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微行动》,我深受启发。作者通过一系列鼓舞人心的故事,展现了微小行动所带来的巨大影响。无论是一次微笑、一句鼓励的话语,都能改变他人的生活。文章让我意识到,每个人都有能力通过微小行动,让这个世界变得更美好。
《微行动》读后感(一)
所以下次不想运动的时候试试先换上瑜伽裤再说。
改变问题发生时你的穿着。
一位女士前来咨询我,让我帮她改掉大吃大喝又狂吐的问题(这是暴食症的症状)。我建议她在打算暴食前先停下来去穿她最喜欢的鞋子,不管何时何地,也不管她想不想穿那双鞋子,她都得这样做。她同意遵照建议,最终改掉了暴食的毛病。她说花在穿鞋上的那点时间足以让她思考她的行为,这样她就不会在有了暴饮暴食的冲动后立马自动且强迫性地暴食。
《微行动》读后感(二)
每个人的内心(大脑)都像一间拥有厚厚墙壁的屋子,屋子里面时而温暖安全,时而冰冷潮湿。
屋子里面每天会出现50000-60000个念头,平均每分钟会闪现40个,其中有惊喜、幸福、创意、沮丧、焦虑、愤怒、怀疑、纠结、灵感、疑问、回忆、搜索以及天马行空的一些念头。如果某个念头持续时间比较长,那大概率就决定了你一天的心情。如果某个不好的念头持续了数天,甚至数月、数年,你大概就得了心理疾病……
这本书中的案例大多都是因为某个念头疯狂恶性的生长,几乎占满了“屋子”的空间。
作者,非常幸运,他发现了治愈“恶性念头”的方法。而且这个方法非常简单、使用而且立竿见影。
这些方法,只需要你做一点点的小改变,也就是“微行动”,你的“恶性念头”或痛苦的心理活动或痛苦的问题,就会神奇般的被解决。
恕我直言,这个社会上99.99%的人都有心理问题(不论你拥有多少正能量),这本书值得所有人阅读学习,学完以后,你将获得打开焦虑、愤怒、绝望、嫉妒、纠结、恶习、关系破解等等问题紧闭大门的神奇钥匙。
书中打开问题之锁的10把钥匙:
打开问题之锁的第1把钥匙:打破问题的固有模式;
打开问题之锁的第2把钥匙:找出并使用问题的“解决模式”;
打开问题之锁的第3把钥匙:接受你的感受和过往,不要让其决定你现在或将来的行动;
打开问题之锁的第4把钥匙:转移注意力;
打开问题之锁的第5把钥匙:想象一个未来,并从中倒推出能用于当下的解决方案;
打开问题之锁的第6把钥匙:将“问题型故事”转变成“解决型故事”;
打开问题之锁的第7把钥匙:利用精神信念超越问题或解决问题;
打开问题之锁的第8把钥匙:采用“行为描述型话术”解决人际关系问题;
打开问题之锁的第9把钥匙:举行了结型仪式,解决未了之往事;
打开问题之锁的第10把钥匙:用安定与连接型仪式,防止问题,创造人际连接。
打开这本书吧,它讲引领你走向幸福人生!!!
五星好评!!!!!
《微行动》读后感(三)
罗兰.巴尔泰斯说:人生就是这样,跌倒七次,爬起八次。新年又到了!新的一年意味着新的开始,新的机会和新的愿望。你可能已经列出了长长的愿望清单,但是你是否在心里隐约觉得目标太过遥远,难以实现?清单上面是否还有些是去年没有实现的愿望?《微行动》或许可以来帮你! 本书作者Bill O’Hanlon比尔.奥汉隆被评为“最突出的精神卫生领域教育者”。他曾深受抑郁之苦,在苦闷中阅读大量心理书籍后发现一个直接解决之道,即改变问题发生的条件,哪怕只是一个小环节。松动问题,最终打开局面。这就是本书带来的微行动思维。 微行动是什么?古语云: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如此智慧为何还要累述。行动的出发之心何在?就在当下,你自己可以立即采取的小小行动。是不是简单易行?关键是你的关注点在自己身上,对未来的自己起作用。就从这里出发,让行动来实现自己的目标。结合书本,我发现了很多微行动的智慧, 或许可以给你一些启示。 1,借用未来解决问题 我有一个闺蜜,平时上班特别忙,不是在做PPT就是在做各种数据的收集统计整理。烧脑的一天后,根本无暇顾及孩子的一日三餐。在孩子出现身体状况后,她才意识到,孩子的健康和未来对她有多重要。去年她的目标就是能给家里人安排好一顿营养的晚餐。微行动真的帮她实现了。 时间不够用反而激励她在家要更快速地完成做菜,怎么做到呢?她首先,早起做好规划,把当天需要的食材集中放在冰箱中一个专门独辟的“今日份”餐食的显眼位置,缺少的东西趁通勤的路上在线上买好。 每周粗略地安排,每天精细的考虑。提前规划和安排,微行动帮助她养成这个优秀的习惯,让家人吃得健康。 如果你的愿望清单里也有让自己变得更健康,那么你可以从每天坚持10分钟的提前规划开始。逐渐增加规划的难度和能力,你将会看到自己和家人更加的改变。 2,重写生活故事 “中午不锻炼,大腹便便”。 怎样才能坚持运动,保持良好身材?我的同事就帮我做了良好的微行动示范。他每天中午雷打不动地开启锻炼时间,天气晴好,就是去公园慢跑或者快走;天气不好就在室内游泳或者拳击。为何如此自律?就是因为他将自己的痛苦故事编成顺口溜告诫自己马上行动。他会像写生活故事一般记录自己的进展,并追踪已经完成的微行动。他说这就是给他的支持和鼓励。挑战你的问题,改变你的标签,创建富有意义和有所助益的故事吧,你就会在保持微进步中保持动力的。 3,超越自己 印第安格言:有时我会怜悯自己,但自始至终徐徐清风都吹拂着我的灵魂穿越苍穹。有时我们要跳出“小我”,用同情之心,服务之心,甚至信仰的力量,相信自己就像阴雨天仍然相信太阳照常升起一样,相信这个世界的美好。不要给自己太大的压力。放轻松,每天一小步,只要在正确的道路上前进。比如设个闹钟,让自己通过每天阅读一篇英文文章来学习英语,通过每天写日记来提高写作能力。微行动能够产生惊人的效果,只要我们坚持下去。 最后 微行动能够帮助我们扔掉坏习惯,逐步改善自己的生活。如果你还没有列出自己的新年愿望清单,请立即行动,并开始寻找适合自己的微行动吧!别再拖延了,新年新气象,让我们一起迈出坚实的微步,迈向更好的自己!成功,始于心动,成于微行动!
《微行动》读后感(四)
我太胖了!看着体重称上的数字,我的心里越发的焦虑,烦燥。可是,我没有任何行动。每天照样吃自己想吃的食物,能不动就不动,美其名曰:我要休息。 这样的日子困扰着整个2023年的我。直到前几天,我遇上了一本书《微行动》,这是一本由英国作家比尔.奥汉隆著作,李利莎翻译的书。书皮上写着:用1%的小动作,解决99%的人生难题。我被1%和“小”这两个字眼吸引了。我喜欢简单、容易的方法,因为我根本没有勇气挑战困难和去攻克大课题。 一口气读完一整本书,我发现,原来,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不是找到问题的原因,而是要先行动起来,哪怕只行动一小下,就比不动强很多。 行动起来,再去看有没有效果。用什么来衡量有没有效果呢?就是看看对比原来的情况有没有变化。如果有变化了,就是有效行动,就可以继续下去。如果没有,调整行动,开始一个新的行动。直到有了变化为止。 那么这个转机,就是一个很重要的现象。导致出现这个转机的行动就是解决问题的导向式方法。这个方法一旦找到了,就可以坚持下去,直到完胜自己的目标,也就是解除了自己心里的焦虑为止。 看到这里,我陷入了回忆中。我想起来,7年前,我有过一次减肥成功的经验,那时候我挑战了自己做仰卧起坐,从5个开始,每天增加5个,最后每天能做50个,并且保持了好久。后来因为什么原因停止我忘了,但是那段时间,我的身体的确减下来很多。后来怎么胖起来的,我也没有了清晰的记忆。 按照书中说的,先动起来,就从做仰卧起坐开始吧!第一天五个,第二天十个,第三天二十个,肚皮开始疼了,但是我觉得自己有力气了。坚持到第十天,可以一口气做40个了,很多朋友看到我都说我瘦了。说实话,我都不敢量体重,怕自己失望,但是,朋友的眼睛是雪亮的,至少给大家的感觉是有变化了。 真心的没想到啊,胖了七八年我的,终于有了转机了。我开始乐此不疲的坚持了。 就算过年这些天,有时候在自己家,有时候在父母家,还有的时候在亲戚家,我都没有停止做仰卧起坐。越做心里越踏实,甚至还影响了家里人和亲戚朋友,现在我们有一个群里,有十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坚持自己的运动。每天打卡的时候,我们虽然散在四面八方,但是却觉得在这群里有一股正能量。 新年新气象,2024年,让一切从头开始,从新开始。小小的动作,大大的收获。让我们一起动起来吧!
《微行动》读后感(五)
我太胖了!看着体重称上的数字,我的心里越发的焦虑,烦燥。可是,我没有任何行动。每天照样吃自己想吃的食物,能不动就不动,美其名曰:我要休息。 这样的日子困扰着整个2023年的我。直到前几天,我遇上了一本书《微行动》,这是一本由英国作家比尔.奥汉隆著作,李利莎翻译的书。书皮上写着:用1%的小动作,解决99%的人生难题。我被1%和“小”这两个字眼吸引了。我喜欢简单、容易的方法,因为我根本没有勇气挑战困难和去攻克大课题。 一口气读完一整本书,我发现,原来,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不是找到问题的原因,而是要先行动起来,哪怕只行动一小下,就比不动强很多。 行动起来,再去看有没有效果。用什么来衡量有没有效果呢?就是看看对比原来的情况有没有变化。如果有变化了,就是有效行动,就可以继续下去。如果没有,调整行动,开始一个新的行动。直到有了变化为止。 那么这个转机,就是一个很重要的现象。导致出现这个转机的行动就是解决问题的导向式方法。这个方法一旦找到了,就可以坚持下去,直到完胜自己的目标,也就是解除了自己心里的焦虑为止。 看到这里,我陷入了回忆中。我想起来,7年前,我有过一次减肥成功的经验,那时候我挑战了自己做仰卧起坐,从5个开始,每天增加5个,最后每天能做50个,并且保持了好久。后来因为什么原因停止我忘了,但是那段时间,我的身体的确减下来很多。后来怎么胖起来的,我也没有了清晰的记忆。 按照书中说的,先动起来,就从做仰卧起坐开始吧!第一天五个,第二天十个,第三天二十个,肚皮开始疼了,但是我觉得自己有力气了。坚持到第十天,可以一口气做40个了,很多朋友看到我都说我瘦了。说实话,我都不敢量体重,怕自己失望,但是,朋友的眼睛是雪亮的,至少给大家的感觉是有变化了。 真心的没想到啊,胖了七八年我的,终于有了转机了。我开始乐此不疲的坚持了。 就算过年这些天,有时候在自己家,有时候在父母家,还有的时候在亲戚家,我都没有停止做仰卧起坐。越做心里越踏实,甚至还影响了家里人和亲戚朋友,现在我们有一个群里,有十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坚持自己的运动。每天打卡的时候,我们虽然散在四面八方,但是却觉得在这群里有一股正能量。 新年新气象,2024年,让一切从头开始,从新开始。小小的动作,大大的收获。让我们一起动起来吧!
《微行动》读后感(六)
比尔·奥汉隆的《微行动:改变生活的强大引擎》为我们揭示了一个看似微不足道,实则潜力无穷的概念。微行动,简单的说,就是一点一滴的小改变,这些小改变在开始时似乎微不足道,但随着时间的积累,它们能带来惊人的变化。就像水滴石穿,不是靠瞬间的力量,而是凭借持久的努力。
在当今快节奏、高压力的社会中,人们很容易陷入一种“大事先做”的心态。这种心态驱使我们去寻找那些能立即带来明显效果的大改变,而忽视了日常生活中的那些看似微小的行动。奥汉隆提醒我们,全天下最愚蠢的事就是每天不断重复做相同的事,却重期待有一天会出现不同的效果。
作者告诉我们改变的第一步就是先改变问题的“常态”,改变固有的模式采取有效的行动。关于如何改变问题的“常态”,作者给出一些方法供我们参考,打破固有模式,利用矛盾等方法帮助我们走出困境。
全书分为三个部分:改变问题的常态、改变看待问题的方式、将解决导向式疗法应用到具体生活领域中。三个部分总共十二个章节,向我们详细阐述了生活中如何用“微行动”改变自己改变生活,是一本可以带来帮助的好书。
书中的观点深入浅出,例证丰富。作者从宏观的角度阐述了微行动的重要性,还通过许多个人经历和案例研究,展示了如何将这些行动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通过无数小故事告诉大家微小的行动来改变自己的生活,也让我们看到了其他人如何通过这种方式实现了自己的目标。
这是一本关于如何改变生活的书,也是一本关于如何看待生活的书。它提醒我们,生活中的每一次努力,无论大小,都值得我们去珍惜和坚持。鼓励我们去拥抱生活中的每一个瞬间,去发现那些看似微小的行动背后的巨大潜力。
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他的另一个亮点是它鼓励读者去实践。与其只是停留在理论层面,希望读者能够真正地行动起来,通过微小的行动去改变自己的生活。这种实践性强的特点使得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理论读物,更是一本实用的生活指南。
最后,《微行动》对于那些正在寻找生活方向或者想要改变自己生活的人特别有帮助。无论你是一名学生、职场人士、还是退休者,这本书都能为你提供宝贵的启示和指导。它让我们明白,生活中的每一次努力,无论大小,都值得我们去珍惜和坚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地活出自我,实现自己的目标。
《微行动》读后感(七)
在这个快节奏、高压力的时代,每个人都可能面临各种挑战和苦闷。你是否曾感到生活像是一团乱麻,难以找到出路?《微行动》这本书,由催眠大师艾瑞克森的关门弟子、英国国民级心理咨询师比尔·奥汉隆倾力打造,为你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解决问题式思维模式。 一、最小可行性行动,10把打开问题的钥匙,90+真实案例,让你的从模仿开始行动 1. 1%微小行动:我们相信,改变往往始于微小的一步。《微行动》教你如何通过每天仅需1%的努力,逐步解决生活中99%的难题。比如对严重失眠的患者用给地板打蜡来对治,对晚归的丈夫从记录晚回家的时间,精确到分钟开始等等。 2. 10个轻松行动方向:书中精心挑选了10个简单易行的行动方向,10把钥匙,覆盖了个人成长、人际关系、工作效率等多个领域。 3. 33条行动建议:33条具体而实用的行动建议,帮助你在日常生活中轻松实践,逐步实现自我提升。 一次只改变一点点,我们倡导的不是剧烈地生活变革,而是通过持续的小改变,水滴石穿,逐渐松动问题,打开新的局面。
二、培养积极思维,循序渐进变化 作者采用的是解决问题式思维,《微行动》不仅提供行动指南,更培养你面对问题时的积极思维模式,让你学会如何从困境中找到出路。 实用性强,每一条建议都是基于心理学原理和实际案例,确保你能够在生活中轻松应用,看到实实在在的改变。比如,从180度转换追逐-逃避模式开始,从找到对方一个闪光点练习欣赏感恩开始,从做一个倾听者开始…… 循序渐进式,书中的行动建议设计得既简单又易于坚持,让你在不知不觉中积累改变,避免因压力过大而放弃。
如果你正寻找一种方法来缓解生活中的压力和苦闷,《微行动》将是你的理想选择。它将帮助你以小见大,通过日常的小改变,逐步提升生活质量,找回内心的平静和快乐。
从自我成长方面,书中的行动建议将引导你逐步建立起更健康的生活习惯,提高自我效能感,让你在面对挑战时更加从容不迫。
从人际关系改善方面,通过实践书中的行动,你将学会如何更好地与他人沟通,建立更和谐的人际关系,无论是在家庭、职场还是社交场合。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翻开《微行动》,用这1%的努力,开启99%的转变之旅。让生活变得更加美好,从今天开始,从微小的行动开始。
《微行动》读后感(八)
热爱你的遭遇,不要抗拒,不要逃避,伤害你的只有你的反感,别无其他。 从小我的成长环境是打压式的,尤其是在亲朋好友聚会的时候,父母当着亲友指责我们错误、不乖的习惯非常熟稔,几乎在每场聚会从不缺席。 以至于,我留下来“亲朋好友聚会的场合就是对自己的批斗会”这一固化的印象。 对于聚会能免则免,必要出席的时候,能缩小自己的存在感就尽量缩到最小。 这种影响到长大之后久久不散。 在家庭聚会的时候,我要么延续了最大程度缩小存在感,要么就是对一些聚会的场景暴跳如雷,事后崩溃万分。 回想长大后,并没有类似批斗的场景出现。只是我已经对这种聚会的场合充满了负面的印象。 讨厌聚会场合,要求女性要操持家务,男性在茶桌谈天说地。 讨厌所谓的孝顺,忍受长辈的无端指责。 更多的是讨厌自己,不喜欢却不懂得表达的自己。 比尔·奥汉隆《微行动》这本书让我发现了以往不同的思维视角。他的解决导向疗法,聚焦在如何解决问题,是普通人自我脱困的执行指南。
比尔·奥汉隆提到坦然接受的四个步骤: 1.接受现实 2.包涵容纳 3.找到价值 4.敞怀迎接 - 接受现实 作为潮汕家庭出身,传统观念的“男主外 女主内”是深入父辈的心里。当我不接受这种观念,就产生了等同于跟全潮汕去抗争的无力感与愤怒,让我不能很平和对待家庭聚会这一场合。 当我意识到我如何愤怒都改变不了父辈的观念,都影响不了他们对男女分工合作的看法。而年轻一代,接受了更开放的教育,对男女分工的观念开始趋向于平等。 我开始接受的现实。 这种观念的是随着世俗和时代发展的变迁而慢慢转变的。 并不是一时半会能解决的事情。 我参加家庭聚会,跟我保持男女平等的观念并没有冲突。 - 包涵容纳 家庭聚会是一种亲情维系的场合,也是不同生活习惯和生活状态的呈现。 在不冒犯自己的情况下,对不同的生活状态和观念报以接纳的态度。 冒犯自己的,也接受自己会愤怒的事实。 为任何已经存在的事物预留空间。 - 找到价值 当我不认同我对家庭的责任仅仅是维系好家务、公婆和孩子,那我开始寻找自己更多的价值。 影响着我转而追求自己个人的成长,职业、技能的提升。 其实这个观念对我来说,有着鞭策自我的价值。 - 敞怀迎接 “热爱你的遭遇,不要抗拒,不要逃避,伤害你的只有你的反感,别无其他。” 接受这种既定的现实,再反观回来,发现这种分工合作虽然不是我认为的平等,但也是一种平衡,双方都在专心致志去做一件事。只是不符合当下的观念。 排斥无用,那就用自己的方式去迎接。 你的经历并不必然能左右你对待生活的态度。你要知道你越在意越受累。 当我接受了原生家庭环境,以一种新的视角去看待家庭聚会这个事情,在新的家庭聚会,我抱着重新认识人的想法,以平常心去和人沟通,不再将焦点放在“自己会不会做错事情会不会被骂”。 意外地发现,亲友们都挺和善,至少是表面上和善。 比尔·奥汉隆在《微行动》中提到转移注意力的9个方法: 1.转换接受信息的感官 2.拓展你的关注点 3.将你的关注点从过去转移到现在 4.将你的关注点从现在/过去转移到将来 5.将你的关注点从内在体验转移到外部环境或他人身上 6.将你的关注点从外部环境或他人身上转移到自己的内心世界 7.将你的关注点放在起过作用(或正在过作用)的事情上,而不是没起作用的事情上 8.将关注点从思考或感受转移到行动上 9.问“解决导向式”的问题 理查德·莫斯说过“你能给别人最好的礼物就是发自内心的关注。” 用1%的行动,成为解决自己问题的专家。
《微行动》读后感(九)
首先这算是半个标题党,因为我绝对没有反对和贬低正规心理治疗行业的意图。
但同时,我一直认为心理治疗(尤其是心理咨询)的确是存在局限性的,它更多地解决“是什么”或者“为什么”的问题,而关于“怎么办”,这个领域能做得就相对有限。
至少我认识过很多咨询师会提到一个咨询伦理,不应该给来访者提供具体的建议和方法。
就像是那个古老的寓言一样:
一个人在路灯下找钥匙,他说钥匙并没有丢在这里,只是这里有灯,比较明亮。
心理咨询是那盏照亮黑暗的灯,但具体的操作方案,是真正能让我们打开门的钥匙。
这本书提供的就是“钥匙”——
1 比起反复复盘过去,复盘“为什么”,对我们当下更有帮助的,是思考下一步我们“要什么”,以及如何通往自己想要的方向,也就是“怎么办”。
太多的时候,我们纠缠于问题的概念本身,我有什么困惑,有什么创伤,有什么缺陷,和深渊长久地对视着。
从而止步不前。
究竟怎么离开深渊?
靠的不是对视,而是迈开步子向前。
2 “付诸行动”真的是一件很难的事吗?
多数时候我们的认知是知易行难,把认知转化成行动是最难做到的一步。
而“微行动”的关键就在于,把最难做的部分,变得最简单。
也就是把“开始行动”的难度无限降低,直到降低到你根本没有可能做不到的程度。
书中一开始举了一个例子,说来访者试图戒断一种药物的方式,是每天把药片削掉一点点,减少的药量根本不足以让她的身体产生戒断反应。
但就这么日久天长地坚持下去,她最终无痛戒药成功。
这就是“微行动”,你的改变,可以微小到根本不被察觉。
也正是这种对当下生活影响最小,变化最小的行动,最容易长久地持续下去,直到塑造一种新的习惯,新的生活。
3 有时候换个环境,就等于换了一种生活。
改变并不意味着我们必须主动地停止或开启这个事情本身,而是我们可以把自己放在一个更有利于改变发生的环境中。
往大了说,像是很多戒du人员,防止复吸的重要因素就是远离之前会给他提供du品的“朋友”,换一个新的生活和社交圈子。
往小了说,少吃零食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减少囤积,想吃的时候必须当场下去买,这么一个小小的阻碍就已经足够减少频次。
再或者,一对总是争吵的夫妻,意识到他们吵架的高发时间地点,并且有意地规避在那个时间段相处,或者相处时换另一个地方,做另外的事情,吵架的问题就得到了明显的缓解。
——
我们常说,懂了再多道理,也未必能过好这一生。
因为理可顿悟,事须渐修。
但也就是无数个“渐渐”去行动,去做具体事件的微小瞬间,构成了某种新的自我。
建构出了属于我们自己的全新世界。
《微行动》读后感(十)
之前读过李松蔚老师的《5%的改变》,如今又读到这本《用1%的小动作解决99%的人生难题》。内容有异曲同工之处,大体都是倡导从细微的改变开始,改变无所谓大小,关键是真的要做出改变。就像本书中所写的一样:“全天下最愚蠢的事,就是每天不断重复做相同的事,却期待有一天出现不同的结果。”
做出重大改变是很困难的,并不像影视作品的主人公一样,猛然醒悟,背景音乐骤然活泼起来,生活天翻地覆地向好发展。其实面对每个人自己的生活,也可以采取做实验的态度,控制变量。不要期待一次性发生180度翻转,慢慢探索出能带来改变的那个关键因素,也许才是更有效的。
这些年我自身的一个成长在于,对各个学科祛魅、对各种主义祛魅。过去,我曾经沉湎于分析原生家庭对我的人格造成的打击,在颅内一遍遍哭诉和指责,以为这就是心理学的最终指向。但我却并没有得到解脱,反而始终生活在无法化解的恨意之中。最近才意识到,当我们把一件事推到原生家庭、体制之上的时候,我们有可能是在推卸责任,因为好似无力改变、没有解法,所以自然无需解决,只要无限责怪他人就可以了。
诚如作者所说:“心理学和精神病学给出的解释让我们理解了遇到问题的原因,却不会给出任何具体方法来实际解决问题,因此让我们有种得到帮助的错觉”。
这并不是说分析原因、审视过去不重要。只不过,我们应该明白分析过去的意义何在:分析过去并不是要追溯与沉沦受过的伤害,也不是要陷入无止境的自我剖析之中,而是要从过去的自己身上学习、理解自我与找寻突破的方法。
由此也联想到在我身上一直进展并不顺利的“复盘”。在网络上,太容易见到各种或花哨或清晰的个人复盘了,使人不自觉地进行模仿。但我过去的复盘往往是充满了机械性的,像是学校或企业发下来的打分表格,被迫填写一些不痛不痒的话语,落得形式大于内容的下场。如今才明白,复盘确实具有重要意义,但其核心不是要给自己打分,而是在于理解自己身上发生了什么。
读过此书还有另一个体会,就是虽然人各有命,生命中很多因素是个体无法控制的,但每个人都还是有一定选择权的。我们往往认为自己别无选择、无法改变,是因为改变需要打破生活中原本的平衡状态,要走出我们已经适应了的生活方式。许多流行的劝解话语也进一步推动了我们这样的思考方式。不过,不要被逆境时用于自我安慰的话语,主宰了顺境时的行动与心境。要懂得区分哪些话是失败之后对自己说的,不要把这些话说给尚未开始的自己。
比起给别人贴标签,“自我标签化”可能是更为严重也更为隐秘的问题。我们会在话语中,在对自己的定义中一遍又一遍给自己贴上某些标签,在潜意识中按照这个形象生活下去。书中作者举了一个自己的例子:他曾经十分害羞,深恐在众人面前发表演讲,但是有一天他突然转换了思路,认为可能他本身并不害羞,只是学会了“要害羞”,由此开启了转变,打破自身持有的害羞的老印象。由此看出,如果自己都接受了自己的标签和刻板印象,才是最可怕的事,便会一直持续与痛苦,事情也难以产生转机。
所以,我想当一个秃露反帐的人,一个永远未完成的人,一个不断更新自我形象的人。想让朋友给我写悼词时抓耳挠腮,无法用任何词汇定义我,想让自以为了解我的人不断看到我的新面向不断产生新困惑。
《微行动》读后感(十一)
又到了一个春节,看到一个视频,说的是过年真正有意义的是年前15天左右,期待在过年回家的路上,在和家人谈论在外工作生活的感受,在除夕的前一天晚上,一旦过了年,似乎想的就是进入上班倒计时了,因为人总是在无限接近幸福的时候最幸福,比起拥有,期待的感觉似乎更快乐!
我也是很期待着春节假期,期待着吃到妈妈做的家乡菜,期待着不用处理工作相关的事情,可以融入到家顺其自然的生活,想象着在春节放假期间充充电,提升自己....而这都是理想,现实可能是可以吃到妈妈做的家乡菜,但是要提升自己,早起,跑步,看书,学课程,会很难,当选择躺平时,可能坐在沙发上烤着火,一天就过去了。
为了充实度过这个假期,我首先看了一本书《微行动》,作者是英国的比尔·奥汉隆,是一名来自英国的心理和家庭治疗师,他根据个人经历创立了“解决导向式疗法”。此种方法简而言之就是在研究问题的时候,不去分析原因,而是直接解决——改变问题发生的条件,从而避免问题的再次发生。
【英】比尔·奥汉隆 著
以我计划在每天固定时间看书,减少刷短视频为例。根据书中提到的“打破问题的固有模式”提到的3个方法之一的“改变问题的“常态”——采取一个与之前不同的行动,尝试用新方法来解决问题。通常这会涉及行为的改变,可能包含以下列出的一个或多个因素:
(1)改变问题通常出现的时间: 如果早上看书容易犯困,那就尝试换个时间,比如下午或者晚上;
(2)改变问题出现的前一个行为:如果是吃完饭看书犯困,可以尝试吃完饭走走,休息一下,再看书;如果在洗手间刷视频,待得久,那就在去洗手间前把手机放下;如果要改掉出门拖沓,经常拖延,直到踩点甚至超过预定时间才出门的毛病,那么同样得在快出门前把手机放下,收拾好物品,这样,到时间,就可以快速出门了;
(3)改变问题发生后紧接着采取的行动:如果是看书坐不住了想拿起身边的手机刷上朋友圈或是短视频,那么可以尝试起来倒杯水喝,或是走走,或是伸展一下,过了这个劲头再继续看书;
还有改变问题发生你的穿着,改变问题发生的地点,当时的肢体动作方式,其他典型行为或特点。
另外两个方法是利用矛盾法,比如让尝试入睡的人保持清醒,反而很快会睡着;还有把新行为和问题的固有模式关联起来:每次问题发生时,在当时情况中加入新的、让你感到艰难的事情,比如在看书时犯困,可以尝试站着读书,这样肯定不会太容易犯困,就能多读一点。
以上提到的只是作者关于打开问题之锁的8把钥匙当中的第1把钥匙——打破问题的固有模式。固有的模式只能得到固有的结果,不破不立,破才有机会。33条行动建议结合90余个真实故事,在供我们使用的同时,或许也能思考出具有我们特色的方法。每条建议短小精悍,正如作者所言:做重大改变总是深具挑战性的,因此,一旦你发现生活中存在某种问题时,实施你能坚持下去的最小改变,有时候小小的改变就能马上起作用。
《微行动》读后感(十二)
在生活这艘巨轮中,我们总会遇到一些难以逾越的障碍,它们或许是工作压力、人际关系,或是内心深处不为人知的挣扎。面对这些,我们时常感到无助和迷茫,而比尔·奥汉隆的《微行动》就像一束指引我们走出困境的明灯,其核心理念“微行动”为我们展示了如何通过日常的小改变,逐步积累,最终带来生活的大变革。
比尔·奥汉隆是催眠大师艾瑞克森的入室弟子、英国国民级心理咨询师,他首创了普通人可以自由运用的“解决导向式疗法”。
导向式解决思维将重点放在发掘人们正在做的、能起作用的事情上,帮助人们刻意用这些事情来解决问题,这个方法是我们自己的方法,可以自己当自己的治疗师,仿佛我们自己捏着解决问题的钥匙。
奥汉隆在本书中为我们揭示了微行动的力量,让我们明白用1%的小动作可以解决99%的人生难题,还分享了自己战胜抑郁症的经历。他坦诚地描述了那段黑暗的日子,以及如何通过每天的小小行动,如散步、写作、与朋友交流等,逐渐走出了阴霾。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行动,实际上在奥汉隆的生活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最终帮助他重新找回了生活的色彩和意义。 微行动的魅力在于,它不需要我们做出巨大的牺牲或改变,只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稍加留意和调整。比如,想要提高写作能力,不必一开始就设定每天写几千字的目标,而是可以从每天写几十字开始,逐渐培养写作的习惯。这样的微小改变不仅容易实现,而且能够在长期的坚持中带来显著的进步。 而对于抑郁症患者来说,微行动更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它不需要患者去对抗那些沉重的情绪,而是让他们通过一些简单的行动来转移注意力,逐渐找回生活的乐趣。这些行动可能是散步、听音乐、与朋友聊天等,它们看似微不足道,但却能够在无形中缓解抑郁症患者的症状,帮助他们重新找回生活的希望。最让人震撼的就是书中的珍宁,她感到压抑的时候,就绕着街区走五圈。 除了个人的成长和心理健康,《微行动》还涉及了人际关系、职场发展等多个方面。它告诉我们,无论是想要改善与家人的关系,还是想要在工作中取得更好的成绩,都可以通过微行动来实现。这些微小而简单的行动,不仅能够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充实和有意义,还能够帮助我们逐步实现更大的目标和梦想。 《微行动》不仅是一本关于个人成长的书籍,更是一本关于生活态度和人生哲学的书籍。它教会我们如何用微小而简单的行动来解锁生活中的难题,实现个人成长和突破。无论你是正在面临困境还是想要追求更好的自己,《微行动》都将是你不可或缺的良伴和指南。它让我们明白,生活中的每一个小改变都可能成为我们走向更好未来的关键一步。
《微行动》读后感(十三)
《微行动:改变生活的一小步》是一本引人深思的作品,它以独特的视角和实用的方法,帮助我们在生活中实现积极的改变。
本书的主题是通过微小的行动来积累巨大的改变,这种“积微成著”的理念让人深受启发。
本书的作者比尔·奥汉隆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心理治疗师,他以其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为我们提供了改变生活的实用策略。
在书中,他强调了微行动的力量,通过一个个小的改变,我们可以逐渐塑造我们想要的生活。
本书分为三个主要部分,每一部分都提供了有价值的观点和实践方法。
首先,作者探讨了微行动的重要性。
他指出,大的改变往往让人感到望而却步,但微行动则不同,它们小而可行,容易实施。
通过积累这些微行动,我们可以逐渐建立起自信和动力,为更大的改变奠定基础。
其次,比尔·奥汉隆介绍了如何确定自己的微行动目标。
他强调要从自己的价值观和目标出发,找到那些与之相契合的微行动。通过明确目标,我们能够更加有针对性地采取行动,提高改变的效果。
最后,作者详细介绍了实施微行动的方法和技巧。
他提供了一些实用的建议,如如何制定计划、如何应对挫折以及如何保持坚持不懈的动力。
这些方法不仅具有实际操作性,还能够帮助我们在实施微行动的过程中克服困难,取得更好的效果。
它教会我们不要忽视微小的力量,因为每一个小的行动都可能成为改变生活的关键。
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人们总是渴望改变,却又往往被繁琐的分析和无尽的原因所困扰,导致难以付诸行动。
《微行动》这本书,犹如一盏明灯,为我们指引了一条改变的捷径。
《微行动》是一本心理自助类书籍,作者比尔·奥汉隆是艾瑞克森的入室弟子,也是美国的国民心理治疗师。
他在书中提出了解决导向式疗法,即通过微小的行动改变问题发生的条件,从而解决问题。
他认为,人们不需要深入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而是应该专注于力所能及的事情,通过微小的改变,逐步解决生活中的困扰。
书中列举了许多真实案例,包括严肃的神经症、持续的情绪低落、暴食、失眠、性问题等,无论问题大小,解决的关键都是要从微小的行动开始。
通过这些案例,比尔·奥汉隆向读者展示了微行动的力量,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微行动来改变自己的生活。
比尔·奥汉隆的《微行动》是一本非常实用的心理自助书籍,它为读者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和行动方法。
这本书的优点在于其简洁明了的表达方式,让读者能够轻松理解和掌握微行动的概念和方法。
此外,书中还提供了大量的真实案例,让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微行动。
如果你正面临生活中的困扰,或者想要寻求自我提升和改变,那么《微行动》绝对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
通过阅读这本书,你将学会如何运用微小的行动来改变自己的生活,从而实现更大的目标。
《微行动》读后感(十四)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深陷在抑郁的情绪里走不出来?一直想减肥总是不成功?玩游戏、刷视频上瘾怎么也戒不掉?有一个心动的梦想,却拖延着迟迟没有行动…… 如果有,那么建议你看看《微行动》这本书,它将引导你用微小的行动,解决生活中的大部分烦恼,走出人生困境。 作者比尔•奥汉隆是一名英国的心理学家和家庭治疗师,他研究“解决导向式疗法”多年,著书30多本,作品被翻译为17种语言出版,在世界范围内公开演讲2500多场,被新英格兰教育组织评选为“最突出的精神卫生领域教育者”。 《微行动》书中列举了90余个真实故事,告诉我们要用“解决导向式思维”看问题,并指出10个轻松的行动方向,提出33条行动建议,只要照着做,我们就能学会用自己的方式,打开思路,破局行动,达到自己想要的效果。 01改变固有模式 有人说全天下最愚蠢的事,就是每天不断重复做相同的事,却期待有一天出现不同的结果。 当我们的生活或人际关系不断地陷入重复性的模式时,我们就需要尝试着做一些不同以往的事来打破固有模式了。 有一对夫妻经常吵架,吵架大多是发生在傍晚丈夫下班到家后的那个时间段。后来他们决定如果要讨论什么事情,要等丈夫洗澡后再说,结果他们利用时间上的转变避免了争吵。 有一位女士总是改不了大吃大喝又狂吐的问题。心理医生建议她在打算暴食之前先停下来去穿她最喜欢的鞋子,不管何时何地,也不管她想不想穿那双鞋子,她都得这样做。最终她改掉了暴食的毛病。 行为是由感受引出的,而新的行为也可能引起新的感受。当你改变了固有的行为模式时,你的心理可能会发生变化,从而作出新的行动。 作者说:“要打破固有模式,你得成为你自身问题的专家,你要实实在在地研究你的问题,做好笔记,理出清晰的观察结果。然后放飞你的想象力,找出创新性的方法来摆脱你的困境。但是不要做任何有害、危险、非法或不道德的事情。” 打破固有模式的关键在于不要把重点放在做事的原因上,而是要放在采取的行动上。 02坦然接受 很多时候我们长期无法做出改变是因为我们困在了过去、困在了固定的思维模式里迟迟走不出来。正如作者所说“最危险的事莫过于你有且仅有一个想法。” 但是,当你坦然地接受你的经历、感受和自我,对它们保持理性认识时,就能拥有巨大的力量来改变当下。 有一位男士担心自己正在变成同性恋,为此抓狂到想自杀。作者告诉他要“接受和认可自己的感想、感受和欲望”。他接纳了自己的感受,并有选择地告诉了家人自已有同性恋的想法,从而化解了自杀的冲动。 仅仅采取“接受”这一简单的心理行动就解决了问题。可见“接受”的力量是巨大的。 有一位女士五年时间胖了近了十五斤,每次她翻看以前的旧照片就会厌烦自己现在的身材。由此,她也吃更多的东西来缓解身材带来的压抑感。不接纳自身成为了她不断增重的一个关键因素。后来她在作者的建议下接纳了当下的身材反而减肥成功。 理解、接受我们的感受、以及过往,但不要让它们决定我们现在的行为,我们就可以从中获得改变的力量,从而改变自己。 03转移注意力 作者认为:“你注意力聚焦的事物会在意识里和生活中不断被加强和放大。” 比如,他有一个访客,性格外向又爱社交,每次聚会看到食物她都会强迫性进食,到家后担心体重会大增又设法让自己呕吐。 作者就建议她下次聚会时把焦点放在到场的三个人的脸上。后来参加聚会时她果然选了三个看起来更好相处的人先和他们交谈,在交谈中她沉浸在对话里,把注意力从食物中转移到了人身上,终止了聚会狂吃模式。 当我们把关注点从问题上转移到解决方法上时,事情就能更快地发生改变。 有一位名叫大卫的年轻人患上了抑郁症,常年呆在家里不出门。后来医生建议他尝试到公共图书馆里去抑郁。在图书馆里他看到了自己喜欢的洞穴相关的资料,并遇到了志同道合的爱好者,两人相约去探索洞穴,随着和朋友外出的次数增多,他的抑郁症也减轻了不少。 当我们从内心的感受中脱离出来,转移注意力,把关注点放在外部世界里,也许就能走思维的困境。 有时候我们总感觉找不到活着的意义,或长期陷入某种情绪里时,也可以通过冥想、散步、旅行、看书、写作等方法来转移注意力。 转移注意力时需要注意的是不要把关注点放在不起作用的事情上,要把关注点放在起过作用或正在起作用的事情上。 事实上,这本书的全部内容都是在建议你把放在分析、解释和问题本身上的注意力转移到采取解决问题有帮助的行动上来。 04 人生漫漫,难免会遇到抑郁、焦虑、亲密关系、肥胖、失眠情绪等问题。改变固有的思维模式或行为模式,坦然接受现实、自我,转移注意力等,用简单到不可思议的微行动,推倒问题的第一张骨牌,如蝴蝶效应般,就可带领自己走出人生困境。 《微行动》书中还有很多其他行之有效的方法,也许会有一个或几个方法让你心动,适用于你,不妨去看看书吧!
《微行动》读后感(十五)
新的一年开始了,你有没有给自己制定新的目标呢?有人想减肥,有人想改善睡眠情况,还有的人想让自己变得更自信。但是每一天都想改变,却没有一天在行动,因为总觉得这些问题很难解决。想要解决困境,改变自己真的有那么难吗?也许是我们想得太复杂了。 为什么这么说呢?心理和家庭治疗师比尔·奥汉隆,他写的《微行动:用1%的小行动解决99%的人生难题》这本书里,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解决问题,哪怕只是一个很小的环节,也可以帮你轻松搞定。
在书里,作者会给我们10个行动方向、33条行动建议,而且每一个行动都是很简单就能做到的,每次都只需要改变一点点。慢慢积累,还能找到自己的方式,到再遇到问题的时候,不再是无从下手,而是轻松解除障碍。 一、改变常态行为,小行动就能做出改变 很多时候,我们做事很想要拿到结果,但总是事与愿违,原因可能是我们陷入了重复的模式里面。 比如,想要减肥,无数次地告诉自己,不能再吃那么多高热量的东西。但是,在上班的时候,总是忍不住带高热量的零食去吃。怎么办呢?其实很简单,如果你平时习惯用右手吃零食,那么你只需要换成左手来吃,就可以了。 不要小看了这一个小小的举动,在换手之后,你可能会因为觉得尴尬,就没有那么强的欲望,想要吃这些零食了。时间久了,你会不知不觉地改掉爱吃零食的习惯。 所以,在问题出现的时候,可以先想想,自己通常是怎么做的,这时候,只需要采取跟之前不同的做法,就可以了。 二、找到你的有效行为,快速解决问题 这里还是用减肥的例子来说。有一些人,他们的体重一直保持在稳定的数值,比如150斤,虽然没有上升,但是想减却减不下来。其实,他们的体重之所以没有上升,是因为在体重145斤后,他们就会控制饮食,还有加强运动。 他们忽略了这个有效的减重方法,所以一直减不下来。他们要做的,就是不要在自己的体重快要超过150斤时才采取行动,而是145斤以下也要用这个减重方法。当然,想要更好地做出这个改变,可以想一些激励措施,比如想想穿不上的衣服、看看体重秤上升的数字。 其实,这里要做的改变也很简单,因为这个改变的方法,之前就实施过,而且非常有效。所以,在问题出现的时候,可以想想,之前有没有过起作用、但是被忽略掉的方法,只要再次使用这个方法,就能快速解决问题。 三、接受自己的感受,创造更多的可能 有的人减肥,会对自己比较狠,比如用讨厌自己现在的样子,来作为动力让自己坚持减肥,这样做,好像是有效果,但是副作用是会让你陷入在低能量的状态中,做什么事情都变得不得劲。 现在和将来很重要,因为事情的转变只会在现在和将来,那么坦然接受这一个小行动,就变得很重要了。 举个例子,一个胖子,拿着自己5年前的照片,会觉得如果可以恢复到5年前的体重,那现在的他会更有自信。但是回想当初,他一样不喜欢自己的身材,太瘦显得自己很没有精气神。而因为不接受现在的自己,他选择吃更多的东西,来缓解对身材的焦虑。 如果他不接纳自己现在的样子,5年后的他还是会和现在一样,不会变好。所以,接受当下的自己、感受、感觉、想法、身材,不要让感受或者过往来决定你的行动和未来,就能做出改变。 我们都知道蝴蝶效应,微行动也一样,只要每次都做出一点点的改变,做一件你想做的小事,就能有效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