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徽因传:人生从来都靠自己成全》这本书讲述了林徽因一生的坎坷与风雨。她是一个独立自强的女性,凭借自己的才华和努力成就了一番事业。在逆境中她从不低头,始终坚持自己的理想与信念。这本传记让人深刻感受到了她不屈不挠的精神,启发人们要靠自己的努力去成就自己的人生。
《林徽因传:人生从来都靠自己成全》读后感(一)
之前对林徽因的认识仅仅在于她的流言蜚语,她与徐志摩之间藕断丝连让后代人们容易误会她是位民国绿茶。读完此书后,深深地为自己之前所接受的偏见而感到抱歉,林先生明明就是位集才华与美貌的女子。她能够身兼多职,且样样精益求精,并且能在涉及的多领域里发现自己毕生追求的事业,为之奋斗,不怕艰难困苦,不畏风餐露宿。锦衣玉食的大小姐,为了祖国建筑的发展而做出的贡献,一般人难能企及。
从爱情角度看林徽因,过多优秀男人的爱慕容易让人误会和妒忌。我最为敬佩的是她能在爱情里适当地抽离出来,后来她依然和徐志摩保持朋友之间的联系,但她做到该有的分寸。我以为女人在经历起码两三次恋爱后才能懂得自己适合怎样的伴侣。但林徽因从一开始就懂得自己应该跟怎么的人相伴一生,这点不光是运气,还有智慧并存。
当然最为羡慕的还是两位有才华的人的结合,两人相濡以沫一生,在事业上共同追求,相辅相成。为了自己的事业奋斗一生不止,在小说、诗歌、美术、戏剧等都有涉及,并且都很优秀,这是何等的才女。
林家有佳人,绝世而独立。林徽因不仅是民国才女的典范,也是新时代女性的典范。
《林徽因传:人生从来都靠自己成全》读后感(二)
我想林徽因比之同时期其他几位才女不同的是他对于感情的理智。她的心思并不局促与感情,文学(在我看来诗人,作家都是需要感情充沛,心思敏感),而更多的投向了建筑学(一个艺术与理性的结合产物)。这也铸就了她浪漫,有趣又不失理性的性格。徐志摩在我心目中更像一个浪漫,多情的纨绔(虽然他确实是有才),对于女子而言这种人就像是毒药般的吸引,明知不会值托付却又无法放下。他们初识时林能与已婚身份的徐相爱就说明了这其中的吸引。毕竟那时林才17。他们热烈的相爱,理智的结束。却在林提出分手时也并无那么坚定(交给三纺线女神)。梁思成的出现让林认识到这是一个值得托付的人。他家境良好(梁父赚钱的本领真是让人佩服),学业优秀,品味良好,运动阳光,没有绯闻这简直是一个完美的高富帅,而且这个高富帅还非常温柔包容,多好的结婚对象,再加之恋爱期间林父亡故,梁父为其支付学费完成留学,这里面也是有恩在,只要不是艺术家那般偏执澎湃也知道怎么选择了。金岳霖说是为她终身不娶,但并不是说金他就没有私生活,这样一个男子作为女人又怎会放心托付终身。林嫁与梁简直是天时地利人和。一个女子的幸福并非是为爱不顾一切,而更多的需要更好的爱自己才能爱别人。她之所以迷人大概是很用心的爱自己,从而变成了最好的自己。
《林徽因传:人生从来都靠自己成全》读后感(三)
徽因,如水一般的女子,如水一般地生活。
她难得情绪激昂地表露一些情感,总是像细流浸润听者的心灵。
也许正是这如水般的品性,才会吸引她人生中最重要的三个男人出现。志摩算是她的青梅竹马,她也曾一度沉溺于那段柔情蜜意的康桥岁月,但在她看到张幼仪那双“充满哀怨,嫉妒,乞求,绝望定定地看着她”时,她“颤抖了”,许是不安,许是愧疚,她将自己的情感统统抛入康桥柔波中,只留下一纸分手信,“我降下了帆,拒绝大海的诱惑,躲避那浪涛的拍打”。梁思成算不得是一个好的男朋友,因为他对女人的小心思可谓是一窍不通,但他却一定是一位好丈夫,好父亲。他愿为了她染上肺结核,学会煎药、护理、静脉注射,她也愿为了他凌晨起来修改稿件,用节食与他一起承受精神的痛苦。金岳霖则诠释了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的真正含义,用徽因的话说,他总是那么理性,把我们因为情绪激动而搞糊涂的问题分析得一清二楚。她的体贴温柔、善解人意总是于无声处使人感到温暖。
水,包罗万象。人生是一场修行,每一次困难的克服都将使你“升级”,正如书名所说,人生从来都靠自己成全,适当的容忍会有助于我们成长,但过度的容忍,即使是再风平浪静的湖面也可能卷起滔天的巨浪,而徽因则做的恰到其分。面对凌叔华不肯交出志摩的装有手稿的皮箱,徽因便不再容忍,请胡适帮忙迫使她交出;而面对陆小曼和冰心等人出言不逊时,她却能做到眼不见,心不烦,对于他们的作品的评价仍是秉持着公正的原则。
老话常说,女人是水做的。我想徽因极佳地诠释了这一点,她不仅有水的清秀灵动,且有水的风骨,水的灵魂。
《林徽因传:人生从来都靠自己成全》读后感(四)
这本书的装帧真是无话可说,精美得无可挑剔。淡粉色的封面外包,书的侧面是闪烁着的金色,每一页都闪烁着光芒,一种奢华高贵的气质油然而生。 说是林徽因传记,小标题却显得更加突出。“人生从来都靠自己成全”不错,自己的人生,应当自己做主。而林徽因,足以称得上是这样的一个女子。 林徽因,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小便养成了阅读的好习惯。对万物都充满好奇心,对有艺术气息的东西都想去学习。世界那么大,好想去看看的她,跟随林父出去外国,而这一次便彻底改变了她的人生。 在国外,她遇见了徐志摩。而徐志摩,对着这个长着较好面容又富有才气的女子一下子爱慕了。那时候的旧社会,女子无才便是德。徐志摩的原配让他觉得很难受,因为两个人没有共同话题。而跟林徽因聊天,就很聊的来。林徽因并不像旧社会的妇女裹着小脚窝在家里做女红,她相信女性也要学习,并不比男的差。当别人化妆喝茶打牌的时候,林徽因都在学习。而这不断地学习,使她更加完美。 徐志摩爱的不行,他骨子里就是浪漫的人。可他,是悲情的,悲伤的让人觉得有些可怜。林徽因都没有选择他。徐志摩这个友情之上,恋人未满的人,爱了她一辈子。她,有才气,高雅,让人生不出嫉妒之心。 林徽因后来嫁给了梁思成。夫妻两人开创了中国建筑史的先河。那时候,中国的学校是没有建筑系的,人们也不知道建筑系为何物,都以为是盖房子。林徽因在美国学习,学习西方的科学文化,将西方的建筑学带进中国,让人们知道什么才是中西文化的碰撞与交融。 林徽因,谦虚又好学,面貌又出众,跟得上时代潮流,试问这样一个女子,又有哪个男人不爱。书中讲述了林徽因出生,学习,时期那段艰苦的岁月,在教育子女方面等多方面的生活。从多个角度来叙述林徽因的一生。书中所参考的资料众多,每一抹时光都是有真实文字资料铺正,内容上真实可信。 有时候在想,徐志摩等人倾尽一生,只为一个女子,是不是傻。或许他们都认为值得。人的一生,遇到一个投缘的女子不容易,为这样的一段感情投入一生,为一生所爱投入岁月,都是值得的。 女子,并不是咖啡店坐坐,手捧本书,就叫有才情。真正的才气,举手投足之间,一言一行之中,都暗暗地透露出来。林徽因的一生,努力拼搏,积极乐观,这也可以是你的一生。
《林徽因传:人生从来都靠自己成全》读后感(五)
“这是一本金子做的书”这是我把这本书带回家后母亲的评价,在我许多的书中,母亲对这一本书最是喜爱,喜爱到拿起来好几次,又翻开细细看了好多回,自言自语地念念着:“人生从来都靠自己成全,说得真好。”甚是可爱。
的确,这本书很有设计感,十分吸引眼球,嫩粉色的封面轻易地就能勾起你的少女心,金色边沿的侧面新鲜感十足,这样的书还有三本,出版社给了它们一个有点庸俗但却十分贴合的名字——《金粉世家》,仅从这样的书名中就能猜测到这书中的主人公皆是大家闺秀,过着优越的生活,有着金光闪闪的过去,而这之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主人公非林徽因莫属。
林徽因出生显贵世家,民国初期这样的家庭出来的女子大多矫揉造作、奢靡浮华,或者维诺内向少有主见,林徽因和大部分女子都不一样,她热情激昂、独立健谈、热心而思想不固守,又升得一幅好皮囊,这是一位让人很难不爱上的女子,这一特性让她在复杂的家庭环境里能够被所有人喜欢而不受排挤,也让使她陷入在一段段刻骨铭心的感情里,但如果能选择,多少人仍愿意有着这样的一生?
即使放到今日,林徽因这般的女子仍然是少见而受人喜爱的,林徽因的一生依旧是令人钦羡的。徐志摩为她写下“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即使写得再轻,也骗不过后来人的眼睛,康桥一别,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的是那个可爱的姑娘,徐志摩才是那个留在康桥之上颔首等待着的人。而梁思成对林徽因的好便是多少女子眼中爱情的模样?与三毛荷西沙漠版的爱不一样,林徽因与梁思成的爱是温润的生活的模样,平静平淡却那么让人心安,像两只依偎在一起的猫,相互独立却又是紧紧地依偎在一起的,那么地舒适。金岳霖因林徽因终身未娶,大致是“曾经沧海难为水”一般地情感吧,见过此生梦想中的女孩,从此其他姑娘再也无法放在心上,这该是如何美好的一位姑娘呢?她的温柔,她的浪漫,她的小脾气都那么恰到好处,多一分太多,少一分太少,试想若你遇见了这样的一位姑娘,此生遇到的其他人是否都会变成“将就”呢?
使林徽因著名的除了她与徐志摩、梁思成、金岳霖的爱情故事,还有那首美得人心尖尖都柔软了的《你是人间四月天》,林徽因的诗是柔软的,像带着温度的风,像摇曳着的新芽,像暖阳下小猫的绒毛。有人说这首诗是为纪念逝去的曾经的爱人,也有人说是写给新生的孩子,我一遍又一遍地读着,总是更相信这是她写给新生的孩子的,林徽因并不是一位陷入旧事不能自拔的人,相反她总是充满希望和阳光的,她是勇敢的。
《林徽因传:人生从来都靠自己成全》读后感(六)
林徽因是近代中国历史上的一位奇女子。人们谈到她,总是津津乐道她和这三个男人之间的关系。徐志摩是她的初恋,在懵懂的时光爱上的那个有才华的男人;梁思成是她的丈夫。一位趣味相投志同道合的爱侣;金岳霖,一个忠诚的蓝颜知己。其实这一切都证明她的身上有迷人的魅力,她将自己活成了一个传奇。
这本书的名字叫《林徽因传--人生从来都是靠自己成全》,作者是全球生活美学系列读物的主编、作家、出版人陈碧,她仔细的研究了林徽因的生平,并且用优美的诗意文字来展示这个女人精彩的一生。这部分更有三卷,上卷•情事•最闪亮的日子,中卷•人生•女神的迷失和壁垒,下卷•情谊•是燕在梁间呢喃。文末作者节选林徽因的优秀文学作品。作者分别从感情、事业、友谊等角度想读者介绍林徽因波澜起伏的一生,更向我们展示她惊人的才华。
作者首先从她的感情生活谈起,林徽因出生在民国大家族,父母都是非常开明的人。从小就和父亲一起游历各国,所以林徽因灵魂的性格是活泼开朗、充满了勇气、有主见。就在她爱情的方面显示的更为明显,16岁在十六岁在如花的年龄遇到了徐志摩,这个天生多情的诗人,这位多情的诗人见到她第一眼,就知道他沦陷了。他给林徽因写了许多的情诗。她也同样爱不徐志摩的才华,和这个充满魅力的男人一起谈文学,谈人生。但是由于母亲的原因。她不屑于插入别人的情感。毅然决然地斩断了这段情丝。这时候,一个和她地位相当的男子梁思成走进了她的生活,共同的爱好使他们迅速的牵手,他们一起出国留学,共同研习建筑。两个性格互补的人走进了婚姻的殿堂。一边教书。一边同去各地考察建筑。他们还共同设计了新中国的国徽。可以说他们缔造了新中国的《建筑学》。“一见徽因误终生”,用这句话来形容金岳霖一点都不过分。他把对林徽因的爱情生活成另外一种情感。这种情感里包括爱意、理解和恰当好处的距离。
林徽因这样的女子,人生可以有很多选择。她可以选择文学、艺术这些对他来说都是非常轻松的道路。这个非常艰苦的职业。她在欧洲,学习建筑,回到中国以后,一面在大学教书,编写建筑学教程。另一方面,随着她的丈夫梁思成奔波各地,为保护新中国的文物建筑文物起到了积极的贡献。她短短的一生写了上百首诗歌,小说,散文,留下了一本本关于建筑学的著作。虽然她过早的香消玉殒。但是她的一生大都是遵循自己的内心。将自己活别人羡慕的样子。她的人生从来不依赖别人,她的一切都靠自己成全。她活成了一个传奇!
《林徽因传:人生从来都靠自己成全》读后感(七)
徽音,徽因
对民国文学史感兴趣的人一定对林徽因不陌生,几位文学大家与她的情谊、她与丈夫梁思成的幸福婚姻和她那首广为流传的诗歌《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她虽度过了有些短暂的人生,却也是真切活出了自己的精彩。
要说如何更加全面的了解一个人,就要去了解这个人的家庭,爱人,朋友,同事,一切和她有深切交往和亲密关系的人,通过他们可以慢慢拼凑出一个较为完整的形象。作者可以说基本上列出了对林徽因人生重要的角色,去看当年的故事,互相之间的评价和书信,才女林徽因便能暂时还原在我们的脑海中。
从她的出身来看,就可以说明命运之神初始青睐于她。她生长于殷实大家,父亲又是接受新思想提倡男女平等的文化人,幼时在私塾学习,那时的她就已经显露出非同常人的聪慧。少年时又随父亲旅居海外多年,经历文化的熏陶后的她热爱艺术,年纪轻轻就已经确定了自己对建筑学的热爱和追求。一个这样有思想、有魅力的女子,再加上恬静的长相和独特的气质,男士们很难不被她吸引。
关于徐志摩、梁思成、金岳霖对她的爱情,书里用了较多的篇幅来讲述。在我看来,对于一个接受西方思想影响而内心又极具才情的人来说,对一个同样优秀的人迸发出感情是自然而然的事。许多的文人一生都不止有一次刻骨铭心的爱情或婚姻,对于林徽因而言,我想她对这三个人都是有感情的,并且将感情一直延续到了生命的尽头。但她并没有做出过分的举动,也没有背叛的行为,梁思成明白徐志摩和金岳霖这两人心中对林徽因的感情,既然她的丈夫都没有阻止她与这二人来往,那外人,以至于我们这些后人,也不该再去揣摩些什么。感情终归是美好的东西,徐志摩从认识林徽因的那天起就不曾放下对她的爱,为了林徽因他与结发妻子离婚,即使后来与陆小曼结婚,林徽因一直还是他心心念念的人儿。而金岳霖,如同一位欧洲骑士一样,从一而终的守护着自己的公主,他未给梁氏夫妇的关系造成什么威胁和影响,只一心一意付出着,这就是他的感情观,无人可动摇。
林徽因与梁思成在建筑学上的建树和研究也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人人都知梁思成是我国著名的建筑师,设计了国徽,参与了保护北京城旧建筑的倡议,却不知道他背后还有这样一位“居里夫人”。在建筑研究方面,林徽因并不输给自己的丈夫,她既是他生活上的伴侣,又是工作中的伙伴,而林徽因本人对我国景泰蓝技艺的保护和传承也做出了重要贡献。
如果说大部分的人的人生整体来看是波澜不惊的,那么林徽因应该不能被归纳到大部分人里去。她的故事不可能被复刻,也将会是民国史上抹不去的一道色彩。
《林徽因传:人生从来都靠自己成全》读后感(八)
对林徽因的印象多来自高中语文老师,只知道她是位才华横溢的女子,性格开朗伟大的建筑师,而真正了解她却在不久前。前几天看到一本书——《人生从来都靠自己成全》,充满少女气息的粉色包装和每页金色的镶边都让我有种顶礼膜拜的感觉,小心翼翼的翻开书页,生怕将上面的金粉蹭掉,但随着书中文字的映入眼帘,翻书的轻缓已经微不足道了,那时我看到了不一样的林徽因。
现在电视网络上的爱情多出现在梦中,苦恋情深的男二在求而不得之后毅然放手,出国深造远离充满纠葛的地方,女配为得到男主喜欢不择手段最后落得悲惨下场,好像在现代人眼中“做不了爱人,还可以做朋友呀”绝对是空谈,果断而又决绝的分手,拉黑、删电话,最后这辈子也不再见面才是最好的结果。林徽因的爱情让我有了不一样的想法。
年幼时跟随父亲前往美国的林徽因邂逅了第一次爱情,成熟又富有浪漫气息的徐志摩和独立有新思想的林徽因很快就坠入爱河,他们多次书信往来,本来美好的爱情却经不住命运的考验,在送徐志摩夫妇离开的火车上,当望着张幼仪眼中绝望和祈求,林徽因退缩了,她认真思索后果断放弃这段爱情,回国之后和梁思成订婚。但徐志摩对她的爱没有因为婚姻的放弃,在不断的接触中,两人的爱情渐渐变成友情,尽管当时很多人不这么认为,但两人纯粹的友情是毋庸置疑的。
作为女人最大的幸福就是,有一位志同道合理解自己的丈夫,一位可以用来回忆的初恋,还有一位为自己终身不娶的爱慕者。林徽因的一生是圆满的,她不仅得到了位志同道合的爱人,同时还有初恋和爱慕者。她的一生像梦一样,很多人相信在男人之间周旋的女人是肤浅的,但在不断的交流和探索中,有些东西变得纯粹,爱情也慢慢被磨砺,超越限定达到新的境界。
我曾经很嫉妒身边的一位朋友,她有我想要的一切东西,美丽的外表和莫名充满魔力的微笑,她的身边不乏追求者,但没见过她对任何人动心,之后一次偶然的交谈让我放弃了敌对的念头,只能仰望她那藏在悲伤之后的微笑。虽然是女生,但从小就很有主见,虽然经常打架斗殴但却格外关心自己家人,初中时爱上一个男孩从此死心塌地,已经成为‘大姐头’的她,因为一句不喜欢为男孩戒掉抽烟,放弃打架,收敛所有光芒,成为老师眼里的乖乖女。可因为很多原因两人分手了,她无数次的挽回都已失败告终。可能人生需要蜕变,从那以后她开始微笑,洋溢的快乐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在我印象中她很少哭,唯一一次放声大哭还是在喝醉酒后去找那个他时,笑得有多欢乐哭的就有多悲伤。
她给我的感觉像林徽因,被所有女人嫉妒的同时被所有男人爱慕,但最大的不同是她无法找到可以停留的港湾,帆依旧被风灌满,驶入漫无目的的大海……
《林徽因传:人生从来都靠自己成全》读后感(九)
世人谈起林徽因,多是赞美之词,“一代才女”建筑师,文学家,美貌与智慧并存等等称号,金岳霖夸她是“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真实的林徽因,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且看这本《林徽因传》。
林徽因
本书的作者程碧,是著名的作家,出版人,研究专长民国女子,民国风物,已出版多部作品,前段时间就曾读过一本名为《三毛传:你松开手,我便落入茫茫宇宙》的书籍,深深地被作者细腻的文字所打动。所以迫不及待地买来这本《林徽因传:人生从来都靠自己成全》来阅读。第一眼看到这本书,粉色的封面,金光闪闪,感觉太美了,装帧,封面各方面的设计极大地满足了我的少女心,在书的目录前面,插有非常珍贵的
再来看这本书的内容,这是一本关于林徽因的人生传记。关于林徽因,多的是我们不知道的逸闻趣事,她传奇的一生中,有很多让今天的我们去津津乐道的地方。本书的作者,按照爱情、亲情、友情、以及审美情趣等情感元素,多角度为读者展现了一个多面的林徽因。正如本书的副标题:人生从来都是靠自己成全。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上天赋予了林徽因的美貌,但林徽因却用她的智慧和人格魅力,让自己的“美丽”更加地大放光彩,成为一代佳人。正如作者在书中写道:“她活得很用力”。她是“比你聪明比你出身好还比你努力”的女子。
通过这本书,我也看到了林徽因“美丽”背后的艰辛和遭受的痛苦。孩时的林徽因不太喜欢自己的母亲,性格迥异的母子,相处起来也并不是很融洽,再加上父亲常年在外,所以,林徽因并不是一个在“温室”里长大的孩子,这种成长环境,也让林徽因比同龄人“成长”的更快一些。长大后的林徽因在各个领域大放自己的光彩,主修建筑学,在文学、诗歌、绘画、等等艺术领域都有着超乎一般人的水平。但,并不是说林徽因天赋超人,在这背后是林徽因非常“用力地”活着。
她在异常艰苦的环境下进行野外考察,在建筑学领域,开辟了一片新的天地、她用弱小的身躯,一己之力尽全力保护古老的建筑物,为我国留下了宝贵的建筑文化遗产。晚年的林徽因病居于清华园,她的生命不长,去世的早,但在历史的长河中,在人才济济的民国史上,林徽因是永远的四月天,林家有佳人,绝世而独立。
《林徽因传:人生从来都靠自己成全》读后感(十)
为了吸引眼球,或为了自身利益,各种矫揉造作、无病呻吟的文字把林徽因塑造成浅薄的文青,将她的绯闻无限放大,甚至无端地贴上“绿茶”的标签。
与大多数一样,我对林徽因的理解一直停留在她与一代才子们的风流倜傥的交集上,未曾想过于片面化。毕竟能够在短时间内吸引眼球的都是些刺激性的东西,而非内在的深沉的东西。
不知是时代造就了人杰,还是人杰造就了时代。一个新旧交替动荡不堪的年代民国,有着一群开明远见的年轻人书写着,林徽因便是其中一人。
与徐志摩
徐志摩对林徽因的炽热情深,林徽因对徐志摩的百般犹豫,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外人眼里的郎才女貌,其中又有多少不为人知的无奈。难怪连当时受邀来访的泰戈尔写出一句:天空的蔚蓝,爱上了大地的碧绿,他们之间的微风叹了声唉。尽管结局没有那么完美,但毕竟其过程是美好的,两个人的相遇也造就了彼此。哪里还有谁辜负了谁,只不过是对的人未曾在对的时间遇见。亦或许这样的结局才是对两人最好的结局,毕竟得不到的东西才是最好的。
与梁思成
可能梁思成不比徐志摩来的轰轰烈烈,但生活毕竟不能每天置身于水深火热之中,还是岁月静好。两人的一短对话说明了这一切。梁:有一句话,我只会问一次,以后都不会再问,为什么是我?林:答案很长,我得用一生去回答你,准备好听我了吗?梁思成未因林徽因与其他人的种种关系而禁锢于他,反倒展示出了无比的信任与男儿的大方气概。两人的生活虽看似平淡无奇,但共患难的伉俪情深却又是那么的动人。尤其再梁思成饱受迫害时,林徽因拒绝接受治疗而选择与梁思成共进退共患难。以至于最后面对在林徽因病床前痛哭的梁思成,连子女都觉得自己在此时是多余的。男儿有泪不轻弹,此时梁思成所思所想我们不得而知,但情感是能够产生共鸣的,隔着淡淡的字眼也能感受到时空对面的悲痛欲绝。两人的为先去世的一方设计墓碑的约定,不知梁思成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去完成的。
与金岳霖
林徽因与金岳霖的关系,比起前面两段就清澈明晰的多。可以说是相好的知己闺蜜。以至于三人可以心平气和地坐在一起吃个饭,当个邻居。很多时候金岳霖都是梁与林的仲裁者。
与沈从文
林徽因对沈从文体贴入微的照顾与安排,使的他俩的关系更接近于母子的亲情,使沈从文对林是母亲般的依赖。与其他人不同的是,沈从文并非出自名门望族反倒异常地拮据。有次不难看出林为人处世的风度。我不会依照他人的标准而生活,亦不会以我的标准去要求他人。
与林长民
不同于当时的大部分家庭教育女子无才便是德,林家一直教育着这一女孩独立。当时战乱纷纷的年代,与父亲的久别也让这个女孩养成了照顾她人,顾全大局的性格。在这一弱小的身躯里我们更多的是看到了大家风范与大女子气概。父亲本身对文学的热爱也为林徽因涉足文坛提供了绝好的契机,也让她结识了一批有志青年。
与何雪媛
如果非要选出让林徽因爱恨交织的人,当属母亲何雪媛了。终日母亲脸上的郁郁寡欢是林徽因挥之不去的阴影。这也为林徽因树立了反面教材,决不能像母亲那般生活。相爱相杀用在这对母女身上在合适不不过了。林徽因去世后,何雪媛也明白了自己能如此对待的也只有林徽因了。
《林徽因传:人生从来都靠自己成全》读后感(十一)
《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笑响点亮了四面风;轻灵;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这是原载于1934年5月《学文》第1卷第1期的《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为民国才女林徽因所著。关于这首诗有两种说法:一说是为悼念徐志摩而作,一是为儿子的出生而作,以表达心中对儿子的希望和儿子的出生带来的喜悦。林先生的儿子梁从诫先生曾在《倏忽人间四月天》中说“父亲曾告诉我,《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是母亲在我出生后的喜悦中为我而作的,但母亲自己从未对我说起过这件事。”林先生已故去多年,亲子都无从母亲口中得知真相,我们外人更是只能揣度。
谜一样的奇女子林徽因先生自有她的风流妩媚、明艳动人。先后执教于东北大学、营造学社和清华大学,桃李满天下,建筑学、文学和美学造诣颇高,无愧于她“民国三大才女”的名号。
早年曾随其父林长民游历欧洲和留学美国的经历使得林先生学贯中西,这也使得她在北平总部胡同三号的家成了北平“文艺圈”久负盛名的文学沙龙——“太太的客厅”。而她在西山养病期间一时兴起创作的一些文学作品一经发表就获得了文学界广泛的赞誉。
供职于营造学社期间,林先生与其夫梁思成先生及营造学社同仁历经15年遍访隐于深山老林的明寺古刹,在国内建筑学科尚在起步之时,仔细考察、测量,依比例绘图记录,仔细研究,推翻了当时中国不存在唐代古建筑物只有日本留存唐代古建筑物的结论,震惊学界。二战结束时,林先生与其夫还受美军邀请在即将执行日本轰炸任务的美军地图上标出了可免于轰炸的文物古迹位置——京都和奈良。相较于没能听从两位先生建议被拆的七零八落的古都北京,令人唏嘘不已。
林先生的三段爱情故事也是为世人津津乐道。林先生与已婚的徐志摩堪称是挚爱知己,不知道是抵不住舆论压力还是林先生移情别恋,待志摩先生离婚之时,林先生与梁思成先生已经新婚燕尔了。林先生与梁思成先生是青梅竹马,父辈又是至交,两人的婚姻倒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但有趣的是,金岳霖先生为了心仪的已婚女士林徽因终生未娶,而思成先生却在林先生去世七年之后娶了受林徽因先生提携照顾的晚辈林洙女士。
俗语有云——三个女人一台戏。放眼古今中外,“文人圈”内都有文人相轻的说法。两种情况集中在林先生他们那个圈子里就演变成了林先生在男士眼里人见人爱,却是所有女性的天敌。陆小曼曾当着徐志摩的面表达了对其前任女友的醋意。而谢冰心先生更是几次三番明里暗里表达出对林先生“善于交际”的不屑。凌淑华先生也曾受徐志摩先生生前嘱托存放徐先生写的关于林、陆二位女士的日记,在徐先生不幸遇难后凌先生与林先生也曾就日记的去留发生不快。
无论如何,斯人已逝,林先生的学术著作、文章与美学作品都传诸后世了,她那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就任凭后世之人慢慢传说吧~~
《林徽因传:人生从来都靠自己成全》读后感(十二)
那个年代,能活得像林徽因一样的女子,不多。长得漂亮,是幸运;活得漂亮,是本事。林徽因,是一个长得漂亮,活得也漂亮的山茶花一般女子,明亮而不耀眼,从容而不做作。不论生在哪个年代,能活出自己,淡定从容地面对生活,不论苦还是甜,都是对自己这个生命最大的尊重。
她出身名门,虽然她的生母并不是父亲林长民的最爱,但她天生丽质,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16岁就随父亲游历欧洲。她情商极高,饱读诗书,又见过世面,虽然不是特别漂亮,但却是一个极富魅力的女子。在她情窦初开和日渐成熟的岁月里,她生命中三个重要的男人陆续出现,陪伴她走过并不算漫长的一生。有奔放浪漫的才子,有温文尔雅的书生,有含蓄长情的学者。作为女子,对她,都是羡慕的吧。
1.热情奔放的徐志摩 在情窦初开的年纪,遇见一个浪漫才子,是所有女生的爱情梦想吧。林徽因正是这样一个羡煞旁人的女神,徐志摩在遇见她之后,身体的荷尔蒙被激发出来,一发不可收拾,一直热烈地追求着她,直到生命的尽头。然而,错误的时间遇上对的人,这样的爱情往往是没有结果的。徐志摩已娶妻生子的事实让林徽因望而却步,终于,在恋爱开始的一年后下定决心结束了这段恋情。是不是得不到的就是最好的。正如陈奕迅歌里唱的: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被偏爱的都有恃无恐。徐志摩并未放弃,一直通过各种方式接近她。
好的爱情不是互相消耗,而是应该让对方让自己都变得更好。林徽因就是这样的一个很好的伴侣。徐志摩在认识林徽因之后,写作的才情被极大地激发出来,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现代诗,从而也奠定了他在中国现当代文坛的地位。他最著名的现代诗当属《再别康桥》。
2.相伴一生的梁思成 梁思成,用现代的观点来看,也可以说是富二代。他出生名门,受过良好的教育学贯中西。他的父亲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改革家梁启超。他为人谦逊,温文尔雅,一个翩翩公子。他与林徽因的结合算是门当户对,他们的相识有点类似于当今的相亲。他们有共同的爱好,一起赴美留学,学习建筑学,回国之后一起结伴到中国的十几个省进行田野调查,几乎走遍了全中国的大江南北,成长我国建筑学界的先驱,为保护中国古代建筑做了大量的工作。他们相濡以沫,一起度过了十几年艰难的战争岁月。 工作和生活中都能相依相伴,互相扶持,在最艰难的岁月中都没有离开对方。
3.思想前卫的金岳霖 金岳霖终生未娶,他在认识林徽因之前,曾与一位美国女士在中国恋爱同居过。同居,在当时来说还是多么前卫的想法和行为,哪怕在当今的社会也不是所有的人能够接受。然而金岳霖就是那么一个我行我素的人,不顾及世俗的眼光。在他认识林徽因之后,就被林徽因深深地迷住了,从此再也没有传出过绯闻,终生未娶。令人诧异的是,金岳霖与梁思成的关系也极好,甚至与他们一家人同吃同住。也许,金岳霖对林徽因的感情已经从爱情升华为亲情了吧。
我常常会想,究竟怎样的爱情才是真爱呢?是热情奔放,简单粗暴,甚至爱得死去活来,非你不娶,相爱相杀的爱情;还是像细水长流一般,看似平静如水,没有一丝波澜,实则相濡以沫,温暖陪伴;或者仅仅只是看着你,你在那儿,哪怕你都没有注意到我,不用得到,只要你好,我心里就暖了。相信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答案。人生几十载,不可能每个人的每段爱情都能无比完美,只求无愧于心。爱的时候就尽力去爱,不留遗憾。离开的时候从容淡定,不纠缠,至少曾经拥有。愿我们都能成为山茶花一般的女子,像林徽因那样,收获属于自己的爱情。
《林徽因传:人生从来都靠自己成全》读后感(十三)
谈起林徽因,人们总是津津乐道于她与徐志摩的那段恋情,以及“顽童哲学家”金岳霖对她一生的守候。 金岳霖曾用“林下美人”来赞美林徽因的美貌,林徽因不喜。“好像一个女人没有了什么可做的似的,我还有好些事要做呢!” 她确实做了很多,且卓有成就。 程碧在《林徽因传.人生从来都靠自己成全》一书中,称她是个跨领域的才女。 1.她的诗美妙动人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笑响点亮了四面风;轻灵 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 …… 雪化后那片鹅黄,你像 新鲜初放芽的绿,你是;柔嫩喜悦 水光浮动着你梦期待中白莲。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 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 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感悟:仿佛冰雪交融,飞燕衔泥,白光照进暗夜,世间所有的花朵都在面前争分夺秒地绽放,蕞美人间四月天。 2.她的散文打动人心 在昏沉的夜色里,我独立火车门外,凝望着那幽暗的站台,默默的回忆许多不相连续的过往残片,直到生和si间,居然幻成一片模糊,人生和火车似的蜿蜒一串疑问在苍茫间奔驰…… 感悟:与志摩阴阳两隔,四年后,伤感、悲痛依旧浓重。 3.她的小说仿佛在写自己 你真想不到世上真有她那样美的人,不管谁说什么,我总忘不了在那狂风暴雨中,她那样扭头一笑,村姑似的的包着三角的头巾。 感悟:钟绿身上有林徽因的影子,但她没有像钟绿那样随心所欲,放肆爱,而是理智地做出选择 这样一个浪漫文人,谁能想到她是中国第di一代女建筑学家: 她和梁思成发现的五台山的佛光寺,证明了中国唐代也有木构建筑。 她主持国徽设计,参与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为保护北京古都风貌殚精竭虑。 写作,研究古建筑,绘画,演舞台剧,舞台设计……她把自己的人生安排的满满当当,滴水不漏,上百首诗歌小说散文,一本本关于中国建筑的著作。 林徽因的跨界人生何其精彩! 她一步一步,走的坦诚又笃定,如人间四月天一般灿烂。
《林徽因传:人生从来都靠自己成全》读后感(十四)
你是人间四月天 —一句爱的赞颂
或许这个世界上真正能懂得林徽因的人也就那么几个。不论是从那个时代对林徽因的追捧还是现在对她的追忆,总能勾起人们对这位奇女子的思念……
一提起林徽因,人们总会想起徐志摩的那首《再别康桥》: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地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
一首《再别康桥》倾诉了徐志摩对林徽因的无尽思念和无奈苦闷。林徽因虽然也爱慕徐志摩的才华,但她大概是受到其父母的影响,理智的选择结束这段感情。徐志摩则把所有的感情寄托于诗歌,希望她像天空中的星星一样存在着,能够在茫茫人海中找到自我。这份思念绵源不断,八年后徐志摩重游故地,写下了这首著名的《再别康桥》,也可以说是林徽因造就了诗人徐志摩。
相比较徐志摩的率真热烈,林徽因更钟情于梁思成的真挚坦诚。
梁思成曾夸耀“老婆是自己的好,文章是老婆的好”,从中可以看出梁思成对林徽因的赞美和欣赏。
年少时的相遇是甜蜜的。遇见山茶花一般清新脱俗的林徽因对已是翩翩少年的梁思成来说就是一次最美丽的邂逅。共同的兴趣爱好使得两人交往频繁,关系也更加紧密了。林徽因想成为一名建筑师也深深影响着梁思成,两人选择一同出国留学,她创意草图,他构图划线,两人如影随形。林徽因用她那敏锐的思维和洞察力,为中国的建筑学术做出了前瞻性的思考。他们共同经历了辉煌时刻,也一起度过了困苦的日子。在梁思成的眼里,林徽因是最好的。
林徽因对于金岳霖来说就是他终身好友,他对林徽因的爱意充满着欣赏、理智,并一生保持着恰到好处的距离。金岳霖是明理的。“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他将对她的爱意深藏心底,“择林而居”,一生追随。
本书分上中下三卷,作者从多个角度细致入微地刻画了一个在文学、艺术、建筑等多方面有着建树的奇女子,但她更是一个情商超高的女子。林徽因渗透到骨子里的对古物的热爱以及她对美独特的见地和洞察力,都造就了她成为一位有着独特魅力的艺术家。家庭的早教、良好的英文基础、游历欧洲的经历,使林徽因立下了要当建筑师的梦想。和梁思成相恋后,在她身上中国女子的矜持,英伦女子的优雅,美国女子的侠义都有突出的体现。林徽因是幸运的,这来源于她的智诚和不做作,来源于她过人的艺术悟性。
林徽因是中国文艺复兴时期脱颖而出的一位多才多艺的人,她独立,她坚强,她理智,她始终活得清醒。正如她自己所说:真正的平静不是避开车马喧嚣,而是在心中修篱种菊。
人生从来都靠自己成全!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
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
是希望,你是人间四月天!
《林徽因传:人生从来都靠自己成全》读后感(十五)
最近一段时间把这本关于林徽因的书看了一边同时相关她的影片也看了一下,颇有感受,很喜欢徐志摩写的情诗,如: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写的好,写的妙。也羡慕林徽因和梁思成的爱情故事。更佩服他们追求理想的精神。我最先知道林徽因是通过徐的这首诗那时还在上学时期,可能很多人跟我一样吧。那时以为徐和她是一对的,后来了解多了发现她们并没在一起。同时对她的越多了解越发觉更喜欢这个迷一样的女人。
我想可能有很多人还不知道林徽因是谁,那么请跟我一起走进林徽因的故事吧:
这本书的框架是这样的:
林徽因与徐志摩的情窦初开,梁思成的终成眷属,与金岳霖的亲密关系,和情敌的爱恨情仇,家族背景,以及费正清夫妇的好友关系,林徽因的作品,完全是以林为中心的,也正是如此,从他们所有的故事发展,发生,到变化,中心点却都在林的身上,也正是有林徽因这样一位优秀的女性,才有了这么美好的故事呈现在我们面前,也为这样温暖的爱情而感动。
主要说一下她和徐、梁的带给我的一点感受:
林徽因与徐志摩的情窦初开-家境不错的林徽因16岁时跟着父亲去国外学习时,遇到了在外求学的徐志摩,上过中学的林徽,又同时在国外学习,自然比徐志摩家中的老婆见识多学识多,漂亮且优雅的林徽因一下子就吸引了徐志摩,后来徐对林的爱慕之情越发越浓,多年再来剑桥大学时又来到当年他们约会的康桥时,才有了流传之今的《再别康桥》佳作,写出了徐对林的深深的爱慕之情,让人赞叹不已。正是和林徽因的相遇,徐的诗意大开,成了新一代的诗人
虽然林徽因对徐志摩也有情有义,但最后却与梁思成的终成眷属,有时我在想,林徽因到底是怎么选择的,或许正如她写给徐志摩的信中讲道的,她看到徐志摩老婆那可怜的眼神时感觉到了不安吧,可能是她想起他的母亲不受重视吧,可能是她知道徐有老婆俩人在一起可能不幸福吧,在认识梁恩成不久的几年后,俩人结婚了,现在看来这是一个完美的选择。正是林徽因在国外对建筑的喜欢,也深刻改变了梁思的未来,在兵荒马乱的战争年代,在艰苦的环境下,在二人的努力之下完成很多重要的作品,使得中国的建筑学才得以高速发展,要不然真的要落后国外几十年上百年了。而梁思成的一些著作对中国的建筑和文物保护起的相当重要的作用。同时我才得到知道中国还有建筑学这一科学。很是佩服他们的专业精神,在生活十分困难时还在坚持自己的思想,实在不容易。可能是我就会放弃了。同时也证实了现在很流行的一句话: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总有一个默默支持他的女人!
其实这才是我对这本书,对林徽因最钦佩的地方,林徽因和徐志摩的情事,并没有对她和梁思成的生活带来多大麻烦,反而是梁的大度和宽容,让徐和林一直有来往,而林徽因在关系上也处理的很好,以及和金岳霖的关系上也是如此。同样换作是我,可能会吃醋的,会断掉他们之音的来往也说不定。爱情里的人们都是自私的,但是从他们身上看到了爱情宽容大度的一面,也对我们的爱情观和处理敏感的感情问题时,多了一分参考。这也是值得如今年轻人多学习的地方,在新闻中经常看到有年轻人在处理感情上不当引起的一些热点新闻事件,相爱时俩人爱的死去活来,分手时,却分外眼红,动不动就以死威胁……。例子就不举了太多太多极端的事件了。在遇到感情问题时,一定要静下心来,理智的思考一下,再做决定。我不知道林徽因的博才多学是不是和她在国外的所见所得所学有关,我想林徽因一定是一个理智的女人,没有坠入徐志摩的疯狂爱情中,在追求建筑学这一路上,梁和林都是紧密相依相伴的,父辈好友,家境相同,理想相同,这可能才是真的情投义合吧,在以后艰难的岁月中不离不弃,共同努力之下,给我们留下很多著作,十分不易,为他们的爱情故事而感动,为他们追求思想的精神而感动。也许他们当时没有要改变世界之类的豪情壮志,但他们却做默默作着在中国历史有着重大意义的事情。比如国徽和纪念碑就是他们参与设计的。
所以我说林徽因是一个“迷”一样的女子,徐志摩对她像是着迷一样的追求,梁思成被她迷到似的爱了她,学习她喜欢的建筑,金岳霖也被她迷住了,没有跟其它女人结婚,我想金岳霖是爱着林徽因活在他心里的感受过活的。一个多才多学的女子,生活在三个男人中间,没有你打我杀的风流情史,却书写了一曲流传至今的佳话故事,甚好。我不是让大家去学他们,而是告诉各位,林徽因正是因为多才多学在文学上,在感情上处理得当,才有这样一段佳话。
如果我是徐志——我也会喜欢她的,如果我是金岳霖,我也会追寻她的,如果我是梁思成,我也会爱上并娶她为妻与他相伴到老的,然而人间的四月天常有,她和她的诗,还有她的情,却一同消失在她的四月天里了~ 她就是“迷”一样的女子-林徽因
(关于她的故事,可以参考电视(人间四月天:徐志摩的爱情)和记录片(梁思成和林徽因),这样你会更全面了解他们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