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不管教的勇气》读后感1000字

《不管教的勇气》读后感1000字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8-14 22:35:32
《不管教的勇气》读后感1000字
时间:2024-08-14 22:35:32   小编:

《不管教的勇气》是一部讲述教育观念的小说,主要讲述了一个父亲如何在充满传统教育观念的环境中,选择了不一样的教育方式,给予孩子更多的自由和尊重。小说通过描述父子之间的成长和相互理解,表达了对于传统教育的反思和对于新教育理念的探索。

不管教的勇气读后感(一)

1、主要还是用于阿德勒心理学的一些观点用于孩子教育;

2、书的内容不多,感觉也没有什么主线,都是没有多大关联的一个个主题,而且各主题内容之前还有一些重复,也许可以更精简;

3、阿德勒心理学是去年最大的收获,在育儿方面这些理论应该是非常好的,但我们还需要先做好自己,自己能做到才能言传身教吧。

不管教的勇气读后感(二)

生活中我们似乎一直被各种力量左右着,而归根结蒂似乎都是缺乏勇气,对生活充满恐惧。例如我害怕失败,我担心....

缺乏勇气也就是缺乏独立性,伟大的决策都是独立决策的。伟大的人物都是勇敢的,回归到孩子,孩子也必须是一个勇敢的人她才会过的幸福。

我们也需要勇气给让孩子成长,而不是时刻掌控孩子,压抑孩子。

所有的成长都是发散的,生命力本来就是向外扩张的,如果我们过多的约束孩子那就是限制孩子的成长。就如同封建社会给女孩子缠小脚一样,这是反人性的。

不管教的勇气读后感(三)

《不管教的勇气》由著名的百万畅销书作者岸见一郎所著,他是日本心理学家。他之所以会写出这本亲子教育方法的书,是因为他发现,阿德勒心理学最大的作用之一是在亲子教育方面有非常好的效果。书中给出了指导思想也给出了具体方法。简单易懂,易学易做。比如:用不批评也不表扬的教育方法,树立孩子的归属感和价值感;强迫自己向孩子学习,从而发现孩子更多的优点,让孩子更加自信;通过只给问题不给答案的方法,培养孩子求知的乐趣,开启孩子为了知识本身学习而不是为了考试而学习的意识。看完这本书,理解书中的理论和应用书中的方法,加上你敢于改变自己的勇气,就能轻松学会用书中的教育方法建立和孩子良好的亲子关系,让孩子在成长中不叛逆。

不管教的勇气读后感(四)

作为父母,我们很可能早已习惯了下面这些常见的场景: 1.对孩子表扬奖励或批评惩罚,因为孩子在某些方面表现很好或很糟; 2.对孩子横加干涉或热心指导,因为父母说的才是对的; 3.对孩子吹毛求疵或求全责备,因为别人家的孩子更优秀。 但这些行为并不是教育孩子的正确方法。哲学家、阿德勒心理学资深研究者岸见一郎在《不管教的勇气》一书中为我们带来了不一样的思考,可能会颠覆父母们的认识。 表扬或批评并不是好方法。表扬是一种有能力的人对没能力的人所做的自上而下的评价,孩子可能会变得依赖表扬才去认真做事情;而批评不仅不会受到孩子的喜欢,还会为他们带来负面影响。 父母对孩子的过多干涉,是不相信也不尊重孩子的表现。不但会破坏亲子关系,也会阻碍孩子的成长,因为挫折和失败是孩子的一生当中中必须要交的学费。 孩子的缺点就像黑暗,但只要父母投以光明,那么黑暗就会消失。父母要从心底里真正地欣赏孩子,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不要拿他们与自己理想中的孩子作比较。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不是父母的附属品,父母也无法代替孩子去生活。父母需要的是“不管教”的勇气,从而赋予孩子自我成长的勇气和动力,促成孩子的自立。

不管教的勇气读后感(五)

本书的观点对我这个刚刚做小学家长来说,比较新颖。我也正因为孩子的学习问题苦恼,才找到了这么书去阅读。

我读后,发现了一个循环:无条件的爱-尊重-自信-协作-爱。在这循环里面,父母具备了初始条件——无条件的爱,但是会因为各种原因没有发挥好这个初始条件,导致亲子关系出现问题,影响孩子学习的积极性。书中作者认为要把孩子作为平等的“人”来看待,即尊重,建立良性的亲子关系,这是不管教的基础。

现实中,父母很难平等地看待孩子,甚至连其他成年人也做到平等对待,总是带着有色眼镜看待别人。所以,我认为突破口就是这里,作为父母要多给自己修炼平等待人这一课。孩子会有样学样,他会反过来平等对待父母,这样子就形成了一个良性的循环。

有了受尊重之后,孩子就会慢慢地变得自信,愿意帮助他人,与人合作,就会变得协同,更容易适应人类社会。

书中强调父母给孩子的存在感的方法之一:做家务。这点跟我长大的环境理念差别也很大。书中的观点是,做家务可以让孩子在这个家庭里面找到存在感,孩子会变得更自立,对待学习方面的困难会更加有勇气。

总之,这是一本可以夫妻俩共同阅读的家庭育儿书,我在试用,期待能改变一下我的处境。

不管教的勇气读后感(六)

看这本书的时候,总感觉书中说的例子,与我平时处理过的事件有类似情况。

这算是一本总结到位的书,但看起来还是会有点空泛的育儿书。

整本书下来,对自己平时的想法进行整合,输入再输出才是硬道理。

看书,多带点目的性去,但又要是轻松面对。

大人好好学习,小孩子才能看在眼里呀。

营造良好的亲子关系

平等关系

给孩子勇气,自信,自我价值认定等等

不管教的勇气读后感(七)

听书。很多时候知道怎样做是对的,但就是没有去这么做的勇气。什么叫不管教的勇气,就是人生是孩子的,他需要自己去经历,犯错,感悟,收获。父母要做的就是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平等地对待孩子。孩子并不是为了满足父母的期待而活的。

不批评也不表扬,当孩子做对了事情,要说谢谢,让他能够从行为中获得幸福感。

关于学习,父母要做的是让孩子体会到学习的乐趣,而不是督促他学习,比如你发自内心地告诉他某本书非常好看,要让孩子感受到求知的喜悦。

鼓励孩子为团体做贡献,帮助别人,这是一个正反馈。

要平等地对待孩子,比如谈论学习问题,如果孩子不想谈,那么就不谈,下次再谈。

要为孩子树立自信,不能认为自己不行。告诉他,都可以做到所有事。

父母需要让孩子知道,应该认真学习,但不必让自己的负担过于沉重。

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接受孩子的不完美。当孩子体会到父母是无条件地爱自己、接纳自己时,他们会获得一种无可替代的安心感。这种安心感会促使孩子更有力量去努力。

总之这本书告诉我们,不管教需要很大的勇气,平等地对待孩子,培养他的独立能力,给他机会和时间去经历风雨感悟人生。父母要做的就是,过好自己的生活,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好,而不是花时间强迫孩子变得更好,然后静待花开!

不管教的勇气读后感(八)

最近又重看了《不管教的勇气》这本书,第一遍看的时候觉得只是泛泛之谈,而且整个理论讲得非常散、简单,但第二遍看的时候一边总结观点一边思考,还是有一些收获的。 其实现实生活中的很多行为已经在看这本书以后潜移默化地有所改变了。分享一下让我有触动的一些观点: 1️⃣构建良好的亲子关系是父母和孩子之间最重要的事情,因为只有和孩子形成了良好的亲子关系才能获得孩子的信赖,在孩子需要帮助的时候愿意向你求助。 2️⃣学习是孩子自己的课题,父母不要横加干涉,而应该让孩子拥有解决自己课题的勇气。 3️⃣在学习上不干涉孩子,但要让孩子知道一旦有需要自己的地方自己一定会施以援手,而且可以向孩子坦率地表达自己真实的感受。 4️⃣父母在学习这件事情上,要学会信任孩子也只能信任孩子。其实就是父母相信孩子能够独立解决自己的课题,并默默守护。对孩子来说,也会懂得不辜负相信自己的人。 5️⃣只要不是致命的错误,父母阻止孩子犯错其实等于转移本应由孩子去面对的课题,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这是对孩子的骄纵。 6️⃣孩子学习不是为了父母,也不是为了自己,是为了享受获得新知识的喜悦,为了以后对他人和社会有价值。 7️⃣不把学习当做是苦差事,学习是为了获得新知识,所以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但是要认识到掌握知识必须要努力。 8️⃣不表扬也不批评孩子,可以和孩子说:“谢谢”,让他感受到自己的价值。 9️⃣关注眼前真实的孩子真心接纳孩子的优缺点,不拿孩子和别人比较。孩子体会到父母完全接纳以后,才会获得一种无可替代的安心感。

不管教的勇气读后感(九)

等娃的时候看完的一本书,字数不多,很好读,猛一看都是“常识”,细一想,太难做到。

经常觉得很多时候看书不完全在于书上写了什么,而在于你本身有哪些领悟,正好被书上说的呼应,开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自己的观点。

这本书看似简单,但有很多我觉得“呼之欲出”的部分,还要再琢磨一下。

基于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作者认为教育的目标就是“自立”。

自立需要三个条件——

1,能够独立做出选择,对那些可以自己决定和必须由自己来决定的事情独立做出选择。

2,能独立判断自己的价值,不因为别人的评价而感到“被认可or 不认可”,从而改变自己的行为。

3,摆脱自我中心主义,明白别人并不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期待而活,不把自己当做家庭or其他共同体的中心。

前段时间学业压力大,我不由挺身而出,有许多催促和帮助,也引发了不少矛盾。一直觉得自己和娃的边界没有划清楚,我对他的事过于关注和参与了。

昨晚也简单和他聊过,这样我们其实都并不舒服。娃说“这样我会成为一个没主见的人”,很好,我们已经达成了共识。

不管教的勇气读后感(十)

我很感谢这本书的作者:岸见一郎;因为他,我遇见了今年最爱的一本书《被讨厌的勇气》,然后追了他的《幸福的勇气》以及这本《不管教的勇气》,更开始追看这几本书的核心观点原主--阿德勒的《自卑与超越》。

我也很感谢樊登读书,因为一次免费的会员赠送(15天)让我突然发现,原来看书还有另外一种比较快捷的方式---听。仅仅3天的时间,我已经听完了7本书。这是以前一本本看书的方式远远无法达到的速度。当然,听,不能当作全部,我们听的也只是这个人做的一次归纳总结,里面大部分的内容是他的所看所得,是属于他的推荐点。我们可以用来筛选,比如在接收之后,可以选择放弃,可以选择认可,也可以选择质疑,更可以选择继续深挖,比如买一本实体书用自己的眼睛来感知。总体来说,这种方式很不错,我会继续尝试,看看是否真能完成一年读50本书的阅读量~

------------------------------------------------------以上为题外话,以下为感悟提取。

《不管教的勇气》当中提出一个口号:不批评也不表扬的教养法。(这一方法,在《被讨厌的勇气》《幸福的勇气》被多次提及。)这也是阿德勒思想的核心之一。阿德勒人为,批评和表扬都不是平等地对待孩子的方法,都不是有利于建立孩子自尊体系的教育方式。

不要对孩子的课题横加干涉,因为孩子从来都不是为父母学习。学习是必须由孩子自己解决的课题,并且让孩子自己去承担失败的结果。我们要教会孩子学习的喜悦,赋予孩子面对人生的勇气。当我们把不管教的勇气学会了,我们会发现,其实作为父母,我们需要做的事,就是爱他,尊重他,感谢他,等待他。

不要着急,要有耐心,人生是一个慢慢地长跑的过程。

不管教的勇气读后感(十一)

作者认为依据阿尔弗雷德·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可以帮助父母与孩子建立良好的关系,父母只有与孩子建立了良好的关系,才能在孩子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予有效指导。本书中作者特别介绍了构筑良好亲自关系的小窍门,值得父母们一看。

关于孩子的教育,作者认为教育的目标是“自立”,自立的三大条件:

1)能够独立做出选择

2)能够独立判断自己的价值

3)摆脱自我中心主义

学习是每个家庭不可回避的问题,孩子与家长的关系往往是因为关于家长都关心的如何正确对待孩子的学习。作者提出,如果孩子不爱学习,无法取得好成绩,也只能是孩子自己的痛苦,只能由孩子来承担不好好学习的后果。父母不要干涉。父母过多干涉孩子学习,会破坏亲子关系,打击孩子学习的积极性。 本书特色是告诉了父母,孩子学习方面他们应该做些什么。

如果能够在学习之外的地方做出某些贡献,找到自我价值认同感,就会随之树立起直面学习的勇气。父母绝不可以说一些挫伤孩子勇气或者羞辱孩子的话,也不能胡乱训斥孩子。批评可以令孩子发奋努力这是错误的观点,如果孩子经常被批评就会认为自己没有价值,不再想去挑战学习这一课题。

本书最大的特色就是避开空洞的说教,将深奥而难懂的心理学原理分解为生活中时常遇到的问题,并一一给出详细易懂的解析和切实可行的建议。本书或许能够为整日因孩子的教育问题而烦恼不已的父母们带来一种全新的理念,提供一条切实可行的思路。

作者通过一些日常出现在家庭中的场景,通过分析孩子的心理来告诉父母如何处理,并提出既不批评也不表扬的育儿方式,通过分析会学习的孩子和不会学习的孩子的表现,告诉父母们孩子需要的是生活的勇气,他们必须去面对一些只能靠自己的力量解决的问题。父母无法代替孩子去生活,但能够帮助孩子鼓起勇敢面对生活的勇气。

不管教的勇气读后感(十二)

提倡既不批评也不表扬 批评并不能改变一个人,深层次问题没有解决的时候,批评是给他继续做这件事情的动力。 阿德勒说,每一个孩子的努力都是在证明一件事,就是父母对自己的关注。当父母从来不关注孩子做的好的事情时,孩子一定会找其他事情做,以引起父母对自己的关注。比如,玩游戏。这是他本能的需要,所以,批评不可能带来孩子的改变。 如果总是用表扬的方式驱动孩子做事情,会变成,得不到表扬的事情他不去做。 妈妈的唠叨会导致孩子叛逆,唠叨的后果是,孩子即使知道对也不去做。因为唠叨导致孩子自尊降低、烦躁。 做法: 1.应该愉快地接纳孩子的真实面,不横加干涉孩子的生活和节奏。无条件爱孩子 2.构建良好的亲子关系,不训斥,不表扬。要说“谢谢”,如孩子在地铁里不吵不闹,要说“谢谢你今天很安静”,而不是表扬他“你真棒,不吵也不闹”,因为不吵不闹是应该做的事情。 3.引导孩子的兴趣,感受求知之乐。如,读书后和孩子分享和兴奋。我最近没看到你学习 4.体罚不是教育,是报复。把我气成这样,我要报复你。孩子做错事的时候要教会他,而不是指责他。 怎样让孩子会学习? 学习是必须由孩子自己要解决的课题,而不是考上大学是孩子要解决的课题。学习是一辈子的事,需要一生都保持的习惯。学习不是为了考上大学,考不上大学就没有学习的权利。要给孩子带来学习的喜悦,追寻知识的快乐。 做法:引导孩子 求知的乐趣 奉献社会 赋予孩子人生的勇气 阿德勒认为每个人都可以做任何事 做孩子的伙伴而不是敌人,让孩子有价值感,请孩子帮忙说,我需要一个伙伴,谁愿意?请帮我拿xx东西 要欣赏孩子,如果你瞧不起孩子,孩子分分钟就能感觉到。他不会听你的。 不要开口就谈学习,眼睛只盯着学习。否则,孩子没有存在感(没有价值感就没有自控力)。认为自己对这个家不重要。全家人认为,孩子只有学习这一件事。要感谢孩子做的事,陪你跑步要感谢,做家务要感谢等 不要用内疚感绑架孩子 表达感受,如,看到你最近一直在玩游戏,我很担心 对孩子要 :信任 等待 感谢 教育的目标是实现自立

不管教的勇气读后感(十三)

这是一本颠覆传统家长育儿观的书。本书依据阿德勒心理学,简单直白地点出问题的实质,重新定义亲子关系,提倡一种不批评也不表扬的方式,赋予孩子直面人生的勇气。

1.只有与孩子建立了良好关系,父母才能进行有效指导。这是家庭教育的根基,否则一切免谈,哪怕你说的是真理!

2.之所以怎么批评都不彻底悔改,是因为孩子希望通过批评获取父母的关注。即使因害怕父母而照做了,也会形成为逃避批评而不积极做事的消极习惯。

3.孩子再怎么失落,父母也不要主动去管,如果过度关切,孩子会以为没有别人的安慰和支持,自己就无法独立渡过难关。除非孩子向你求助。

4.如果父母对孩子的课题横加干涉,就会破坏彼此间的关系,这种情况下一旦发生了问题,孩子往往会把责任推给父母。

5.父母常常会说“我这样做都是为了你好”,但很多情况下,这不过是借着爱的名义来支配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行事。

6.父母总是想要孩子避免失败、少犯错误,其实等于转移本应由孩子去面对的课题,从这个意义上讲,就是对孩子的骄纵。

7.体罚往往伴随着愤怒,根本无任何意义,不过是为了报复。(是你把我气成这样的)

8.表扬是把自己置于孩子之上的评价,会诱导孩子为了表扬而做事,没有表扬就不好好表现。

9.正确的模式是“感谢”,肯定孩子的价值和贡献,这才是平等的、终生有效的。

10.接纳孩子真实的一面,如果还有什么不满,想想孩子高烧不退的样子,平安无事活着已经很可贵了。

11.对于孩子来说,体会到父母无论如何都会接纳自己之后,就会获得一种无可替代的安心感。正是有了这种安心感,才能下定决心去努力。

不管教 ≠ 不陪伴,不管教 ≠ 不负责,不管教 ≠ 不闻不问,根本目的还是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作者说,世上没有坏父母,只有笨父母。育儿不得法,辛苦一辈子!

不管教的勇气读后感(十四)

终于看完了这一册薄薄的小书。

《不管教的勇气》,看完以后就知道怎么既不管孩子避免与孩子产生正面冲突,又能让孩子好好长大的法门了吗?抱着这种好奇,我翻开了这本书。

孩子在一天天长大,遇儿过程中的挑战越来越多,不听话的孩子怎么说她都不配合,要武力坚持还是在溺爱中妥协,有些时候作为家长很难保持冷静,一边是情绪激动的孩子,一边是情绪更激动的家中长辈,对于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每一道坎都很难不纠结,比起后期不断的纠正,最好能从一开始就走对的路。但是谁也没办法避免犯错,还是要冷静再冷静。

“管教”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管教”,作为父母管教的目的不是让孩子屈从于自己的意愿,而是作为一个领路人陪伴孩子成长为一个独立的人,能够找到自我幸福的人,这里面涉及我并不完全没明白的心理概念,我只知道如果一个人能找到自己的价值感,且是可以被社会认可的正向的价值,他的人生不会过得太差。本着家长在育儿之前先要育己的原则,阿德勒的有些观点需要家长亲身经历才能言传身教给孩子,比如如何正确面对失败,阿德勒说不要沉迷在“只要再努力一点就能成功”的幻想里,也不要因为失败就否定自己的价值,在正确的评价系统中,没有表扬或者是批评,这好像是一对不该存在的伪命题,为何表扬又为何批评,你只需要不断努力超越自己。这个我也还没有做到。

还有一点我非常受用,阿德勒说要跟孩子保持良好的关系,亲子关系大于说教,成为一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能够放心寻求帮助的依靠,要做的这一点,家长要保持情绪稳定且能力强大,随时准备提供帮助,但又不要太主动地帮孩子大包大揽,让他学会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这本书里说的很多观点都还需要推敲,没有提别细节的具体操作,需要在育儿途中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加以思考。

书里说要教育孩子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学习不是为了家长,工作也不是为了得到面子上的光彩,而是要成为一个对社会对他人有用的人,并从中获得自我认可和生命的喜悦,这个观点我虽然赞同,但是感觉实操起来孩子真的能理解吗,如果只是口头说教的话可能很难真的被理解。而且这个目标是否会为他的人生提供足够的动力去战胜一路上的困难呢?也许找到真正爱做的事也不会觉得有多困难吧。但是这并不符合现在年轻人的工作现状啊,大家都在莫名其妙的抱怨。莫名其妙的不愿意做更多努力,惯性?这么继续下去人生会毫无意义。可是破局的机遇在哪里呢?

不管教的勇气读后感(十五)

Kris在公众号里推荐了一本书——《不管教的勇气》,书籍字数不多,总共3.3万字,首尾静读,中间开启2.2倍语速听书,耗时1小时10分钟读完。 作者认为教育的目标就是“自立”,推崇既不批评也不表扬的育儿方式。在我看来育儿理念众多,甚至互相矛盾对立之处也有,让人眼花缭乱。尽信书不如无书,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重要的是尊重与爱。 不批评是尊重,平等的对待孩子,不以身份俯视孩子,从而对其指手画脚。 不表扬是担心,作者认为孩子总是被表扬的话,会成为一个不被表扬就不好好做的孩子。 对于这点不太认同,过于极端。我认为是表扬的话术问题,是简单的对结果表扬,还是认真的对孩子的努力过程与行为表扬,不同的话,不同的重点,孩子的感受不同,形成的判断与价值观当然就不同。 自立,说来容易,做来却难。不只是孩子,大人也一样。 1.能够独立做出选择 对那些自己可以决定的事情和必须由自己来决定的事情独立做出选择。 简单的选择还好,复杂的选择对成年人来说都很困难,都说落子无悔,能做到可不容易。 2.能够独立判断自己的价值 有的人无法独立判断自己的言行是否合适,如果得不到别人的认可就不能认可自己的价值。 如果有陌生人对你说:“你有病啊!”,你会怎么想怎么做?如果是陌生的大孩子对你的孩子说呢?又该如何处理? 之前在外面玩耍时,熙熙和我说了这事,她有些委屈。我的第一反应是谁家孩子这么没素质,骂回去。后来在家就这个事和孩子讨论,讨论的应对方案很多。 比如说:“你的嘴这么臭,是不是从不刷牙?” 比如可以当做有疯狗在叫,离它远一些,保护好自己。 比如说当做踩到了一坨便便,被臭到恶心到了,是伤心难过委屈生气的再踩过去,还是赶紧离开清理干净。 比如说:“是啊,我有超级恐怖的传染病,你要不要再靠近点,我好传染给你呀!” ...... 被不好的言语和行为恶心到气到当然容易不开心,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要做到坚持相信自己的价值都需要不断的学习。 3.摆脱自我中心主义 以自我为中心的孩子(大人),是教育方式不当导致的。我也讨厌熊孩子,但更讨厌熊家长。关于孩子的教育问题层出不穷,不止在各种新闻资讯里,更是就在我们身边。 我们这一代,或许算是在教育理念上觉醒的一代,仅仅爱孩子还远远不够,还要努力学习与孩子的相处之道,学习如何去爱,不以爱的名义操控孩子的一生。 读书育人,这是为人父母应

还剩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