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脚本(万千心理)》是一篇触动心灵的文章。作者通过深入剖析人们内心的思想和情感,展现了人生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文章以简洁而有力的语言,揭示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人生脚本,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都是我们内心的选择和决定。阅读这篇文章让我深思人生的意义,以及如何更好地理解和接纳自己的内心。
人生脚本(万千心理)读后感第一篇
闻着《人生游戏》的味读的这本,怎么说呢,虽然是同作者,但确实不是我的菜。
喜欢海灵格的同学们可能可以去读一读,会有一些感触,我懒得去研究二人之间的思想关联了。
我本能的不喜欢决定论或绝对化的东西,我更“信仰”复杂,而非简单单一、绝对化的或绝对化表达的”因果“。顺便说一下,我不甚信仰某一理论,坚信一个人的武功若是分了派别就落了下乘,我希望自己是开放的,善于“破坏”的,不断思考的。
回正题 。我相信人生有脚本,有计划,但也相信人生的脚本与计划是不断灵活调整与变化的,孩子与养育者互相影响创造着一切,人与环境互动影响与创造自己的一生。
外部的影响是巨大的,但并非绝对,人身上有很多不同的东西,好玩的事儿多呢。
世界是一个系统,而系统的特征就是复杂性,接受复杂性,在浑沌中寻找方向,或许会走错路,走回头路,但带着不一样的认知,妙哉。
人生脚本(万千心理)读后感第二篇
刚看完《人间游戏》,紧接着又开始看起了这本《人生脚本》,同属艾瑞克·伯恩的作品,前者出版于1964年,而后者的具体出版年份我也没有找到,只是找到了人生脚本这一理论最早是由艾瑞克·伯恩和一群同事(最有名的就是史坦能)在60年代中期发展出来的,之后有许多人在原有的观念上继续建构,而成为ta沟通分析理论中很重要的一环。 这两本书都是由同一位朋友推荐的,由于人间游戏的字数几乎比人生脚本少了一半,于是我便先看了人间游戏,现在阅读完两本书后再回过头来看,在这两本书的阅读顺序上,个人认为还是先看完《人生脚本》再回过头来看《人间游戏》更为适合一些。 不知是否是阅读时心态的原因,《人生脚本》整体读下来感觉很流畅,层次清楚,结构清晰,这点是《人间游戏》万万比不上的,我想或许也有翻译的原因在里面吧。 在阅读《人生脚本》之前,我的心中便有一个疑惑,那便是什么是人生脚本,在望文生义之下,我就在想这个人生脚本是否就是我们人生的剧本呢? 在阅读完《人生脚本》之后,我心目中对于人生脚本也有了一个大致的印象:所谓人生脚本,就是童年时期在父母的影响下形成的影响一生的计划。这让我想起了一句话“幸运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这句话的正确与否我们暂且不论,童年对人的一生所产生的巨大影响是我们毋庸置疑的,这也对于我们如何去正确认识我们的童年以及如何抓住恰当的时机去“塑造”我们孩子得童年给予了一定的启发。为人父母,应当以身作则,正面引导和鼓励孩子,培养孩子积极乐观的天性,帮助其正确地认识这个世界,社会以及他人,塑造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除此之外,本书还对自我状态理论和戏剧三角理论等进行了更加深入细致的阐述,同时辅以大量的例子和临床案例,加上一些引经据典,增强了趣味性和可读性,因此将此书推荐给对心理学感兴趣的朋友们!
人生脚本(万千心理)读后感第三篇
▫今年最想看的一本TA书——《人生脚本》,不知不觉距看上一本《人间游戏》已经过去三年了。
▫《人间游戏》一度觉得好难看读不下去,可是朋友一页页拍给我看,就还是硬着头皮看了个大概哈哈哈哈,回想起来还是很开心的体验。
▫豆瓣短评说“认识一些人生脚本好的人是很幸运的事情,通过近距离接触来修正自己,就这点而言,还是蛮感谢一些人的。”
▫感谢改变我人生脚本的朋友们。
第一部分 总论
(这部分都是《人间游戏》的内容,喜欢的话可以读读,还是很有趣的!)
▪沟通分析的基本兴趣点在于研究自我状态。
▪自我状态是彼此一致的思想和情绪系统,经由相应的行为模式展现。
▪三类自我状态:“父母自我状态”、“成人自我状态”、“儿童自我状态”。
▪人类彼此互动,即使不能体验满足感,仍会这样做,原因是大多数人在面对一段没有安排的时间时都会感到不安。
▪人们对时间结构的需要基于三种驱力或渴望。第一种称为刺激或感觉渴望,第二种驱力称为认可渴望,第三种渴望被称作结构渴望。
第二部分 父母设定的程序
▪在多数情况下,人们将人生花在了欺骗世界上,而且通常也包括欺骗自己。
▪脚本是一个持续的人生计划,幼年时在父母的压力下形成。
▪一个真正的人应该这样定义:他能够自发地以理性的和让人信赖的方式做事,并能够适当地考虑他人的需要。
▪人生脚本是一个人在童年早期对未来做出的计划,而人生历程是真正发生的事情。
▪人生历程由基因、父母背景、外部环境共同决定。
▪人生历程分为四种类型:脚本的、应该脚本的、被迫的以及自主的。
▪孩子出生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父母的脚本。
▪名字以四种方式影响着脚本的形成:有目的的、偶然的、疏忽的和必然的。
▪所有文化其实都是家庭文化,价值观由家庭决定。
第三部分 脚本的运作
▪脚本是持续一生的计划。它基于孩子儿时的决定以及父母为孩子设定的程序。父母会不断强化他们赋予孩子的程序。强化通过日常接触实现。
▪脚本分赢家脚本、非赢家脚本和输家脚本。
▪赢家是实现了与世界、与自己所订契约的人。(打算做某事,承诺做某事,从长远的角度来看也确实做到了。)
▪每个人有权选择自己的级别,并依照自己制定的标准对自我进行判断。
▪通过不做与做,通过永远不做、永远做、之前不做、之后不做、一再做或做到无事可做,人的一生或空虚,或充盈。
▪相应地,带来不同的脚本类型,“永不”“总是”“直到”“之后”“一再”和“开放”。
▪时间有两种重要的类型:规定时间和事件时间。
▪在脚本分析中,我们称之为时钟时间和目标时间。
▪事实上,很多人都是靠脚本“支撑”的,一旦完成脚本,他们会马上垮掉。
▫ 人们总是用交错沟通来打断沟通,这种给世界带来最多麻烦的沟通类型什么时候可以消失啊啊啊啊啊?!
▫ 我相信人在基因、家庭、环境影响下的人生是有剧本的,但也一直也相信事在人为,毕竟人和人的阴暗面都很有趣嘛,说不准什么时候就可以悄咪咪卡个bug。
▫ 谢谢你看到这里,希望大家都可以是一个真正的人,晚安。
人生脚本(万千心理)读后感第四篇
艾瑞克·伯恩的经典著作。当得起大家风范。
阿德勒曾经说:如果我知道一个人的目标,就能大概知道他的生活中会发生什么,并能够给他的一个个行动排出适当的顺序。
这就是对人生脚本的洞见。
简单地说,这本书里最重要的是三组概念:自我状态、角色类型、人生脚本
第一是【自我状态】。人,会有三种自我状态。第一种是“父母”状态,其次“成人”,其次“儿童”。父母是那个给出指令,给出要求,给出标准的人;成人是客观、冷静、分析的主体;儿童是顽皮鬼、调皮蛋、任性、不准做这样不准做那样、爱埋怨。这三个状态之间,人是流动的,是切换的。这一刻是父母状态,下一刻可能变成了孩子。
对于两个人的自我状态,重要的是互补,比如父母对儿童,那这样的沟通就可以无限的持续下去。一个人给出了爱,另一个感受到了爱。最妙的是,艾瑞克总结出人与人之间沟通类型组合是有限的,9 中互补沟通,72 中交错沟通,6480 中复式沟通,36 种角沟通。老头特别引以为傲,认为这个沟通分析方法论终于把沟通分析从玄学变成科学可实证分析的了。
总之,如果能快速的分析出对方是什么自我状态,你给到互补的那种自我状态,那么沟通就可以是一个比较流畅的状态。要不然就拧巴。
第二是【角色类型】。在与人之间的互动,就像剧场的剧目,人们会分别扮演三种角色:迫害者、受害者、拯救者。小红帽的故事里,狼最初是迫害者,小女孩是受害者,猎人是拯救者;后面狼变成受害者,小女孩是迫害者。角色之间可以切换转换。
角色转换发生在人生危机的时候,比如,在婚姻中,丈夫是迫害者,妻子扮演受害者。一旦提出离婚诉讼,角色就会反转:妻子成为迫害者,丈夫成为受害者,而他们双方的律师则成为互相竞争的拯救者。人生所有的挣扎都是依据脚本在角色三角里面的挣扎。
第三是【人生脚本】每个人的命运如何,取决于他在面对生活中发生的事件时,头脑如何运作。你怎么选择,就意味着你怎么处理,你怎么处理,就意味着不同的结果。这个剧情决定了人怎么生活,怎么死亡。无论在到哪里,这个剧情都被都上,这就是“脚本”。
最关键的,脚本是怎么生成的呢?艾瑞克说,脚本是由父母设定的。这个很重要了啊,妙的是父母的脚本是有祖父母设定的,所以脚本会出现代际遗传。那就是一个家族的命运。这个脚本后面可能会因为际遇和其他人的外力介入而改变,但是比较难。就说说,剧本脚本是一个自动化运行的东西,如果没有外力干涉,就会自我演化,自我实现。什么叫悲剧啊?你知道尽头是个糟糕的结局,但是无力改变,只能加速或减速的迎头撞去。
这里面,作者洞见到一个特别深的东西,就是作者说戏剧是需要台词的嘛,那每个人生脚本里的台词也是设计好的(被父母),关键是和你互动的人的台词也是被你设计好的!因为你会选择去引发对方台词的台词,从而让你的脚本能演下去!而且,对方之所以会和你沟通,也是因为你也正好符合对方的脚本的角色需要!一些人就是会吸引一些人,相爱相杀的剧情是设定好的。这个洞见挺深的。人在多大程度上,能自醒,自省,要看造化,要阅读。
另外一个关键的地方在于,脚本的类型。脚本是分类型的,大概四种:赢家脚本、输家脚本、好人脚本、坏人脚本。这里对我的启发是最大的,千万千万不要一直采用输家脚本,连不赢剧本都不行。输家剧本,是死得很惨,很孤独,很没有成就,很不幸福的结局。绝大多数人,也会向赢家方向挣扎,但他们不是想真正成为赢家,只是希望做一个勇敢一点的输家。So ture, but so sad. 不要做勇敢的输家!要赢,要去争取想要的,要努力啊。
关于什么是赢家,有定义的。赢家是实现了与世界、与自己所订契约的人。也就是说,他打算做某事,承诺做某事,从长远的角度来看也确实做到了。达到了他的目标,就是赢家。从人生脚本的视角来看,赢家,输家,结局很重要。输家不是一直都低位运行,而是可能升至高位,仍然在结局到来之时,拉着别人一起重重地摔下来。
人啊,一生中哪里有不经受挫折的呢,很容易从赢家脚本变成非赢家脚本(虽然这种转换,在艾瑞克看来也是已经定下的),但是要把自己的方向盘打回来。我认为啊,如果一个人一生中没有把他所有英爱释放的潜力释放到令自己满意的程度,都是某种程度的悲剧。这一点,中华文明源头的《周易》就提醒了,君子自强不息,古训啊古训,诚不我欺!
另外,对于养育子女也有重要提示。人生脚本的基本规律似乎是赢家的脚本结局来自养育型“父母”的应该信息。非赢家的脚本结局来自控制型“父母”的禁止信息。输家的父母为孩子铺设了一条通往糟糕结局的路,并用自己疯狂的“儿童”进行挑衅和引诱,从而唤醒孩子身上具有自我破坏性的调皮鬼。这个观点,在《教养的迷思》《园丁与木匠》里也已经 充分说明了。要支持性的,劝导式的让孩子 “自然”成长,更容易获得好脚本。
而且你作为父亲和 母亲 的作用是不一样 的。艾瑞克有一个洞见,在人生脚本中,父母中相反性别的一方通常告诉孩子做什么,而相同性别的一方向孩子展示如何做。如果是儿子,那么他的人生目标往往是母亲设定的,但是行事方式是受父亲影响多。所以我们能理解,怪不得那些在自家企业工作的人往往痛苦,因为他们本能的感受到自己收到了“脚本”的控制,他们每天贴在地板上听到脚本的地下水在汹涌地翻滚,坐在椅子上感受到脚本像火山岩浆一样的低声引诱。他们不安,他们持续焦虑。
这样经典之作,确实不是一遍两遍能尽得精华。我感觉看完一遍之后,也只是把几个经典概念有了较强的理解,但是对于脚本分析技术、线索侦查、什么反主题干预等等技术,撇了一眼还是云山雾罩。就是说第一遍看完之后,拿到了密室中的宝刀武器,但是还是在凭着自己浅薄的内力乱砍,还未获得真经。
我本来期待看看书里面有没有介绍一些比较好的脚本模版,咱跟着学学,但是不大多,指导意义不咋强,可能藏在那些案例中,反正比较费劲。但是一些原则有印象,比如赢家脚本往往有的心态:如果这种方法行不通,就试试另一种。反正得执着不屈。
书中对于神话童话的分析,也是非常精辟,耳目一新 ,让我重新燃起对于童话神话的兴趣(小红帽的故事,灰姑娘的故事新解,特别顶)。童话神话,传承百年千年,这都是 被打磨过了多少遍的经典脚本,里面有各种人生脚本的可能性。相关阅读可以又开始了。
脚本分析的目的在于结束当前这场表演,换上另一场更精彩的演出。
有几个人可以换剧本,改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