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单行道:程浩日记》是一部感人至深的作品,通过主人公程浩的日记记录了他的一生。在生命的旅程中,程浩经历了种种挫折和困难,但始终保持着乐观和勇敢的态度。这本日记让人深刻反思生命的意义和可贵,激励人们珍惜当下,坚定前行。
生命的单行道:程浩日记读后感(一)
刚开始前几页就意识到不对劲了,这不是悲情少年坚毅的心路历程,当稍稍后翻,看带七XX的字眼,开始冒汗了,然后居然开始大段大段的摘抄大地之灯。那区别就是有病呻吟和无病呻吟咯?既然都是在呻吟,那些写介绍的,推荐的,书评的,能不能别那么忽悠得这么厉害。。。不是心疼买书那点钱,就像是拆开年终奖红包里面是张福利彩票的感觉。
生命的单行道:程浩日记读后感(二)
随着时间可以看到程浩的想法与感悟也在慢慢变得更深刻,段落如下:
1.有所爱,必有所伤。
人生承载的都是幸福的重量。
2.最后在年末,把这一年读过的所有书籍进行一番整理,选择几本感觉尚可的好书,假如第二年的阅读书单里,加以温习。(这句话对我比较受用,学习)
3.一个人要留意的,不是你手里的或者眼底的东西,而是那些不常见不常用的东西。因为前者时时刻刻在你的注视之下,想丢也丢不了,即使丢了也早有预留的备份去代替,不至于手足无措。而后者很容易因为它的稀有和冷僻而被人遗忘,等到真正需要它的时候,一时之间又难以找到合适的替代品。
4.对于神灵的敬畏,才是衡量人性最公正的标尺。
.........
生命的单行道:程浩日记读后感(三)
本以为会是知乎回答一样的文章,拿到手没想到时一篇一篇的日常。
看了才知道,其实大多数人的青春都是类似的。程浩也是看着郭敬明、七堇年、落落之类的青春作家的书过来的,也是想当年的我一样沉醉在那些华丽的辞藻中,讲喜欢的文字一句一句摘抄下来,有空的时候翻着念上几遍。郭敬明的那段关于天使的阐述,七堇年的“最朴素的生活与最遥远的梦想”……何其相似!
但是不同的是,我们有不同的坚持,他坚持写作,坚持学习,坚持在艰难中坚持,而我,不断地更改自己的坚持,不断地因为坚持不了而懊恼。所以人啊,差距就是这样慢慢变大的。
不知道为什么一边看一边总会拿他跟自己比较,可能在日记里面发现这个少年跟自己距离其实很近,前些年的日记写的都是像我一样在日记里面写的比较流水的东西,隔一段时间没写日记便会深深自责,一定会说明原因。说到点上就是给自己找理由逃避。后面写日记渐渐变成习惯,变成一个思考的空间,反倒不会是一个压力负担的存在。
不要看不起没有学历的人。上次在知乎上跟一个人争论真的好生气。他说程浩只有一个,学历就决定了眼界和见识。那么,一个人需要先要给自己贴上标签,然后才有身份吗?也行是的,不然要身份证干嘛?但是我又确确实实存在。
想想也没什么必须计较的,也许这个匿名用户其实是在吐酸水呢?
这是一个流行离开的世界,但是我们都不擅长告别。
再见,世界记得有过你。
生命的单行道:程浩日记读后感(四)
拿到书的时候,心里很沉重的感觉,仿佛看到那个耀眼的生命,在向我招手。
这本书其实就是一本日记本,记录了从2009年到2013年的他的整个的生活,里面多是他看书的感慨,对生命的思考,对梦想的坚持。有时候你会很难想象一个职业病人在日记里的口吻会是像他那样“乐观”。如果是我呢?如果这样的健康问题出现在我身上呢?我会怎么样呢?
我闭上眼睛想象那样的场景。也许我会躺着什么都不做吧。也许我更可能的是放弃自己的生命,不想拖累家人,也许是更不能面对这样的自己,面对自己的无能为力。
读这本书,你甚至可以看到他在这一路走来中的困惑踌躇与疲倦,就像他说日记里记录到(大意):
当初我放弃了编程选择了文学,是选择错了吗?
不。我根本没的选择。我只能坚持,顽固的坚持。
眼里真的会渗出泪水的感觉。我想如果有过那样的经历的人会会心一笑吧。
回过头去看史铁生的文章,比小时候学课文的时候有了更多的感触。回头去看这些是因为程浩的推荐。在二十多岁正是应该绽放生命最光辉的色彩的时候,却失去了双腿,对于一个有着梦想的人来说,是何其的残忍。
程浩说最残忍的不是从来不曾获得,而是在最应该拥有的时候残忍夺去。
有一次在网络上偶然邂逅了尼克胡哲,一个天生没有四肢的人,却可以骑马、打鼓、游泳、足球样样皆能。又是一个让人敬畏的生命。看过他演讲的一个视频,眼泪真的流的模糊了视线,看不清频幕了。
我好像总是思绪很乱,无法整理,总是情感很多,却无法表达。是应该学习一下如何表达,如何书写了。
生命的单行道:程浩日记读后感(五)
今日之爱情与从前的爱情最大的不同就是命短,然而麻雀虽小五内俱全,今日爱情命虽短,但所需之步骤无一欠缺;其次一个不同便是分手,从前人怕当负心人,纵然爱情鸟废掉了也不愿开口,而现代人都争当负心人,以便夸口时当主动甩人的英雄,免得说起来是不幸被甩。(三重门)
忍人所不能忍,方能得人所不能得。
朦胧夜色中,有谁会安然入睡?又有谁会辗转难眠?我们在夜深人静的时刻,大脑里构筑着最贪婪、最无耻、最胆怯、最卑微、最荒诞,也是最真实的梦境。却又在第二天风和日丽的白昼,带上一张张最善良,最谦和,最温暖,最慈爱,最美好,也是最虚伪的面具。
不承认历史,便意味着背叛。
李敖说:“一流人的就要享受一流的快乐。为了一流的快乐,就要放弃简单而普通的快乐。”
孤独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实力的孤独。
热爱生活,不是让你把世界想象的多么美好,而是当你看遍世间所有的丑陋之后,依然对它充满激情,充满自信。
热血洒的不是地方,就成了狗血。
人都是趋利动物,一件事情,看不见利益之前,就不愿意去做。可是,很多事情往往需要漫长的过程,才能看见长足的收益。
没话找话的人,很容易长篇大论,有千言万语的人,反倒一句也说不出口。人有时活的很奇葩,你说的未必是你做的,你做的未必是你想的,你想的未必是真实的,真实的未必是你能接受的。
懂得一个道理,不是靠读书读来的,也不是旁人语重心长劝导的,而是自己吃过亏受过伤,体会过一番实实在在的切肤之痛,才能恍然大悟的。只有那些流过血的坑,才不会让我们再次跌倒。
立场不同导致角度不同,角度不同导致观点不同,观点不同导致思维不同,思维不同导致结果不同。
所谓无趣之人,其表现之一就是,哪怕全世界人民都知道你是在调侃,他也要正襟危坐的对你加以反驳。
生命的单行道:程浩日记读后感(六)
浮夸的网络喧嚣下,还原一个真实的程浩。在程浩厚厚的日记里,我看到了一个青涩的少年,对生命的渴望和对生活波光潋滟的向往。各类书籍是他打开人生另一道门的钥匙,完成对自由的救赎。
疾病消磨人的意志,程浩不是神,只是一个职业患者,他也有心理的自卑与忧愁,还有对健康的无可奈何。他人的评价,所谓“自强不息”的标签是种嘲讽。想起了过去一年,母亲因卵巢癌所受种种痛苦,最后两个月滴水未进而昏迷去世,生命之光由强到弱最后熄灭。只有经历了生死离别后,才真正懂得程浩文字的意义,而不只是一碗热气腾腾的鸡汤,以及程浩家人一家所受的悲欢离合。"亲戚或余悲,他人亦以歌。"
《少年》 许巍
时间已过去多少年
如今的你们在哪里
经历着什么样的故事
什么样的幸福伤痛
今天我依然能感到
那清风掠过的春天
掠过了城市掠过村庄
掠过我们年少的胸膛
我依然看到那些少年
站在九月新学期操场
仰望着天空清澈的眼神
向着无限的未来
生命的单行道:程浩日记读后感(七)
此刻我想记住我对这本书的喜爱,与其说喜爱这本书,这本日记,不如说我喜爱程浩这个人,喜爱他对人生的透彻的看法,喜爱他的人生态度。
“说一万句话,不如做一件事;做过一万件事,不如做到一件事“他告诉我们行动的重要性,行动比说要难得多,做事专一比做事繁杂要难得多,一个人天天说他努力勤奋却一直毫无收获,这是虚假之言,真正努力者不会成天用言语来彰显而是行动,同时阐明专注于一件事物付诸的毅力及坚韧比会多样事物来的更伟大!
”孩子,这是你的罪孽,亦是你的福祉“这是他最常所说的一句话,我想这是他在给自己以慰藉,在不甘平庸之时给予自己的一句安慰。是呀,人生本就是这般不公,人世间就是因为不公才有了强者与弱者之分,有了平庸与独特之分。因为有了不公,这世界才这般现实,因为有了不公,这世界才这般进展。我们不能把一切责怪于不公,上帝关了一扇门,终究会有一扇窗户为你而开。
“ 看看你想要什么?看看你有什么?看看你能放弃什么?”我想我们应该时刻这样询问自己,不要在迷途中丢失了最初最想要的那样的自己,不要在选择之后为之悔悟一生,因为有时候的选择只有一次,我们想要的太多,路途中的陷阱,诱惑很容易让我们迷失。
“人生最大的索求是需要,最大的需要是被需要。一个人,只有你的感情,你的付出,你的一言一行被别人所需要,你才能够获得最大的自我满足。”
“人生最可怕的不是岁月的变迁,而是在岁月中你没有任何变化。”
“忍人所不能忍,方能得人所不能得。”
“ 时间就像零用钱一样,挥霍起来毫不心疼。只有习惯记账的人才知道,花零钱,有的时候比花百元大钞还可怕!”
“光明是黑暗的眼睛;黑暗是光明的衣衫。没有光明的黑暗会失去未来;没有黑暗的光明将失去温暖。”
这样的经典,这样的哲理太多太多太多,对于人生的思索让我自觉同样的20年来自己是多么的平庸,多么的无知,多么的懒惰,多么的荒废生命。剩下来的日子我要努力做一个不一样的平庸之人。
生命的单行道:程浩日记读后感(八)
我也算是一个爱记日记的人。
买这本书的本意,我是想看一看另外一个日记人,如何书写他的日记。
对比着自己写的日记,去看程浩的日记,渐渐发现,其实,日记是一个自我治愈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去发现问题,自我解答,自我说服。学着做自己的朋友,陪伴自己……
程浩出生后就没有下地走过路,他的活动范围局限于轮椅之中;其实我们每个人的活动范围都是同样有限的,或许我们多走了几步路,但我们往往忙着赶路,而忘记了去思考自己为什么而“赶路”。
我们有形的脚,不加思索地追随、行走着一些别人走过的路,走在别人的期待中,走在世俗的潮流里。我们甚至不知道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喜欢的是什么。所有曾经的原则也在不断的妥协,妥协,再妥协。美其名曰:认命。但这不过是为自己的懒惰与懦弱,去找一个又一个的借口罢了。
日记里摘录了曾国藩的“八交九不交”。八交:胜己者;盛德者;趣味者;肯吃亏者;直言者;志趣广大者;惠在当厄者;体人者。九不交:志不同者;谀人者;恩怨颠倒者;好占便宜者;全无性情者;不孝不悌者;愚人者;落井下石者;德薄者。
那些不同气场的人,渐渐地就不喜欢再去接近了。总在重复重复地抱怨生活,而不努力去改变的人,慢慢也就开始有意识地远离了。朋友就像恋人一样,其实也是要抱着宁缺勿滥的态度的。负能量之害不亚于传染病。
《生命的单行道》程浩的日记里看到,其实他前期的日记也记录些身边发生一些鸡毛蒜皮小事;越到后来,越多关于人生的思考,疑问,以及他所找到的解答……
而许多他对知乎人别人的精辟回答,其实都能够从日记里找到影子。相信那些问题也是他对自己问了无数遍的问题。不怕自己遇到问题,对人生有困惑,有疑问,怕的是你不自己花时间去寻找答案、验证答案。
日记能够带给我们的东西,比我们想像中,要多的多……
如果你从未坚持过一件事情,那么试着坚持写写日记吧;从那里,你可以找到自己成长的足迹。
我们总以为,世界之精彩在于“外面的”;但事实上,所以令你难忘,令你得意,令你回忆终身的精彩,都来自于“内在的”,自我的。
从你有第一个念头开始,到你的热血沸腾,念头不断加强,继而为之计划,付诸于行动……你的脚步止于哪里,你自己的精彩就止于那里。
生命的单行道:程浩日记读后感(九)
知道“程浩”很久了,最早知道他,是因为在知乎上无意间刷到那个最多点赞数的回答。他能在如此逆境中不忘阅读,我是钦佩的,但当时他回答知乎问题的语气不是很喜欢,总感觉沉不下气,隐约中有一股戾气,往后就没多在意。直到微博上得知他的死讯,还是大号转发然后才看到的,心里一震,少年还是走了。不知道他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在想些什么?是否全然放下,真正去爱周围的一切?这个和我同岁的少年,生命终止在2013年8月21日,我的20岁生日刚过40天。我们有共同点——没有在最好的环境中,但都热爱读书。
日记总是能还原一个比较真实的人,如果编辑没有删除太多重要的篇章的话。
日记里有很多章节都涉及网络词语,书籍影音思考心得交叉分布,看起来很不自然,但我很能理解这个处境。在可以“荒芜”的日子里,我打游戏,刷论坛贴吧微博,耍各种段子,揪各种八卦,很难完整地看完一本书,观点都是别人的,见解都是碎片化的,而且心中有一股戾气,很难看到生活中美的部分,对别人先天有的而自己没的东西充满敌视,心里总麻痹自己“他只是命比我好而已”,现在回想,太可怕的一个人。庆幸自己走了出来。
我在程浩的日记里不仅看到了生命的思考,虽然很大一部分较肤浅,但他特殊的生长环境注定了他总会思考得比一般人要多很多。我还看到了隐约夹杂其中的戾气,但对于亲情,特别是对母亲和双胞胎姐姐云荷,他显示出了最美的一部分,他懂她们,爱她们,并写下了故事和感受。书中每一个提到母亲和云荷的段落都是我读得最慢的部分,写得好极了,不落痕迹,满满的情味和细腻的观察。这是一个情感细腻的程浩,我最喜欢的那个程浩,这些段落也是我认为这本书的最大价值!要说看一个逆境强者的励志阅读不屈故事,这本书远远不够,很多观点没有新知,对生命的体验没有很好地化作文字。反而是对身边最亲近的人,那份情感,美极了!
可以看看本书第217页中描写“我”看云荷弹琴一段
本书第217页,以及后面的218、219、220、221、2
生命的单行道:程浩日记读后感(十)
“陪我度过那一时的是各种人物传记,我不是看他们如何攀上辉煌的顶峰,而是看他们如何度过人生的低谷。”
“天堂未必在前方,但地狱一定在身后。”
“人生最可怕的不是岁月的变迁,而是在岁月中你没有任何变化。”
“人生最大的索求是需要,最大的需要是被需要。”
“写东西何必要超越谁呢?只要认真地写下每一字、每一词、每一句、每一段,这就是一种最难得的超越。”
“人类的进步就是不断地自我肯定,然后再自我否定,最后在质疑与推翻的过程中,得到真正有价值的知识和理念。”
“我们一定要学会管理自己,因为只有能管理自己的人,才有可能管理别人。”
“读书就像聊天,书的主题就是聊天的内容。”
“做事情,赶早不赶晚。”
“很多事情本身是鸡毛蒜皮的小事,只是做的时间久了,便有了意义。”
“要有最朴素的生活和最遥远的梦想,即使明天天寒地冻,路远马亡。”
“人,之所以离自己的目标遥遥无期,反倒就是因为我们的目标太过清晰,太过明确,至于激昂奋进的前进脚步声,淹没了人生轮盘上指引迷途的指针。”
“每个人的身份在一出生就已经决定了,主公就是主公,反贼就是反贼,你所能做的就是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打败对手,成为最终的胜利者。只有这样,反贼才能有机会成为主公,主公才能保住自己的王座。”
这是程浩日记里的句子,从16岁到20岁的心路历程,清晰的见证了他的成长。特别是20岁,死之将近,人性的光辉反倒越是璀璨夺目。
他的生命在20岁戛然而止。对很多人来说,20岁甚至刚刚意味着生活的开始,他却永远的停在了这个年纪。他对此有着自己的思考:这是你的罪孽,也是你的福祉。因为生病,他没办法上学,也就免去了洗脑。也因为生病,他没办法上学,没办法去北影听导演课,这是他的梦想啊!因为生病,他真正存在过,因为生病,他过早的离开了。
活着的时候,他瘫在床上,每天担心的就是自己第二天能不能醒来,能醒来就已经是幸福的了。这里痛,那里痛已经是生活的常态了,身体如此痛苦,却依旧给自己定下了很多目标:读书,写作,思考。他努力的一项项做去,用kindle看书因为不需要别人帮忙,一点就翻页了,去世前都还在看电子书,只是页数再也没有了变化。
他也痛苦过,憎恨过。为什么偏偏是我!他这样问过自己,可后来他想通了。“自己和那些貌似健康的人其实属于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他们有属于他们的平凡,我有属于我的独特。我不能用另一个世界的标尺来衡量我未来的人生。”
自己的身体饱受煎熬,他还安慰妈妈:“你笑着也是过一天,哭着也是过一天,不要去想那些不高兴的事,多想些高兴的事,你不是就不苦了吗?”
哭程浩。你是一流的人物,所以注定要受这一流的痛苦。这是你的罪孽,亦是你的福祉。
生命的单行道:程浩日记读后感(十一)
他说:“人生最可怕的不是岁月的变迁,而是在岁月中你没有任何变化。”
他努力认真地活在这个世界上,比我们茫茫人海中的任何一个都要认真。
他说:“只要你满怀希望,再大的风浪也无法淹没你。”
他每一天都努力的去活,幸福就是一觉醒来,阳光依旧灿烂。
他说:“我会将自己的遗体捐献,包括眼角膜。用我的灵魂,为你们开拓另一个人间。我要让自己的眼睛代替我,继续照亮这个美丽的世界。”
他的遗愿没能实现,他想要去北大导演系旁听一节课,想要出一本书,他给自己列了长长的to-do-list……没一天都当做今天来活,他想好了自己的书名《站在两个世界的边缘》,他没想到,自己还能出第二本书《生命的单行道》。
如果说第一本书,让我认识到这个世界上最强的少年,那第二本书,是还原。
这个强悍的少年和我同岁,努力履行好好活着的义务,就像《活着》的主人公一样。命运对他极度不公,但“这是你的罪孽,也是你的福祉,”“命运嘛,休论公道。”
第一次看到关于程浩写的一些文字是去年八月,他刚去世。我看到时,第一想到的是史铁生老师,同样的语言:“命运嘛,休论公道。”
他独立思考,对自己要求严格,自由精神,包容命运也热爱生命,这些具体到自己,他人,具体到每一个字。他的选择很少,所以他就努力做好他能做好的事情,这对他来说,很重要。用一句话来说的话,“要让你们的碌碌无为,因看到我而感到羞愧。”
我本来把他当做神一样的存在,虽然我总说,用“励志”形容他,不合适。但有时候,也找不到其他词。他是我们这些凡夫俗子眼中,世界上最强大的少年啊!他可以一天读十万字,能准确完成自己给自己的清单,他那么努力那么尽力,尽力到让我感到羞愧。
可是第二本书,我发现他是这个世界上最普通的一个少年。他喜欢过韩寒、郭敬明,给他带来启蒙的是郭敬明的《梦里花落知多少》,他也看《吸血鬼日记》,也会为剧情的起伏伤感,也会为吸血鬼们的长生不死而感叹……他也有给自己明确期限,没有完成的时候,只不过是小部分时间;他也会为鸡毛蒜皮的事情,不开心,愤怒,照顾不好自己的情绪……他和世界上任何一个少年一样,只是越长大,思想的变化越便是明显,那些值得一读再读的智慧语录也越来越多。
“死亡是一个没有人可以阻止的结局。就像一部电影的结束语,想要体会跌宕起伏的观影快感,非剧终人散而不可得。若是一幕无休止的长剧,即使再精彩,也只是一场无尽的乏味而已。”
“如果人生当做一场跌宕起伏的电影,那有些人注定只能做插曲,永远不能成为我们人生的主旋律。”
“人生是一张写满选择题的试卷,在你写完最后一道题之前,没人能知道答案。即使给你修改答案的机会,你也不能保证下一次的回答就比上一次更高明。就像人生,不管你怎么修改当初的选择,永远都不会完美。”
他只是知乎上的一个过客,只是我读书生涯中一段插曲,很多事他说的不一定对,但足够已经提醒我:什么叫珍惜?如何生活?
嗯,好好生活。
生命的单行道:程浩日记读后感(十二)
说到知道程浩时,都已经在网上大片的流行着他的文章,从拿到这本书的时候他都离开我们,但从开始到结束短短数几年的生活,确实给他带来了巨大的安慰,与其说成是在他的生命中最后的时刻都还可以保持着生活不同的理解,使我发自内心的自愧不如,那个时候的我在做什么呢,也许什么都没有做,回想着那以前的时刻,想到那时的我还在为第一次做好多事情而感到无所适从,从来也不着想以后会做什么,后来的我慢慢从别人的眼中知道自己是多么渺小,其实根本就是相当于半残疾人一般走着行着,只不过是自己没有发现而已,自我安慰之下如此甚好。走的远了才懂得原来你身边一直都发生着好多事情,好多值得你去想象的时候,处于在这个年轻的时间段里面,我们并不能说太多,社会的浮躁和生活的无奈,处处都让我们心感凉意,以至于后来再也不想去谈论什么高大尚的问题,处处都激励着我们走出去改变着自己,其实人人都说好的时代,必定是为那些社会人独立自主的设定的,想迈出的那一步必定会给予你不同程度的回报,也许是好的,也许是一生中最宝贵的经历。
读着读着发现与其说是在看着程浩的文章,不如是在说自己,只要能够感同身受的体验着生活中种种不如意,必然会不自然的把自我带入到那种场景中,况且自己也有同样的经历,无奈凄凉亲情感情爱情友情这些看似伟大的词汇,都无法诉说出心中的凉意,这些事情必定都会慢慢影响着你对于世界对现在你所处的情景加上另一种解释,那种解释是别人都无法体会到的感受,可也许就是因为那样吧,你才会因为那些所以那些,更加懂得生活,这也许就是在成长吧。
前段时间知道一些东西,就是其实每个人都有好多好多事情在内心中隐藏着,不管你们是多么亲近的人,多么熟知的人,也许他们心中的事情别人永远都无法体会,所以不能说一个人你有多少多少委屈,在大的委屈也能找出比自己更大的来,是不是有种自卑感飘上心头呢,是的,必然的,自苦自怜的结局,是自己陷入自我悲伤无法自拔,在别人看来没有什么大不了,不就是那样那样的结局嘛。人人都知道的事情,不过是你老是在说,老是在提而已,假如说一件事情老是说,在别人看来都是不断重复着已经发生过的悲伤,不断来伤害着自己,想起于丹做百家讲坛时举的和尚背美女的故事,小和尚不理解不能体会到,一直纠结着,最后一句话解释了所有,那便是当下之事才是最重要的。过往不必纠结,以后不必担忧,只是现在,只是当每刻流逝时,多少时间过后在去看时,你也会很平淡的说出原来的原来,不过是昙花一现,走走停停罢了。假如可以讲一个故事的话,那么这个就肯定是中间一个非常不错的小段子而已。
说给自己,说给现在,说给未来,说给以前估计也没有用了。
程浩的生活在停止呼吸的那刻起已经定格了,而多少后的我们也会跟他一样定格那个时间点上,中间的东西,就看我们该怎样去讲述了。时间就像故事一样,精彩和无趣看你怎样导演,想象一下你所认为好的电影到底为何好吧。
生命的单行道:程浩日记读后感(十三)
这本书是在图书馆找书过程无意中发现的,看了眼封面和书名,我果断取下书架。看到题目我很惊讶,原来真的有90后人的日记出版,以前看过《安妮日记》和《爱的教育》,都是以日记排版出版。我以为再也不会有人出版日记,因为日记总是一地鸡毛,记录了在作者看来是十分有意义或者是值得记载的事,可是事后连自己可能都忍不住嘲笑自己当初是多么的愚蠢犯傻,为什么我会有这种感悟?因为我自己也坚持写日记,从初中开始,已经有8个年头了。从最初的稚嫩的文字流水账一样的事情慢慢成熟,现在日记里写着我不少的困惑,谜团,不想和别人讨论的话题,因为我知道讨论过程中虽然可以交换想法,但我总是会很固执坚定自己的看法,很难将我软化。《生命的单行道》,还未开始阅读我猜出了这肯定关于一些哲理性的话题的思考,阅读之后发现果不其然。谁的人生成长道路没有困惑,没有迷茫,没有成熟呀?日记见证了我们的成长,几十年后当我们再次翻开日记本扉页时,眼泪簌簌往下掉,怀念逝去的青春年华,这也是我坚持记日记的一个原因。我比程浩幸运,四肢健全,发育正常,现在正在努力地追逐我的梦想。每一个孩子都是上帝带到人间的天使,带给一个家庭温暖幸福。读了程浩妈妈的采访录,更加敬佩天底下的母亲。再多的言语都无法表达出我对她们深深的钦佩之情,将来,我也会成为母亲,这一点从来没有在我脑海出现,甚至是闪现。现在从来都没有考虑过这件事,没有在人生规划到那一步,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把它给忘了。总而言之,我给妈妈们点赞。话题重新回归到程浩,我深深感到自己的卑微,虽然我的生命比程浩延续更久,但我现在的经历却单一,我的人生阅历比较空白,我没有程浩那么早熟。程浩比我长几岁,到了他懂事的年纪,我还是比较迷蒙懵懂。他虽然无法上学,却依旧读书写字,生活并不比我缺少什么,这一点我是深深感动了。他在日记中也写到过自己时常开导别人,做他人的思想工作,以致到了最后自己都迷糊了自己到底在说些什么,有没有成功劝导他人。在阅读的过程中,你会发现,原来你并不孤独,许多人会和你一样有这样那样的困惑,而且许多还是相同或者相似,通过阅读,你或许还可以找到一些解开困惑的途径。《生命的单行道》给了我许多启发或者是灵感,这是一本生命厚重感的书,作者经历了平凡大众无法预想的生活,多少次被死亡掐住命运的喉咙,一次次坚强地挺了过来,我为作者最后的离开感到叹息,愿他在天堂一切安好。生命在某种层面上就是一张青春的催款单,若不加倍珍惜而挥霍无度的话,吃早是要还的,并且还有不菲的利息。而人生最可怕的不是岁月的变迁 却是在岁月中你却没有任何变化。
我想,命运犹如一座熙熙攘攘的车站,我们摩肩接踵,都在等候着什么。一些安息者提前起身离去,踏上了去往另外一个世界的列车;而我们还留在座位上继续等候,无所事事翻阅报纸发呆,或是撕开零食,以为我们的列车还早。
或许真的还早,或许又不是。
无论怎样,愿我们都能耐心地享用我们还停留在这个世界里的每一刻,在属于我们的那一趟列车到来之前。(《别把这一切当做理所当然》七堇年)
仅以此篇献给自己和即将逝去的青春韶华。
愿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生命的单行道:程浩日记读后感(十四)
伯爵在城堡,见信好。
2013年,你大我一岁;2017年,我大你三岁。这周刚读完你的一本书《生命的单行道》,你可能不喜欢这个书名,因为它毕竟不是你拟定的。这里面记录了你从2009年到2013年的日记、诗歌和随笔思考,所以以你对自己的标准预判,你可能并不满意出这么一本书。
认识你还是晚了,庆幸的是你选择用文字留下你的思考与创造,那里有你的城堡,现在依然还在,所以,我们得以相遇。
其实说到选择,但对你可能没有选择。如果上天没有把你囚禁在这份病痛里,一切是否又会不一样?但我相信,你依然会是伯爵,依然会筑造起你的城堡。
不假设了,虚无的假设是最大的懦弱。聊点有意思的吧,关于你书里的内容,在那个世界里,你更自由也更有力量。
虽然我们几近同龄人,但看到你2012年的日记里,接连几篇《伯爵的独白》,还是感慨连连,我想了想2012年我在日记本里又留下了什么呢,不怕你笑话,在高考结束后的那个梦幻般的夏天,我只写出了泡沫般的青春印记。没有强行对比的意思,毕竟人跟人是不同的独立个体,你的觉察与成熟远远超出同龄人,毕竟经历的不一样。
我想起有一年夏天晚上,我的母亲去单位工厂值夜班,父亲跟往常一样在家喝闷酒,嘴里还骂着什么人的祖宗。家中停电,为了方便我看书,云荷把我的轮椅停在了小区一处路灯底下,那个位置刚好可以吹到夜晚的一丝凉风。云荷坐在我不远的水池旁边练琴,琴声在空旷的夜晚显得异常清晰。我合起手中的书本,第一次认真注视着云荷弹琴的样子。虽然我至今都不知道那是一首什么歌,但是回想起来,仍然觉得那是自己听过的最动人的音乐,没有伴奏,没有音响,也没有麦克风和舞台灯光,只有背后的一池清水和路灯的微亮光亮。那首歌就像她本人一样,简单,却直抵人心。那一刻,我似乎明白了音乐对云荷意味着什么。就像我手里的书,无论生活多么糟糕,现实有多么无助,文字和音乐都会带给我们属于另一个世界的希望与美好。
读到这一段的时候,心就像被琴弦拨动了一样。时至今日,云荷看到这些文字的时候,也应该会骄傲吧,她有你这么一个体微人心的弟弟。
我翻看了你的豆瓣、知乎,还有微博,看到了你之前写的文字,我不想一味吹捧,毕竟过了一个阶段,回头再看,只会觉得那可爱的真实确实无法代替。比如,20岁的时候,我们总是喜欢谈人生,谈公平,谈正义,喜欢把镜头对准一切形而上的东西。那是对人生的第一次主动挑衅,也可能是唯一一次。
尤其是想到,你留下来的城堡,都是你用鼠标一字一字建成的。之于身体的挑战,不可谓不小。你是有匠心的,要不然不会这么珍视自己的文字。你知道的,很多人恃才放旷,只当文采随波炫酷,调拨生意,但越写到最后,才会越发觉到文字的质感之庄重,面对更深远的未知,留一丝敬畏才不失衡。站在两个世界的边缘,你恐怕早已看清了这一切。
这么些年,你独自成长,顽强又克制,我唯有敬佩。只是很可惜没等到你未竟的计划了。生命确实是一场单行道,从来没有留下的时光,只有飞驰而过的过往。
不过有些事情,依然有魔法与时间角力。比如你的文字。
差点忘了告诉你,你的那篇《伯爵写给女巫的一封信》,是读过的最浪漫的情书啦!如果有可以与之并肩的,那也只能是王小波那句“你好啊李银河”了!
看吧,这个世界一直没有走远,就像你说的:
“幸福就是一觉醒来,窗外的阳光依然灿烂。”
文 / 阿鱼探长 2017.08.15
生命的单行道:程浩日记读后感(十五)
不记得是哪一天,微博突然被一个名字刷屏了,而这个名字每次出现都伴着修饰语“最牛逼的人”,仿佛每个知道他的人都不吝给他最直白的赞,几乎与此同时关注的一些推书的信息所推书目也都是这个人所写。这样的热度几乎让我对这个人和他的书都有点抵触了——毕竟真的有很多宣传极好的书买来一读也不过如此。但当我终于在这个冬日窝在家里读完《生命的单行道:程浩日记》之后,我为自己之前的“小人之心”感到愧疚。
这是一个几乎与我同龄的人,我们同属春暖花开时节的白羊座,有着同样的同时读四五本书的习惯,而且他日记中提到的书我基本都喜欢着或读过。这样地从一个牛X作者身上找与己的相似之处,并非是为了给自己“贴金”,而只是想感慨也许命运最初真的对他有些不公——自出生便未下地走路,短暂的二十年始终伴着各种器脏的衰竭以及不间断的病危通知书。但这个少年也从未放弃用他的方式来面对命运给予他的有些残酷的“生”,所以医生断言不会活过五岁,他却顽强地看到了2013年的风景,而从未放弃的阅读、写文终究让他曾微弱的光变得足够照亮一些人的内心。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所出的这本标了“理想国”的书,与同系列其它书一样装帧极简,素白的封面上除了书名只有一些程浩文字节选竖版排于下半部分;腰封也只是一条纤薄柔软的白纸,正面印了作者本名与网名,背面除了书腰必备名人宣传语以外仍是程浩文字节选。乍看装帧便有一种作者文字至上的感觉,但这般素简的装帧拿在手里还真是让人莫名生怜,我读的时候只怕不小心把腰封弄破什么的。
全书程浩作品分为日记、诗歌及附录三部分,我爱读的是占据大半本书的日记。对于现代诗我自认还不具备热情和鉴赏力,而附录之一伯爵的思考虽不乏金句警言,但缺乏情景地汇于一处会让人莫名累觉不爱。日记写自四年前,有生活琐事也有书摘短评,有伤感愤怒也不乏明朗思考。如他自己所言痛苦的本源并非失去身体的自由,而是失去身体自由的同时心灵保持了不屈和桀骜。四年日记读完,会惊讶于这个少年在十几岁的年纪就能达到的平和心态,也会替他庆幸他终究与不屈的心灵很好地相处了。附录之二对妈的采访里提及所有的阅读与写作都是用敲击鼠标的方式进行的,坦白说我真的没办法想象鼠标打字是个什么状况,但每次读日记我都会下意识地看一下日期,仿佛这样能离那个写作的少年更近一些。不晓得是否被字里行间的热爱打动,我读了一部分之后突然给大为发短信说起这本书,因为这种被热爱打动的感觉像极了以前每次听大为的辩论或演说。
阅读的最后,是我把之前散记于书页间的原文或感想抄在本子上,写着写着突然特别希望能查到天堂的地址,这样也许我可以写封信寄给程浩,他一定想不到这么一天会有不相识的人如他从前一样认真地摘抄着喜欢的句段,只不过这个不相识的人在抄写着是他的文字。其实大多文字谈不上文采斐然,但征服我的,是他日记里“水到渠成的思想”。
这本日记,是少年眼中的风景,这风景里有人事、有阅读、亦有与自己的对话。想来,我们每个人的日记也大抵是这些内容,只是这样的阅读,让并不曾与他同路的人,也看到了那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