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婚由我》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散文,讲述了作者在结婚前夕突然病倒,但婚礼依然如期举行的故事。文章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真实的情感,展现了作者对爱情的执着和坚定。这篇文章让人深思,让人感受到爱情的力量和人生的脆弱,引人思索人生的意义和真正的幸福。
《结婚由我》读后感(篇一)
对于作者上野千鹤子,我是久仰大名,最近很火,很多朋友推荐她的书,说是作为一名现代女性,必须要看她的书。 这反而激起了我的好奇心,那就来看看她的这本新书吧! 作者说:结婚也可,不婚也可,女性的人生价值,并非取决于此。 书中通过不婚的上野千鹤子和已婚已育的水无田气流两人的对话,探讨了当代女性关心的问题:工作、家务安排、夫妻关系、不婚、生子、带孩子的问题,给我们新的启示。虽然里面的对话太扎心了,但不得不看啊! 看完后,我直呼:女生
《结婚由我》读后感(篇二)
即使孩子出生,男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也丝毫没变。
全民结婚的时代才是异常的时代。
有社畜,还有对应的家畜。。。
同质婚?其实古代也一样啊,只有穷书生才梦想中状元成驸马啊!甩手掌柜,可能日本情况还要更严重一点。 嗯,读完也没觉得有什么特别新鲜的内容。就当听吐槽一般,听过算过。
作者说向着不婚、结婚、生子都可以自由选择的社会前进,大概这就书能出版的正能量了。
《结婚由我》读后感(篇三)
日本的哲学书很喜欢以对话的方式,怎么说好呢!对日本男权的不满?女性在婚姻当中付出太多,随着男性收入的下降,女性要出来工作,然后家务还是由女性承担,就算是高收入家庭也是女性牺牲自己的事业成全男性,离婚后子女大多跟随女方,日本还是男权蛮重的社会,男性没有改变观念,特别是在家庭事务方面要尽量做到平等。
书中所说,男性被迫单身,女性选择性单身,然后剩下的百分之20的男女层次不一样,很难配对,与国内的基本一样,但日本算是社会保障制度完善的国家,教育医疗,房子算是支出较少,这方面可要可怜一下国内的男性,我们要改变一下观念,无论谁赚钱多少,男女公平,家务一起承担,如果女方特别会赚钱,男方做多一点也无所谓,女方在择偶是向上兼容,那你就要考虑到风险,男方也要放下世俗观念,为家务事多做一点也不是没面子的事情,特别能娶到会赚钱的老婆,也别觉得自已吃软饭,时代不一样了,分工合作。
《结婚由我》读后感(篇四)
这本书真的很好读,很适合那些在思考要不要结婚的女性们阅读,上野老师的语言就像是一把剑,一针见血,锋利又幽默。里面有一个观点一下子点醒了我,就是所谓的恋爱其实就是为未来找依靠,你和他结婚其实就是看中了他可能具备了能够让你未来耶变好的希望,同样的,生子也是如此。那么既然如此为什么不把希望放在自己身上呢?你喜欢什么样的人,不代表你要和什么样的人结婚,成为XX的妻子,XX的母亲,你可以主体的身份,以玩家的身份去成为你想成为的任何人,而不是以NPC的身份成为一个龙傲天剧本的里的一个无足轻重的垫脚石。反观男性的婚恋观,我认为书里提到的那个书名《痴呆的母亲》是非常确切的,你必须是将他视作孩子的母亲,但同时你要痴呆,易于掌控,乖乖地做一个家畜,最好还要要如幼女一样懵懂可爱。 最后谨记: 这个国家处处弥漫着“死”。死去的制度被一些生者赋予意义,他们还企图将一条条鲜活的生命硬塞进条条框框中。不要被死吞没,不要被死吞没,不要被死吞没……我重复默念了三遍后,离开了上野女士的事务所。
《结婚由我》读后感(篇五)
作为对谈合集的话,最大的缺点就是讨论不够集中、主题比较分散吧。而且在对谈的时候,为了维持谈话的和平,有的时候为了避免冲突,所以不一定会很深入的探讨下去。从上次看了上野千鹤子和樋口惠子对谈之后,对于这本对谈的感觉也是相似的。总的来说,这种对谈形式的书比较适合偶尔拿起书随便翻几页,因为讨论的比较浅显,所以很容易就能读进去。但是对于一个想要从头读到尾,并且获得系统的深入的讨论的读者来说,就会觉得很疲惫。前半部分让我印象比较深刻的观点是观念传统的人反而更不容易结婚,因为他们认为结婚的成本太高。书的后半部分让我印象深刻的点是奥运会原来是一个会让民族主义情绪高涨的事件。
但是如果仅针对于这本书的制作来说,我很反感把连续的对谈分成一个一个的小标题,这样更增加了对谈的细碎感。并且编辑,还把一些不知所以的话标成红色加粗,这样读的时候真的很累。你永远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有一些红色加粗的重点段落,跑到你面前来,对着你喊叫一些不一定是最精彩的话。可能对于有触动的观点,不同的读者会有不同的看法,因此我觉得在成书的时候就直接给读者标好重点,实在是一种不尊重大家意愿的做法。制作太烦人,再减一星。
《结婚由我》读后感(篇六)
本书的日文原版《非婚ですが、それが何か!?》应该出版于2015年。也是两位作者的对谈形式。 因为上野千鹤子本人未婚未育,如果读者以为这本《结婚由我》是一本不婚宣言的话,那真是大大误会了。甚至正相反,这本书为我们展现和深挖了婚姻本身的种种样貌和可能性,展现了育儿在社会及家庭变革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展现了男性、女性及孩子在家庭与社会中构建出的种种样态,还有单身不婚者以及不育者们的想法和状态。 而同样作为不婚不育的我,当然也不至于因为看了这本书而改变自己的人生规划,但确实有很多收获。确切的说,书中所探讨的方方面面问题,其实我在生活中都有感受或观察到,但这本书带给我的是更全面的触及到这些方面,我也借此尽己所能的进行了更深入的思考,并且在整个阅读过程中努力的拓展和捕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然后尽可能多的做笔记输出。 事实上这种思考和表达是一个绝好的机会,因为一本主题性的书所涉及的内容,一定会竭尽所能的全面和深入。而我们在生活中,此类事件或相关信息其实更多的是点状的,不成系统的,甚至相互关联性也呈现比较混乱的状态,更糟糕的可能还会有一些误导的错误认知趁虚而入。所以我认为如果一本书能够给自己提供这样一个阅读、思考和输出三合一的机会,那真的一定要把握住,因为平常很少能有这样在一个完全的网状结构下梳理自己的思想。 这本书我花了6天共25小时阅读完成,写了276条笔记近2万字。正如作为社会学学者的上野千鹤子,虽终身未婚育,但她极为关注社会、家庭、婚姻、育儿等问题。我们选择不婚不育的人群并不是完全远离社会,相反我们更有可能更加关注社会的运行状态和本质问题。 漫舞。2023/10/14
《结婚由我》读后感(篇七)
上野老师的谈话录确实读很多了,不过每一本都还是会有新收获。
1.腐女磕的攻受cp本质还是异性恋
这一点让我想到其实很多lesbian也是套着同性帽子的异性恋,互相称呼还是老公老婆,一定要强行分出1和0,1无非就是装着男人大脑的女人罢了,而0也是日常遭受压迫的那一方,常常听到的t卵p怀就是被压迫的证据。
以前一直不理解腐女,两个男人有什么好磕的,上野老师点明本质是异性恋后,恍然大悟,想到很多腐女漫画里的形象无非就是勇猛高大的攻和娇羞小巧的受,这和刻板印象的异性恋又有什么区别呢?
所以腐女,可能是更爱男的吧?毕竟连女人都不想看到,而热衷于两个男人。
2.许多女性其实不是异性恋
我有一个朋友在日常生活里对任何男性都提不起兴趣,但她大概率还是会遵从父母的意愿与男性结婚生子。上野老师这里提到兴趣其实表现为性欲望,如果你对异性没有性欲望,那肯定不是异性恋了,而符合这一点的,我身边朋友可太多了。所以并非异性恋,最终还是会选择和男人组建家庭,并且服b役,可能她们单方面并不喜欢男性,但依然无法改变她们在向男权社会输血的事实。
3.近代资本主义普行后男人的阶级意识更强且无退路。
以前没有恋爱的时期,男人无需靠自己的努力来娶媳妇,所以只要是家中长子基本高枕无忧,那样的时代早就过去咯,现在媳妇可不是坐在家里就能娶回的,不仅需要你本身提供情绪价值,还需要具备殷实的家产,经济能力+情绪能力,基本缺一不可,所以找不到老婆的再也不能怪别人,而只能自知毫无魅力且家徒四壁,不敢向上发难,就把这种仇恨就撒向弱者女性。
《结婚由我》读后感(篇八)
想了想,还是决定用书名作为标题,因为结婚毫无意义,就是个人的选择而已。
这种对话形式的书特别能体现出“未婚”和“已婚已育”两类女性在“女性主义”态度上强弱的差异。上野女士明显的更具有批判性,更敢于揭露本质的原因,而水无田气流则更温和。
我时常对着结婚即放弃自己人生的女性有种强烈的“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之感。
“哀其不幸”是觉得男女出生时明明毫无差异,却被社会教养、规范成了“女性范式”中的一员,“女”这个性别就像匹夫无罪,怀璧其罪中的“碧玉”,只因性别为女就要承担无妄之灾。
“怒其不争”是觉得明明女性较之以往已经有了能选择的权利(当然要承担社会压力),但是依然有不少人摆烂自己的一生。不少女性生了孩子就因为配偶的不作为放弃了争取,借用上野女士反问她学生的一句话“你要是现在不去坦率面对丈夫,那接下来的一辈子,你都只能和一个被自己放弃了的男人过日子了,你能接受吗”?我真的很想再多问一个问题:“即使你能接受,你凭什么就要求你的孩子一出生就要接受并且赡养这样不负责任的爸爸呢?这就是所谓爱孩子的表现吗?”
最后,现在所有人在面对别人的不幸时,都在说“结婚前要擦亮眼睛”这句话。好像是一句正确的废话,那么《结婚由我》中上野女士的一句话也许可以把这句正确的废话给具象化:
结婚前问下自己;“是否有把孩子单独托给他一天的信任?如果没有的话,你要和他结婚吗?这种男人,你要他做你的丈夫吗?你要和他过一辈子吗?”
《结婚由我》读后感(篇九)
太痛苦了,终于读完了,我更喜欢上野千鹤子老师和漫画家田房永子在《从零开始的女性主义》里面的对谈,因为田房跟我的爽快利落的性格更贴近,这本书是上野老师早期的作品,就比较学院派旁征博引,但是触及面更广,也能带来很多思考。 婚姻大多数时候看起来像是——两个人自由恋爱进而结合的产物,孩子也理所当然是父母双方情投意合的爱的结晶,但是婚姻和社会阶层,和钱,和双方的家庭,和投资现在或是投资未来的考量一直都是密不可分的,甚至还和女方父母有没有钱让她蛰居在家有关,所以才会有人说想要提高结婚率就把孩子从家里赶出去,切断他的经济来源就可以了,这样他就会去寻找伴侣结婚,因为两个人理论上比一个人更容易存活。 随着社会生产方式、经济增速、社会意识的转变,大家不再理所应当地去结婚,因为对于男人,事业和经济上特别成功的人,不需要依靠女人获得认可。而对于女人来说,一方面社会缺乏相应的育儿上的保障,另一方面又要求女性在育儿,生产,工作,老人看护……上的全能,令其不堪重负。甚至结婚以后,丈夫在扮演育儿角色中的缺失,也令妻子失望到绝望,最后争夺抚养权,全家一起“抛弃父亲”。 其实对于我们每个人都不应该仅仅出于习惯就去结婚生孩子,而逃避作为一个独立行走的人所应该进行的必要的思考。比如说:在恋爱和婚姻中是否能够审视现实条件之后保留一点真正的自我,在家庭中丈夫能否换位思考,贴心地照顾孩子让妻子得以安心拥有喘息之机,能不能加强沟通互相尊重,而不是等到事态严重覆水难收才抛下对方一走了之。 社会能不能接受妈妈们不是万能的超人,精疲力竭也做不到同时操心工作老人小孩和丈夫的一堆事,健全早期育儿的保障,无论是婴幼儿托儿所,或者是金钱物质保障,都需要切实做出改变才能真正提高人口出生率。 但是无论结婚生孩子与否,都要离开家自己决定,自己赚钱,能够独立地生活,这是担负家庭责任的前置条件。
《结婚由我》读后感(篇十)
上野千鹤子老师的书真是能给所有女性带来安慰。 上野老师很擅长创造名词,不婚耻辱,非常精准地表现出女性的心态。哪怕如今网络环境中女性主义盛行,搞事业比谈恋爱重要得多,舆论矫枉过正到仿佛选择结婚的女性都要比断情绝爱的女性低了一个档次。但回到现实生活中,不结婚依然不是一个和结婚同等理所当然的选择,选择了不结婚的女性依然要为自己的选择作出解释,而结婚的女性则不需要任何解释(男性同样如此)。 选择单身的男性比例高于女性是出乎我意料的,毕竟在中国,婚姻给男性带来的好处普遍超过女性,也许是日本的情况稍有不同吧。不过我倒是有另一种解释,书里也提到了日本国民性的问题,比起绝对的答案更喜欢选择模棱两可的答案。我的感觉是女性尤其不愿意明确表达自己的意见,所以坚定选择不结婚的男性比例就超过了女性。 我很感谢上野老师对新全职主妇意愿的解释,选择留在家里并不一定是优先选择了丈夫和孩子的利益,而是“选择经济方面更加受惠”的生活方式。或许是因为日本传统家庭的模式是妻子管钱,而且社会支持系统(保险等制度)也会为家庭主妇提供优惠,所以日本的全职主妇在经济方面的安全感要高于中国。 没想到上野老师还知道“壁咚”,并且提到了女性追求“我的女人”带来的形式感,说白了,就是喜欢霸道总裁嘛。其实这就是慕强心理,我身上也很明显,现在人们对一些文化作品中所谓“霸道总裁”有嘲讽,说他们是普信男,我感觉问题在于“霸道总裁”这个符号的含义发生了改变,现在的霸总没有了曾经光芒,倒更像现实中普信男,他们受到嘲讽问题不在男,不在信,而在于普啊。 在看有关日本的研究时总会深刻地感受到我们和他们的相似性。中国最近频频出现厌童的讨论,原来日本社会同样有厌童倾向,在鼓励生育的同时出现厌童的风气,有逆反心理的影响吗? 因为这本书是对谈的形式,而且两个人都是对性别婚姻问题有很深刻研究的学者,所以话题非常跳跃。正因为不是学术研究,两人的讨论涉及面很广很发散,很多观点对我来说具有启发性,尽管在这本书里没有深入讨论,不过以后可以找相关的书籍来学习。
《结婚由我》读后感(篇十一)
我们正处于一种妥协性的♂♀平等社会状态之中,促使越来越多高收入阶层的男女意识到了家庭即成本+风险的意识,因而选择不婚,不结婚也由此成为某种修辞层面的自我保护行为。日本知名社会学家、人口学家山田昌弘认为,「不论男女,只要结婚就会吃亏。对女性来说,亏的是时间(家务和育儿的责任全都要自己扛);对男性来说,亏的则是金钱(赚钱养家)。」
在博集天卷出品、由日本社会学家上野千鹤子和水无田气流之间命题式交流谈话录《结婚由我》一书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出生于1948年的上野与70后水无田气两代女性之间的相互关怀映照!
身为不婚不育主义者的我,一直是亲朋好友和同事们眼中的奇葩,他们从刚开始的调侃、嘲讽语气,逐渐地转化为认同和欣赏的态度~
生渔一直是损♀利♂的事实,对于大多数脚7对我无儿女,将来无人养老的鄙夷,我常常一笑而过……
我发现大多数人将男方有车有房作为择偶加分项,女方有车有房反倒成了减分项,这双标的似乎有些过于可笑!
关键是大多数有车有房男所拥有的一切,基本上是双击父母荷包拼凑出来的,反倒成了这些好大儿在婚姻市场的优势之一,未免过于滑稽!
读完本书后,发现本书虽说主要是围绕日本几十年间♀的困境与权利展开讨论,但放在我兔也依然非常有代入感!
我们正处于一种妥协性的♂♀平等社会状态之中,促使越来越多高收入阶层的男女意识到了家庭即成本+风险的意识,因而选择不婚。
尤其是当男女之间在各方面的差距正在显著缩小,引发了某些人对竞争社会的忌讳和恐惧心理,为此加大马力催促♀结婚生娃,令其退出劳动力市场,成为父权制和夫权为首的家长制集团中的“寄生族”,失去“向上的憧憬”等。
《结婚由我》读后感(篇十二)
To be or Not to be,this is a question。 到年龄了,要结婚吗?像爸爸妈妈一样,全民结婚的时代,结婚不是理所当然的吗?然后呢,搭伙过日子,生一个或多个小孩,抚养她(们)长大,然后再看着她(们)结婚生子…… 如果不结婚呢………那又如何?
如果你有婚恋方面的纠结,不妨读一读上野千鹤子与水无田气流的这本书。 上野千鹤子和水无田气流老师的对谈《结婚由我》,日本两位女性社会学家关于结婚的对谈,她们从日本当下的不婚时代谈起,单身社会和少子化来临,剖析刻画不婚时代的家族肖像以及亲子关系的真相,从各个方面刻画和剖析当前日本的家庭趋势。 上野老师思想犀利、言词幽默,拿起来就放不下。很多司空见惯的陈规陋习在上野老师形象化的拆解下无处遁形,露出丑陋的内核。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可以对照自身,想一想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是因为社会习俗还是规范的力量必须结婚还是自身意愿想结婚,婚后自己的希冀是什么?自己的底线在哪里,都可以有明晰的认识。 上野千鹤子,东京大学教授,知名女性主义学者,出生于1948年,未婚(最近有登记入籍,对方是色川大吉(已逝)未育。 水无田气流,社会学家、诗人,1970年出生,日本国学院大学教授。已婚已育。 我读过《厌女》《从零开始的女性主义》《一个人的老后》,有关家庭有关女性,总有茅塞顿开之感。 这次是《结婚由我》。在随书赠送的大书签上有上野老师给中国读者的寄语,表明她对婚恋的态度: 结婚也可,不婚也可。生育也可,不生也可。 女性的人生价值并非取决于此。 无论在中国还是日本,“单身人士”都在增加。不婚又如何? 如果是自己的自由选择,结婚或者不婚,生育或者不生都未尝不可。 她们看问题的观点很新颖,比如同类婚姻,选择配偶的意愿决定者从父母换成了本人,牧领权力的内化(唉,这些社会学家看问题太犀利了哎)。 水无田说自己个性比较宅,腐女,喜欢独自读读写写玩游戏,自称“废柴”对自己结婚12年了也觉得震惊,还生了孩子,哈哈哈,婚姻,如鱼饮水,冷暖自知。 我还是倾向结婚试一试的,不必刻意抵制。 对谈形式比较轻松,佩服她们似乎聊散了又及时聊回来,很好玩。看她们讨论角田光代、凑佳苗的小说也很想去凑一角。
《结婚由我》读后感(篇十三)
无论结婚还是生育,都是属于每一个独立男女的个人选择。
——《结婚由我》
当看到知名女性主义学者上野千鹤子与诗人水无田气流的访谈录《结婚由我》,前言有一句话,社会关心年轻男女的结婚问题,其真正的目的实希望他们生育。生育如此重要,尤其在中国传统不生育就不孝顺的伦理观里,如何正确看到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这是一个重大的课题,比如经济压力的减小、女性地位的提升等等,社会还需要进步,生育才不是难题,因为费老说了那句振聋发聩的实话: 生育实在是损己利人的事情。
生于团块时代的单身者上野千鹤子与团块世代少年,成为母亲的水无田女士,两位年龄差近乎母女的社会学者,她们的生活经历与思想观点的碰撞一定会有闪亮的火花出现。
“不婚耻辱”就算到了现在这个单身时代依旧是单身人内心的忌讳,如同现在常说的“大龄剩女”。很多词汇已经退出流行领域,但思想上的禁锢还是套在每个人的脖颈之上。而两位学者统计的数据是日本积极不婚派男性,在过去二十八年中增加了近五倍,女性增加到两倍。原因是婚后经济负担太过沉重,年轻一代男性总体薪酬水平低下、职级晋升和底薪上调变得迟缓等。通过男女单身数据统计金钱与时间的顾虑让结婚成为一项吃亏的事情。
尤其是陷入“时间贫困”状态的女性,除了就业劳动时间,还有无偿劳动时间,更是难以估计。全职家庭主妇与所以女性积极不婚是一种合理选择。
面对单身社会和少子化来临,两位学者从社会关系、经济发展、家庭、男女双方立场来讲述不结婚的原因与双方立场,包括如今婚姻生活存在的难题,比如女性,又希望女性去工作,又想要女性去生育,这种现代社会不断制造出来的新自由主义女性形态,本质和传统女性没有不同。只要时代不改变,人性的枷锁依旧存在。
作家玛格丽特阿特伍德曾经写过《使女的故事》,这本未来小说中基列国可能会存在,可能会消亡,所有人都渴望自由,都在规则中懦弱着。现在单身时代与不育时代,“不生育的自由”是在这三十年无数人的抗争在白眼歧视反对声浪中取得的,而“生育的自由”还没有获得。跳脱出女性的困境不仅需要女性自身,更需要社会的关注和社会制度的与时俱进。
波伏娃在《第二性》中讲述:女人的基本特征就在这里:她是整体中的他者,这两者互相必不可少。
《结婚由我》读后感(篇十四)
在我身边,有的已经结婚的朋友会劝我早点结婚生孩子,有的则说结婚也没有什么好处,结婚之后的生活是一地鸡毛,其实我个人而言,结不结婚都是我的自由,我愿意选择怎样的生活方式也是我的自由。 《结婚由我》这本书中是上野老师和水无田气流的对话,让我们看到上野千鹤子老师对于结婚与否的女性保持了自己独特的见解。无论是在家庭婚姻关系中放弃工作,选择独立带娃的女性还是选择事业选择不婚的女性都让我们看到各种各样的选择。 在我的生活中经常会听到女人过了30岁就不值钱了。每次听到这样的话,我都会觉得非常无语,上野千鹤子老师说在20世纪60年代32岁就是嫁的晚了,那么如今60多年过去了,仍然保持了这样一种状态。这种保守的婚姻观束缚了很多女人,其实这样反而也是害了那些渴望爱情与婚姻的女性,如果草草嫁人而不得不承受婚后枯燥和难以适从的生活也是非常疲惫的。 其实对于孩子的教育也非常值得重视,每个人都是通过自己的个人意志去做出属于自己的决定,我们作为旁观者,也不能硬逼着别人去结婚,不能逼着别人去怀孕。 当然也有非常多的人选择不婚不育,这就反映了许多社会问题,那就是年轻的夫妻很难担负起养育孩子的重任,关于孩子们的养育已经不比一二十年前,孩子的花销非常大,这也给许多家庭带来了压力,如果。夫妻两个都选择拼搏事业只是为了给孩子更好的教育条件,那么孩子则会缺少许多关爱,好像看哪种结局也是不完美的,需要做出适当的调节。 其实老一辈人有许多都认为如果选择不婚不育,那么这个社会都无法进展了,其实不生育的利己主义只是输给了生育的利己主义,很多人迫于压力和各种各样的原因选择生育,其实他们并没有真正面对自己的内心,所以这个选择也并不是快乐的选择,如果一个女性没有生育的自由,那么是非常悲哀的。 上野千鹤子老师的观点还是非常深刻并且中肯,希望我们面对的是一个能够自由选择结婚或者不婚、生育或者不生育的社会,当然我们也能坦诚面对自己的内心,而不是在大众的眼光下艰难生存。
《结婚由我》读后感(篇十五)
社会学调查数据实际上只是验证了我们受舆论宣传的影响而普遍持有的判断: 近年来结婚率和生育率下降,而结婚率和生育率都与经济水平相关。经济水平、劳动者性别比例和家庭结构的变化,都会影响人们结婚的意愿。
近期受到广大读者追捧的日本女性主义学者上岛千鹤子与社会学家水无田气流以此为出发点,结合自身经历,谈论了日本社会“不婚率”数据背后不同类型的“不婚主义者”,并指出不同历史时期人们对婚姻的看法,以及女性在时代变化中社会地位、家庭地位与心态的变化。
全书论及诸多问题,逐一提炼为标题,优点是便于读者快速把握所谈的论题及作者主要观点,缺点是给人的感觉较为零散,似乎两人只是泛泛而谈各抒己见,目的仅在于通过碰撞发散出更多的想法,而非就某个点做集中的探讨。
不过,在很多方面,文中剖析的日本社会与欧美国家和中国当前社会都存在共通之处,因此很容易引起中国读者的共鸣。
对女性而言,婚姻无疑有两大意义:
一是保证长期饭票和稳定的生活,以及受人尊重的身份和社会地位。女性需要通过婚姻来寻求对自身的认可。就这一点而言,婚恋市场等同于职场,无论是选择性单身还是被迫单身者,都会无形中产生低人一等的畏缩感,需要靠其他方面的优秀才能打消其他人对自己不利的判断。但这点对女性来说尤为明显,由于社会环境的局限和传统偏见的影响,女性更难以在其他方面体现自我价值,在评价体系中婚恋一项也更容易被赋予更大的加权值。这也导致了女性对自身能力普遍的不信任。
单身女性能否很好地安排自己的生前身后事?上野在《一个人的死后》中谈到了单身女性面临的各种猜疑,但她乐观地指出,单身并不意味着“孤独”,只要有配套的政策和设施,一个人的生活丝毫不成问题,而且同样可以丰富多彩——像水无田女士那样,自称没有安装女人的OS(操作系统)的人,如果不是因为“结婚后能获得各项扣除”,大概就不会想到要结婚了。
二是生孩子。按照现行的人口政策,养育孩子通常以家庭为单位,单亲家庭是迫不得已的选择。而在繁育后代这件事上,女性似乎历来更为热衷,因此必然在婚姻和家庭关系中沦为弱者、被选择和无条件付出的一方。这里面又有两种心态在所祟。从社会学上来说,不单封建社会,即便现代社会,也难以避免“母凭子贵”的心态。孩子或许可以实现自己未能完成的梦想,或许可以拿来作维系婚姻关系的工具——如此又循环回去,结婚为了生孩子,生孩子为了维持婚姻,两者融混在一起,形成一个解不开的死结,说不清孰为因果。“人生缺乏规划”“随波逐流”的人,都会选择按部就班。从生物学上来说,女性生育期有限(所谓滴滴答答的“生物钟”),让女性来不及认真思索要不要结婚和生孩子以及需要什么样的婚姻和家庭生活之前,就迫不及待地做出选择。生孩子需要女性做出更切身的牺牲,也涉及更多身体上的激素变化和情感纠缠。
依照对谈的导向,“倘若来自社会的压力以及社会经济上的需求消失”,“结婚率会不停地下跌”。但不结婚又如何,孩子变少了又如何?只有当结婚和生育都变成个人选择,女性才有可能获得真正的“生育权利”,以及个人自由。由此,社会才能变成“一个所有的孩子都能轻松活下去的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