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我的外国笔友》读后感100字

《我的外国笔友》读后感100字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8-16 05:40:22
《我的外国笔友》读后感100字
时间:2024-08-16 05:40:22   小编:

《我的外国笔友》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讲述了一位中国女孩和一个外国男孩之间的友情故事。通过互相写信,两人逐渐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谊,共同分享彼此的生活和情感。文章温暖感人,展现了跨国友谊的珍贵和美好。

我的外国笔友读后感第一篇

正如我们曾经经历的校园成长中的每一件事,可能父母感觉无关紧要甚至是不知道的事情,那可是孩子的秘密,并且会左右着孩子的进步乃至成长。像美国儿童文学作家安德鲁·克莱门斯的校园小说《我的外国笔友》讲述的故事一样,让我们在惊讶和惊喜的阅读中感受和回味校园时光带给我们的无限丰富的遐想。 《我的外国笔友》书中讲述了美国女孩艾比聪明好动但因作业不上心,多门学习科目下滑面临留级,为改变留级命运,奋力直追,而答应老师去完成额外的作业,那就是给一位外国同学写信。在去完成这个额外的作业中而意外认识了热爱阅读、成绩优异、擅长写作文的阿富汗学生英文高手萨迪德,他们通过写信的交流方式分享自己的生活和烦恼,认识彼此的地理环境、文化背景、学校生活等方面的差异。借由笔友通信的过程,艾比和萨迪德都更加了解自己的想法,也改变了彼此看待世界的角度。这段随着信件日渐增长的友谊,遇到了一些麻烦,可是,萨迪德却因这段信件而受到威胁,为给艾比说明情况,萨迪德由辗转通过他人给艾比写信。 这是一本称得上与真实校园生活高度契合的杰作,生动细致描绘美国和阿富汗两个孩子借助信件往来所表达出的真挚情感和友谊。他们用文字沟通交流打破了国别的限制,跨越了文化的疏离,纵使仍有遗憾,但心中已然埋藏下展翅飞翔的渴望。同时,这枚渴望和他人沟通、探寻外部世界、获知他人生活的种子也悄悄地埋在了阅读者的心田。 这是一本适合孩子阅读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也是适合教师、教育工作者和所有大人阅读的优秀文学读物。他将孩子们的困惑、校园里生活中常见的问题与温馨动人的情感融为一体,以温情朴实的语言,描绘出有血有肉的人物,以充满真挚的情感启迪人深思,带给人无限回味的阅读愉悦感。

我的外国笔友读后感第二篇

看到这本书名的时候,我第一句想到的是漂洋过海来谈心,对我而言触动蛮大的,感动的是用笔尖勾画出的温暖字迹!

忘了有多久,没拿笔摊在纸上给远方的家人和朋友写信了,我常常在想,科技的日新月异迅速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许多许多便利,是否也让急匆匆的人类丢失了一些东西呢?

拿起笔,写一封信吧!写给远方的爸爸妈妈,告诉他们女儿在异乡一切皆好,勿念勿牵挂,告诉他们女儿的工作有新进展,孩子听话,夫家也好,生活起居安排的合理妥当!嘱咐他们,天气转凉,要记得添衣保暖,要记得时常运动,多吃新鲜果蔬,保持身体健康。这封信里面有无尽的啰嗦和叮咛,也有道不尽的想念和期许!2019将至,再过三个月,我们又可以阖家团圆了!

拿起笔,写一封信吧!写给远方的弟弟,告诉他虽然我们远隔千里,但血浓于水的亲情时刻铭记。从高中开始分散,我们不再形影不离,各自开始了各自的人生轨迹。如今你我虽已各自成家多年,但是对于你远方的生活我也会时刻关注,看到你们的小家其乐融融,事业蒸蒸日上姐姐也是发自内心的欣喜。欣慰于你这些年不动声色的成长。我想我们的爸爸妈妈也会为我们感到自豪吧!

拿起笔,写一封信吧!写给远方的闺蜜。高中时,我们约好,今后无论多忙,我们每年都要约一次见面,可时光辗转,有了家庭之后的我们,曾经的诺言再不像青春年少时来的那么容易。距离我们上一次见面已时隔三年,三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变化却很大,如今你已经有了二宝,我还未曾见过,好在无论时光如何流转,我们讨论的话题永远不断,从工作到家庭,才生活到育儿,可以拿着手机唠嗑一下午!我们下一次见面会定在什么时候呢?我想不管什么时候,我们依然会像高一被编排到同桌时初见时,彼此眼中青涩的模样吧?

写完这篇读后感,我现在就去买信封和邮票!

我的外国笔友读后感第三篇

写信,是一个极其普通的举动,但是在互联网并未席卷全球的时候,写信成为了人们之间沟通情感、传达信息的主导方式。克莱门斯《我的外国笔友》让读者想起了自己的青葱岁月,尤其在那个觉得世界很美好很安静的年代,书信已经成为了我们感受外界的触角。 男孩与女孩一开始是两小无猜的,但随着生理的发育与心理的成熟,二者在一起就显得尤其为难,原来你是与我不一样的生物品种,尽管这种差别与人和动物的对比要小得多,但毕竟我们还是有着不同的思想、不同的性格、不同的情绪。当一封来自美国女孩的信降临之际,小伙伴们沸腾了,他们纳闷能否通过这种方式了解远方的她,而她与眼前的同学又有何等的区分呢?因为期待,所以美好,直至谜底的揭露。 马哈默老师的点评很有份量,说这封信不仅代表着写信者本人,而且代表着他所在的乡村,代表着他的国家,其实他的用意很简单,无非是提醒孩子们重视书信的力量,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而不是像成年人那般口是心非。萨迪德的妹妹雅米拉作为村里最优秀的孩子,被马哈默提名,被全体同学一致通过,换作是我们,当时尚未开眼开世界的我们,压力是如何之大! 艾比的成绩不佳,作为他的老师——引路人是有责任的,于是他告诉艾比重读一次六年级,令人诅咒的六年级。造成其成绩不佳的原因并非艾比的不聪明不听话,而是其对于外面的世界有着浓厚的兴趣,而对于书本却兴趣了了,作者克莱门斯特意辟开了一整章,说明艾比对于体育的热爱,尽管没有见过山、爬过山,但是对于高耸的岩石还是充满着登攀的兴趣,也许是向其哥哥致敬,但更多的是向自己的成长致敬。 一封书信联系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这种构思确属少见,但是能写好这种素材,却不执迷于书信的内容,包括语法、情感之类,而是更多地写出了书信之外的故事,将两位同龄人对于成长的烦恼化作了一段段优美的文字,让我们更加洋溢着同为地球公民的骄傲与自豪。也许,大家的亚文化的差异并不影响成长中的快乐与烦恼,更多的是让孩子具有完善的情感要比那些通过死记硬背才能取得的好成绩更加重要,对未来成长更富价值。

我的外国笔友读后感第四篇

小玲子出品

和成年人阅读的书籍相比,儿童所阅读的书籍可以说是有年龄针对性和语言的相对趣味性在里面的。因为童书所针对的人群都是心智还正在发育的少年儿童,他们对于这个世界正是充满着各种好奇,就像十万个为什么一样。相信很多家长都有类似的体验,那就是自己的孩子在某一阶段特别爱问问题,什么稀奇古怪的想法都有,而且提问基本上是不分场合和时间的。有的问题的答案在家长们眼中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如何向孩子们解释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究竟对于孩子的教育应该如何做,如何抓住孩子的内心,用适合他们年龄阶段的方法来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这已经不仅仅是学校老师一方所一直面对和处理的问题,也是各位家长们需要重视的大问题。在针对孩子的教育中,阅读相关的童书是一个不错的方法。由美国著名校园小说作家安德鲁•克莱门斯编著,译者周怡伶翻译的《我的外国笔友》一书就通过描述关于笔友的事情来将孩子们不愿对自己熟悉的好友或亲人说的一些烦恼心事通过另外的途径来进行发泄。

相信很多老师家长在对孩子进行教育的时候会发现有的时候孩子碰到一些心事会选择埋在心底,会选择隐瞒,越是这样老师家长们就越想知道孩子们想些什么,但是这个时候却忘记了孩子们也有属于他们的隐私和秘密。在这本书中我们就可以看到两位异国他乡的小孩子因为信件(虽然现在都流行email)跨越大洋的距离建立了联系。当美国小女孩艾比因为成绩差的原因要面临留级,这对于艾比而言是绝对不能够接受的。虽然爱逼的父母对留级有了心理准备但是艾比自己还是想尽最大的努力挽回这一坏消息,她的语文老师贝克兰老师给了艾比三个要求,其中最后一个要求是交一个笔友,写一封信并且将信件的内容与同学们进行分享冰炭自己的收货和感受。

正是因为这一项额外的作业,远在大洋彼岸的艾比与阿富汗喀布尔北方山丘上的一个村庄小学的萨迪德建立了联系。这一段跨越国别的书信究竟会给双方带来怎样的改变呢,相信小读者在这本书的阅读中会感受到当事双方主角的心路历程,相信在这个阅读的过程中对于这个世界的认识也会不一样。

我的外国笔友读后感第五篇

我小时候电台里有专门交笔友的节目。 那个时候没有电子邮件, 手机也没有, 一般家里会有电话,或者路边的插卡电话, 距离远的人联系还是使用的书信的方式比较普遍。 当时觉得交个笔友还是一件很酷的事情。

《我的外国笔友》里面的艾比也交了一个笔友, 这是一个喜欢攀岩的小女孩, 她上六年级, 最喜欢的就是第一节课体育课里面的攀岩课, 她生活的地方, 大家都喜欢登高, 所以艾比喜欢攀岩,虽然她没成功的攀登到攀岩课的模版,但是每次上课她都特别激动, 每次下课之后都在研究着下次找准什么位置攀登, 争取下一次成功。 也许是因为太投入这个爱好, 原本很好的成绩,直线下降了很多, 直到有一天,老师把她叫到了办公室告诉她因为成绩的原因,她可能会被留级一年, 重读一年是老师们给出来的建议, 在给艾比的家里寄信之前,他们先跟艾比谈了, 希望让她能跟家长沟通。 但是艾比显然是不能接受这个被留级的事情, 她跟父母说,希望能努力一下,不要留级,毕竟再重新上一年六年级的这种结果不是很让人能接受。 但是提高成绩不是想想就能做到, 于是艾比来到了学校希望老师能帮助她。 老师觉得如果她的平均成绩达到B+ 这样她就可以顺利的升级, 而她也要接受不寻常的作业, 最后艾比选择了给国外的笔友写一封信,并且收到回信。 于是她的这封信通过航空邮件的方式被邮寄到了阿富汗。 一个她完全不了解的国家, 这里的人收到了这封来自美国的一个小女孩的信。 萨迪德所在的村子的学校最后收到了这封信, 作为一个成绩很好的孩子, 老师们首先想到了萨迪德来回信, 但是他是个男孩子, 考虑过了之后他们觉得让萨迪德的妹妹来回信。

艾比的这封信里面对阿富汗的一切都很好奇, 他们那里有山吗? 有河流么? 电视新闻里面报道那里有战争对他们有影响吗? 艾比也提到她是因为不想被留级而被老师留了一个这样交笔友的作业, 希望他们能回信这样她的作文成绩就不会那么差了。

艾比在为了取得一个好成绩努力着,萨迪德为了能更好的回这封信努力。

孩子们在成长中都能遇到各种挑战, 不论是怎么样的挑战,这样慢慢长大的孩子都会用自己的办法去解决。 这才是成长需要的一个过程。每个孩子都会学会如何成长。

�Yp�m

我的外国笔友读后感第六篇

个人觉的,一本成功的优秀的童书,不仅儿童喜欢看,大人也会喜欢的。

《我的外国笔友》,听不错的一本书,很新颖很有创意的一本书,如果按照成人世界的逻辑来要求这本书,肯定是不合格的,但是放在童书身上,就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一本书,作为成人的我,开头几页就把我带进故事里面了,想知道到底是怎么样回事。大人都被吸引住了,更何况小孩子。

我家的小孩子,正是喜欢看电视动画片的年纪,看到动画类的,都不放过,但也有规律,规律就是,我看着有意思的,在她经常看的节目单里面,我看着无聊的,她也不怎么看。比方“社会人”的标志,小猪佩奇,我跟着看过几集,还是有那么点儿意思的,虽然一家四口的猪,哼哼哼哼的乱叫,还喜欢在无聊的泥坑里跳来跳去。

童书,是给儿童看的,就喜欢从儿童的角度来写,写儿童的喜怒哀乐,比方《我的外国笔友》里面,美国女孩艾比就是成绩不好,很喜欢攀岩,喜欢高山,我们小时候是不是也有过这样的经历,有些东西就是不喜欢,而有些东西却又喜欢的不得了。比方艾比的置物柜里很乱,可是她觉的这样很酷,很酷,有没有想到林志颖的儿子Kimi,经常是这个酷,那个不酷。看到这里的时候,会心一笑,因为我小时候,曾经把一个纸箱里放在床上,然后钻进去当做城堡用,现在成年了肯定不会做这样的“傻事”,但那时候却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儿童有儿童的快乐,不能用大人的眼光来评判。

现实中,很多人时候是不幸福的,有这样那样不如意的原生家庭,但是在童书中,总是能找到心里寄托或者教育下一代的模式。艾比,学习成绩很差,有可能被留级,艾比做出各种努力想挽救,老师爸爸妈妈都帮助她,这是多幸福的一件事,爸爸妈妈永远是自己坚强的后盾。艾比,说有件很糟糕的事情要跟爸爸妈妈讲,那个时候把爸爸妈妈吓到了,知道仅仅是成绩比较糟糕后,松了一口气。换作我是父母,也会紧张,毕竟自家的是个女儿,还是在社会环境有点儿乱的美国。

成人世界是孤独的,但是看书的人是不孤独的,儿童的世界是简单的,但是有了书本之后,世界就是丰富的。我是不反对我家小孩看电视的,因为发现她看电视学会了很多我们没有教过她的东西,这不也是一种学习吗?看书,肯定也是不会反对的,这是优秀习惯的养成。在书里,能看到大海里的各种鱼类,知道天上有个孙悟空,大洋彼岸的小女孩竟然跟自己有着同样的烦恼,神秘的外太空,竟然还有那么可爱的生命存在。

有童书看的童年,是幸福的童年。

我的外国笔友读后感第七篇

世界上有这样的一种朋友。他们从未谋面,却可以借由文字作为媒介交流思想,沟通感情,增进友谊,感知对方,互相影响。这就是我们以往所熟知的一类特殊的朋友-----笔友。随着互联网的发达延伸,这种以文友的笔友也许在慢慢淡出人们的视野。但是围绕着“笔友”的故事也许还因为某种原因继续互通有无于世界的某一端。

安德鲁•克莱门斯最新儿童小说《我的外国笔友》开启着以“笔友”为切入点,分享两个异国孩子如何因为各自原因,以文字作为媒介,以信件作为桥梁,以分享作为方式,以走入对方的生活为内容的作品。

乍然读着这本小说,我觉得自己的思绪情不自禁地牵引到了那个曾经自己陶醉的笔友世界。尽管现在我已为人母多年,但是本书的分享无疑真切地开启 着时光的隧道,直抵我曾经的以文会友年代。

在小说之中,作者勾绘着两个性格迥异,成长背景截然不同的孩子。美国女孩艾比-卡森和阿富汗男孩萨迪德。他们的相识其实本就是一个奇妙的缘分。开篇之处,作者花开二头,各表一枝地介绍着故事的缘起。对于写信交笔友,男孩子萨迪德其实并没太多的想法。相反的是,他更是有某些的排斥感。而此时此刻,他的学校和他的家人针对这样的交笔友居然还特地开会沟通,我们足以可见他所处的社会充斥着管束。而与此相反的是,美国女孩艾比则是完全不一样的生活环境。尽管结交笔友并非她的一厢情愿,只是为了可以赢得不留级的特殊作业。父母对女孩的支持,老师给予女孩艾比的另类教导,阿富汗男孩和美国女孩就这样借由着文字书信的形式搭建起了友谊的桥梁。在以往,这样的两个孩子根本不可能有着交集,但是他们却这样相识并互动着。互问互答的书信交流中,他们走入了对方的生活。书信让他们分享着彼此的成长生活点滴,文字让他们增长着见识和看到自己以往未曾见识到的世界。于是乎,一切都变得与众不同。地理环境,文化背景,校园生活,待人处世的见解和看法----友谊的种子萌芽生长,成长的激励就此助力着未来的前行脚步。通过这般无拘无束的书信形式,孩子们见证着彼此的成长收获。

身为一名读者,我觉得本书开启着我们走向世界的新途径。书中的两个孩子其实仅仅只是世界上众多孩子中的代表,而书外的你我则是可以感受着无国界的交流沟通。成长没有国界,交流没有门槛。打开窗户,门外皆是风景;结交笔友,世界皆是知识。

友谊没有国界!笔友可以助力成长。固步自封阻碍我们的认知和学问。那么,我们的孩子可以通过结交异国的笔友来换一个角度来开启全新的成长之路。小说《我的外国笔友》真切地让我们感受到了美国女孩艾比和阿富汗男孩萨迪德的进步和成长。

我的外国笔友读后感第八篇

美国女孩艾比最近遇到了一个大麻烦,她可能因为成绩不佳而被迫留级。在她的苦苦哀求之下学校同意给她一个机会,除了要在短时间之内把落下的成绩提高上去之外。她还必须完成一个额外的任务,那就是要与一位外国笔友保持通信,并且将通信的内容定期张贴到学校的布告栏中让大家一起看。最初的艾比只是把它当做是一件不得不做的任务来完成的,但是在接下来的通信中,艾比却渐渐的喜欢上的这个任务,另一个陌生却很新鲜的世界就这样朝她打开了。同样在世界的另一头,与她通信的那位少年萨迪德也有着同样的感觉。正当他们的友谊随着彼此的通信而日渐增长时,萨迪德村子里所发生的一个意外事件使他们的通信不得不被中断结束。尽管如此,但是两个少年都已悄然改变,或许此生他们永远不会见面,或许从此以后他们再也不能够以任何方式往来,但是他们却都因为彼此曾经的通信交往而改变了自己。

写信交笔友对于现在的孩子们来说,或许是一件很陌生的事情,但是在我十几岁的时候却是十分流行的事情。总有一些事情我们不愿意跟周围的人讲述,总有一些来自外面的事情让我们心生好奇想要了解,于是交笔友通信就能成为满足上述内容的最好方式。在这一封封的信件中,我们敞开心扉写下自己的迷茫与困惑,与千里之外的陌生人一同分享喜怒哀乐。这是我们彼此之间的秘密就像是日记一样不能够示于别人。当故事中的艾达真正发自内心的原意与笔友敞开心扉时,她决定要写两份回信,一份是真正的回信,而另一封则是贴在布告栏里给大家看的。

看到这里我不由的佩服起这本书的作者安德鲁•克莱门斯,他笔下的校园故事真的是很贴近真实的生活,也十分了解孩子们的内心世界。作为正在成长的孩子们,他们所遭遇的迷茫与困惑是很多的,而安德鲁•克莱门斯笔下的人物与故事却能够让他们意识到,原来在这个世界上其实有很多人同他们一样面临着各种同样的问题。“沟通”是安德鲁•克莱门斯在这套校园小说中一直秉承的理念,无论是对于朋友同学、父母亲人还是这个世界,他都主张孩子们能够敞开心扉去表达自己,去了解他人。

就像是这本书中的艾达和萨迪德,他们虽然来自不同的地方,接受的是不同的文化教育,但是在他们的成长道路上都有着自己的各种烦恼,而彼此的通信让他们相互敞开了心扉,彼此交流,彼此了解。即便是在故事的最后,他们因为某种原因不能够继续联系,他们也没有因此而表现出什么极端的情绪,因为他们在通过这些来往的信件,已经渐渐的学会了理解与包容,会用一种平和的心态去看待这个世界。

这或许并非是彼此沟通所直接带来的影响,但是却在不知不觉间潜移默化般的改变了他们。读安德鲁•克莱门斯所写的这些故事也一样,在阅读的过程中,孩子们也会不知不觉的被这些故事所吸引所影响,做出一些自身的改变,而优秀的儿童读物就是有这样的魅力。

我的外国笔友读后感第九篇

每个人的心里都住着天使和恶魔。天使引导你不断向前看,给予你鼓励和赞扬。它让你更有信心面对生活的每一天,变得更有干劲和朝气蓬勃。而恶魔的那一面呢?它会不断地打击你,不断地给予你负能量,引导你走向消极的世界。让你容易陷入消极的氛围,从而可能走向一蹶不振。我相信这种天人交战的场景,每个人的脑海里都曾发生过。故事里的艾比在自己许下承诺之后,心中的小恶魔就开始蠢蠢欲动了。还好!她还处于干劲满满的前期,状态没有收到影响。但在现实中,我们一般很难发现人们心中小恶魔的一面,因为人们很擅长隐藏自己的情绪。而不像漫画里面直接就画几个小框,在头顶天人交战。所以,现实中我们更需要把自己的这种情绪找到人述说和排解。这样才不会在自己慎独时候,走入不好的境地。

我们一般很少把自己的情绪轻易和自己熟悉的人诉说,不知道为什么,很多事情可以和陌生人说,却不能和亲近的人说。因为偶尔有些事情只想找人倾诉和发发牢骚,和自己熟悉的人说,往往会引发不必要的不愉快的事情。我觉得找笔友的事情,就是一种自我的解放。把那个真实的自己毫不犹豫的解放出来。也叫寻找自己的天性。

我记得笔友这件事情在2000年的时候特别火,那个时候很多少男少女杂志上面都会有交友宣言,只要你有兴趣,并且勇于走出第一步。那么很可能你就会拥有一段跨越千山万水的友谊。人们总说少年时候的感情特别牢固,大抵年少的时候,我们才会毫无保留付出自己的感情。所以大概这段笔友的生活也会让你拥有兄弟或者姐妹。

看了这本书之后有点后悔没有走出这一步,觉得自己的人生缺少了一个认识知己的机会,也错过了一段兄弟或者姐妹的情谊。虽然现在腾讯弄了漂流瓶,摇一摇等。但那种感觉特别不一样,大抵古人鸿雁传情的浪漫吧!大抵是自己不再年轻了,即使是陌生人也是不肯交付真心的了吧!

小的时候总想着长大,长大却又总想当小孩。我们总在恰当的时机,憧憬了不恰当的事情。我们似乎学不会在正确的年纪,学会珍惜当下的时光。还好有书籍可以弥补遗憾,无法亲身经历,看看也是好的吧!以后也想让自己的孩子试试这种交友方式,觉得对于培养小孩的交流能力很有帮助。也能让他们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小天地,也可以在这个感觉逐渐冰冷的相处关系中,仍然保留对于友情的期待。

作者站在孩子的角度,把稚嫩的小男孩、小女孩的小心思,小表情都写的活灵活现了看着这本书有种恍惚回到了那段岁月之中的感觉。觉得非常开心。毕竟,有些情感只有那个年纪才有。

我的外国笔友读后感第十篇

生活在快节奏的信息技术发达的时代,我们得到了许多便利的同时,也在悄悄地失去,我们拥有了手机拥有了电脑拥有着网络,可以轻而易举地联系到千山万水后的人,但却很少再有纸短情长的真挚,很难再有“家书抵万金”的珍惜了。你有多久没有写过信了呢?

而这个故事唤醒了我对书信最美好的期待,仿佛我也成了两个小孩子中的一个,带着期待给远方的笔友倾诉自己的烦恼,分享自己的快乐,想说的话无穷无尽。

豆瓣的书籍封面图

拥有一个笔友是多么酷多么幸福的一件事啊,你们身处不同的地方,对对方一无所知,然后一点点一点点慢慢地熟知,书信让两个陌生人的心慢慢靠拢,你可以无所顾忌想说什么就写什么,对着家人朋友说不出的话,心底的秘密,在笔尖却更能顺滑地流出。想当年我还是个小孩子的时候,可是一直想找个pen pal呢。

给笔友写信是一件很神秘的事情,你会情不自禁地对对方产生期待产生好奇,就像故事中的艾比,在她写出的第一封信里她就迫不及待地发问了,“你住的地方是什么样子的?能看到山吗?”“我们这里的新闻有时会播报一些关于你们国家的消息,大部分是说为什么你们国家会发生那么多的战争。你住的地方有受到波及吗?”“希望你能在回信里告诉我一些关于你的事情。也许你可以谈谈你的家人,或者说一说你住的地方是什么样子……”

你瞧,艾比其实是个不错的小姑娘,喜欢攀岩,和很多小朋友一样喜欢体育课,唯一的不足就是成绩太差,差到什么地步呢,老师跟她说可能需要留级重修,但这正恰恰是书信开始的起源。艾比终于意识到自己对待学习的态度问题,她不想因为留级而被别人嘲笑,于是她选择竭尽全力拼一把争取能不留级,从而接受了老师的特殊任务来加分——给笔友写信。

而生活在阿富汗喀布尔北方山丘上的一个小村庄里的萨迪德一开始是并不欢迎这封来自美国的信的,对于一个有自尊心的快满12岁的小男孩来说,不得不接受任务给一个远方的女孩子回信是一件难以忍受的事情。但他作为村子里最优秀的、英语最流利、英语作文写得最好的孩子,不得不接受了老师的委任。

那么这两个生活完全不一样、个性完全不一样的笔友,在书信中会有怎样的发展呢?书信最终能成功架起他们内心的桥梁吗?

童书的价值不仅是让孩子们阅读,成人也会被孩子们最纯朴的思考方式、最真挚纯洁的感情所洗涤,这是本值得一读的童书,不论小孩还是大人。

我的外国笔友读后感第十一篇

笔友对现在的小朋友来说应该算是陌生方式,连我也有着久久的年代感。我们中学时代时很流行笔友,如果能顺利交到省外的笔友,那更是幸运,就像打开了了解世界的另一扇窗。交到外国必有得可能性真的不大。 而现在,哪怕是孩子在玩游戏时也能顺便跟任何地方的小朋友对上话,但是他们像是尊重对方隐私似的,从不聊游戏之外的一切,而我的网友也遍布各地,但是两个人互诉衷肠的机会却不多,群聊讨论倒是常有的。

看到成绩不及格的边缘文中的艾比,就像看见我家孩子,太像了,不是笨,也不是懒,就是不大愿意写作业。但当艾比听到老师让他留级的消息,他的做法令我欣赏,整个过程,充满了思想斗争,和内心的纠结,但他最后还是决定坦然面对,并且做出积极的改变。除了想父母坦白,还是从当天就认真完成作业,并预习了第二天的功课。虽然内心仍旧不安,但他的积极面对已经令他成长。学习不是想当然的事,也不能只按自己喜好。学习并不是特别容易的事,这个过程需要不断探寻我们到底要做哪些必要的事情,除了作业,功课,还有内心面对问题所做的选择,这才是真正的成长。

对于孩子不愿意留级的想法,艾比,父母和老师的反应都是亮点。

1.艾比的表达和争取

很明显,他觉得留级是很不体面的事,如果由老师告诉家长,那就是留级的最后通牒,为了有争取的余地,他请求老师,有自己来告诉父母关于老师建议他留级的事。这是反思自己后做的第一个决定。

跟父母谈留级的问题时,艾比极力争取,并且承诺要积极想办法努力不被留级,并且立即行动。

32.父母的态度很平静。

在艾比表达出自己不愿留级的想法时,表达出失望并提出了以往没能得到解决的成绩问题,从艾比的反应里,爸爸肯定并提取对学习应持有的态度,也反思自身,早该监督艾比的学习。妈妈则开始投入辅导艾比学习的行动。

3.老师的态度很严肃

对于艾比而言,留级不仅仅是个建议,也是对于成绩落后却毫无努力的惩罚。能够感受到艾比的压力,他对这个建议的直接反应就是不同意。但他的态度是那样平静,显然已经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争取自己的想法能够得到老师的理解,做到这点真的很难得。

照顾到了艾比的情绪。为了避免父母接到老师的信之前,艾比还不知道即将要面对留级的事。这个谈话过程,老师很注意艾比的反应,“你有什么问题吗?”“来做个深呼吸,要不要我给你倒杯水吗?”“仔细考虑下好吗?”“所有的事都是可以解决的”

艾比确定要争取不留级,老师说“我绝对愿意用各种方式帮你”。

争取不留级要做三件事,一,每天按时完成作业,二,每次考试要85分以上,三,额外一项作业。这额外加分作业就是给国外的笔友写信。这些加分项作业的信我觉得孩子应该感兴趣,都是讲孩子的心事,也许因此学会写信也有可能。

印象中,留级这种事很有可能弄成鸡飞狗跳的局面,而这么严重的教育问题就这样和风细雨地达成共识,真的有种强烈对比,就连自己,平时在教育孩子时也用力过猛。 从艾比老师的态度足可以看出,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我的外国笔友读后感第十二篇

最近看了一本小说,严格来说,是一部儿童文学作品,书的名字叫做《我的外国笔友》,看到这样的书名,勾起了曾经的回忆。笔友对于现在的同学们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以及体会,已经不是很清楚了,毕竟每个时代有各自的特色,现在科技如此发达,便利,还像曾经那样靠书信作为通讯交流方式的,应该也不会很多了吧。但是看到这本书,很多的陈年往事随着故事 ,倒豆子般倾泻而出。

这是一本非常精美的图书,封面的设计非常吸引人的目光,虽然内容很简单,只是一个金发的外国孩子,在阅读一封信笺,可是整体的设计,以及色彩的搭配给人一种简约的感觉,非常质朴,却是吸引眼球。孩子单纯的眼睛中,看到的是希望,是渴望,这种感觉是多美的美好,让人不禁联想到很多。孩子附近最显眼的就是那个邮箱了,也许是为了突出是国外的邮箱,在上面书写着美国邮箱几个大字。可能是由于国度的不同,邮箱的设计也是略有差别,可是邮箱的用途是相似的,信笺给人们带来了问候,以及想要表达的一切。周围的植物也是格外的醒目,远处那些充满异域特色的建筑,让我们看到了不同的建筑风格,以及风土人情。

本书的作者是安德鲁•克莱门斯,这是一位美国的畅销作家。作者非常喜欢文学创作,尤其是儿童文学作品,更是受到读者的关注和喜爱,作者的作品非常具有时代的特色,而且作者的作品长期以来获得大家的好评,并且斩获多种奖项。作者的作品销量一直处于领先的地位,不仅是在美国被大家认可,在世界各地多个国家,也是风靡一时,作者的作品被译成几十种语言版本,在世界各地流传。作者的作品还是被教育部门和读书机构认可,被专家学者的鼎力推荐,入选全美儿童阅读计划,成为孩子们喜爱的图书。

看到书中的故事,也是感慨万千,其实笔友在书信时代,是一种非常时尚的,而且充满好奇的所在。而书中的笔友却和一般的笔友有所不同,这是一个外国的笔友,这对于很多人来说,是一种新奇的事物。在日常的生活中,笔友之间一般来说,虽然只是靠书信交流,可是毕竟是同一个国家,文化差异并不是很大,人们对于事物的认知也是具有相似之处,思想交流也是比较顺畅。可是换做一个外国笔友,那么就出现了更多的问题,文化差异,地域差异都是问题,但是反过来,这些对于彼此来说,又都是新奇的东西,大家可以通过书信,交流,了解彼此文化的差异,了解不同的地理历史,人文,以及在生活学习中的问题。这些也都是交流的主题,也是彼此想要了解的,还可以互相交流心得体会,而且加深两国人们之间的了解,真的很不错。

书信这个即熟悉又陌生的事物,对于现在的人们来说已经不是那么重要了,现在的科技发达,通讯便 利,人们很少在使用这种传统古老的通讯方式了,可是曾几何时,这种通讯手段是多么重要啊,人们基本上都是通过这种方式来获得远方人们的消息。而笔友也是基于书信的前提之下应运而生的。因此看到本书,真的勾起了很多往事的回忆。

《我的外国笔友》是一本非常不错的儿童文学作品,让我们看到之后,勾起了对于往事的回忆,故事中的很多都可以看到曾经的影子,作者的文笔清新,书写流畅,故事内容通俗易懂,主题健康积极,非常适合小朋友阅读。

我的外国笔友读后感第十三篇

作为一个大孩子来看这一本书,感触是非常不一样的。我觉得有时候我们对于孩子的坚定,不应该仅仅来靠年龄,而应该从其他影响因素也加入进来考虑。在看这本书的时候,我是感觉非常羡慕主人公艾比的。因为他有机会接触到来自其他地方的同学或者朋友。我感觉从我接受的家庭教育出发,父母都是特别保守的人,他们怕我出远门,怕我遇到坏人,怕我迷路,找不到回家的路,因此把我保护得特别好,让我感觉我和这个美妙的世界总是缺少很多的联系。

在书中,艾比因为一次额外的作业而意外认识了热爱阅读、成绩优异、擅长写作文的英文高手萨迪德,他们通过写信的交流方式分享自己的生活和烦恼,认识彼此的地理环境、文化背景、学校生活等方面的差异。看到这里的时候,我感觉,他们的交流,就是我们今天的QQ之类的联系方式。但是他们的交流好像多了一层神秘的色彩,他们不知道对方长什么样子,他们仅靠文字来传递他们之间所发生的一切事情。

其实,有时候我们会发现书信可以传递出更好的一些东西。尤其是在今天手机普遍使用的一个时代,人们很多表达都被束缚在手机当中,然而忘了,最原始的文字才是能够表达出最真切的情感。也正是因为现实状况如此,我觉得这本书的用意非常的好。通过写信件的交流,让人们明白,我们在教育一个孩子的时候,一定要让他老几?我们表达情感最原始的沟通交流方式,才是我们最应该传承下去的。

在书里面,借由笔友通信的过程,艾比和萨迪德都更加了解自己的想法,也改变了彼此看待世界的角度。这样我们就感觉自己的生活当中,就好像多了一个朋友,你可以随心所欲的跟他分享你快乐的,悲伤的高兴的事情,他也会为你提供一些问题的解决方法。而且通过信件的交流,我们可以看出,这对于一个小孩子的沟通能力的提升是有很大的帮助。

可是,这段随着信件日渐增长的友谊,在交流的过程当中,也遇到了一些麻烦与问题。我们可以看到他们俩是如何去解决这些问题与麻烦的。可能作为大人,等我们再看这些的时候,会感觉有一点多此一举,但是其实这就是在孩子的世界交流与沟通的一种方式,他们解决问题的方式也许不是我们所赞许的,但是,这是他们的选择,也是他们的脑海中所给他们呈现出来的一些观点与想法的实践版本。

假如我有一个外国的笔友,我可能会跟他聊一些什么东西呢?这是一个非常富有无限想象的问题。

我的外国笔友读后感第十四篇

最近看了一本美国儿童文学家安德鲁.克莱门斯的作品《我的外国笔友》,我思绪万千。感慨作者的思维方式,同时也慨叹我们中国的家长很少会站在儿童的角度上想问题。这本书希望给我的孩子们看看,让他们知道他们老妈多为他们着想,努力想让他们的童年过得快乐点。 《我的外国笔友》讲述的是美国女孩艾比儿童时代在学校里面遇到很多烦恼,譬如学业压力大,儿伴之间玩耍的困扰,与父母间意见的不和。一次无意间遇到一个成绩优异,爱好阅读,喜欢写作文的网友萨迪德。两个从未见过面的小伙伴,通过写信的方式交流着自己的学习,生活,爱好,烦恼。语言风格纯真有趣,天真开朗,在这两个笔友的交流中,我看到了他们因为对方的思想不断被对方影响,从而不断改变。

如果我的孩子有个外国笔友,好吧,我很清楚的知道在现在社会中,有一个网友才现实,很少有人再用笔写信了,我姑且承认他们有这闲工夫写信吧。 如果我的孩子有一个外国笔友(网友),我一开始会担心,他们的语言是否说得通,我们家假娃的英语能够派上用场吗? 如果我的孩子有一个外国笔友(网友),我会担心对方是不是真的是一个孩子,跟我们家孩子差不多,如果是笔友,也许我会少很多担虑,如果是网友的话,我会很担心是否被刷卡忽悠,是否对方想要从我们家孩子身上获取大人的信息,然后骗钱。我会很担心孩子是不是会被骗走,来一个离家出走,闯荡江湖。 如果上述情况都没有,只是像艾比一样遇到了一个好朋友,遇到一个志同道合的孩子,比他什么都好,能够带着他向前进,改变他不对的不成熟的想法。那么我做梦估计都会笑醒了。 所以看完克莱蒙斯的这本书《我的外国笔友》一定会引起中国家长和美国家长教育孩子的大比对。中国家长典型的虎爸虎妈,瞻前顾后的教育方式和美国家庭注重孩子内心,心灵教育的生活方式。生存环境不一样,教育方式也不一样,我要学学《我的外国笔友》里克莱蒙斯给孩子们内心的世界的培养,学会理解孩子,站在孩子的角度上想想问题。 《我的外国笔友》这本小说适合孩子看,更适合大人看,适合中国的教育者们看,借鉴借鉴教育方式吧,但是不能照搬硬套,还能看具体情形。孩子的世界是美好的,孩子的心灵是纯洁的,如果碰上可以共同进步,带领进步的,那将会是特别棒的一个教育方式了。

我的外国笔友读后感第十五篇

· 下了一整夜的雨

· 早起就是好天气

· 又在昨晚梦见你

· 我们快乐的游戏

· 都是怪我的粗心

· 责备自己太大意

· 找不见你的地址

· 可爸爸就要去邮局

· 想快点告诉你我用你送的蜡笔

· 画了幅画特快专递给你

· 想快点告诉你我的十二分惦记

· 再远的路没有什么关系

· 我的心放在你那里

· 下了一整夜的雨

· 早起就是好天气

· 又在昨晚梦见你

· 我们快乐的游戏

· 都是怪我的粗心

· 责备自己太大意

· 找不见你的地址

· 可爸爸就要去邮局

· 想快点告诉你多想天天在一起

· 研究十万个为什么的问题

· 快点告诉你明白一些大道理

· 朋友之间最看重的是情谊

· 我的心放在你那里

· 我的心放在你那里

--《快点告诉你》歌词

上小学的时候,因为学校与家离得太远,所以每次急急忙忙跑回家,能赶上听到“动画城”栏目的片头曲《快点告诉你》,就感到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事了:旋律轻快,女歌者的声音真的是像银铃一样(而且之后还有“大风车”栏目,感觉这一天至少中了一次动画大奖)。只是听的次数多了,记住了歌词以后,每每看到类似的故事,感到熟悉的快乐的同时,却也总会有淡淡的伤感--为故事中的两位小主人公,为远方曾经有过数信之交的我和笔友们。

说起交笔友,与女主人公艾比和男主人公萨迪德相同,大家最初往往都是出于种种原因,由学校和老师促成的。与萨迪德情况类似又不尽相同的是,因为老家所处地区偏远,我和身边的小伙伴参加了几次笔友计划,最后都以失败告终--在乡下的村子里,一个孩子被来自外界的“神秘力量”选中从而产生的精神需求,往往是最被重视(会被上升到“不能丢了大人乃至整个所处地区的面子”的层面,因而不得不同时面对来自学校、村官、家长等多方面的层层把关),也最不被重视的(一则因为交通不便;一则因为生活条件不好,孩子们普遍没有零花钱,总是有事脱不开身不能及时帮忙把信寄出的老师和几毛钱的邮票,往往就能让对方交流的热情迅速冷却,从而失去联系)。万幸的是,艾比和萨迪德则超越了种种阻碍,完美达成了“高山对平原”“共同提升语言运用能力”“男女混搭”“学渣对接学霸”等多个成就,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发生在孩子最真实的精神世界里,才会让我们乐于相信的温暖故事”。

与此同时,他们的烦恼也那样鲜活:一个写了信却不能署自己的真名;一个与老师有约定,不得不拿到规定数量的信件,还要跟大家分享,否则就是在做无用功。那么,当他们度过了天真地在第一封信里就说明了自己的意图、必然的拘谨和抵触的阶段后,开始在信中发现了一个值得信任、能够倾诉烦恼的对方时,还能严格地控制自己不向对方“倒苦水”吗?如果说到的小小不满,内容涉及到各自过多的生活环境,会不会惹得老师家长们不高兴,觉得这些信息不适合分享给对方和对方世界里的老师与同学,对他们施加压力,让他们刚刚展现出的自我不得不再次“休眠”?他们会不会为了维护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友情,选择反抗虚假署名、“写信只是为了保住面子和帮忙”这样的形式?一旦脱离开这样的形式,他们又将怎样保持联系,向对方证明“我的心放在你那里”?······

这些已知的、未知的可能性,都深深地吸引人继续读下去。为那些年少的好奇与真诚交付的信任,为那些小小的遗憾与深沉的感动。直到会心一笑之后,发现脸上不知不觉,已经爬上了两行温暖的眼泪。

还剩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