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的艺术》是一本指导如何有效进行演讲的书籍。通过分析演讲的技巧和要点,作者提出了许多实用的建议,如如何引起听众的兴趣,如何保持演讲的连贯性等。通过阅读这本书,人们可以更好地掌握演讲的技巧,提高自己的演讲能力。
《演讲的艺术》读后感(篇一)
如果你要找一本有关演讲的好书的话,你将有很多选择,比如
你可以找到强调以客户为核心的《高效演讲》、《演讲的力量》、《魏斯曼演讲圣经》,你可以看看强调框架的《即兴演讲》,你还可以选择强调故事思维的《脱口而出,妙语连珠》,这些书都是好书,相信都能够帮你提高演讲能力。但是如果你要找一本有关中国人用英文演讲的好书,恐怕你的选择就不会那么多了,而且如果你只读一本的话,我建议你显然就应该读这一本。
首先,这是一本很好的英文演讲教科书。因为本书主题是英文演讲,内含了很多英文表达方式、表达技巧和英文案例,所以本书不便翻译为中文版。作为一本演讲教科书,本书结构体系完整,内容详实完备,涉及到了形成观点、组织内容、彩排演练和现场演说等有关演讲的方方面面,简直做到了让一个演讲小白拿来就可以上手的地步。与一般的有关演讲的书籍相比,本书的内容不是一般的详实,尤其在指导读者组织材料方面很是下了一番功夫,而这一点对读者帮助甚大。一般书籍往往只是告诉读者,你应该将你的内容组织成什么样子的,并通过什么样的演讲技巧呈现给你的听众,并不会告诉你如何找到可以表达的观点,并如何组织材料支持这个观点。而本书在这方面做得很好,本书强调其实对于一个演讲来说,相对于表达形式,更重要的是演讲者首先要有想通过演讲表达的观点,没有观点的话就根本谈不到演讲这回事,于是本书花了不少篇幅专门指导读者如何在不抄袭,不胡乱借用别人观点的情况下形成自己的观点。与此同时,作者特别强调了在组织材料时注意批判性思维的应用,指导读者以符合逻辑的原则去组织材料展开对自己观点的支持和论证。这一点对于一名演讲新手来讲可谓是解决大难题,真心算得上福利了。
其次,这本书是一本内含中国味道、充满中国气息的英文演讲教科书。作者很真诚也很下功夫,没有直接把英文原版拿过来在中国出版,而是在英文原版的基础上,大量吸收了中国文化、中国元素,用中国读者耳熟能详的概念、事物替换掉了原版中的相关内容,让中国读者读起来感到内容更易于理解,在非母语的文字中始终能找到那种熟悉而亲切的感觉。
最后,这本书也是中国读者的一本很好的英语学习课外书,学英语就需要大量阅读外文书籍和资料,但是这些书籍良莠不齐,读到一本烂书,可能浪费的不只是金钱,耽误的不只是时间,所以就要读一些好书,而本书显然算得上一本英语学习的好书,一方面可以用来学英语,另一方面也可以学演讲,一石二鸟,岂不快哉!
1/3页《演讲的艺术》读后感(篇二)
《演讲的艺术(第十版)》是一本备受推崇的教科书,被广大大学开设英语演讲课程的师生们推荐为首选。无论是参加演讲比赛还是提高演讲水平,这本书都是学生们的必备参考书。自1983年第一版问世以来,它一直占据美国演讲教科书销售排行榜的榜首位置。在全美及其他国家和地区,近千所大学选用这本书作为英语演讲课程的教材。
这本书集结了作者在演讲学领域的20余年学术研究和教学心得,是其极为精心撰写的成果。作者深入浅出地阐述了演讲的艺术,并通过丰富的案例和实用的技巧指导读者提升演讲技巧。无论是初学者还是有一定经验的人,都能从书中获得宝贵的知识和启发。
值得一提的是,这本书不仅仅是在原版的基础上进行简单的翻译,作者还专门针对中国读者的特点和中国文化特色进行了改编。这使得书中的内容更贴近中国读者的实际需求,更易于理解和应用。这种针对本土化的改编极大地增加了书的实用性和可读性,为中国读者提供了一个更好的学习平台。
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为读者提供了全面而系统的演讲学知识。首先,它从演讲的基本要素入手,包括主题选择、结构设计、语言运用等方面,为读者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随后,它深入探讨了演讲的技巧和策略,如声音控制、肢体语言、舞台表现等,帮助读者更好地与观众进行沟通。最后,它还关注了演讲的特殊场合和特定要求,如商务演讲、**演讲等,提供了相应的指导和建议。
在阅读这本书时,读者会被其内容的丰富性和实用性所吸引。无论是初学者还是资深者,都能从中学习到很多新的东西,并且通过实践来提升自己的演讲能力。同时,这本书也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案例分析和练习活动,帮助读者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
总之,《演讲的艺术(第十版)》是一本对于学习演讲的人来说不可或缺的参考书。它既具有国际水准,又针对中国读者进行了本土化改编,更易于理解和应用。通过阅读这本书,读者将能够掌握演讲的精髓并提升自己的演讲水平。无论是大学生参加演讲比赛,还是想提高自身的沟通能力,这本书都是一个极好的选择。
2/3页《演讲的艺术》读后感(篇三)
先强调两个重要事项:
第一,作业题要重视,看完一章马上做作业,不过赶到一起,那样容易拖延,效果也不好
第二,教材提供了的视频和附录都是经典的演讲,要好好的欣赏
第一章:公共演讲
古希腊的政治家伯里克利说过:“人若能于某事某物形成自己的见解却无法将其阐明,这见解也不过是枉然。”演讲是一种战略性沟通,不单单是驾驭词汇练习、进行发音训练或是记忆语法规则,而是全方位地在真实生活中使用语言,上至在大众面前的正式演说,下至一对一的协商和日常人际交流,而这些场合都需要思辨能力。思辨关乎逻辑----能够识别他人观点中的漏洞,并在自己的论述中尽量避免。这就涉及一些相关技能,比如区分事实和观点、判断论述的可信性以及评估证据的合理性等。人们常说,世上鲜有什么新的思想,有的只不过是重新组织过的思想。演讲和日常交谈有相似之处,都需要:逻辑清晰地组织思想;针对不同听众调整话语;讲故事时追求最佳效果;针对听众反馈及时调整,它们之间也有一些区别:演讲需要更加细致的策划和准备;演讲的语言更加正式;演讲需要演讲者调整音量让听众能清楚地听到;并避免让听众走神的习惯性动作或语言。学习如何有效地演讲,你也就学习了在其他场合有效地进行沟通的技巧。在演讲技巧真正发挥作用之前,你必须做到最重要的一点--言之有物。演讲的七大要素:演讲者、渠道、信息、听众、反馈、干扰、场合,要了解这些要素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第二章:演讲者的自信心与道德观
成为自信的演讲者首先要克服紧张。古希腊著名的演说家西塞罗说过:“我每逢演讲伊始必身心皆惧,难以自已。”身体在面临压力时作出反应,产生额外的肾上腺素。正是肾上腺素的激增让你心跳加快、手脚打战、皮肤出汗。与其试图化解怯场情绪于无形,不如尽力将其由负面的能量转变成“积极的紧张”----正如一位专家所言,“是一种无界限的激扬、狂热、活跃的感受.......它依然是一种紧张情绪,给人的感受却大不相同。你不再备受其煎熬,反而因此气势大增。你已将其控制自如。”下面的方法可以帮助你把紧张从负面能量转换成正面能量:获得演讲经验;准备准备再准备;积极思考;运用形象化的力量;要知道大多数的紧张是不易察觉的;别奢求完美;以下几点也可以帮助你克服紧张:充足的睡眠;双手握紧再松开;缓慢的深呼吸;在开篇介绍上下功夫;与观众进行眼神交流;注意力放到听众交流上;运用视觉辅助物;
成为一个符合伦理道德的演讲者。充分准备每一次演讲,不要浪费大家的时间;不要传达错误的信息或给出误导听众的建议。杜绝全盘剽窃和局部剽窃;当你援引别人的观点时,必须注明引语的原作者。在使用网络时,有一个方法能避免拼贴剽窃和局部剽窃,即做一份详尽的搜索记录。包括以下内容:网络文件的标题;该文件的署名人或组织;该文件出版、发布以及最后更新的日期;使用该文件的日期。
第三章:你的第一次演讲
第一次演讲通常是个简短的介绍性演讲,也称“破冰”演讲。它可以让你尽快地适应当众演讲,以达到“破冰”的目的。这一步很重要,因为演讲的紧张情绪主要来源于缺乏演讲经验。一旦通过发表演讲打破了这层坚冰,你就不会那么紧张了,同时也在通往自信的路上迈出了第一步。
准备演讲:第一次演讲的任务类型可以有很多种,比如自我介绍,包括背景、性格、信仰和目标,也可以介绍一个朋友。在构思演讲的时候要富有创造力,思考如何让你的演讲充满了神秘感和悬念。除了神秘感和悬念之外,听众也会对富于戏剧性和带有冒险、传奇色彩的事物感兴趣。无论是什么主题,都会包括开头、主体、结尾三部分。主体可以按照时间顺序或者话题顺序,不管采取哪种方法,都要精简演讲的要点。尝试在要点之间使用过渡句。结尾的部分需要完成2个任务:一是让听众知道你的演讲快结束了;二是深化演讲主题,发人深省。
发表演讲:演讲忌讳逐字逐句地念和完全无准备,前者和听众无交流,呆板,缺乏激情,后者漫无目的,或者过短或者过长,半即兴演讲比较适合,即演讲者记录关键词和短语在卡片上来涵盖要点。排练时不要死记笔记上的字句,要聚精会神地把握演讲的观点和想法,然后大声地读出来。在比较流畅的时候,可以邀请朋友来听并给出建设性的反馈。正式演讲前,要整理好笔记,并花点时间看看听众,报以微笑,这样在一开头就和听众建立默契。一旦开始演讲,可以自由地使用手势和动作,但不要提前编排。切记不要让你的手势或肢体语言使听众分心,比如挠头发、扭手腕、左右摇摆、前后摇摆或用手指敲打讲台。演讲中视线要包括所有的方向,不要只看一两个和你产生共振的听众,这样在演讲结束后就和所有的听众都有交流了。在演讲的过程中,要保持语速适中不要过快。当你有意识地提高音量、放慢语速、表达清晰,你就向成功演讲又迈近了一步。
第四章:选择话题和目标
演讲话题取决于场合、听众和演讲者的资历。选择的话题一般有两种:自己熟知的话题;想进一步了解的话题;自己熟知的话题非常推荐个人经历,因为每个人的经历都是独一无二的,还有学识,比如自己的专业知识,相信谈到这两个大家一定有很多想说的话。想进一步了解的话题可以使演讲成为大家共同成长的经历。话题的选择可以集思广益,头脑风暴,可以通过聚类思考建立不同的分类和子项,然后在子项中选择一个或者几个展开。
演讲的总体目标一般分为两个:介绍性的和说服性的,前者注重提供信息,后者注重宣扬理念。
演讲的具体目标就是更详细一层的目标,是通过演讲想要达到的目的。具体目标的制定需要遵循几个原则:使用完整不定式短语来表述目标;使用陈述句而非问句来表述目标;避免在目标陈述中使用修饰性语言;具体目标不要过于含混笼统;具体目标要考虑听众的兴趣,不要过于专业化;选择可以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的具体目标(计算演讲的速度,即每分钟演讲的字数,从而确定演讲稿的长度和演讲时间)
演讲的中心思想是演讲的主题或者论点,是演讲内容的简要阐述。中心思想也不能过于笼统,不能使用问句,要使用完整的句子进行阐述,并且避免使用修饰性语言。
第五章:听众分析
以听众为中心:演讲的目的不是为了威慑试听或者发泄情绪,而是获得听众的积极响应。
听众的心理:人类的听觉认知是有选择性的。每次演讲都包括两种信息,一个是演讲者传达的信息,一个是听众接收到的信息。演讲者传达的信息要经过听众的个人参考系的过滤才能接收,个人参考系和听众的兴趣、需求、期望值、知识面及个人阅历有关。每个人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只有那些影响人们自身价值、信仰和幸福的信息才会被听众高度接受。伟大的美国传教士哈里.爱默生.福斯迪克曾经说过:“人们最关注的莫过于自己、他们自身的问题和解决自身问题的方法。”所以,了解听众的心理是成功演讲的关键和出发点。这意味着,听众将基于他们自身认知和相信的一切来倾听和评价你的演讲。其次,你必须将你演讲的内容和听众息息相关。现实里,你无法真正走进听众的过往经历,但是你可以尽可能地去了解他们,从而能够清晰达意地向他们阐述你的观点。
听众分析的几个要素:听众规模越多越正式;环境因素,最好提前了解下。如果临时更换环境或者环境干扰比较大,那更需要你全身心的投入来获取观众的注意力;听众对话题的意向:包括兴趣、态度、知识背景(最好进行预估或调查以便有所准备);听众对演讲者的态度;听众对演讲的预期。
获取听众信息:演讲前准备。通过问卷或者参访的方式。提出的问题包括以下几种:定向选择题、程度型问题、开放型问题。
适应听众:在演讲前适应听众;(预估听众的反应;调整演讲的内容,尽量清晰合理)在演讲中适应听众(注意听众的反应,进行调整);在演讲后适应听众(调查问卷,收集反馈意见用于下次发言时的调整)。
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