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莎士比亚悲剧五种的读后感大全

莎士比亚悲剧五种的读后感大全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12-23 01:40:14
莎士比亚悲剧五种的读后感大全
时间:2024-12-23 01:40:14   小编:

《莎士比亚悲剧五种》是一部深入剖析人性的经典著作。通过对《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和《奇异太郎》等五部莎士比亚悲剧的分析,揭示了人类的贪婪、嫉妒、野心等黑暗面。这些作品不仅是文学的杰作,更是对人类内心深处的探索和思考。

《莎士比亚悲剧五种》读后感(篇一)

读过,才知道莎翁才华横溢!!第一次读莎士比亚的剧本,刚开始时想象不出为什么大家都认为莎士比亚是伟大的剧作家。读完悲剧五种,没有哪个人物是自己发自内心喜欢的,因为没有纯粹的高大的正面形象!但又让你感觉是如此真实,虽然写的也都是王侯将相公子小姐,但人物性格又是如此复杂,仍让你感觉这些人物很多就在身边。哈姆莱特的犹豫,李尔王的刚愎,奥瑟罗的占有欲,罗蜜欧的多变,麦克白的野心,只能哀人生之多艰。另外,莎氏语言非常丰富,让人眼前一亮。

《莎士比亚悲剧五种》读后感(篇二)

看《哈姆莱特》。以前在图书馆翻出一本卞之琳译的《莎士比亚悲剧四种》,就一边看卞译,一边看朱译,很快就看完了莎翁最经典的四大悲剧,自然是囫囵吞枣、不得甚解。又找了几部改编或相关的电影来看,如《奥赛罗》、《乱》(日本版的《李尔王》)等。 卞、朱二人的译笔都很好,大概卞更典雅讲究,朱更流畅易懂。曾在兰大图书馆见过民国三十六七年世界书局初版的《莎士比戏剧全集》,扉页上写着某年月日购于无锡。 读书真不能贪多求快(《十力语要》有此语),我这次再看,对于之前的匆匆阅过,竟了无印象,还要需沉潜反复、眼读心惟,尤其在看这样经典的作品的时候。 我于国外的历史不很熟悉,所以对莎翁此剧借鉴的历史事实茫然不知,我想了想,中国历史上倒是有很多这样的故事:弟篡兄位,兄子杀叔,尤其在一些“夷狄”建立的政权,如匈奴,兄妻弟继,与哈姆莱特复仇记,合若符契。 不过皇弟若是心狠点(篡位的人绝非心慈手软之辈),为免后患,则连哥哥的儿子也一并除去、斩草除根,如北齐高演杀高洋子。宋太宗赵匡义是否杀兄已成千古疑案,但哥哥的儿子赵德昭确是被他叔叔逼死的。建文帝纵然不失踪(多半死于火中),怕也不得善终,观他四叔朱棣如何处置黄子澄、齐泰、方孝儒辈可知。 丹麦国王还是多情人,虽想杀哈姆莱特,却时刻顾念着王后,人不狠站不稳,果然养虎遗患,身死人手为天下笑。

《莎士比亚悲剧五种》读后感(篇三)

邱说:莎士比亚最动人的地方就在那些人们自我诗化的瞬间。诗意永远产生于日常的中断,当一个人进行自我审视、自我戏剧化的时候,日常就中断了,这就是莎士比亚的戏剧为什么高度诗化的原因,很多时候读莎剧的会心一笑都是从事物的实际进展中脱离出来,而注意到对话的修辞本身,尤其是其中很多反讽性的修辞。

是的,当怀着这样一种眼光去看莎剧,一切都豁然开朗,你原谅剧中人轻易的死亡和剧情的疏漏,反而在插科打诨、严肃说教和诗意抒情之间反复跳跃的间离感中获得极大的阅读快感。

1、罗密欧与朱丽叶,邱说这部剧展示了爱情如何可能以及爱情如何永恒,是的。罗密欧从罗瑟琳的单相思的巨大痛苦中瞬间陷入朱丽叶的爱恋,一夜之间而已,当晚就是阳台告白,第二天中午就教堂成婚,下午杀死提尔伯特,晚上潜入朱丽叶卧室同房,第三天放逐到曼多亚,朱丽叶被逼婚向劳伦斯神父求得假死药,第四天葬礼,第五天罗密欧得信回凯普莱特墓室杀死帕里斯然后自杀然后醒来的朱丽叶自杀,第六天清晨两家和解。爱情的发生和悲剧再如此短短的时间中才足够可能才足够猛烈,然后用瞬间的殉情彼此互相证明,在爱情没有退潮的高峰状态下用死亡使它永远保鲜。正如劳伦斯神父所说:这种狂暴的快乐将会产生狂暴的结局,正像火和火药的亲吻,就在最得意的一刹那烟消云散(These violent delight have violent ends/And in their triumph die,like fire and power,/which as they kiss consume.)

2、麦克白,东海蔡讲莎剧用语之考究以及其中文字游戏,想来丝毫不亚于我们的戏曲雕琢及如红楼般文字游戏,只是我们看不懂英文罢了,就像身为中国人可以用母语读红楼梦是一大恩惠,身为英国人可以用母语读莎剧何尝不是。回到麦克白,这部剧显然有古希腊命运悲剧的影子,如果一切都是宿命,无论你积极响应宿命如麦克白,还是徒然规避宿命如俄狄浦斯,最终的结果依然命中注定。只是这部剧的宿命比起古希腊悲剧来,更有了一层人性色彩:所谓宿命,完全可以是欲望的别名;所谓难以逃离的宿命论,完全可以是人终难摆脱的欲望。是的,每个人都是自己欲望的奴隶,只有极少数强者能克服它,最后驾驭它,但这是否也是命中注定的呢,因为你的意志也是宿命论中的一环?这样想,那麦克白在王后自杀后那句著名的独白就有了普遍意义:人生不过是一个行走的影子,一个在舞台上指手画脚的拙劣的伶人,登场片刻,就在无声无臭中悄然退下;它是一个愚人讲的故事,充满着喧哗与骚动,却找不到一点意义。(Life's but a walking shadow; a poor player, That struts and frets his hour upon the stage, And then is heard no more; it is a tale Told by an idiot, full of sound and fury, Signifying nothing.)

3、哈姆雷特,莎剧中的独白一如中国古代戏曲中的唱词,起到的是人物抒情的内心刻画,因此有没有独白可以评价一部莎剧中人物塑造的重要与否乃至成功与否,哈姆雷特的七次独白以及一千多行对话的体量使得他成为了莎剧中最重要乃至最复杂的角色。剧中只有克劳狄斯和奥菲莉亚有着零星的独白和唱词,而其他人都是功能性或者符号性的脸谱人物,是的,包括王后,她的改嫁似乎毫无道德压力,但她看起来又不是一个纯粹的荡妇,即便在遭到哈姆雷特的拷问接近崩溃,但很快还是恢复了理性替儿子掩盖。至于饶舌的波洛涅斯似乎只是一个格言朗诵者,而霍拉旭和另两个同学的一正二邪也是工具人。所以布鲁姆说莎剧是人的发现,正在于这些具有高度反讽性的独白将哈姆雷特抬到了人性万花筒的中心而被后人无限解读,永远说不完。是的,那些疯言疯语几乎都是具有双关性的反讽和隐喻,这就是既能让观众看了开心,又能让学者读了思考的,雅俗共赏的极品,比如那句果壳中的宇宙,不就有表层的身陷监视却渴望自由,又有深层的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的隐喻吗?(O God, I could be bounded in a nutshell and count myself a king of infinite space, were it not that I have bad dreams.)

还剩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