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咕隆咚锵》是一本充满童趣和想象力的童书,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和绘画,引发了我对音乐和乐器的兴趣。故事中的小鸟们展示了团队合作和友谊的重要性,让我感受到了乐器的魅力和音乐的力量。这本书不仅让我快乐地阅读,还激发了我的创造力和对音乐的热爱。
《叮咕隆咚锵》读后感(篇一)
自从当了宝妈,入了绘本的坑
绘本也入了不少
前段时间还在和朋友吐槽
希望国产的优秀绘本多多
懂得都懂
所以当我遇到它的时候
和崽子双手双脚推荐
.
《叮咕隆咚锵》读后感(篇二)
蕞美的春天永远在寒冬之后,
蕞快乐的小雷公永远在好朋友中间。
平行小宇宙童书:《叮咕隆咚锵》,一本小小的绘本,给了孩子和我,猝不及防的惊艳!
绘本的拉页设计,太有神秘之感。伴随着自带音效:叮咕隆咚~锵!拉页被突然打开,忽觉别有洞天,让人忍不住惊呼一声:哇哦!页面突然变大一倍,惊喜也隐藏于其中!太惊艳了!
猝不及防的惊喜与好奇,吸引着孩子一页又一页的翻看下去,时而欢呼,时而哈哈大笑,好不有趣的绘本!
本绘本故事,与我们的二十四节气——惊蛰,有关。
惊蛰,古称“启蛰”,冬眠的动物藏起来,不饮不食,被称为“蛰”。以春雷为号角,唤醒酣睡已久的芸芸众生,预示着生命在这一刻重 生,标志着仲春时节的开始。
绘本中,可爱的“小雷公”,挺起腰,叮咕隆咚地把锣敲……
春雷响,万物长,一切蛰伏的美好正在缓缓醒来。
《叮咕隆咚锵》读后感(篇三)
暑假期间每天都要陪小朋友看书,上幼儿园时候没时间看的书都读完了,新书一到,小朋友凑过来就要和我一起看。今天阅读的《叮咕隆咚锵》是一本关于小雷公寻找春天的书。
“这是什么啊?”
“这是刺猬吧,你看它身上都是刺。”
“好像有点像呢!可是你看它,好像只有头上才有刺,身上好像没有,那是长得像刺一样的头发吧,就跟妹妹头发一样!” “哈哈,妹妹也像刺猬。” “你看他的头上有一个符号,你认识这个符号吗?” “这个是闪电⚡️的符号,我见到过。” “是的呢,这个符号是闪电,所以它不是刺猬,他是这个小雷公,你看他手里拿的锣”,为此,我特意百度了一下,传统的雷公形象,一般是左右手拿的分别是凿子和锤子
《叮咕隆咚锵》读后感(篇四)
正月启蛰,言发蛰也。
惊蛰又名“启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时至惊蛰,阳气上升、气温回暖、春雷乍动、雨水增多,万物生机盎然。
这样一个春气萌动,大自然焕发新活力的节气,你会怎么讲给孩子呢?
这本来自央美学院绘本创作工作室原创精品丛书之一的《叮咕隆咚锵》非常适合拿来为2岁+的孩子启蒙,它将抽象的传统文化用一种亲切的、显现的方式传达给孩子,在潜移默化中熏陶孩子对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的认同与欣赏。
绘本主要讲述的是快乐的小雷公在不同的自然场景里唤醒春天万物的故事。
三月初春,天气冷,风料峭,不想睡懒觉的小雷公掀开云彩被窝儿,轻轻往下一跳,踏着春雪,敲起了锣,叮咕隆咚锵!
锣鼓声中,积雪化了一大块,摇醒了花儿草儿,惊醒了冬眠的青蛙和青蛇,默默流淌的小河也欢快地跳起了舞,河里的鱼儿也欢快地跳跃。
快乐的小雷公就这样像春风一般,接连唤醒了兔子、山鸡、棕熊、梅花鹿,出来觅食。
它们追着小雷公到山顶,小雷公用力敲出最后一击,瞬间天雷作响,春雨降临,万物复苏……雨过天晴,所有的万物一起沐浴在春光与彩虹中。
这样一本自带音效的好看的绘本,在陪娴宝亲子共读中,她听着小雷公的“叮咕隆咚锵”跟着从高处跳下来,玩得不亦乐乎。
全书设计巧妙,充满惊喜地打开页,让孩子很爱反复翻开,像在开盲盒一样充满惊喜。每一次的展开,就有一个热热闹闹的春天场景呈现出来,画面感极强,尤其是最后两页画,被小雷公唤醒的小动物们追着小雷公一起奔跑到山顶,欢呼雀跃地迎接春雨的到来。
春雨过后,万物复苏,美丽的彩虹出现,小动物们正围在一起休憩,配文“最美的春天永远在寒冬之后,最快乐的小雷公永远在朋友中间”。
整本书的画风舒适,翻页的立体动态,自带音效,大人也会跟着不自觉地打起节拍,尤其是最后一声“叮咕隆咚锵”后下起的春雨,让这燥热烦闷的酷暑也变得清爽起来。
《叮咕隆咚锵》读后感(篇五)
这个绘本也太可爱了吧!而且作者居然是我同乡!甚至还是一位95后!这必须支持一下~
前阵子因为小学生教材的画风问题闹得沸沸扬扬,相对应的也被网友们扒出了许多绘本的题材与画风一言难尽,许多人甚至因此儿童绘本的未来都失去了信心。对此我想说不如试试看看年轻人的绘本吧,他们刚刚毕业,还对这个行业心怀赤诚,也对一切都充满着希望。
而这一切也一定会体现在他们的作品里~
“一声春天的惊雷,唤醒蛰伏的活力。”
故事里的主人公是一位小雷公,他拎着一把小锣,敲化了积雪与结冰的小河,敲醒了冬眠的小动物们,敲醒了沉睡的小草与花儿,他敲来了春雨,敲走了寒冬,他与生机勃勃的世间生灵万物相谐相生。
而那让我们害怕的雷声,也变成了可爱的叮~咕~隆~咚~锵~这个声音听起来就会让我们产生一种热闹的感觉,不正对应着春日的万物萌发吗~
而在这个可爱的小故事背后其实也蕴涵着时节交替的规律与我们的民俗文化~
每到入春时节,惊蛰以后,暖湿气流活跃,空气潮湿,同时太阳辐射强烈,但寒冬的冷空气也依旧活跃,从而形成了强烈的空气垂直对流运动。而当潮湿的暖空气上升到一定高度就会形成大面积的积雨云,雷电也会伴随而生。
而雷公的传说最早据说出自于《山海经》,《山海经·海内东经》中记载:“雷泽中有雷神,龙身人头,鼓其腹。”而《楚辞·离骚》中也有:“鸾皇为余前戒兮,雷师告余以未具”的描写。
因为古人们对于打雷这种自然现象并没有足够科学的认知,而又因为他们对于自然充满敬畏之心,所以山有山神河有河神,于是自然而然就产生了雷神,这背后还有着许多的神话传说与故事等着小朋友们去解锁。
而随着春雷的惊响,也意味着惊蛰节气的到来,这在这个绘本之中也有体现,春眠的动物们都渐渐苏醒,昆虫们也开始增多,万物生机盎然,而惊蛰也是有着重要意义的农耕节气之一。
那如果是小朋友们看到这本书,通过小雷公的故事我们还可以扩展许多内容讲给孩子听,小朋友们在阅读绘本的过程中,不仅看到了可爱的绘本,也了解到了自然变化的规律与属于我们中华文化的民俗与节气。
最后想说这个绘本真的很可爱,而且是内页可以向上展开的设计,这个设计非常巧妙,因为翻开后内页的内容,正巧与翻开之前的内容相呼应,仿佛每打开一夜都有一个新的小世界在等着孩子们去发现,用这个绘本唤醒孩子们的孩子气吧~
《叮咕隆咚锵》读后感(篇六)
这是一本非常热闹的绘本,仔细听,耳朵都要震聋了。说是一只小雷公,看着冬天“天气冷,风料峭”,降下人间敲锣打鼓,唤醒花草,叫醒冬眠的动物,并且给动物们带去神奇变化,比如兔子身上长了草,棕熊身上长出蘑菇。
一声声锣鼓唤醒了万物,招来了春雨,寒冬过后,便是春天。
绘本的语言带着儿歌的性质,比如开头:
天气冷,风料峭,
小雷公不想睡懒觉。
他掀开云彩被窝儿,
轻轻往下一跳——
一二四句压着iao的韵。
其实没有完,接下来四五页,基本都压住了(iao)ao的韵。
因此,整本书极富有韵律。
另外,这本绘本在翻页设计上也独出心裁。
在第一页“轻轻往下跳——”后,翻页的方式并非是惯常的从右往左翻到下一页,而是从下往上翻到下一页,展现出原本页面两倍大小的画面。随后的翻页又要把这一页翻回,然后进行惯常的从右往左的翻页。接着又是从下往上的翻页,如此循环下去,完成了读者在阅读上伴随着情节与书本的互动。每一次从下往上的翻页,都是一次惊喜,放大两倍的画面给人极大的震撼,同时在内容上也增添了许多细节,场面也更为扩大。
其次,在画面上,采用一种有着简笔画风格的绘画,颜色的填涂上又有着彩画和蜡笔画的结合。同时,与欢快的格调相配合的,画面空旷但不那么萧瑟,尤其是每一声锣鼓之后,总是有着鲜艳的色彩与冬天广袤的雪白相对比,更凸显着艳丽,凸显着小雷公欢乐的性格。而随着情节的发展,锣鼓声敲得越多,画面中属于春天的颜色也越多,尤其是最后一声敲下了春雨,整个画面春意暖暖,天空还挂着彩虹。
最后,在内容上,绘本并没有很深奥的主题内涵,它所展现只是冬天小雷公唤醒世界,带来春天的故事。其特点是“叮咕隆咚锵”,先来一声“叮咕隆咚”,最后来一声“锵”,带给清冷的世界热闹,带给单调的世界花样。
小雷公吵醒了蛇,吵醒了青蛙,吵醒了棕熊,让棕熊身上长蘑菇,让兔子身上长出草,让山鸡身上开满花,让鹿角也开上花,惹来了众怒,但带来了热闹——多么有想象力的情节呀。
小雷公就像是孩子,他睡醒了就不让别人睡,同时充满着无限的活力和创意。
当所有动物迎接春雨,意识到春天来到,它们自然也清醒了过来,褪去了身上长出的蘑菇和草,开出的花,和小雷公一起高唱春天之歌,享受春天的温暖。
《叮咕隆咚锵》读后感(篇七)
“春雷一声发,惊燕亦惊蛇”。这是唐朝元稹在《乐府杂曲·鼓吹曲辞·芳树》里的一个诗句,意思是:春雷一响,燕子和蛇都被惊醒了,春雷是在宣告春天的到来。
《叮咕隆咚锵》的整体创作思路,应该是由此延伸出来的。
那为什么“小雷公”可以宣告春天的到来,那就得科普一下:
本书中的“小雷公”,就是春雷。
春雷,是个气象名,每年春季,伴随着暖湿空气势力的增强,有了充沛的水汽,高耸的雷雨云系得以发展,所以春雷年年有。
尤其是惊蛰以后,明显增强的暖湿空气与负隅顽抗的冷空气激烈对峙,引发了强烈的空气垂直对流运动。当潮湿的暖空气上升到一定高度时就会形成高大的积雨云,云中强烈的电场使正负电荷发生碰撞而放电,从而使万钧雷霆骤然发生。
《叮咕隆咚锵》,这五个字的书名,将我们接下来看的每一个画面都变得热闹起来。而一个拖着花花绿绿的尾巴的“小雷公”,让人一下子就喜欢上了这个小淘气。
“小雷公”从云彩被窝里出来,跳到冰冷的大地上,钻进了皑皑的白雪中,他拍掉身上的白雪,挺起腰,叮咕隆咚把锣敲,唤醒花儿、蚂蚁、青蛙,还有冬眠的蛇、冰冷的小河、白色的兔子等等。小雷公拼命地敲着铜锣,一声一声地在告诉大家,春天来了。
在画面创作上,作者展开奇妙的想象,为白色的兔子装扮上嫩绿的小蓝,给山鸡穿上了五颜六色的花衣裳,在云树洞里的棕熊大哥身上画了很多红磨菇的,还给断了鹿角的鹿先生重新画上了鹿角。
本书最后两页画的是,被小雷公叫醒的这些动物们,一起欢呼雀跃地迎接春雨的到了。最后一页是黑黑的泥土里,长出了嫩嫩的小草,遍地开满了像星星一样的小花。
这些无不透着春天来临的喜气和热闹。
《叮咕隆咚锵》由高歌著绘,曾获是中央美术学院优秀毕业设计主题创作奖。本书与普通的童书不一样,它是带折页的,每翻过去一页,就要展开折页来看,整幅画面才完整,展开之前与展开之后,整个故事是连接在一起的,我家女儿就喜欢这样翻来翻去,觉得这样很有意思。
这本书文字少,想象力丰富,画面感强,比较适合低龄段的小朋友。
《叮咕隆咚锵》读后感(篇八)
“最美的春天永远在寒冬之后,最快乐的小雷公永远在好朋友中间。”
1998年出⽣在河北保定新晋插画艺术家高歌,以活泼可爱的画笔描绘了一个天开异想的儿童绘本故事。
这个绘本主要讲述了快乐的小雷公在大自然不同的月份,不同的自然场景里唤醒春天万物的故事。
三月初春惊蛰,春寒料峭时,不想睡懒觉的小雷公掀开云彩被窝儿,轻轻往下一跳。小雷公踏着春雪,摇醒了灌木丛的花儿,敲起了叮咕隆咚的锣。锣的“锵锵”声,惊醒了溪边的青蛙和青蛇。
默默淌着流水的小河受到了小雷公的感召,也跟着跳起了舞,河里各种各样的鱼儿也跟着在河浪里欢快地跳跃。
快乐的小雷公像春风送暖一般,冰雪也随之快速融化,小草偷偷地从地里钻出来,为大地增添怏然绿意。小雷公接连唤醒了兔子、山鸡一家,出来觅食。
冬眠的棕熊在小雷公的千呼万唤下醒来,走出洞穴,收获漫山遍野的野蘑菇。
仲春四月中旬,小雷公好奇雄性梅花鹿为何会进入春季换角,鹿角自动脱落的奇怪现象。
其实这主要是为了方便公鹿在食物丰沛的季节里觅食,以便再生长出更好看的新角,为繁衍期择偶增添加分值。因为沉重的鹿角经常会影响到它们的进食,限制到它们的活动范围,有时还会引起它们的健康问题,所以这是它们鹿生里正常的生理现象。
鹿的自我修复能力,那可是哺乳动物中最强的,鹿茸是自然界唯一能够再生的哺乳动物附属器官。
在"雨生百谷、春雨贵如油"之际,快乐的小雷公几乎唤醒了所有与春天有关的大自然生物。伴随着雨后彩虹的出现,绚烂多彩的万物有灵且美,暮春时节也随之到来。
在酷暑时节里,阅读这一本古灵精怪、充满烂漫孩子气的绘本,感受到异乎寻常的久违快乐,好像一下子穿梭回了春天这个美好的季节里。
这本绘本有一个与众不同的地方,在于它可以摊开整幅完整的图案,这种感受好奇妙,也可能是我少见多怪吧,哈哈哈!
不过,说实话,造型奇特的小雷公确实很吸引人,根根竖起的头发,顿时令人接收到它的热烈与激情。有如此惹人喜爱的小雷公来唤醒春天,谁敢不醒来热情迎接呢?
《叮咕隆咚锵》读后感(篇九)
最近看到这样一本绘本,觉得挺有意思的。
书名是《叮咕隆咚锵》,嗯,怎么有声音了?先声夺人。
这个书名有意思的就是,不管你跟谁说,只要提到这个书名,马上就自带音效了。
比如在书店,你说:“我买一本《安徒生童话》。”这就很平静。
你说:“我买一本《叮咕隆咚锵》。” 这估计大家都会往这边瞅一眼。
比如,要跟小朋友一起看书,你说:“我们今天看一个《葫芦兄弟》。”这也很平静。
而你说:“我们今天看一个《叮咕隆咚锵》。”即便用平淡的陈述语气说,家里的气氛也会马上热闹起来。
所以,这本书的名字,是自带音效的。
这本书的故事其实并不复杂,就是一个淘气小孩形象的“雷公”在不同的场景里唤醒春天,所以配的文字也是歌谣。类似题材的儿歌、童话书,其实以前也有不少,并不算个新主题。
但是这本书把这样一个常见的主题做出了新意,它有四个独特之处:
1.它是一本符合幼儿“躲猫猫”心理的游戏书。
我们知道无论是七八月大的婴儿还是两三岁的幼儿,都十分喜欢和大人玩“躲猫猫”游戏,并且乐此不疲。而这本书在讲述故事时通过“折页”的设计,让故事就好像一场好玩的“躲猫猫”游戏。
在小雷公每个“唤醒”的场景,用折页的形式分隔成两部分。在没有打开折页的时候,是春天没有被唤醒的场景。这个场景的文字“配音”就是“叮咕隆咚”。而随着折页揭开,“锵”的一声,折页下面的春天场景就藏不住了。
这每一个场景的阅读过程,其实就像带小孩在念魔法咒语一样,“叮咕隆咚”是魔法开始准备的“预令”,然后,“锵”的一个“动令”,就把魔法效果完成了。
在“叮咕隆咚”的过程中,孩子在期待,心里在想着会看到什么呢?
到了一把揭开折页,“锵”的一下,所期待的场景“开奖”了,如果跟之前想的一样,就有一种“应验”的快乐。如果跟之前想的不一样,则是意外的惊喜。
这本书最成功的设计就在于此。
2.它是一本内容与立体结构配合巧妙的立体书。
这几年立体书发展很快,市场上有大批的立体书,揭开以后会从书页中间弹出各种立体的物件。但是,实话实说,大部分弹起的物件,并不怎么令人惊喜。
我一直主张,立体书之所以与平面绘本不同,就是它要呈现出一种动态,这种动态是平面绘本难以呈现的,这时候“立体”这种方式,才是有必要的。立体书里动起来的机关不是为了动而动,而是它的动作也是一种表达,而且是超越文字与图画的表达。
但是,目前大部分立体书,已经陷入了为立体而立体,很多机关的动态并没有对于推进故事情节或者构建场景的意义几乎没有。甚至有些过于复杂的立体部件,既容易戳到孩子,还容易损坏,也没有表达出更多的信息。
这本《叮咕隆咚锵》,算不算立体书呢?它其实每个场景只有一个折页。
但我认为,它应该算是立体书。
因为即便是只有一个折页,没有复杂的机关,但它的动态是必要的,打开折页这个动态蕴含了一个“揭秘”的过程,完成了魔法咒语的实现。
虽然折页很简单,但是同时实现了立体和动态这两重效果。而且也恰恰因为简单,表现效果更好了,更简洁有力。配合那个自带的音效“锵”,可以说是完美的。
从设计上可以说达到了极致,做到这种程度,就是独一无二的表达,很难被模仿。
3.自带亲子互动强化效果
有些绘本设计过于复杂,大人看见也是一头雾水,抓不住要点。亲子阅读的时候,家长和小孩之间怎么互动甚至需要家长事先去学习,不提前准备好,家长都不知道该怎么跟孩子互动。
这个《叮咕隆咚锵》就不用那么麻烦,只要家长能带着孩子揭开一个场景,到第二个场景的时候,只要娃不傻,就应该会注意学习、模仿这个魔法口令了,很自然地就实现了亲子互动,而且很容易在互动中做到大人与小孩的“神同步”,更利于增进亲子间的感情。
4.有传统文化的内涵
比如小“雷公”看起来是个蠢萌的顽皮孩子形象,但仔细看他的尖嘴、鸡爪子、一对小肉翅,并不是随意而为,而是有文献依据的。作者应该也是有对中国古典神话做过功课,这个“鸡爪”实际上可以追溯到《山海经》中对描述雷神的“龙身而人头”,所谓“龙身”,也就包含了“鸡爪”。
所以,这个绘本虽然看起来画的是一个小雷公“唤醒”春天的故事,其实因为雷神在二十四节气中,属于惊蛰,所以这是一个关于二十四节气中“惊蛰”的绘本。以后孩子向《山海经》或《二十四节气》等经典的传统文化知识延伸阅读时,在这里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
作者为了突出这个鸡爪的形象设定,从环衬中就开始埋了小彩蛋。彭懿在《图画书这样读》这本书里专门讲了绘本环衬中藏的秘密,提醒读者去注意环衬中的画面信息,所以我们看到环衬上有奇怪的内容,就要注意了。而这本书的环衬上画的雪地中一串小脚印,是小鸟吗?是小鸡吗?有几只?从脚印先猜一下。
翻过这一页再顺着小脚印去找,就看到小雷公的“鸡爪”了。
当然,后面的画面当中,也有许多有趣的细节,比如小白兔身上长出了青草,棕熊身上长出了蘑菇等等,只是这些场景,其他绘本也是能做到的,所以就不多说了。
文字自带音效、翻页的立体动态以如此简洁的形式集成到了这个小绘本中,又能使每一个场景折页让孩子有参与感,调动想象力,让连续的阅读有持续的活跃度。可见作者对阅读过程是有预判的,设计的折页场景、配合的文字都是认真构思好的,因而阅读过程中,参与感才是充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