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树》读后感(篇一)
爬树,估计很多孩子都喜欢。
还记得我小的时候,看到比我大的孩子爬树,而自己爬不上去时那心里急得啊。后来,力气大一些了,也学着那些大小孩爬树的动作总算是爬上了树,那一个高兴啊!
看到《爬树》里的那群小孩,又让我想起自己小时候爬树时的情景了。
这本书,让我看到了:
树是自然界重要的资源,树也是我们人类的好伙伴。爬树带来的乐趣无穷,孩童通过爬树锻炼的不仅是身体,还建立起与大自然的联结。
杜甫就写过关于爬树的诗;“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
故事里的一群孩子喜欢爬树,不是只为那树上看得见的梨与枣,他们可以在树上搭建“树屋”,哪怕没有真的“树屋”,树在他们眼中本身就是一座“屋”。
他们把树当作一艘火箭,自己变成了宇航员;
他们把树看作是可怕的“蜘蛛树”,与它抗争;
树也是“精灵树”,可以让他们发现宝藏;
树带来想象,树帮他们挑战梦想……
一群大孩子爬了了树,可是扔下小妹妹上不去。
大孩子知道她太小,有意不想让她上来。
可是小妹妹生气了,他们又想弥补,好纠结。
但是玩起来大家都还是孩子,忘记了妹妹的伤心。
不过,心中还是会有些愧疚,想要在“精灵树”上找个礼物送给妹妹。
当爬在树上的孩子遇到危险,被树杈卡住的时候,是那个站在树上的小妹妹告诉她怎么一步一步爬下来。
那些在树顶上摇摇晃晃的大孩子们也一个接一个爬下来,脱离了风险。
大家知道小妹妹就是他们的“精灵公主”,也是一位勇敢者。
没有人再小看妹妹,他们决定明天带她一起玩。
小小的一件“爬树”之事,却让我们看见了孩子的内心,对大自然的向往,对爬树的热爱,他们在挑战自己、在证明自己,而在这个冒险的过程中,他们也知道了有些险要注意,还有,团结的力量是无穷的,不要小看那些看似比你弱的人,成长的过程中,我们需要相互帮助。
这个故事直抵我的内心。满页的绿意盎然,是我们与大自然的联结,树生活在我们身边,也要一直生活在我们心里。
自然的美与想象的酷,在这本书中的画中并存。
《爬树》读后感(篇二)
你有没有爬过树?我想对于出生于农村的孩子们来说,爬树那都是手到擒来,这个技能就像家常便饭一样,基本上都能嗖嗖嗖的上去,至于爬树的技巧,这个还真的是没有专门的去研究过,反正每一次上树,都是凭着感觉、直觉就上去了。
作为农村孩子的我,在小学的时候,就在一年级的门口,有一棵大大的槐树,每当槐花飘香的时候,下了课树底下肯定已经围了一群孩子。并且在下课铃一响,老师前脚出门,调皮的孩子们就后脚跟着冲出来,就是为了占一个有利的“地势”,方便爬上去摘来吃。
我们女生们,能做的就是在树下大喊着爬上树的男同学的名字,让他摘了以后扔点下来给我们吃。现在想想,当时不管是爬树摘槐花的,还是在树下大喊加油等着“恩赐”的,个个脸上都是喜气洋洋,并没有任何的纠纷干扰。当上课铃声一响,树上的这些“猴子们”又以最快的速度爬下来,冲进教室。以此循环,直到槐花变成了果实。爬树只剩下动作与实力的象征,毕竟没有那能力,树也抢不到优越位置爬上去。
会爬树应该算是孩子们天生的本能,要不然怎么在孩子大班的时候,我带他去郊外大自然玩,看到有人爬树,他自己也趁着我们不注意就爬了上去,还跟我们打招呼。所以,爬树的基因就藏在孩子的身体里面,只等一个合适的机会释放而已。
所以我拿到这本由瑞典作家比约恩·桑马克创作,并由派尔·古斯塔夫松绘制插画的绘本《爬树》的时候,我很吃惊,在此之前,我真的没有见过也没有看过一本关于爬树的书,毕竟在我看来,爬树那不就是跟吃饭喝水一样嘛,这里面还有其他的吗?
怀着这样的想法,我打开了这本大开本的绘本。书中的故事很简单,讲述的是5个小朋友一起玩,但因为其中有一个小妹妹,其他四个小朋友是哥哥,所以他们爬上树而因为妹妹太小没有让她上树。结果妹妹不开心,还被哥哥放下来的爬绳打到。这些小哥哥们在树上很开心和兴奋,他们将树想象成各种的场景,有宇宙,有大蜘蛛等等。但他们在兴奋之余还继续攀爬,直到达到一定高度让自己害怕而手足无措的时候,小妹妹又来了。这次小妹妹就像精灵公主一样,在下面指挥他哥哥们一点点的爬下树。这些哥哥们也因为小妹妹的“解救”,决定第二天带着妹妹一起玩。
整个故事读下来很稀松平常,但如果仔细的去注意下,还是会发现一些不同寻常的东西:
想象力
爬到树上,孩子们的视觉充满了想象空间,把自己代入到各种角色,不管是宇宙与怪兽作战还是遇到的大蜘蛛,他们都凭借自己的童真为想象插上了翅膀,这是孩子们成长中特别宝贵的财富,也是我们父母们一定要给孩子留存的想象空间,让他们自我发挥和创造。
勇敢
爬树看似很简单,但确实其中藏着不少的小秘密,只能靠自己去发现。但勇敢是肯定跑不了,否则可能你都会连树都不会靠近。除了爬树的勇敢,在面对着爬上去下不来的时候,更是要勇敢,积极的寻找解决办法,而不是放弃靠哭喊。面对着超出个人能力以外的恐惧,请不要害怕,拿出自己的勇敢战胜一切。
情感与成长
这应该是整本绘本中,我最最喜欢的一个地方。不管是什么的由头,五个小朋友依然是心连心。哥哥们勇敢坚强,妹妹毫不逊色的善良与智慧,彼此之间也没有什么“怨恨”,而是依然开开心心做好朋友,甚至哥哥们还因为这次的爬树,对妹妹变得更好。这是情感与成长的双向发展,也让人读完以后,意犹未尽。
画面
绘本除了故事本身的文字,还有一幅幅的画面。整个的画面都充满了那种动感生机,特别的能感受文字传递出来的态度。自然环境的描绘,让人看起来心旷神怡。
这本绘本将我们内心的童真渴望表述的一览无余,不仅是给我们提醒保留童心追求梦想,更是告诉孩子要勇敢、珍惜身边所有的一切。
一本绘本让我看到了那么的东西,不知道你看到了什么呢?
《爬树》读后感(篇三)
嘟嘟最近迷上了爬树,每天放学以后,我带着她到小区的小花园玩,她最爱的活动就是爬树。
每次,她都飞快地跑到空地正中央的那棵大榕树下,噌噌几下,爬到树上的树丫处坐在上面。
坐在树杈上的嘟嘟会跟我打招呼,然后坐在树上,骄傲地俯视下方,好不得意。
每次看到她那个样子,我就会想到自己小时候的爬树经历。
爬树,曾经是我们这样的乡野孩子的乐趣,现在生活在城市的孩子,被关在钢筋水泥土的房子里,少在大自然中撒野的乐趣,也少了爬树的乐趣。
看到这本《爬树》的绘本时,我感到很亲切。原以为这会是国内绘本作家的作品,没想到,这是国外的作品。
我心里禁不住升起一个小问号,难道外国的小孩子也喜欢爬树?
后来,仔细回想了一下,是的呢,国外的小孩子也喜欢爬树,孩子热爱大自然的纯真天性,不分国界。《怦然心动》中的男女主角,不就喜欢爬到树上坐着吗?
这本《爬树》讲述的是这样一个故事:
家旁边有个老公园,里面有一颗大树,那是几个小伙伴玩耍的地方,是孩子们的树屋。
故事中的我和另外三个小伙伴,爬到树上,然后将绳梯拽上来,不让小妹妹上来。因为小妹妹太小了,爬树有危险。
哥哥也是在为小妹妹的安全考虑,但是小妹妹很想爬树,哥哥姐姐们不跟她玩,她很伤心。
哥哥扔下绳梯的时候,不小心砸到小妹妹头上了,小妹妹生气地跑开了。
4个小孩爬上树以后,向树枝更深处爬去。在孩子们的眼里,这不是一棵树,而是一艘火箭。
孩子们变成了宇航员,乘着火箭进入了太空。他们在那里遇见了外星人和怪兽,于是,用想象中的激光枪和激光炮,和怪兽展开了大战。
就在这时,长着翅膀的怪兽和松鼠机器人,入侵了孩子们的火箭舱,于是,孩子们只好撤退。
后来,这棵树时而变成了可怕的“蜘蛛树”,时而变成“精灵树”,沉浸在想象中的孩子们,玩得乐此不疲。
他们想努力爬到树顶,去找精灵公主要一份礼物,送给小妹妹,以弥补对没带小妹妹爬树的愧疚之情。
结果,他们爬得太高,被卡住了。树枝摇摇晃晃,几个人急得要哭了,要掉下去了可咋办?
就在这个时候,小妹妹出现了。她站在树底下,能看到附近的树枝,她指挥着几个大朋友,如何踩在一根一根的树枝上,往下爬。
后来,大家跟着前面的人,一个个地爬下了树。
大家开心极了,从家里拿出来柠檬汽水和小面包,庆祝这个欢乐的时刻。他们觉得小妹妹就是精灵公主,决定明天带她一起玩。
真是个happyending。
这个故事最让我惊叹的地方,首先在于它展示了孩子们非凡的想象力。
在大人看来,平平无奇的大树,在孩子眼里,却是一艘火箭,是蜘蛛树,是精灵树。
乘着想象的翅膀,孩子们在树上开启了精彩的冒险。他们跟外星人和怪兽展开了激战,他们被蜘蛛怪围困,他们还想去寻找精灵公主。
……
凭借着想象力,孩子可以和大人生活在不同的平行世界,他们的世界多么精彩有趣,多么好玩。
我觉得作为成年人,偶尔也应该借一下儿童的双眼,来欣赏一下这个世界。
这个故事打动我的第二个点,是孩子们的友谊。
故事刚开始,大孩子们和小妹妹闹得不愉快,大孩子们只顾自己玩,不想带小妹妹玩。
哥哥扔下绳梯,还打到了小妹妹的头,小妹妹生气地跑开了。
刚读到这个地方的时候,我觉得哥哥们有点过分,觉得他们不应该排斥小妹妹,应该带着她一起玩。
读到后来,他们在小妹妹的帮助下顺利脱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决定第二天带小妹妹玩,我才欣慰起来。
小孩子就是这样,他们单纯可爱,不计较,即便闹了不愉快,也能很快就和好,这大概就就是赤子之心吧。
我还很喜欢这本绘本的画风,清新稚气,充满童趣。尤其孩子们在树上冒险的画面,更是充满童趣。绘者将现实和想象巧妙地结合起来,
潜伏在暗处怪兽,和树枝交叉的蜘蛛腿,在树顶上若隐若现的城堡……
这些都直观地呈现了孩子们脑海中的世界,让人禁不住会心微笑。
本书的作者是瑞典学者和评论家比约恩·桑德马克,他在马尔默大学教授英国文学和儿童文学。
绘者派尔·古斯塔夫松也是瑞典的作家兼插画家,他在27岁那年,就成为自由插画家,出版过很多原创绘本,很受孩子和家长们的欢迎。
本书的作者和绘者都是60年代出生的人,但是他们身上有那种难得的童心。
这本《爬树》全然是小孩子的视角,翻看绘本,我们能够感受到孩子的好奇、勇气和恐惧,还有他们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以及纯真的友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