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罗生门》读后感100字

《罗生门》读后感100字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5-03-26 05:40:44
《罗生门》读后感100字
时间:2025-03-26 05:40:44   小编:

故事讲述了一个在雪中寻找妻子的丈夫遇到一个怪异的故事。在罗生门前,他听到了三个不同版本的故事,但最终发现这些版本都是虚构的。小说通过揭示人性的复杂性和真相的多面性,引发了读者对道德和良知的深刻思考。

罗生门读后感篇一

我不太习惯阅读这种杂文式的合集,前面的小说部分有些能让我思考很多,或者有那么一瞬间想了一些东西,我喜欢的是这种感觉,作者从小的故事中所表现或者讲述的话语中让我能够跟随着画面安静的读下去。至于后面一些杂文或者几句话那种我读了一部分就翻过去了。

1/15页

罗生门读后感篇二

没人吐槽上海译文出版社这版本的纸质么!!!!!封面那么厚实浮华里面薄的一笔啊!让我这种看书粗野的人情何以堪!有撕草纸的冲动谁来阻止我啊!(而且不仅这本 另外平装的纸质不仅薄字还印的超小还以为买了盗版 可恶我宁可加点钱补充纸质 搞得胃口大减啊魂淡)

2/15页

罗生门读后感篇三

可能对于现在的我来说,这部小说还是有点高深了,给我的引发没有那边多,文笔比较写实,前面几篇的短片有些写很令人反思的,揭露人性的丑态与恶习比较赤裸裸。后面的一句短话的形式很多都需要反复去考量与琢磨的,但很多我没有理解进去,需要后面反复研读的。总体来说是部需要读者深刻理解与思考的作品。

3/15页

罗生门读后感篇四

罗生门,人间与地狱的连接之门,人性善恶的转折点。我们都憎恨恶,但却无法摆脱恶的行径,甚至还自以为自己所做的是善的。在生存面前,往往轻易地撕下了"道德"的面具,露出了丑陋的一面。阴暗终归是光明的投影。人性的两个极端,恰恰是人物在一念之间所作出的选择,恶与善都在一瞬间。——《罗生门》芥川龙之介

4/15页

罗生门读后感篇五

芥川文笔细腻,有很多人物内心的描写,似温和的语气温婉道出一个个,或舒缓或雄奇的故事。芥川从自己的生活、书本里的旧事中提炼创造,总能触摸到人性最细微的部分。不同的叙事手法让人读起来也饶有趣味。最喜欢《戏作三昧》颇有禅意,《圣·克里斯朵夫传》《鼻子》《竹林中》都很棒!读完合上书页,感觉芥川与我很亲近,似乎内心的某个部分被他一百年前的笔道出了。

5/15页

罗生门读后感篇六

久仰大名,但并没有那么痴迷于他的文字,可能是阅历太浅读不出他文字间的深意吧。感慨最深的是《地狱变》妖冶的火光,《密林中》隐秘的私语,以及《舞会》上的一夜鱼龙舞,另外就是Seraph推荐的《山药粥》别有一番风味,虽然这本书里并没有收录。《侏儒警语》感觉没什么抓住我的,看时全程在想“怎么还没完啊”。曾经觉得课本里的《橘》如同一片黯淡中的亮色,现在想想这没准是他笔下难得的一股柔情吧。

6/15页

罗生门读后感篇七

幻灭的艺术家

一群艺术家居住在幻灭的世界里。他们不相信爱,不相信所谓良心,只是像古之苦行僧那样以虚无的沙漠为家。这点固然有些悲哀。然而美丽的海市蜃楼确是仅仅出现在沙漠上空的。对一切人事感到幻灭的他们对艺术则仍心驰神往。只要一提起艺术,他们眼前便出现常人所不知晓的金色梦幻。其实他们也并非不拥有幸福的瞬间。

乌托邦

完美的乌托邦所以出现,原因大约是:如不改变人性,完美的乌托邦便无从产生;而若改变人性,完美的乌托邦即黯然失色。

7/15页

罗生门读后感篇八

寻觅很久意境小说,不得,很久了。

所以看到罗生门的时候贪婪吮吸不忍离去,里面的故事唤起了我年少时候阅读的感觉。

不得不说作者对心理描写的刻画很细腻,尤其喜欢他以旁观者的角度写故事。对于作者以主角姿态出现,会觉得情感过于强烈过于偏执,所以旁观者的角度会最理性。

没有我想象的黑暗,且富于日本特有的感觉。就是感觉。

只是作者本人的结局有些令人遗憾,我本希望他展现的只是他的心理的一面,而他也应当是逐步强大的。不过很可惜,敏感成人亦毁人。

8/15页

罗生门读后感篇九

这本书出自我们的日本大师,是好几篇故事的汇集,取了罗生门作为这本汇集书的名称,大师的作品不是我们凡人所能理解的,独自看完道不出大师想要向我们述说些什么,或者说是我的顿悟不够深刻,难以察觉此书中的道理,经过我网上的搜查之后,我才明白我们的大师所刻画的竟是人世间的丑恶,人性的卑鄙在他的文章中凸显得更加明显,让我们去反省。大师还是大师,还有几篇我在网上搜也没搜出个所以然来,可能是日本文化跟我们中国文化的些许差异造成的,如果有兴趣研究龙之介的人可以买,这个出版社的书还是不错的,厚道,精装,值得收藏。

9/15页

罗生门读后感篇十

在《罗生门》里,最吸引我的反而是没什么人提的舞会。地狱变、阿富的贞操也很好,只是不如我想象中的这般好。

刚读完舞会时,只被少女和军官之间的美好所吸引,但再美好的人和事终将像烟火一般逝去。然而,对于她来说,他永远是他,他永远只是他,而不是附着其他身份地位的人。

但再细细品读,发觉军官似乎对明子带有惋惜之情,空有精致美丽的外表,却缺乏相应的内在,就如那烟火,美的悲从中来。所以才会对明子亲切地说,我们的人生就像烟火一般短暂。想必明子也清楚其中的含义,所以到年老也一直记着这位Julien Viaud,而不是作家Loti。

10/15页

罗生门读后感篇十一

芥川龙之介真不愧是鬼才啊。完全颠覆了我对日本文学家的看法。可能我看大多数是诸如川端康成、夏目漱石等人创作的生动细腻的文章,或是赤川次郎、东野圭吾等现代作家的推理小说。令人惊喜的是,芥川龙之介的这本《罗生门》中有很多历史题材,特别是地狱变这篇给我印象最深,主人公的诡异、疯魔却令我心生同情。很喜欢这种直揭人性大恶的作品。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在《侏儒警语》中也引用了很多中国的古典文学,体现了他对中国文学的肯定和向往,但同时,他又以“支那”这种令中国人气愤的字眼表达了对中国的蔑视和对身在日本的优越感,确实很矛盾。

11/15页

罗生门读后感篇十二

介川龙之介《罗生门》有一篇《报恩记》与《竹林中》写作手法如出一折,把同一个故事拆分视角,由不同的人物作为主角来述说同一个故事,你会看到明明是同一个故事,站在了不同人物的角度和立场上,叙述的氛围全然不同,也正是这种落脚到个人的视野给我们看到了人的偏狭性,人的见己性,无论言语还是行为背后的动机跟他人的立论全然可以是两个方向……换句话说,你永远不了解你自己在这个世界上到底扮演了什么角色,完成了怎样的使命,我们被人阐释着,我们被自己渲染着,我们其实被误解着,剖离开来可从不同中见出些真的“人”来,除了对这个每个人的剖离分析见解人的善与恶,欲与德,还有一些关于人生,关于信仰,关于文化的思考

12/15页

罗生门读后感篇十三

罗生门可以说是目前我阅读过的书本中,最能颠覆三观的著作了。

其中,震撼最深的当属《竹林中》了,贼人、妇女、男子、老殴、女巫、5个角色的证词完全不一样,每一种证词听起来都天衣无缝, 完美无缺,究竟哪一种才是真正的真相?无人知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时候面对真相,真的苍白无力。

鼻子,很有意思的一个故事。你究竟是谁?你想成为谁?你最在意什么?如果你一直活在他人的言语中,那么变成故事中的“鼻子”也是迟早的事了。

山药粥,任何人都是自己的专属欲望的吧,有的渴望钱,有的渴望性,有的渴望权....要守住欲望,不要膨胀。

侏儒的话,说的都对!

13/15页

罗生门读后感篇十四

读《罗生门》时,我经常会有近乎怪异的紧张感和压抑感,但也有些隐隐的期待感,许是因为这本书的独特视角,重新塑造了我的三观以及我对人性善恶的理解。

我总会害怕继续看下去,怕出现恐怖的情节,让我脑袋里全是它导致睡不着觉。但细细想来,这些情节并不是无中生有,它是人性发展的自然结果。

城内衰败破旧,社会风气低迷,人们生活窘迫。多重压力下,人们的道德和良知早已丧失,人性的恶也就不可避免的全盘显现。失去道德和良知的社会,发生的一切也就不难理解。

芥川先生以独特时间,毫无保留的揭示人性的恶,将人们利己主义的心里表现得淋漓尽致,也表现芥川先生对人性缺陷的讽刺与无奈。

14/15页

罗生门读后感篇十五

土工们出来后,手扶车上的枕木,若无其事地对他这样说道: “你该回去了,我们今天往下不走了。”

“回家太晚,你家里要担心的。”

良平一下子惊呆了。天马上就黑了,再说今天的路比去年来的暮母和岩村的路远三四倍,而现在自己必须一个人走回去——这些他顿时明白过来。良平差点儿哭出来。但他知道哭也无济于事,也不是哭的时候。他向两个年轻土工不自然地点了下头,沿铁路飞奔起来。

明明三个人一路同行,结果突然被告知不能同行了,剩下的路要自己走,那种恐惧和孤独好像从小学开始就是。比如分配任务,每个人都不一样,就很害怕自己弄不懂规则,不知道下一步要做什么,那种慌张却又不能表现出来的心理,像极了。

15/15页

还剩12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