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时间(第2版)》是一本关于科技与人文的著作。作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见解,探讨了科技创新、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通过对时间、空间、生活和工作的思考,书中呈现了作者对于科技与人文关系的深刻思考,给人以启发和反思。
《暗时间(第2版)》读后感(一)
10年前读第一版,很多内容记不得,尤其是肖申克部份的内容,一是知识密度太高,二是自身的认知过浅。
不过几个关键点,至今受用,1是书写是为了更好的思考,2是充分琢磨,没事琢磨,利用好暗时间会取得更大的成绩。3是教是最好的学习。
2022再次阅读,不苛求理解每一个知识点,但求于自己收益的充分吸收,做到知行合一。
《暗时间(第2版)》读后感(二)
究竟什么才是你的不可替代性和核心竞争力?我也时常在问自己这个问题,什么才是我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自己在公司里是否是不可替代的,我和其他人相比有哪些优势。 资源越稀缺,不可替代性就会越强,那么问题来了,如何构筑你的个人知识体系,才能让自己成为稀缺资源呢?文中提到了孟岩先生的博客:“技术路线的选择重要但不具有决定性”,用有力的数据阐述了技术路线的选择对个人知识体系的不可替代性并非一个关键因素,大家有时间可以看一下。孟岩先生说,个人核心竞争力是他独特的个性知识的组合,我们在设计自己的发展路线时,应当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独特的组合,而不是需求单项的超越。构建自己独特组合的方式,要通过实践,而且要有意识的构造。
《暗时间(第2版)》读后感(三)
主动回顾:学习了新的知识,要以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设置好回顾的时间点(找一下是否有工具)
学习资料筛选:只读高质量经典资料(book/lecture/video) ,帮助你节省时间,对自己时间负责,先花一定的时间去选研究资料的 1 质量(靠谱程度和质量)2.和你当前认知的匹配程度。
学习知识的框架:带着我的问题(我的主线)去学习,问题的本质,第一性原则(底层逻辑),知识结构,好的例子,最后整理成可以教别人的资料。(费曼学习法)
错觉到偏见:学习理性思考
《暗时间(第2版)》读后感(四)
1、要会做笔记,在阅读不同书籍的时候要看到自己的喜欢的内容,要记录下来,慢慢回顾整理
2、有时候要挑选书的内容,很多书都是作者美化自己,挑出核心对自己有用的部分阅读
3、要学会转化内容,比如专注、笔记、思考,这些都要学会运用到生活中去,将这些用于实践
4、阅读比较重的内容时,最好一口气读完,比断断续续的去阅读要强一些
5、看书的领域要广,多读心理学和思维类型的书
6、最重要的一点是必须有输出
《暗时间(第2版)》读后感(五)
本书中,作者以幽默风趣的语言,揭示了许多人在学习和工作中常常忽视的问题,比如“暗时间”的概念,即那些被浪费或者被忽略的时间。他认为,只有充分利用“暗时间”,才能够实现高效学习和工作。同时,作者还提出了一些独特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模式,比如“碎片化思维”、“反事实思维”等,这些方法都对读者的学习和思考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除此之外,书中还探讨了时间管理、自我调节、刻意练习等一系列与个人成长密切相关的话题,为读者提供了全方位的成长指导。
总的来说,《暗时间》是一本富有启发性的读物,它通过对学习和成长的深入思考,为读者提供了许多宝贵的学习和生活经验。无论是对自学能力的提升,还是对时间管理和思维方式的改进,都能够从中受益匪浅。这本书不仅适合那些正在学习和工作的人士,也适合那些对个人成长和提升有浓厚兴趣的读者。强烈推荐!
《暗时间(第2版)》读后感(六)
在刘未鹏先生所作的《暗时间2》第二篇 逃出你的肖申克中,第八节,打开心智的黑盒,这一部分,作者首先从三个维度讨论了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并探讨“当我们谈论原生家庭影响的时候,我们在谈论什么”的根本原因,引出心智模式的基本定理,并指出沉入意识底层的心智模式如同一个黑盒子,我们不仅可以打开它,还可以改变其内部的“布线”。
其中关于原生家庭的讨论及咨询师同张明的对话,让我回想起在《被讨厌的勇气》一书中,哲人与青年的谈话,谈到青年有一位多年躲在自己的房间中闭门不出的男子朋友的故事。其中都讲到了一个人的行为的原因论和目的论,也即“原生家庭决定论”和“自我选择论”。当我们试图用过去的原因来解释现在的行为,例如认为原生家庭的影响导致了一个人的某些行为这种观点,即一味地关注过去的原因,企图仅仅靠原因去解释事物,那就会陷入“决定论”。也就是说,最终会得出这样的结论:我们的现在甚至未来全部都由过去的事情所决定,而且根本无法改变。如果我们一直依赖原因论,就会永远止步不前。
两本书都对这一现代心理学观点进行了对话形式的实例阐述,是非常易读的,这也让我更加期待完整版《暗时间2》中第三篇的内容,打造你的核心竞争力。
《暗时间(第2版)》读后感(七)
之前差不多把刘未鹏先生的博客基本读了一遍,再来看这本书就成了温习,这几年时不时将博客中思维改变生活篇章找出来读读。
作者文章质量非常高,全干货,需要读者边读边理解,读完再思考的。也因为作者,陆续看了《社会心理学》、《态度改变与社会影响》、《进化心理学》,收获不少。
底线思考法有助于避免焦虑,比如,阳了又能怎样?
为什么看经典书籍——用时间来过滤杂质,剩下就是精华。
人往往将成功归集于自身能耐,将失败归集于外部因素——人性的弱点
如何看清事物的本质,抓住不变量和基本常识
困难是正常生活的一种状态;
营销手段,大部分是利用人性心理上的贪婪、嫉妒、短视、投机;
普通人从自己的错误中学习,聪明人从别人的错误学习——多读人物传记;
我们在大脑中走得越远,在现实中就走得越稳。我们在大脑中失败的次数越多,在现实中失败的次数就越少。——走的远是思考深度或是广度,失败是模拟推演。
《暗时间(第2版)》读后感(八)
问题关键词:潜在的认知假设
——1,我们内心对事物存在潜在的假设,因人而异,很难意识到并且会阻挠我们深入推敲
——2,它由经验打造,用自尊来维护。理性容易屈服于这种假设,只要对它有利的,不管多么漏洞百出的事情,我们都认为是对的
潜在的认知假设解决:
——1,学习相关心理知识,认知到假设的存在,然后避开它
——2,通过书写思考来全局思考,梳理清楚当中的前提、假设、逻辑、结论,避免只“下结论,摆立场”
问题关键词:回忆提取困难
——1, 人的工作记忆能处理的数量是有限的,导致思维不会走太远,也不会与太多以往的知识形成链接
——2,回忆提取是需要线索来触发的,越是本质信息量越少,新问题的本质来更快触发知识
回忆提取困难解决:
——1,书写一切思考和总结,释放大脑的缓冲
——2,用自己以往的经验来书写思考,抽象到事物的本质,能让思考走更深,也让未来提取知识的时候更加容易
《暗时间(第2版)》读后感(九)
你可能会因为书名和封面,就错过了一本好书,就是这本《暗时间》。看上去其貌不扬的封面,虽然是再次出版,也没有换过。仔细看这个图案,是一个沙漏。我们每个人的生命就像沙漏,里面装的沙子的总量差不多,不同的是,有的沙漏颈部细一点,有的沙漏颈部粗一点。所以,颈部细一点的沙漏,能抓住每一粒时间的沙子,也就能拥有更长的生命。那些被抓住的时间之沙,也就是所谓的暗时间。
这个观点对于你和我都很重要,善于利用思维时间的人,可以无形中比别人多出很多时间,用暗时间去学习和思考,会积少成多,仿佛生命也被延长了一样。
利用暗时间,也是需要学习的,这本书就是交给了我们很多方法,要能够快速的进入专注状态,还要能长期保持专注状态。思考还能帮我们避免焦虑,书里也给出了方法,包括避免嫉妒。还有挺接地气的阅读方法。这些方法能帮我们跳出心智的黑盒子,成长为高手。
我喜欢这本《暗时间》还有一个原因,作者在书里给出了一个书单,大部分是心理学方面的,对我而言是很好的知识补充。
不过因为作者是程序员出身,书后面给了一些编程和数学的例子,我不太看得懂,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感受一下。
别看这本书不厚,排版紧凑字体不大,内容挺丰富的。我们一起来读读看,先有思考,再做总结,然后在总结中再思考。
《暗时间(第2版)》读后感(十)
没有遇到过本来打算想好好考个证书,结果相关资料买回来后,翻了几次就放弃了,因为你不确定自己能不能看完它,能不能读透它?
我自己也曾经这样放弃过好几次考试,刚开始以为是自己没有自信,当今天翻开这本《暗时间》时,我才发现自己当年的想法有点单纯了。
在这本《暗时间》里,作者帮我们解答为什么我们容易放弃一些事情,那是因为我们害怕一些不确定的事情,就像刚说的资格证考试,因为你如果自己复习,很多内容不大懂,也不大清楚去问谁,就很容易放弃。
这个时候一些培训机构就起到了作用,他们会帮我们分配时间,分配每个章节需要花多少精力,这不仅仅是考试技巧,更多的是它带来的确定性,是个进度条。也就是像我们在给手机充电的时候,手机的电池那边,随时显示已经充了多少是一个道理。
在这本《暗时间》里作者刘未鹏还跟我们分享一些看起来很不可思议的事情:”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杀敌一千,自损八百”、“三岁看大,七岁看老”……
这些我们看起来很平常但却又内藏着有关的心理知识。
摘抄:
1、 我们畏惧的不是困难本身,而是困难所暗示的时间经济学意义。
2、 一个人能坚持一个事情,是因为TA的性格里有可以维持兴趣的火种一直燃烧下去的燃料。
3、 趁着对一个事情有热情的时候,将开头最难的阶段熬过去。
4、 重要的事情要创造比较大块的时间来完成。
《暗时间(第2版)》读后感(十一)
这是快速阅读法的一次实践。
快速浏览阅读和学习相关章节后,脑袋里印象最深刻的关键词是:「essential knowledge」和「思维过程」,然后逐个进行全文搜索,重点精读。
什么是 essential knowledge?
不变量、不易变的量。一个领域内的核心术语和框架、底层知识。比如算法数据结构、基本的程序设计理论、良好的编码习惯等。知识的知识。比如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判断与决策的方法、获取优质信息的方法等。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除了必要的知识储备(essential knowledge and non-essential knowledge)之外,最重要的是解题的思维方法。
有价值的学习笔记,不应该是知识点的罗列,而是写下自己的思维过程、操作过程,这样我们才有机会回溯自己思维轨迹,找到bug并优化它们。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反思思维过程实在是一件非常非常困难的事情。有两个办法能帮助反思:「教一个完全不懂的人」「与领域内的人讨论」,二者都要求自己必须真正理解每一个步骤。
由此,我们最好重点阅读那些记录着 essential knowledge 以及思维过程的书籍。
好资料会从问题出发,重点介绍方法背后的理念,会按照方法被发明的时间流程循序渐进,坏资料上来就讲方法细节,仿佛某方法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好资料会说明方法的使用场景、限制边界,坏资料吹嘘自己是万能的。
推荐几本好书:《怎样解题》《这才是心理学》《深入理解计算机系统》
《暗时间(第2版)》读后感(十二)
《暗时间:思维改变生活》是刘未鹏的力作,第二版更进一步深化了关于时间和思维的探讨。作者以独特的视角揭示了时间的另一面——那些被称为"暗时间"的无形时光。书中通过深刻的思考和实际案例,引导我认识到在日常琐碎中潜藏的时间价值,强调了思维方式对生活的深刻影响。 刘未鹏以幽默风趣的笔调,将复杂的思维理论娓娓道来,使得深奥的概念变得平易近人。通过对时间管理的剖析,我能够领悟到如何在生活中找到更多的"暗时间",提高工作效率。作者同时深入研究了思维方式对生活的塑造作用,启发人们拓展思维边界,从而迎接更广阔的人生可能。 书中丰富的案例和实用的建议,使得我在享受知识盛宴的同时,也能得到实际的改变。《暗时间:思维改变生活》不仅是一本启发思考的好书,更是一本能够引导我实现思维转变,提高生活质量的实用之作。无论是追求个人成长的年轻人,还是希望提升工作效率的职场人士,都能在书中找到有益的启示。
#暗时间
暗时间(第2版)
8.4
刘未鹏 / 2022 / 电子工业出版社
《暗时间(第2版)》读后感(十三)
时间对于所有人来说都是公平的,每个人所拥有的的时间也都是一样的,但是在同样时间里利用时间的效率却大大不同,因此所得到的成就,感受时间的深度就会不一样,这是为什么呢?《暗时间》这本书提出了这样一个概念,只有靠推理才能深入理解一个事务,看到别人看不到的地方,这部分推理的过程就是思维时间,也是人一生中占据一个显著比例的“暗时间”。衡量一个人的生命,应该用思维时间计算,看起来微不足道的暗时间,在日积月累中会产生巨大的效应。
《暗时间》这本书以心理学、认知科学和神经科学为主要角度,对学习心理学的意义、日常生活中人们如何进行思考,不同的思维方式会带来怎样的价值,何种学习方法才是有效的,以及在数学和计算机科学学习过程中如何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都做了详细的阐述,强调人们需要主动训练自身的反思能力并掌握有效的思考方法。暗时间的定义在于,善于利用思维时间的人,可以无形中比别人多出很多时间,从而在实际意义上能比别人多活很多年。
本书作者是刘未鹏,毕业于南京大学计算机系,是一名程序员,对个体心智的发展和城战感兴趣,广泛涉猎心理学、神经科学、认知科学、心理咨询、教育心理学等泛心智类学科,并从2003年开始写博客记录这个学习过程中的思考总结至今。
看这本书,很多时候会有恍然大悟以及耳目一新之感,原来很多事情可以这么解释,原来以前被动学习的拒绝感来源于此,你的情绪大脑和理性大脑在挣扎促使你做出这样那样的选择,甚至于保卫身体的免疫细胞,在冬天和夏天还有不同的作用机制,非常有趣。在本书第一篇“暗时间”开篇,作者解释了暗时间的作用及成效,并以自己在南大学习的七年的亲身经历,非常让人有代入感以及切实学到一些真正干货。善于在各个领域做到卓越的人,都是非常会利用暗时间的人,在走路、买菜、洗漱、坐车、逛街、出游、吃饭、睡觉的间隙,展开积极的思考,迅速进入专注状态。除此之外,他们能够长期保持专注状态,因此,能够得以高效学习。
作者提到一些学习习惯也非常有用,在阅读和思考方面,要注重搜索引擎的运用,看书只看经典,多做读书笔记(注重总结和思考,摘录例子),读是为了想,多看心理与思维的书,习惯思考,反思学习过程;在时间与效率方面,做事情要转进去做,考虑事情的优先级,注重利用大块时间和小块时间,以及重视提前积累的重要力量。关于重视提前积累的重要力量这一点,我自己也感触颇深,在大学本科时候,有些同学从大一刚进去就注重以后职业的提前规划,在别人还在享受大学的散漫时光时,他们早已经在为未来蓄力,并在大四找工作时候亮出四年的积累,从容不迫又带有日积月累的底气,确实很值得学习。在今后的人生中,也启示自己,要尽早想清楚自己要什么,为了这个目标需要什么技能,尽早开展学习并保持长期坚持。
在“逃出你的肖申克”这一篇中,作者借用了电影《肖申克的救赎》,并提出了如何逃出自己的肖申克,达到属于你自己的真正救赎。这一篇的很多观点真正做到有趣有用,同时旁征博引许多书籍以及专业知识,可以看到作者强大的知识储备以及思维逻辑,确实让人佩服。“遇到任何知识性的问题,第一时间找谷歌”,“聪明的人从别人的错误中学习”,这些观点都让人忍不住连连点头。以及一个很有意思的认知,我们的大脑中同时存在着远古的自我和现代的自我,两者并没有完美协调,存在“进化时滞”效应,因此很多时候我们是生活在信息时代的远古人,现代的理智大脑很多时候服从于古代的情绪大脑,导致我们很多时候明知很多事情正确却迟迟不想做,只想追求现下的快乐。而破除的方法在于,意识到我们在被情绪大脑支配的“愚蠢”,让情绪大脑不承认自己的愚蠢,从而让位于理智大脑,走的更深更远。
善于利用暗时间,掌握思考的力量,同时善于思考,克服人类心理的天生漏洞。正确掌握学习和思考的方式,我想,这是《暗时间》教给我的东西,真的感谢能遇到这样一本书。
《暗时间(第2版)》读后感(十四)
如何在众多面试者中间脱颖而出得到一个工作岗位?如何提升自己的综合工作能力,在关键时刻公司领导能够对你委以重任?以上都是围绕着如何提升个人的核心竞争力来展开的。
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的《暗时间》是一本关于学习方法、思维方式、个人心智提升的短篇文集。作者刘未鹏虽然是一位标准的理工男,业余爱好阅读和写作,内容涉猎心理学、认知科学、神经科学等多个泛心智类学科,他基于多年阅读习惯与认真思考,用博客记录整理心得体会,将其汇编整理成册。这是一本很好的从心理学角度自我提高的读本。
作者提出一个“暗时间”的概念,实际上就是利用生活边角时间(走路、逛街、出游、坐车、洗漱等)即“暗时间”,进行深度思考提升个人能力的行为。只要坚持利用好“暗时间”,经过日积月累就能对个人产生巨大的效益。
整本书分了四个篇章。第一篇讲述了作者利用“暗时间”,养成的良好学习习惯,形成有效的记忆能力。第二篇逃出你的肖申克,分为八个章节。是作者多年阅读心理类书籍之后的深入思考,有原始书籍学术介绍,也有作者个人的感悟。第三篇打造你的核心竞争力。从主动思考解决问题、到坚持把想法写下来,这两个方面讲述提升个人竞争力的关键动作。第四篇跟波利亚学解题。作者阅读数学类书籍的感悟和思考,专业性比较强。
从提升个人竞争力的角度分析,作者认为“遇到问题要自己动手”。
有一句话很有名: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要借助别人的力量,才能更高效。遇到问题,要敢于张口去请教,不要一个人闷头做事。快速解决问题之后,腾出精力来可以做其他事情,同时处理几件事才是能力的真实体现。真的是这样吗?首先这是一个很聪明的做法,符合人类长期进化过程中的的知识积累原则;但是任何事情有得必有失,遇到问题寻找捷径,也就放弃了独立探索问题的机会。在研究问题解决方案的过程中,找到答案只是收获之一,同时也会发现许多以外的惊喜,也就是通过探索答案产生外溢价值。
比如平时做模拟试题,简单思考无果,可以直接看答案,“喔,原来可以这样做!”貌似这个题目已经会了。下一次做题类似的考点,只是变换一下形式,往往还是打不出来。为什么?因为没有经过大脑认真思考,解题的底层逻辑没有搞清楚。就像长距离越野的时候,每次总绕着障碍走,习惯了之后可能就失去翻越障碍的能力了;反之研究如何翻越障碍,或者搬开障碍,下次预见障碍自己也会信心十足,很快解决问题。
对于提升个人能力,书中提到“写比读更重要”。
拿我来说,看到身边朋友坚持每天抽时间写日记,十分敬佩,而自己却一直培养不出定期写东西的习惯。我喜欢看书,也喜欢琢磨思考,却一直没有形成书写总结的习惯,用电脑记嫌麻烦,用笔记本写工作笔记,写的很凌乱,也不愿意梳理总结。结果花了很多时间也没有什么积淀。
把想的东西写下来,有几个好处:看书的时候随时有新的感触和想法涌现出来,通过做笔记的方式可以把这些思考点记录下来,形成备忘录,在未来可以随时复习、翻阅;可以梳理清晰思维逻辑,在写的过程中也是自己对于一件事情系统化、条理化的过程。我们大脑有基于联想和非符号的“快”系统和一个基于逻辑和符号的“慢系统”,写的作用更类似于后者。写的过程中可以思考自己的观点是否片面偏激,论据能否支撑论点。有了书写的文字,也就有了自己的观点的输出机会,是与别人交流的媒介,在交流过程之中,自己的盲点也就显现出来了,或者立论漏洞被别人指出,从而使自己的知识面更加拓展。
具体用哪种书写形式来输出,作者通过自身多年的经验,建议写博客;也有的书籍建议画思维导图;或者坚持写日记、备忘录都可以。相信只要坚持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并且不断地学习积累和复盘,集腋成裘,个人的核心竞争力一定会有长足的进步。
《暗时间》是一本极具个人特点的读书笔记类书籍,书中引用了大量心理学、认知科学类书籍的最新研究成果信息量很大,加上作者本人的思考与解读,深入浅出。相信对心理学感兴趣的初学者,通过本书阅读能够基本了解相关学科的前沿知识和书中主要内容,进而可以选择性阅读感兴趣的书籍。
《暗时间(第2版)》读后感(十五)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高人指路……
书上的知识、自己的实践、别人的经历、高人的提点。我们所拥有的知识并不取决于我们记得多少,而在于它们能否在恰当的时候被回忆起来。
知识怎样才能为自己所用呢?
《暗时间》,作者刘未鹏,以心理学、认知科学和神经科学为主要角度,对学习心理学的意义、日常生活中人们如何进行思考,不同的思维方式会带来怎样的价值,何种学习方法才是有效的,以及在数学和计算机科学学习过程中如何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都做了详细的阐述,强调人们需要主动训练自身的反思能力并掌握有效的思考方法。
如何更有效地从日常经验中总结知识,以及怎样才能真正学以致用——让知识能在我们需要它们的时候自动从大脑中“蹦”出来,而不是搜肠刮肚半天还是没有头绪。
如何用暗时间进行有效的记忆与学习呢?
1. 养成习惯,经常主动回顾一段时间学到的东西。
一方面有利于巩固长时记忆,另一方面我们可能因为学习了新的知识而对原先的认识有了进一步的看法,通过回顾,可以整合新旧知识,得到新的启发。
古语有云:温故而知新,我们温习旧知识从而得知新的理解与体会。
2,创造回忆的机会。
我们可以经常与别人讨论,或者讲给别人听。以教促学,这也是费曼学习法的核心内容。
我们也可以经常整理我们的笔记(如果没有做笔记的,现在马上开始),一方面巩固已经淡化的记忆,另一方面给自己重新审视知识的机会。
现在想的和之前想的可能完全不一样。也许隔了一段时间,有了不同的经历之后,知识有了更加完善的迭代。
3,设身处地“虚拟经历”别人经历过的事情。
光是看别人做或者听别人说是不够的,往往到了自己就想不起来。我们虽然学到了知识,它却不会在恰当的时候从我们的大脑中蹦出来,这样的知识是“死”的。
如果我们努力设想自己处于别人的境地,经历别人所经历的事情,感受他们,使它们和我们的情绪记忆挂钩。当我们以后遇到类似场景的时候就更容易回忆起当时的感受。
我们只能通过别人的“替代经验”,自己的“虚拟经历”,来获得尽量多的信息。
4,抽象和推广
我们遇到具体问题时,可以将问题抽象一下,剔除无关细节,使问题从一个特定的分枝往上抽象,从而碰到之前泛化过的结论。
我们看到了问题的本质,就可以利用之前推广出来的结论,进行一些理性的决策。也就是说掌握了事物或事件的底层逻辑,我们在决策和行动上就可以游刃有余。
5,联系或比较自身的经历
将别人的经历或通过阅读和观察得来的经历与自己的经历进行比较,常常可以得到很有价值的结论。“观察”和“比较”本分就是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因为这本身就是一个思考的过程。
比如说,对于一个新的操作,已经有人给我们讲解过了,当我们自己操作的时候,我们会发觉自己存在很多问题。这个时候如果有人再做一个正确的示范,这样我们就可以有更好的对比,知道自己哪里不足了,从而提高我们成功的概率。
我们走路、买菜、洗脸洗手、坐公交车、逛街、出游、吃饭、睡觉,所有这些时间都可以成为“暗时间”。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时间进行思考、反刍和消化平时看和读的东西,让我们的认识能够脱离照本宣科的层面。这些时间看起来微不足道,但日积月累将会产生巨大的效应。
善于利用思维时间的人,可以无形中比别人多出很多时间,从而在实际意义上能比别人多活很多年。
用暗时间改变我们的思维,打造我们的核心竟争力,从而改变我们的生活,活得更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