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教育》这篇文章深刻揭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和影响力。作者认为,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品德和人格。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基石,只有通过良好的教育才能培养出更多有担当的人才,推动社会的繁荣发展。文章让人深刻反思教育的意义和使命。
论教育读后感篇一
教育推动我们人类文明的进步,每一次人类社会跨越式地发展都与教育息息相关!我们平常理解的教育,更多的是学校教育,所以,进入机构学校学习,是我们很多人对教育的认知!其实,教育是在我们生活的点点滴滴中,我们每一个人从出生开始就已经在学习接受教育!孩子的学习从模仿开始,言行举止都是向周围陪伴他成长的人身上学习,通过观察,模仿,自己演习,到最后成为他的思想行为! 暑假刚刚结束,迎来了新的学年,马上就要过教师节了,首先预祝诸位老师节日快乐!今天和大家分享一本关于教育的书《论教育》,由法国哲学家、教育家、散文家、批评家阿兰编著(本名埃米尔-奥古斯特·夏蒂埃)。 书中介绍了教育的目的、方法与教育素材等,以及儿童自身创造力的启蒙与意志锻炼对学习过程的帮助。作者强调因材施教,而非系统性的同一教育,以五育均衡的概念复兴希腊教育的传统。 家长要帮助孩子建立自信,成为他们的朋友,培养孩子的兴趣,呵护他们的天性。同时,介绍了阅读、记忆、画画、朗读、抄写,以及学习几何学与代数、古典和社会学等学科的学习思路和经验。 培养孩子快乐成长,要注重培养孩子学习的兴趣。孩子对学习感兴趣,学习就有动力,就会自主学习。孩子逐渐就会在学习中快乐地成长起来。如果他们对学习不感兴趣,让他们在被动形式下学习,只会让他们厌恶学习。希望通过此书,对读者朋友在教育子女方面会有一定的帮助和指导。
论教育读后感篇二
相信所有的老师都是受过训练的,但这本书你们还是要看!不仅会提升你的教学品质,还能改善您与学生之间的关系。
这本《论教育》的作者是法国教育学家阿兰,他被称为“现代苏格拉底”,特别擅长用简洁明了、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深刻的哲学思想,避免使用复杂的哲学术语,使普通读者也能理解和接受他的观点。
他曾经在巴黎高等师范学院攻读哲学,毕业后在卢昂等城镇教中学,他培养出一大批优秀的学生,成为法国教育界的中坚力量。阿兰对世界的发展看得非常清楚,曾预言并谴责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大战爆发后,他还主动跑去服兵役,在前线观察战争的真相,写出了《玛尔斯〈战争真相〉》(1921年)、《关于精神与激情的八十章》(1917年)和《美术体系》(1920年)等作品。
在他的书中,没有教条的理论,更多的是深层的思考。比如对于现代教育中常提到的游戏教学这个话题,许多老师认为,孩子就喜欢玩,所以一定要让整个课堂天天开心快乐。但阿兰并不这么认为,在书中,他一针见血指出,认为孩子的童年无忧无虑是大人的感觉,实际上,孩子最希望的,就是成为小大人,他可不喜欢你一直把他当孩子,一味地游戏并不可取。
他强调学习和游戏有着本质的不同。游戏虽然能带来一时的快乐,但不利于儿童的成长。推动儿童成长的是带有艰巨任务的学习,而非对游戏的爱好。寓教于乐可能会让儿童沉湎于易得的快乐,从而失去通过努力获得更高层次快乐的机会。
在教育方面,阿兰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力,而不仅仅是传授知识。他主张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参与、主动思考,通过实践和体验来获取知识和技能。
在今天这个追求高分的时代,教育的模板化已经严重打击了孩子的想象力和思考力,一位优秀的老师,并不应该只会让孩子做题+提分,更应该引导孩子主动思考,让他不惧怕困难,有直面困难的勇气,也有战胜困难的信心。
作为一名哲学家,阿兰的哲学思想对他的教育观产生了重要影响。他深受古希腊哲学、笛卡尔哲学等西方哲学传统的影响,强调理性、自我反思和对真理的追求。在教育中,他认为学生应该通过独立思考和自我探索来获得知识和智慧,这种哲学理念贯穿于《论教育》的始终。
可以说,这是一部非常非常经典的教育理念分享,相信每一位老师,也包括每一位家长,都能从这样一位杰出的哲学家、教育家身上看到他对人性的尊重和对教育领域的真挚情感,从而领悟到教育的真谛!
论教育读后感篇三
教育是我们人类永恒的话题,因为有了教育,人类才可以实现不断的进步,才能打造出了现在的幸福生活。因此怎样更好的教育?怎样用教育实现我们人类的终极目标,也就成了历代先贤智者都在深入探索的内容。 当然在这种探索之中,必然会有着各种各样的不同意见,有着对于教育的不同认知。而所有的这些教育认知其实都有着其合理的一面,也都能够为我们带来反思。
阿兰,法国哲学家,教育学家,他也曾经对于教育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而他的著作《论教育》正式于1932年出版之后不断畅销,给后来者提供着与教育相关的反思。 在这本书中,作者以哲学家的眼光来思考着教育目的、方法与教育素材等等内容,更要结合自己相关的经验解决着现实之中与教育相关的深刻话题。
当我们打开这本书的时候,就明显发现作者其实就是用话题的方式来展开这本书,可能没有完整的系统性,但每一个话题却都能够引发共鸣,产生思考,能够让我们对于教育的认知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比如,阿兰特别注重学校教育,而这除了因为学校教育能够教给孩子们有用的知识之外,更为重要的是阿兰认为学校是由孩童族构成自成单位。而孩子在同龄人之中会表现出模仿性,表现出同类之间的共同成长,并且能把这种成长和同侪之间的强烈关联一直延续到长大成人。
这就和孩子与成人之间的相处有着明显区别,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都无法达到这样的效果。而这样的观点也就能够给我们眼前一亮之感,毕竟现实生活中也确实有一些父母为了让孩子成才,把他们与同龄孩子之间的联系切断,让他们专注于学习之中。但根据作者的观点,这种教育就是一种本末倒置,可能最终培养出来的孩子并不一定是栋梁之才,反而有可能是“变态”。
作者在这本书中给我们提供能够让眼前一亮的观点还有很多,比如应该允许孩子们犯错,犯错也是孩子们成长的契机;比如孩子们应该在严厉的环境之中接受教育,通过痛苦的培养,他们才能够真正感受到成功的快乐;比如家庭教育可能会因为情感牵绊太过强烈而最终影响教育的效果;比如老师也必须经过学习和培训才能紧跟教育的步伐,才能成为真正的教育者,等等。这些观点对于当下的我们同样能够产生启发意义,同样值得我们反思。
那就让我们通过近100年前的哲人对于教育的思考,聚焦于我们当下的教育现状,寻求更适合我们孩子自身的教育方式吧,完成培养优秀人才的目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