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悲歌与列传读后感精选

悲歌与列传读后感精选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7-29 03:05:18
悲歌与列传读后感精选
时间:2024-07-29 03:05:18   小编:

《悲歌与列传》是一部描写古代中国历史的长篇小说,通过对不同历史人物的生平和悲惨遭遇的描写,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历史的残酷。作者以细腻入微的笔触描绘了每个人物的内心世界,让读者深刻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和人性的脆弱。

悲歌与列传读后感篇一

雨果说:诗歌是灵魂的眺望,是心灵的飞翔。 · 写这篇笔记的时候是周末,一个人在家,窗外很安静,听不到风声,这是个沉闷的午后,天气阴沉,空气闷热,所以我的心情也被影响的有点低沉。 · 午后随手翻开一本诗集,依旧喜欢读诗,喜欢天马行空的想象,我总觉得一个诗人,他写出来的作品应该是广义的,是不被定义为某一种单纯的情感,他给了我自己的发挥与理解,这种阅读感是自由的。 · 虽然自由,但还是想告诉你这本诗集的内容。 · 杨 震的诗有中天真的活力,他的感伤,他的痛失是洒脱的,他不纠结亦没有执念,他把爱写进诗里,肆意潇洒,毫不做作。他把死亡写进诗里,写的那样安然,不伤春不悲秋。 · 他的诗集分为:行走 悲歌 与你 列传 绝句 · 他写响水坝的人 · Jiǎn Mǎi 没法用普通话翻译你的名字, 你只是一种方言发音, 听起来像 结实的树根,倔犟的牛, 坦荡的土路。 · 自信没人偷你祖上继承的贫穷, 你大门从不上锁。久而久之, 你家堂屋成为村里一条便道。 这样,过了好几天, 人们才发现四十三岁上 暴死的你。 · 他写绝句 · 并非所 有东西都在春天发芽, 有的,甚至从不发芽,直接 变成化石,或是灰烬。 不知有多少事物在春天死去, 雪人,火炉, 深山落叶无尽的空。 三月渐渐用绿色把世界关闭。 · 他把贫穷写的理由当然,把死亡也写的那样风轻云淡,可是,他是杨 震啊,他的痛,是那样的不声不响,你需要静下心去体会。 · 会写诗的人,心思总是敏感的,他们用心感知着世界万物,感知着人情冷暖,悲欢离合。他们有一支神奇的笔,勾勒着世间百态,那些我们没发现的美,看不到的痛,感觉不到的殇。

悲歌与列传读后感篇二

《悲歌与列传》是诗人杨震近年诗歌创作的总结,这部作品以其深邃的情感、独特的视角和精湛的技艺,赢得了广泛的赞誉。诗集通过对家乡、旧物、爱情、友谊、生活哲思等话题的探讨,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社会、自然的深刻理解和感悟。诗集中的叙事诗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手法,成为该诗集的一大特色。 旧物是时间的见证,也是记忆的载体。在诗歌中,杨震通过对旧物的描绘,表达了对过去时光的怀念和对逝去岁月的感慨。他以独特的视角和深沉的情感,将旧物赋予了新的生命和意义,使读者在品读诗歌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 爱情是人类情感中最美好、最复杂的一种。在诗歌中,杨震以真挚的情感和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爱情的甜蜜、痛苦和无奈。他通过对爱情的多角度探讨和深入剖析,展现了爱情的复杂性和多变性,使读者在品读诗歌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爱情的魅力和力量。 生活是一本无字的书,需要我们用心去品读和感悟。在诗歌中,杨震通过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表达了对生活的独特见解和哲思。他以深邃的思考和敏锐的洞察力,揭示了生活的本质和意义,使读者在品读诗歌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深刻。 叙事诗是这本书的一个重要的特色。诗人通过为小人物、动植物、非生物等边缘角色立传的方式,展现了人性的复杂与多元。这些叙事诗以平铺直叙的方式、节制而精准的语言,凭借鲜活而独特的生活细节勾勒丰满人物形象,流露出对微小事物的人文关怀。 这些叙事诗还以戏谑诙谐的场景和深刻的情感表达,企及现实生活悲伤的深度,使读者在品读诗歌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生活的真实和深刻。

悲歌与列传读后感篇三

曾经我非常喜欢艾青的诗歌《大堰河我的保姆》,今天遇见杨震的《悲歌与列传》,这书名就让我心生敬佩。诗歌中蕴藏着积极的生活态度。语言充满力量。

本书共五辑,行走的潇洒让人好像看到天地之广阔无垠,走过的路和看过的风景都在脑海中成为记忆的勋章,回望、感慨,我发现处处有玄机,因为“这就是生活,教育,路途”。你和我,在不同的成长背景下,走出不同的人生之路。也许很多时候,我们都在寻找内心的平静,时间会给出答案。一首《遗嘱》戳中了我的心,我们能够留给SHI界什么,人人都需要完成自己的路程。

DI二辑以“悲歌”命名,生活的不确定性带着精彩惊喜悲伤无奈铺面而来,亲情友情爱情无时无刻地缠绕着内心,只希望有天也能轻松释怀所有的故事,也许遗憾又何妨。那细腻的描写,击穿心底的语句,让我看到作者至真至纯的心灵。

《响水坝上的人》写清人物的故事,我只能说太哇塞,外貌特征三言两语,动作描写突出性格。生活中的废物、动植物等也能用诗歌的形式描写描写,足见作者对于生活的细心观察。

DI五辑的绝句,需要反复朗读,理解感受,诗歌建造生活,生活成就诗歌,在作者的眼中,诗歌是生命的质地与光华,诗性的生活值得追求。

还剩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