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事生非》是一部讲述人际关系和友情的戏剧。在2011年伦敦Wyndham剧院的演出中,演员们生动地展现了各种情感冲突和人生困境。剧中通过幽默和感人的场景,深刻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善良的力量,引人深思。这部剧让观众们体验到了情感的起伏和成长的意义。
《无事生非 (2011年伦敦Wyndham剧院版)》影评(一)
读完剧本马上去看了剧场版。
说实话,剧场版所演绎出来的跟我在读剧本的时候所想象出来的画面完全不一样,尤其是 CT姐对Beatrice的角色诠释,说是令人惊喜也完全不为过。
从我个人的感受出发,剧场版在下半场婚礼的部分才开始真正精彩起来,这个时候的Beatrice和Benedick才真正地鲜活起来,Hero先后在圣坛前遭到Claudio的悔婚侮辱以及自己亲生父亲的口不择言的极端不信任,而Benedick作为之前调侃Hero外貌却在这种情况下唯一留在Hero身边并选择支持和相信她的男性,人们怎么能够不被他的才智和魅力所折服?
与此同时,Beatrice也一改婚礼之前戏份的大大咧咧、愤世嫉俗的角色性格,不仅第一时间选择坚决相信自己的姐妹“就像我有思想或灵魂那样确定,我的表妹一定是被陷害的!”,之后更是坦率地承认想要杀死侮辱自己姐妹的Claudio,但她深知杀人是“男子汉的事”,在无能为力之下她两次大声疾呼“上帝啊,真希望我是个男人!”。她说“我不能如愿成为一个男人,所以我只得作为一个女人抱憾而终。”时代对女性匪夷所思的严苛和桎梏淋漓尽致,但凡有自身个性的女人,无一不想成为男人。
最后Beatrice和Benedick这对欢喜冤家的结合也深得我心。尤其是Benedick求婚和Beatrice答应求婚这样的场景下,两个人还是不肯放下面子,这才是“极限拉扯”吧,DTT和CT姐把两个角色之间深情款款又别别扭扭的情愫诠释地特别到位,互诉衷肠的情节感觉全场都是粉色泡泡,落幕后的四次谢幕两个人也都特别特别可爱。
相比这个剧本里耳熟能详的经典台词,我最喜欢的反而是神父对被抛弃在圣坛旁边Hero伸出手时说的那句“Come, lady, die to live.”中文翻译成了“来 小姐,死里求生吧。”但是女性真的必须“死”才能“活”吗,时代强加给女性的重压究竟什么时候才能彻底摆脱“局限性”,现代社会能有女人的一席之地吗?
莎翁说,die to live。
《无事生非 (2011年伦敦Wyndham剧院版)》影评(二)
莎翁大神永远是莎翁大神,悲剧也可以诙谐,喜剧也可以悲哀,在他这里剧情漂移文字翻飞,妙语连珠的洗礼撞得人四肢百骸通体的舒泰又动弹不得,他在语言上的造诣简直是“磕嗨了开走摩天轮去和天神骂架”,真是惹不起的、疯狂的天才。
这版尤其好,大刀阔斧删去几多对白,把几个人物的台词互相调换整合一番,但现代装下古典主义的内核反而愈发耀眼。
演员们也好,不摆半点“戏剧殿堂凡人勿近”的架子:
ct的喜剧天赋给本剧增色不少,接住好多个容易冷场的点,那些历来容易生硬的转折也被她轻巧抹去。
至于dtt,他那种“把莎士比亚的台词化为自己的话”的能力更是展现的淋漓尽致。如果有些演员依靠好导演,那么dtt是很显然依靠好剧本的,他属于“戴着镣铐跳舞”反而跳得更好的演员:如果剧本本身不太出色,那么他或许很难靠“艺术家的自由创造”演得出彩,可是如果剧本本身非常出色(如莎翁),那么他的演绎绝对不会叫你失望。只要有足够的材料供他扎实地吃透想透摸索透,他就可以给你呈现出很叫人眼前一亮的表演(比如他对哈姆雷特的诠释)。我实在是希望所有年轻演员在职业初期都去舞台上摸爬滚打一番!舞台上可以积累何等的基本功和专业素质,而这真不是普通的影视工作所能给予的。好的舞台剧演员在台上简直闪闪发光,例如dtt,哪怕隔着屏幕,我也能感到演员对节奏和观众的掌控力,而他在舞台上又何止游刃有余,简直是举重若轻,仿佛没怎么发力就将人物立住,一切都如鱼得水一般自在天然。
所以啥时和RSC再合作合作呗?我是很期望看到他是如何解读《理查三世》或者《麦克白》的。
唯一要叹息,旋转舞台的魅力大概只有现场可以完全体会,看录制版多少有点遗憾。但是,靠三个柱子割开舞台两面就是两景,几把凳子就设出一个情境的巧思,倒是既符合现代戏剧那极简至上的风格,又符合莎翁当初大删大改,由一旧故事萃炼出一颗明珠的点石成金的天才(这出戏的剧情本是Matteo Bandello的一篇小说,至于梗概,在莎翁时代更是常见又老套了的)。
至于这一版本戏剧上的创造,也很是教人叹服。譬如对于角色的利用,如原本中“童仆”这一可有可无的人物,在这里却由他的魔方,仿佛局外人的冷眼,草蛇灰线地勾连起了整个故事。在不受爱情所扰的孩子看来,大人们这一套要死要活的跌宕起伏恐怕确实是“无事生非”,可是最后在莎翁那首欢乐的曲子里,有情人终成眷属,孩子坐在远离喧嚣的阶下,倒终于拼好了他的魔方,这细节又实在是教人会心一笑。
总之,这一版本可以放心推荐给所有爱古典戏剧或者现代戏剧的朋友,推荐而无有被追打埋怨之虞。
《无事生非 (2011年伦敦Wyndham剧院版)》影评(三)
只说大提提的部分。
大提提演的Benedick平生最大的爱好就是鼓吹单身狗主义,嘲笑陷入爱河的好哥们儿,久而久之,天怒人怨,几个好哥们儿决定演一场戏做弄他,撮合他和喜欢跟他激情互骂的青梅竹马Beatice。事实证明,单身汉的决心狗都不吃。在知道自己的心上人,一直和他一样对外宣称是单身主义,刻薄毒舌但不失幽默风趣的Beatrice居然对他卑微暗恋后,立刻喜上眉梢,那种喜悦,那种激情,那种翻身农奴把歌唱的姿态,真的是被大提提演得活灵活现。
偷听完好哥们儿谈话,不断躲避他们视线弄得一身狼狈。
好的,好的,我们都知道了。
在婚宴上,为了安慰失落的Beatrice,脑洞清奇的Benedick选择了表白的方式。
也有可能是Beatrice的讽刺触动了Benedick,他想证明,他们不只是表面上互相挖苦的损友,也可以是互相信任、互诉衷肠的爱人。只有当一个人先主动卸下心防,才有可能换来两个人的坦诚。
趁热打铁。
截图来自《撒娇男人最好命》。
截图来源同上。
最戳中我的画面之一还是Benedick和Claudio的对峙。一个开头吊儿郎当的纨绔公子为了心上人以及道义,与昔日的好友(同时也是月老之一)决裂。
真的是非常有古典色彩的爱情,即用行动、甚至生命来捍卫自己宣誓过的爱情,只有如此才不有损自己的尊严,只有如此才不愧对于爱人和自己。
虽然这样的爱情存在过度美化的嫌疑,但它在舞台上的表现却是最具有魅力、最令人神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