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念青春》是一部以青春为主题的电视剧,讲述了一群年轻人在追逐梦想的道路上经历的成长与挫折。剧中,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独特性格和追求,通过他们的故事,展现了青春的热血与激情。剧情紧凑,情节跌宕起伏,给观众带来了强烈的共鸣。同时,剧中的演员们也表现出色,将角色形象塑造得深入人心。《念念青春》是一部值得一看的青春励志剧,它让人们重新思考自己的人生与梦想。
《念念青春》观后感(一)
节目组选择张艾嘉作为主持人真的是非常明智的选择,细腻温暖有丰富的人生经历和阅历、最主要的是有一颗不老的青春心灵。嘉宾分享自己的青春,可能是伤痛、痛苦不堪回忆的、也可能是美好的,普通的不同行业职业的听众分享别样的青春。朗读念诵自己的青春,用文字回忆过往。
每一期的嘉宾的年龄都有所差异,从15岁的棒球少年到耄耋黄永玉,不同年龄段的青春回忆各有风采,每一集基本的上都有一个青春命题。最后张艾嘉组织逇滚石音乐快闪“快乐天堂”活动,重现了另一种青春。
《念念青春》观后感(二)
第二期《念念青春》如期而至,依旧没有让观众失望。这个节目的神奇之处,总是可以让我在面带微笑的观看中,瞬间破防...
温柔的张艾嘉,温和的周华健,两位老友相见,奠定了本期温暖的基调。
很喜欢节目这样缓缓的节奏,和那些搞噱头,追刺激的快节奏真人秀相比,这样平缓自然的节目更显真诚与可贵。不是呆板的访谈,也没有模板化叙事,就是两位许久未见的好朋友,聊聊过去,看看未来。一切都显得顺其自然,令人舒适。
青春是什么呢?是年少的爱意,是家人的鼓励,还是追梦的勇气?周华健歌词里唱到“晴空朗朗 绿草苍苍 弥漫着传说泥土的芬芳。”我想,那些被歌词记录下的小确幸,就是他青春的意义吧。
《念念青春》观后感(三)
对于周华健的记忆,还是停留在那首和朋友们聚会去ktv必点的歌曲《朋友》上。这似乎是每次散场前都需要拿来重温的歌曲,然后于本次聚会画上句号。柔和又有力量的声线,儒雅中总是面带微笑的脸庞。
节目很用心,给周华健准备了两个小惊喜。每一个小惊喜都直击周华健内心柔软的地方,于是我看到周华健反复湿润的眼眶...
周华健说他一个人弹吉他从夜里弹到天亮的时候,我想起了我的年少时光,那个时候,我也钟情于吉他,反复拨弹,成了我青春特有的记忆。但忘了从什么时候起,那把陪伴了我很久的吉他已经落满了灰尘。
当我看到周华健在舞台上抱起吉他轻轻吟唱的时候,突然觉得内心某个地方悄悄被触动了一下。嗯,好像确实把自己喜欢的东西丢掉好久了...
谢谢周华健,就像节目中说的医生治愈患者的身体,而你的歌声,治愈了我的心灵。
《念念青春》观后感(四)
看了第一期,说一说自己的感受,算是做个小分享吧。 每个人的青春里都会有的碎碎念、涂鸦、笔记本,变成一个节目来怀念。 《念念青春》由导演张艾嘉,邀请她的朋友,自主选择他们个人青年时期的私密的记忆,文摘或者日记,涂鸦或者手作,在一场青春念诵会上进行分享。 我们能看到他们的青春笔记本,借此打开我们自己的青春记忆,他们的分享有关爱情,有关自我,有关家庭。 说是真人秀,其实更像个谈话类节目。能感受到张艾嘉的诚意,和温暖温柔的周深搭档,两个人都是很好的聆听者,又能很精准地输出一些观点。 只是第一期,就时常让我闪泪光。 没有人永远年轻,但每次回想起自己年轻时,或者误入别人的年轻时,谁能不热泪盈眶呢?
《念念青春》观后感(五)
第二期(周华健)观众提问:“会不会有一天,或者突然觉得,是不是热情没有以前那么的强烈,…怎么度过过渡期。”周答:“我进了这行大概十几年后,然后就是所谓的中年危机,哇~那个真的是%,突然没有人要买唱片,我能掌握的所有技巧,都是怎么去做十首歌,让你觉得值回票价,然后突然这件事情不存在,我不知道,我今天回头去看,当时这个所谓的中年危机,对我来讲后来真的,真的只有时间可以解决,我当时没于任何能力去面对它。然后非常无助,一方面其实更重要的后来才知道真相,并不少因为唱片业的转型的关系,是歌坛自然会有一个十年后的另一批人要出现,然后他们自然有一些新的音乐,会更适合年轻人听,就等于当年我出道的时候我是有一批适合我们这种声音的人在听,然后他们也跟我一块长大了,他们也不一定要再去听歌了,去买唱片了。然后新的那个有消费力的年轻人的一群,已经属于另外一批歌手了。那个时候都是很难去解决的问题,没得解决,今天回头看真的是原来只有是时间。再过了个五年,我几乎要到五六年我才能够认清了,原来我很喜欢我的这个工作。现在已经到了另外一个境界了,这个关就过了。过了以后就是说‘原来我可以不用理你们,我开始会理我自己了,我到底想要唱一个怎么样的歌’,我一唱出来的时候,就是从我心里面唱出来,然后我现在可以开始玩这个游戏了,我也没有市场的压力了现在,因为现在根本没有(唱片)市场,可是刚开始的两年,你不知道怎么面对它的,这个是我做得最好的一件事情。虽然它不存在…那个失落感。”(张,我们那个年代的热情依然存在…)
《念念青春》观后感(六)
该如何解释「青春」二字,人们给它的定义往往美好而又伴随痛苦。 在《念念青春》的片场中集结了不同年龄不同领域的人,一起探讨关于各自青春路上的感悟与体会。 在大家讲述各自的故事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成长路上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自我的怀疑与拷问、难以接受的别离、追梦路上的迷茫、放不下的遗憾…… 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渐渐会发现,“人生”这两个字,就是“欢声”同“泪盈”四个字砌的,明天总比昨天好。 再回到节目最初的几个提问:
“我们需要他人的关注与认同下才能成长吗?”“你是否喜欢你自己?” 在提问的同时也给了我们答案——那就是直面自己的内心。 或许很多时候,疼痛都是来源于自己,成长是一个过程,有起点,没有终点。人生更多的是需要勇敢的接受与坦然的面对。 最后附上周深的寄语: “永远不要忘记自己有光,也永远不要忘记自己有梦”
《念念青春》观后感(七)
第一期就给我看得涕泗横流的。
周深分享了自己声音的故事,活脱脱的励志模板,还分享了很多小时候的照片,看得出来很真诚,很认真在做这个事情,不是敷衍了事。从声音不被认可,到站上的舞台越来越大,他说他很感谢听他唱歌的人,也希望大家不要害怕自己的不一样。
印象最深的是后面一位小哥,少年时期的困惑,哪怕后来长大成人了,到了工作了还是会有一些映射:我会自卑。
张艾嘉分享了一个自己的故事,我觉得说得很好,最后几句给我说得当场泪奔。她说她曾经生过一场病,觉得自己的外貌和精神状况都很糟糕,但有一天她就突然醒悟了,对着镜子里糟糕的自己说,这具身体是要陪我过一生的,我凭什么不爱她呢?
然后她语气温柔又坚定地告诉分享者:会不会,你只是没有发现你有多好呢?
《念念青春》观后感(八)
从第一期周深,到现在播出的第四期刘若英,《念念青春》已经悄然过半了,回头来看,在节目播出的这四周里,我不知不觉地开始对青春有了很多思考,不仅是在看节目的时候会这样,在日常的生活中也会下意识地想起节目里的某句话,某个故事,或是某个充满欢声笑语的动人场景。当我猛地意识到这件事的时候,才终于领悟到这档节目的魔力:静如止水的外表下,是澎湃汹涌的生命力。
周深、周华健、五条人、刘若英,前四期其实都是在处理不同的青春问题。周深讲述他青春期因声音的特殊而被人嘲笑的历史;周华健回忆他年轻时在录音房当助理的经历;五条人倾述自己离开家乡时的少年意气;刘若英笑着说起她忽然跑去法国叩问“爱是什么”的“行为艺术”。
自我的认同、追梦的隐忍、年少的告别以及爱情的伤痛…《念念青春》通过不同的主题,串联起明星和素人的青春日记,在跨越时代的共鸣里,展现青春不同角度的色彩,然而这种展现并非以一种宣扬或夸张的形式,也没有陈腐的说教气息,而是用平实质朴的纪录,真情实感的互动渐渐吐露。只有当你安静地观看,倾听,你才会发现张艾嘉和嘉宾们互动时不经意流露的真挚,那些欢乐的、伤感的,乃至尴尬的时刻才因真实而有了动人的力量,你才能深入他们的青春,并在他们的青春里照见自己的模样。
青春可以是一个阶段,在这期间我们会面临各种不同的问题,无论是周深的、华健的、五条人的或是奶茶的所遇到的烦恼,或多或少地,我们都无法避免;而青春也可以是一种能量,它激励我们去面对和跨越这些成长的挑战。潜藏在《念念青春》里的澎湃生命力在于,它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滋润着年轻人们,以或素人或明星的日记展现多样的青春,以同伴或榜样的姿态指引成长的方向,这种生命力注定是长久的,它在平淡质朴的外壳里静水流深,直抵人心。
《念念青春》观后感(九)
看节目的时候留心了李宗盛写给周华健的文本,很是触动,当时周华健去当制作助理,心里迷茫,于是去请教乐坛前辈李宗盛,为了鼓励他,李宗盛写给了他这段话。
“要有自信,目前也就只能自己当自己是个制作人,平常多练习,把想法有逻辑、有层次地表达出来,行吗?”
看到这里的时候,心里突然有一种被击中的感觉,我开始幻想青春年少时候的周华健,他心怀理想和抱负,一头闯入娱乐圈,遇到许多挫折,许多困难,或许他也有想要放弃的时候,或许他犹豫再三才终于决定去请教李宗盛,而他得到的这段话鼓舞着他,“影响了他三十年”。
去年来到上海,扬言要在这里拥有自己的立足之地,跌跌撞撞了差不多一年,才真正意识到这一切都并非像我想象的那么容易,期间很多次想要放弃,无数次怀疑当初的选择是否正确。我想,每个人都曾青春年少,每个人都曾立下过豪言壮语,而又或多或少地因此迷茫困惑,但很少有人能得到前辈的指引,成为遗憾。张艾嘉在《念念青春》里说,“人的一句好话,会改变一个人的一生。”确实,周华健和张艾嘉是幸运的,在他们的年少时期能得到这样一位前辈的指引。而《念念青春》给我的触动在于,我在年轻的周华健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所以,即使我不能遇到李宗盛这样的前辈,但通过这个节目,我依旧获得了力量。
张艾嘉说她做这档节目的初衷就是想要激励年轻人们,我想,我在看这档节目的时候感受到了这一点,感动。
《念念青春》观后感(十)
青春是什么?这好像是我们经常会讨论的话题,特别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开始反反复复的从不是特定的细节里寻找青春的回忆。
在这个节目中我看到了那些在聚光灯下的明星卸下光鲜标签的样子,他是在青春时期因为先天嗓音的特别而自卑的周深,也是因为找不到自己定位而苦恼的周华健,是为了梦想而背井离乡的小镇青年五条人,还有唱着为爱痴狂却在街头追问别人“爱是什么?”的刘若英。
他们,不再有现在被禁锢的“人设”所限制,而是拿出青春时期最真实的记录,赤裸裸的展现给我们,告诉我们,这就是我们青春的样子。 喜欢坦率儿真挚的他们。
也喜欢知性又温柔的张姐。 看完节目,我不禁也在想,我的青春该如何定义?其实,简单想来,大家的青春都很雷同,但这绝对不是一个巧合。因为,青春本来的样子就不应该被局限性的定义,它一定在全面中覆盖这一丝独特,而这丝独特,就是属于你我青春里最宝贵的记忆。
《念念青春》观后感(十一)
其实早在好几个月之前就有看友邻说到过《念念青春》这个节目,但作为一个对综艺无感的人,自然没有深入去关注,当时只是心里一惊:张艾嘉开始做综艺了啊。前几天在优酷网站上偶然看见有《念念青春》的推送,才发现这个节目原来已经悄悄开播了,上微博搜了一下相关的信息,发现它好像和我理解的综艺有些不太一样,于是带着好奇去优酷看了第一集,没想到居然一口气看完了,而且看完才发现居然有将近五十分钟。
感觉这确实和我之前理解的,看过的综艺不太一样,它有很多纪录片的味道在里面,尽管有些人说第一期周深有些尬啊什么的,但我觉得这反而体现出来节目的真实感,这是节目的一种审美取向,也正是这种真实感让我确实体会到节目想要去“捕捉”的那些嘉宾们的“青春感”。
看的过程中我也跟着有好多思考,里面让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张艾嘉说的“你真的喜欢自己吗”。我从来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听到张艾嘉问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下意识地问自己,一时居然不知道答案。
后来我仔细地想了想,《念念青春》这一期似乎都在围绕着这个问题展开。“喜欢自己”首先是要有对自己的认同,而第一期节目里的嘉宾,周深、金浩森、刘同、素人们,包括张艾嘉,都在不同程度地去和观众分享自己关于“自我认同”的故事或答案。
周深说他会幻想世界上的另一个自己,考上心仪的大学,会打篮球,体育很好,他也说自己比起其他歌手,会多一个要人接受自己声音的过程,我想正当青春的周深也许同样面临自我认同的问题,他也会有很多苦恼和惆怅,但我想,他也是在逐渐和解很多事情,逐渐“喜欢自己”,在青春念诵会上,他那段文字写得很让人感动,“不要忘记自己有光,也不要忘记自己有梦”,看到自己的闪光的一面,才能慢慢地喜欢上自己吧。
刘同和金浩森分享的文本也很“死亡”,他们念诵的时候真是把我笑哭了,但后来又都很感人,非常真情实感。刘同说“感谢曾经矫情的自己”,金浩森的“青春伤痛文学”和感人的背后故事都是在“残忍”地去直面自己地青春,但也正是通过这种方式,才能把自己看得更真切吧。
素人的念诵也很真诚,看到了青春不同的样貌。很难得看到这样的综艺,希望后面几期也一样高水准啦~~
《念念青春》观后感(十二)
前几期,《念念青春》都在讨论着一个主题,那就是“什么是青春?”而到来的嘉宾都由“青春”这个词诉说起曾经的往事。
这一期不同是,张姐和嘉宾刘若英没有在执着于探寻青春的含义,节目里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刘若英对于“爱是什么?”的找寻。
在我们漫长又稍纵即逝的青春时光中,“爱”幻化成各种各样的元素充斥在我们身边,确实,好像没有爱的青春,像是残缺的拼图。 爱,不仅仅是爱情,它饱含着人们对这个世界的众多的情愫。
正如刘若英在给自己的信中写到:你曾经唱过的歌,谁敢说拿不是爱的证明。
这一期我们在爱中寻找着青春的含义,当年那个迷失在巴黎的女孩,现在可以坦然的给歌迷讲述着自己的故事,给予她鼓励,我想这个那女孩内心一定感受得到奶茶带给她的力量吧。
《念念青春》观后感(十三)
不知道是因为生活的阅历还是岁月的沉淀,张艾嘉在迎接每一位来《念念青春》的嘉宾时,都显得特别和谐。不论是面对活泼的周深,还是年龄相仿的周华健,还是摇滚青年五条人乐队,张艾嘉好像总是会找出他们身上的某种特质,然后巧妙的揉进自己的“控制”里,这种“控制”不是掌控而是一种有度的把握。
这也是我对这个节目追下去的理由,因为每一期,个性不同的嘉宾们到来,我都想看看,他们自身的特质,会与这个节目碰撞出怎么样的火花。而年少时的青春文本,会不会拥有和我们一样的雷同与巧合。
对于公众人物,除了关注他们的作品外,我还私心夹带着一种“窥视欲”,不可避免的掺杂着八卦的成分,但,更多的是,自己不被经历的某种期待。比如五条人,背井离乡去闯荡,仁科说走的那天他的爸爸给了他一提香蕉,后来他才知道,那个香蕉的寓意是要他“靠自己”。
或多或少,我们总会有着和片中嘉宾相似的遭遇,所以,一个可以将自我带入到节目中去的综艺,大家值得吃下我这波安利,不需要每期都哭,但是每一期,都有你想看到的东西。
《念念青春》观后感(十四)
《念念青春》已经追到了第三期,不知道为什么,虽然已经知道每期的嘉宾是谁,但是,张艾嘉与嘉宾在一起,却总是会给我很惊喜的感觉。
与周深是活泼温馨,与周华健是岁月静好,这次和五条人乐队的搭档,让这期节目别有一番“风味”。
像是两个风格的碰撞,产生了奇妙的火花。音乐对与张艾嘉来说并不陌生,但是,她却不一定对摇滚了如指掌,自带小镇青年文艺熟悉的五条人,在面对张姐的采访时,将一种末日荒诞风带到了节目中。
就像仁科随意哼唱的歌曲一样,随性,自由,无拘无束,好像只有在海边这样的地方,才可以将这种风格演绎得淋漓尽致。 也有网友说,这期不如前两期泪点多,但是泪点并不是评价一个节目好坏的准则,你有被节目触动,我想这就是节目的成功之处。因为感同身受本就是个复杂又不容易实现的词。
小镇青年为了音乐梦想而去外面闯荡,这本身就是一件极具戏剧性的事情,特别是对于北漂的我们来说,好像更能从五条人身上找到属于我们自己的影子。 所以,青春是什么?在这一期里,我想,青春就是你为某些事情努力奔赴的样子吧。
《念念青春》观后感(十五)
在这个夏天快要结束的时候,我看到了一个文艺小清新的节目《念念青春》,由张艾嘉邀请她的老友新朋,选择他们个人青年时期的私密文本、涂鸦、摘抄、创作、手作等各类可视化记录,在一场青春念诵会上进行念诵和演绎。希望借助最真实的个人青春叙事文本,打开我们的青春记忆,一起发现青春的本来面目。
第一期,我竟然神奇般的get到周深的经历,好像,每个人在某个时段里,都会因为自身的某种特别,而使自己变的焦虑,比如,周深的嗓音.....他说他也因为嗓音和别的男孩子不同而自卑过,但是好在音乐治愈了他。没有成为一位有名的牙医,却成了著名的歌手,我想,这不是一种机缘巧合吧,这明明是被天使吻过的嗓子,被更多的人听到了。所以,孤单时,请守住心中的信念,因为,有阴影的地方,必定有光。被歌声治愈的周深,也在用歌声治愈着人。
还有一位令我惊喜的人,她就是张艾嘉,在这里我想亲切地称呼她为张姐,我和周深一样,在节目没有开始的时候,以为这位自带气场的演艺圈老前辈,会严肃而又正式的做采访,比如,一见面就会和你聊聊“你的梦想是什么?”但是,张姐不是,她真的像一位饱含童趣的大孩子,倾听着活泼的周深讲述着自己的青春往事,没有一点架子,自然又随和。
在当下层出不穷的综艺里,这样慢节奏的节目可以使我静下心来好好看,它确实像一股清流,撞进了这个夏天里,甚至,让我有点开始怀念我的青春了。