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云中歌3:忆流年》,我深刻感受到了主人公们在纷繁世事中的坚韧与执着。故事情节扣人心弦,情感真挚动人,让人无法自拔。小说描写了友情、爱情、亲情的交织,让人感叹岁月流逝,但真挚情感却永恒不变。整体氛围温馨感人,令人回味无穷。
云中歌3:忆流年读后感第一篇
看了桐华的《大漠谣》,便忍不住去看《云中歌》,很喜欢刘弗陵,还专门去查了刘弗陵在位时期的事件,很好的一位皇帝!佩服作者能将历史和小说天衣无缝的柔和到一起,更为刘弗陵的去世,孟珏与云歌的结局而扼腕叹息,所以常常在想:如果云歌也是狼女的话,她一定能够握住自己的幸福,诸位看官也能在小说中读到更多的甜蜜!很想看大漠情缘的第三部《解忧曲》,期待桐华的新作!
云中歌3:忆流年读后感第二篇
只几个逻辑上的问题
1)刘弗陵那么聪明的人,怎么就没有好好的安排掩护把云歌送出汉疆?单凭刘询的发誓就可以相信他不杀云歌不杀刘贺?
2)孟珏被刘询箭杀前,把朝廷里的人一个一个的除,孟珏早应料到,况且刘问你还有什么心愿我替你完成,孟说“从来都喜欢亲力亲为”,身体从船下跌落,迅速的没有了踪影,且刘询让张贺搜河:“只可向我一人汇报”,张贺明白,迅速去了。这是在铺垫孟珏死还是没死啊
3)孟珏和刘弗陵哪一个不是绝顶聪明,两个加起来居然没有斗过一个刘病已,还让他害了云歌肚子里的孩子,逻辑哪里去了
云中歌3:忆流年读后感第三篇
“你会忘记我吧?”“我会忘记你。”
人生最深沉的爱恋不是恋恋不忘,而是希望对方把自己忘记。
两年之后再次看这套书,最让我感动的仍是刘弗陵弥留之际让云歌忘记自己这一情节,热泪盈眶之际,想到这要怎样深沉的爱才能说出口。
而孟珏,看完第一遍的时候,我也非常希望云歌能跟他在一起,然而,当我再读之时,我理解了云歌。陵哥哥是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轻易忘记的人,更何况云歌。所以对于孟珏,只能用周星星的经典台词:“曾经有一份真挚的感情摆在我面前,我没有珍惜。假如上天再给我一次机会,找一定会对她说我爱你……”对云歌深挚的感情,却绝望得亳无希望,也许死是他最好的归宿。
云中歌3:忆流年读后感第四篇
云歌对孟珏爱情的开始消失,是因为失去了信任。当你不相信他,他做什么,都是别有用心。
云歌和孟珏的开始,开始得不好,那时孟珏对云歌的心思并不单纯,加上后来霍成君的事,云歌对孟珏几乎是失去所有信任。
云歌还是对孟珏残存有爱情的,不然不会不顾一切地冒死去救他,只是与刘弗陵完美的爱相比逊色太多了。
云歌最终对孟珏释然了,但和孟珏最后为什么不能在一起?因为云歌太年轻,执念太深吧,苛求完美的爱情。想想卓文君和司马相如,司马相如骗婚在前,后来又生二意,卓文君硬是靠自己的智慧、宽容和财富经营好了这段婚姻。孟珏对云歌的心意,此生她再难寻到了吧?
抱着遗物和回忆过一生,无论如何都不是积极的一生。这样的一生,美好的回忆最终也会成为生命的负累。年轻时这样想似乎很浪漫,但年老时,敢说自己不会悔恨?
言情小说和现实主义小说还是不同。言情的浪漫和历史的残酷真相更是相去甚远。
云中歌3:忆流年读后感第五篇
除了顾漫的《何以笙箫默》,桐华的这本《云中歌》是我看过的次数最多的。一遍又一遍,每一遍都以不同的人物为轴心,读起来居然发现味道也越来越不同。
初读的时候,只觉得云歌很可爱,但是人生很不幸。远远没有她的母亲来得幸福。因为云歌最爱的人永远离开了。连自己和那人唯一的孩子也没有保住。那是没有办法挽回的遗憾。是什么剥夺了云歌最初的可爱?她是落入凡尘的精灵,历经红尘炼狱,最终保持了自己的本心,回归自然。
再读的时候,觉得云歌的“陵哥哥”真正是世上无双的男子。身为帝王,却守着对她的承诺,在高不胜寒的大汉皇宫里默默的等待守候,终于重逢时,他心心恋恋的姑娘却早已爱上了他人,当他终于走进了姑娘的心里,愿意放弃帝王之位与之归隐山川之时,却发现自己命不久矣。他为天下考虑,安排身前生后事,在明知道毒杀自己的人是何人时却还是选择将天下交于他手,这份胸襟气度寻常男人那里比得了。
第三次读的时候,觉得孟钰很可怜。我对这个人的感觉很复杂。第一次读到他亲手杀死了云歌的孩子时,只觉得这人心狠如斯,可最后看着他娶云歌,立毒誓,又觉得情况所迫,逼不得已,万万不会那么做才罢休。初初利用云歌的感情,在连个女人之间徘徊的暧昧都能体谅。因为爱之深并不输与陵哥哥。后来得知桐华认定的男主角居然是他之后,又去翻了一次。可能因为本身就是个极度隐忍的人,还略带阴暗,所以总觉得没有陵哥哥来的温暖,怎么也喜欢不上。
第四次读的时候,才觉得全书最为精彩的应该是这个女人:许平君。她的一生是最为丰富的。本是市井百姓,深爱刘病已,历经艰辛如愿以偿,嫁作刘家府,持家有道,虽辛苦却甘愿。哪知一朝变天,先是成为官家妇人,诰命在身,接着是鲤鱼跃龙门,成为当朝皇后。一路走来,一路艰辛。最终死于宫闱斗争。这个女人有很多地方深深的让人吸引。她大字不识一个,却为了能够更靠近所爱的人,苦苦学习,虽不能出口成章,却也是颇有成就。不是名门闺秀,却也努力让自己做一个称职的皇后,母仪天下。只是终究也是个悲剧人物。
读的次数越多,越是发现这本书里没有一个人是不悲剧的。或为权,或为利,或为名,或为情,或为欲。得到的时候不知珍惜,离开之后却努力挽救。在身边的时候觉得平常,失去之后方知可贵。人性的本色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读一本书就是读人生。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这书读来不下十遍,越读越觉得:人人都是悲剧的承担者,人人又是悲剧的制造者。
云中歌3:忆流年读后感第六篇
在对的时间遇到对的人,是一种幸福;
在对的时间遇到错的人,是一种悲伤;
在错的时间遇到对的人,是一声叹息;
在错的时间遇到错的人,是一种无奈……
云歌的人生如同她的名字一般,飘渺、隐约,却总是在耳边,在心上响起。若年幼的她没有在沙漠遇到他们,人生是否会幸福些,会否像她父母般潇洒的活在远离汉朝的世间?若没有那场短暂的邂逅,那些人的命运是否会被改变,会活得自以为是的快乐?一切的假想,终结于某年的荒漠,也始于那一年的那处。
桐华的作品总是会在读者的心灵深处给予重重一击,将感伤、难过击打到身体的每一处,感受着书中各个角色的痛和无奈。为了与历史相一致,那些预见的结果,被作者用文字包装成一个不为人知的内幕,让读者醉心于事实背后的虚构,明知小说角色的虚拟,却还是为之沉迷……
“玉中之王”她唤他的名字,曾经是一种玩笑似的昵称,也是孟珏认为他找到幸福的时刻,可是没想到最后一次呼唤出这四字的时候,却是云歌遗忘的开始。失去不如死去,也许最后看到的绿罗裙,才是孟珏的安慰和全部的希翼。
看天上云卷云舒,观庭前花开花落,直到白发苍苍。做为一个皇者,想与某个人一直在一起的愿望是奢侈的。刘弗陵守着一个承诺等了十年,却只短短相处了一年多的时间,为了社稷的安稳、百姓的民生,他做到了最好,唯独和云歌间的依偎,俩人手牵着手,在山涧漫步,看溪流,看瀑布,看云起,看霞飞,如此温馨的场景,却充斥着悲伤和揪心。
刘病已,如果仅仅是刘病已,可能在物质上欠缺的他,在精神层面是丰富的。当刘病已转身成为刘询,面对得到,他的执念大得惊人,即便得到后也为了安稳而不择手段。失去女汉子般许平君的温柔,或许他并不后悔,因为他得到了想得到的一切,从想都不敢想到不用想就能得到,失去就变得那么渺小,后悔那种情绪可能在还没有完全长出萌芽时,就被扼止在内心深处。
桐华确实是一个很会写故事的人,她把每个人都渲染得有血有肉,在读者的脑海里绘成一幅幅人物图,个性鲜明。把人物内心的感受也刻画得淋漓尽致,让读者在阅读中感同身受,却又只能茫然的跟随作者的笔墨进入一个又一个的领域,对于女主云歌,其实到文中的最后,我是恨着的,她用别人善意的谎言作为利器去伤害他人,一副理所当然的样子,可是我又找不到任何语言去反驳桐华的这一设定,只能恨着、爱着、痛着、承受着。
认识桐华从那一年的《步步惊心》开始,之后她所有的作品我都有一一拜读,每次被虐完,总抱怨她就不能写一部让人舒心的作品嘛。可还是,深陷入她的文字作品中,莫名的,无奈的,却又坚持着,期待着。
云中歌3:忆流年读后感第七篇
最近脑海中一直有个声音在回荡--云中歌,索性搜出来看了看~以前好朋友就一直在说桐大大的文笔很好。带着好奇的心情出发,然后无可阻挡的沉迷了进去,花了几天的时间,废寝忘食的看,一遍、两遍……开始是看情节,情节太过悲伤,悲伤系在心头,打破了自认为的冷静、理智,那段历史在我的眼中都变得温柔多情起来。桐大说,历史不过是墙上一枚用来挂小说的钉子。须不知,没读过太多历史的人们,生命也没经历过大起大落的人们,平凡如我。终会一发不可收拾的沉沦在小说里,沉沦在那段虚构的历史里。尽管后来特意去弥补了那段过去,尽管知道事实是另外一副模样,可只要翻开那段时光,却会有莫名的不自觉得忧伤,淡淡的萦绕在心上。
若不是桐大的云中歌,我相信,他日我有幸去拜访平陵的时候。至多只会有一代帝王英年早逝,带着一身繁华或者落寞沉睡地底千年的感慨。可如今,更在脑海中映像深刻的是,滂沱的雨夜,那个本该精灵般的女子带着浓厚的思念在平陵面前心死如灰,逃不开世俗,逃不开思念,看似在一方墓地面前安静的陪着墓里面的人,心底却是撕心裂肺刻骨铭心的思念和崩溃。我也有可能会想到,在每一个夜昼交替时分,会有一个女子,淡淡的眺望远方,安静的陪着平陵里面的人迎接每一个日出,却清醒的知道,他大概更喜欢和她看吧,即便如此,还是心甘情愿的陪着他,彼时,她不是皇后,也不是太皇太后,她只是他的妻子,对他的爱也是浓的化不开的妻子。
那一段历史在眼中永久的温柔了,再不是史书中的金戈铁马,烽火连天,尔虞我诈。
我终究是一个凡夫俗子,或者说文学素养太过薄弱。我其实不能理解里面的某些感情。但是这不重要了, 桐大把最后的部分写的太过悲伤,悲的我已经没有精力去思考那些东西。我终究经历的太少,我可以理解云歌在陵哥哥刚刚去世时一颗心的支离破碎,只是我不能理解为什么时隔好几年,于她而言,这件事情还是跟刚刚发生一样。她很理智,很客观,很聪慧,唯独在这件事情上,她不理智、不客观、不再聪慧,一如既往的冲动,一如既往的无法控制的情感。大概她这一生只有陵哥哥了吧,可若她是这么专情,为什么没有对孟珏专情?孟珏给他的爱不比陵哥哥少,只是陵哥哥更善于表达,而孟珏,把自己隐藏的太深。
这些,其实都不重要了。也许有一天,等到我经历过感情的分分合合之后,也许能看的更透彻点,毕竟我经历的太少,看的太片面。
即使知道这只是虚构的小说,但看完后更多的感慨还是--朔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吧。或者守着各自的思念相忘于江湖,或者故事柳暗花明蹦出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局,我只愿那些活着的人能够心安,只愿所有破碎的感情可以完好的安置,只愿茫茫红尘不再给他们带来孤独不安。
朔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
云中歌3:忆流年读后感第八篇
你还记的当初的承诺吗?
文/Sofia
有人说,岁月是把杀猪刀。呵,这么说倒是有点儿“牛刀小用”了。岁月何止是把杀猪刀啊,简直就是一把整容毁心刀。时光在一刀一刀地摧残着你青春靓丽的容颜的同时,还一刀一刀地剐着你的一颗初心。
你可还记得少小时的梦想?也许,你会对幼时的理想梦想嗤之以鼻——那真是不堪回首的幼稚之语。你将自己的遗忘称之为成长。
你可还记得年少时的承诺?也许,你早已淡忘当年的“拉钩,上吊,一百年,不许变”。你说,那是未定性的孩子的戏言,做不得准。
可是,偏偏有人记得当年的梦想、当初的承诺。
《云中歌》中,十二岁的刘弗陵面对家破人亡的少年月生,在心中许诺一定要做一个好皇帝。时光荏苒,早慧的刘弗陵在皇权旁落的困境中苦苦支撑,以民为先,甚至,最后宁可负了自己、负了心爱的女人,却不能负了天下。刘弗陵的胸襟是宽广的,个人的恩怨情仇、荣辱得失统统放到了一旁,为天下苍生让道。
当刘弗陵收下云歌赠送的绣鞋时,那一字一句的郑重承诺竟然需要日后千百个日夜的登高西望、不与皇后圆房、不纳妃嫔来实现。在中国历史上,除非早夭的幼帝,你很难想象一个没有后宫三千佳丽的皇帝;这样的皇帝,恐怕只有小说里才有。
而云歌也一直记得自己的承诺。甚至是在对孟珏情动之初,云歌因为同刘弗陵的这份婚约而有所拒绝孟珏的走近。情生情灭,缘起缘落,云歌终究是同刘弗陵有缘的。这份承诺的兑现来得太辛苦、太悲凉。
而孟珏却无法兑现当时的承诺,他收下了云歌的绣鞋,他向云歌的父母提亲,他向云歌的亲人允诺他会好好照顾云歌。可是他终究是负了她。因为在他的心中,仇恨、权势远比爱情更加重要。为了达到目的,他不择手段,情爱若浮云,一切不过是在为他铺路。只是,可惜的是,孟珏后悔了。孟珏的悲剧在于他的前后诉求不一致。倘若,他只要报仇、只要权势,他倒可以成为霍光的乘龙快婿,从此脚踏云霄。倘若,他只要云歌,云歌未与刘弗陵相遇时,他也可以得到美人心,并且得到孟九公子的倾国财富。
只是,孟珏这样聪明的男子,却总在追求自己并不拥有的东西,拥有云歌的爱情时,他去追求霍家的权势,失去云歌时,又去追求云歌,因此又失去了霍成君。孟珏孟珏,倘若你真的明白自己的心,你又何至于错到如今?
也许,只有一颗纯粹心的人,才能够始终不忘自己当年的承诺。至于承诺能否实现,却只能一半靠人力一半靠天意。
权倾朝野的霍光也有不能遂的心愿。他是权臣却不是奸臣,他的所作所为,不过是为了年少时记忆中的那个黄衫女子、那一片的茉莉花香。“太平若为将军定,红颜何须苦边疆?”这是霍光的志向,他想边疆安定,天下太平。但是,为了这种志向,他不得不在朝堂排除异己,甚至心狠手辣、冷血无情。霍光的心愿是实现了,但是来得太悲壮、太凄凉、也太血腥。
桐华在让笔下的这些人物追寻梦想、实现承诺的道路上,又平添了几许世事无常、造化弄人的无奈。
倘若,刘弗陵知道云歌是霍家的女儿,他还敢爱她吗?
倘若,云歌知道她惦记了多年的陵哥哥早已娶妻,她还会来长安找他吗?
倘若,孟珏知道云歌是霍去病的爱女,他还会在霍成君与云歌之间犹疑吗?
倘若,霍光知道云歌的身上流淌着霍家的血脉,他还会杀死云歌腹中的龙种吗?
什么是求而不得,什么是造化弄人,因为答案的未知,每个人都做出了截然相反的选择。
有理想、有承诺不易,可是,能够追求自己的理想、实现自己的承诺,更加不易。
云中歌3:忆流年读后感第九篇
每次读《云中歌》,总有一些新的感悟。早年的一版读罢,留给我最深的印象是灵动绿裙裾的少女云歌,只觉得她受到三个优质男的青睐和喜欢,很幸运很幸福。当年只看到苦尽甘来的爱情,如今仔细重读,只觉得这个很美的故事之外却有很多“残酷”的真实。
小说以真实西汉为背景,选取了西汉第八位皇帝汉昭帝刘弗陵意外登基又被阴谋毒杀这段历史。其间,外戚势力渐壮大,权臣霍光干政,上官桀等密谋废刘弗陵,在毒发病逝后,原戾太子刘据之孙刘病已被推举为皇帝。皇帝更迭的事不鲜见,鲜见的是作者将两位皇帝的情感演绎得浪漫真实又感人。不知历史上是否真有一名神秘的西域女子来自大漠,来到长安找过皇帝,但是借云歌的经历,展开的却是西汉这段并不为人所知的黑历史。王宫前后朝上的明争暗斗,防不甚防的阴谋与算计,翻云雾雨尔虞我诈,以及爱情与权势之间的欺骗与抉择,民间到帝王的迥然转变,随着故事的一步步展开,波澜壮阔的历史大背景下,不同的人物,不同的事件,却有相似的困惑,相似的甜蜜或苦涩,让人回味。
八岁的刘弗陵第一次违逆不准外出的命令,这次出走是他一生中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自由。可是随后意外的登基,却是以自己亲生母亲钩弋夫人赵氏之死为代价。然而年幼时的他不过是顾命大臣手中的傀儡,即便成年,也发现,从登基之时,便已由身边亲近之人下了毒,二十一岁即毒发身亡。尽管,刘弗陵也是一个励精图治,与民休息的好皇帝,只最终他还是死于命运之手。命运的残酷。高处不胜寒,在他短暂的一生里,是孤独,寂寞,和无法排潜的思念,同时,他也是一个温柔者。他对八岁离家出走偶遇绿衣少女云歌的经历记忆尤新,给了玉佩,便是许了一生。他对强塞给他的上官皇后如同妹妹,让她不曾沾染后宫污秽。这样的他也值得两位少女的倾情以待。至于知道自己中毒将死,设计推开云歌,情里之中,也可以理解。但总的说来,还是一个孤寂,温情又可怜的悲情人物。刘弗陵八岁游太液池时,曾作诗《黄鹄歌》“黄鹄飞兮下建章,羽肃肃兮行跄跄,金为衣兮菊为裳;唼qiè 喋荷荇,出入蒹葭;自顾菲薄,愧尔嘉祥。”后游于淋池,又作《淋池歌》“秋素锦兮泛洪波,挥纤手兮折芰jì 荷。凉风凄凄扬棹zhào歌,云光曙开月低河。”“云光曙开月低河”桑凉深遂又平静,已不复少时的喧闹和志得意满。若是有机会至咸阳,定要去平陵走一走。
至于刘病已,让人唏嘘的不是他曾经是游侠儿,不是他平民的经历,不是帝王前的牢狱之灾,而是他的皇后许平君、霍成君等人的情感纠葛。一个是民间共患难的妻子,一个是屈于权势又惑于美色的贵家小姐。当许平君只希望一生一世一双人,只希望平淡夫妻时,没想到刘病已的身份后来这样显赫,没想到还没准备好,就已被推到风口浪尖。宫廷权势、皇后身份、繁荣富贵从来不是所想,从来不为所求,可是命运推着她不得不参与,她的早逝,已是命运。
另一个悲剧人物是刘贺。做到27天皇帝的刘贺。在云歌初到长安之时,如妖孽一般存在,又在危难之间给予过温暖援手的刘贺。可惜心中有那个座位,终是背弃了曾经。还有孟珏,这个历尽苦楚,却最懂云歌,甚至在云歌悲怆之时,毫不留情地一棒激醒她的孟珏,亦贱亦贵,亦正亦邪。但不知历史中,这个人的原型是谁。
回首《云中歌》真似一曲瑶觞,荡然让人回味不止。以此西汉历史为背景的古言作品很多,最爱桐华的演绎。想下一次再版时,仍将来看,再度回味。下一次再说说“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的云歌。
云中歌3:忆流年读后感第十篇
就像很多人说的,爱情故事相相似,打动人的那个可能不是故事本身而是作者的文字。可能是书中的一句话,一个场景,一抹身影。
把着自己还在少女的当口,一定还自己少女的心境。所以就算是看言情也是挺挑剔的。我看言情小说的时间虽然短暂,但是数量不少,跨度也很大。从穿越(梦回大清)、玄幻(《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到都市爱情(《杜拉拉升职记》)校园言情(《微微一笑很倾城》),也算是看遍世间繁华了。不过当我接触桐华的时候还是如同初看言情的16岁少女,被她的故事所吸引,为主角的命运而揪心。最重要的是,让我柔肠百转,触动心田。
桐华的几部小说中,《云中歌》不是最出色。论故事情节没有步步惊心与历史贴合的那么完备,论叙述语言也没有回不去的年少时光让人觉得顺畅淋漓。算起来,它算是大漠谣的续篇,所以其中的很多线索都是由大漠谣中的三位主角,金玉、霍去病和孟西漠引出的。主角云歌就是金玉和霍去病之女。而与之纠缠了两位男主角一当时的皇帝刘玄陵,另一是大漠谣中孟西漠的养子孟珏。
云歌在年少时先后遇到了被困沙漠的小皇上刘玄陵和被人围攻的小乞丐孟珏。一边以珍珠玉鞋与刘玄陵许下十年约定,一边却又将另外一只鞋给了孟珏。儿时不经意的行为造就了后来几个人纠葛的命运。去长安寻找刘玄陵的云歌遇到与她的陵哥哥相貌八分相似的刘病已,刘病已的漠然让云歌以为他已经忘记了自己,而此时孟珏也随云歌而来,逐渐走进了云歌的心。在云歌已决定忘记陵哥哥与孟珏在一起时,却知道孟珏为名利权势盘算着霍家小姐霍梦君,无意中云歌又知道孟珏接近自己的秘密,伤心欲绝,决定不告而别奔回大漠老家。不想,在此当口恰好偶遇寻找她的刘弗陵。云歌为救孟珏被当做行刺皇上的刺客抓走。刘弗陵发觉刺客所用暗招和云歌相似救了云歌,两人九年之后再次重逢,云歌已不是初来长安的心境,看着真正的陵哥哥心中想着孟珏,心中五味杂陈不愿相认。朝夕相处,云歌那被孟珏伤的千疮百孔的心渐渐被刘弗陵的温存所融化。但是再浓烈的爱情也逃不过命运的捉弄,再坚毅的誓言也抵不过生死两隔的悲哀。权利的漩涡搅乱了所有人的人生。有的人爬到了顶点,有的人付出了生命,所有的爱恨情仇都随着历史的尘烟飘散在风中化作一曲云中歌。
这可能也是桐华起这个名字的本意吧。
在对的时间,遇见对的人,是一生幸福;在对的时间,遇见错的人,是一场心伤;在错的时间,遇见对的人,是一世无奈;在错的时间,遇见错的人,是一段折磨。
何为对错,其实对于爱情,只是简单地是或否而已。
是是非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定数,也有无法逃离的命运。就像云歌之于孟珏,一次错过意味着一生的擦肩而过。只是因为孟珏在爱与权利之间犹豫的一瞬,决定了他注定无法带给云歌想要的生活。爱是不能犹豫的,我爱你本就是毫不犹豫脱口而出三个字,瞻前顾后患得患失注定了最后的离去。所以,喜欢刘弗陵的人一直都比孟珏因为他就像所有女孩梦中的白马王子一样,如微风般温柔的环抱在云歌左右,不热烈但温存,不苛求只守候,该争取时争取,该等待时等待,该放手时放手,没有一丝的踌躇。这是云歌所期盼,更是大家期待的。但是孟珏的形象更有烟火气,虽然桐华在对他的刻画上前后有些突兀的转折。
其实,说实在话,云中歌有点旧瓶装新酒的意思,所用的套路都是大漠谣的,不知是桐华有意安排还是只是为了节省脑力。云歌与两个命中之人的经历与他娘竟然有八分相似。同样是在大漠中,同样是一前一后的相识,同样是年少的约定。最关键的相似是,云歌与她娘一样,去寻的却没第一个见到,待找到本要寻找的人,却先爱上了初见的那位。之后,孟九负金玉,孟珏负云歌。所以,金玉选择了霍去病,云歌选择了刘玄陵。
不过言情小说本就不要那么苛责,我们享受的是它带来的情感上的和心灵上的震颤。桐华的文字功底的确能达到这点,即使同样的故事,让别人写起来可能索然无味,但是桐华却有着神奇的力量。很多人甚至不是为了去看故事而是沉浸在她美丽的文字中。即使时间飞逝,可能那些故事已经变成了支离破碎的片段,但是总是有几句话语沉淀在心底,在不经意间有感从脑中蹦出,化作嘴角的笑意。
云中歌3:忆流年读后感第十一篇
在一年前看过桐华的《云中歌》,想不起来当时为什么没啥印象。好像是因为看完她的《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时光》和《大漠谣》之后,人可能疲惫了!《云中歌》很长,上中下三部,有110万字。翻看的时候,因为目的不纯。今年因为改编于《大漠谣》的《风中奇缘》开播,我还是捧起来了《云中歌》细细看了下去。
《云中歌》的第一部很平淡,人物纷纷出场,但都不出彩。天真的云歌并不能博得我的好感,陵神秘,人物不丰满,珏冷漠,也激不起爱的浪花。桐华的书,不知道怎么,刚开始看总觉得有些啐啐念的感觉,铺成得很长。有时意兴阑珊、睡意袭来的时候,我都忍不住要把书一拢,弃书睡觉。我还是有点毅力的,老妈老说,看电视剧也一样,只要从头看起,仔细点,什么剧都好看。我在第一部的一半的时候,几乎用了自己的努力继续了下去。过半之后,随着孟珏感情的起伏,书也开始渐入佳境。看得出,桐华对孟珏的人物定位是有过摇摆的,是正是邪?在第一部真还没看出来。过半之后,我才发现,开始时我没静下心来,所以理解人物的情感时有点难。
第一部就结束在陵找到了云的故事中,我也结束在淡淡的惆怅当中,当然包括我看小说是那种漫不经心的样子。
第二部开始,我对它满怀了信心。情节曲折,各种矛盾浮现,爱与被爱,选择与被选择,纠缠与释怀,阴谋与坦荡,恩情与仇恨。不说让我惊心动魄,但也足以让我心潮起伏。两个熬到凌晨的功夫看完了第二部。第二部应该以讲刘弗陵为主,他的形象愈来愈丰满。估计,这里成为刘弗陵粉丝的人会很多。其实作为一个皇帝,他的命运谁都知道,但是看到最后他抛下云歌西去,还是那么的悲伤。相比《大漠谣》,让小霍死遁的重大历史改编,受到了很大的诟病,以致于电视剧大幅度修改后,才得以见天日。
历史上的汉昭帝英年早逝,才活了21岁。无妃无子,突发病痛而亡。史书上,记载的也是寥寥数笔。他淹没在其父汉武帝的丰功伟绩当中,在历史的前台,霍光竟记载得比他一个帝王还多。所以这样的历史还是会让后人浮想联翩。我也相信,他的生命里应该是有那么些人,例如挚友和爱人。只是这些人,在历史的长河里太微不足道了,他们是要被隐去的,他们散落在他的生命里,而无法点缀历史的长河。
《云中歌》,桐华聪明了。她一番自圆其说之后,历史还在那里。既然是跟历史有关的言情小说,最好的样子就是历史不动,动的是后面背后的故事。
第三部开始,主要就是贯穿全书的孟珏为主。这个人物是小说创造出来的,所以就没有刘弗陵这么受限制,作者可以更加自由得发挥。第三部里,男女的对手戏很精彩,孟珏的心理刻画也很出彩。我最喜欢的一个情节就是云歌冒死去雪山救孟珏。在生死攸关的时候,大雪纷飞,满山搜捕的官兵,还有受了内伤痛苦不堪的他。孟珏见到云歌什么也不说,就是笑。只有他认为内心有希望的时候,他才会笑。而频临绝境的时候,云歌就是他生的希望。看第三部,需要再翻过去琢磨第一部里出现的伏笔,才知道,平淡的开始,原来都是作者的有心为之。我也是在明白这些以后,才理解最后的结局。孟珏如何再努力,其实回头看,所有的失去都在他自己布的局里,那么结局这样,一切也就没什么可抱怨的拉。孟珏是一个有抱负的男子,许多人都在为他得不到云歌而不平的时候,我倒是觉得桐华给了他一个最说得通的结果。因为他的生命里,不止有云歌,还有他为之奋斗的其他东西。我们也不要为之太过贪心了。
在孟珏的身上,友情、爱情都太过复杂了。
爱情在故事里是何等重要,但是却在岁月的流逝中又何等卑微。我们就把故事里这些人,当做云中的歌曲一样,撒在空中飘散吧,星光点点中,只留得后人静静得回味。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各家言情家都有自己的特点。桐华的书,文字功底其实并不见长,语言优美性还不如匪我思存。但是她的书,特别是古言系列,充分表现了她对历史的敏感度和理解。她会在历史的后面挖掘东西,会拓宽人物的性格。前段时间,作者跟于妈隔空掐架,我都想不通,于妈都拍了她的《云中歌》了,还这么不善待桐华。但是于妈的电视版《云中歌》我是不会去看的,免得破坏了我心理所有的想念和感动。桐华还说过一句,说是于妈怎么没借鉴她的《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时光》,说是估计没得兴趣,但是如果仔细看过那本书,会更了解她。我也一直相信,《那》里面的人物跟桐华本人有着莫大的关联,而桐华应该是罗琦琦的原型。好强、聪慧、敏感、高傲。所以了解了《那》,那就从中了解了桐华,她应该是对自己的书和编剧非常有信心的。至于啥抄袭啥借鉴,桐华应该是不屑的。新书《半暖时光》已经买好了,我会静心阅读!
云中歌3:忆流年读后感第十二篇
断断续续地马上就要看完云中歌了。本是一个喜欢大团圆式结局的人,但不得不承认有时候悲剧要比喜剧来得更震撼更刻骨铭心。这年头有很多人写古言,写得好的却不多(虽然我看的也不多)。高中的时候看过桐华的《步步惊心》和《大漠谣》,非常喜欢,看完书还去看了电视剧,尤其记得看步步时刚好也过得不太顺,看书的情绪和真实的情绪交织在一起,消沉了好几个月。我有个看了无数古言的朋友笑我,看个书至于嘛。我语塞,不知道怎么回答。也许正是因为看得少且看的都是古言中的精品,所以才倍加珍惜,才会专注地把自己放到每一本书里,与主人公一起感同身受。
《云中歌》作为《大漠谣》的续集,不管是故事情节上,人物关系上都比大漠谣复杂得多,结局也比大漠谣更让人扼腕唏嘘。感觉大漠谣中只有金玉,霍去病,孟西漠和李妍四人的性格被完完全全地展露出来,我甚至觉得连重要配角李敢的性格都塑造得不是很丰满。而云中歌里,主角自然不必说,配角的人物塑造也十分成功,比如上官小妹,红衣。另外《云中歌》里看似不经意提到的冯嫽和解忧公主也让我对《解忧曲》满怀期待(桐大快把挖了的坑填上吧~)。
•关于最喜欢的人物
我的几个好朋友看过的都表示“好喜欢刘弗陵!”“看到陵哥哥死的时候我都想弃书了!”。我也觉得刘弗陵挺好,要我是云歌我也选他。但不知为什么,我内心里,还是喜欢那个亦正亦邪,那个不太正人君子的孟珏一些。虽然是他骗云歌在先,虽然是他有意无意地和霍成君纠缠不清,虽然是他亲自给云歌灌下堕胎药,但我还是心疼他。是人就会有欲望或责任,不可能对爱情百分百的付出,即使如刘弗陵这般深情之人也无法将江山社稷黎明苍生放在他和云歌的感情之下。孟珏也是如此。有时想如果他能在事情变得复杂之前将以往的误会都解释清楚,那结局又会怎样?他的隐瞒或者说习惯于不解释都是因为内心深处的孤傲与深情。第三本书中他和云歌身陷绝境,他才呐喊出隐藏多年的真相“长安城的偶遇不是为了相逢,而是为了重逢!”可惜为时已晚!
最后的结局,网上有很多讨论,说他是死遁啊之类的,以他的聪明才智,应该能料到刘询会斩草除根。但我觉得是他选择了不逃。为什么不逃?应该是逃走后也找不到心灵的归处吧,也找不回逝去的爱。云歌去了,世上再无一个人值得他全心付出,那活着的意义又在哪里?死未尝不是种解脱。
•关于云歌以及桐华作品里的女性角色
桐华在书中这样介绍自己:“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是从小惯看的景色。向往着“小桥流水人家”,工作后索性跑到南方,领略一番芭蕉夜雨,薄暮昏暝。一直觉得人生不管是“大江东去,浪淘尽”,还是“杨柳岸,晓风残月”都该体会经历。在我看来,这是作者独立自由灵魂的真实展现。所以她书中的女主人公无一例外的都有追求自由,人格精神独立的灵魂。这或许就是云歌无法原谅孟珏的原因,爱情里的欺骗,对她来说是不公平的,她不能容忍孟珏对这份情感的随意摆布。所以她宁愿一个人捧着回忆孤独终老也不会选择孟珏。这里不得不说一下云歌的结局啦~虽然是悲剧,但我还是很喜欢云歌的结局的~真正自由了,精神上的灵魂上的自由,真正的宁静了,内心的宁静与逍遥,真正的放下了,没有了仇恨与挣扎。“你若真想我重新开始,就放我自由,让我走吧!……千山万水中我一定能寻到我的宁静。”
(P.S当然,我觉得一定程度上云歌执念太重,注定了她不会选择孟珏。执念太重,是幸还是不幸?)
我想桐华的书之所以这么受女性读者欢迎,是因为她所塑造的女性形象正好切合了现代女性的某些心理特征,比如追求人格的独立自由,追求爱情的专一平等。每个人都可以在主人公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或者说找到渴望成为的那个自己。
•关于桐华的语言风格
我个人是不太喜欢那种很华丽的风格,当然文字太过俭朴也不好。我觉得桐华的文字就刚刚好,优美又不浮夸,恬淡又不简陋,有文采又不失思想。若说最喜欢的还是桐华对古诗词的运用。读她的书不知不觉就积累了好多优美的诗文~
最近一段时间桐大在影视界搞得风生水起,不禁有些担忧,只希望名利不会影响到她以后的创作。毕竟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花太多时间在影视策划上难免会影响写作。而且作家往往很难保持写第一本书时的那种初心。希望以后还能看到桐大写出像云中歌这样优秀的作品~
云中歌3:忆流年读后感第十三篇
《云中歌》的最后,孟珏说,他是你的陵哥哥,可他更是天下万民的皇帝,他为了你和他,是应该杀了刘询,可他为了天下万民不能杀了他!……他不杀刘询,负了你,更负了他自己,可他若杀了刘询,也许负的就是天下苍生!
这是多么狠的话:两情相悦再好,好不过天下安定;儿女情长再重,终究重不过江山社稷。
桐华喜欢写历史言情小说,而且背景几乎都是乱世——《步步惊心》里“九子夺嫡”的混战、《大漠谣》里霍去病的征战,乃至《云中歌》里两代皇帝交替皆是如此。这与现代言情的故事很是不同,因为结局早已注定,无论爱情还是抱负,在滚滚的历史大潮中都注定只能成为时代背景下的注脚。只是乱世更出痴儿女,越是纷乱的时局就越显得弥足珍贵。胸怀江山的男人深邃眼底的一抹亮丽,终究只是留给那个心中的人。
只是光凭这一点也可以看出,桐华是有一些悲剧情结的。悲剧总是比喜剧更吸引人,因为把美好的东西摧毁给人看造成的影响是致命的。《云中歌》有三部曲,前两部人物刻画细腻,各有各的性子,反而只是铺垫;等到第三部,一切走向了高潮,所有的阴谋一一展开,每个人都找到了自己的归属,桐华的笔锋却收敛了不少,人物描写趋于暗淡,小说的感觉一下子沉静下来,故事气氛却更胜一筹。
越接近结局,就越接近真实。读者都知道刘弗陵、刘询的最终结局,只能眼看着云歌、孟珏一步步走向自己的命运,历史的齿轮不停地碾过,她们终究留不下自己的位置。这是故事,也是命。聪明如云歌,初到长安却也阴错阳差的认错了自己的“陵哥哥”;睿智如孟珏,算到了全天下却失去了心爱女人的心。一开始他们的她们意气风发,以为自己是风,随着心的方向起舞,好像命运握在了自己的手里,后开的他们变成了草,只能随着时局的变化不断应变——云歌决议复仇、孟珏痴心等候,曾经的绽放都只是绝望崩塌的准备,是去是留,是生是死,到底由不得自己。
乱世里的他们究竟是幸还是不幸?
《云中歌》里的男人是命运的齿轮,如果仅仅以痴情男子去解读,难免失了方寸。桐华叙事的成熟,其实不在于她构写了美好的爱情,而恰恰在于她给了这些男人一个天下,一个可以群雄逐鹿、问鼎中原的机会。刘弗陵洞悉一切,为天下苍生安排了最为妥帖的君主;刘询也确实保住了江山,而最浓墨重彩的,自然是孟珏。我总觉得,他与云歌的爱情固然让人扼腕,最遗憾的却是一位治国之将的陨落。翩翩君子,意气风发,一步步登上当朝的太傅,却始终是个虚职,无法展现个人的抱负,他的志向由朝气变成了一纸空谈,这对于孟珏来说也许更残忍。《云中歌》里他对云歌说,“我们离开长安,我们去寻找菜谱”,一方道是深情,一方面又或许是今生再也无望实现抱负。他倒是绝望了,死的时候眼中竟无悲伤,只有嘲讽,嘲讽着世事无常,嘲讽着物是人非,死亡成为了他的解脱,他终于可以从命运齿轮的扭转中逃离,也未尝不是一种解脱。
《云中歌》里的女人是命运的玩笑。许平君临死告诉云歌谋害她孩子的人是刘询,孟珏在云歌出手刺杀刘询前告诉她刘弗陵早已知晓一切,心思缜密的云歌到底还是看不透时局,更猜不出这些男人的大义。她光明正大的爱,痛彻心扉的恨,每一步走得都坦坦荡荡,前半段古灵精怪能说会道,受尽天下注目;后半段深沉隐忍、恨意纠结,对抗世间苦难。她太像是女主角,一颦一笑都似有光环在背。我更喜欢的却是许平君。她与云歌,一个是懂似非懂,一个是不懂似懂。许平君也许看透了世事,她想拥有的只是一个爱自己的丈夫,一个平淡的生活。但爱上了刘病已(刘询),终究被卷入了是非之中。云歌是外放的,她的爱她的恨都被桐华毫无保留的展现了出来。许平君却是隐忍的,她所想要的一直都是自己去争取,到头来却一切都没有得到。许平君死的时候对云歌说,“我害你失去一个孩子,现在都是报应报应啊”,她自甘承担了刘询犯下的错,结局却是交付自己的生命,这真是命运开出的一个残酷的玩笑。言情小说里的女人格局都很小,说破了大天也不过为了一份情,可这些女人的心又都很大,包容了天下的一切仍然可以平静的生活。所以言情小说的作者,往往是通过写爱情来写苍生的。
世间所有的一切都和娇花一样,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权力、地位如此,爱情更甚。史书上记载的一段段历史,一个个人物,摘到了感情,去掉了性格, 剩下的只有地位和权势。但真正的故事恰恰相反,它将这些感情性格一一填补在人身上,于读者阅读的不是历史,而是历史里真实的人。《云中歌》的好就好在了这些人身上,他们最终都灰飞烟灭,若不是史书,无人知晓,但他们的故事犹在,真真假假,假假真真,我们读到了别人,也读到了自己。肉身已逝,只有情如故。
云中歌3:忆流年读后感第十四篇
昨天下午回到家就开始看这套书,一拿起来就舍不得放下,直到了晚上快一点的时候,室友从梦中醒来见我还床头灯大亮惊诧不已,催了好几遍我才念念不舍地放下,然后去洗澡睡觉。
早上一起来牙也没刷脸也没洗就开始继续抓起来就看,从八点多一直看到现在终于看完厚厚的三本,不住地反复掉泪,彻底地哭成狗。
所以是的,在我写写篇书评的时候,我依然是牙也没刷脸也没洗并且……真的好饿。妈蛋,要是我干其他事有这个痴迷劲儿,或许早早就晋升白富美了好嘛!
但是,没办法,言情小说才是我的真爱好嘛!
01
看到开头,那个小男孩说自己叫做赵陵的时候,我就知道,这肯定是个虐死人的悲剧。
按照小言的首次出场必为男主的法则,这位小哥肯定是男主无疑,而汉朝叫做这个名字的皇帝,只有一个刘弗陵。
而刘弗陵,却是在二十一岁那年因病去世,这个聪慧勤勉的好皇帝,给汉宣帝的中兴奠定了基础的好皇帝。
看到一半的时候,还在想,这一次桐华是不是还会像在《大漠谣》里一样,给刘弗陵一个假死,让他远离这复杂的皇位,去和心爱的女人做一对神仙眷侣。
可是这次桐华实在是后妈属性太足,竟然就这样狠心,将这个叫人心疼的陵哥哥给真的写死了。
像刘弗陵这样的男主,或许是每个看言情的女孩子心目中的完美幻想吧,幼年相识,视承诺为千金,为了等待那个曾经许诺过的人,即使娶了皇后也不愿意圆房,十几年如一日地翘首企盼。独自一人生活在宫中,背负着所有的沉重和苦难,却愿意为了心底的那一份期待选择默默煎熬。
历史上的刘弗陵,确实是个叫人心疼的人物,他有一个强大无比的父亲,汉武帝在位时,汉朝到达了顶峰,然而由于他连年征战,穷奢极欲,等到了刘弗陵即位时,早就已经国库虚空,边境不稳,大权旁落,百姓流离失所。
汉武帝给他留下了一个巨大无比的烂摊子,还因为害怕外戚专权,重演吕后和窦太后的事件,在传位于刘弗陵的时候,下令钩弋夫人陪葬。
刘弗陵,从登上皇位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他是一个孤零零的人,后来的早夭,被人猜测过很多次,能够在宫廷中活下来,就值得庆贺。或许,对他而言,未尝不是一种解脱吧。
02
在这本小说中,刘弗陵,出场很早,却又在后来被刘病已和孟珏抢了风头。
桐华是个写言情的高手,她善于写这种一女N男的桥段,或许,正是这样的剧情,才深得女读者的喜欢吧。
而桐华的高明之处,在于她能够将这么恶俗的桥段写得足够精彩,足够动人,又叫人不反感女主的三心二意,还能把人感动的泣涕横流,大哭不已。
云歌心中所期待的,是幼年相识时候的陵哥哥。
后来把刘病已错认成了陵哥哥,只是她对刘病已其实一直没有多大的感觉,见到刘病已和许平君在一起的时候,虽然有些失落,但到底没有多大的触动。她和刘病已,倒真是一场误会而已了。
后来和孟珏的那一段,也不过是一场从头至尾的错误。
孟珏对云歌不可谓不情深,从小时候的一面之缘,到后来的常年关注,他去他家提亲,以为能够给自己一个机会,他跟随他来到长安,设计接近她。他保护着她,却又在利用着她。然而,最后,当她知道所有的真相之后,却选择了决绝地离开。
只因为,云歌和孟珏,从来都不是一个世界的人。
云歌的世界很纯粹,只有白云,蓝天,大漠,苍鹰,雪狼。
她成长地无忧无虑,她眼前所有的世界都是一片澄明,没有黑暗,只有光明,她的笑容灿烂,像是光辉的太阳。
这样的光亮,是吸引着孟珏爱上云歌的理由,然而,却能够一眼将孟珏看穿,照出他心底所有不愿意被人知的黑暗与肮脏。
即使没有刘弗陵,云歌也不会和孟珏在一起,她或许还是会选择独自一人离开,独自上路,过着自己自在却坦荡的日子。
孟珏从来都不是光明磊落的君子,可是云歌是,她能够理解孟珏所有在黑暗和苦难里成长起来的无奈,却永远无法接受自己会爱上这样一个人。
用现在流行的话来说,云歌和孟珏不同的成长环境注定了他们的三观无法苟同,自然也无法在一起愉快地玩耍。
03
而刘弗陵,他是个云歌一样的人。
作为一个皇帝,一个男人,他都是云歌心目中最纯净的存在,这个男人是她自己的另一个影子。
他们喜好一样,他们惺惺相惜,他们无需多言就知道彼此心中所想,他们相互对望一眼便是地久天长。而这份默契,只有刘弗陵能够给云歌。
云歌的纯净来自于父母兄长的保护,所以她眼前的一切都是美好,她愿意用美好的眼光去猜测别人,愿意相信这世间的情义。
而刘弗陵,则是一直在隐忍和坚持,幼年时目睹母亲惨死,八岁登基,从小就目睹了所有宫廷里的黑暗和流血,这所有的不公平与戳心的疼痛,都没有污染他,让他变成一个心中又恨的人。他依旧爱着所有人,爱他的江山,爱他所有的臣子与百姓。
愤怒和仇恨蒙蔽了孟珏的双眼,他存活的理由便是报仇,所以在孟珏的眼中,一切人都可以利用,一切事都可以谋划。
而刘弗陵,却始终却所有人心怀悲悯,他知晓所有的阴谋,却依旧愿意顾全大局,替他的百姓去选择一个称职的皇帝。
就如同最初,他相信自己能够让云歌爱上,所以他不勉强,他害怕自己不能给云歌长久的陪伴,却在知晓她的心意后选择了将自己最后的时光留给这个深爱的女人。
刘弗陵是真正地对所有人所有人都心怀悲悯,他提前安排好大局,然后从容离去,唯一不舍的,是这个固执又倔强的云歌。
云歌用尽自己所有的力量,去调查真相,去复仇。
她挣扎过,放弃过,她想要追随刘弗陵而去。
只因为,在这个世界上,除了刘弗陵,没有其他人能够懂得她,能够明白她心底的那份坚持和纯净。
最终,她终于明白,刘弗陵如果泉下有知,不会愿意见到自己现在被仇恨驱使的样子,她也终于懂得,刘弗陵临去时的种种安排,不过是希望他在乎的所有人都能有个好的结局。
看这部小说,哭得最狠的时候,是刘询问刘弗陵,最开心的事和最希望的事是什么。
他说,娶到了一个好妻子,希望可以看着她老去。
最终,他离开了。
而他深爱的那个女孩子,也终于选择了放下,放下所有的执念,然后重新上路,做一个浪迹天涯,看尽繁华的利落女子。
——你既然不在了,那么,我就带着你一起上路好了,我看到的风景,我遇见的人,我相信,你都可以感觉得到,因为,你一直都在我的心里。
PS:桐华的这部小说谈不上完美,却真的足够动人,我始终认为,一部小说,能够动人,情节上的某些硬伤就可以忽略了啦,至于历史真相,嗨,看言情的孩子,在意这个干吗?
最后,我真的饿死了,出门见基友,吃饭去。
云中歌3:忆流年读后感第十五篇
已经是第二遍了,遥想第一次看还是初二的时候。那时花了近一学期才看完,结局后仍是意犹未尽。所以如今趁着高一寒假,又看了一遍。
故事从荒漠中开始,由云歌受母亲之托带领迷失沙漠的刘弗陵一行人走出去的开头,引出了书中三大主角,云歌,刘弗陵和孟珏。
云歌和刘弗陵也于此时结下盟誓,从而有了后来的故事。
故事的开头是美好的,云歌初到长安便"偶遇"孟珏,然后再遇上和刘弗陵长相相似的刘病已,还有许平君。云歌误以为刘病已就是她的陵哥哥,却发现他对云歌表现得十分疏离,从前的诺言也忘得一干二净。悲痛欲绝下却仍无法抛下多年的爱。刘病已被害入狱,她求孟珏助他出狱。为了偿还借孟珏的钱,她进入七里香打工,并借机接近刘病已的发小许平君,从而和刘病已成为朋友。后来他们真的就成了朋友,云歌也终于释怀,放下多年爱恋,选择了和许平君的姐妹情。他们四人每日嘻笑打闹,相互帮助扶持,度过了很美好的一段时光。
云歌和孟珏渐生情愫,许平君历经跌宕也终于得偿所愿与刘病已成婚。
后来云歌发觉孟珏和霍成君往来密切,在公共场合下举止亲密,也在偶遇侯伯后发现了许多不为人知的真相,在巨大的欺骗冲击下决定离开长安。而孟珏在去面见皇帝的路上因巧合与匆忙回城的刘弗陵发生了打斗,云歌出现并救了被围困的孟珏,自己却身受重伤,被当做刺客被抓会去审问。自此,主角终于再次齐全。
接下来想说一说我对每一个主角及配角的一些看法和评价。
女主云歌人设简直是完美无缺,家中有父母和两位兄长。从小随父母四处游历,见识广博。由于生长环境的单纯与美好,她的心中有充盈的爱,让她能够以善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并且相信世界的美好。印象深刻的是在大漠中刘弗陵因为做噩梦而恐惧地大叫,云歌去叫醒他后被他推的一屁股坐在了地上,这时她不但没有表现出丝毫的不满与愤怒,反倒微笑着去安慰他,还唱歌给他听,减少他的恐惧。由此可看出云歌是多么的单纯和善良,就像一个一尘不染的精灵。直到后来,她经历了太多的阴暗与伤害,这个精灵,才被蒙上了灰尘。最终选择带着心中的陵哥哥,独自去游遍天涯海角,寻找属于她的宁静。
男主刘弗陵,稚龄登基。从小就不得不承载着母亲因他而被赐死的伤痛,不得不独自面对朝堂上权力的明争暗斗,让他从一个"虽然聪明到让满朝官员震惊,却也顽皮到让所有人头疼的孩子",变成了沉默,冷漠,甚至不允许任何人靠近他的,一个冷冰冰的人。是云歌照亮了他的世界,让他再一次感受到爱与温暖。我想他生命最后的那一段时光是幸福的,有爱人陪伴左右,可以朝夕相处,可以吃到她做的菜,可以时刻见到她,可以只要轻轻唤一声,她就会进来。他的生命虽然短暂无比,却也绚烂无比,传奇无比。他对云歌的爱是刻骨铭心的,就像不愿把自己都厌恶的玉佩送给云歌;就像为了不让云歌因为他的病而悲伤,狠心与皇后演戏假装圆房,逼的云歌离开;就像毫不在意他人眼光地对云歌好;就像为了让云歌以后更容易忘记他,能嫁一个更好的人家,不愿意与她圆房;就像即使身处险境,仍不愿将云歌牵扯进来。他的爱太深太沉了,令人不能不为之动容。他一定是幸福的,因为有云歌能够带着他去遍天涯海角,看遍他所喜爱的志趣奇谈,尝遍他所喜爱的美味佳肴,看遍他所不能看到的绮丽风景,他一定很高兴。
文中有一段对孟珏的描写让我印象十分深刻"雅如净水明月,飘若高空流云,暖如季春微风,清若松映寒塘",心中触动。由此可以想象孟珏的绝世盛颜。孟珏的童年是悲剧的,父亲弟弟被害死,母亲为了救他也被追兵杀死。后来遇上了他的义父,才有了他后来的高蹈出尘和才华横溢,以及那遍布全天下的孟氏产业,使他拥有雄厚的财力和足够的能力去参与朝廷上的争权夺势,得以实现他的目标。他对云歌的爱是深沉的,就像最终为了云歌而放弃了与霍氏的联姻;为了保住云歌的命不被刘洵杀害,不得不忍痛杀死她的孩子;即使云歌恨他他也愿意等云歌回心转意,等他再一个十年。
"可心中明白,只是因为那个人是云歌,他只是无法让那个人从他指尖溜走,那是他的小云歌呀!是在他最肮脏,最无助,最潦倒时,仍然会反手握住他手的云歌。是在他冷言讥讽时,仍然会笑的云歌。是她以为自己厌恶了很多年的娇小姐,一边厌恶着,一边却牢牢记住了她的每一句话,每一个笑容,她的绿罗裙,她的名字。"
孟珏的爱何尝比刘弗陵少呢?却只能承受着云歌对他的恨。他做了那么多事却什么都不说,只是默默地让云歌恨他。他知道仇恨的力量,所以他在云歌床前大喊着你醒来呀,你来恨我呀,只是为了让云歌醒过来。当他终于恢复味觉可渴盼着终于能够亲口尝到云歌做的菜,并告诉她尝到的味道时,云歌却再也不做菜,为他做的最后一顿饭也是希望他死。当一切尘埃落定他希望云歌能够忘记一切,重新开始,却不知道云歌的忘记就是从他开始。他的一生太苦了,苦的让人心痛。他只能默默地看着云歌做自己的事情,一句话不能说;只能默默的立在云歌的房外看着她收拾刘弗陵的遗物;只能在掀起红盖头发现不是云歌后大叫着,错了,错了,全都错了。对呀,一切都错了。从开始他收下云歌的另一只红绣鞋时就已经错了。
刘病已,不想说太多。好像最终全部的恶都归到了他的身上。开始他是多么好多么善良的一个人啊,行侠仗义的游侠之首。当他命令何小七把黑子哥等人全部杀死时,我就明白他已经变了。他从刘病已变成了刘询。一个将自己的利益摆在第一位的,为了权力不顾一切的,自私的皇帝。
还有许平君霍光霍成君没有仔细想,不想说了。说多了就太啰嗦了。
一直站刘弗陵云歌cp的我对于刘弗陵第二本才正式重新出场,近三分之一处才与云歌重逢感到非常的心痛。
还有刘弗陵意识到被抓的刺客就是云歌时悲痛万分,而被细心照料终于醒来的云歌却因为坚信刘病已就是她的陵哥哥,并且他已经成婚了,看到刘弗陵一时不愿接受,对他表现得十分冷淡,这一段又浪费了好多时间!
文中有一段我非常爱:今与昔,往与来,时光匆匆变换,记忆中还是杨柳依依,入眼处却已是雨雪霏霏。时光催老了容颜,催裂了情义,催散了故人。季节转换间,有了生离,有了死别。一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应该是人世间永恒的感慨,物非人也非,大概就是如此了!
孟珏等待着云歌的释怀,却最终等来了她的离去。刘洵沉溺于雕栏玉彻中的绚烂,却没有意识到平实温暖的刻骨铭心。只有等到许平君血崩而死,才追悔莫及。
只可惜。天山月依旧,不照去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