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书里的民国》是一部描写民国时代爱情故事的小说,通过一封封情书展现了那个时代的浪漫和坚贞。故事情节曲折感人,情感真挚动人,让人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风情和情感。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情感细腻动人,让人回味无穷。
情书里的民国读后感篇一
“从前的日色变得很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现在的人不流行写信了,爱也越容易说出口了,看一场电影、吃一顿饭便轻言了爱情,轻许了姻缘。现代的恋爱越来越轻浮,有些年轻人甚至为了恋爱而恋爱,爱情的本质都没弄懂,民国里那一封封信里字里行间都是真真切切的深情,一百年前的爱情,教会我们爱和勇敢。
记得和舍友们聊过婚姻与恋爱,得出的结论就是——恋爱和婚姻是两回事,大家都是没谈过恋爱的高中生,却说的条条是道,愿她们可以不被世事打扰,天真烂漫。
也愿你在最好的年纪,遇到最好的人,因此携手共白头。
情书里的民国读后感篇二
昨天听祖母将她们那个年代的事情,我突然有些明白了民国中人的一些处事风格,那个年代时间很慢,慢到一生只爱一个人,那个时代书信很慢,慢到几封情书就爱上一个人,看见青衫,总会联想到读书人。年轻的学子背着半人高的行囊,那时的交通工具,无外乎马匹车辆,家境差些的,只能苦了一双脚,道正应了那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人事抵不过岁月的沧海桑田,恒古不变恐怕唯相思一二事罢了!《情书》里的女子,握着他临走时送给她佩带,青青子佩,悠悠我思,女子矜持不语,痴怨男子为何不能主动些?
那不解风情的男子啊,你可知道那姑娘一日不见你,如隔三秋?
情书里的民国读后感篇三
真正的爱情到底是什么样子呢?恐怕没有人能说清道明吧,就像一千个读者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总有一款适合你。
前些天在网上选书,偏偏我是不喜小说的那种人,总觉得小说里架构的世界太不真实了,经年累月看下去,会让人迷失,渐渐丧失对现实生活追逐的乐趣。抱着这样的心态,我选到一本书,名字简洁明,一听便知道是讲述民国有情人的那种书——《情书里的民国》。
作者邵子岐的年纪并不大,是个标准的95后文学青年,不过在她文字中流露出的思想,倒是很新颖,看得出来这位小青年是个很有主见的人。
在我过了看小说的年纪后,便开始对文学类书籍感兴趣,其实原因很简单,因为真实。
爱了就是爱了,恨了就是恨了,放手了便不再纠缠,留下了那便等待一生。
因为真实,所以感动,因为真实,所以凄美。
夜晚灯火阑珊,躺在藤椅上,听祖母讲述她们那个年代的事情。那个年代时间很慢,慢到一生只爱一个人,那个时代书信很慢,慢到几封情书便会爱上一个人。
读到徐志摩与陆小曼这一篇时我再想,有时候,我们会深深爱上一个人,没有原因,也没有道理,更没有缘分和约定俗成,爱便是爱了;也许那个人不会在身边,也许很遥远,也许这个人不会爱你,又或许那个人只会出现在梦里,待你午夜梦回,与他共叙巴山夜雨,大梦初醒后,于你只留下淡淡泪渍,和满心惆怅……
民国时代,是个薄情与多情并存的年代,那个在雨中为你撑伞的人,也许会在某一时刻对你拳脚有加,譬如萧军;那个在黑夜中陪你笑、陪你哭,总是以你为重的人,也许会在某一时刻变了心,忽然薄情到令人心寒的地步,又譬如胡兰成。
同样,民国又是一个充满爱意的年代,战火狼烟四起,还是有人携手终老,杨绛与钱钟书、鲁迅与许平君、朱生豪与宋清如等等等等,不胜枚举。其实最美好承诺,不是我爱你,而是我会一直爱着你,陪你长大,伴你到老……
于此而言,现在的爱情,你不觉得太过快餐化了么?一句想你,电话微信便可搞定,再也没有那种在邮局翘首以盼的心境了吧?一场电影,一个约会便算轻许了爱情,又有谁知在那个年代,进步青年高君宇只为了那句我喜欢你,等待了石平梅一生……
那个时代很慢,慢到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人事抵不过岁月的沧海桑田,恒古不变恐怕唯相思一二事罢了!《情书里的民国》中的女子,鲜活灵动,跃然纸上,仿佛在我眼中,她们已不再是一堆史料文字,巧笑倩兮地打着油纸伞,淡悠悠地朝我走来,一身旗袍,西服革履,有的相挽执手,有的相忘于江湖。
合上书我准备出去走走,走到公园的喷水池边,看到一对恋人在闹分手,看着两人决绝的背影,我突然很向往那个年代的爱情。
当我与你挥手后,也就注定了,从今以后的形同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