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爸爸50万岁读后感精选

爸爸50万岁读后感精选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4-18 04:50:20
爸爸50万岁读后感精选
时间:2024-04-18 04:50:20   小编:

《爸爸50万岁》是一部描写父子情感的温馨故事。主人公爸爸在一次意外中变成了50万岁,但他仍然热爱生活,尽心尽力照顾儿子。通过爸爸的坚强和乐观,作者展现了家庭中父子之间的深厚情感,让人感受到亲情的温暖和重要性。

《爸爸50万岁》读后感(一)

在我们的家里,老公承担起了更多照顾孩子的责任。家里虽然是一对儿女,把爸爸也闹坏的。听着他们嘻嘻哈哈的声音,再看看老公疲惫的样子,就知道娃们玩开心了。 虽然在与孩子的陪伴上,我陪的时间更长一点,但老公和娃们在一起更喜欢户外运动,做各种冒险的活动,他们和爸爸的关系更近一些。 父亲的角色:陪伴孩子玩闹,促进学业成就,维护心理健康,鼓励积极行为。再好的教育,也抵不过一个会陪伴的爸爸。有人曾说:爸爸是一家银行,发行知识,收获爱。其实,爸爸对孩子每一分每一秒的陪伴,都会像存款一样,一点一滴积累到孩子的成长账户中,最终变成孩子宝贵的财富 演化机制希望男性和伴侣共同承担育儿责任,希望男性在生理和心理上都做好准备,尽心尽力地和伴侣共同养育子女。 母亲和孩子间的依恋关系以安全感、充满爱的关怀和照料为主,父亲和孩子依恋关系则以安全感和探索为主。在父亲教导着孩子的同时,生儿育女也会让父亲踏上一条终身学习之路。 

《爸爸50万岁》读后感(二)

有心无力,很多事情最怕这四个字。教育更是如此。

提起教育,以前人们更喜欢把这项任务交给学校、老师,那个时代生活都在摸爬滚打,能关心家庭教育的人太少了,更别说有的人只当教育是知识的传授,或是妈妈的责任。

而现在,这样的教育已经行不通了,教育是学校的事儿,更离不开家庭的培养,是妈妈的责任,更是爸爸职责。

《爸爸50万岁》读后感(三)

从怀孕起,家里就是以女王为中心的,好像从没人关心过那个在一边手足无措,想帮忙帮不上,有点多余又仿佛很重要的角色----新手爸爸。

《爸爸50万岁》就是让人们重新看到爸爸的存在,了解50万年来,他们的角色如何演变,更重要的,了解一个新手爸爸会面临什么样的压力,从孩子妈妈的怀孕、分娩、婴儿出生、成长、到青春期,各个阶段里爸爸会经历怎样生理、心理的变化,以及了解爸爸的养育如何影响着孩子的成长。

如果你马上要当爸爸了,或者刚当爸爸,看这本书会长吁一口气,“原来不止我这样啊”,“原来这是正常的啊”,会对孩子出生---这个最翻天覆地的变化,做一些心理建设,除了布置婴儿房、买纸尿裤以外,把最重要的事情准备一下----你自己。这样当孩子的到来完全改变了你的生活的时候,你不至于茫然不知所措;照顾孩子应接不暇的时候,也能意识到你自己的心理在发生怎样的变化,不至于逐渐走向失控。

如果你是妈妈,你会对另一半有了更多的理解,比如,人们都熟悉母亲的产后抑郁现象,但是你可能并不知道,父亲也有可能患上产后抑郁症。当妈妈的人可能对这一点嗤之以鼻,“他又没从鬼门关走过一回,又没那么疼,又没涨奶,怎么会那么矫情,他还抑郁了?”

然而事实上父亲的激素水平也会产生与母亲类似的变化,有研究发现,产后抑郁症在父亲中的发病率约为10%。如果新手爸爸感觉自己被排除在母婴关系以外,对父职的期望与现实存在巨大落差,都会提升得抑郁症的危险,使得他更焦虑、攻击性更强。

是不是知道这些很有用?

这本书对爸爸的研究,从孩儿妈怀孕贯穿到孩子青春期,所以这期间的准父母和父母都能找到有用的点,比如爸爸和幼年子女间的肢体互动,各种玩闹,举高高、追逐打闹,都是特别好的养育活动,而且这是最适合父亲和子女间进行的,妈妈通常充当的是照料和安慰的角色,反倒不太适合这种玩闹活动。

看完这本书的感受是,比起“丧偶式养育”,更多的爸爸其实并不想当“甩手掌柜”,他们想参与,只是不知道怎么做;他们在孩子妈妈怀孕、生产、初生喂养的整个过程里也经历着巨大的变化,在努力调整自己,但这些努力经常不被看到,更得不到理解;如果他们知道如何当好爸爸,妈妈们也能理解他们,孩子们会更健康的成长,家庭关系也会更和谐。

当然这是一本研究类的书籍,作者引经据典,引用了大量的研究成果来佐证,我读书的经验就是跳过去,直接看结论,这样可以节省时间;再有就是作者是英国人,写作的视角以西方文化为背景更多,很多现象对中国人来说不很熟悉,也没有同感,参考一下就可以了,尽信书不如无书。

总之是值得一读的书,开卷有益。

《爸爸50万岁》读后感(四)

从有孩子的那一刻开始,很多的妈妈都会感叹生命的神奇,会很快进入妈妈的角色当中,但是作为另一半,因为没有经历过怀孕,生子,所以男性朋友一般很长时间都难以进入父亲的角色当中,有时候孩子都学会吃饭,走路了,爸爸们还一脸懵逼的状态。

我曾经看过一个短视频,一位爸爸因为长时间出差,回来以后家里有个小孩子,他就问老婆,我们家里怎么会有个小孩的,谁家的?我当时看完心里很酸涩,这样的情况真的是太多太多了。

作为父母,很多人都会关注妈妈的心理状态,很少有人去看看当爸的一系列变化。我曾经跟我老公聊天,他告诉我在女儿出生的那一刻,他还有点蒙,自己怎么一下子就当爸了呢,还没有感觉呢。所以今天《爸爸50万岁》这本书,就详细的介绍了从人类诞生以来父亲角色的不断变化,也让我们了解到父亲的各种内心活动。

接下来我会从最初的父亲,有了小宝贝以后父亲的内心活动,以及孩子成长过程中父亲的教育方式。

首先第一个就是父亲的行为演化。从最初在人类还是爬行动物时,对于父亲这一角色不是很重要,但是随着人类的不断进化,再加上生育孩子越来越多,母亲一人无法照顾孩子的情况下,会向他人进行求助,通常情况下女性会在姐妹,堂(表)姐妹甚至年纪偏大的女儿等女性亲属的协助下养育子女,这样的帮助在100万年的时间里满足了母亲们的需求,但在距今约50万年前,当人类的脑容量经历了第二次大幅提升后,女性亲属的帮助也无法填补抚育新生儿需要的精力空缺了,于是需要一个能够有大量体力的人来进行各种的活动,比如保护女性及孩子,获得猎物,能够生火,还能够教孩子各种知识,这个人就是父亲。

人类的父性不只是男性繁衍后代欲望的副产品,而是自然选择的积极结果。

其次在有了孩子以后,有的爸爸们也不一定说自己有这个当爸的感觉了。而决定我们成为父母的主要原因是一种激素,名为催产素。它不仅存在于女性,在男性身上也有,比如提高精子的活性和产量。但是它的影响力主要体现在大脑中,就好像一种催化剂,能够促进恋爱,亲子,至交好友等许多新关系的形成。

父亲不不仅仅存在于血缘关系中,更多的是在于生存,保护和教育上。

父亲对于孩子的教育更加的简单,直接,孩子通常都是很喜欢。比如父亲教给我们的生存技能和生活经验,还有很多道理,例如推己及人,努力工作,想要成功就得拼尽全力而不能仅仅依靠聪明才智,以及看待问题的长远。

父亲以身作则并向孩子传递这些价值观的需求不仅关乎孩子的成功,或许还对他们的生存至关重要。父亲参与孩子的社会化过程,向孩子传递自己的世界观和理念,以帮助孩子在这个世界上取得成功。

《爸爸50万岁》读后感(五)

前段时间,山东一位“学渣家长”在家长会上的一番讲话,火上了热搜。 这位爸爸竟然当着众多家长的面承认自己的孩子是学渣,严重拖了班级的后腿,并当众给大家道了歉。让众多家长惊讶不已,时上竟然有这样的爸爸。 这波瓜还没吃完,这位家长话锋一转,非常自信地说:“但是我依然相信,他完全有可能成为国之栋梁,相信他能够有个美好的未来。” 接着,他开始细数原因: “我的儿子成绩这么差,依然能吃能睡能玩,心理足够强大。 我是一个高级心理咨询师,他的心态比我还强大,将来走上社会之路,一个人心理强大和情商高,这是成功的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 最后也不忘对儿子的考试夸奖一番。 有了老师们的辛勤付出,儿子的将来肯定也不会差。 这一顿操作一下来,在场的家长纷纷鼓掌,叫好,赢得了满堂喝彩。 在《爸爸50万岁》一书中,作者安娜·梅钦充分肯定了爸爸在成长过程中发挥的作用,父亲并不是只需要提供一方屋檐和一日三餐的“次要家长”,而是对子女身心健康成长不可或缺的关键角色,起着母亲无法替代的独特作用。 父亲如何和胎儿建立起关系的纽带 我搭好了婴儿床,收拾好了儿童房,还组装了一些架子……都是我一手包办的。这样挺好,是我为家庭付出的一种方式,她忙着孕育孩子,我帮不上什么忙,但是我可以在这些方面干点儿体力活。在准爸爸蒂姆的心中,父亲就单纯是一位“筑巢”师,为了迎接孩子的出生,在挑选婴儿车、组装家具、粉刷儿童房这些方面做做功课,孩子将刚出生的孩子抱在怀里的那一刻起才成为父亲,才开始和孩子建立起感情。 实在不然,BBC耗时50年,跟踪了11000名婴儿,拍摄的一部关于父亲的记录片《父亲的生物学意义》,其中检测了一个27周的胎儿在子宫中的反应,因为父亲常常跟腹中的孩子说话,结果发现胎儿对父亲声音的反应强于母亲。 对于准爸爸来说,与未出生的孩子关系还体现在心理上,幻想孩子的模样,如何成为一位尽职的父亲。对于准爸爸们而言,随着孕期的深入,他们对未出世的孩子的依恋感也与日俱增。 带孩子探索陌生的世界 奥巴马曾说过:“我不会做一辈子的总统,但我一辈子都要做好父亲。” 说出这番话他并没有食言。 女儿学游泳,他亲自当教练;孩子放假的时候,抽时间也要带孩子去游乐园,一起享受欢乐的时刻;会认真对待家庭的每一个节日,比如女儿的生日。 当小婴儿不在像刚出生时那样沉浸在睡眠和吃奶的混沌循环中后,就会出现一种非常独特且专属于父子间的互动方式玩闹。一开始可能单纯地体现在父亲做鬼脸、发出滑稽的声音逗孩子大笑,但是随着孩子的长大,就可以玩一些互动性的游戏。 父亲可以借此机会提供建议,表达观点,甚至教授他们一些技能,帮助孩子将来进入艰难而危机四伏的社交世界做准备。 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父亲对孩子的影响远不止以上几点,还涉及体格、情感、个性品质等多方面。母亲是不可替代的,父亲的角色也是母亲不可替代的。 父亲是天生的,因为育儿存在父亲的本能中,迷茫的时候或许可以听从直觉;父亲也是后天的,因为父亲的角色是否成功,并不取决于血缘与基因。做父亲本无定式,只需要听从内心的声音。

《爸爸50万岁》读后感(六)

你身边的爸爸们都是怎样的情形呢?是不仅工作尽心,在家庭中也可以称作好父亲好丈夫吗?还是一个只生不养的甩手掌柜? 每当一群全职妈妈们围坐在一起,吐槽最多的就是这些失职的爸爸们。我们总是不由分说的认为,甩手掌柜居多,好爸爸太少,列举他们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那些不称职的种种,然而,这也许是我们的偏见。 我曾经做全职妈妈有八年之久。在那八年里,也许是自觉没有工作要伸手要钱,就更加用力地让自己忙起来,做饭、收拾家、照顾孩子,陪孩子玩儿,没有一项是指望丈夫能够帮忙的,因为觉得他上班赚钱下班休息是天经地义,可是人的精力毕竟有限,如果能心甘情愿做这些也就罢了,有时候忙起来做完了却要抱怨指责没有人能搭把手。 我从没有意识到是我把孩子的父亲这个角色给推出去了,他本来想给孩子穿衣服,但我们看他笨手笨脚就把他推出去了,我们本来可以有几个小时独处时间让他去照顾孩子,却担心他照顾不好,又把他推出去了,这样做的结果是他越来越不想插手了,孩子也变成了一个成天只面对母亲的孩子,孩子和父亲的关系也越来越疏远了。 其实有很多尽责的父亲,他们的角色不同,承担的职责也不同,在《爸爸50万岁》这本书中,提到父亲与母亲不同,父亲往往更加灵活,在和孩子游戏的过程中他们和孩子都会得到满足,而母亲和孩子在亲吻和拥抱中会得到满足。 在父亲这所学校中,孩子可以学到刚强、灵活、技能,其实并不需要父亲特别的去教孩子什么东西,只要父亲在干活地时候,孩子在他身边待着,孩子就能够感受到父亲的责任心和男子气概,这种榜样是最容易感染人的。而且,只要父亲在孩子身边,就是在发挥保护的作用。 父亲和母亲的角色缺一不可,但是不能单独分开,孩子在父母相爱的互动中感受到了安全感,父亲在关爱母亲的微小细节里也可以让孩子受益。我的童年中,即使父亲对我百依百顺,但是他对母亲却很苛刻,因此我在感情上十分疏远他。 在这本书中,作者对父亲育儿提出怎样的建议呢?原来,这条建议是给妈妈们的,书中提到了大量的案例,他们的亲身经历显示,身为父亲,做出的奉献常常得不到认可,甚至还会受到刻意的贬低,这也是与我文章开头提到的一样,我们把爸爸的角色推出去了,父亲也是有情感需求的人,他们也巴望在亲子关系中得到满足,他们也巴望在照顾妻儿中获得成就感,他们也希望在家庭中参与重大决策,他们渴望共同抚育爱情的结晶。 不要再否定爸爸们的付出了,他们不是只生不养的甩手掌柜,如果我们多给他们一点肯定,像给孩子一样,他们也可以成为撑起子女未来的尽责爸爸!

《爸爸50万岁》读后感(七)

育儿的道路上不仅需要母亲的付出,也需要父亲的全力支持,那么在育儿的过程中,父亲这一角色如何进的呢? 罗宾·邓巴的得意门生,牛津大学演化人类学家安娜·梅钦10年研究总结,从前沿科学视角入手,将崭新话题引入大众视野。 安娜·梅钦所著的这本《爸爸50万岁:男性育儿如何演化至今》总结了父职这个新兴研究领域内的重要成果,回答了很多准爸爸和新手父亲们心中的疑问。

怀孕、生子和哺乳都是身体分泌的大量美妙激素导致的情绪和生理上的双重深刻体验,而正是这些激素使女性的身体做好了成为母亲的准备,缓解了生产的疼痛和创伤,促使我们快速和新生儿建立起深刻的联系,并让我们在睡眠不足的情况下不断响应新生儿对食物的需求,尽职尽责地照料他们。 相比之下,父亲无法拥有这样的体验。至少从表面上看,9个月的孕期对准爸爸没有造成太大影响。 他们的压力不过来自多去几趟宜家,做些组装婴儿车的基本工作之类。似乎只有在孩子出生后,男性才开始逐渐真正变成父亲,和孩子建立起亲子关系。 父亲与孩子建立的深厚感情对孩子的生存和日后的成就都至关重要。从长远看,与孩子培养感情无疑是个有益的过程,但这在短期内却可能是新手父亲最大的压力和焦虑来源。 所有第一次做父亲的人都会认同的一点是,只有等孩子稍微独立一点,他们完全参与育儿活动的愿望才能得到满足,他们才能建立起他们一直期待的情感纽带。直到这时,父亲才有机会与伴侣平等地分担育儿职责,通过一些严肃且父亲专属的互动来增加内咖肽的分泌,增强亲子间的情感纽带。

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父亲和母亲的作用是不同的。 当母亲被困在怀孕和哺乳无休无止的循环之中时,父亲的角色变得至关重要。是父亲控制住子女最过火的问题行为,为他们提供教育和指引。 研究表明,父亲在青少年成长中的作用,与他们对幼儿和9-13岁儿童的影响同样重要,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父亲的角色和行为也会发生微妙的变化。 作为父亲要经常和孩子一起做游戏,玩闹是培养亲子依恋关系的关键,父亲对玩闹的关注,在促进孩子执行功能发育方面能起到独特的作用。 当孩子成为一名幼儿时,父亲在孩子成长中的独特作用才会显现。父亲关注的重点是协助孩子培养他们的认知能力,从而帮助他们在外部世界取得成功。

本书以父母中常常被遗忘的那一方为主题,提供了精彩绝伦的新解释,是每位准父母必读书籍,让我们在阅读中明白为什么父亲角色不可或缺以及男性育儿为何至关重要。 作为准爸爸更需要认真研读本书,做尽职的父亲,是让子女、伴侣和自己都幸福的修行。

《爸爸50万岁》读后感(八)

对于“父亲”这个词,大家都不陌生。作为男性的附属名词,它同“母亲”一样,是人类于社会关系的一种转变。这种社会关系的转变于人类的存续而言,必定会发生,它是一种本能,也是一种基因存续的方式。

在社会中,作为生育载体的母亲,因其十月怀胎,往往较多地受到周围人的关注,在此过程中也会较为关心“母亲”的状态;相比而言,成为“母亲”有个缓冲的过程,因自身状态及周围环境的改变,女性转变成“母亲”的角色相对较快。而男性呢?

人们往往会忽略两性中男性成为“父亲”的阶段,那男性成为父亲的时间节点应该在哪里呢?我们可以列举一下可能的时间节点:或许是在他表示希望有个孩子的时候;或许是在精子着床的时候;或许是在女方怀孕期间,当他意识到自己会拥有一个新身份;又或许是在新生儿呱呱坠地的那一刻。

社会中对于“母亲”在受孕、养育子女有着诸多的说法,但对于“父亲”在养育子女的过程中发挥着这样的作用少之又少。这也是安娜·梅钦写下这本《爸爸50万岁-男性育儿如何演化至今》的原因。

父亲的身份在生活中是如此的日常,但相较于母亲,父亲在育儿过程中往往被忽视。当然,这也有着社会演化过程中生产力底下的原因。

在生产力底下的年代,男性作为社会中的主要劳力,更多地参与到社会公共建设中,以获取维持家庭正常支出的物产。社会产能越低下,男性回归家庭的时间越短,反之亦然;在现如今的社会生产力下,产品赋能越来越多,各类节约时间成本的工具被发明创造出来,人类有了更富裕的时间。

那作为家庭中的一份子,在产能有了一定的富余的时候,男性在社会外出上的精力大大减少,相对地,也有了富余的时间参与到育儿的过程中,不再是之前的“父亲缺失”的状态。有部分家庭中父亲会学着给孩子换尿不湿,给孩子喂食,做着之前母亲所做的事情,以便妻子能在繁杂的家庭事务中得到喘息。

这样的过程都有着那些因素的制约,“父亲”这个职责的承担到底在哪儿,“父亲”在育儿过程在有着怎么的影响,在今天的大环境中父亲与孩子的亲密相处中有何益处,这是安娜博士研究的问题。

她不光从社会关系的角度出发,也会研究生物演化过程如何投入大量资源,在神经、基因、生理与心理等各个层面将男性塑造成父亲。也是就演化史告诉人们:

父亲绝不是母亲的附属品,不是偶尔充当临时保姆或帮忙拎包的角色,父亲是50万年演化进程的结果,到今天仍然时候书写人类历史的重要力量。

父亲有着天然的力量,但这种力量是怎样形成的,书中给予了一个诠释。

《爸爸50万岁》读后感(九)

说实话,在读到这本书之前,我一直坚定的认为“父亲”这个角色,通常来说,比“母亲”更冷酷无情。这大概是因为中国社会中随处可见的“丧偶式育儿”,社交媒体上各种心酸无助的不是单亲胜似单亲的妈妈们,以及自己作为准二胎妈妈的无可奈何的亲身体验吧。

以我自己为例,我的老公总是忙于工作、忙于应酬、忙于爱好或是各种各样他“自己的事情”,等他终于过完了属于他自己的一天,回到家后,女儿兴高采烈蹦蹦跳跳拿出一本故事书跑到他面前说:爸爸给我讲个故事吧!这时他给出的回应只是:爸爸不想讲,爸爸累了。

作为母亲的我,内心是失望的。我当然体谅他工作辛苦,应酬累心,但这不能成为一个父亲怠于陪伴子女的理由。作为母亲的我也要上班,也要操持家务,但我选择暂时牺牲自己的爱好和休息时间来陪伴孩子,那为什么父亲就做不到呢?

这些疑问始终没有被解答,我也选择了适应这种大部分家庭所面临的现状,甚至有时候,会用“没事,大家都是这样的”这种自言自语来麻痹自己。

针对上述情况,《爸爸50万岁》这本书其实并没有给出一个标准答案,但作者在序中直接表明:她想要从积极而非消极的角度来研究他们,讲述他们的故事;并且想通过传递“坚守在孩子身边的父亲”的积极信息来抵消“失职父亲”的消极信息。

这一点很吸引我。因为周围关于“失职父亲”的信息太多,多到偶尔出现的“称职父亲”都像是故意演戏失去了真实性。而我也确实从来没有想过,要用中立客观的角度,主动去了解“父亲”到底是个什么样的角色,以及成为父亲后,男性的生理、心理、情感方面又存在着什么样的变化。

作者在《爸爸50万岁》这本书中,提到了父亲的心理健康也需要得到我们关注的观点;阐述了父亲独有的两个主要职责——保护与教导;说明了父亲与子女之间最基本且延续终生的依恋;肯定了父亲在鼓励孩子独立、培养孩子社会自主性以及尽力防止孩子出现心理问题等方面做出的不可替代的贡献。作者从科学研究的角度,把她所了解的情况整理成一个系统的分析体系,带领我们一起来思考:当代社会中“父亲”的处境。

虽然大概率来讲,父亲们都不会有耐心或者说是有意识来读到这本书,也几乎没有父亲(个人观点)会因为读过这本书而改变他们“甩手掌柜式”的育儿方式。但是作为母亲的我们,却一定能通过系统的输入,更加了解自己的另一半,更加坚信无论是对于家庭还是社会,父亲都至关重要;而母亲们,可以力所能及去创造一个环境,一个能让父亲可以去保护孩子教导孩子,能让父亲增加日常参与感的、良好而温馨的育儿氛围。

《爸爸50万岁》读后感(十)

乍一看书名,还以为讲述的是一位精神永存的榜样父亲,供众多父亲瞻仰学习的,粗略翻看,才发现原来是一本集理论与科学论证于一体的父亲角色阐释。

《爸爸50万岁》,作者是英国安娜·梅钦,这本书从科学实验论证的角度,阐述了父亲这个角色从古至今的发展,以及在家庭中的角色地位,对家庭整体氛围的影响。

本书有很多的科学论证实例,所有结论的得出,都是基于大量的科学实验,一次次论证,一次次验证,所以全书的文字偏科学理论,但书中也大量列举了生活中的案例,让其他已为人母为人父的读者有很多共鸣。在这里,我想浅谈对我影响最深的两点。

第一,父亲身份所带来的责任感是激素变化的结果。我曾以为,父亲的责任感,是由于他本身意识到自己是一名父亲了,是身份带给他的。通过读这本书,才发现是因为睾酮激素下降,导致其生殖欲望降低,将更多心思放到经营小家上面。而父亲感受到自己真正成为一名父亲,其实是要在小孩子2岁左右才能真正觉知作为一名父亲的存在意义。

联想自己,从小豌豆刚出生,豌豆爸就利用一切可以抽空的时间,来照顾和陪伴小豌豆。而曾经的他,是很洒脱很自由,向往无拘无束的这么一个人。自从有了小豌豆,凡事都会往孩子身上想一想。由此可见,激素的作用真的威力很大,它可以让父亲承担起应尽的责任。但由于长期和豌豆爸异地,他和小豌豆见面的机会一年也不过20次,他自己其实还没有从二人世界切换到三人家庭,曾经和他沟通的过程中,总是埋怨他没有给小豌豆足够的陪伴,也没有给我足够的陪伴,从我的角度出发,我只会去责怪他没有给到足够多的陪伴,从来没有站在他的角度为他考虑过。这本书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出发,给了看待事物的另一个角度:或许爸爸也有他自己的苦衷。他是否也在焦虑在家庭中感受不到作为父亲的存在感。所以看完这本书,我就诚恳地和我老公聊了一下,发现他有些时候确实有这种担心:在小豌豆这里找不到做为父亲的存在感,觉得他自己带给小豌豆的能量感很弱,但却不知道如何做,来增加这种能量感。通过阅读这本书,通过我和老公的深度谈话,我也开始改变自己对老公的偏执看法。表面上,他啥都没表现出来,依然云淡风轻,一副对任何事情毫不在乎的样子有种让人想动手爆粗口的冲动,但实际内心已经开始各种疑虑、纠结、困惑和内疚。可是现实情况却不允许他有任何发脾气或发泄的行为。通过这次谈话,我渐渐理解了父亲的爱像大山一样深沉,不语但宽广。

第二,喂养小孩子,不是母亲的天职,交给父亲一样也可以做的很完美。母亲除了有天然分泌的乳汁外,其余一切,都可以是和父亲共同养育的。况且,现代年轻人家庭,有更多选择出生就一直喝奶粉,不喝母乳,这对父亲的养育来讲会更好,有更多机会接触婴儿。所以,母亲啊,别把自己想得有多伟大多能干多超人,所有你自己可以干的事情,父亲同样可以做,甚至可能做得比你还好。反观我自己,却没有给豌豆爸爸更多换尿片、冲奶粉、亲子阅读的机会,但也或许是父亲对母亲有天然的依赖,认为我不做这些事情,母亲肯定会做的,而我,就是那个肯定会做的母亲。所以看了这本书,我反思到,自己应该要给豌豆爸爸更多的实践机会,让他带着小豌豆去探索,去感受,去成长,去发现。

父亲这个角色,在大众眼里都是严肃、高要求、无法掏心窝子的形象,而有史以来的父亲形象,使得父亲有时候在想表达自己时,都放不下面子衷心地表达,永远要保持一副正经严肃的刻板形象。但其实,父亲也可以放下刻板的形象,或者母亲可以去理解一下父亲,共同和父亲用柔软的情怀,共同经营这个家庭。

《爸爸50万岁》读后感(十一)

现今社会,对于父亲这一角色的缺失,几乎让女性们都以为,老公和孩子爸爸这些词,都只是陪衬,生儿育女是女人的事,养家糊口还得是女人的事,而男人充其量也就提供了一些精子,在造人这一块付出了些微的努力而已。

直到阅读完《爸爸五十万岁》这本书之后,我才意识到,育儿不仅仅是一个女性的责任,而是需要男女双方共同承担的责任。男性参与育儿不仅可以提高家庭的幸福感,也可以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同时,我们也需要理解并尊重每个人的选择,不应该将某些角色和责任强加给某个人。因此,男性育儿的成长道路并不平坦,而是荆棘满布。

在书中,作者带领我们回顾了人类社会的历史,从原始社会到现代社会,从男性主导的家庭到男女平等的家庭,育儿观念和男性参与育儿的方式也在不断演变。从最初的仅仅由女性负责育儿,到现代社会中男性积极参与育儿,这个过程充满了挑战和变化。

随着越来越多的男性开始参与育儿,社会的观念和态度也在逐渐发生变化。男性育儿不仅可以帮助女性减轻负担,提高家庭的整体幸福感,还可以通过言传身教,帮助下一代培养更多的责任和担当。然而,男性育儿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如社会对男性角色的传统观念、工作与家庭的平衡等问题。

首先,男性育儿需要打破传统的性别角色定位。在现实生活中,许多男性仍然认为照顾孩子是母亲的天职,而自己的角色只是提供经济支持。然而,书中的案例表明,男性育儿并不是简单地参与孩子的日常生活,而是要积极承担起养育和照顾孩子。 其次,男性育儿需要学习如何与孩子建立亲密关系。有些爸爸一开始感觉照顾孩子比上班还累,但慢慢地,他们学会了怎么抱孩子、怎么换尿布、怎么跟孩子玩,最重要的是,怎么跟孩子建立亲密关系。只要努力学习,他们就能掌握与孩子沟通的技巧,从而建立了深厚的亲子关系。

此外,书中还强调了男性育儿对家庭和社会的积极影响。通过参与孩子的日常生活,男性能够更好地理解妻子的辛苦,从而在家庭中扮演更加积极的角色。同时,他们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也有助于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在心理成长方面,也能比很多孩子更为健康。 这本书通过历史回顾,带领我们深入思考育儿和家庭的历史演变,以及男性参与育儿的优势和挑战。这本书不仅让我对育儿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让我更加珍惜和感激身边的人。正如书中所说,想要孩子健康长大,父亲是育儿团队里至关重要、不可或缺的成员,但其身份不受血缘关系束缚。尽职的父亲不是母亲的男性翻版,而是要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履行职责。

《爸爸50万岁》读后感(十二)

这里有一份新手爸爸手册,请查收

“丧偶式育儿”“父爱缺失”等等,现在社会对“父亲”这一角色好像充斥了太多的不满,新闻中也总是看到妈妈半夜带着三岁的女儿和一岁大的儿子去医院看病,而另一边,父亲却在酒吧和朋友彻夜未归。

某某的童年阴影里,也总是会有从小父亲就不在身边,没有享受过父爱的宽大和温暖,所以长大后择偶标准就变成了爹系男友,希望在伴侣身上找到缺失的父爱。

但是我们忘记了,一味地指责父亲的失职,并不能解决问题,反观现代社会,有好多指导新手妈妈的视频、书籍,却没有一本书、一个机构告诉新手爸爸、准爸爸们如何做才能成为一个称职的父亲?

每一个爸爸都是在自我摸索中,在模仿自己的父亲、邻居或是社会上比较成功的人士来开展自己作为“爸爸”这个身份的。

幸运的是,现在终于出了一本新手爸爸指南——《爸爸50万岁》,这本书,从前沿科学入手,告诉准爸爸们,应该做一个什么样的父亲,又应该如何与子女建立情感的纽带。

封面

作者安娜·梅钦是牛津大学实验心理学系的演化人类学家,主要研究父职的科学、人类家庭的多样性、社交网络、恋爱关系以及技术创新对人类行为与健康的影响。

一、新手爸爸如何与子女建立情感的纽带

和妈妈不同,新手爸爸没有像妈妈那样经历怀孕和分娩相关的极端生理变化,所以在与孩子建立亲密关系时,爸爸晚了妈妈一步。这也是大多数爸爸对新生儿感到陌生、束手无策的原因。那么作为新手爸爸,怎样追上晚的这一步呢?

在本书中,作者提到,作为新手爸爸,在孩子刚出生的那段日子里,要试着找到只适合爸爸来做的育儿工作。比如说,每天给孩子抚触按摩,给孩子讲睡前故事,让孩子渐渐熟悉爸爸的声音,或者给孩子洗澡,把他塞进你的衬衫或睡袍里,与你的皮肤紧紧贴在一起,让孩子熟悉爸爸的味道和体温。

等孩子稍大一点,可以和孩子进行游戏玩耍,陪孩子唱歌、做游戏。这种互动,往往能让孩子对父亲建立起充满安全感的依恋。这种安全感会让他们在今后的人生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都能勇敢地走下去。

二、父亲会给孩子带来什么影响

研究表明,父亲对孩子青春期后期的学业成功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且这种影响与母亲的参与度无关。积极育儿的父亲能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维护他们的身心健康,并帮助他们培养对生活和学习的积极态度。所以,作为父亲,要尽量地多花时间培养孩子的自尊心,参与孩子的日常生活和学习,告诉孩子,有正确学习心态的重要性。

比如,在孩子小的时候,花时间倾听他们的诉求,给予他们适当的支持,通过玩闹来促进和孩子的情感,一旦发生越矩行为,就要设定清晰的边界,告诉孩子怎样做才是对的,什么样的行为是需要避免的。

总之,作为父亲,你始终要相信,你给孩子上的课,教授他们的技能,花在陪他们玩耍上的时间和传授的经验,都会为他们未来拥有成功而健康的生活打下重要的神经、心理和行为基础。并持续影响孩子终生。

《爸爸50万岁》读后感(十三)

已经越来越多的人知道父亲这一角色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很大的影响,但是相关的书籍和文献相较于那些称赞母亲的书籍要少得很多。于是,牛津大学实验心理学系的演化人类学家安娜·梅钦博士开始了她长达10年的研究。 一开始也有很多人对她的研究行为表示不解,因为她是一位母亲,所以大家理所当然地认为她更应该专注于研究母亲上面。但安娜却不这么想,正因为人们对母亲的过度关注和称赞,让父亲这一角色越来越被忽视。而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亲必定和母亲一样,对孩子的发展也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而后的研究结果也表明,安娜的研究方向是正确的。她的这本《爸爸50万岁》弥补了积极的父亲对孩子的影响这一文献上的空白,也给新手宝爸们提供了一个思想手册,更重要的是书中道明了男性在成为一名父亲后的各种变化。 接下来,就书中提到的孩子的学业问题,我们来看看在安娜的研究结果中积极的父亲究竟能如何影响孩子呢。 书中说到,幼儿时期,父亲的高度参与会让孩子的学业更容易取得成绩。 当父亲在鼓励中教导孩子如何做正确的事,在欢乐中帮助孩子培养良好的习惯,并努力维护孩子的心理健康时,就会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变得更加阳光、积极,也更有自信在学业中取得成就。 就像是盖房子一样,要想盖出摩天大楼,就必须得有夯实的地基。而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行为就是父亲给孩子打下的学习基础,这种基础也会在孩子漫长的学习之旅中起到非常深远的影响。 除此之外,书中还说到,父亲在孩子青春期时的作为也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青春期本来就是充满各种怀疑和不确定性的,正处于此阶段的孩子也是敏感多疑的。但如果此时父亲能够理性地用一种"多鼓励、少批评"的态度来对待他们,就会让孩子的自我意识得到发展和强化,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他们对于自尊的需求。而研究表明,自尊水平高的孩子会更容易取得好成绩。 而且,父亲对孩子的影响不仅仅是在学业上,还有观念、品质、能力和各种技能等。相较于单纯的高分来说,这些才更有意义。当然,以上结论可不是泛泛而谈,而是经过大量研究分析总结出来的。 所以,这也告诉我们,在学业上,与其给孩子很大压力,不如让父亲多参与到孩子的生活中来,以身作则地做孩子的榜样,给他们爱和关怀,这样反而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而积极的父亲对于家庭来说,又有哪些作用和影响呢?就让我们一起去书中找找答案吧!

《爸爸50万岁》读后感(十四)

现实生活中有太多妈妈抱怨自己陷入“丧偶式育儿”的生活困境。也有人说:“如果当妈妈能够辞职,那我不知道要辞职多少次!”

一个家庭,新生儿的出现会让所有人将焦点放在孩子身上,妈妈成了照顾孩子的第一人,自然也会受到极大关注,但大家似乎忽略了初为人父者的爸爸这一角色。

爸爸的不作为往往让人简单地误以为“不负责”,事实上,很多爸爸不是不负责,而是不知道如何做。再加上外界的压力(孩子妈妈的不满、工作上的压力),让他们刻意回避一些事情,比如学习承担新角色的责任。

因此,爸爸也会经历跟妈妈类似的焦虑,只是爸爸的习惯性的沉默和肩头无法卸下的重担,将看似莫需有的焦虑淡化乃至视而不见。

只有理解了爸爸这一角色,身为妈妈的我们才会懂得如何让孩子的爸爸更高效地育儿,也才能更好地跟爸爸沟通,让家庭变得更加和谐。

《爸爸50万岁》从书名看,会误以为谈论爸爸的寿命,其实在说爸爸在家庭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而这重要性的陈述不是爸爸自身的独白和倡议,而是一个妈妈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的亲历,她通过调查和长期观察身边朋友的育儿案例,查证参考父职研究机构与支持性组织等资源,讲述男性育儿的演化及其父职行为。

这位妈妈就是英国牛津大学实验心理学系的演化人类学家——安娜·梅钦博士。

如果你简单地以为书中只讲爸爸如何育儿,那就错了。育儿的方法论其实不难,为人父母的本能和能力就在你的心里,你只需要顺从自己的直觉就好。

根本性的问题是我们对父职行为的认识和理解,你要能看到孩子爸爸的焦虑,懂得激素在父职行为的形成中起到的重要作用,才会接受他的笨手笨脚,不尽如你意的给孩子换尿片、喂食等动作,才会知道如何帮助他与孩子培养感情,进而使他更好地扮演好父亲角色,减轻你的养育压力,最终让你走出生活困境。

虽然生活中有大量“失职父亲”的负面信息,但你也要相信“坚守在孩子身边的父亲”这一伟大角色的积极力量。

另外,如果一个准爸爸没有接收到作为男性育儿的正面信息和来自现实生活中的真实的案例,那么他们的育儿之路也许会并不轻松。

只有知道成为父亲的男性在生理、心理和情感上都经历了什么,他们才会更加心安和自在,也才会鼓励他们做得更好。

亲子关系更准确地说是一种依恋关系,而这种依恋是建立在双方的互动基础之上的。

正如童年的经历会对我们今后的生活和心理造成一定影响一样,父亲能否对孩子形成安全感的依恋,取决于父亲自身在童年早期的经历。

父子依恋关系除了安全感的依恋,还有对安全的探索。这激励孩子有自信去探索他不熟悉的环境,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勇于冒险,在陌生人面前也能表现得独立和自信。

父亲教授孩子技能、理念和思维方式的同时,其实自身也在学习和成长。育儿先育己,说的不只是母亲,父亲也一样!

《爸爸50万岁》读后感(十五)

近段时间,刚当宝爸的同事一直问着我们这些经验丰富的宝妈育儿经验,都是第一次当爸妈,哪有那么多经验,但是身为部门的前辈,还是觉得要帮他一下,于是帮他选中了这本《爸爸50万岁》。

这本《爸爸50万岁·男性育儿如何演化至今》由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作者是英国安娜·梅钦博士,她是牛津大学心理学系的演化人类学家,主职研究父职的科学、人类家庭的多样性、社交网络、恋爱关系以及技术创新对人类行为与健康的影响。

正因为,作者是演化人类学家,而人类之所以成为人类,是因为我们的先祖之一的海德堡人的脑容量不断扩大,还渐渐发展出语言能力,他们还制造出精美石器,木质猎矛来猎捕野兽,最重要的是,雄性为了让体弱的宝宝能在恶劣环境中生存下去,他们学会了使用火,来烹制难以消化的植物。

这是父亲1.0版本,满足了孩子的生存条件,而他们更实在日复一日生活过程中,教会孩子生存技能,生活技能。

1.0版本的父亲,是对部落里的孩子教导和关怀,无论是不是亲生的,他们都不在意,而人类的繁衍,是一个漫长的时间岁月,经过50万年的演化,父亲责任从一开始的保护也渐渐发生改变。

作为一名父亲,不受怀孕、分娩、哺育等生理过程的限制,但在家庭中始终扮演着角色也各有不同。

而在书中,作者介绍了4位不同的父亲,他们分别以狩猎和采集为生的阿卡人,我们称为1号;生活在美国波士顿的商业律师,平日工作很忙,但周末会陪孩子参加培训的迈克,我们称为2号;生活在非洲务农的斯吉思,我们称为3号;以及在英格兰南部,照顾三个孩子的父亲,我们称为4号。

这四位父亲,唯一的共同点就只有父亲的身份,其他的都不一样,1号和3号的起点相似,生活在非洲,都以基本的生存物资为基础,但是他们生活环境不一样,以狩猎和采集为生的父亲,教导子女的以狩猎和采集为主,而以务农为主的父亲,也只能教导孩子以务农为主了。孩子长大后基本也是从事这些方面的工作。

2号和4号生活在发达国家,但是他俩的家庭情况不一样,2号工作日积极工作,只有双休日对子女进行陪伴,孩子们受到的也是精英教育,而4号,作为全职宝爸,带着3个孩子,有很多的陪伴。

这四个家庭,教育出的孩子各有不同,不能说谁的教育子女有多成功,多好!只能说,在自己能力范围内,给自己的孩子最好的生活,也倾尽自己的能力,给孩子最美的未来。

这是本,能反复翻阅,而且每一次的翻阅都能感受到不同的感悟的一本爸爸育儿经。市面上这方面的书籍也很少,而这本书恰好能填补一些家庭教育的空白,不单单是父亲,作为新手妈妈也能阅读这本书,从不一样的角度了解孩子的教育。

还剩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