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青团》是一部优秀的传统戏曲,讲述了包公侦破冤案、伸张正义的故事。它展现了包公的高尚品德和公正无私的法官形象,深受人们喜爱和尊敬。同时,该剧也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艺术价值,是一部值得推广和传承的经典之作。
包青团作文300字篇1
我的家乡有个习俗,清明节家家户户都要包青团,我家也忙碌着过节。
清明节的早上,我和妈妈早早地起床,从菜场里买来了做青团的材料。只见妈妈在厨房里忙碌着。我走进厨房,看见妈妈在揉面团,面团里加了一种草,我好奇地问妈妈:“妈妈,这是什么草呀?”妈妈说:“这种草叫青。”
过了一会儿,一个圆圆的面团呈现在我的眼前,妈妈说:“可以包青团了。”我听到“包青团”就来劲了,我一定要帮妈妈包青团,学着妈妈的样子,取了一块面团搓了起来,妈妈教我先在粉团中搓一个洞,再用大拇指捏得薄薄的,最后把面团做成碗口的形状,把馅放进去,并封口,可手里的粉团就是不听使唤怎么也封不了口,当我正要放弃的时候,妈妈说:“失败乃成功之母。”
包青团作文300字篇2
清明节快到啦,每年的清明节,我都会和妈妈一起包艾青团,今年也不列外。每次我都是给妈妈打下手,期待哪一天我学会了,变成妈妈给我打下手。在妈妈的的帮助下,我记录下了包艾青团的具体步骤。
首先,新鲜的艾草叶子加入食用碱煮熟,煮熟后沥干水分剁碎。糯米粉和梗米粉按4:6的比例加入开水搅拌均匀,水要慢慢放,避免太稀。接着,将其大概搓成长条形小团,放锅里蒸大概三十分钟。起锅后,把剁碎的艾草和蒸熟的粉团一起揉,这过程会很粘手,可以在手里抹点油再揉,揉得越久越劲道。揉好后,就可以包啦,也是我可以大显身手的环节,先在手上抹点油避免粘手,揪一小撮粉团搓一个小圆球,然后在手心压扁、摊平,再放上事先妈妈准备好的馅儿,像包饺子那样合上、捏紧,大功告成。包好的艾青团放蒸箱蒸二十分钟,美味的艾青团就可以吃啦!一个个热气腾腾的艾青团,看上去像一个晶莹剔透的绿宝石,闻起来带着艾草的香气,似乎又夹杂着馅儿的香味儿,馋的我呀口水直流!最后,妈妈说,为了方便保存以及保留口感,我们把每个艾青团用保鲜膜包了起来。
这些,就是我们制作整个艾青团的过程啦!同学们,你们学会了吗?
包青团作文300字篇3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在别人眼中,清明是寒冷的,可在我眼中,清明是快乐的。因为这天可以包青团,吃青团。
我们包青团用的材料有许许多多,花样百变:青色的艾草、白色的面粉、透明的水和小小的红豆……瞧,我们开始包青团了。
先把艾草磨碎,再把磨碎的艾草挤出汁来,把汁放入水中,让水变成绿汁;接着把绿汁倒进面粉里,让面粉变成绿色的。如果你在这时闻一闻,会有一股清淡的香味扑鼻而来,让你心旷神怡,心情都变得“万里无云”了。然后让面粉变成一个面团,再把面团分成一个个小团子,轻轻的在小团子中间压出一个小洞,让它变成一个“小垫子”;接着把磨好的红豆放入其中,最后像穿衣服一样将它包起来。一个清明团子就包好了,随便瞄一眼,已经有五个了呢。于是我们把清明团子放在“加热房子中”,让它们暖和一下。过了几分钟,小团子就出锅了。轻轻一咬,甜甜的,真好吃啊!味道让人回味无穷,我还想吃几个青团。
外面处处是寒冷,里面角角是温暖。我真喜欢这个传统节日,喜欢这个又寒冷又温暖无比的清明。
包青团作文300字篇4
我们家的青团都是妈妈包的。清明节的前一天,妈妈就采艾青,洗好,焯水,剁碎,再泡糯米,准备肉松蛋黄馅。
清明节当天早饭后,妈妈把面粉、糯米粉和食用碱加到艾青里,把它们拌匀后开始揉面。没过多久,淡绿色的面团揉好了。妈妈把面团搓成长条,再揪成一个个匀称的剂子。揪完后,随手拿起一个剂子,把它搓成圆形,然后用拇指往中间一摁,其他四个手指捏住外侧,再快速转圈,面团就变成一个小小的“碗”。好神奇啊!我目不转睛地盯着,生怕错过什么。只见妈妈舀一勺肉松蛋黄馅放进那“小碗”里,接着把四周的面皮向上拔高,再把拔高的面皮往中心捏拢,最后搓圆并在糯米上滚圈,一个青团就包好了。淡绿色的面皮,白白的糯米,相互映衬,真漂亮!
看着妈妈娴熟的动作,我跃跃欲试。我学妈妈的样子:搓圆,捏成碗状,放馅,封口。看似简单的动作,到我这儿就不对了。我捏来捏去,但面皮就像在逗我玩似的,总是咧开了嘴。妈妈看了眼后,告诉我是底部的皮太厚了,“碗“不够深。我连忙从别的地方揪了一点面团,堵住我的“开口笑”,这才大功告成。我兴致勃勃地要开始做第二个。妈妈提点我,馅一勺平就够了,“碗”要深,底要薄,四周要均匀,这样包出来才皮薄馅足,好吃!我默默地记在心里,小心翼翼地去做,果然,我的第二个作品好多了!虽然馅没在中心,但搓圆了,也没有裂开。我再接再厉,不断练习,接下来的青团自然是越做越好了。
通过这次包青团,我明白了,原来知道和做到之间还有很大的距离。不论是生活还是学习上,我们应该保持这样的态度:知道了就要做到,并且努力做到最好,这样我们才能做更优秀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