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屏幕时代的养育》读后感摘抄

《屏幕时代的养育》读后感摘抄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5-11 01:20:46
《屏幕时代的养育》读后感摘抄
时间:2024-05-11 01:20:46   小编:

《屏幕时代的养育》一文深刻探讨了现代科技对儿童成长的影响。作者指出,屏幕上的世界虽然给予孩子们无数的信息和娱乐,却也使他们远离真实的社会关系和自然体验。同时,过度依赖屏幕也会导致孩子们的注意力不集中和情感发展的障碍。因此,家长们需要意识到屏幕时代的挑战,并积极寻找平衡,鼓励孩子参与户外活动和面对面的交流,以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屏幕时代的养育读后感第一篇

也读了樊登推荐的屏幕时代的养育,比较起来,这本书更实用,比起对屏幕影响大脑的影响,我更想知道这本必不可免现状我应该如何应对它 。

屏幕时代是不可逆的,对于孩子来说是在屏幕时代原生的人类,他们要学会怎么与屏幕共处,成长,其实也是时间管理问题,这个书的作者之前写过很多孩子养育方面的书,比如时间管理那本,读完很受益,这本针对屏幕管理的养育,更加精准戳痛了作为家长的焦虑,推荐拥有并学习如何让孩子与屏幕1+1大于2。

屏幕时代的养育读后感第二篇

你的孩子是否也被电子产品“偷走”了时间和注意力? 我们如何引导孩子正确使用电子产品? 《屏幕时代的养育:9 堂课让孩子不在沉迷电子产品》这本书,从多个方面入手,结合作者近十年办学经验和近千个实际案例,帮助孩子建立“屏幕时代”下的安全意识,培养习惯,处理隔代养育关系等,让孩子更好适应“屏幕时代”的学习和生活。 如今,线上学习、网上冲浪、掌上生活已成事实,与电子产品共存是门艺术。 以下三原则要牢记: 原则一:接纳大于制止 家长有时间就耐心陪孩子,没时间也可适当让“电子保姆”出场,但要告诉孩子电子产品是工具,不能被“绑JIA”生活。 示范很重要,只要不沉迷,孩子能把控好玩手机时间一味禁止只会让孩子更想“偷吃JIN果”。 原则二:引导大于转移 别用物品转移孩子注意力,如用巧克力让孩子放下手机,这样会让孩子进退两难。 应安排好业余活动,如读书、劳动、运动等,提前和孩子约定看完动画后做什么,准备好物品,让孩子有所期待,能全情投入。 原则三:规则大于说教 告诉孩子玩电子产品时间不能太长,说教虽多但效果不佳。要严格执行规则,但又不能不近人情。 《淮南子》说:“矩不正,不可为方;规不正,不可为圆。”帮助孩子建立规则才能事半功倍。 那如何建立呢? 1.规则要可视化 利用计时器让孩子直观感受时间。 2.规则要主动化 让孩子自己选择计时器,更愿意接受。 3.规则要全家化 家长也要遵守,不能只要求孩子。 泰戈尔说:“让睁眼看着玫瑰的人,也看看它的刺。” 电子产品是双刃剑,用好接纳、引导和设立规则三原则,让孩子和电子产品友好相处吧。

屏幕时代的养育读后感第三篇

身为父母,我们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晚上,家里开着灯,孩子却紧盯着手机屏幕,完全沉浸在游戏的世界里。我们叫她,却充耳不闻,好像与现实世界隔绝。 我很担心,担心孩子的视力与注意力,过度沉迷于电子产品。 而这本书,给了我应对的方法。 每一章节都有常见问题+生活场景再现+应对的方法,让我们找到平衡之道:在新世纪,如何让孩子与电子产品和谐共处。 一起走进这九堂课吧! 屏幕下的专注力 有一次,孩子在平板上耍游戏,我想与她交流今天的学校生活,她却心不在焉地回应。那一刻,我发现,电子产品完全吸走了她的专注力。 那要怎么办呢? 书中告诉我们可以设定固定的使用时间,到时间就关闭电子产品。或者引导孩子参与其他活动,如阅读、绘画或户外运动。 屏幕下的社交力 周末的下午,我原本计划带孩子去公园玩耍,但女儿更愿意待在家里与朋友网上聊天。 这时,我们不要强求,但是可以提前约定下次出去玩的时间。 屏幕下的隔代养育 爷爷奶奶总是很溺爱孩子,书中通过真实的案例,展示隔代养育的智慧。 屏幕下的安全意识 现在网络上什么信息都有,作为家长,我们一定要筛选后再给孩子看,手机都有青少年模式,可以打开使用。 屏幕下的学习力 学是一个周而复始的机会:定目标,预习,学课程,复盘。 屏幕下的价值观 为了引导孩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我时常与女儿一起讨论热门话题,让她了解不同观点的背后原因。 屏幕下的亲子关系 以前,我觉得电子产品是亲子关系的“第三者”,但是书中告诉我,对于电子产品,堵不如疏。 屏幕下的习惯养成 为了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使用电子的习惯,我与她一起制定了规则,如规定每天使用电子的时间、禁止在餐桌上使用等。 屏幕下的父母成长 在这个过程中,我也学会了倾听孩子的声音、理解她的需求,与她沟通。 其实电子产品并非洪水猛兽,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引导。 只要我们用心陪伴、正确引导,孩子就能在屏幕时代下快乐成长。

还剩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