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冥想》读后感100字

《冥想》读后感100字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12-25 11:10:21
《冥想》读后感100字
时间:2024-12-25 11:10:21   小编:

《冥想》一书深入探讨了内心平静与自我反思的重要性。通过引导读者学习冥想技巧,作者强调了冥想对减轻压力、提升专注力及自我认知的积极影响。这本书不仅提供实用指导,也激励人们追求内心的宁静与和谐。

冥想读后感(一)

这本书是《幸福的艺术》的姊妹篇。作者是法国知名的焦虑症、自我评估与幸福心理学的权威人士。他大胆将冥想引入对病人的治疗,效果极其显著。现代人在享受快节奏生活的同时,也潜伏着失去自我的危机。作者则可以说是这个奔腾年代中的自我守护者,他提醒人们,找到真实的自我,需要进入自身的内在。

真实的自我其实近在咫尺。

冥想读后感(二)

1st.全意识状态是全然放松身体(闭眼静坐)和心智(尽力摒弃主观思考),通过自己的感官器官接收外界纷繁刺激,经过大脑光速般的信号转化后,听到声响,闻及气味,看见颜色,尝到味道,感受温度...寻求体验而不要认知。另外,一切需立足并专注于当下的时刻分秒,不躲避于回忆,不趋附于未来。

2nd.“呼吸教会我们谦卑:有意无意间,气息让我们学会接收一个事实,即我们无法掌控一切;对于这一点,我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却希冀我们能够忘记,希望我们相信一切都可为我们左后。同时,气息也教会我们不要总是处于被动和逆来顺受;它向我们展示的是,我们可以谦卑,同时非常有效地对那些我们不能完全掌控的东西施加影响。”

冥想读后感(三)

《silence your mind》一书作者Ramesh Manocha是冥想研究和临床实践的专家。他用一本经典著作中的故事来诠释“心智宁静”冥想和正念冥想两者之间的区别。这是小编所读过,讲得最深入浅出的。推荐给大家,现摘译如下:

出于某种原因,我们的年轻人越来越难控制他们的心智和情绪内容以及他们的内心世界。这种情况让我想起了一本标志性的书,莫里斯·桑达克所撰写的《野兽家园》。这本书自从1963年出版以来已售出19万册,出了两个动画,一个歌剧和一个长篇电影,这本书有这么大的影响力,就是因为它在集体心灵层面引发了共鸣。

在这个故事中有一个年轻的男孩叫麦克斯,有一天他不守规矩,被限制在自己的房间,没有吃晚饭,心情很糟糕。他想像自己到一个岛上,在那里他遇到一个巨型怪兽动物园。一开始他被吓到了,但后来他用自己怒视的力量驯服了怪兽。怪兽们认识到了他的力量后,拜他为王。他们如哥们般,像很有自信的怪兽那样在岛屿上漫步。故事高潮是麦克斯组织了另一个聚会,充满了粗野行为,即臭名昭著的‘狂野喧嚣’。

怪兽疯狂的跳舞和欢腾,周围的狂暴之火不断升腾。空气中弥散着一种模糊的暴力威胁 - 甚至自相残杀 - 怪物们在狂野的舞蹈中下探其本性之深处。麦克斯敏锐的观察着他们,然后,出乎意料的将它们打发回去睡觉。那些巨大的、毛茸茸的可怕怪物乖乖地服从。怪物们睡着了,在这寂静中,麦克斯意识到他其实渴望更高层的感觉 - 爱 - 并决定回家。怪物试图让他留下来,但麦克斯知道,掌控了这些野兽后,他接下来的使命是与他的家人和所爱的人相伴。

在许多方面,这故事说明了每一个年轻的人必须经历的旅程。为了成熟,他们必须认识、控制和掌握他们的思想和情绪。野性的思想和感受---实际上是野性的头脑---是我们每个人内在都有的一群怪兽,如果听之任之,他们将开心的地毁掉我们。出于某种原因,我们的年轻人集体意识中的“狂野分子”正步步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狂热,但是控制他们,送他们上床睡觉的能力却已经大大减弱。

发展出对我们的心智、情绪内容和内心世界的自我掌控力,正是冥想的目的。心智宁静的体验同桑达克书中的关键时刻没什么两样——麦克斯命令怪兽安静下来,从而治住了这些难以驾驭的野兽。他学会了维护自己对它们的彻底控制,让他们平静,甚至睡觉。以同样的方式,当我们被一个消极的感觉或思想,如焦虑、不安全感、怨恨、淹没时,或我们可能对某些负面情绪或想法无法释怀时,冥想的初步效用就是降低负面想法的音量,减少狂野舞蹈的强度。然后,稍加练习,我们将学会消除这些想法和感受,而不仅仅是打压他们。

我们可以用这个比喻来理解头脑的本质以及正念和心智宁静的差异。当麦克斯被怪物吓倒,之后跟他们一起玩耍,他既不是正念,也不是头脑空灵。他跟多数人一样:沉浸在并屈从与自己的幻想,在大多数情况下,还拿这些思维和情感来自娱自乐。当他坐在看那些野性的家伙舞蹈耍乐,但他试图不让自己涉足,这时,他运用的是正念。当他命令他们安静并将它们打发上床,他已经达到了心智宁静的冥想状态,并因此可以在他的意识中创造一个空间让更高尚的情绪更自由的涌现,如对家庭的爱。

冥想读后感(四)

这本书里面的内容和《穿越抑郁的正念之道》差不多,差别是这本书理论多,实践少,如果没有看过正念之道的,会以为这是本鸡汤,推荐先看正念之道,再看这本。

1、活在当下。活在当下的意思不是说过去和未来不重要,我们当然要缅怀过去,规划未来,活在当下的意思是我们要好好把握当下,别让“它”不小心溜走了,要感受到它。活在当下的方式是体验,感受,不是想象。虽然停下来冥想有时候的感觉很不好,突然没有目标,会无聊,但是如果你去专注内心,那么这时候会变得充实。如何活在当下呢?

2、呼吸。呼吸是冥想的基础,也是很重要的组成,呼吸无影无踪,我们很多人会忽视它的存在,当我们聚焦呼吸时,我们就相当于聚焦专注力,呼吸虽然无法改变现实,却可以改变我们对现实的感受。当你无法解决问题的时候最好的做法是专注呼吸,而不是辗转反侧,思前想后。

3、居住在身体里。冥想不是只有心理活动,冥想其实是身体活动,在冥想中,我们要与身体建立联系,给与他意识和关注。我们是关注身体,不管是快乐的时候身体反应,还是难受时身体的反应,我们都只是静静的去关注他,接受者,也不是去改变他。当情绪发生时,你的身体就会有相应的变化,冥想就是能感受到这种变化。

4、闭上眼睛倾听。冥想体验一个重点在声音,倾听所有的声音,仅仅是声音的本身,而不是去评判哪个声音好听,哪个难听。都要接受他,你是从第三者角度去关注他的。

5、观察你的思绪。只要人是清醒的状态中就会有思绪,也就是思考、想法,大多数人对于不高兴的思绪总是逃避它,往往你越逃避,它越是会去想。而真正有用的方法是去关注你的思绪,不管它是好的,或者坏的,你都接受它。先观察它,然后再接受它。

6、给情绪一些空间。情绪有好坏之分,我们不是要去逃避坏情绪,这是很多人的做法,往往是找一件事去代替坏情绪,看个电影或者打个游戏。这不是正确的方法,正确的方法是去感受你的情绪,关注它,然后去接受它。

7、集中注意力,才能增强意识。注意力也就是专注力,现在的环境让我们很难有持久的专注力,但也不是没有办法锻炼,我们只需要去专注我们呼吸,这过程中,一定会走神,没关系,只要你意识到你走神了,你就锻炼了一次你的专注力,慢慢的你的走神次数越来越少,你的专注力就加强了。

总结:以身体和呼吸为锚,把思维,情绪和他们都联系起来,当你思维或者情绪变化时,去关注身体和呼吸有什么变化,仅仅是关注他们,而不是去评判他们。

8.在日常事情中锻炼。专注日常普通之事,比如专注的吃一顿饭,你会发现这一顿饭会吃得特别香。当你在专注平常一件事时,也就是锻炼了专注力。而且能够从身边普通事发现新的感受。专注于生活中的小事,每次只专注一件事,每次只做一件事,做完一件事才做下一件事。当你做事的时候,肯定会想到别的,没关系,不要气馁,接受它。

9、在思想上锻炼。摆脱思想牢笼。接受痛苦思想,但不要把整个空间都给痛苦,也要装有其他思想,这样就能把痛苦稀释。

10、冥想是不断练习的,道理很简单,但掌握起来很难,需要不断的练习。冥想训练不是要彻底地控制住我们的心灵,而是要建立力量的平衡:在我们需要专注和平静的时候,我们能够专注和平静下来。

冥想读后感(五)

文章已首发于个人公众号:仙姑的碎碎念

我们认为锻炼身体能增强呼吸和肌肉,但我却不那么确信或了解心灵也需要锻炼,精神联系也有很大益处。我们每个人都会焦虑沮丧,怎样让自己获得一种平静的心态?或者能控制自己,当我需要专注和平静时能实现。我想,冥想和全意识生活是很好的途径。

奇迹,就是在大地上行走,全意识地生活,就是时常沉静地体会当下的感受,实际上就是一种冥想的形式,必须超越语言的局限,直接去感受和体验。心灵的安静和不做判断就是全意识。《冥想》一书一共分了四个部分:1.主动感知,将冥想作为一种精神态度。2.睁大思想的眼睛来生活,体验日常生活的哲学。3.穿越风暴,让冥想成为此时此刻的避难所。4.敞开与觉醒。每个部分都很多个小话题,每个话题都会配一副世界名画,作者通过他对画的理解去阐述一种全意识生活的态度。

什么是冥想,就是停止行动,不要摇摆,不再躁动,退后一步让自己和世界保持一定的距离。有时候我会和自己做游戏,让自己的意识定格去观看我自己思想和行动的流动。静止下来去看看自己生气的时候是什么样,这样伤心的情绪从何而来。最初,停下来会让我们觉得虚空,没有举动没有消遣,再体验一会儿就会感觉充实,你可以内观自己思想和感觉的涌动。冥想不仅不能说话不能动,还不能思考,唯一能做的就是去体会,与自己的内心建立联系。

尽管现在是要立竿见影效果的社会,但练习冥想是需要时间的。最基础的可以通过感受自己的呼吸吐纳来获得平静,不用去控制呼吸,而是去感受,“谦卑地与之沟通,温和地伴其左右”。人通过呼吸达到自我平静,耐心地检视即刻的体验。再上一层就是感受自己的身体,温柔地提醒自己:要花些时间去看去感受,身体的一切可好?无拘无束细致入微毕恭毕敬地去体会它,而不是仅仅在它给我们带来痛苦或者享受的时候才关注它。再上一层是观察你的思绪,很多人能屏住呼吸的时间长过不去思想的时间,那么对停止思绪、停下思考的无能为力,是不是也是一种可怕的束缚呢。

全意识的生活中有四个重要的心态:勿判断、勿筛选、勿执着于某物、勿期待任何东西。每秒钟我们都在进出天堂,上帝赠与我的一切,我都懂得,我都接受。正如简嫃的那句话,上帝告诉我,我不能和你在一起,我是应允了的。接受,就是自我丰富,让世界进入我们内心,不要将我们的臆想强加给世界,不要只接纳迎合我们心意以及与我们相似的事物。保持全意识不能急促,只做一件事心无旁骛。不要在吃饭的时候玩手机,不要在洗澡的时候听歌。全意识需要持续的吐纳并专注内心。我们需要容忍不确定,因为不确定是焦虑的源泉,我们之所以受未来和死亡的折磨,正是因为它们是两种最大的不确定。我希望我的心灵能成为让我稳定的源泉,我希望我能成为让你有安全感的存在。

蒙田在《随笔集》里说:今天我什么事情也没有做。什么?难道你没有活着吗?在你的事务中,活着不仅是最根本性的,也是最辉煌的一件事情。所以阿,永远不要忘记活着,既然可以抬起头,就像新生儿一样用好奇的眼神去看待这个世界吧。冥想就是让你感受你的每一秒,为平淡所感动,为平常所震撼,变得更加睿智和从容。平静和沉默是不可缺少的食粮。全意识的启示就是:放大意念的场域,让痛苦在尽可能广阔的容器中稀释,不要自我折磨自我禁锢。修炼的方法就是继续对世界的美丽保持敏锐,总有一刻,美丽会转变一切拯救我们。

冥想读后感(六)

4.4 Tue

格外困倦但还算认真。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今井老师行走在樱花雨中,如梦似幻,非常浪漫。

4.5 Wed

肩颈头极其紧张,心脏不适。

4.6 Thurs

已经完成的任务,质量不是太高。此外,精神还是太糟糕,身体的内耗过重。Lolita 75%-100%。前1/4都未进入状态,直到L的“背叛”,内心隐隐作痛,及至64章,常常想掩面大哭。时常被H.H的文字诡计诱骗,但稍微隔一点看便会想他带给这女孩子的又是怎样一副人生。一次不寻常的阅读体验。

4.7 Fri

工作结束。因太痛太困做得不够细致,大家都很包容,可我不想一再地说出:“谢谢大家一再的包容。”

4.8-4.9

接下来将会进入疯狂学习的两周,请把外界的通道尽量堵上。

4.10 Mon.

毁灭性的疲劳与疼痛。一天。

4.11 Tue.

头痛得紧,只能暂缓几分钟。

4.12 Wed.

受到小胡督促23:30,今日头痛减半!

4.15 Sat.

读《冥想》关于痛苦一章。痛,疼痛已经成为我生活的固定部分。它就是跟随在我身后的小黑,the evil one. 我的一天围着它转,三次固定时间的喂食(夜晚7h、中午傍晚各0.5h),加餐(天鹅臂、按摩)。它依然是喂不饱的无底洞。“你还要我怎样?”它与我形影不离,我感到痛恨,大多数时候却也习惯。“或许它将伴我一生。”

它造成我生活学习的低效,带给我持久的抑郁和自卑,偶尔、特定时段它爆发,叫我不得安生。就这样了?

才想起高三那次disorder,有这么一段时日,我亦感到痛苦徘徊不散,如温水煮青蛙,即将习惯,抵抗的绝望发出行将消失的呐喊:别放弃,别习惯。

痛苦自然是肉体上的,如安德烈所说,冥想不是治百病,如果痛,首先需要止痛药。冥想的方法,帮助你在未痛之时防止痛苦的出现,这并非速效,而是修行、观念的改换。我的观念,我与世界和人的关系,的确已经桎梏过久,通通是狭窄的。心灵无法依靠自己之外的事物滋润,已经很渴却不自知。我封闭了。

别太注意痛苦。这只小猫咪。找到与过去生活的联结。那一次我是如何从自身的枷锁中解脱的。发现外物的乐趣,接近之,进入之。

4.16 Not good

4.17 Mon

写论文很累,需要一直紧盯屏幕,时间紧张,压力不小。因为这两点,感觉无甚快乐可言,心理上一直在逃避,午休末尾闹钟响起的那一瞬间,心里全部活动便是:让我再睡。直到睡得四肢无力才起床,是为懒。累和懒,是周四周五周六周日的状态。论文的字数实在蹭蹭上升,可整个人的状态和其他时段的时间利用却不尽人意。

天鹅臂已经停了将近一周,本周计划荒怠,无论读书还是学习,均无整体的安排。

4.19 Wed

写论文的日子,过得太不规律,身心俱疲。因此总觉得自己需要娱乐来弥补,这一弥补便无法无天了。如今被动、逃避、无爱(加重点号)。

4.20 Thurs

昨天经历的近日最漫长和痛苦的一次disorder,从凌晨0点失眠到将近4点,然后睡到10点。无眠期间所做的种种逃避,比疼痛更加令人难过。没有爱和理想支撑的生活一定是无趣和机械的,然而连机械都做不到。于是是彻底无趣和混乱的。

搁置问题,回复作息,重新感悟。高中以来的好观念要保持,先解决1个,1个就好,只要第一个问题解决就能触动积极的开关了。从最简单入手。

冥想读后感(七)

因为上一本《自律》,到冥想,于是找到这本书,就插队来看。

冥想到底是想什么呢?

冥想不同于放松,目的不是,至少不首先是给自身带来好处,而是仅仅让自己意识到身上发生的一切。

本书有个特点,穿插了很多名画,从分析画作,慢慢展开。有些上美术课的感觉,最初总觉得在过度解读,或者直白的翻译,把画的内容讲出来,看随着书本进度深入,画作变多,慢慢也能看出不同。并不是每幅画都能直白翻译的,也并不是总能解读出画家的表达,有的画家本身就有哲学的思想。

主动感知

如果不想让注意力昏昏成成,那就专注于一个“运动的目标”,最普通的就是,呼吸。呼吸存在于那里,却又不断变化着,气息即生命。

有两种进程,在人类的有生之年不会停下来,呼吸与思考。实际上,我们能屏住呼吸的时间,长过我们不去思考的时间。仔细想来,这种对停止思绪、停止思考的无能为力,是一种可怕的束缚。

关于冥想中的思绪,我们无法让自己长时间心无旁骛。但要慢慢尝试“走神”后又回到冥想中。出现想法不是问题,关键在于不要去意识到自己的注意力在分散,思维在波动,即不要强行逼着自己全集中,不要认真、执着地对待想法,尝试着接受与观察,核心在于不要让这些想法进一步扩大。从想着某事,转变到观察到我们在想某事。

人不能离开拒绝到达的地方,同样,也不能从一种从不愿意去认识的痛苦中解脱出来。冥想即,容纳此刻的体验,接受此刻的体验。

全意识的核心,是找到平和的观察者位置。放宽注意力,放松注意力,包容万物,获得一种强烈而开放的在场感。

心平气和的接受各种声音,不要将声音划分,去追寻背后的意义,甚至去辨别是否干扰到冥想。尝试着集中到声音的本质中,远近、粗细、断续、间隙等等,接受声音本来的样子。

四种心态:

勿判断:不去判断冥想是否成功(总是忍不住评价,觉得今晚比昨晚状态好)

勿筛选:去接受此刻的所有

勿执着于某物:会缩小自己的注意力

勿期待任何东西:真正的观察者

——しがつじゅうににちじゅうごじごじゅうはっふん

睁大思想的眼睛来生活

穿越风暴

敞开与觉醒

听的时候不要判断,否则就变成了假装在听,其实在准备回答和询问,冥想亦是。所以,接受也不是“什么都好”这样的赞同判断,而是“都存在,已经存在”这样的客观观察。 第一种本能是意识到木已成舟,我们要接受,第二种本能则是,没有要接受的东西,因为已经存在了。不需要为了接受而努力。

后面三章有些虚无,看的云里雾里,不如第一章切实,所以像我这这样的门外汉,第一章够用。最后的附录像是在卖课,前面的文字飘在空中,突然落地了。

——しがつじゅうよっかごごよじじゅういっぷん

冥想读后感(八)

一本方法之书。太多的技巧反而会使冥想复杂化。进行了一些记录。

【摘录】

冥想 斯瓦米 在冥想的过程中,我们让意念放下对问题的思考、分析、回忆、判断,以及对过去的执着、对未来的期待。我们减缓大脑的思考与感受速度,并用内在的觉察和专注力来取代它们。因此,冥想并不是对问题进行思考或对现状进行分析。它也不是幻想、白日梦或是让思绪漫无目的地飘荡。冥想不是自我与自我的对话或争辩,也不是某种强化思维的过程,它只是一种非常简单、安静、不费力气的专注与清醒。 它只是一种非常简单、安静、不费力气的专注与清醒。 从冥想的角度来看,健康的饮食主要包括没有过度烹调、加工、煎烤的食物,它们不油腻而且新鲜,制作简单。这是为了避免出现消化问题扰乱冥想。新鲜、简单的天然食品不仅营养丰富、容易消化,而且非常益于健康 所有的食物都要经过充分咀嚼。如果想要最好地享受食物,最佳方式便是:减慢进食速度,细细品味。良好的消化还需要充足的水分,新鲜的水果和沙拉应当成为饮食的一部分。 当你吸气时,想象气息从脊柱底端被吸到头顶正中,并在这个过程中没有遇到任何阻碍或干扰。当你呼气时,再想象气息从头顶被呼到脊柱的底端。如果你能假想脊柱有三条通道,将会很有帮助。这三条通道分别是:中脉,生理学家称之为中央通道;它的两侧各有一条精细的通道,瑜伽士称之为左脉和右脉,也就是之前介绍过的两条主要脉络。中脉是一条非常精美的乳白色管道,呼吸与意念是生命中相辅相成的一对。它们既密切相关、各自为政,又互相影响。你很快就会发现:在意念的关注下,呼吸的流动可以随意愿而发生改变。意念改变的一刹那,呼吸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在对两侧鼻孔进行微电流测试后,前人们发现:两侧的呼吸有着不同的性质。左侧鼻孔的呼吸有降温作用,右侧鼻孔的呼吸则有升温作用。依照这个先进的呼吸理论,当你注意到一侧鼻孔更加活跃的时候,那么这一侧的精微元素(Tattvas)[2]就是活跃且突出的,这会给意念造成干扰。起主导作用的精微元素会影响呼吸,而反过来在呼吸过程中左右鼻孔气息的交替流动也会影响到精微元素本身。一旦你能够控制呼吸,并使用觉察能力和冥想者的意念集中能力,你就能够控制精微元素的转变了。在《光与火之路》这本书中详尽地探讨了这个深奥的领域。 唤醒中脉现在我们来讲解下一步:如何使意念保持平静与愉悦,才能使它在冥想时体验到欣喜,这个方法就叫作“唤醒中脉”。学习者如果按照这个计划耐心练习,肯定会大有收获。开始“唤醒中脉”时,冥想者首先需要把意念专注在呼吸上,感受两个鼻孔的气息。请注意,这并不代表将目光集中在鼻腔上方或鼻尖上,我们用的不是一点凝视法(Trataka)[3]。我们要将意念集中在呼吸的流动上,即嘴唇上方、两个鼻孔之间的连接处。当你将意念集中在这里的时候,会发现两个鼻腔的气息都开始顺畅了。这就叫作圣线(Sandhya),也就是太阳与月亮的结合、左脉与右脉的连接。这时你的心情会非常愉悦,既没有担忧、恐惧,也没有其他能够转移意识的负面思想。然而,练习者对于达到这种状态,并没有太多经验,因此它很难保持,通常不会持续太久。当你有规律地在早晨和晚上将意念集中在两个鼻孔的中央位置时,会发现大脑很容易恢复到愉悦的状态。你会再次渴望进入这种状态,一整天都期待着冥想时刻的到来。当两个鼻孔都通畅的时候,说明你在用两个鼻孔同时吸气和呼气,这就是中脉觉醒的标志。一旦这种体验能持续5分钟,你就跨过了一个巨大的障碍,这时你的大脑产生了转折,你的意识开始向内集中了。这个行为练习通常需要2—3个月的时间。 问:冥想练习有危险吗?答: 冥想没有任何危险,可如果我们不充分准备,只是闭眼坐在那里幻想,那纯粹就是浪费时间和精力。我们要了解整套方法,一步一步训练自己成为“知情者”。大部分人都知道如何对外在事物进行了解、观察和确认,但探究、寻找和注视内在是截然不同的。因此,系统地学习如何冥想是很有帮助的。 问:冥想的深入会有哪些表现?答:冥想让意念专注而集中,朝向内在。当你学会安排好生活的琐事,不再受到它们的阻碍,并能规律地按时练习冥想的时候,你会发现自己获得了特殊的回报。在生活中,你的大脑会变得敏锐、集中,开始深入更为微妙的层面。这些都是冥想深入的体现。 一位冥想者完全可以达到最高级别的智慧,这时意识不再存有任何疑问,所有的问题都将得到解答,烦恼也会烟消云散。精神上达到的这种愉悦状态可以带来外在的宁静和内在永恒的平和。冥想者时时刻刻都感受到真理的存在,他们毫无畏惧。生命之主存在于他们的每一次呼吸中,外部世界的动荡不安再也无法影响到他们

还剩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