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悲伤的物理学读后感1000字

悲伤的物理学读后感1000字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12-03 03:05:12
悲伤的物理学读后感1000字
时间:2024-12-03 03:05:12   小编:

《悲伤的物理学》讲述了一个年轻女孩在父亲离世后,通过学习物理学来理解和应对自己的悲伤。小说通过描写她与物理学老师的亲密关系和对物理学知识的探索,揭示了悲伤与科学之间的奇妙联系。阅读本书让人感受到悲伤的力量和希望。

《悲伤的物理学》读后感(一)

之前有看到过一幅对联的一半,“学物理,如雾里,雾里看物理,勿理物理。”这本书叫做悲伤的物理学,虽然实际没有牵扯到物理学,只是涉及到一些名词,不过刚开始读的时候,感觉还是跟对联里面描述的很像,也算是机缘巧合了。

这本书的写作方式很新颖,主题经常跳来跳去的,很难拿别的作品做对比,正如前面铭文中高斯廷所言,“我对纯体裁并无太多兴趣,小说不是雅利安人。”也许是对文学形式的尝试吧。主角患有移情症,导致了他会在许多人的记忆中穿行,写的比较多的有三个人,一个是古希腊神话中的米诺陶洛斯,那个陷于迷宫中的牛首人身的人,还有自己的爷爷,以及壮年时的同伴高斯廷,悲伤贯穿着整本书,如同弥散在卧室中的气味一般挥之不去。

关于爷爷,描绘了他小时候险些被几名姐姐遗弃,以及参军时被一名寡妇所救,之后寡妇珠胎暗结,爷爷却又跑回了家,几十年后的主角前去拜访,才揭开这一段往事;至于米诺陶洛斯,在第二章有关于他的详细描述,还有辩护词一类的东西,很是应景。之后便是患有移情症的主角和他生活的压抑环境,七八十年代的东欧小国,整个社会阴暗又无趣,至于高斯廷,谁也不知道是真实存在过的人还是主角想象中的人,一个才华横溢、天赋异禀的天才,计划极尽想象力之能事,最后消失在了现实中,并在历史中不时出现,引主角探寻。

之后的内容中描绘了当时充斥着的绝望,还有对时间胶囊的展望,并对前面的意象进行了解密,所谓的米诺陶洛斯,不过是因为戴着防毒面具的人有点像,而且被无视的幼儿处在地下室中,如同米诺陶洛斯处在迷宫中;2010年12月的《经济学人》上,所谓的世界上最悲伤的地方,指的便是作者和主角所在的国家,这一充满了苦痛与西方社会漠视的国家,同时也是作者深爱着的国家。

最后作者为前面的诸多未尽之处添上了美好的结局,并画上了一系列死亡的句号。

《悲伤的物理学》读后感(二)

最初,我对这本书的期待,是一本非虚构纪实文学作品,能带我领略东欧社会生活里的悲伤现实。读完,我发现我期待的偏差太大,这本书更像是作者想象中悲伤的呓语,半真半假的故事里,我分不清神话、现实、他者和自我的界限在哪里,不知道是翻译的问题还是作者文风的问题,亦或是我自己的问题,我读不太懂书中的悲伤,不过读完确实把我自己给搞的悲伤了,觉得自己的读书水平好差。。。还是试着去说说我对这本书的理解吧。

我认为,本书作者是希望通过物理学的视角来解读人类情感的复杂性。本书的写作背景源于作者对人类情感的深刻兴趣以及对物理学中复杂系统理论的运用。作者试图将看似不相关的两个领域——情感与物理学——结合起来,为读者提供一种全新的理解悲伤的方式。

在本书中,作者想要表达的主旨是,悲伤并非一种单一的、消极的情感,而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包含着多种情感状态和反应。作者认为,通过理解悲伤的物理性质,人们可以更好地处理和理解自己的情感,从而在面对生活中的挑战时更加坚韧和有韧性。

本书通过引入物理学中的概念,如熵、混沌理论、量子力学等,来比喻和解释悲伤的动态过程。作者详细阐述了悲伤如何影响个体的心理状态,以及如何通过时间的推移和个体的适应能力来实现情感的平衡。书中还探讨了悲伤与人际关系、社会结构以及文化背景之间的相互作用。

我认为,本书有这样几个新颖的地方。首先,它挑战了人们对于悲伤的传统看法,鼓励读者以一种更加科学和系统的方式来理解自己的情感。其次,本书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帮助人们认识到悲伤并非完全是负面的,它也可以成为个人成长和情感深化的催化剂。最后,作者通过物理学的类比,帮助读者理解悲伤的复杂性,从而在面对悲伤时能够更加从容和有策略。

我并不知道我对这本书的理解对不对,抛却内容不说,这本书的装帧、印刷都走心了,书中有一些错别字,试举一例:255页最后一段最后一行,群“欧”,通过上下文的意思,应该是群殴才对。

《悲伤的物理学》读后感(三)

生命因阅读而存在

文/暗夜大佬

这部《悲伤的物理学》出自保加利亚作家格奥尔基·戈斯波丁诺夫之手。若你初见书名中的“物理学”三字,便误以为它是物理学科普之作,那恐怕要让你失望了。同样,若你仅因书后简介提及到悲伤如何如何,就断定它是以物理学的角度来剖析悲伤这种情绪,那也请接受我的歉意,你的猜想依旧偏离了正轨。

作者将此书归类为小说,或许这已让你心生疑惑——它何以与传统小说大相径庭?原因在于,全书内容看似凌乱破碎,阅读时让人如同步入迷雾,人物繁多如走马灯般掠过,情节亦不连贯,时而南辕北辙,亦穿插着幻想、议论、呓语等元素,还夹杂着历史片段、购物清单、说明书、法律条文、神话传说、医学分析等,更有那些令人费解的插图,作者的笔触仿佛随意飘荡,想到哪里便写到哪里。然而,若能换个视角审视,这何尝不是作者的一种实验与探索?正如他在书中所述,这是一部“由漂浮在虚空中的各种原理构成的原子论小说”。

故事开篇便带有奇幻色彩,因为“我”能自由进入任何人、任何物体的意念之中,“我”可以是牛头怪弥诺陶洛斯,可以是进入太空的小狗莱卡,可以是“我”的祖父或父亲,甚至可以是果蝇、恐龙,乃至无生命的物体……正因“我”能潜入众生万物的意念,便产生了万物皆我、我即万物的矛盾与统一。

这种移情的能力赋予了“我”无限的视界与生命,仿佛能跨越生死界限,生生不息。作者在书中巧妙地为这一设定寻找物理学依据,指出只要我们进行观察,事物便因被感知而成为真实,这一观点与量子物理的理念不谋而合,展现了作者惊人的想象力。

既然拥有这样强大的超能力,那“悲伤”又从何谈起?因为无论“我”将移情投射至何人或何物,它们终将在迷宫般的命运中迷失,走向不可避免的死亡与消逝。于是,“我”被囚禁在无尽的出生、迷失、死亡的循环之中,每一次意念的穿梭,都会让悲伤层层累积,仿佛众生万物的痛苦——从被宰杀的牛、灭绝的恐龙,到战争与杀戮,再到人生百态中的求不得、爱别离等种种苦楚——都将汇聚于“我”一身。这些痛苦跨越时空,从神话传说的幽远到未来世界的未知,再融入保加利亚这一东欧国家复杂的人文地理与历史背景,每一次轮回的闪现,都带来强烈的情感冲击与深刻的力量。

悲伤的轮回记忆聚沙成塔让“我”不堪重负,这何尝不是作为人类,在人生迷宫中挣扎求生的真实写照?为了缓解这份痛苦,“我”开始以金钱交换他人的故事,用“这是我花钱买来的他人故事,而非我亲身移情的体验”来自我麻痹,试图减轻内心的重负。最终,“我”甚至选择将自己封闭在地下室,用冰冷的墙壁隔绝与外界的共情,以求在黑暗与孤寂中治愈创伤。我们甚至能听到“我”的呐喊,“我必须将自己深锁于黑暗,不让一丝光线唤醒我的同情之心,在这空无一物的黑暗中静静疗愈。我必须压制住逃离的冲动,阻挡他人的苦难与故事渗透进来。”

最终,“我”只能依靠在地下室收藏的那些零碎物品,制作一个属于自己的时间胶囊,以此来保存那些模糊而珍贵的记忆。在超能力逐渐消逝之前,“我”将穿梭于各个轮回世界所残留下来的悲伤与凌乱破碎的记忆一一记录下来,凝聚到这部名为《悲伤的物理学》的作品当中。

因此,《悲伤的物理学》不仅是一部简单的作品的创作,更是作品创作过程的一种抽象化体现。正如创作小说需从他人那里取材,仿佛“购买”了他们的故事;需要具备移情的能力,以便更好地融入他人的视角与情感;为了丰富作品的内容,必须查阅各种类型的大量资料……而“我”在地下室用零碎物品制作的时间胶囊,就如同将所有素材组合在一起,以内容的形式封存在这部书中。

这部书便是作者的时间胶囊,承载着所有的记忆与情感。当我们翻开这部作品,就仿佛打开了作者的时间胶囊,能够见作者之所见,感作者之所感。通过这本书,我们能够阅尽众生的故事,体验那些因阅读而变得真实存在的人物与事件。

正如量子物理一般,一旦观察便会存在。当我们翻开《悲伤的物理学》的那一刻,作者笔下的那些人与事,便因为我们的阅读而拥有了真实的生命力。

还剩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