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离2147》是一部引人深思的科幻小说,描述了一个极度失控的未来社会。主人公在极端的监控和控制下,勇敢地决定逃离这个世界,寻找自由和真相。小说通过对未来社会的描绘,引发了对当代社会问题的思考和警示。逃离,是为了重新找回人类的尊严和自由。
《逃离2147》读后感(一)
手绘封面
《逃离2147》读后感(二)
1948年,乔治·奥威尔写出讽刺极权社会的小说《1984》,畅销至今。小说里极权领袖“老大哥”的形象深入人心,“战争即和平,自由即奴役,无知即力量”的口号令人瞠目。
《逃离2147》读后感(三)
一部被过高评价了的作品。A.G.Riddle完全有能力写出一部更优秀的作品,但无论是情节的设计上还是文字的驾驭上,这部作品显然比期望的都要逊色不少。前半部分就像是《回到未来》和《迷失》的结合体,后半部分则读来吃力,尤其是“泰坦”的出现、一些荒诞不合情理的决定,和本该被塑造为英雄的主人公,到头来仿佛却像个花季少女,人物性格的极度冲突和矛盾是本书的最大败笔。书名“逃离”起得很棒,你可以逃离当下,可以逃离某个决定,甚至逃离一百多年后的未来,你也可以选择未雨绸缪或是活在当下,但生活总会以一种该有的方式给到你。
《逃离2147》读后感(四)
作为一篇科幻小说来说,核心还是比较老套的,毕竟套着科幻的架子讲人性的科幻小说一抓一大把,之所以还留着这本书,是想给娃看看,毕竟现在家里保存的能看的科幻小说还不是太多,但还是忍不住的吐下槽,后半部分在写的实在是有些混乱,包括再次回到现实社会后的情况,写的也是有些仓促和苍白,前半部分还是可以的,成功地引起了读者的兴趣,总想知道到底是怎么回事,不过再看到最后的时候,这个疑惑的解答还是让人略有失望,总的来说有点虎头蛇尾了。
感觉现在看书,总是抱着挑剔的心态来看,不知道是好是坏啊。。。。。
《逃离2147》读后感(五)
在读完了《未来简史》和《三体》之后,对于未来,我们有了更多的憧憬、期待和向往,也有了更多的迷惘和思考。科技飞速发展,改变甚至颠覆了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便捷,同时也让我们变得更懒:外卖和快递让我们可以足不出户十天半个月,变成宅男宅女;互联网的便捷和快速让我们懒得思考,有疑问“百度一下”;网络拉近了距离,却让人与人之间越来越遥远……未来到底会怎样?会变得更高?还是走向灭亡?我们是正在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还是仅仅在使它加速前进?探索技术会把我们带向何处?《逃离2147》的作者A.G.里德尔给出了他的答案。 这是A.G.里德尔继大作《亚特兰蒂斯》系列之后的又一精彩作品。他用生动的故事情节、细腻的笔触,满足你对科幻片、穿越剧、爱情故事的全部幻想。从坠机,再到自救、参与救援、冲突、再次醒来、寻找食物、遇见巨石阵、与泰坦人交锋等等,一系列险象环生的故事把读者带入一个紧张惊险的情绪里。每一个故事的描写都充满了画面感,细腻生动。读来时而揪心、时而好奇、时而感动,调动你的全部脑细胞,跟随主人公们踏上一次穿越未来、追逐内心的旅程。
《逃离2147》读后感(六)
《逃离2147》出自美国作家A.G.里德尔之手,作为其畅销作品《亚特兰蒂斯》之后的又一部科幻题材小说。
作者分别以男女主人公的视角讲述了从旧金山飞往伦敦的305次航班意外坠机,失联后来到了2147年。在那里,存活下来的数人遇到了未来世界里的自己,并被划成了两派人,为了各自的目的展开争斗。但最后,他们几个人还是重新回到2015年,在回忆起未来的故事后,做出了全新的选择,去创造不一样的生活。
在整个故事中,女主人公哈珀就像一个圆心,由点及面的编织着整个故事。她与男主人公尼克、科研人员萨布丽娜、编程员尤尔、富商之子格雷森相识、相知,使他们成为朋友、爱人,面对困境时可以彼此帮助。2015年的他们,与2147年的自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穿越到未来的日子当中,他们用实际行动表明:爱应该给予周围的人力量,使大家可以更好的在一起,而不是费尽心机只为得到自己想要的。他们能够以更多人的利益为首选,用个人的力量选择创造一个更好的结果。那种彼此理解、关爱、认同的情感,将故事的主题不断升华,用人性中美好的一面为故事留下了温馨又合理的结局。
虽然本书是一部科幻小说,但是里面涉及的科学知识相对较少,这对于科技小白的读者来说实属福音。作者更多地从人文主义角度讲述这个故事,相信可以让更多的读者体会到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
《逃离2147》读后感(七)
逃离2147 在高铁上看完了,本来我计划留1/3本左右在回程的飞机上阅读的,但完全没有忍住。最后半本书在不知不觉中一口气就读完了。 毫无疑问的杰作,里德尔(Riddle这名字真的不是笔名吗?)绝对是一个非常会讲故事的人,线索交代的非常清楚,情节节奏几乎完美,每一个章节的收尾都在最吸引人的地方,让人完全无法停不下来。 硬挑几个苛刻的个人感觉,2147的肖和尼克的动机有点站不住脚,逻辑太任性了了,作者真的不是女人吗?哈珀这个人物刻画的棒极了,事实上所有的女性角色都很棒。另外,中段在泰坦城那段有点拖沓,我一度失去了兴趣。 我本人也正在写小说,本书中的有几个地方让我读到出汗,Q-net的原理设定和我已经写完正在编辑的第二本小说的某个设定非常相像,更为要命的一点是,这个“书中人物把本书的故事写成本书”的大框架也是我在2012年写的一个小说框架.。。。于是我去车厢里肮脏不堪的厕所释放了下压力,回来在写这篇书评的时候就已经完全释然了。某种程度上的重合在科幻文学创作领域里显然无可避免,但好的科幻小说早就应该成长为比一个单纯的科幻设定更为茂盛而充满更多可能的东西了。对吧。那些无限的可能才是我真正感兴趣的地方,也是我之所以感兴趣的原因。 谢谢里德尔和所有相关的人让这个故事成为中文。我会去读他/她所有的小说。 杨林
《逃离2147》读后感(八)
一架飞机失事,将一群人带到了2147年。在那里,他们经历了合作、纷争,遭遇了伤痛与袭击,遇到了100多年后的自己。未来的自己为了改善人性,进行了一场巨大的科技战争与头脑风暴。回到100多年前的人们保留着这场奇迹之旅的记忆。回顾(遥望)科技巨变给世界带来的灾难,人性并没有实现预期的改变,他们终于明白,改变世界,改变人性,最实际的方式其实就在眼前,也一直在发挥着作用——书。
一直不太感冒科幻小说,但这个故事的发展激发出我的好奇心。他们为什么会到100多年后去?100年间发生了什么事?100多年后世界变成什么样?
我喜欢作者对哈珀性格的刻画。犹豫不决,选择困难症,可以为了别人当机立断、奋不顾身,却在关系自己利害时刻瞻前顾后,不喜欢社交,惧怕改变,躲在自己的世界里,觉得应该突破,却很难迈出一步。这和我自己很像。
不喜欢女医生,话多又狡猾。明明已经有了自己的判断,却引诱别人“自己决定自己的命运”,这在现代叫做道德绑架。
这个故事,或许是在讲,世人总试图通过各种方式改变人性,为地球保留最精英的人类。但人们忘了,在争取精英名额的过程中,人类恶的一面显露无疑。就像再温顺的狼也要吃肉,再可爱的猫心中也有猛虎。
逃离。是逃离当下,还是逃离为了逃离而被人性绑架的科技未来?
我一直觉得人性本恶,生而自私贪婪,是往后的生活教人善良、温和、放下欲望,而之中起到最大作用的,一定是书,或者叫“文化”。
《逃离2147》读后感(九)
《逃离2147》是A.G.里德尔继大作《亚特兰蒂斯》系列之后的又一科幻作品,这次讲述的是风险投资人尼克和作家哈珀乘坐的305次航班在伦敦郊区坠机后所发生的一系列事情。里面有眼花缭乱的科技新品、人为设计的穿越、如流水般平淡却有坚决的爱情,可以说完全按照好莱坞电影剧本打造的小说。
里德尔延续了其《亚特兰蒂斯》系列的反乌托邦风格,即科技的迅猛发展并未带来一个人类光明的未来,科技最终在人性的复杂面前吃了败仗。而尼克与哈珀被设计穿越到2147,就是为了解决这难题所带来的巨大危机。通过主人公内心的反思与斗争,里德尔完成了对人性以及人类未来走向的探寻。
本书一个比较有意思的地方是,以尼克与哈珀两个人物平行地交错出现,对事件进行叙述。虽然一开始感觉有点别扭,但更有利于读者对人物心理的掌握,两位主人公内心微妙的变化,随着事件的发展也在读者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影响。他们之间情感的滋长最后居然是整个事件演变的关键所在。作者布局的用心可见一斑。
科幻作品最容易落下的俗套就是,陷入技术的炫耀而无可自拔,而纯粹的科技展演显然很难打动人心。里德尔在《逃离2147》中自始自终都抓住人性这条主线不变,无论是坠机后乘客们的自救,还是泰坦创始人出于私心而酿成的恶果,亦或是技术派尤尔和萨布丽娜的舍己救众生,都展现了人性真实的一面。在里德尔眼里,人性既包含敬畏、信仰、同情与谅解,也充满了傲慢、欲望、贪婪与残忍,否认任何一面都不能真实地反映人性的全貌。因此,我们在书中很难找到一个世人眼中的“坏人”,只是一个个真实有血有肉的人,即使是在2147年。
不论未来科技带领我们走向何方,人性都是超越技术主宰一切的关键所在,只有明智的选择才会使人类有美好的未来。
《逃离2147》读后感(十)
这是一本有关于穿越的故事,提到穿越就少不了爱情,故事主要通过一对情侣分两条故事线叙述。虽然是发生在未来,但是很多地方依然具有合理性,在那个世界有着不同的世界观,爱情也不是唯一的主线。书名为《逃离2147》,可以看出故事的发生时间是在2147年,之所以要逃离就说明这里并不是适合现在的人生存的地方,或者说是不适合书中主人公生存的地方。
故事情节也不失合理性,人们不是无缘无故就穿越过去了,而是有先兆的,至于这个先兆就是作者埋下的伏笔。故事从飞机失事开始,这让我想起了电影《死神来了》,人们在坠机前的那种恐惧,作者通过对女主的心理描写极致的表现了出来。故事一开始就给读者带来了紧张感,这是吸引读者的最直接方式。人们在面对这种危机的情况时,往往不会单一,为了更加合理,这些乘客中出现了挺身而出的人,在别人手足无措的情况下,他们尽量保持清醒,想尽一切方法挽救。
对于未来,作者没有将过多笔墨浪费在科技发展上面,而是更多注重于人性的不同。前一阵刘慈欣的《三体》之所以能吸引那么多读者,正是因为在里面有着十分真实的人性,每个人的人生观都不同。好的科幻小说重点就是应该放在人的身上,因为毕竟不是电影,不需要刺激的画面感,所以说内心描写十分重要。故事的转折点总是来的措手不及,气氛一直处于紧张状态,就好像读者也进入了书中的这个世界一样。
对于人物描写,作者很巧妙地用相对客观的方法去描述,而不是一味地主观去创造。如果但是靠作者烘托,我们只会觉得这个人物是作者塑造出来的角色,但是随着故事的发展,让剧情中的人物去看待其他人,这种方式是恰到好处的。
作者在很多细节的方面处理得淋漓尽致,如何才能够让已经放弃生的希望、失去理智的人们重新振作起来,尤其是在那种极其紧张的状态下。作者的处理方式就十分合理,男主用一段震撼人心的话颠覆了故事的发展。这段话首先打动的是我,乘客当然毫无疑问也会被打动,这种处理方法堪称完美。
我想说科幻小说不是玄幻小说,我们都希望看到真实的东西,有关于人性的合理猜测是一般人所做不到的,就算我们身处何处,我们的归宿都是现在。
《逃离2147》读后感(十一)
这是一篇宏大的科幻小说,它关乎未来与现在的抉择,没有外星人,只有还是现实人的一些挣扎,关于未来与现在的选择,可以让未来不存在,也可以让现在的人死去,这生死攸关的选择在男女主角手上。
2015年,从纽约飞往伦敦的305次航班突然在伦敦坠毁,幸运的是,飞机一半掉进了海里,上面的人没有全部遇难,而这里有了一个领头人,临危不乱,镇定的指挥大家进行救援,他是尼克,一个投资家的儿子,机上有一位专门为人写自传的作家哈珀,还有一位整日在实验室实验的医生,一位中国技术员尤尔,还有富豪的儿子。在救援和寻找食物来源的时间里,哈珀渐渐发现了一些不同寻常之处。
一些受伤患者慢慢衰老了起来,医生和尤尔好像知道一些坠机的秘密,而外出的尼克也发现他们来到了2147年。
一些投影仪讲述了整个世界荒废的原因,尼克更是见到了未来的自己,哈珀拿到了自己曾经的日记,见到了七十岁的自己,在泰坦的历史资料里。而这一切则由本没有这场坠机的飞行之后。
哈珀选择给富豪写自传,他要将自己所有资产来建立泰坦,他的儿子知道了,很疯狂,终日酗酒,最后死于癌症,还有尼克,他也是其中的投资者。这是一个由新兴的科技的组织,研究出了豆荚轨道列车,甚至还创造出了不死药,这些人以身在泰坦为荣,但是,其中的一部分人偷了不死药的秘方,造出了盗版的不死药,这些不死药却有一个很大的漏洞,可以引起早衰症,于是地球上的人都死于这个病,而为了挽救这场浩劫,他们想到要把2015年的自己引到这里,才避免这一切的发生,包括泰坦的建立。
而这些人也分成了两派,一派是以医生和技术员为主,他们拿2015年的患者做实验,来重组这些不死药,甚至要2015年的人为他们的技术陪葬,另一派以尼克盒富豪的儿子为主,他们主张回到2015,重新选择自己的人生。还有殖民保护者的出现,他们之间也有交锋,变成了谁胜利谁主导的局面。
而尼克喜欢的哈珀也作为人质在医生这边,她要替所有人做出一个选择来。是拥有这段回忆活着,继续后世的发展还是重回等机器的回忆,拯救后世的灭绝。
这是未来与现在的选择,也是个人情感的选择,好不容易擦出火花的尼克和哈珀,回到过去也许再也不会有交叠,这也是尼克面对哈珀要做的选择。
其中的深情和大义,重组那些链条让所有人都回到了之前的人生里。他们也避免了这一切的发生。这场脑洞大开的科幻著作,关于人生,还有曾经的遗憾,也许每个人都会思考自己现有的人生,可以避免很多错误。哈珀和尼克的分镜头描述,也让男女主人公的感情恰当好处,随着两人视角的展开,这一切也让人惊叹作者构建的未来世界的宏大。
这场选择,也让我们更想把握当下,创造可以可见的未来。
《逃离2147》读后感(十二)
未来,一个让人充满想象和好奇的词汇。未来究竟会是怎样的?会像电影《后天》中展示的那样,面临自然灾害的无情袭扰,还是如影片《人工智能》中的一样,机器人技术得到充分的运用?相信每个人心里都有自己的画面。尤其是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当下,会对未来产生怎样冲击呢?在这里,《逃离2147》这部作品为我们带来了一次精彩刺激的时空之旅,让我们去一睹作者心中对未来的设想吧。
2015年,一架从纽约飞往伦敦的305次航班飞机突然坠落拉开了故事的序幕。奇怪的乘客、莫名的衰老现象、奇异的建筑……幸存者们在自救的过程中,一步步发现他们已经穿越到了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
故事并没有开始就插入科幻的元素,而是用极富感染力的语言为我们渲染一场空难的发生。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有人你推我赶,为了食物不惜恶语相向,只顾自己能够逃脱生天;而有人不畏艰险下水救人,只为可以多一些机会挽救更多无辜者的生命。在营救的过程中,男主角尼克和女主角哈珀互相支持,一起想办法去克服困难。在这场生与死的考验中,人性的优缺点被无限放大,让人胆战心惊,又热血沸腾。
在逃亡的路上,作者又用细腻的语言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又一幅鲜活的场景,带我们身临其境地感受惊险刺激的故事氛围,层出不穷的问题和困难让读者无法停下探寻的脚步,只有跟随作者的指引继续前行。而以尼克和哈珀为第一人称的写作方式又带读者更加真切地去领略人物的内心波动,从彷徨无助到迎接挑战,强烈的代入感让读者感同身受,更好的去窥探这次穿越时空的全貌,大大增强了阅读体验。
还有这部作品关于未来的设想,从能源发展到网络传输,从太空殖民到长生不老,种种天马行空的想象,无不展现出作者里德尔对高科技发展方向的深厚解读。从曾经花了十年时间创办并运营一家互联网公司,到后来选择专注于写作,相信就是这样丰富的人生经历,为这部作品的创作打下了浓厚的技术基础。
从欣欣向荣到一片荒凉,巨大反差的背后是对人性的深刻写照。泰坦人可以推动技术的迅猛发展,却无法阻止私心杂念的滋生。当面对命运的抉择时,是选择事业还是选择爱情,是留在未来还是返回过去?无论如何选择,终究都是要坦然面对。
在这场惊险刺激的穿越之旅中,我们不仅看到了危急关头时人性的善与恶,更让我们看清了人类最可贵的品质——爱和希望。因为爱,让他们迸发出战胜一切困难的勇气和力量;因为希望,让人类没有因为一时的贪婪而结束发展的蓝图。
故事是这样,相信现实也会是这样。只要有爱和希望,人类的未来会更加美好!
《逃离2147》读后感(十三)
看完《漫长的寒冬》三部曲,于是把作者的《逃离2147》又拿出来重温一遍。(上一次阅读只是囫囵吞枣,除了量子纠缠、时空穿越、长生不老等科技外,并没有留下很深印象2019-10-29。)
这部作品创作于2014年,虽然不如成名作《亚特兰蒂斯》三部曲那么有震撼感和惊艳四座,但也足以在新生代的科幻作家里出类拔萃了。
讲述2147年人类掌握长生不老术后,技术被流传和变异,反而导致了人类早衰并大灭绝,最后只剩下38个精英人类(泰坦人)。
于是泰坦人设法把2015年时相关的几个科技精英带到2147年,试图切断这几项科技,从而使大灭绝不再发生。结果泰坦人分裂成两派并发生内战,最后反对干扰时空进程的一派获胜并把“穿越人”送回了2015年。
“穿越人”眼见未来即将发生的科技进步以及大灭绝在一步步发生,无力干预,只好把穿越经历写成了此书以警醒世人。
其实还是蛮开脑洞的,迈克尔·克莱顿之后,这么优秀的科幻作家并不多。只是中间枪战戏有点过头了,把科幻写成了007。
看完《漫长的寒冬》三部曲,于是把作者的《逃离2147》又拿出来重温一遍。(上一次阅读只是囫囵吞枣,除了量子纠缠、时空穿越、长生不老等科技外,并没有留下很深印象2019-10-29。)
这部作品创作于2014年,虽然不如成名作《亚特兰蒂斯》三部曲那么有震撼感和惊艳四座,但也足以在新生代的科幻作家里出类拔萃了。
讲述2147年人类掌握长生不老术后,技术被流传和变异,反而导致了人类早衰并大灭绝,最后只剩下38个精英人类(泰坦人)。
于是泰坦人设法把2015年时相关的几个科技精英带到2147年,试图切断这几项科技,从而使大灭绝不再发生。结果泰坦人分裂成两派并发生内战,最后反对干扰时空进程的一派获胜并把“穿越人”送回了2015年。
“穿越人”眼见未来即将发生的科技进步以及大灭绝在一步步发生,无力干预,只好把穿越经历写成了此书以警醒世人。
其实还是蛮开脑洞的,迈克尔·克莱顿之后,这么优秀的科幻作家并不多。只是中间枪战戏有点过头了,把科幻写成了007。
《逃离2147》读后感(十四)
这是一场匪夷所思的空难,一架从纽约飞往伦敦的飞机航班在经历颠簸后于伦敦郊区处坠机,只有少数人得以生还。而让幸存者们感到害怕的是,他们发现自己飞机坠毁之后不但没有救援人员前来,在他们组织自救时发现了附近有一处奇怪的的八角形建筑,而飞机上幸存的其中两名乘客似乎早已知道会有空难发生,幸存者中有人开始出现快速衰老甚至死亡的现象,天空突然出现的奇怪飞船和穿着高科技服装的“人”出现开始治疗受伤的乘客,而没有被带走的乘客突然出现了衰老的迹象。。。。。。他们意识到,他们很有可能不是在2015年的伦敦,这里,是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
A.G.里德尔的《逃离2147》就是以这样离奇的故事大纲为框架,用这群空难幸存者的“穿越”来为我们展示一个值得深思的未来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人类科技迅速发展并催生出了统治地球的“泰坦”组织,他们由世界最精英的100人组成,通过秘而不传的不老术来实现长久地统治,当有更优秀的人诞生时会通过投票实现组织成员的新旧更替。但就在这样秩序井然的组织中,有两位创始人(其中一位就是未来世界的主人公尼克自己)为了将不老术用于自己的爱人与亲人身上而与他人合作偷出技术,却不料偷盗者选择公诸于众。世界各国纷纷开始研究不老术,但却引发了不老术的变异,使得一种类似早衰的病毒开始迅速通过空气传播到整个世界,人类开始在短短的时间内相继因为病毒而死去,疫苗的研发来得太晚了。于是这两位创始人为了改变现实,策划了这起“穿越”事故,试图通过把2015年这一航班所聚集的世界精英留在2147年,以此来使2015年的人类社会无法继续按照原有路线发展,而主人公尼克、哈珀等人包括一部分泰坦人无法接受这样的情况,于是开始斗争,最后,他们终于胜利,回到了2015年,而为了人类的未来,2147年的四位主人公把他们的记忆备份了下来并传给了2015年的自己,希望引导人类向正确的方向发展,避免重蹈覆辙。
人性成了科技发展达到巅峰后人类面临的更大难题。这就是A.G.里德尔给我们带来的思考,我常说,科幻小说和其他小说不一样之处不仅仅在于其背后严谨的设定基础,更在于它所能给我们带来的,除了故事性上的享受之外,还有给我们带来的关于未来和过去,关于未知的思索与探讨。如果我们的科学成长到了非常发达,我们社会的秩序早已完善,那到那时候的我们,还会遇到什么问题?我们是不是真的成为无所不能的“上帝”了呢?历史的事实证明,错了,人性才是人类进化最大的难关。刘慈欣在他的《三体》中给出了他的答案:“失去人性,失去很多;失去兽性,失去一切。”这是人类最大的优点,却也是最大的缺点。就如同2147年的主人公不忍爱人和亲人死去而偷取不老术秘密引发一切灾难一样,人类最无法突破的难关,其实是自己的内心。尼克最后也明白了这个道理,他说:“改变人性——而不是修筑大坝或创造什么新的技术——才是我想要为之奋斗的目标。”不知道,你明白了吗?
《逃离2147》读后感(十五)
今天看到一条新闻,脸书人工智能实验室做了一个研究,让两个AI通过对话训练来学习人类的交流方式,测试目的本来是要提高AI的语言能力,希望未来它们能喝脸书用户做沟通。但聊着聊着,两个机器人就“嗨”了,最后研究人员只能干涉并停止了研究,并说“怕发展到无法控制的局面”。AI,这个人类自己设计出的东西,却很有可能在未来某一天威胁到人类自己,科技的初衷是好的,但他的前进方向也不会总被我们一直控制。
《逃离2147》这本书,有科技、有穿越、有技术、有创新。我承认,我看得很过瘾,但过瘾之后是思考和担忧,人类为了让自己生活得更好,研究发明了一系列“神器”,事实证明,确实,我们的物质条件和环境变得更好了,可仔细想想,在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每个人都步履匆匆,根本无暇顾及身边的人和物,得到了想要的世界,却失去了值钱的情感。想想吧,最初人们写信,还能从手写体里慢慢品出喜怒哀乐,从字迹整齐或潦草中感受到写信人的心情,盼望来信的那种迫切和收到来信的那种喜悦,弥足珍贵。后来我们打电话,那时的电话非常少,一个单位也只有一两部,你得打过去说我要找谁谁谁,就能听见话筒里的一嗓子“某某某,你的电话~”你好像能听见接电话的人一路小跑,带着兴奋和疑问拿起话筒来一句“喂,谁呀?”从书信到电话,声音让我们更亲切。后来有了手机,尤其是人人都有一部手机,甚至不止一部的时候,突然发现,那些人好像离我们越来越远了,通讯录里80%的人都是不常联系的,微信朋友圈里80%的人都是不熟的,短信里80%都是企业促销的。我们感到,世界越来越丰富多彩,而我们自己却越来越不知所措。在现在,科技改变了生活,带来了很多便捷,可让我们变得更懒,外卖和快递让我们可以足不出户十天半个月,变成宅男宅女。互联网的发达让我们懒得思考,有疑问“百度一下”。键盘让我们体会不到“见字如面”的亲切感。飞机、高铁让任何地方近在眼前,让我们失去了慢生活的权利。每个人好像都在急着去干嘛,可大部分都不知道自己要去干嘛。所以,我希望,科技,走慢一点,别让人类失去了自我。
书中的2147年是一个充满智慧的地方,泰坦人的最初设想全部成真,建造太空城市、实现量子桥的数据传输、建成直布罗陀工程……由充满智慧的人类精英团队泰坦人似乎成功了,打造了自己梦想中的完美世界。可真的是这样吗?继承方法的分歧,发展理念的不同,突如其来的瘟疫,把他们打了个措手不及。迫使他们开始思考补救的办法。这就是飞速发展的科技带来的后果,他们忽视了人性里的善恶美丑,执着所谓的“泰坦奇迹”。人性,永远不是说想忽视就能忽视的。
书中有句话我特别喜欢:倾尽你的一生,创造一个更美好的世界。虽然这句话是泰坦人说出的,但我更想把它说的美好认为是在现在的社会中,人性保留,互相尊重,共同努力,辨别是非,做好自己。而不是走向极端,个人崇拜,勾心斗角。社会要发展进步,但请你慢一点,让人性散发出它美丽的光芒。最后的结局我很喜欢,尼克和哈珀都决定朝着自己的梦想努力,管他的2147!
在看书的时候,想到了马航MH370,多希望他们是穿越到未来的某一年,而不是就这么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