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三年级的学习生活中,观察物体是非常重要的一环。通过观察物体,孩子们可以培养自己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他们可以用五官去感知物体的形状、颜色、质地等特征,从而更深入地了解物体。观察物体可以让孩子们更好地认识世界,激发他们对知识的兴趣。
小学三年级观察物体作文(精选15篇)篇1
说教材
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观察物体及对称图形。这些内容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教材是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以及已学习了位置及左右等知识的基础上,借助于生活中的实物和学生的操作活动进行教学的。
基于以上认识,我确定本课的教学
1.知识目标:通过实际操作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的位置。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能正确找、画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实践操作的能力,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的辨证唯物主义思想。
3.情感目标: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主动探究的能力;让学生感受对称图形的美,学会欣赏数学美。
重点、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的位置。认识对称现象,能正确找、画对称轴。
本课难点是:认识对称现象及找对称轴。
二、说教法
1.情景教学法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因此情景的创设要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新课开始,通过观察玩具小狗,用游戏猜一猜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既复习旧知识,又为新知学习做准备。接着设计一个画小狗的情景,让学生动手画小狗初步感知位置不同,所画出的小狗的形状不同。然后通过设计分礼物的生活情景,又激起学生探索对称图形的学习高潮。
2.演示法充分借助形象直观,促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教学对称图形时,通过电脑动态演示对称图形对折后两边完全重合的画面,使学生得到感性认识。接着利用电脑演示生活中的对称事物,使学生感受对称美,学会欣赏数学美,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
3.发现法教学对称图形时,教师发给学习小组一组图片,引导同学仔细观察、动手折一折、比一比、画一画,在观察发现的基础上进行分类。当学生分出对称与不对称的两类图形后,再次引导观察发现。教师的作用是组织发现活动,关注活动中的学生,使学生在探索中学习新知,亲历探索过程。
三、说学法
《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实践操作法、自主探究法也是本节课中学生学习新知识的主要方式,同时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
1/8页小学三年级观察物体作文(精选15篇)篇2
11月9日周一多云
今天老师布置了一个奇怪的作业——观察大蒜。我首先去菜场买了两个白嫩白嫩的大蒜,然后把脱了衣服的大蒜和没有脱衣服的大蒜放在装有清水的盘子里。我看着它们,心里想:“大蒜啊!你们可要快快长啊!我好想看看你们长大的样子啊!”
11月10日周二雨
这天早晨,我来到阳台上看看大蒜有没有发芽。结果是都没有发芽,真让人失望。我把没穿衣服的大蒜提起来,发现下面长了几根不到5毫米的“胡须”;我迫不及待地又拿起另外一个,它也不服输地长出来一样长的“胡须”。这下子,我又高兴起来。
11月12日周四雨
我又去观察大蒜了,发现没有穿衣服的大蒜抽出了嫩芽,尖尖的,绿绿的,很可爱。我欣喜若狂,大声地喊着:“妈妈!大蒜抽芽了!
11月13日周五雨
今天我照样去阳台上观察大蒜,发现没穿衣服的大蒜芽儿又多了几根,有的长得直直,有的弯着腰,有的像是小草刚探出头来,有趣极了!有衣服的大蒜顶部也长出绿油油的小苗了。两个大蒜的根越长越长了,白白的,嫩嫩的,像是一条条白色的线。通过这几天的观察,我发现有衣服的大蒜比没穿衣服的大蒜长得慢。
2/8页小学三年级观察物体作文(精选15篇)篇3
种豆观察日记
2015年11月14日 星期六 阴
这几天,我一直都在观察我的小宝贝一黄豆。
今天一大早,我就赶紧给黄豆搬家,因为老师说一长芽就必须放在花盆里,可我一回家就忘了,所以我才给黄豆搬家,不然的话吃饭用的碗就要变成它的家了,我先把花盆拿来,再把一层土倒进这里面,最后把长出幼苗的黄豆也倒进盆里,搬家就大功告成。
刚开始,黄豆好像不熟悉新家,一直往外“爬,”惹得我快气疯了!后来他开始慢慢的熟悉新家了,这次他把芽伸进了土里,然后我发现土上有一些刚从土里钻出来的芽,我赶紧拿来水交在土上,让黄豆长德更快些,更快结果收获。
黄豆发芽记
2015年11月6日 星期五 小雨
今天,我开始种黄豆了,我拿来一个碗,捧来一些干黄豆,把黄豆放进碗里,加点冷水,多么希望黄豆快快长大。
2015年11月7日 星期六 小雨
过了一夜,我发现黄豆的“肚子”胖都都的,但有些黄豆是不好的,我把那些不好的黄豆全部挑出来,再把那些脏水倒掉,给黄豆盖上湿湿的“棉被”。
2015年11月8日 星期日 小雨
今天,我又去观察黄豆,惊奇地发现黄豆瘦了很多,而且黄豆发芽了,我用尺子量了一下,长到5毫米了,长的像蜗牛一样,可爱极了!
2015年11月9日 星期一 小雨
今天,我发现黄豆的芽变长了,我用尺子量了一下,长到2厘米了,可爱极了!而且它们你追我赶的,好像在说:“凭什么你长的那么长,我也可以和你一样长啊!”
2015年11月10日 星期二 阴
今天我看到碗里的黄豆有些变绿了,芽也长了一截。
2015年11月11日 星期三 多云
黄豆又绿了,而且芽也长得很长了,我还用尺子量了,已经有4厘米了,我高兴得欢呼雀跃。
2015年11月12日 星期四 小雨
今天早上我看见黄豆的芽比原来的更长了,而且黄豆的茎须也长出来了,量了一下,长的有6厘米了,我开心极了。这次的观察黄豆可真有趣,我一定会好好照顾好黄豆宝宝的。
3/8页小学三年级观察物体作文(精选15篇)篇4
晚上写完作业,我和几个朋友一起玩“奥特曼”卡片。我们玩得不亦乐乎时,我的妹妹悄悄过来趴在我耳边说:“哥哥,你把奥特曼的基本资料都漏出来让你朋友看到了,这样子你就要输了!”我得意地说:“你来这边看看。”妹妹顿时膛目结舌!
我告诉妹妹:从不同的方向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一个人也不可能把一个物体观察的很全面,要和自己的朋友合作。观察时,要注意辨认物体的主要特征,一边观察一边想同一个物体在不同的位置有什么不同?妹妹似懂非懂地点点头,我说:“这是我们数学课刚学的观察物体。”妈妈听了脸上笑开了花,她告诉我们做什么事要仔细观察,认真思考。
原来生活中藏着很多有趣的数学知识。
4/8页小学三年级观察物体作文(精选15篇)篇5
观察物体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二年级上册)》第67页。
教材分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观察物体这个内容是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已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并且已经学习了位置及左右等知识,但在数学课堂中还需进一步培养孩子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观察、实践的能力,让孩子们通过合作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由学会变成“我要学、我会学”。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实践操作的能力,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的辨证唯物主义思想。
3.情感目标: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主动探究的能力;渗透德育教育,让学生从课件动画中学习公路交通安全和做个有爱心的人。
教学重点:
在实际的观察活动中,感受到在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
辨认从不同侧面(左侧面、右侧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教学准备:
课件,教具:玩具象,学具:烂苹果、文具盒、牛奶盒、茶杯、笔座、存钱罐等。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预热]
谈话:小朋友们,大家好!很高兴见到大家!老师发现我们班的小朋友今天都穿的好漂亮啊,你觉得我们今天这节课和平时上课有什么不一样吗?(教室里有很多听课的老师;今天是倪老师给我们上课......)小朋友们观察的真仔细!上课之前让我们先来玩个猜谜语的游戏好吗?
头戴大红帽,身披五彩衣,清晨唱一曲,红日东方起。(猜一动物)
一根枯枝开满花,黄黄的脸儿笑哈哈,告诉人们春来了。(猜一植物)
根据这两个谜语,你有什么想法呢?
师:观察物体时要抓住特征,这样以后这类谜语就再也难不到你了!这节课就让老师成为大家的伙伴,和小朋友们一起学习吧!有一位神秘的客人告诉老师,如果我们班的小朋友肯动脑筋、积极发言的话,她会来到我们的课堂表扬我们的,大家想不想得到她的表扬啊?(想!)那就让我们认真听讲,用行动来欢迎她好吗?(好!)
[设计意图:通过谈话,快速地将教师融入到学生当中去,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让课堂从一个愉快地氛围中开始。两个谜语,启示学生观察物体时要抓主要特征。介绍神秘客人,提出学习要求,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体验成功打下基础。]
5/8页小学三年级观察物体作文(精选15篇)篇6
妈妈给我买了观察物体的积木。它有三个形状,分别是:正方体、长方体和圆柱。
我先拿出正方体观察,我发现它的每一个面都是正方形。我再拿出长方体观察,从上下前后看是一个长方形,从左右看有的是长方形,有的是正方形。然后我拿出圆柱观察,从上下看是一个圆形,从前后左右看,有的是长方形,有的是正方形。
我喜欢观察物体,十分有趣。
6/8页小学三年级观察物体作文(精选15篇)篇7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观察物体》说课设计文章内容由收集, 本站地址:,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观察物体》说课设计
教材简析:教材充分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熟悉的空间环境和物体作为观察对象,让学生在具体的观察活动中学会观察和判断,体悟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事物,所得结果是不样的,注意引导学生判断不同结果与不同位置间对应关系,积累观察经验,发展空间观念。共安排了两道例题:第一道例题是从教室前后两面拍到的照片,要求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判断观察者的位置。第二道例题通过从前后左右四方位观察玩具猴,要求学生在实物与相应视图间建立联系。“想想做做”通过让学生在比,说,连中进一步积累观察经验,发展空间观念和直观思考能力。
学情分析:此前学生已掌握左、右、前、后的知识,并有了二维的空间观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实际的观察、比较,初步体会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一样,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2.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锻炼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学法设想: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通过比较判断,推测判断从而总结出解决的方法。
教学过程
片断一:(一 )从熟悉的情境出发,有层次地观察
7/8页小学三年级观察物体作文(精选15篇)篇8
许多名人都会让后人在自己的墓上刻下几句话:比如为丢番图刻下的“年龄谜”,还有为科幻作家阿瑟克拉克刻下的“永远没有长大”。不过,古希腊著名数学家阿基米德却让人们在自己的墓上刻下了一个几何图形“圆柱容球”。
为什么阿基米德让人们刻下圆柱容球呢?圆柱容球又是什么呢?
原来,阿基米德在他众多的发现中,对圆柱容球最为满意。圆柱容球就是把一个球放在一个圆柱形容器中,盖上容器上盖后,球恰好与圆柱的上,下底面及侧面紧密接触。
这样一个奇怪的搭配,其中又蕴含了什么数学道理呢?
阿基米德发现,当圆柱容球时,球的直径与圆柱的高和底面直径相等。假设圆柱的底面半径为r,那么圆柱的体积V柱=πr的平方×2r=2πr的三次方。阿基米德发现并证明了球的体积公式是V球=三分之四πr的三次方,所以V球=三分之二V柱,即当圆柱容球是,球的体积正好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二。
他还发现,S柱=2πR×2R+2πR的平方=6πR的平方。S球=4πR的平方。因此S球=三分之二S柱。
到此,我联想到了另一个几何图形:长方体容圆柱体。这个几何图形中的两个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又有什么样的联系呢?
不难发现,设圆柱与长方体的高为h,圆柱半径为r。那么V柱=πr的平方h。而V长=2的平方倍的r的平方h。所以,V柱=四分之πV长。
而长方体容圆柱体这一几何图形,表面积没有关系,因为圆柱的侧面积和长方体的四个面不成比例。
这样一次小测验告诉我:数学常常可以把许多事物相结合起来,创造一个新的物体。把球与圆柱结合起来,把这样事物和那样事物结合起来,把这个思想和那个思想结合起来,甚至于把人与人之间联系起来。我们是否也可以从中得到启发,试着通过结合,联系和比较来创造一个新的“几何图形”呢?
8/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