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克白的悲剧》展现了一个野心勃勃的将军在权力的诱惑下堕落成为暴君的过程。通过对人性的深刻揭示和对道德的探讨,引发人们对权力与欲望的思考。该剧不仅令人震撼,更让人深思,警示人们勿沉迷于权力的迷途。
麦克白的悲剧观后感(一)
1.转场做的很自然,变虚的镜头和配乐,相似的纹理切换,保留了黑白的这种简洁性。
2.回廊的光影很美,很冷峻。构图太好了。
3.转场干脆利落,极致的简洁,舞台剧一样的光效,人物独白。人物在巨大的建筑里,有种奇观效应。
4.最后的乌鸦飞过麦田神来之笔,悲怆轮回般氛围的营造给我震撼住了。所有人的欲望,挣扎,不甘全都是在命运的手掌中掌控着。
麦克白的悲剧观后感(二)
第一次以live stream的方式观赏了伦敦西区Almeida Theatre的新作「The Tragedy of Macbeth」
虽然没有在现场看的 “immersive”,却也能摆脱”位置视角”的束缚,跟随导演的镜头看到演员的面部特写,更加细致生动。以及,莎士比亚的对白,没字幕实在考验听力 哈哈哈
麦克白的悲剧观后感(三)
莎翁的剧尽管故事各异,但似乎许多都围绕着人性欲望的恶性鼓胀,围绕人性恶的发展直至自我毁灭,许多都离不开人惩天罚之结果与命运。这部美版新片《麦克白的悲剧》应该属于绝对忠于原作的一类,利用电影蒙太奇手段增强了观众的视觉感受,渲染了气氛,更突出了主题。黑白与光影效果很好,与简约的布景相结合,营造出一场场梦幻。人生本来就是一场梦,生与死的经历更是一场梦。莎翁的剧就是引导观众在梦幻之中思考人生的哲理。这部电影让人想起半个多世纪前劳伦斯.奥利弗的《哈姆雷特》,经典的光辉和力量总是令人振奋。
麦克白的悲剧观后感(四)
幸甚至哉,这是语言最接近思想的一次,每句话都像诗歌那样优美。 权力的游戏,即便乌鸦为真,也只是诸神的闹剧而已,如果那是谣言,也能侵入恶人的心。 “因不义而起的事,必须用罪恶来巩固”,麦克白做到了,“用小事赢得信任,是为了在重要的事上背叛”,因此他将走向自毙。 命运无法抗拒,就算知道了结局,依然选择接受。就像这令人感慨的执行,不断被印证,却难以回头。 那些群飞的乌鸦,遮天蔽日,像心内的低语,像大脑的幻影,更像苦口的呻吟:“繁星啊,藏起你的火光,不要照亮我黑暗、强烈的欲望”。 眼前的宿命对手,仓皇拾起的王冠,那个人何其悲哀。
麦克白的悲剧观后感(五)
黑白的画质,还以为是老旧的片子,一查,原来是2021年的片子。因为之前看过《蜘蛛巢城》,所以内容大概基本熟悉。本没有新鲜感,却又遇到单调的场景,大把大把的舞台对白,甚是无聊,勉强看完。女巫只是普通的催化剂,麦克白夫人才是谋杀“荷尔蒙”“提鲜剂”。女巫炫酷的表演后,全身而退,可惜麦克白夫人把“荷尔蒙”发出去之后,却沉浸在自己血腥的幻梦中无法自拔。她本不是患得患失的人,却变得优柔寡断,全片完全看不到她这个人物性格的变化。大把的台词无法改变人物的形象。只能说舞台剧改到最后,还是影视化的舞台剧,缺乏电影的那种紧凑、扣人心弦。唯一的亮点:女巫的出场,让人惊掉下巴。
麦克白的悲剧观后感(六)
或许为了求新求变吧,这次拿起导筒的是不知道暂时还是已经分家的科恩兄弟的乔尔·科恩指导,演员则请到了超强实力派丹泽尔·华盛顿,以及导演的老婆,也就是科恩嫂弗兰西斯·麦克多蒙德。
这是一部形式大于故事的先锋性实验作品,4:3的构图,黑白美学硬光摄影质感,每一帧画面都透露着特立独行,去对撞流传经典的《麦克白》故事。
当然这带来的不是问题的问题是,这部电影注定也是会成为在故事上没有新鲜感的配比,最终还会回到观众的选择上,如果你喜欢《麦克白》的故事,看他!如果你沉浸在摄影美学中,看他!反之亦然。
麦克白的悲剧观后感(七)
改编自莎翁的影视剧不计其数,然而,这部电影只是把需要演绎的故事重新放在一个舞台上,基本上像一个舞台剧的演绎方法,不知道这个是否是太简单了。 麦克白的悲剧证明了一个人如果心中有欲望,而且是比他的行动和能力更高的欲望,这是件可怕的事情。还说明了家里要有一个贤内助是多么的重要,如果有一个充满着欲望和冲动的妻子,迟早也是会一个悲剧。[呲牙] 影片的艺术设计是超现实的,极简化的现代式,人物的服装都是重新改造设计的,也呈现出一种简约风格。 莎士比亚剧有着诗一般的戏剧化的语言,然而,两位主角念台词,就像日常的谈话,尤其是前半部,没有显示是那种高昂的戏剧化腔调。
麦克白的悲剧观后感(八)
恶魔其实不恶。
因为悲剧是人在归家途中意外拾获的、由魔故意丢弃的剧本碎片,由于人停下脚步、拾起研究并且投入演译的戏剧而已。演译恶的永远是人。
恶魔只是将剧本的零星碎片提供给人,用甜蜜去蛊惑人去演译恶,从而能够产生供给恶魔食用的腐躯和残肢。
恶魔最害怕的是人对剧本提出疑问,因为它们知道那代表人开始取回自己的力量,它们就无法如愿了。
行恶的永远是人,面对恶果的也是人,因此悲剧的主角也永远是人。
但,只要人开始去质疑,并且放下剧本,继续归家的脚步,悲剧就能悄然而止了!
致敬莎士比亚!
麦克白的悲剧观后感(九)
在莎士比亚的悲剧中,命运已经不再扮演重要的角色,取而代之的是人类的各种欲望,如猜疑、嫉妒、贪婪、斗争等。这些都是来自人类内心深处各种复杂的情感,人类只能用有限的理性寻求解决之道,但是到最后往往会发现,结局无论如何都是悲惨的,而这种悲惨的结局也就使得人类慢慢走向虚无主义。
以《麦克白》为例,他原是苏格兰的大将,听女巫预言自己会当国王,加上妻子一再怂恿,终于弑君称王。接着又杀害了其他竞争对手,但是最后还是被前王之子复仇所杀。这一切都来自一念之间的野心,而结局则是毁灭。换句话说,近代欧洲悲剧是从理性主义出发,亦即用人的理性去选择、衡量、判断一切,并且设法改变现状。然而,所谓“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无论计算得再精密,也掌握不了所有的变数。一个人再怎么聪明,很多事情仍然是处于他所能掌握的范围之外。因此我们到最后会发现,一切终究会归于幻灭。这就是虚无主义。
麦克白的悲剧观后感(十)
当代创作黑白影像在我看来,通常都是失败的,这部作品也不例外,过分明亮是数字黑白影像的大忌,我不知道这种黑白的视觉意义在哪,至少在这部作品里黑白影像的意义被这种为了黑白而黑白的创作减损,并没有承载黑白电影的艺术美感,这部作品证明,摄影有时候会成为影像的天敌。题材普通,表达有些特别但没太多新意,念台词式的表演让我无法容忍,戏剧性电影的精髓我觉得导演并没有把握到,并且在充分表达情节和人物时废话太多,戏剧电影不能如此创作,导演层面,我头一次如此质疑科恩兄弟这个金字招牌,为了节奏而忽视艺术的改编,在我看来毫无意义。我不喜欢这部作品! 影像60分 当代技术型的黑白影像和上个世纪艺术型的黑白影像在电影体验感、电影纯粹性和电影的艺术美感几乎完全不在一个层面,这种泛滥的黑白创作,我是持绝对的否定态度。 剧本65分 导演65分 表演70分 科恩嫂并不是十分适合这个角色 创新0分 作品分52分 内容系数0.5 影史分26分 看似有价值实则平庸的作品
麦克白的悲剧观后感(十一)
又叒叕一版麦克白,感觉好莱坞+百老汇还有十个著名的老家伙排队等着演这个角色,而另外还有十个已经演过了…… 这一版倒是极其工整,很久不见科恩哥+科恩嫂这种稳定的作品输出。严格说这是一出戏剧并非电影,它尽量摒弃电影相关的技术,只剩下灯光、台词和表演,甚至连色彩都不要了。 看本片过程中不断的想起麦金农酒店里的《 Sleep no more》,麦克白夫人飞檐走壁,邓肯国王血溅当场,班珂与麦克白困兽犹斗,我还被小护士拉进小黑屋……每一个场景都仿佛仍然触手可及,是戏剧某个维度的极致。但那竟然是两年多以前了,于是又查了一下,现在居然门票涨到了800-900,侬怎么不去抢?! 用本片去冲奥斯卡,好比拿倚天剑去砍六大门派,拿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去扫街头混混,把戏剧和文本的老祖宗都抬出来了,胜之不武嘛。 话说,今年难道是文本元年?《犬之力》《里卡多一家》再加滨口龙介全都洪尚秀+昆汀附体。只见若干戏精在银幕上叨逼叨,若干编剧拼命找小说改编剧本,若干导演把机器对准演员就啥事都不管了……
麦克白的悲剧观后感(十二)
春节档开启的前一天,在家看了一部莎翁戏先对冲一下,本以为以丹泽尔•华盛顿这样一位黑人影帝和科恩嫂这样的美国影后来主演莎翁戏多多少少会有点不适,没想到观影体验依然小有震撼,我想这主要得益于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见仁见智的黑白画面,近年来越来越多人批评某些独立电影人对于黑白影像的滥用,只为凸现一种质感,而无具体的艺术构思的支撑,但个人觉得这部《麦克白的悲剧》中的黑白画面与莎翁古典的台词和演员的表演很搭,再加上精心设计的构图,最后呈现出的整体审美价值相当不俗。
另一方面也是演员出色的表演,其实丹泽尔•华盛顿多年来在表演中的一些小动作在这部戏中依然会出现,但这不妨碍他用他的美式发音将莎翁的台词念得抑扬顿挫,仿佛神谕,而科恩嫂棱角分明的面容更将麦克白夫人的野心和欲望都演绎得锋芒毕露,过目不忘,还有女巫的呈现更是邪异鬼魅,令人印象深刻。
唯一略显遗憾的地方,也是很多莎翁戏的通病,就是电影主创们似乎都不敢对莎翁戏“动刀子”。个人有一个浅薄的认识,莎翁作品的魅力主要是其华丽的台词,并不是故事层面的设计,尤其《麦克白》这种本身留白就相对多一点的作品,完全可以在剧情上多一些自己的、更现代的设计。
这让我想起央视版的《三国演义》,与后来的新《三国》相比,很多人以为央视版本的成功是对原著小说的照本宣科,没有自作聪明的蹩脚改编,但其实央视版中也有不少导演和编剧自己的原创桥段,戏剧效果都相当不错,比如大家最熟悉“我从未见过有如此厚颜无耻之人!”
麦克白的悲剧观后感(十三)
8.4分
乔尔科恩单挑大梁,改编了一部如此特色鲜明的莎士比亚,竟也没有让我失望。
台词并不如想象中难懂,很多时候未必需得听出每一句的意蕴,只看出表层了解大意便足以投入故事感受其魅力了。剧作五星,当然这是莎士比亚的功劳。而在这诸多的人物甚至都没有交代什么背景的前提下,竟毫不纷乱,科恩的功力真是了得。看得出来他绝对是下足了功夫,一如自己的风格强调着宿命与人性,极简主义和黑白风格用得和谐,庄重肃穆,气势恢宏。几场室内戏极具表现力,留白恰到好处,光影变换让人如醉如痴。算是将一场舞台剧完美复刻到大荧幕,尽管没有太大创意。
角色演绎也没得嘲,全组都在合格线上,科恩嫂极出彩,开始的狠毒与野心,以及最后的负罪与挣扎诠释得近乎完美;华盛顿的表演同样登峰造极,给我一种威尔史密斯即视感,比起后者又多了几分厚重。最终预言一一兑现,移动的森林攻占了王宫,麦克白夫人自杀,只剩麦克白自己还在对抗欲望写就的宿命,两次一对一的战斗,第一次不费吹灰之力,第二次面对预言中“不是女人生下的孩子”,鏖战许久,在即将胜利的一刻却为了捡起王冠而走神,错失良机,刀光剑影间被砍下了头颅。两次战斗都极富美感,设计感和表现力,没有乌泱泱的大场面大特效下的不知所云,而是极有力量却简约庄重的一场悲剧落幕,精彩。
这种电影不给四星实在说不过去了。
麦克白的悲剧观后感(十四)
《麦克白的悲剧》。作为今年冲奥热门片,真是令人大吃一惊的科恩,居然几乎没有对原著剧情和莎士比亚的台词进行什么修改。
这就造成了令我昏昏欲睡的局面,一方面确实也迟了,另一方面,毫无悬念的剧情推进激不起任何浪花。
当然,形式上的创意有很多惊喜。黑白片,优秀的用光和场景。尤其把舞台剧和电影两种形式如此紧密地结合起来,毕竟整部电影都是棚拍,也可以说就是在舞台剧的舞台上拍的。
丹泽尔华盛顿和麦克多蒙德的奥斯卡影帝影后组合是优秀的。支撑我短暂驱赶睡意的,几乎都出自华盛顿的表演环节。
用力过猛?或许有一点,但是《麦克白的悲剧》。作为今年冲奥热门片,真是令人大吃一惊的科恩,居然几乎没有对原著剧情和莎士比亚的台词进行什么修改。
这就造成了令我昏昏欲睡的局面,一方面确实也迟了,另一方面,毫无悬念的剧情推进激不起任何浪花。
当然,形式上的创意有很多惊喜。黑白片,优秀的用光和场景。尤其把舞台剧和电影两种形式如此紧密地结合起来,毕竟整部电影都是棚拍,也可以说就是在舞台剧的舞台上拍的。
丹泽尔华盛顿和麦克多蒙德的奥斯卡影帝影后组合是优秀的。支撑我短暂驱赶睡意的,几乎都出自华盛顿的表演环节。
用力过猛?或许有一点,但是华盛顿令人想起《训练日》时那种不羁的风采。
麦克白的悲剧观后感(十五)
麦克白作为莎士比亚的一部经典悲剧故事,历来多次被搬上舞台和大荧幕。可这部电影打着电影的旗号而做出一副舞台剧的感觉,未免显得有点不伦不类。黑白的色调虽然增添了不少复古气息和高级感,实则只是掩饰了电影布景的廉价感,极其容易让人出戏的背景特效不知是有意而为之好体现出舞台剧的感觉还是真的华而不实或是经费不足?而在最终的大战中刻意避免了宏大的场面,本以为可以看到千军万马攻打城堡的画面,这样一个本可以直观体现史诗感的画面却没有表现出来,着实可惜。
从剧情上讲,整部电影下来有一种过于急躁的感觉,角色的转变没有太多过渡这无疑给不常接触舞台剧和原著得人增加了观影门槛。
本片虽然没有过多的动作戏份,大多通过台词来表现人物情感转变。但本片的两大动作戏份,尤其是麦克白与苏格兰战士的对决十分巧妙的体现出麦克白的胸有成竹,对决动作十分霸气。
台词大部分保留了原著的经典对白,文艺感十足,要是换几个普通小演员说这几句长台词怕是会让观众尬的用脚趾头抠出两室一厅。还是那句话,影帝就是影帝,感觉真的不一样。
关于选角其实没有必要抨击黑人的麦克白(毕竟也是冲奥片,理解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