实勾起太多回忆,舒心极了,犹如盛夏躺在藤椅上一阵弄堂风吹来,说不出的捂心。“矮脚青”“菱饭”“蒸双臭”“蚬子蚌壳贝”…道道经典。小时候奶奶烧的菱饭是好吃,带一点点焦底,后来发小每每南湖菱上市的时候会烧好给我拿来,味道不相上下。再说双臭,儿时隔壁大伯伯家的臭卤塝是比较正宗的,扔进去的白豆腐和苋菜杆第二天就可以蒸,放一些黄酒老姜和白糖,和现在市面上的科技产品完全不一样。至于蚬子螺蛳在那个年代是廉价的食物,蚬子那乳白色的汤实在腥味太大,螺蛳就不一样,肉很紧实,放了酱油很入味,就是要当心螺蛳“屁股”那玩意有泥巴和粑粑。
要说怀念的还有粽子糖,草青茶,芝麻酥糖,万年青饼干。眯着眼睛又回到弄堂里的那张藤椅上,风轻轻的吹,躺椅慢慢的摇,录音机里传来的徐小凤低沉的歌声,不知今夕是何夕,始终怀念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