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有所养》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讲述了一个老人在儿女的照顾下,过着幸福快乐的晚年生活。文章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真挚的情感,让人深切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亲情的可贵。读后让人深思,唤起对家庭责任和爱的珍视。
《老有所养》读后感(篇一)
我最近是多爱播客呀,这本书也是播客推荐的 作者说他写这本书的原因,是问了很多人同一个问题:“您的无忧退休生活是否安排好?” 他说一般得到2类答案: 第一类人很忧虑地承认:“没有,我挺担心,我可能应该向我的养老资产账户存更多钱。” 第二类人则很乐观地回答:“是的,没有问题,我按照最高标准向我的养老资产账户存钱。” 他说,听到后很担心,这2类人的退休生活,其实都没得到妥善安排 他也强调,「基金、股票、现金、房子、终身寿险」都不是「真正的」养老金 因为,「真正的养老金」,应该是能提供确定的、能持续终身现金流的,比如社保养老金,比如我们从保险公司那买的终身养老金 这本书里面也用了很多例子解释,养老为啥一定要有「真正的养老金」 —— 因为我平时也关注这块的知识,这本书我收获最大的,是计算「退休收入可持续系数」,来评估根据已有的资产来养老,最后陷入“人还在钱没了”的概率有多大 并且用计算展示出,通过把部分资产年金化,能把“人还在钱没了”的概率降低多少,用数据体现「终身养老金」的价值 也从数据上,多了又一层安全感~
《老有所养》读后感(篇二)
我最近是多爱播客呀,这本书也是播客推荐的 作者说他写这本书的原因,是问了很多人同一个问题:“您的无忧退休生活是否安排好?” 他说一般得到2类答案: 第一类人很忧虑地承认:“没有,我挺担心,我可能应该向我的养老资产账户存更多钱。” 第二类人则很乐观地回答:“是的,没有问题,我按照最高标准向我的养老资产账户存钱。” 他说,听到后很担心,这2类人的退休生活,其实都没得到妥善安排 他也强调,「基金、股票、现金、房子、终身寿险」都不是「真正的」养老金 因为,「真正的养老金」,应该是能提供确定的、能持续终身现金流的,比如社保养老金,比如我们从保险公司那买的终身养老金 这本书里面也用了很多例子解释,养老为啥一定要有「真正的养老金」 —— 因为我平时也关注这块的知识,这本书我收获最大的,是计算「退休收入可持续系数」,来评估根据已有的资产来养老,最后陷入“人还在钱没了”的概率有多大 并且用计算展示出,通过把部分资产年金化,能把“人还在钱没了”的概率降低多少,用数据体现「终身养老金」的价值 也从数据上,多了又一层安全感~
《老有所养》读后感(篇三)
那一年,春晚小品《不差钱》诞生了一句经典台词——
“人生最痛苦的事情,就是人活着,钱没了!”
你以为“人活着,钱没了”只是一句玩笑?
有注意过我们周围的老年人越来越多、新生代越来越少的严峻现实吗?
有想过为什么国家于2022年末开始逐步推进个人养老金制度吗?
近在咫尺的“人活着,钱没了”,其实是说,(上了年纪的)【个体】如何合理规划自己的资产,以保证不想或不能劳动获得报酬后,积蓄下来的资产足以保证过上“从容不迫的生活”。
换句话说,【个体】如何保证在不知何时到来的死亡前,拥有【持续且稳定】的【净现金流】?
《中国人口老龄化高峰期养老金缺口的测算与应对研究》曾明确提出“未来的人口老龄化进程将加速发展”,(预计)中国老龄化高速增长的时期是2025—2040年,年均增长的百分点数超过0.6!
伴随老龄化社会的深入,我国现行养老保险制度尚存在一些问题,如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存在收不抵支的风险、企业年金的作用还很弱小、商业养老保险尚处于起步阶段、不同人群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差距较大、法律法规还有待完善、保险基金投资收益率偏低等,解决起来难免存在各种困难,逐步消化尚需时日。
对于大众而言,一定要认清国情,即中国的养老制度仍有待完善。
虽然国家日益强大、高速发展,但养老问题绝对不能轻率地完全指望政府——制度的完善必然需要时间,而“红利”不见得辐射到“现在的所有人”。
同时,即使部分达到最低缴费年限的劳动者,已经拥有了未来取得“一定数额永续养老金”的权利,对个体而言,更大的问题是“通货膨胀”引发的“实际收入递减”。
几乎所有的经济学科普读物都会提到“社会发展必然引发的通货膨胀”——随着时间的推移,货币购买力会大幅度下降。
这种购买力损失在几周、几月或几年的时间内可能不明显,但是十几年内就比较突出了,几十年的时间就很显著了,而长寿时代的退休期少则30年,长则40年。
举个例子,北京奥运会好像还是昨天的事儿,但其实已经过去15年了!
我们可以想想15年前、10年前的100元可以买多少东西?今天的100元又可以买多少东西?
中国大多数老百姓对养老问题不算敏感,少数有想法的人能接触到的养老知识相对有限,但,单就“合理挑选产品以构筑可持续的个人养老解决方案”,市场上逐步增多的“终身年金”计划,已经能满足一部分人提升“养老护城河”质量的需求。
比如,有些平台推出的“终身年金”计划,拥有3%的固定收益+不确定的浮动收益,相当于提前冲销了自己未来退休后的养老金至少3%的通货膨胀率——当然,这种方法只是估算。
如果月缴2000元,那么退休后的月养老金将会接近6000元,加上国家养老金,这两部分合计大体能让普通人从容应对未来正常的养老生活了——为了降低重大疾病或意外产生的风险,还需配置其他产品,不过,这就不是咱这里要讨论的内容了。
没错,“终身年金”就是为了解决“人活着、钱没了”的“难题”应运而生的!
可能你会好奇,为什么这里用的是“月缴2000元”,而不是“月存2000元”?
因为我们所说的“终身年金”其实是一种商业保险!
那么,“终身年金”是一种什么样的商业保险?中国有前瞻性的大众又要如何挑选最适合自己的“终身年金”?并且,如何做出最【稳健】的“可持续的个人养老解决方案”呢?
如果你的脑袋里冒出大大的问号,那么,不妨翻开这本由中信出版·墨菲推出的《老有所养》——你惦记的问题,别人已经给出了最适合当代的“解法”!
《老有所养》虽然写的是欧美国家的情况,但关于“通过资产年金化实现终生可持续收入”的原理和运作思路,世界上的主要国家和地区大同小异。
矫情一些说,“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当读者明白了书中“七步走”的精髓,在养老理念方面,你就领先周围不少人几十年了。
先来聊聊“年金”,我们可以把“年金”理解为【购买】一份承诺【远期收益】的【投资凭证】。
远期收益,就是你未来的养老金。
由于风险与收益、成本共存,你现在购买的【金额】——也就是保费——越大,未来的养老金越高。
这里的风险,对于投保人而言,主要来自投保人能不能存活到领保费的年纪。
举个例子,一个人35岁购买了年金,预定60岁才能领养老金,但投保人不幸59岁亡故了,那么,这种情况对于投保人而言是不划算的。
换言之,这位不幸的投保人让渡出了未来几十年保险公司要兑付的“养老金成本”,而这部分“养老金成本”是作为养老金给了其他存活的投保人。
这其实也符合保险“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错位匹配”+“互助精神”。
同时,保险公司也可以算拥有了巨额无息或者低息贷款,用以投资赚取经济周期内的资本红利。
调皮一些说,购买“终身年金”——也就是保险公司要一直付你养老金直到你死为止,有点“赌命”的意思。即,投保人认为自己可以活很久,那么,我就通过购买“终身年金”强行锁定几十年后一部分持续+稳定的现金流。
当然,各位朋友可不要产生“万一如何如何,我就亏大了”的负面想法,同样是中信·鹦鹉螺推出的《老而不衰的科学》提醒我们,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国家各项保障体制的完善,我们身体的综合健康程度是稳步提升的,预期寿命也是不断增加的。
是的,如果您是一位理性的聪明人,就能很快明白,如果你身体健康、家庭幸福,反而更应该购买年金,而且越早越好!
为什么呢?
因为你身体健康、家庭幸福、平时注意锻炼身体,就意味着你的预期寿命肯定是高于平均数的,你活得越久,从保险公司获得的年金总额就越高,这其中不仅包含其他人的“死差”收益,还包含保险公司的投资收益。
以2023年为例,如果说投保人在恰当的年纪——比如35岁正当年+现金流稳定+身体健康+家庭和睦,购买了当前保底利率可达3.5%+浮动收益的年金,而这份年金还纳入当前正在试点的个人养老金类,那么,这份年金就同时拥有(100%刚兑)保收益+低税率+抵押贷款等多项功能!
再细化一些,如果预见经济周期下行,未来同类型年金的兜底利率是大概率低于3.5%,而且是持续走低;同时,年纪较轻,年金的保费也便宜。
一来一去,越是早理解年金的重要性和当前优势——成本低、收益高,这才是真正的“早买早享受”!
那么,如果认同了的“年金”意义,是不是越早买越好呢?是不是所有闲置资金都用来买“终身年金”呢?
这本《老有所养》提醒我们,也不是。
比如,期待自己退休后的“总退休金”每月达到10000元,那么,只根据“终身年金”合同测算后缴纳对应保费就足够了嘛?
《老有所养》明确提醒读者务必要理清如下7步骤——
步骤一: 确定期望退休收入
步骤二: 计算现有年金化收入
步骤三: 计算养老金收入缺口
步骤四: 计算退休收入可持续性系数
步骤五: 评估计划是否可持续
步骤六: 计算预期财务遗产
步骤七: 运用产品组合年金化养老资产
具体细节,建议有兴趣的朋友认真阅读全书,这里不方便全面展开。
长话短说,这需要“聪明的投资人(投保人)”以自己的现实需求去调整资金配比。
首先,太年轻的朋友(如18岁),并不建议购买。因为让渡了现在的现金(价值),你将丧失原本可以用现金带来的年轻享受——比如旅游、看演出、看演唱会等等。
其次,太年老的朋友(如70岁),也不建议购买。因为这时候购买“终身年金”的成本太高,从数学角度看并不划算。
适合购买的朋友,最好是拥有稳定的现金流,也有足够充裕的闲置资金,并且明确自己未来的财务规划。
举个例子,如果某位朋友预计自己退休时,每个月能获得国家养老金有5000元,期待月总养老金有15000元,这里的缺口就有10000元。
如果期望这10000元,全由“终身年金”来填,月缴保费可能就达到3000元。
不过,一旦月缴3000元,自己现在的日子过得就很拧巴,而且,若自己面临被裁员的风险,这就属于“养老计划可持续性不足”。
那么,妥协的方法,可以是配置月缴1000元的“终身年金”,配置1000元的基金——关于基金选择的要点,可以参考同样是中信出版·墨菲推出的《主动基金投资指南》,留出1000元的流动现金。
需要强调,由于个体情况存在巨大差异,“终身年金”只是作为养老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的特点是【稳健】——国家法律规定寿险公司不会倒闭,所以,只要国家长治久安,保险合同是一定能合法有序执行的,也存在个体寿命差异或领取养老金时间延后几十年等客观情况,所以,“终身年金”可能并不适合所有人。
但是,像《老有所养》等书,各位读者还是很有必要认真读一读,欧美发达国家所面对的养老问题,我们国家也会遇到类似的,提早明白书中的原理和解决方案,通过评估自己的健康情况与未来财务情况规划一个人或一家人几十年后的生活境遇,是一种极为现实的【负责】。
如此,才能从容保证“人活着,还很有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