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蔑视大众》是一篇引人深思的文章,通过对大众心理的分析,揭示了社会中存在的一种普遍现象——蔑视大众。作者认为,大众的价值观和行为往往受到少数人的影响,而这种蔑视大众的态度不仅是一种偏见,更是对社会和人性的一种挑战。文章引人深思,值得反思。
蔑视大众读后感第一篇
讲座成书。随着现代化的推进,“大众”作为主角逐渐作为主角登上历史舞台。恰恰是因为个体按照启蒙的要求去追求自尊与主体性,导致了“大众”(Masse)的聚集。我们可以从民族主义与民粹主义的运动中看到,形成“大众”这一非政治行为的政治化。当大众聚集起来,通过共情/共同记忆,从而形成了一个行动主体,它就完成了斯洛特戴克在《欧道主义》中所提到的“动员”,只要这一主体采取行动就有了多重意义的“释放”(情感、思想的、政治等)。
从斯洛特戴克在“蔑视”的辨析中可以看到,末人\常人与天才(创造者)的对立。当然通过一系列主奴辩证法的斗争之后,在近现代,“蔑视”隐藏了起来,斗争也逐渐消弭了。现代主义的统一帝国沉迷于无差异性的差异之中。在大众之间,他们装模作样地扮演着“公平”。
斯洛特戴克想做的就是指出皇帝的新装。“哲学家们只是以不同的方式奉承社会;而他们应该做的其实是挑衅它们”。停止虚假的平等游戏吧,去直视“蔑视”,去看到大众与天才。复数性的人只有在行动之中找到出路,而非停滞在被构造出的终结。
蔑视大众读后感第二篇
在人类历史上,其实并不缺乏对人群的“蔑视”。从古希腊赫拉克利特对群众与世俗的批判,到近代资产阶级英雄史观对“普通”大众的主体性否定。都包含了对于“大众”及其行为的否定。
对于大众的“蔑视”,集中在对人群行为中,个体理性的缺失和沉浸在直观感性的放纵。在本书中,斯洛特戴克从卡内蒂的大众精神现象学开始讲起,用卡内蒂的经典论述“人群之黑”作为首章的标题。划分出了偶像驱动的传统型大众与现代媒体“节目”驱动的现代型大众。
在现代型大众中,处在群体中的个人往往变得更加独立,不再具有以往传统型大众的革命性,“失去了肉身感受与空间感受”。
事实上,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现代型大众所表现出的“力量”往往是惊人,所造成的影响也是传统型大众的数倍。可是现代型大众行动的动机,却是囿于“节目”给群体中的个体的普遍体验,合力形成的。这也导致了现代型大众,失去了传统型大众的革命性,而只不过是对节目内容的粗略模仿。
对于“蔑视”这个概念,斯洛特戴克进行了梳理,我认为这是本书中很重要的一部分。“蔑视”这一词,在斯洛特戴克的梳理中,我认为近代的“蔑视”,更多是偏向于政治上的。这正代表了精英文化对大众的直观认识,大众总是以物质追求作为自己行动的动机,而缺乏对艺术、科学等理性的追求。
可是,这种蔑视在霍布斯主义下轰然倒塌,霍布斯以平等的威胁使得所有人回到了直观的“恐惧”之中。“借此,政治人类学理论彻底打倒了贵族思想。”
在现代社会的语境中,18世纪的道德家将“恐惧”替换为了“自尊”“自利”等资产阶级的规范性,最现实和露骨的体现便是亚当斯密的《道德情操论》——在其政治经济学体系下构造出的伦理学。
但是,霍布斯的理论是以一种先验性的前提出现的,但却忽视了大众本身对自身的治理。斯宾诺莎在哲学上回答了这一问题。
黑格尔更进一步的,塑造了主体哲学。“奴役性的大众”也可以翻身成为“主人”,而马克思在此基础上,揭示了资本主义时代中的蔑视形式,要求这个奴隶战胜主人过程加速进行。
斯洛特戴克认为,现代蔑视逐渐变得复杂多变,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而不单单只是道德与暴力的政治统治的问题。
尤其在现代媒体的崛起下,蔑视表现在文化领域的异军突起。蔑视变得更加隐蔽与多元。现代大众如何应对现代蔑视问题的发展,如何摆脱在蔑视中的循环,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蔑视大众读后感第三篇
首先感谢南大出版社的赠书。
拿到书才发现,《蔑视大众》是一本薄薄的小册子,很适合随身携带、随时翻阅,封面也很有个性,既体现了本书的主题,也体现了作品抽象精炼的风格。别看它体量不大,但满满的都是精华。从后记可以得知,这本书是德国当代哲学家彼德·斯洛特戴克根据其在慕尼黑巴伐利亚艺术学院所做的讲座撰写的。这不仅仅是一部充满智慧与洞见的哲学著作,更是一位时代诊断者对现代社会文化现象的深刻剖析。
首先,斯洛特戴克提出并探讨了大众现象的复杂性。他从埃利亚斯·卡内蒂的思想出发,指出大众一旦形成,人群之间的距离便迅速缩小,个体之间的差异被一种有区别的无差异性所取代。这种现象在现代社会中尤为明显,大众传媒的普及进一步加剧了这一过程,使得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日益趋同。斯洛特戴克通过这一分析,揭示了大众现象背后隐藏的深刻社会逻辑,而且通过与现实的连接性增强了阅读的吸引力。
另一方面,斯洛特戴克还以黑格尔“主体即实体”的哲学逻辑为基础,批判了现代社会中大众文化操控下个体主体性的丧失。他指出,大众文化通过媒介和注意力经济,瓦解了个体独立想象的能力,使得思想和艺术变得越来越趋同,或者说追随潮流。这种伪装的主体性让个体失去了自主性与创造性,于时代进步而言可谓不小的损失。
更进一步的是, 斯洛特戴克通过考察“蔑视”与“差异”这两个概念,揭示了现代社会中大众在文化和政治进程中的暧昧与矛盾。他批判的并非是大众本身,而是差异化的非差异性,即一种同质化的现象。斯洛特戴克认为,大众文化中的伪自觉主体性建立在虚构的情感基础上,这些情感被意识形态精心设计用以支配个体。
总而言之,《蔑视大众》是一部直击现代性核心矛盾的哲学著作。斯洛特戴克以其犀利、博学和深刻的笔触,为我们揭示了现代社会中大众文化的本质及其对个体主体性的影响。通过对权力、意识形态和差异与同一性的深入探讨,斯洛特戴克为我们理解当代社会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源,不仅能够拓宽我们的视野,更能够激发我们对个体与社会关系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