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腾岁月》是一部描写生活琐碎、情感纠葛的小说。主人公李青在矛盾与挣扎中成长,最终找到自己的人生定位。小说通过一系列跌宕起伏的故事,展现了生活的无常和坚韧。读后感叹时间荏苒,生活需要勇气与坚持。
《折腾岁月》读后感(一)
在学校贴吧逛,看到有人说新闻学院一个师哥写了本书,在网上看完了。一个字:好。特别是幽默的语言是一大特色。而且最主要的是整本书里的校园环境都是我熟悉的,基本真实,有些适度虚构。
1/11页《折腾岁月》读后感(二)
超级搞笑啊,在图书馆无意翻到的,然后就看了一个下午。。。整本书都让我觉得是个大笑话书。。。如果大学真的是这样的还真是精彩呢~~只可惜这样的我只是听过,没有见过。还真是吃喝玩乐,由你玩四年的大学啊~
无聊的时候拿来消遣还是很不错的,很搞笑啊~但是如果每个人大学都是这样子的话,这个大学还真是摆设了。。。
2/11页《折腾岁月》读后感(三)
一个大学寝室的层面,反映了大学生在大学时代行为和心理的状态,单恋,相恋,失恋充斥这大学生活中,213的每个人都体会过,快乐也痛苦过,到最后,都在爱的过程中成长了。。年少轻狂,是每个大学生的必经阶段,为正义热血撒又何妨,苏宁,老T,蝈蝈,在青春的年代充分表现了骨子里面那份正义和坚持。。。213里面的每一个人,都很真实自然,仿佛他们就在身边。。笑着心酸的青春往昔,让人怀念,那个再也回不去的大学年代,那段人生中最后的简单时光。。
3/11页《折腾岁月》读后感(四)
我看书前都喜欢搜搜评论,看看人家对书的评价,评的很好的我会看,评的很不好的我也会看。。。这次赶上的简直就是折腾人的评论啊,铺天盖地的名头就有很多。。。
偶举例说明它有多折腾:
它在『天涯杂谈』叫做:“笑着心酸的青春往昔”
它在『新浪读书』叫做:“大学校园里的爆笑生活”
它在『当当购书』叫做:“哭笑不得的青春校园岁月”
甚至有人评论《奋斗》后,只有《折腾岁月》
这么折腾为那般?就为了我们那些已经或者快要逝去的青春么?读书前我有一个提问:知道“奋斗”不知道“折腾”的人还存在吗?我想,那个人一定不是你。。。
4/11页《折腾岁月》读后感(五)
以前看校园小说都是看热闹,这本书对我来说,是寻找、是回忆。 我从每个鲜活的人物身上找寻自己的青春,他们身上都有我周围人的影子。
H大、100超市、九教、毓秀园,一下子把我带回了那个曾生活了4年的地方。想念荷园307 想念曾一起住在那里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还想站在宿舍窗边看食堂门口的人来人往,还想再去七教上一次自习,还想再去大棚吃一份炒凉皮儿, 还想走一走图书馆冬暖夏凉的地道,还想再见到她们。
期待折腾2 ,却有些害怕。因为我知道故事的结尾总是离别,害怕看到结局的失落,作者是不是也不舍得把书写完呢。
5/11页《折腾岁月》读后感(六)
第二遍读了,公众号里一章章看的,2014年蝈蝈整理了以后发公众号了,可以看出来,每章按照剧情配了文字,图画,很用心,有的甚至配了音乐与视频。
真的很搞,很搞笑,我曾抽着烟端着水望着窗外对室友说,六月一毕业,咱们的青春呀,怕是要结束了……或许是阅历增加了吧,第二次看的时候有时都忍不住想让蝈蝈老实点儿,别招惹赵晨,好好对陈思吧,赶紧生你家闺女吧……也或许这就是文理之区别吧……
这本书对我的影响也是挺大的,抽到了传说中的玉兰烟,吃到了小湖南的槟榔,然而却没有保住陈思般的姑娘,最后的结果就像绿帽一样,看破红尘了…
我一直以为生活就是你想把它过成喜剧它就是喜剧的,直到赵晨离去,我才知道,这生活,它不但QJ你,它还特么LJ你!毕竟那种同学离去的感觉真的很难受,或许郭子我都想给赵晨一个交代吧,可惜小湖南了。
就这样吧,咱都是吃饱了撑的上大学!
此致
敬礼
6/11页《折腾岁月》读后感(七)
大学毕业到现在快一年了,有时候晚上睡觉躺床上还是会想念宿舍的那几个兄弟.我是土生土长的上海人,当很多学子从全国各方跑来上海的时候我却一人背着行囊去了外地.从小离家都没超过两天的我就这样在南京混了四年.
其实说实话当今的大学生都是在混,就是在折腾,整整一个班能有仨真正读书的真可以模范班了。
从草根年华开始到折腾岁月,差不多5年了.我从憧憬着大学生活到现在的怀念,怀念我下铺的兄弟,怀念那段使坏的日子.
记得大二的时候,住的是老式的小红楼,红砖,木窗,木地板,楼下是高大的梧桐树. 还记得那年夏天,很热的时候,我们把席子浦在走廊里,就这样睡觉了,然后我和好男两个人半夜的时候在楼梯口弹Knockin"on heavens door.
还记得那年的大雪天,和浩子在操场上给一个个雪人加小JJ,给雪人抽烟. 还记得在女朋友的窗户下,画了一个大大爱心. 好怀念啊!
7/11页《折腾岁月》读后感(八)
看到作者“送儿子”的搞笑帖子,在新浪花半天时间看完的。期间嘴角基本上一直保持上翘的姿势。文笔流畅,笑料一个接一个,很适合消遣。
让我强烈回想起了《此间的少年》和自己的大学生活,感情上很有亲和力。
总的来说挺吸引人,值得一读,而且让人期待后续故事。
————————以下是意见区————————
有时候夸张和虚构的过头了,反而让真实性大打折扣。这种小说,能否给读者提供代入感,会造成截然不同的阅读体验。所以虽然情节上无妨虚构,但细节上的尽量保持真实却是有必要的。如《此间的少年》,虽然时空背景完全是虚构的(但很讨巧的折射出当代社会的风貌),但通篇读来,却几乎没有不真实的地方,让人觉得那些故事完全就是学生时代身边发生过的。如果读者停下来想“这段没可能啊”,就会严重冲淡感情。
举个例子:后勤老师检查出租寝室时发现400多盒扑克,立刻给人虚构情节的感觉,如果说成40多盒,既不影响效果,又无损真实性。
林梦家那段同理:生活水平在学生中非常高的她为什么要当陪酒女郎?如果另有隐情,又没交待下足够的伏笔。
还是这段故事:“还有同伙!我身上冷汗一下就冒了出来。陈思却像幽灵一样闪身出现。” 后文又说“我”进门时就发现了陈思的鞋,明显矛盾了。
8/11页《折腾岁月》读后感(九)
青春校园小说一般分为四种:第一种让人捧腹大笑,第二种让人心酸忧伤,第三种让人既不大笑又不忧伤,《折腾岁月》属于第四种。
能把大学生活写的像中国股市大盘k线图一样跌宕起伏,不易;
能把四年的酸甜苦辣讲的妙趣横生而又如人民日报一样真实,更难。
每个人眼里都有不一样的大学生活,或波澜不惊或惊涛骇浪,站在天堂看地狱,大学就像一场戏,站在地狱看天堂,总是年少且轻狂。
人物刻画画龙画虎难化骨绵掌,犹如用葵花点穴手封住哭笑双穴——笑着心酸回味,哭着嘴角上翘;情节安排知人知面不知心潮澎湃,好似用惊涛掌排山倒海袭在心头——精彩不打折。
这是一本能让你快乐的笑的腮帮子疼的小说,我们赚钱、事业、恋爱都是为了更快乐,快乐才是人生真正的财富.能肆无忌惮的笑,说明心里还有单纯的快乐,这也是一本能让你酣畅淋漓的哭的小说,让你充分的体验眼泪中世界由清晰变模糊地过程。
生命的意义不在于分分秒秒的珍惜,而在于时时刻刻折腾。折腾就俩字,陪伴了大学,却难以陪伴一辈子。如果说校园文学落魄是因为无菜可炒,那折腾岁月就是大浪淘沙后,沙中沉甸甸之物。经历一下,欢笑一下,回望一下,痛哭一下,叹息一下,无奈一下,绝望一下,休息一下,抬起头继续折腾。
也很欣赏作者的写作态度,淡定淡然淡漠淡泊,或许是因为现在太多人吵吵着要用自己的作品震撼世界普渡众生,用自己的思想影响这个,去拯救那个。
作战是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而写作却是长长积累后的灵感突现,如果说怀才就像怀孕,总有一天会被发现,那期待作者能再接再厉,莫要流产。
9/11页《折腾岁月》读后感(十)
看《折腾岁月》那会,它还不叫这名,有个非常拉风的网名,叫“吃饱了撑得上大学”,很符合我当时的心情“愤恨”。原因是,周围像我这般的女子,个个事业如日中天,而我却混混不可终日,心里直嘀咕“白上了回大学”,分不清是圆了青春梦,还是毁了人生路?
事实是,打开后,看着一群鲜活的小人物陆续出场,就意会到“撑”有时也是一种很美好的状态,只有吃饱了,才有劲折腾!不折腾,也就不会有如芯片植入大脑般的清晰,亦不会有这洋洋洒洒几十万的青春。
怀念有很多种,有的人用沉默来对待,有的人用类似“想当初……的感觉多好啊!”的感叹来对待,也有的人用一直沉迷来对待……这里,郭蝈用了他最擅长的文字,来怀念那些让自己,以及我们笑起来会心酸的往事。
看书的时候,认为这是一部令人开心的书。
曾几时何,我不是也过着这样的日子。宿舍四姐妹,借着周末不断网的优势,“开黑店”斗地主,捉弄与我们不相干的网友;半夜饿了,想吃宵夜,叫了外卖,苦于无法交接,将钱放在水桶,用绳子拴着去易货;为了知道什么是A片,羞答答的通过同学的同学,好不容易找着了,乍一打开,都禁不止发出了一声长长的“咦……”有的捂了眼睛,有的手忙脚乱的关了音响……
这其中的欢声笑语,不是周星驰一部《喜剧之王》所能替代的。郭蝈的笑声,在《折腾岁月》里,我们的笑声,在《折腾岁月》背后的往事里。而这笑声的爽朗,仅此一处,不可重制,无法复刻。
合上书后,认为这是一部令人心酸的书。
伴随郭蝈码字的脚印,每看完一部分,那些我从不主动联系的姑娘们的面孔,就会跳出来,仿佛在与我对话,“朋友,我懂你”。隔着时空,轻轻一声“朋友”,就道尽了我心中的千言万语,让我坚强的防备,在顷刻间轰然倒塌。是的,“我们虽不能相濡以沫,但也不会相忘于江湖”。
猛然间胸口泛起一股胀胀的心酸感,却怎么也压不下去……按捺不住想埋怨,前一刻,我不是还笑得肚子有些痛嘛!这回怎么这样了?
或许这种感觉,用这作品最后的出版名“折腾岁月”概括最准确,它把“那会使多大劲折腾,现在的怀念就有多深”的感受聚焦了。
10/11页《折腾岁月》读后感(十一)
听着GREEEEN经典的《歩み》,伴着轻快的小提琴弦乐,
手中的《折腾岁月》页码不停右边换左边。
随着左边的厚度逐渐增加,
心里被蝈蝈惊天地涕鬼神的闹腾劲儿也折腾地逐步升温。
披着小被儿,吹着空调,循着《折腾岁月》那六个混世小子的点滴回忆,
也开始顺着自己大学回忆逆流而上… …
蝈蝈他们的213,可以换算成当年我们对面楼的任意一个小标间儿。
(当年我们女生宿舍楼正对着男生宿舍楼)
房间里的任意一个小伙儿,说上一段小事儿想必也不会蝈蝈的故事少多少滋味儿。
(好事者可以问我要烧鸡关于国贸风流事的回忆录)
毕业这么久,我从没有刻意回忆过那段时光,
甚至可以说有刻意回避的嫌疑 。
即使当花花某个晚上告诉我,她刚看过毕业前夕我们一起做的会声会影禁不住呜咽;
即使在烧鸡在离开学校后的那个秋天,在QQ空间中连载过人气颇高的《国贸风流往事》。
即使做那些会声会影的时候,我也伤感过,
即使我也是《国贸风流往事》的铁杆粉丝,
边看边捂着肚子心里咒骂这烧鸡厮惊人的记忆力 。
烧鸡的连载直至二十章,戛然而止… …
我没问过原因,
其因自明:回忆的越多,越深刻的体会我们再也回不去了,谁也熬不过这份忧伤的失落感。
只有在真切投入回忆后,我们才彻底明白,自己真的告别那段清白无忧的日子
再也无法体会,考前昏天黑地恶搞小抄的惊心动魄,
再也无法体会,人约黄昏后月黑风高时的浪漫牵手时的心动,
再也无法体会,失恋以后寝室的姐妹儿抱着你安抚的温暖,
再也无法体会,同学发来短消息告诉你老师发飙点名时的猝不及防,
再也无法体会,每次考四级的如坐针毡和灵魂出窍,
再也无法体会,最后散伙饭时哭的忘记去夹最爱的椒盐里脊的真诚。
… …
再也无法体会了 .......
我们再也回不去了。
所以 ,烧鸡跟我一样,跟我们这些毕业后奔流入社会的所有80后一样,
戛然而止了自己高人气的共同回忆。
逃避回忆,只要不去回忆,就像把最爱的骨头埋起来的狗狗一般,
最珍贵的封印起来,我们就永远还是那么富足。
偏偏蝈蝈做了那个第一个把骨头刨出来的“人” ,
于是,大半夜的我开始寻找我的那根“骨头”。
记起了我的213是502 ,多么神奇 ,这么多个可以用千位数来计算的日子过后,
一向对数字极度迟钝的我,居然奇迹般的记得宿舍的门牌。
天生卷发风风火火的狮子座小妞,睡在我上铺的姐妹儿、 每周回家给我带私房菜的丫头 、
愿意把心里话全都掏给我的丫头,
上一周我无意瞥见她日记,见题记已经知道几分便询问她的近况,
她淡淡的回应:没事儿,我很好,都已经过去了。
北京→镇江的距离,我还是窥见了她隐隐的悲伤。
曾经的那四年,每一次她的悲伤,都是有我伴随。
什么时候起,她学会了独自悲伤… …
多怀念那时候靠在我身边,大半夜一起吹着冷风,
呜咽着说着,:“阿晴,阿晴... …”的她,
不知道是该为她的坚强而欣喜还是失落。
4月的时候,我刚开始忙碌的时候。
意外接了一个电话 ,调皮的声音让我猜猜他是谁,
蒙了两次毫无成果 ,他的一声怪笑,让我命中答案。
那晚北京刚好下着不大不小的雨,我们都懒了,说着第二日再会晤。
起初他还和上学时一样,喜欢开半荤半素的玩笑,问我哪里能找到LADY。
我说,:“咱这好歹是首都,你要是进去了我可没钱赎你。”
第二日我计划着下了班,如何招待这小子,
就在下班去地铁站的途中。
他打来电话告知,他即将登上返南的列车, 还附加了很多冠冕堂皇的客套话。
地铁站里,我抓着手机愣了半天。
什么时候起他也会说如此百变玲珑的词藻 ?客气让我很陌生!
怀念起他经常跟我比身高的小样,总是故意拿一根烟问我抽不抽时候的挑衅。
回不去了,真的回不去了。
我的那根骨头,在岁月中悄无声息的风干,
蝈蝈是残忍的,他的骨头让我们从头笑到尾。
合上书页,我们却心堵的发慌 ,慌得无可是从。
如何婶所说,:“那是笑着心酸的往事。”
在我们的折腾岁月中我们渐行渐远,
挥别了还没学会坚强的泪水、 还没学会伪善的体贴 、还没学会安放的爱情… …
写到这里我又萌生了一个个可耻的想法,
继当年对小夜夜的《匆匆那年》之后的鸡飞蛋打,
决心开启咬牙切齿的《折腾岁月》,这次绝不让它不了了之。
11/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