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时间,快与慢》读后感摘抄

《时间,快与慢》读后感摘抄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10-08 13:25:32
《时间,快与慢》读后感摘抄
时间:2024-10-08 13:25:32   小编:

时间,快与慢读后感篇一

比较理论的一本书,初读时甚至感觉有些章节有些矛盾。比如经历越多的人,活得越长这一章节中所说每天重复做一些没有刺激性的事务性事情时,脑子里什么东西都没留下,就会感知时间越来越快。而在时间快到了这一章节中又提到日复一日的例行工事般的生活使我们对生活的期望值越来越低,回忆越来越少,感官上又觉得时间变慢了。

但是整本书读完后又改变了之前的想法。作者只是从不同的角度阐述自身感知的时间快慢,并不是真正意义上时间的快慢。整本书从理论出发告知我们人生是否精彩取决于自己主导时间的能力。

时间,快与慢读后感篇二

马克•维特曼的这本书体现了德国人的性格:古板、冷静和严肃。这种性格导致《时间,快与慢》并不是一本耐读的书,尽管有的观点是不错的。读完书,最直接的感受就是:时间虽然由上帝控制,但自己可以改变对时间的感知。

一、控制即时满足,实现长远目标。现代社会是充满阶层和身份焦虑的社会,我们有两种生活方式。一种是即时满足,注重快速反馈、现实奖励,喜欢刺激和冒险,有感知当下、感受生命的能力;但沉迷于快乐、忽略风险,使他们难以实现社会认可的目标。一般说来,赤道附近的人们更容易即时满足,比如葡萄牙、意大利、希腊、西班牙和非洲人。另一种是延迟满足,牺牲现实导向的享乐和即时满足,围绕长远目标点点滴滴提升能力,总体上朝气蓬勃、自由乐观、追逐未来;但未来视角、忙忙碌碌使他们容易焦虑,对现实生活感受较低。一般说来,勤劳善良的中国人更接受延迟满足,更在乎十年寒窗、一朝题名的快乐,但我们也要给自己的内心和感受留下一点空间,从而学会控制外来压力和消极因素。

二、控制消极情绪,实现长久发展。实践和理论告诉我们,性格、社交和情商是成功的关键因素,而自我认知、自我控制是情商的重要内容。人被负面情绪控制时,就会高估事件持续时间,使人冲动而具有侵略性,诱发暴力行为。人没有明确目标时,就会觉得人生无意义,从而沉默不行动,这种无聊不是放松和休息,而是一种令人不快的浪费时间。人拥有积极情绪时,就会集中注意力,让生活充实丰富,从而赢得发展时间和空间。据说长寿者就是那种控制消极情绪,专注于当下的人,而不是向死而生者。

三、控制时间感受,实现长期规则。从心理学视角讲,主观感受和时间感受紧密相连。专注使人物我皆忘,工作需要多节奏多任务处理事情,衰老使人们对经历过的事情麻木不仁,他们体察不到时间流逝,觉得时间过得太快。反之,期待者盼望未来而无法忍受现在,无聊使人处于独处的孤独,发烧时新陈代谢加快使生物钟更快,他们觉得时间变得很慢。我们知道了这些道理,就可以用专注而非期待、工作而非无聊控制对时间的感受,发挥唯一可以作出长期规划物种的优势,精确测算、精细分割、科学布局当前生活,为科技成果井喷、现代社会形成和人类文明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时间,快与慢读后感篇三

随着时代的进步,我们在物质和精神世界看起来都比过去要丰富百倍,包括我们拥有更好的旅行方式,坐飞机比坐火车要快十来倍。但我们常常在另一个地方觉得迷失,确实,我在互联网大厂之间不断被填满的时间也感到迷失,不断的工作,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对接销量来给自己增加业绩,可是核心能给自己或者自我的快乐越来越少了。越来越不像自己,感觉这个世界充满了虚假与欺骗。

活着的感觉来自不断感知变化的当下,而掌握命运走向的秘密,被封存在基因里。

内在节律也是其他动物的实践观来源,在清醒-入睡-清醒的周而复始中,过去被抛在脑后,未来无从想象,只有当下的外界刺激带来的反映,成为全部的生命体验。

时钟见证了整个社会生产力和效率的飞速提高,更见证了每个人适应时间的挣扎努力与频繁失败。

几点起床不再取决于第一缕阳光何时出现,而是工作与学习何时开始。几点入睡也不取决于困意来袭的时间,而是当天任务是否完成。很多人用咖啡喝褪黑素来制造清醒与困倦干,以适应违背身体意愿的时间进度。

延迟满足。

无聊不是忙碌之后的放松休息,而是无意义和不行动,不知道要做什么,也不知道即将发生什么,没有外界输入,只有自己的想法在陪伴自己。

眼球经济的定义,就是每次关注和点击都会换做商业价值。这个时代不允许人在任何一种场景下无聊。

到最后,没有时间造成的损失比浪费时间造成的损失要大....也许,在我们拥有时间的这一刻,存在着平衡和在此的确定性。自我存在,至少是指在此的本质不能被任何其他事情所影响....

一个人如果没有时间,那就意味着迷失了自己。日常生活中的事务占据了我们很多时间,使得我们无法感知自己。

还剩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