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量子力学的哲学》经典读后感有感

《量子力学的哲学》经典读后感有感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11-25 04:15:21
《量子力学的哲学》经典读后感有感
时间:2024-11-25 04:15:21   小编:

量子力学的哲学读后感篇一

觉得可以看这个当作入门书比较好。

数学之类的跳过去。快速翻阅一下,写得也像小历史。小回忆录。

觉得可以看这个当作入门难书比较好。

数学之类的跳过去。快速翻阅一下,写得也像小历史。小回忆录。

觉得可以看这个当作入门难书比较好。

数学之类的跳过去。快速翻阅一下,写得也像小历史。小回忆录。

觉得可以看这个当作入门难书比较好。

数学之类的跳过去。快速翻阅一下,写得也像小历史。小回忆录。

量子力学的哲学读后感篇二

为什么爱因斯坦要这么说? 如果没有理论,我们就观察不到了吗? 还是说其实理论的建立,或者说理论里的那些构想出来的一些东西,其实是在引导着我们的思维,往哪个方向去探索呢?

不过对于原始人,就是还没有文明之前的人,是不是这种说法就不适用了。突然觉得对于还没有产生文明之前的原始人,要把爱因斯坦这句话里的“理论”理解成另外一种意思。 可以理解为笛卡尔的天赋观念,或者就是康德的纯粹知性概念。当然我认为也就是柏拉图的灵魂回忆说。 这里可以就把“理论”理解成本身因为人的这种生物构造而被赋予的一种天赋观念,其实就决定了我们能够观察到什么。

所以最后这句话似乎可以被理解成:是人的理性,决定我们能够观察什么

量子力学的哲学读后感篇三

波尔的互补原理是说在量子力学中“同一客体的完备阐述,可能需要一些不同的观点,它们否定了一种唯一的描述”。这和德勒兹的:每个单子包含整个世界,却只表达世界的一部分,相通。通常意义下的因果性将不复存在。量子力学的非决定论是玻粒二元论的一个结果,最终是使用了互补的描述方式的不同图像的结果。

量子力学的哲学读后感篇四

德布罗意认为,芝诺的看法是:在空间和时间中有确定位置的物体是没有任何演化性能的,反之,一个演化的物体不能依附在时空中的任何一点上。(我的理解,根据柏拉图《巴曼尼德斯篇》从运动到静止或者从静止到运动会经过一个状态叫“突然”,而“突然”这个东西是不在时空中的。) 而测不准关系则说,不能同时赋予一个物体以一种确定的运动状态和时空中一个确定的位置。(我的理解因为运动状态它其实等于是跨了两个维度/层级,一个是在时空中,一个是不在时空中。而一个确定的位置,只涉及到一个维度,那就是在时空中。) 我的理解是这样: 如果我们只想确定时空当中a的位置,其实是可以得到的,因为位置只涉及到“在时空当中”这一个维度/层级,不需要我们去跨越两个维度/层级。 而当我们也想确定a的运动状态时,由于运动状态是涉及到两个维度/层级的,即:“在时空中”和“不在时空中”,可是人根本就没有办法观察到“不在时空中”的东西,所以当我们跨越两个维度的时候得到的这个结果,对我们来说肯定就不是确定的。 反过来考虑,为什么只在“在时空中”这一个维度进行考察的时候,我们能得到确定的结果呢?是因为我们在观察的时候就把这个结果给确定下来了,因为这本来就是对我们的一种显现。 纯属个人理解,供参考。 而且根据亚里士多德《物理学》,运动,并不是只在一个点上的,一个点上谈不上运动还是不运动,运动肯定指的是一段时间。

量子力学的哲学读后感篇五

然而我希望,互补性这一概念是适于表征这种形势的;这种形势和人类概念形成中在区分主体和客体的问题上固有的普遍困难深为相似。 上面这句玻尔说的话要怎么理解哦? 我在想如果互补性是只限于两个性质,从哲学角度来考虑就是A和非A的话,那么确实涉及到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区分问题。和费希特的《全部知识学的基础》里面探讨的问题有关,因为书里就是在阐明,到底主体和客体之间划分的界限在于哪里。

哇,突然有一点想法。 那就是根据费希特,其实我测量到/我观察到一个东西,它就成为我的一部分了,它就是进入到自我的范围里了,所以这就是A了,就是主体了。 但是由于A和非A这两种性质本身就是互相对立的一对对子,所以当我观察到A的时候,势必另一个性质就被排斥在我的主体之外了,也就是说测量/观察不到,那么它就是非A了,是在我这个主体之外的一个客体。

我在想这里提到的这种“刚性地联结”,是否可以这样想,也就是说其实测量工具把互补的这样两个对立的性质其中的一个,由于这种刚性地联结等于把它纳入到了以测量工具作为主体的这样一个主体的范围中了,所以被测量到的那个性质也就变成了A了,也就是说它在主体中了;那么相应的,另一个性质就是非A了,也就是说它成为了在主体之外的一个客体。

还剩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