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介绍了杜甫的生平及其诗歌创作背景,阐述了其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杜甫的诗歌充满了对人民的关怀和社会现实的揭示,他的作品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感染力,至今仍被广泛传颂。
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影评(一)
看完了国外拍的这个关于杜甫的纪录片,我就觉得,这么一群外国的艺术评论家、文学家,是值得尊敬的,值得敬佩的。因为理解中文古诗并翻译成英文真的很不容易。因为像杜甫的诗作如果用英文表达经常会词不达意,不能把杜甫描绘的那种更深层次的情感表达出来。但是这个纪录片里很多的杜甫诗歌的翻译是非常具有文学气息,非常的美,称得上是美好的翻译。可能我所说的这些并不能表达出我自己所表达的意思,但是我想表达的是,他们真的是一群可爱的人。 我之前我也有过了解,就是外国人想要学习中国的文化是有多么艰难,首先就是我们汉语语言艺术这一层面,我们语言艺术是被称为博大精深的,5000年来的沉淀使我们这种艺术熠熠生辉,但是这也使得很多外国友人难以了解到这其中的魅力。比方说我就有过了解,外国友人在学习的过程中,经常分不清两和二这两个字,因为他们都是按阿拉伯数字里面的数字2来理解,但是又不完全一样。我认为类似的微妙差异在这个纪录片的翻译中已经能够表达出来了。 我认为《杜甫》是一部非常伟大的纪录片,他将西方的文化艺术与东方的文化艺术很好的结合在一起,使大家都了解到这两个艺术所共有的那种诗意的美。我觉得这是非常难得,也非常珍贵的。我所说的以上这些内容都是我自己的见解,可能并不全面。但是我希望让大家都能体会我所感受到的一切。 (以上是我初一的女儿写的)
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影评(二)
看的48分钟中文版
路径大概是: 曲阜(孔子家乡→ 洛阳→(科举 → 远游(裘马轻狂 → 遇李白 →落第→ 递诗/作品 →为官→ 奉先县(亲人去世 →755安史之乱北逃→ 被俘虏 →安禄山 秦州(天水→ 杜甫草堂(成都 →672唐肃宗去世 夔州(白帝城 →公元768春离 洞庭湖潭州(长沙→ 郴州(折返 公元770年逝世 提及: 《壮游》 往西十四五,出游翰墨场...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九龄书大字... 《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 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此意竟萧条 《壮游》 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 《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 李侯有佳句,往往似阴铿。余亦东蒙客,怜君如弟兄 《梦李白》 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入门闻嚎啕,幼子饥已卒。所亏为人父,无食致夭折... 《彭衙行》转折点 忆昔避贼初,北走经险艰 《月夜》 给妻子 香雾云鬓湿,清辉玉臂寒...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卜居》 、《为农》、《江村》 《阁夜》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 五十年间似反掌......老夫不知其所往 《江南逢李龟年》 《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奉呈湖南亲友》 绝唱 ...无成涕作霖
本人文盲,文字太长要求只能短评
按顺序
纯记录自用 有误勿喷
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影评(三)
今天大年初一,又恰逢杜甫诞辰,这个片子一直听说风评一般,所以今天才来看看。
整个片子拍的不是很有质感,除了甘道夫朗读时。
小学时读到“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突然心中一动,停下来暗暗细思量,直到现在都依然是非常打动我的一句杜诗。沉郁顿挫,是成年后才懂的。年少时只能读懂和偏爱李白,中年后,更理解杜甫。
B站剪掉了快十分钟的内容,而且是中文配音版;人人视频里是英文原音,但是这个版本翻译的太差,很多诗词都不明所以,对不上号,让人扼腕叹息。
最想吐槽的是公孙大娘和她的弟子那个扮相和服装,简直土到不可思议,毫无美感。
一直觉得杜甫在人间,李白他是仙。李白是酒神,杜甫是日神。一个是太阳,一个是月亮。但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在一起,才组成完整的天上人间。
剧中类比了杜甫去的潭州(长沙)像是二战时的卡萨布兰卡,有点意思。
再,poetry is what is Lost in translation.翻译中丢失的往往才是诗意。纪录片中引用的翻译版本让人觉得差强人意,竟然16年国内才出版了中英双语杜诗全集。
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影评(四)
看了杜甫的纪录片,说来可笑将近60年的岁月与人生 拍成纪录片短短五十分钟就没了 这还是杜甫啊,伟大的诗人只四十多分钟的纪录片,普通人呢?只如蜉蝣罢了! 看纪录片,才更深刻的了解到杜甫 七岁便会做诗的他 一门心思想要入仕 辅佐君王 报效国家 却因种种原因第一次科考便落败了 和李白成为至交好友 何其有幸两位伟大的诗人生于同一时代 后来杜甫还是经过推荐才成功进入了庙堂 然而,当时已到了唐玄宗晚年时期 他看到了唐玄宗对杨贵妃的宠爱 也明白了,这样的君主让他难以报效 时局动荡恰逢水灾,饥荒遍野 让他做出了那首“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千古绝唱 他赶回家,自己的孩子也因饥荒而去世 身为父亲,他该有多自责 后又赶上安史之乱,逃亡,奔波,被俘 他经历了怎样曲折的人生 于是写下《春望》 他说“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还写下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发出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期盼 不停的奔波,似乎就是他晚年的写照了 走水路到了长沙,遇见了李龟年 奔波中短暂的喘息 写下了《江南逢李龟年》吟唱至今 再后来,又从长沙离开了 就这样 到最终他也没有回到家乡 去世后也没能回去 这就是杜甫的一生 明明出身世家,晚年却如此漂泊孤苦 令人唏嘘 纪录片拍的很好, 尤其是主持人,随着杜甫的生平走了一遍他走过的路 从他的出生地巩义市,然后前往西安 洛阳 再然后就是漂泊不定了 让我觉得深刻的是 旁白念着杜甫的诗句 诗中的生活多困苦潦倒 诗中的社会多动荡不安 而镜头划过的是如今的面貌 与如今的生活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镜头下的现代人 他们唱歌,他们跳舞,他们下棋,他们读诗 再也不会有像当年的那般困苦了 再不会有如杜甫那般伟大的人,也要经受漂泊了 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成功,也是我们中华儿女的成就 我辈又何其有幸啊! 用纪录片结尾的一句话来概括杜甫的诗 “用汉语中最精炼的词句,描绘中华文化最深厚的底蕴” 说来更可笑了,这杜甫的一生啊 我仅仅写了不到800字
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影评(五)
这是一个suppose给外国人看的纪录片,不过很怀疑外国能有几个懂得诗甚至是知道杜甫的人,对于大众,这是文化里血液里不大能够跨越的隔阂。 但纪录片真是的挺认真的,59分钟,浮光掠影的介绍了杜甫的一生,说到了他的致君尧舜上,说到了他的朱门酒肉臭,说到了他的国破山河在,还说到了他的天地一沙鸥。 诸多词句的英文翻译还是很精致,少了一点中文的含蓄和隽永,但似乎又能加一点英文的慨叹和哲理。 最喜欢纪录片的收尾,概括杜甫给我们的遗产,把杜甫两首诗中句子的次序重组,说: 诗乃吾家事! Poetry was my family's business 前辈飞腾入,馀波绮丽为。Early writers first made poetry take wings and soar 后贤兼旧列,历代各清规。Later ones have enriched their works, each generation produces its own fruits 作者皆殊列,名声岂浪垂。Writers stand in different ranks, a true fame surely is no random favor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Great literature is for a thousand ages, whether it succeeds or not, you know in the heart.
这个结尾,让我觉着,他们还是花了功夫,来了解杜甫,了解中国的。
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影评(六)
1,59分钟怎么够,怎么可能讲清楚杜甫的伟大?但有诚意,多加一星,主持人中学时喜欢上杜甫是因为葛瑞汉(Angus Graham,1919-1991)译本《晚唐诗》Poems of the Late Tang(1965),书里译了杜甫《秋野五首》《秋兴八首》
2,主持人说英国观众比较喜欢杜甫草堂那一段,特别是小女孩念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那里,嗯,我也是觉得成都草堂民众采访这一段感人,为什么喜欢杜甫?因为“他为穷人写诗”,还是用英语接受采访的哦
3,据主持人,片中杜诗英译,主要以洪业(William Hung,1893-1980)同名译本为主,但也参考了①澳大利亚戴伟士(Albert Davis,1924-1983)的《杜甫》(Tu Fu,1971,“Twayne's World Authors Series”),②英国霍克斯(David Hawkes,1923-2009)的《杜诗初阶》(Little Primer of Tu Fu,1967),③美国汉学家、“本世纪最高产的中国文学翻译家”华兹生(Burton Watson,1925-2017)的《杜甫诗选》(The Selected Poems of Du Fu,2002),④华裔美国学者周杉(Eva Shan Chou)的《重审杜甫:文学之伟与文化之纬》(Reconsidering Tu Fu: Literary Greatness and Cultural Context,1995),⑤美国师岱渭(David Schneider)的《儒家先知:杜甫诗歌中的政治思想》(Confucian Prophet: Political Thought In Du Fu's Poetry 752–757,2012),⑥美国宇文所安( Stephen Owen)的《盛唐诗》(The Great Age of Chinese Poetry: The High T'ang,1981)
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影评(七)
提及杜甫,脑海中便有两个词闪过“忧国忧民”、“诗圣”。 这个中外合拍纪录片对杜甫评价极高,将杜甫称为中国最伟大的诗人。
杜甫生于唐朝唐玄宗时期,在这个经济繁荣、诗歌繁盛的朝代。杜甫从小学习诗歌,观赏公孙娘舞剑感受艺术的真谛。之后,他到处游历,访古览迹,感受中华文化魅力,领略祖国大好河山。他来到孔子故里——山东曲阜,孔子的思想对其有着深刻的影响,杜甫的一生都以孔子的教诲为人生准则,也包括杜甫想要入官辅佐皇帝,报效国家。然而,杜甫两次落第,无法实现自己求官的愿望。他只好再次出门游历,在途中他偶遇李白,“李侯有佳句,往往似阴铿。余亦东蒙客,怜君如弟兄。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更想幽期处,还寻北郭生。入门高兴发,侍立小童清。落景闻寒杵,屯云对古城。向来吟橘颂,谁与讨莼羹?不愿论簪笏,悠悠沧海情。 ”杜甫十分仰慕李白,这个活得潇洒浪漫,才华横溢的诗人。可惜,他只与李白见过两次面。杜甫拜托友人将自己作的诗歌呈递给唐玄宗,唐玄宗读了他的诗后召他入宫给他官职。杜甫为人正直忠义并不适合官场,他也从未能真正融入官场,他梦想破灭。
之后,旱灾、安史之乱爆发。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中,杜甫也带着自己的家人向北方逃难。此次成为杜甫人生转折点,也是他创作的分水岭,他深知自己已是无处安身的可怜人。他经历了痛苦与磨难,他的诗歌也更加沉重更加现实,这也成就了他。他前往成都,建草堂。多年前,我同家人前往成都杜甫草堂游玩,风景怡人,特别的诗歌韵味犹存。很多杜甫的粉丝来此打卡。战火随至,他带着一家人又逃到夔州。“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身在三峡的杜甫,他在大自然中认识生活与世界,拥有了更多的想象、灵感与创作。“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杜甫在逃难南下途中,逢好友李龟年,同他将自己的诗歌改编成歌曲演绎出来。然而,好景不长,他的好友潭州刺史被杀害后,他们一家有踏上了奔波安身的路途,但这次由于哮喘和糖尿病的折磨(那时候的人竟然就有糖尿病了),杜甫撒手人寰,留下了人生中最后一首绝唱《 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奉呈湖南亲友 》。
“有诗以来,未有如子美者。”诗圣杜甫得到后人至高的尊崇,他的诗也获得了极高的赞誉。杜甫的诗不仅抒自己的情,还表现出文明的道德感。他在诗中表达出对国家的担忧和百姓们的同情,展现出民族价值观和深远的文化内蕴,值得我们后人怀念和学习。
杜甫一生饱受痛苦和磨砺,他四处漂泊游荡。但也正是这些艰难困苦,成就了如此伟大的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