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六一儿童节即将结束之际,我们回顾了这个特殊的日子。在这一天,我们收到了老师和家长们的祝福,也参加了各种有趣的活动。我们感受到了大家的关爱和呵护,度过了一个快乐而难忘的节日。希望每个孩子都能快乐健康地成长。
第一篇
作文快乐的六一600字 七彩海小娃,欢乐庆“六一”
五月的潇潇春雨化作晶莹圆润的露珠,躺在花草的臂弯里,怀抱着六月初的暖阳。耳边又传来同学们的欢声笑语,在这属于我们的节日——“六一”儿童节来临之时,海小各位艺术小明星大展身手,为所有人开启了一场视觉盛宴。
校园短剧《天使在人间》呼吁众人保护地球这个我们共同的家园,莫要让她再次哭泣;健美操《舞动青春》跳出朝气,跳出活力,跳出每一天的新惊喜;小提琴版的《赛马》,中西完美合璧,音乐的律动如同良驹奔腾而过的马蹄声,一时尘土飞扬……不过——同学们笑眯眯地看着在舞台上伸懒腰的小企鹅,显然又一次被逗乐。
“唔——”小企鹅们眨巴着大眼睛,鼓起肉嘟嘟的脸蛋,一摇一摆地走进舞台中央,说不尽的憨态可掬。她们左看看,右望望,好像怎么也打量不够这个新奇的世界。“嘟!”短促有力的哨声响起,伴随着欢快的美式音乐,企鹅们刹那间挺直腰板,开始跳起热情的舞蹈。仿佛大洋中一簇簇顽皮低浪花,嬉笑着追逐着争相前去触碰冰川。在“小企鹅”眼中,下腰、侧翻等动作易如反掌,让人不禁对小小年纪的她们刮目相看。
阶梯教室的喧嚣渐渐远离,我漫步至安放学生作品的大厅。乱花渐欲迷人眼,可唯独与那幅“小桥流水人家”一拍即合。白墙黑瓦,蒹葭苍苍,前来浣纱的姑娘,撑一把油纸伞,足尖轻点那青石板,“咿咿呀呀”地弄皱了一方碧绿苔藓。远方传来渔家的低吟浅唱,和着不知何家所奏的丝竹乐声,谱成一曲温婉灵动的江南调。
侧耳倾听,每一个音符都在窃窃私语,每一处线条都在轻轻欢歌。若是沉浸在了艺术殿堂,又何来“自拔”一说?
第二篇
时间如水流走,童年却留在我们心中。我们即将升入四年级,成为总校的哥哥姐姐们。而在那之前,我们还有一个快乐无穷的时刻——星星游园会。
今天真是个令人激动的日子,平时赖床的我们,都一个个早早的起床了,大家快活地走向学校。放眼望去,每个班级的布置都漂漂亮亮的。有的在门前挂上了彩带,有的在墙上装饰了气球,还有的在教室里挂上了热气球,到处洋溢这节日的氛围。我看着看着,仿佛已经置身其中了,我的嘴角挂上了微笑。“哦!要快点了。”我看着手腕上的手表,自言自语道。上到了三层楼,我不由自主的喊了一声:“哇!——”只见我们的教室美丽极了,和我看到的其他班级一样,也布满了风筝和气球,还有彩带,灯上也挂了星星和热气球呢!我们在教室里等了一会儿,就去操场上举办升旗仪式了,可这次升旗仪式有所不同,老师为了让我们多玩一会儿,提前让我们离场!我们迫不及待地出发去游玩。我也不例外,我去了三(6)班夹弹珠、一(3)班投篮、专用教室做人偶、食堂吃了东西……
我最喜欢的游戏是放风筝,那是我花了十颗大星换来的游戏。我等呀等,终于轮到我了,我迅速的去拿几个风筝,开始放了起来……“嘭”的一声传来,我回头一看,啊,线松了!“呵呵——”我突然听到几个同学在笑我,虽然我心里十分愤怒的,可我只是微微一笑,把风筝交给老师,等着老师处理。只见老师又拿了一个风筝,把原来的线穿进去,不一会儿又做成了一个。于是我拿着新的风筝去放飞,风筝飞的很高,前面笑我的几个同学都傻眼了。“时间到!”老师说。我跑到老师跟前,只见老师对我说:“你飞的最好,自己选一个风筝吧。”我高兴坏了,拿着“战利品”回了家。
这次的星星游园会培养了我们的动手能力,就像一个简短的夏令营。你们想参加吗?想跟我一起快乐地做游戏吗?
第三篇
最后一个儿童节作文500字篇一_别了,我的六一
十三年的年华转瞬即逝。你如同悬在头顶上面的点滴瓶。一滴一滴流逝干净。多少人同我一样,也这样伫目凝送着你的坠落啊。却竟乎只得到了一个相同的数字——十三滴。又有多少人的心相继错落着沉到了谷底?屋子里晦暗沉郁,而窗外依然是阳光灿烂的晴朗世界。就是这样了吧。
我想起你。一次一次而不能停止。你只是静静地站在那儿,平静得像没有心跳的木偶,或者亡去的故人。以致于几乎看不到一点斑驳,偶尔望到了几点星疏的白点,竟成了唯一的寄托。我们那么疏远……
但我又能怨尤些什么呢?
十三年。十三次。你每次总带来了最纯洁,最快乐的韶华,你到来的时候,总是帮我们擦去了其余三百六十多天所有的烦闷。你在我们身边的日子里,我们都是最天真,最可爱的孩子。
是我错了。我不该自作聪明地将你给的回忆叠成一只又一只的纸船,就那样认为美好地放入溪里。今日,你亦化为一只纸船,与我别离。
如果我是那雨滴的话……
那么,我能够像把不曾交会的
天空与大地连接起来那样……
把你的心串联起来吗?
你回眸轻语:“别傻了,你已经长大了呢。”
这算是什么,诀别语么?
或许,我又错了。我不该那样地依恋你……我长大了呢。也许我该学着去走,那只有一个人时的路了。
别了,我的六一。
最后一个儿童节作文500字篇二_别了,我的六一
我还记得我最后的一个六一节,那是个阳光灿烂的日子。
小学六年级时,过最后一个六一节,老师说以后要上初中了,不会再在六一放假了。听完了这句话,心里有说不出的伤感。
上午还上半天课,下午全校一起去看电影。
中午回家,妈妈拿出一套新裙子给我换上,临出门时还给了五毛钱。要知道我还从没有自主花零钱的时候。欢天喜地的出了门,在去电影院的路上有一段近路,是踩在一根大水管上走过去的,平时从没有从水管上掉下来,偏偏那天,踩在水渍上,脚一滑从大水管上掉下来,刚刚穿上身的红裙子下摆沾上的泥,膝盖也摔破了。哭哭啼啼的回家换旧衣,还被妈妈一顿好骂。快出门时发现一直揣在手心里的五毛钱也不见了,不敢作声,跑到水管处乱找,总算在泥泞里找到了。
看电影迟到了,记得是歌舞剧《东方红》。当时思想极为正统,觉得喜欢歌舞是不务正业,才想着呢,发现我的老师怎么看得如此着迷,一下子对老师失望到极点。
看完电影散场,很得意的在同学们艳羡的眼光里买了一支冰淇淋,舍不得大口大口的吃,伸出舌头一滴一滴的接融下来的水,香甜的牛奶味至今难忘。
晚上睡得迷迷呼呼的,忽然记起今天是六一,以后我再也没有六一节了,一下子哭了起来,
第四篇
致自己:
我是个有拖延症的人吗?
我真的是一个有拖延症的人吗?每每在论文截稿日期前一秒,我就会开始思考这个问题。“拖延症”对我来说并不陌生,可是我从来没有觉得自己会和它有半毛钱的联系。拖延症不就是指,在能够预料后果有害的情况下,仍然把计划要做的事情往后推迟的一种行为吗?看看我,考试复习之前,将自己所有的复习方案都先做好计划再开始;做作业之前,都得将所有的文具准备妥当再开始学习;周末学习之前,都得将所有可能干扰的事物先排除再开始。所以说嘛,我怎么会有拖延症呢?
我是个有拖延症的人吧。
每次Deadline的日子渐近,我都会如临大敌。紧张、恐慌、手心发汗……望着堆积如山的任务,我感觉生命的尽头莫不过如此。事情在我身上,总是做得如此匆忙,那些名人雅士做事情的从容不迫,干净利落,似乎从来都没有在我身上上演过。我大概真的有拖延症吧,不然为什么会在百忙的期末复习中居然还抽出时间,默默在万马奔腾的图片中数着到底有多少只马,这种无意义而又浪费时间的事情究竟荒废了我多少生命?我其实是认真的,每件事情的开始的时候,我都严阵以待,并且积极做计划,按部就班地完成。但是那种看着计划一点点完成,产生的那种奇大无比的充实感是让人兴奋的。有时候,累了一天,真的很辛苦,“反正已经完成这么多了,为什么不放松一下自己呢?剩下的那点晚点再做也不迟啊!”这类念头会一点点吞噬我全部的意志。然后居然就可以开始肆无忌惮,无忧无虑的玩耍!好吧,我真的有拖延症。正如我现在这样,在截稿日期的压力下,依然在找着各种各样的借口去回避。到头来却又是顶着压力在期限之内疯狂的压榨自己。如此循环往复,这不就是玩也没玩好,学又没学成么?在关键时刻将自己的时间精确到秒,就为了挤出那么一点时间去逃避那些真正需要被完成的事;原定12:35分开始复习,抬头一看表,12:36了,那要不就等到12:40这个整数再开始吧!于是时间就这样悄无声息的流逝了,这难道还不是拖延症么!
我是个有拖延症的人啊!
无数次的经历都已经让我深深感受到了痛苦和懊悔。回忆一下以往的经历吧,多少次的辗转反侧,多少次的夜不能寐,所有的根源都是拖延症。这种感觉就好比我的脑子里住着一个思考者,他知道真正重要的事情有什么。还有一只喜欢享乐的猴子!他喜欢做一切放松的事情,哪怕这些事情没有任何意义也并不是我真心想做的事情,只要能够减轻我的焦虑,它就是值得猴子去做的事情。这些逃避的事情,为的都只有一个目的,降低我自己对拖延本身的罪恶感,从而也会放大那些已完成部分的成就感,然后就越拖越多,最终就陷入了拖延的怪圈,将大堆的事情留给了理性的思考者默默苦恼。过往的曾经留给我的只有虚无的傲慢。我堆积了狂妄,以为一切都可以在最后的一刻搞定;我堆积了无知,在自我的满足里做了井底之蛙;我堆积了愚昧,在时光的空白里迷失了自我与方向。
拖延症,这一次,我想真正和你说再见,不,永别!
第五篇
最美妙与奇特的事情,不过是在那个偏远、陌生的地方隐没着一座令人向往的故乡,在那座故乡中,我找到了归属于相伴的爱。
——题记
次年夏天,我离开了车水马龙、红灯闪烁的城市中心,回到了心神已久的故乡。故乡还是没有多大变化,只不过用砖头砌成的石墙上又长满了几丛青苔吧,只不过是屋檐下又多了几个燕子窝;只不过是门前的那棵大杨树又长了几丛枝叶吧。一切的一切,都饱含着太多太多的回忆。
站立在这幢用砖头砌成的石墙前,仿佛看到了童年时,与我朝夕相处的玩伴的身影。我们在石墙那儿一起堵过老鼠洞,享受着童年的纯真;一起玩过捉迷藏,享受着童年的乐趣;一起观察过“蚂蚁搬家”、“蟋蟀弹琴”,享受着童年的美好。这石墙上的斑驳的痕迹,仿佛诉说岁月的沧桑,又仿佛是在与我谈天,谈着我小时候的回忆。谢谢你,石墙,谢谢你与我相伴。
走进一层层的青石台阶,伫立在门前,每次的第一件事不是推门而入,而是抬起头,看着这已经黄的发黑的屋顶上,是否又来了几只燕子“安居乐业”?是否又会唱起童年那清脆的歌谣?是否又会每年春天都来准时报道?望向那燕子窝,内心露出了会心的微笑。仿佛看到了童年时,我偷偷地将奶奶做棉纺的大椅子拿来,放在地上,然后踩在椅子上,踮起脚尖,小心翼翼地往燕子窝中掏一掏,总会欣喜地想象会掏出什么东西来。可这时,奶奶总会吼着嗓子大喊道:“宝儿,不许掏,再掏晚上会啄你的嘴巴咧!”
我总会吓得再也不敢去掏那个燕子窝了,只是会每每走到门前屋下,静静地欣赏一番生命的奇妙与美好。谢谢你,燕子窝,谢谢你与我相伴。
总喜欢在门前院子里的我,总喜欢在那棵大杨树下玩闹。与伙伴们玩着“捉人”的游戏,围着大杨树跑着,闹着,乐着,笑着。夏天,我喜欢在大杨树下乘凉,那树伸展着自己的绿叶与枝干,给我们带来一片清凉与舒心,让夏日的炎热都烟消云散了。俗话说得好“大树底下好乘凉”。果真,在这棵大杨树下,不用扇扇子,就能感受到夏天的阵阵清风沁入人心。大杨树的树皮,皱巴巴的,但却又是岁月的痕迹,向我倾诉,倾诉着儿时的无知。谢谢你,杨树,谢谢你伴我成长。
不知不觉中,晚霞已经在天边燃烧起片片火焰。晚风微熏,夕阳照向大杨树,杨树的影子错落有致地映在地面上;燕子也忙碌了一天回到温暖的窝中;石墙在夕阳的渲染下增添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大杨树,燕子窝,老石墙早已占据了我的心灵。谢谢你们,与我相伴;谢谢你们,让我找到了相伴的爱。
第六篇
六年了,转眼间我们已经是小学六年级的毕业生了,初入学时的情景,至今还历历在目,就像是发生在昨天一样,而那个懵懂无知的小女生,也已成为过去式。
想对教室说再见。学校里,我们待得最多的地方就是教室,早晨,校园里回荡着从各个教室里传出来的朗朗上口的读书声;老师在教室里谆谆教导着我们;课间我们在教室里追逐打闹……下学期,教室里还会坐满学生,但座位上却再也不是我们。再见了,我们的教室。
想对操场说再见。从一年级到六年级,操场总是我们的游乐天地,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六月一日的儿童节;十一月的运动会……这个操场上有过太多太多的活动,多得连她自己都记不清了。操场见证了我们的成长,她听到了我们的欢声笑语,承载了我们的泪水和汗水,收藏了我们共同拥有的记忆。再见了,我们的操场。
想对老师说再见。六年来,上课时,你们将知识的源泉输送到我们每一位学子的大脑中;下课时,您们关心着我们的课间安全;放学后,您们要批改我们的作业……可是,年幼无知的我们却总是惹您们生气,没有体会到您们的辛勤。再见了,我们的老师。
想对同学说再见。光影似箭岁月如梭,我们将要分别,六年的朝夕相处,让友情在我们心中生根发芽。曾经,我们一起哭一起笑,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曾经,我们吵吵闹闹,分分合合;曾经,我们齐心协力,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现在我们却要分离,再见了,我的同学。
想对母校说再见。您就像一位温和的母亲,用甘甜的乳汁哺育我们;您陪我们经历风风雨雨,朝朝暮暮,花开花谢,潮起潮落;您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我都不会忘记。再见了,我的母校。
再见了,我们的教室;再见了,我们的操场;再见了,我们的老师;再见了,我的同学;再见了,我的母校;再见了,同窗六年的时光。
第七篇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春天伴着磨砚的清脆,墨香的阵阵扑鼻,提笔写字的坚定悄然而至。我和春天,还差一个写春联的故事。
腊月二十五,鸟儿啾啾声声作响,溪水的潺潺流动,描绘着一天的好心情。我挽起袖子,捂着嘴呵了一口雾气,伸手向河水去探去。即使已经听到了春天的脚步,河水还是逃不过那冰冷的温度。我急忙将手缩回口袋,转头向坐在岸边的爷爷笑了笑。我摸了摸头,拿着水桶向河里捞去,“噗”,水桶拍打着河面,打上一桶水,坐在岸边,和爷爷洗着带灰尘的毛笔,洗净后轻轻的将它甩干。当天晚上,整套的笔墨纸砚放好,心满意足地拍拍手。嘿!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啦!
腊月二十六,坐在门堤上,我昏沉沉地阅读着一本陈旧的《春联大全》。啊!周公终于要和我约会了,正当我要与书面来个亲密的接触时,“啪”地一声,一个“爆栗”轻轻地落在我的头上,只见妈妈“怒目圆睁”地说:“你真是皇上不急太监急啊!快点好好看,不然就把你藏在爷爷书房的零食收起来了。”说罢,扬长而去。空气中只留下我的一阵哀号。
腊月二十七,爷爷坐在椅子上,我雄赳赳气昂昂地站在桌子上,原应是一副大展雄风之势,可是却变了样,“千”子再写大一点,那个“树”再向左边过去一点,那个“梨”下笔重一点,要抑扬顿挫!爷爷如同热锅上的蚂蚁,急得直敲拐杖,我俯身提笔在宣纸上“斗争”着,额头上冒着薄薄的细汗,宣纸换了一张又一张,成品却寥寥无几,我有些窘迫,爷爷心平气和地说:“写毛笔字追求一个静字”,心静,写出来的字就不敷衍,我们不追求速度,只追求质量。”恍然大悟,我关掉嘈杂的电视,关掉最爱听的歌曲,深深将心中的念想叹出,一遍又一遍,终于大功告成……放下笔,搬把小板凳坐在小巷子中,等待着风,静待着春天隆重地来临。
正月二十九月,爬上阳台,将写好的春联搞搞贴起,倒数着春节的来临,忽而之间发现阳台上的迎春花开了,春天来了。
我和春天还差一个未编写的故事。
第八篇
不知不觉中,短暂的六年光阴像风般远去,我离开母校的日子就在眼前。在这过去的岁月里,蕴藏着数不尽的酸甜苦辣,让我永远无法忘怀。
忘不了,亲爱的同学。是你们陪我度过了六年。这六年中,我们朝夕相处,彼此结下了深厚友情。你还记得吗,上次我肚子很痛,趴在桌子上,一副萎靡不振的样子,是你们一直陪伴着我,关心着我,不断地问“感觉好一些了吗?”还小心翼翼地把我搀扶到了校医室。还记得那天的考试,我只得了79分,豆大的泪珠浸湿了我的衣服,还是你们来鼓励我,安慰我。“你总是说毕业有遥遥无期,转眼就各奔东西。”一首歌的歌词道出了我们的心声。对呀,时间过得真快,又到了要说再见的时候了,我想在这儿对你们说一声“谢谢你们,祝大家健康快乐。”
忘不了,可敬可爱的老师。感谢您六年来对我的谆谆教诲,对我无微不至的照顾,把我从一个连自己名字都不会写的小孩,培养成了一个长大、懂事的男子汉。老师,您还记得吗?那次放学的时候,天气突变下起了倾盘大雨,我没有带伞,雨太大,不敢淋雨回家,只好在屋檐底下避雨。可是雨不仅没有停,而且还越下越大。我左等右等不见家人的到来,只好低头叹息。这时候,我看见了您的身影。您说:“科霖,怎么还没有回家?来,黄老师送你回去。”就这样在暴雨中,我和您一起走进停车场里,坐上了您的电动车。老师,您可能不知道,那一刻,我的心情就像黑暗中出现了一缕阳光,由阴转晴,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谢之情。我还记得,多少个晚上,我从您的办公室前经过,看到了您还在辛勤地批改着作业,心里有一不出的敬佩之情。老师啊,您那眼角的皱纹,有一条是为我而生的,您那头上的银发,有一丝是为我而白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诗不是歌颂您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奉献精神,还能是赞颂谁呢?
从前的日子都已远去,我也将开始中学生活了。可是,在母校成长的点点滴滴,那些可爱的同学们、敬爱的老师们,将伴随着我终身,永远地刻在了我的脑海里。
第九篇
母校,是我们成长的港湾,而我们就像是湾里的小船,御着风、抵浪前行;母校,是我们幸福的摇篮,而我们就像是篮中的婴孩,从无知渐变成熟。
日月如梭,白驹过隙,真希望这时间能走的慢些,转眼我们就要离开这个再也熟悉不过的校园了,告别熟悉的老师和同学,去赶下一班通往初中的列车。
朱自清在文章中写道:“吃饭时,时间从碗边流走;喝水时,时间从随水流走;睡觉时,时间又从脚边流走。这摸不着,抓不住的时间,他无声地来又匆匆远走。”
六年时光匆匆,转眼将要毕业,回头看这六年发生的事,仿佛才踏进教室的门,仿佛昨天才认识你们,仿佛才刚刚与你们吐漏心事,今天就要与你们离别,我的心里油然而生一种名叫“遗憾”的感觉。
六年长到可以让我经历过十次百次的分离,短到还来不及跟你们彻夜长谈梦想与心事就要匆匆离别。
我崇拜伟人,但是我更迫切的把我的崇拜献给一位我尊敬的人——老师。老师,您是我们生命的灯塔,照亮我们前进的道路,您是我们成功的蜡烛,燃烧自己成全我们。老师,您辛苦了,我不是您最出色的学生,而您却是我最崇拜的老师。
转头望望窗外校园里的每个地方,好像都寄托着我们年少的誓言。平常不注意的小事,现在都成了我满满的回忆,每每回想起,都有一种幸福涌上心头。
还记得在桂花树下我们约定好一起长大,一起去环游世界。曾经就连上厕所也要手拉手亲密的去,可还是抵不过你往东,我往西,背对相持。
再见了,互相嫌弃的老同学。再见了,来不及说出谢谢。再见了,我的母校。
所有的结局都已写好,所有的泪水都已启程,却忽然忘了是怎样的一个开始。许多年后,我们把这个夏天叫做那年夏天,我们曾经笑的很灿烂。明年夏天,这个教室依然坐满了人,只是不会再是我们……
第十篇
呐喊读后感900初中(1)
呐喊!呐喊!中国人民站起来啦!一本《呐喊》,曾经激励了多少旧社会的年轻人。
出自鲁迅之手的《呐喊》,是中国新文学的奠基作,是五四运动事情社会人民的真实写照。“描写病态社会的不幸人们,解除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并为新文化运动呐喊。”鲁迅是这样介绍这本书的。它揭示了种种深层次的矛盾。尽管,那个时代离我们很遥远很遥远,但看完这本书,我的心情也不禁沉重下去。
书中第一篇小说《狂人日记》,描写了一个迫害症患者的心理活动。这个可怜的人儿啊!深受封建礼教和制度的迫害,对社会甚至是自己身边的人都有一种恐惧感。它总认为现实是个吃人的世界,认为封建社会是个吃人的社会。尽管,那个社会是不会吃人的,但那句“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也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这篇文章是作者对吃人社会发出的勇敢挑战,是反对封建社会的第一枪。
而《孔乙几》则又是一篇抨击封建礼教和制度的文章。孔乙几,是封建社会的一个落魄的读书人。在封建统治的毒害下,他只会“之呼者也”,一无所能,不得不做了梁上君子,并在生活的折磨下慢慢死。可怜的他,因穷困成了人们的笑料,因偷窃被打断了腿,尽管他心地善良,可又有谁会同情他那?在茫茫人海中,他就只能这样走下去。“孔乙几还欠十九个钱那!”是啊,他的债谁帮他还那?辛酸的故事,鞭挞了封建社会对知识分子的戕害,使人不禁心中一沉。
再说说〈阿q正转〉,大家再熟悉不过了。他是鲁迅的代表作。他塑造了一个以“精神胜利法”自我安慰的贫苦你们阿q的典型形象。他同样可怜,一无所有,受欺凌与剥削,只能用所谓的“精神胜利法”自我安慰。曾经的他,浑浑噩噩,苟且偷生,在听到辛亥革命后,他却向往革命。可这一切的一切,都在他被枪毙时结束,他的死,他的死又是一场悲剧。阿q,这个看似不可理喻的人物,却正是那个年代广大农民的缩影。阿q的命运揭示了农民在腐朽思想毒害下的人生扭曲,不得不引起人民的慷慨。
鲁迅的小说,有思想,耐人寻味,他让迷陷于封建制度的人们都清醒起来。那么生活在现代的我们该做些什么那?就让我们一起跟着鲁迅一起呐喊,呐喊吧!珍惜现在,珍惜美好的生活,为了祖国的美好明天努力努力!
呐喊读后感900初中(2)
鲁迅先生的代表作《呐喊》是自《狂人日记》后的第二本经典小说集,也是我最喜欢的作品,可以说它是中国的名著,也是世界的名著,书中收集了许多我们所熟悉、津津乐道的文章,例如有《故乡》,《药》,《孔乙己》等等鲁迅先生的名作。
《藤野先生》一文是中鲁迅先生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即在日本的首都东京留学时,所看到和听到当时一幕幕中国人民的麻木不仁景象为背景,文中较大篇幅叙写了他的老师藤野先生如何的一丝不苟和对先生的欣赏,只是在鲁迅先生看来:学医只能医治身体上的疾病,而思想精神上的疾病不是医学所能拯救的。文章从一个侧面描述了鲁迅先生强烈爱国意识的苏醒,医学也只是治标不治本。因此他弃医从文,从此投身文学的知识宝库中。文中鲁迅先生用“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八个字来概括了那时的中国人民,以及对于他们的怜惜和悲伤,依旧振聋发聩。
《孔乙己》中那个因为家境贫困好吃懒做,无所事事,社会层次低而又向往社会上流阶级的生活的孔乙己,从孔乙己在澡堂是人们取笑的话题,在生活中他常常以偷为职业,在最后因为偷了有钱人的书后被打折了腿,最后还是默默地离开了人世,这篇文章遗留给我们更多的是一个“精神胜利法”的渊源,读者想必也能理解“自欺欺人”是如何的要不得!
《故乡》中那个见什么人说什么话的“豆腐西施”,还有和剧中主人公从小玩在一起的那西瓜地上银项圈的小英雄闰土见到老爷时欢喜而又凄凉的神情,从而体现了当时人民的麻木,在受到封建势力压迫和打击下的情形,而《药》则更能够淋漓尽致地表现这一点。文中凶暴残酷的刽子手康大叔,因为小儿子小栓的痨病而拿出所有家档去买了个人血馒头的华老栓,和那些在茶店里议论纷纷的茶客,但是文中最不幸的就是因为革命而被处死,最后用自己的血作了人血馒头而牺牲的人,这一切的一切都说明了当时社会的状况,康大叔的残酷,卑鄙,仗势欺人。华老栓的愚昧,迷信,麻木,茶客们的盲从和人与人之间的势利,夏瑜的英雄气概但是完全脱离群众的革命是无法成功的。
当然,在《呐喊》这本书中,像这样的文章还有许许多多,鲁迅先生写这些文章是为了让当时的中国人民看了以后,能够清醒过来。鲁迅先生用幽默而又带有讽刺意味的语言,愤怒而又带有鼓励的语气,激励着当时半梦半醒的中国人,用带有指责和批评的语言,说明当时社会的黑暗,表现了鲁迅先生急切的希望沉睡中的巨龙——中国,早日苏醒,重整我中华雄威!
第十一篇
别了,同学,别了……(诗)
窗外的柳招摇着
窗外的鸟飞翔着
窗外的湖荡漾着
窗外的花微笑着
短暂而又漫长的
暑假即将远去
在这个快乐充实的暑假里
我们彼此相识
今天——
这个难舍难分的日子
我就要和同学分别
虽然泪在眼眶打转……
忘不了一个个响亮的回答
忘不了一张张稚嫩的笑脸
忘不了一朵朵水中的银花
更忘不了那珍贵的友情
泪滴在手上
冰凉的
拭去眼泪——
让友情变得甜蜜
也许
我们会出现在未来的课堂
也许
我们会在一所学校相遇
不要难过
同学们
我们的友谊日久天长
窗外的柳仍摇着
窗外的鸟仍飞着
窗外的湖仍荡着
窗外的花仍笑着
让我们再看一眼同学
让我们再念一遍
熟悉的名字
第十二篇
去年因为身体不舒服,在家休息了一个多月,医生开了一种不知名的药,让我食欲大增,一次可以吃上六个鸡腿,我变得很喜欢吃肉,就这样,我的身体胖了很多圈,一下子像气球一样鼓了起来,在一个月内体重增加了六公斤,体重竟然达到38公斤,我的表姐比我大一岁体重还比我轻,我真郁闷透了。
一大早,在镜子面前梳头发,发现镜子里的我比原来胖了很多,圆圆的脸蛋像个皮球。妈妈叫我小胖子,奶奶说我的屁股像大人的屁股。现在我在课堂上朗读课文的时候,嘴张大时,都有双下巴了,所以读书时嘴张得很小,生怕别人发现我有双下巴嘲笑我。可是嘴张得那么小,声音很小,简直像蚊子叫。同桌以为我不在读书,生怕他告我的状,所以我用书本遮住自己的脸。
我是一个爱漂亮的女孩,很爱臭美,经常穿着裙子在镜子面前作时装表演。可是,现在我太胖了,漂亮的裙子都穿不下了,有的穿起来肚子都鼓出来,妈妈说我像个孕妇。以前的衣服基本不能穿了,有的衣服穿起来很紧,让我呼吸都有困难。妈妈给我买了几件超大的衣服和裤子,总算可以穿得下。
唉,胖了真可怕,我真希望自己能快点瘦下来。
第十三篇
六年了,转眼之间,就要离别了!时间过得飞快,像光、像电,转瞬即逝,但是,我在母校学度过的许许多多快乐的时光,却永远难忘……
别了,母校!记得刚刚踏入母校的大门,天真幼稚的我,在老师的带领下,第一次走过操场,第一次迈进教室,第一次参加升旗,第一次……一切都那么新鲜,一切都那么稀奇!母校就像母亲的怀抱,给我们温暖,给我们力量。在母校,我们学知识、长智慧、磨毅力、练身体。我们的人生道路在这里起步,我们的理想种子在这里萌发。那明亮的教室,那宽阔的操场,那白色的跑道,承载了太多的美好回忆。一转眼,我们就要离开。别了,我不舍,不舍母校。
别了,老师!记得第一次见到老师,小小的我有点儿怯生,有点儿紧张。老师第一次拉起我的小手,顿时一股暖流涌遍全身。没有老师的教导,也许我还是井底之蛙,只能看到一小方井口天地。但从一年级开始,是老师带着我,慢慢爬到井口,见识了辽阔的天空与大地,壮美的海洋与草原,走进了智慧的宝殿,登上了知识的山峰。我记得,一年级的班主任姚老师,二年级的班主任李老师,三年级的班主任王老师,四年级的班主任黄老师,五、六年级的班主任靳老师。那一张张熟悉的面孔,那一声声亲切的话语,那一次次耐心的教导,让我在师爱中成长,在师爱中前进!别了,我不舎,不舍老师。
别了,同学!六年的同窗友,六年的同学情,让我刻骨铭心。我们一起在教室上课,一起在操场玩耍,一起在树下聊天,一起在赛场拼搏……说说笑笑,打打闹闹,一会儿吵得不可开交,一会儿好得亲密无间。记得,幽默的杨雨辰,总能把大家逗得开怀大笑;“冷哥”刘思宇虽然不爱说话,但智商很高;上了少年班的学霸何逸辰,考不到98分,非得大哭一场……别了,我不舍,不舍同学。
别了,六年的时光!也许,六年的时光,在人生的旅途中,只不过是一瞬间;也许,六年的时光,在前进的道路上,只不过是加油站。但是,那六年,有我不舍的同学,不舍的老师,不舍的母校。无论走到天涯海角,无论岁月流逝荏苒,那六年美好的时光,那六年纯真的回忆,将永远珍藏、永远珍藏在我的心间。
第十四篇
再等两年,
我就要告别小学,
成为一名中学生。
我不要像表姐一样被作业包围,
我要快速完成作业,
和现在一样玩耍,
画出美丽的图画。
我要有充实快乐的时光。
我讨厌考试带来的压力和烦恼,
我要丢掉烦恼,
放起音乐,
和小学一样轻松自在。
我要放松心态,
让学习变得更加快乐,主动,
而不让家长操心。
我不要像现在的初中生,
天天有写不完的作业和上不完补习班,
把所有的兴趣爱好弄丢了,
我要坚持有自己的爱好。
等我成了一名中学生,
我要像描述的那样,
做一个快乐充实的自己。
第十五篇
新学期到了,我们也正式步入了六年级。六年级,是我们成长的标志,它见证了我们五年级的学习和努力成果。望着那一群群可爱的小朋友第一次步入了校园,那脸上有好奇,有害怕。看着他们,就像看到了五年前的我们一样。那一脸的茫然,是他们的天真和可爱。
六年级还没开学,就出现了一个不小的插曲,临近报名、学校突然召开家长会,原来,我们学校正式成为昭阳区第四小学的分校,我们学校六年级全部转到四小本部。这意味着我们将要与陪伴了我们五年的老师分别,将要离开这所我们呆了五年的学校。意味着,此后的每分每秒我们都要加倍努力,因为竞争越来越激烈。
教了我们五年的赵老师和阮老师将我们送进了未来我们要待一年的教室,把我们交给了新老师,面对陌生的校园和面孔,我格外紧张。当他们转身向外走去时,同学们忍了好久的眼泪,终于忍不住流了下来。
在新学校上了两个星期的我们,渐渐适应了这里的一切,本是英语弱项的我,却突然对英语有了兴趣,本是干燥无味的英语,但在英语老师的带领下,同学们的英语水平不断往上涨;对于那些小事,我们不再放在心上;以前课间喜欢打闹的我们,不知为何现在总是喜欢拿起书,坐下专注地看起来。也许这就是成长吧。
再见了那些嬉戏打闹的记忆,让我们戴好红领巾,向六年级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