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妈妈的剪影》读后感1000字

《妈妈的剪影》读后感1000字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12-05 02:55:19
《妈妈的剪影》读后感1000字
时间:2024-12-05 02:55:19   小编:

《妈妈的剪影》是一部感人至深的小说,讲述了主人公在母亲去世后发现了一张剪影照片,从而勾起了对母亲的回忆和思念。通过剪影的形式,作者巧妙地表达了母爱的伟大和深厚。这部小说让人感动,也让人思考亲情的珍贵和无法替代。

妈妈的剪影读后感篇一

《妈妈的剪影》于2024年5月首次出版,一经上市便大受好评。这部作品是由画家、剪纸艺术家刘雪纯和图画书作家弯弯共同创作的,是她们母女二人跨越30年完成的一部剪纸图画书。

创作源泉拾起过往的回忆

弯弯创作这本书的契机是偶然看到了妈妈从木箱里捧出厚厚的一堆大大小小发黄的本子,本子里夹着无数红色的剪纸,剪纸看起来栩栩如生,惟妙惟肖。这些剪纸记录着妈妈从少女到人母的点点滴滴,还能找到他们一家的生活痕迹。于是一份灵感由此诞生:弯弯想从她的视角编一条绳子,把这些原本彼此并无联系的“珍珠”串起来,做成一本有故事的剪纸图画书。并顺着这些剪纸开始寻找母亲年轻时候的模样——从一个快活的姑娘到一个快活的妈妈的模样。而刘雪纯不喜欢按照套路剪纸,她喜欢随性地让剪刀与纸直来直去,把刻在脑子里生动的画面和生活里的美好剪出来。她的剪纸带有生活性和故事性,因此《妈妈的剪影》这本图画书为我们展现了一位热爱生活、追求幸福、随性成长的妈妈的时光故事。

暖心记述一个以爱为名构建的故事

《妈妈的剪影》这本书为了让孩子们更加快速地根据图文理解故事,从内容上来看,构建了一个温馨幸福的小家。开头从一个喜欢弹琴、刺绣的快乐女孩开始,在量体裁衣的过程中她遇见了一位憨厚的小伙,于是他们在相爱陪伴中实现梦想,一家人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从色彩上来看,图画本通过颜色来表达人物的情绪。弯弯老师提到创作的过程时说:快乐的姑娘一开始用粉色,是轻快的,美好的,浪漫的;伴随着她的成长,颜色慢慢变红,变黄,变绿,变橙……最后实现梦想,生活五彩缤纷。同时姑娘的喜好用单独的颜色突显出来,比如她手里的琴、刺绣等等。还有一些颜色是用来营造氛围的:比如亭子里,照在两个人身上的朦胧月光,渲染了离别的气氛。再比如,朋友们聚在一起围炉夜话,蓝灰调人物的身体边缘有微弱的暖黄色火光,让画面更加具有柔和之美。多种颜色的渐变运用,也是剪纸中常用的一种染色技法。爸爸妈妈抱着孩子摘果子,在剪纸的轮廓里,大人、小孩、草丛、果子,从一个色彩到另一个色彩,画面增加了许多温情脉脉的意味,却没有削减剪纸特有的韵味。这种温婉的色彩渐变让读者对一家人的幸福能体会得更加全面。

传统文化彰显非遗剪纸的魅力

《妈妈的剪影》这本书结合了中国传统非遗元素——剪纸。中国剪纸艺术作为民族民间传统的艺术形式,是人民创作的智慧结晶,是文化自信的形象体现。将剪纸与绘本相结合,是一次全新的尝试,能够引起小朋友们的好奇心,全身心地投入到绘本的阅读中。 本书内含激光雕刻立体剪纸,其写实且丰富的视觉造型表现了剪纸文化的手工特点,镂空的设计也凸显了剪纸文化独特的艺术美感。大开本的设计也能更加清晰全面地展示剪纸的美感,不易掉页的装帧设计,也方便小朋友们反复翻阅这本绘本,反复欣赏剪纸这门艺术形式。小朋友们会在欣赏精美的剪纸的过程中,从小建立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与了解,进一步地感悟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亲子陪伴享受美好时光

作为一本剪纸图画书,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充满了独特性和趣味性。作为家长,可以在陪伴孩子阅读的同时,共同欣赏剪纸这门文化艺术,在丰富有趣的画面里感受生活的爱与美好,让孩子同妈妈爸爸一起享受亲子共读的美好时光。剪纸的创意也能够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动手能力。让我们拿出一张纸,通过剪纸和绘画等多种形式,引导孩子们开动脑筋,一起把你们亲子之间的美好回忆记录下来,生成专属回忆。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让孩子们在爱的陪伴下,提高孩子们对于非遗文化的兴趣,在乐趣中成长。

【作者:陈佳艺 中国和平出版社实习编辑】

妈妈的剪影读后感篇二

今天,秋季卷“佳作丛谈”为大家带来的是编辑荐书《妈妈的剪影》。把妈妈的剪纸做成一本故事书经历了怎样的历程,又富含怎样的小巧思呢?

把一堆散乱的剪纸作品变成一本图画书,需要几步?

一开始,图画书作家弯弯觉得这个事情不会太难,毕竟她已经出版了10本图画书。作为美术编辑,她还设计制作了60多种类型不同的图书。

可是,当她一股脑儿扎进去的时候,才发现要把一堆剪纸变成一本书,也就是创作这本《妈妈的剪影》的过程,比她想象的要难多了。

一个念头,从妈妈的“百宝箱”开始

有一天,妈妈在整理她的木箱,那是她的“百宝箱”,弯弯也凑过去看。当妈妈从里面捧出了厚厚的一摞——五六个大大小小发黄的本子时,弯弯并没有太在意,只是随手接过一本。但是一不小心,书里面夹着的剪纸掉了出来,一张张红红的剪纸飘到了地上。

瞬间,弯弯儿时的记忆被打开了。那时,全家住在湖南农村,妈妈是一个连省城都没有去过的女子,却突然说要去新疆学习剪纸,只因为爸爸拿回来的报纸上有一个公告——乌鲁木齐要开设由中央美术学院靳之林教授主讲的“中国民间剪纸学习班”。

一般人学剪纸都是就近,看样学样,日积月累,自然“熟能生巧”。而妈妈竟然要远去新疆学习,独自一个人,经过七天七夜,赶三千五百多里路,花两三个月的时间,只为了学习剪纸。现在回想起来,妈妈自己也觉得很不可思议。

大家都说她这是“高射炮打蚊子”。但是,想起那次求学,妈妈至今仍然感到庆幸——正是“大师”的启蒙和开导指引着她走到今天。她一直记得靳教授当年的一句话:“艺术,不要模仿别人,也不要重复自己。不用现成的方法去做艺术表现,才能逼出只属于自己的表现方法。”妈妈叫刘雪纯,是画家,也是剪纸艺术家。

妈妈不喜欢按照套路剪纸,她喜欢随性地让剪刀与纸直来直去,把刻在脑子里的画面和想象中的味道剪出来。耕田种菜打农药,刺绣裁衣摆小摊,样样都是她的生活经验,是闭上眼睛就活灵活现的样子。正是这种对剪纸艺术的执着和热爱,让她的作品独一无二。

看着掉落在地上的剪纸,它们跟自己年龄大致相仿,上面有家人的生活痕迹,还有一张是弯弯在妈妈肚子里的模样。弯弯感慨道:“它们仿佛是时光的信使,携带着妈妈从青春少女到为人母亲的温暖记忆。当我看到这些被尘封多年的剪纸作品时,内心被深深触动。”每一件作品都仿佛在诉说着过去的故事,充满了妈妈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艺术的追求。它们是如此可爱,却被岁月遗忘在角落里,实在是太过可惜。

就在那一瞬间,一个念头在弯弯的脑海中萌生——她要从自己的视角编一条绳子,把这些原本彼此并无联系的“珍珠”串起来,做成一本有故事的剪纸图画书,让更多的人欣赏到妈妈的才华和对生活的感悟。

一个好故事,但不能只有“爱”

有了想法,就马上行动。弯弯很快找到编辑,把自己的思路大概说了一下。编辑给出的意见是——以剪纸为表现手法的图画书,市场上已有不少,这个点并不新颖,如果要做,首先得把故事打磨好。

故事要有一个核心,在这个故事中,“爱”肯定是最重要的关键词。于是,创作团队提炼出了一句话:“以爱为名,共度美好时光。”除此之外,还要把关于“爱”的内涵丰富起来。

创作开始了,弯弯努力捕捉着剪纸背后妈妈的心路历程,试图将那些隐藏在纸间的情感与梦想转化为生动的文字,让读者能够走进妈妈的内心世界。这一步,弯弯想了很长时间,她需要把复杂的亲身经历简单化,如何取舍成了一个难点。与此同时,她还要考虑在构图与色彩之外,如何用最恰当的视觉语言来展现剪纸的魅力。

弯弯既是作者,又是美术编辑,她可以随时把文字创作和设计构图的工作融于一体,当然也有了意外的收获。她把所有的剪纸放到Indesign软件里,在筛选、排版的过程中,文字讲述和画面呈现竟然逐渐清晰了起来。画面里的主角是妈妈,主线是成长——一位喜欢弹琴、刺绣、量体裁衣的姑娘成长为一位快乐的妈妈后,和爸爸共同建设美丽乡村、创造美好生活的故事。读者可以通过一个女孩的成长、一个小家的变化,去感受生活的变迁、社会的发展,以及人们对美满幸福生活的追求。

妈妈的剪纸风格独特、稚拙、随性、有生活气息,但也散乱,要将这些零散的元素组合成一个连贯且富有吸引力的故事,需要精心的构思和编排。

弯弯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研究每一幅剪纸,试图理解妈妈创作时的心境和想要表达的情感,然后根据这些感受去重新构建部分画面。比如,回乡下种地的那个画面,原来是没有禾苗和池塘的,为了配合文字,让画面更饱满,弯弯用软件添加了很多细节。还有庆祝丰收的画面,则是根据一些剪纸的局部,用电脑重新拼接、补绘出来的。

在谈到作者与美术编辑双重角色的体验时,弯弯说:“在创作过程中,我要时刻保持着敏锐与激情。我深知,每一个决策、每一笔色彩的运用,不仅关乎艺术的呈现,更承载着对妈妈的敬爱和对传统剪纸艺术的尊重。每一次灵感迸发与困惑挣扎,都是我与这本书深度对话的时刻,也是我不断探索、不断成长的见证。”

一帆风顺?想想就不会这么简单

看似一切都在掌握之中,但又总感觉好像缺了点什么,弯弯琢磨了很长时间,才发现问题出在颜色上。妈妈原先的剪纸作品多为大红色,这种色彩虽然在传统剪纸中具有独特的韵味,但对于一本要给孩子们看的图画书来说,显然不够丰富。

怎么办?那就回到原点,去好好研究一下剪纸这一传统民间艺术的内涵。剪纸作为我国传统民间艺术,其独特的视觉形象和造型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历史底蕴,传承表达了广大民众的社会认知、审美情趣、生活理想和实践经验,具有表意、抒情等多重社会价值。

弯弯一边参考很多优秀的剪纸艺术作品,一边按自己的想法进行调试。但编创团队感觉这些尝试都跟《妈妈的剪影》想要表达的含蓄和温暖的气质不太相符,于是只能推翻后重新调色。整个过程充满了挑战。

弯弯希望通过颜色来表达人物的情绪,让读者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故事中的喜怒哀乐。她开始根据自己的感觉给色彩定调:快乐的姑娘一开始用粉色,营造出轻快、美好、浪漫的氛围;伴随着她的成长,颜色逐渐变化,慢慢变红、变黄、变绿、变橙,最后实现梦想时,生活变得五彩缤纷。

还有一些颜色专门用来营造氛围,比如亭子里照在两个人身上的朦胧月光,那一抹清冷的色调传达出离别的伤感,无需言语,却能让读者感同身受;朋友们聚在一起围炉夜话的场景中,蓝灰调的身体边缘染上了丁点儿暖黄的火光,暗处的猫头鹰眼睛闪闪发亮,画面充满了诗意。多种颜色的渐变运用是剪纸创作中常用的一种染色技法,让画面层次丰富,从而更好地传递其中细腻的情感。

在为爸爸妈妈抱着孩子摘果子的那张剪纸重新上色时,弯弯更是格外用心。在剪纸的轮廓里,大人、小孩、草丛、果子,从一个色彩到另一个色彩的过渡让画面增加了许多温情脉脉的意味,却丝毫没有削减剪纸特有的韵味。这种温婉的色彩渐变让读者能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一家人的幸福与温暖。

镂空设计,让剪纸的呈现一目了然

在创作过程中,弯弯常常陷入纠结和困惑。有时候,为了选择一个最合适的颜色或者一个最恰当的布局,她都会反复修改多次,甚至夜深人静的时候还在思考如何让这本书更加完美。但每当感到疲惫和想要放弃的时候,看到妈妈那些充满生命力的剪纸,弯弯又充满了动力。

那么,如何更好地表达剪纸的特点?编创团队想到了激光雕刻——大家想要让这本图画书更加生动、立体。

首先是封面。封面运用了镂空叠色设计,桃红色护封搭配淡黄色内封,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这样的色彩搭配正如剪纸所蕴含的情感,温馨而动人。在与读者的互动中,弯弯讲到:“剪纸有时会使用几张彩纸一起剪,出来的效果就是这种叠色的感觉,我们将这一特点巧妙地融入到封面设计中,以展现剪纸艺术的独特魅力。”

三张激光雕刻的镂空跨页,极大地展示了剪纸的艺术效果。读者翻开这些页面时,能直观地感受到剪纸艺术的精妙与细腻,那镂空的图案如同妈妈的剪纸作品一样,充满了生活的气息和艺术的张力。

为了避免激光雕刻产生断裂,身为美术编辑的弯弯需要将过于纤细的连接处稍微调粗一点儿,但又不能影响整个画面的视觉效果,只能局部做细微的调整。特别是乘火车的画面,细碎且繁复,需要极大的耐心。

经过多个日夜的努力,《妈妈的剪影》终于在2024年5月母亲节之际呈现在大家面前。第一次拿到新书时,弯弯很欣慰:“它不仅仅是一本图画书,更是我和妈妈共同的心血结晶,是我们对生活、对艺术的热爱的体现。”

回顾整个创作过程,虽然充满了挑战,但每一次的突破都让弯弯感到无比满足。《妈妈的剪影》是一本充满温情与生活气息的作品,更是一次对剪纸的传承和创新,让这一传统民间艺术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作品传达了一个快乐的妈妈对家庭的积极影响——她用幽默和乐观化解生活中的困难,用智慧帮助家人度过难关。希望小读者们在欣赏美丽画面的同时,也能感受到爱与温暖的力量。

(本文作者:图画书作家 弯弯、童书编辑 常炯辉

文章及图片来源:中国和平出版社

本文原载于《出版商务周报》)

妈妈的剪影读后感篇三

如果要把一堆散乱的剪纸作品变成一本图画书,需要几步?

图画书作家弯弯觉得这个事情不难,毕竟她已经出版了10本图画书,作为美术编辑还设计制作了60多种不同类型的图书。

可是,当她一股脑扎进去的时候,发现创作这本《妈妈的剪影》,比她想象的要难多了。

一个念头,从妈妈的“百宝箱”开始

有一天,妈妈在整理她的木箱,这是她的“百宝箱”,弯弯就凑过去看。当她从里面捧出五六个厚厚的、大大小小发黄的本子时,弯弯并没有在意,只是随手接过其中一本。但是,书里面夹着的剪纸不小心掉了出来,一幅幅红红的剪纸飘到了地上。

儿时的记忆一下子打开了。那时候,在湖南农村,妈妈是一个连省城都没有去过的农村女子,她说要去新疆学习剪纸,因为爸爸拿回来的报纸上有一个公告,上面写的是乌鲁木齐开设“中国民间剪纸学习班”,中央美术学院的靳之林教授讲课。

一般人学剪纸都是就近,看样学样,日积月累,自然“熟能生巧”。妈妈竟然要去新疆学习,并且她真的是独自一个人经过七天七夜,赶了3500多里路,花了两三个月的时间,只为学习剪纸。现在回想起来,妈妈自己也觉得太不可思议了。

大家都说她这是“高射炮打蚊子”。但是,至今想起那次求学,她仍然很庆幸——正是“大师”的启蒙、开导,指引着她走到今天。她学到的一句话,现在仍然记忆深刻:“艺术,不要模仿别人,也不要重复自己。不用现成的方法去做艺术表现,才能逼出只属于自己的表现方法。”

妈妈不喜欢按照套路剪纸,耕田种菜打农药,刺绣裁衣摆小摊,样样都是她的生活经验,是闭上眼睛就活灵活现的样子。她喜欢随性地让剪刀与纸直来直去,把刻在脑子里的画面和想象中的味道剪出来。正是这种对剪纸艺术的执着和热爱,让她成为弯弯独一无二的妈妈。妈妈叫刘雪纯,是画家,也是剪纸艺术家。

掉落的剪纸跟弯弯的年龄大致相仿,这里面有她家人的生活痕迹,甚至还有一张是弯弯在妈妈肚子里的模样。

弯弯说:“它们仿佛是时光的信使,携带着妈妈从青春少女到为人母亲的温暖记忆。当我看到这些被尘封多年的剪纸作品时,内心被深深触动。”每一件作品都仿佛在诉说着过去的故事,充满了妈妈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艺术的追求。它们是如此可爱,却被岁月遗忘在角落里,实在是太过可惜。

就在那一瞬间,一个念头在弯弯的脑海中萌生——她要从自己的视角编一条绳子,把这些原本彼此并无联系的“珍珠”串起来,做成一本有故事的剪纸图画书,让更多的人能够欣赏到妈妈的才华和对生活的感悟。

一个故事,不能仅仅只有“爱”

有了想法,就要马上行动。弯弯很快就找到了编辑,把自己的思路大概说了下。编辑当时给出的意见是,以剪纸为表现手法的图画书,在市场上不算新颖,比如有《云朵一样的八哥》《我是花木兰》等优秀作品在先,如果咱们要做,首先得把故事做好。

是的,要有一个故事核心,“爱”肯定是最重要的关键词。项目团队据此提炼出一句话:“以爱为名,共度美好时光”。除此之外,还要把这个“爱”的内涵丰富起来。

一方面,弯弯努力捕捉着剪纸背后妈妈的心路历程,试图将那些隐藏在纸间的情感与梦想转化为生动的文字,让读者能够走进妈妈的内心世界。这一步,弯弯想了很多个晚上,她需要把复杂的亲身经历简单化,如何取舍成了她的心病。

另一方面,则要考虑在色彩与构图的魔法之中,思考如何用最恰当的视觉语言来展现剪纸的魅力。

弯弯既是作者,又是美术编辑,她不需要把文字创作和编辑整理的工作割裂开,同时进行也许会有意外收获。于是,她把所有剪纸放到Indesign软件里,在筛选、排版的过程中,文字的创作和形式的呈现竟然逐渐清晰了起来。画面里的主角是妈妈,故事的脉络是关于成长的话题。

故事的轮廓出现了——一位喜欢弹琴、刺绣、量体裁衣的姑娘成长为一位快乐的妈妈,和爸爸共同建设美丽乡村、创造美好生活的故事。并且,可以让读者从一个女孩的成长、一个小家的变化,去感受生活的变迁、社会的发展,以及人们对美满幸福生活的追求。

这个时候,页面的排版、图文比例的协调、多页间的连续性和节奏感就要融合考虑了。要把单幅剪纸变成图画书,就像把旧的衣物翻新,免不了要用到洗涤、漂染、剪裁等方法。随后,就开始书写文字,确定风格,打造视觉呈现。

妈妈的剪纸风格独特,稚拙、随性、有生活气息,耕田种菜、刺绣裁衣,样样都是她的生活经验,闭上眼睛那些画面就活灵活现。但要将这些零散的元素组合成一个连贯且富有吸引力的故事,需要精心的构思和编排。

弯弯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研究每一幅剪纸,试图理解妈妈创作时的心境和想要表达的情感,然后根据这些感受去重新构建部分画面。庆祝丰收那一张就是根据这些把一些剪纸局部用电脑重新拼接、补绘出来的。还有刚回到乡下开始种地的那一张,原画是没有禾苗和池塘的,为了配合文字以及让画面更饱满做了很多添加。

后来,在谈到作者与美术编辑这种双重角色的体验时,弯弯说:“在创作过程中,我要时刻保持着敏锐与激情。我深知,每一个决策、每一笔色彩的运用,都不仅关乎艺术的呈现,更承载着对妈妈的敬爱和对传统剪纸艺术的尊重。每一次的灵感迸发与困惑挣扎,都是我与这本书深度对话的时刻,也是我不断探索、不断成长的见证。”

一帆风顺?想想就觉得不会这么简单

看似一切都在掌握之中,实际上好像缺了点什么。弯弯琢磨了很长时间,发现问题出现在颜色上。妈妈原先的剪纸作品多为大红色,虽然这种色彩在传统剪纸中具有独特的韵味,但对于一本要给孩子们看的图画书来说,显然不够丰富。

那怎么办呢?不如回到原点,去好好研究下剪纸这一传统民间艺术。剪纸作为我国传统民间艺术,其独特的视觉形象和造型,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历史底蕴,传承表达了广大民众的社会认知、审美情趣、生活理想和实践经验,具有表意、抒情等多重社会价值。

在实际应用中,有中国和平出版社引进的“爱与勇气大师剪纸图画书”,插画家郁蓉的《云朵一样的八哥》,以及《两姐妹上学》等。另外,马蒂斯剪纸的配色也很有特色,他的许多作品颜色强烈且富有张力。

参考了很多作品,但都不太适合《妈妈的剪影》这本书含蓄和温暖的气质,于是推翻重新调色。这个过程充满了挑战和尝试。

弯弯希望通过颜色来表达人物的情绪,让读者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故事中的喜怒哀乐。快乐的姑娘一开始用粉色,营造出轻快、美好、浪漫的氛围;伴随着她的成长,颜色逐渐变化,慢慢变红、变黄、变绿、变橙,最后实现梦想时,生活变得五彩缤纷。姑娘的喜好则用单独的颜色突显出来,比如她手中的琴、刺绣等。

还有一些颜色是专门用来营造氛围的,比如亭子里照在两个人身上的朦胧月光,那一抹清冷的色调传达出离别的伤感,无需言语,却能让读者感同身受;朋友们聚在一起围炉夜话的场景中,蓝灰调人物的身体边缘染上丁点儿暖黄的火光,暗处的猫头鹰眼睛闪闪发亮,画面瞬间充满诗意。多种颜色的渐变运用,既是剪纸中常用的一种染色技法,也为画面增添了丰富的层次和细腻的情感。

在为爸爸妈妈抱着孩子摘果子的剪纸重新上色时,弯弯更是格外用心。在剪纸的轮廓里,大人、小孩、草丛、果子,从一个色彩到另一个色彩的过渡,让画面增加了许多温情脉脉的意味,却一点儿也没有削减剪纸特有的韵味。这种温婉的色彩渐变让读者能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一家人的幸福与温暖。

如果不做镂空,就没有了剪纸的效果

在创作过程中,弯弯常常陷入纠结和困惑。有时候,为了选择一个最合适的颜色或者一个最恰当的画面布局,都会反复修改多次,甚至在夜深人静的时候还在思考如何让这本书更加完美。但每当感到疲惫和想要放弃的时候,看到妈妈那些充满生命力的剪纸,弯弯就又充满了动力。

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表达剪纸呢?弯弯把书籍的设计作为精心打磨的重点,她要让这本图画书更加生动、立体。

最重要的是封面。封面设计使用了镂空叠色的效果,专色印刷的桃红色护封搭配内封的蛋黄色,给人一种温暖和爱的感觉,这种色彩的搭配正如妈妈剪纸中所蕴含的情感,温馨而动人。剪纸有时会使用几张彩纸一起剪,出来的效果就是这种叠色的感觉,我们将这一特点巧妙地融入到封面设计中,以展现剪纸艺术的独特魅力。

内页更是有三张激光雕刻的镂空跨页,极大地展示了剪纸的艺术效果。当读者翻开这些页面时,仿佛能亲身感受到剪纸艺术的精妙与细腻,那镂空的图案如同妈妈的剪纸作品一样,充满了生活的气息和艺术的张力。

为了不让激光雕刻时出现雕刻不完整或者产生断裂的情况,需要调整过细的连接处,以免影响整张画的视觉效果。尤其火车那张,细碎又繁复的调整需要极大的耐心。

经过无数个日夜的努力,《妈妈的剪影》终于在2024年5月呈现在大家面前。当看到这本书时,弯弯的心中充满了感慨和欣慰。弯弯说:“它不仅仅是一本图画书,更是我和妈妈共同的心血结晶,是我们对生活、对艺术的热爱的体现。”

回顾整个创作过程,虽然充满了艰辛和挑战,但每一次的突破和收获都让弯弯感到无比满足。相信,《妈妈的剪影》将会成为读者们心中的一本珍贵的读物,让他们在欣赏美丽画面的同时,也能感受到爱与温暖的力量。

在由中国图书评论学会主办的“中国好书”2024年6月推荐书目中,《妈妈的剪影》上榜。主办方的推荐语是:“这部图画书以剪纸的艺术形式,讲述了一个温暖的三口小家相亲相爱相伴、建设美丽家园、创造幸福生活的故事。”

《妈妈的剪影》传达的是一个快乐的妈妈对家庭的积极影响,她用幽默和乐观化解生活中的困难,用智慧帮助家人渡过难关,更希望让更多的人看到剪纸的另外一种状态,让这一传统民间艺术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这本书故事和画面的融合,以及朴拙的气质,使其拥有独特的魅力。它不仅是一本充满温情与生活气息的作品,更是一次对剪纸这一传统民间艺术的创新传承。

【作者:弯弯、常炯辉 来源:出版商务周报】

还剩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