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 > 《德里克·贾曼》读后感锦集

《德里克·贾曼》读后感锦集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5-07 03:40:15
《德里克·贾曼》读后感锦集
时间:2024-05-07 03:40:15   小编:

《德里克·贾曼》是一部描写自闭症男孩德里克成长历程的小说。在家人和老师的支持下,德里克逐渐克服困难,展现出惊人的才华和坚强的意志。小说深刻地探讨了自闭症患者的内心世界和社会对他们的态度,展现了爱和包容的力量。

《德里克·贾曼》读后感(一)

这本上海文艺出版社知人系列的《德里克·贾曼》是一本小书,小到称之为“胶囊式的传记”,书很薄,内容却十分丰富。

作者迈克尔·查尔斯沃思基于德里克本人的自传、电影、绘画等作品,以及大量已出版及当时尚未出版的种种资料,得以从德里克的家庭、幼年、成长、艺术等全方面地呈现出这位英国电影的天才。如此庞杂的内容囊括于这本胶囊式传记,这必然得益于作者书写的简洁与条理,而且并非浅浅记录德里克的一生。

作者在本书中坚持称这位艺术大师为“德里克”,而非“贾曼”,这是出于去掉这位所传对象的父系身份的考虑。读完全书之后,我想读者都会像我一样佩服作者的处理,因为德里克的一生不能不说深受这一点的影响。

德里克的父亲兰斯·贾曼是空军出身,战争的阴影必然笼罩在时代中的每一人,而参与战争的人尤甚。代征带给德里克父亲的便是暴力和控制。年幼的德里克深受父亲的家暴,并且父母对他施行的控制行为体现在他的电影作品中(《英格兰末日》)。此后德里克一生的抗争行为与反抗父亲的暴力不无关系。

此外,由于德里克幼年与小男孩的亲密行为,导致他遭受到学校师生的霸凌和羞辱,这一切都成为他成长过程中的烙印,它们将会一次次出现在德里克不同的作品当中,由他诉说着过往如此遭遇所受的长久痛苦。

他的人生开启于他人对于自己的不认同与压迫,而他人生最关键的部分便是坚持与之对抗。

因为性取向的问题,德里克受到种种非议,但难能可贵的是,他具有高度的自我认同,不同于部分性少数群体的迷茫和遮掩,他从未胆怯退却,反而高举旗帜为自己的立场奔走呐喊。

德里克·贾曼最为出名的身份是英国电影天才,但是他却活跃在多种艺术领域,除电影之外,还包括文学、绘画、园艺和设计。

这些艺术领域,或多或少都对德里克的电影创作带来影响。

本书作者遵从传统的传记书写方式,以德里克的成长时间作为线索,依序对他不同时段的艺术创作进行介绍,并加以简短客观的评述。从他在邓节内斯的花园,到他学生时代的画作,从他的舞台设计到电影制作,作者用妥帖的文字呈现出德里克相关作品的效果,并结合他的创作理念、过往经历、自身选择与立场对作品进行分析和评论,尤其是对电影的阐述。此前在观看德里克的电影作品时,总会因为晃动的画面、冗长无目的的镜头、缺乏故事感的情节而昏昏欲睡,而通过本书作者多方引证和分析,才能得知这些在我看来毫无头绪的画面的真正含义。

在众多的艺术领域当中,雕刻并非德里克所长,本书中所提及的他与雕塑的关系,除了他对建筑的喜爱之外,大约还有一个和电影雕塑家克斯利托弗·霍布斯的友谊。

之所以写这个题目,只是我这个读者和观众认为,德里克单作为艺术家本身,在短暂一生中,德里克活跃于众多领域,并皆取得辉煌成就,优秀的艺术家有很多,但在他身上我却真切看到生命深度与广度并存的可能,这不能不让我感慨敬佩,他简直可比时光雕刻大师。

《德里克·贾曼》读后感(二)

于一个在“艺术”和“审美”方面迟钝的人来说,读英国作者迈克尔·查尔斯沃思的《德里克·贾曼》是个不错的选择,这部胶囊式的传记介绍了德里克·贾曼的人生经历和艺术领域的成就及心得,他有着丰富的艺术想象力,以个性鲜明的浪漫和激情进行艺术的表达赢得了行业领域和观众的认可,而不可忽视的是他在炽烈如火的热情中还能保留一份平和、安静的美好,他是个艺术天才,毕生都为实现自我人生价值而奋斗。 德里克父亲饱受战争的影响并将这种暴力情绪延续到年幼的他身上,欺凌和孤独成为他在大学之前的主色调,而他仍怀有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让人忍不住松了一口气,获得文学学士学位后继续攻读剧场设计,在此期间他积极参加各项创意比赛,优秀的作品为他带来了“伯乐”的赏识和机遇的垂青,让他站在了设计界的顶端。

当所有人都在追逐艺术潮流的时候,德里克却忍不住回望历史,甚至不遗余力的将古典世界的碎片捡起来。英国电影《卢丹的恶魔》成为他走上电影道路的契机,这条特别的路让他用独特的艺术理解、拍摄理念和方式表达故事,在当中我们能看到德里克对待作品的专注、细腻和热情,蕴藏在他内心深处的爆发力给与观众————大胆、惊艳、刺激又宁静、诗意、美好的体验。 德里克没有把自己固定在某一个领域,他擅长绘画、写作、电影、园艺,并且皆有傲人的作品留存,作为一个普通读者想大胆表达一下自己的感受:写作是人生的思考和记录,电影是某种坚持的展现,绘画是内心波澜起伏的表达,园艺是德里克留给自己的一个世外桃源,他是一个极静又极动的人,这种矛盾感在他身上一点都不显得违和。他对艺术怀有纯粹的爱,反对用金钱来衡量艺术,反对资本干预艺术市场。

德里克的性取向及作为艾滋病患者,在当时的英国社会遭受到了诸多恶意,他以“愤怒”情绪为这个群体争取权益,这个时候他的艺术才能也在其中发挥了作用,他的身体健康状况和绘画融合在一起,《邪恶的女王》系列在带来视觉冲击的同时也表现出了深刻的思想。

对初认识德里克的我来说,他给与了我多样的美的感受,因为一本小书而对一个人感兴趣,拓宽了认识和眼界,这正是读书的好处,循着书中提到的关于德克里著作和德克里的作品去寻找,进一步充实阅读量和光影量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德里克·贾曼》读后感(三)

虽然说是胶囊式传记,但是读起来感觉比一般的大部头都内容丰富。这个丰富不只在于广度,而且还有深度。 只有200多页篇幅的小开本,却很巧妙的把德里克贾曼这个人和他的作品都一一作出全面的呈现,且很多时候,他和他的作品也是一体的。这种双螺旋的关系也是行文的基调,我们看到了他在创作他的作品,也同时在他的作品里看出更多个他。 或者简单来说,他就是以他的作品来和这个世界抗争吧!这种争斗,有关于他的身份,有关于他的爱与怒,有关于他的诉求,也正是在这种逐步加强和递进中,他和他的作品合而为一,从最开始的被器材所限制,到最后的无限表达,甚至不需要更多的画面,只要一片蓝。

虽然他在电影产业中取得的成就是瞩目的,但也不应该忘记他最初的多领域艺术家身份,比如,绘画,而这个画家也反哺到他的电影中来,甚至从业内的角度来看,如果先有一定的画家思维,再参与影视创作,绝对是加成的!而诗人的品格决定了他电影的叙事手段是纯纯为表达而服务的,所以无所谓故事,无所谓人物,内里都有一根线,就是德里克作品的署名。 从本书也了解到他学生时代被霸凌,而这种霸凌的阴影也几乎伴随了他的一生,即使他已经成为自由的个体之后,还在为同伴们发声。书中讲着男校中的同和异,都各自苦恼,这种禁忌感就像春天里的虫子开始啃噬将在秋天收获的果实,即使面子上很好看。而在他后期与电影结缘,聚集一些人以拍电影为乐时,又自然的产生了各种的矛盾,他和讨厌他的人和被他所讨厌的人,在现实中,在画面里,都是生命的阵痛。虽然不能主观的认定他所有时候都是对的,只能感叹成事的不易!

他也出版了诗集,后来觉得不妥,但已经无法撤回。我想这也是很多时候的他,勇敢地去闯,但也会有想回头的时候,只不过被现实裹挟着,只能向前。所以他成为了代表人物,但显然也失去了一些。书中也讲到了他的家人,特别是他纯洁的母亲,几乎是充满光辉的,而父亲在去世时,也相互表达了和解。所以,做什么有那么重要吗?我们做的最多的事情,都是在重塑自我。 而他的生活环境,与更多匿名式情侣的聚散,也决定了他所聚焦的关注点,所以我们看到了很多被禁止的台词,动作,被他当成一种武器,最终变现为无法被禁止的思想。他拍电影大部分时候喜欢用即兴的方式指导演员,来捕捉一种灵感,但显然,这种能力特别依靠身为主体的人的积累的厚重。好在他是把身体(自己的或他人的)当成武器一颗一颗的点向对面的人,我们讨厌刻意而为,但是对于真,则会保有支持,是稀少的,是勇敢的,是作为人的一种不可理解的艳羡之情。

当然,常年的浪子生涯,除了更多的爱恨交织外,身体也变成了一种危机的温床,这危机随着日子的累积而不断加剧,向外的斗争逐渐又走向内里,两种禁锢的枷锁却也捆绑不住自由的灵魂,他的创作欲,也同等的被激发,毫不客气地拿起任意的武器,毕竟艺术是相通的,他给予涂抹,给予表白,歌颂或唾弃! 后来,他有了一座花园,他在花园里做园丁,大概也是对人世的一种倦怠吧,就像他和他所针对的撒切尔,在拼尽全力的同时也能看到这力被化于无形,毕竟那是他不熟悉的领域,那是多人集团式的操作,一种新的凌驾体系,就像当年他在校园里,依旧是少数派。

他的眼睛盲了,却好像又能看到更多,世界缤纷的背后也许只是一个单色调的肆意幻想,我们的正确是真的我们选择的正确吗?还是因为是被认为正确的正确选择? 很显然,我们看艺术家的作品,不能抛弃艺术家,如果只是物品,自然没有灵魂。 把生命力寄托在可以流传更久的事物上,才是不朽的。

还剩页未读,是否继续阅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此文档

范文

Powered 2024 版权所有 ICP备666666号

付费下载
付费获得该文章下载权限
限时特价 2.00
原价:¥10.00
在线支付
付费复制
付费后即可复制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提示:如无需复制,请不要长按屏幕影响阅读体验
付费下载
付费后即可下载文档
特价:2.00元 原价:10.00元
微信支付
x
付费下载
扫一扫微信支付
支付金额: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