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限与无限的游戏》是一部探讨生命与死亡、时间与空间的哲学小说。主人公通过与神秘的陌生人进行对话,逐渐领悟到有限与无限之间的微妙关系。小说以幽默的方式揭示了人生的本质,引人深思。读后感悟到,人生就像一场无限的游戏,我们需要珍惜每一刻。
《有限与无限的游戏》读后感(一)
一本10万字的小书,用哲学思辨的语言与思维把社会、文化及日常生活按有限游戏与无限游戏进行解读:有限游戏以取胜为目的,无限游戏以延续游戏为目的;有限游戏在边界内玩,无限游戏玩的是边界。~内容很有新意很有启发性,可是作者的写作风格过于哲学化,非常绕,不好好说话的感觉,难道这就是纯哲学?
《有限与无限的游戏》读后感(二)
借用游戏的概念来看世界,至少有两种游戏,有限的和无限的,有限游戏以取胜为目的并终结,而无限游戏以延续游戏为目的。一开始可以看得兴致盎然,新设定带来新视角,往往有意想不到的妙趣横生。可稍一松懈,便跟不上作者的体系设定,只能目瞪口呆的看着作者滔滔不绝喃喃自语。但绝非王兴所理解的“死亡是不可逾越的边界。”
《有限与无限的游戏》读后感(三)
【生为游戏人间】好像就在形容无限游戏。 有限游戏参与者是人生只有打怪升级的赌徒,无限游戏参与者是追求变化的自毁者。 想要坦坦荡荡的做无限游戏?无论是open- minded还是非平面化思维,如何真正的说服自己,不假装,再去邀请别人参与游戏是最难的。准备一切, 等待惊奇,做园丁一样的人!
《有限与无限的游戏》读后感(四)
卡斯将世界,时间、社会、文化、权利、语言、性、疾病、宗教、神话均通过有限的和无限的2种游戏来划分同时也穿插大量崭新的令人脑洞大开观点-----“有限游戏以取胜为目的,而无限游戏以延续游戏为目的”
该书属于KK与兴哥推荐的书,居然还是一本哲学书,看完第一遍发现很多地方还是很迷茫也很沮丧(目测还是见地不够),目前计划3个月内再读一遍,看看有啥长进。
《有限与无限的游戏》读后感(五)
每个人都是自己的唯一的本源
每个人都是自己的天才和神
世上万物都是本源,都可以激起你灵魂的共鸣,不要被解释禁锢,需要独创思考
无限游戏没有观众
知识是一种解释,是一种财富,是一种有限游戏的奖品
死亡是无限游戏的边界
从生到死只是一个匆匆的无限游戏
所以,不要被边界禁锢
做一个愉悦的诗人
《有限与无限的游戏》读后感(六)
世上至少有两种游戏。一种可称为有限游戏,另一种称为无限游戏。
有限游戏以取胜为目的,而无限游戏以延续游戏为目的。
只有一个人或一支团队可以赢得有限游戏,但其他参与者可能会在游戏结束时获得排名。
并不是人人都能成为公司总裁,不过竞争过总裁职位的人可能成为副总裁或区域经理。
我们参加许多游戏并不是希望取胜,但仍然会去争夺可能的最高排名。
《有限与无限的游戏》读后感(七)
通常我去理解一个理论或者观点,我会从各种事情或者物体去代入,然后会有这样的一些模型,这样就会很容易理解吸收,这个方法论让我受益匪浅。
试着把有限游戏理解成正常的机体细胞
无限游戏理解成癌细胞
正常机体细胞有生死迭代,遵循着一定规则,反复的完成一些事情,获得头衔(肝细胞、表皮细胞....)
癌细胞目的就是不断扩张和外延,本身玩的就是规则
。。。。。。。。。。
《有限与无限的游戏》读后感(八)
在读第一章的时候就隐约感觉到作者说来说去是在说整个世界和圣经宗教的关系,当作者熟练引用圣经文句的时候,更加印证了猜测,再看看目录和后面的章节果然是。所以要想看懂他的书,需要读者先对宗教,至少基督教有个认识,对圣经有个认识。百度了一下作者,纽约大学宗教历史教授,但是却是个无神论者,这就好比,蚂蚁群中有个人类学家,用蚂蚁的智慧想解释人类,问题是他竟然还不相信人类的存在。怪不得思维如此拧巴。恨不得把世界所有的规律都归结为人类的幻觉。
《有限与无限的游戏》读后感(九)
人生是一场没有目的狂欢。现实生活王子和公主不会从此幸福的生在一起。如果王子不用再思考明天怎么干掉那条龙,那他一定会考虑是不是减减肥?保持体形?还是去找公爵打两盘麻将?公主如果已经有了白马王子,那她一定会考虑是不是还少个裙子?
生活不会停止,游戏总会继续。
然而人总是容易掉进别人的游戏,社会的教育的意识形态的,然后一辈子没玩好。为了妹子为了房劳碌一辈子发现,这tm原来只是游戏之一,原来还有那么多别的游戏,原来这个游戏还不如别的游戏好玩。
《有限与无限的游戏》读后感(十)
人生是分段函数,每个阶段有每一个阶段的规则。它们独立来看是一个个有限的游戏,你在这些明确的规则下成功或者失败。但连在一起,又是一个接近于无限的游戏。直到你的生命终结。
有这种观点,可以用一个比较好的视角去看待那些生命中的断层。
说小一点,每到周末结束重新回到工作,就会感到短期的不适,甚至是心理的抵触。这种抵触来源与周末前工作在脑力上的断层。你需要知道的是,周末不是宣告这场游戏的结束。只是有了一段中场休息。目的是休整精神和肉体,让你投入更高水准的竞争。
《有限与无限的游戏》读后感(十一)
读完全书不得不承认没有人是真正的纯粹的无限游戏玩家,只要在这个社会里就不可能真正的甩掉有限游戏。每个人内心里都住了一个无限游戏的玩家,只不过不同的人不同的阶段这个内心里的无限玩家不一样的强大。有限游戏决定你的权利与力量,无限游戏决定你的伟大与幸福!每个人一生就是不断的切换这样的角色,时而得意,时而落魄,时而痛苦忧郁,时而幸福知足。多让自己的无限游戏身份跳出来,用无限的求知欲望支配你的决策,做你能辐射的圈子里精力旺盛而''伟大''的人!
《有限与无限的游戏》读后感(十二)
看了《大众传播理论》里对game的解释。game有“玩”和“赛”的意思,翻译成“竞赛”,太偏向"玩”,game还有竞赛,比赛的意思,像篮球就是一种game。而且作者也是看了博弈论(game theory),才有了本书,博弈论来源之一,冯诺依曼想打桥牌赢。 那开头改翻译成 “ 世上至少有两种竞赛。一种可称为有限竞赛,另一种为无限竞赛。有限竞赛以取胜为目的,而无限竞赛以延续竞赛为目的。 ” 不过,又让人想起“军备竞赛”这种严肃意思,少了game中娱乐意思,中文的确没有什么词可以涵盖game中的“玩”和“赛”
《有限与无限的游戏》读后感(十三)
这么薄的书,纸张小,字数少,居然码洋35¥。定价贵得离谱,名不副实。
内容陈旧,又无法理解,太过深奥,图书看似崭新,实则内容陈旧,本书写于1987年,只不过现在2013年才翻译成中文。
看到竞技游戏的副标题,有多少人会和我一样,联想到,认为这应该是一本关于青少年沉迷大型网络游戏MMORPG成瘾的研究书籍?
结果好像不是。
我认为像魔兽世界,英雄联盟,征途这样的游戏应该也属于无限的游戏。不仅时间的投入是无限的,而且金钱的投入也是无限。很多MMORPG需要花大量金钱用于购买装备才能完成各种任务。这种对精力、时间和金钱的投入就像一个无底洞。
《有限与无限的游戏》读后感(十四)
关于确定角色的界限,我想到一些,暂且记录。
作为和老人居住在一起的孩子,尤其是代差如此之大的小环境里,孩子的角色,给了我极大的限制。
88岁脑萎缩的外婆,64岁的妈妈,以及三年前去世的爸爸,他们有个很共同的特点:很难改变了。
这个改变的难度与年龄直接正相关,这可能就是晚婚晚育子女更容易出现的问题吧。
作为想要成长及改变的孩子,却因为父母角色的僵化,给了自己特别多的限制,随着成长,这种对角色转换的需求越来越强烈,而挤着外界那层坚硬的壳,也造成越来越大的压力。
——————
爱惜自己生命的,就失丧生命,在这世上恨恶自己生命的,就要保守生命到永生。——耶稣
——————
《有限与无限的游戏》读后感(十五)
等原书对比阅读完再来补充。
一本“万物之理”的书,作者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界”去解读诸如人与自然,性,废弃物,神话等议题。
我想先谈谈惊奇,类似无限游戏中“惊奇”的概念也曾出现在其他地方的。
例如:马斯洛的需要层次中“好奇需求”——诗人与科学家的不同在于,前者在每次见到日出时会同样惊奇,感动,“touched”.
例如:“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将一呼一吸,都当作一瞬间的新生。
惊奇像是...把自己像双壳蚌一样完全张开,在海水中感受过往水流的变化。辅足像姑娘的裙边一样流畅摆动。惊奇带着一种现象学的视角,看我所看,以感观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